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130集 综论(五) 正元老师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概说”。今天要继续谈论“综论(五)”的部分,也是“三乘菩提概说”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集了。今天我们将继续说明三乘菩提的差异,最后再总结三乘菩提终归要汇归唯一佛乘的道理。
   首先谈的是,二乘人只有断烦恼的现行,没有断习气,也没有断无始无明;而实义菩萨,则不仅能够断除烦恼的现行,而且还能够断除习气以及无始无明。
   当菩萨明心见性了之后,就能够打破无始无明,知道什么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于是能够发起般若智慧;然后,就以这个智慧来启发菩萨的别相智、道种智,乃至最终能够成就佛陀的一切种智。虽然菩萨明心的时候打破了无始无明,但是这个时候只有打破无始无明很少很小的部分而已,还有许多的无始无明,譬如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界上烦恼等等的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菩萨仍然没有断除,所以还有很多的无始无明有待菩萨努力去断除。而一旦菩萨把烦恼的现行、习气以及无始无明究竟断除之后,就可以成为福慧圆满的两足尊——如来,继续不断的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然而二乘人,则仅仅是断除了烦恼的现行,也就是断除了我见、我执以及我所执;所以在舍寿以后,可以灭尽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从此在三界消失不见,这时候就算是佛陀也找不到祂。
   由此可以知道,菩萨不但断除烦恼的现行,也断除了习气还有无始无明,也就是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还有所知障的随眠;而二乘人,则仅是断除烦恼障的现行而已,包括烦恼障的习气以及无始无明,都还没有足够的智慧来断除、来和所知障相应,更不用说是断除所知障。
   而且,菩萨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知道真心如来藏没有生死,才会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死,也知道生死都是依于这个本自清净的如来藏而有的。所以,《胜鬘经》当中说得非常好:“生、死者依如来藏……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胜鬘经》当中已经很清楚的开示:是因为有了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缘故,才有世间所谓的生死现象可说;因为生以及死其实都只是名言施设,都不能够离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有;因为有了本来无生、没有生死的真心如来藏,才会有一切有情的生、老、病、死,以及万物的生、住、异、灭的种种现象可说。像这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说法。
   菩萨了知了这样的道理,现前观察本来如来藏祂的真实存在,也观察一切有情的蕴处界法,都是依于如来藏才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出现;如果把蕴处界的相空诸法,摄归于本来无生的如来藏的话,那么一切有情的蕴处界以及相空诸法,也就都可以说是不生不灭了,可是这个时候,却也不妨碍有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世的蕴处界以及诸法的不断的生住异灭。菩萨能够这样子了知以后,知道自己现在就是处于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中,这也就是二乘人灭尽自己的蕴处界之后,处于没有任何世间有为法后的寂灭境界。所以,菩萨并不会急着把自己的修所断烦恼急着把它断除,也不急着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法而入无余涅槃;反而是不断的去投胎,去取得未来生生世世的五蕴身,然后去熏习、去亲证菩萨所应该有的别相智以及道种智。像菩萨这个样子,在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后,并不急着断除烦恼,反而故意留惑润生的作法,已经不是二乘无学所能够了知的境界;这也是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大乘,而声闻、缘觉被称为小乘的原因。
   另外,菩萨在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后,就发起了般若的总相智,像这样的智慧已经不是二乘人所能够了知的;更何况是菩萨再继续进修别相智、道种智的内涵,当然更不是二乘人所能够了知的。譬如说,菩萨在明心之后,可以现前观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实存在;像这样的智慧,二乘人根本无法了知,因为他们都还没有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何能够知道菩萨的般若总相智呢?又譬如,菩萨继续进修般若的别相智,了知空性心和空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一非异的;这对二乘人而说,那都是闻所未闻法,因为二乘人所知道的蕴处界诸法都是虚妄的,但是却不知道,蕴处界都是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藉缘而出生的。所以,当菩萨说起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种种自性,以及祂和蕴处界诸法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二乘人当然是无法了知的。
   所以说,三乘菩提有共道也有不共道的地方。共道的地方,三乘菩提同样有“解脱德”,也就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功德,也就是三乘人都有能力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但是,菩萨不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为己任,反而故意留惑润生,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继续修学佛道,这也是三乘菩提的不共道。这是因为,实义菩萨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出生了法身德,以及因为亲证法身德而发起般若智慧的般若德;法身德以及般若德这两德是不共二乘的,所以菩萨是以这两种德,才能够来进修菩萨道的大菩提果;由这里可以证明,菩萨的法身德以及般若德是不共二乘的。所以,菩萨的法道和二乘的法道是大不相同的;二乘法最终的目标是要证入无余涅槃,而解脱六道生死轮回;而菩萨法最终的目标,则是要证无住处涅槃,也就是究竟成佛。
   接下来,在“综论”的最后,我们要来谈谈三乘菩提终究要汇归唯一佛乘的道理。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当中说:【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一)
   《胜鬘经》卷一当中也说:“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也就是说,三乘菩提皆汇归于一乘。而佛菩提的精髓就是第一义谛如来藏,所以大乘佛法是以如来藏为根本。但是,由于如来藏法难知、难解、难修、难证,所以并不是二乘愚人以及世间凡夫所能够知道的;而能够真实了知唯一佛乘妙义的,只有能够了知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别教菩萨而已。
   声闻菩提主要是在于现前观察蕴处界的诸法相空,缘觉菩提则是现前观察十二因缘法的缘起性空,所以,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都是 佛陀的权巧方便施设的法。他们的法义、行门以及所证,都是以实际证得解脱为主,并不是究竟无上的法,没有办法触及到第一义谛;这是因为他们的福德以及智慧,大多还不足以让他们能够实际触证法界的实相。只有不共二乘的大乘菩萨法道,才是依着法界的实相来修学,因为能够证得法界实相的真如心以及佛性的缘故;所以说,唯有大乘佛菩提是第一义谛,是最为究竟无上的法。佛菩提的空性法函盖二乘菩提的相空诸法,含括了三界有为法的相空以及法界实相的空性。
   所以说,二乘菩提是从佛菩提当中单独抽出来谈的,是用来度化畏惧生死轮转的二乘人,让他们在现生就可以实证无余涅槃;等到他们有能力断除三界爱的现行,有把握能够在死后不再生死轮转,心里不再畏惧生死,而安定下来之后,佛陀会再教导他们佛菩提道,让他们发起悲心,愿意来度化众生,回心大乘,而乐于修学菩萨道,不再想要去取灭度。所以,二乘菩提本来就是佛菩提道的局部内涵,所以说二乘菩提并不是究竟圆满的法道。
   佛陀在《法华经》当中也特别以“化城之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就好像带领商旅的明师、向导,为了让这些疲累困顿的旅人,能够在半途当中安止歇息,所以就变化出一座大城。这些旅人既然已经找到了安歇之处,经过休息而不再疲倦之后,佛陀就把化城灭去,然后告诉他们:“你们所要找的珍宝已经在不远之处了,而这座城并不是真实的,只是我所化现的。”这个时候,大众就有信心以及气力再往前追寻究竟珍宝之处。
   所以显然,包括声闻以及缘觉菩提,只是唯一佛乘当中最粗浅的基础。声闻菩提就像是小学,而缘觉菩提就像是中学,而佛菩提道就像是大学或者研究所。想要读大学,一定要先读过小学以及中学;若没有读过小学以及中学的基础,就想直接读大学,必定就会有眼高手低的情况,而很难学好大学的学业的。同样的,如果没有声闻、缘觉菩提来作为基础,也很难把更为艰深微妙的佛菩提修学成功。
   所以,佛陀在世度众的时候,必定是先初转法轮,以较为简单易懂的解脱道,来教导众生快速证得解脱;等到大部分的佛子已经实证了解脱之后,然后再开始二转法轮,解说大乘法的微妙法义,让声闻、缘觉弟子乐于追求佛菩提,回小向大来成为菩萨。当这些弟子逐渐对于佛菩提道,以及对自己将来可能成就佛菩提道,生起了信心之后,然后才开始说难知、难解、难修、难证的般若实相妙义;并且也让一些因缘成熟的弟子实证般若实相——非心心、无心相心、金刚心,也就是如来藏。然后,在三转法轮讲述唯识的增上慧学,让已经证悟般若的菩萨们,能够逐渐进入到初地乃至于十地、等觉;这就像 善财童子在一世当中就证入了等觉位中,这是大菩萨的方便示现。
   我们再以修学的时劫来探讨。成就佛菩提是需要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而成就二乘声闻菩提,如果是够精进的人,可以在一世当中就可以修学成功的;即使是最为懈怠的人,只要经过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为阿罗汉。而这和成就佛菩提所需要的时间,相差可以说是非常的悬殊,确实是没有办法相比较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前后三转法轮诸经都是 佛陀所亲口宣说的,所以说,大乘以及小乘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好互相排斥或互相攻击的。大乘以及小乘,无非都是成佛之道的一部分,如果光只是修学二乘法,就只能够成为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而没有办法究竟成佛;而如果光只是修学大乘法,而不屑修学二乘法的话,则可能会不断的掉回世间法,错把凡夫世间法当作是在修学佛菩提的世出世间法,更可能造作谤佛谤法的大恶业而下堕无间地狱。所以说,不论是二乘菩提还是大乘菩提,都含摄在唯一佛乘之中。在娑婆世界人寿百岁的这个时候,众生的善根浅薄;因为这个缘故,世尊不得不观机逗教,方便施设三转法轮,而把唯一佛乘区分为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这是为了顺应众生的因缘而来弘扬佛法。
   然而,深究这两大甘露法门的根本,其实都是依着自心如来藏而出生、而显现的,也就是说,不能够离开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二乘菩提解脱道,或者说有佛菩提道的存在的。这就如同 世尊在《法华经》当中所说的:“诸佛都是为了一大事因缘而示现在人间,就是要开示诸佛的所知以及所见,并且让众生能够悟入。”然而,诸佛的所知以及所见,都同样是属于真如心的体、性、相、用,所以才说三乘菩提是方便法,其实都同样属于唯一佛乘。如果不依于如来藏而说佛法,就会成为空想的戏论,远离了佛法的真实义。所以我们说,诸菩萨如果实证了自心如来,就能够进入佛菩提之门,就能够依着这个真心佛性的般若智慧,渐次的圆满三贤位,也能够次第进修诸地,乃至于到达佛地。所以说,唯一佛乘是以如来藏为根本,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才能够称为胜义谛,也称之为第一义谛。
   由于时间的关系,整个“三乘菩提概说”只能谈到这里。相信各位菩萨在收看了一百三十集的“三乘菩提概说”之后,已经大略的对佛法的三乘菩提有了概略的了解;也了解三乘佛法汇归唯一佛乘,终究是要回到佛菩提的成佛之道上面来,进而发起菩提心,愿意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诸位菩萨们想要再深入了解整个三乘菩提的详细内涵,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的着作,或者是到正觉讲堂来参加禅净班的课程。我们也期望所有的佛子,都能够努力培植福德资粮,早日证悟自心如来以及佛性,进入内门来修学菩萨道。
   最后,我们就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增进,早日成就佛道!
   阿弥陀佛!(本系列圆满)
  
(原标题:第130集 综论(五) 正元老师)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