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日期:2018-07-13     作者:成佛之道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一集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节目中,我们辨正了假藏传佛教喇嘛教密宗黄教至尊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说:
  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菩提道次第广论》卷8)
  这段论文来证明,宗喀巴不仅于佛菩提道的般若实相空性心无所证,就连解脱道中的声闻四果层次最低断三缚结的须陀洹,也是毫无所证。
  这一集我们要继续就他这项错谬的说法,再进一步加以辨正。首先,既然如我们在上一集节目中所说:小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圣者,只证蕴处界空相,不证真如心如来藏空性;反之,大乘佛菩提道的贤圣,则不仅亲证如来藏空性,也证得蕴处界空相。所以如果要说有一个大小乘共依的空慧,应该就是蕴处界空相,也就是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生缘灭、生灭无常、空无自性,或者是修因缘观所得蕴处界一切法缘起性空。由于宗喀巴主张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我们姑且假设宗喀巴确实证得小乘解脱道的蕴处界空相、证得缘起性空。这边为什么要说是姑且假设呢?因为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已经详细解说了,真正证得解脱道的小乘声闻缘觉圣者,是不可能不知道大乘贤圣所证涅槃本际如来藏空性是与自己解脱道所证的蕴处界空相截然不同,那么去主张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这样错谬的见解,那是不对的。而宗喀巴竟然就在书中公开这样主张,就表示他的蕴处界空相、他的缘起性空,也只是思惟想象,实际上未有丝毫实证。
  因此,这里我们要姑且假设他有证得蕴处界空相、证得缘起性空,以方便继续下面的进一步辨正。就是当宗喀巴确实证得蕴处界空相、证得缘起性空,而主张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的时候,那就等于是主张大乘般若的空慧其实就是蕴处界空相、就是缘起性空。
  那么解说到这里,或许已经有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们惊觉,这不就是某位生前被台湾佛教界奉为导师,著书四十余册的法师,在他书中一再倡导的般若就是性空唯名。没错!这位台湾佛教界导师对于佛法的基本看法,确实就是源自宗喀巴的密宗黄教应成派中观的邪见。他的意思很清楚,无非是说般若智慧指的就是缘起性空,而缘起性空的法义,已经 释迦世尊在第一时教宣演阿含解脱道时,就已经具足宣说了;到了第二时教的般若期,不过就是另外施设一些名相,像是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或者是真如等,来指称缘起性空,并不是另外有其他什么实质的东西。所以“般若”只是一个名言施设、假名言说的名词,还是万法缘起性空啊!并没有其他不同的内涵。他隐含的意思,不就是在显示 释迦世尊第二时教所说的般若,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戏论吗?但是缘起性空的空相,说的是蕴处界诸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生灭无常,没有自我存在的体性;也就是本来空无,藉著因缘而生,也由于因缘散坏而灭失,又回复空无的断灭,所以叫作空相。
  然而 释迦世尊第二时教宣演的般若诸经讲的却是“金刚心”,就是把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浓缩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再浓缩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称为“金刚”,就表示祂是不可坏灭的;称为《心经》,就表示经文是在讲述这个金刚不坏心的境界,讲述祂的种种体相性用。那么断灭空无的空相,怎能是不可坏灭的金刚呢?如何是有自在的体相性用呢?又怎么能够有什么境界可说呢?当然更不会有六祖惠能听闻五祖弘忍大师为他解说《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证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且随即向五祖禀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些自性功德,我们不妨以《阿含经》中所定义的“名”,来进一步探究。
  《阿含经》中说名与色,合称为“名色”。以五阴来说,色就是色阴,而名则是色阴以外的法,就是受想行识函盖的所有法,都称为名。这表示这些名所显现出来的种种法相,全都是五阴所摄。可是《般若经》明明说:
  诸佛菩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此性出。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远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真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569)
  可见这个真如心所显现的一切法性,跟受想行识的丛闹不静、生灭变异、虚妄无实等等这些所有的法性完全不同,祂不属于受想行识这些名所显现的法相所含摄,却是有自性的、也是超过名的相,显然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说的五蕴缘起性空的法性。而这个心的法性是真实的,祂不是名言施设,不是假名施设,所以不能够叫作“性空唯名”;只有名言施设、假名言说的名词,才能叫作“性空唯名”。所以惠能大师听闻《金刚般若经》悟得这个万法不离的自性、悟得这个金刚真如心的时候,知道自己五阴身心虚妄无常,可是这个出生五阴身心的真如心却真实常住。这样子亲证真如心的常住性、功德性与不可坏性,而有了般若空性的智慧。
  而那位倡导 释迦世尊第二时教般若诸经宣讲的法义,仍然是第一时阿含解脱道的万法缘起性空,认为般若就是性空唯名的台湾佛教界导师,常常引用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来证明他的主张。但是龙树菩萨在《中论》的一开头,就以一首偈楷定整部《中论》的前提: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卷1)
  自生是说由自己再出生自己,自生是不符合法界真实相的。例如,意识今晚眠熟中断灭了以后,不可能在明天早上自己出生自己;意识也不会是由别人所出生的,否则自己不就成为别人掌控的傀儡。那些说上帝创造了我们的身心,这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一种没有智慧的神话,也违背了不从他生的佛法圣教。而共生就是由几个法共同来出生色身或意识觉知心。例如六识论的密宗喇嘛教应成派中观,主张只要有六根、六尘、业力,就可以出生有情的五阴身心。他们说,众生是藉无明、业力、根尘为缘而出生,把根本因持种识如来藏排除掉,只说根尘等诸缘和合就可以共生有情身心,就是说有情众生只是藉世界上这些无常诸法,不需要有常住的根本因,就能被共同的出生出来,这正是龙树菩萨《中论》“诸法不共生,亦不无因生”所破斥的邪说。也不符合 世尊在四阿含诸经中所说诸法因缘生、因缘灭的道理;因为 世尊说: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2)
  五阴世间的生与灭都得有因也有缘,必须要因与缘具足才能集与灭掉五阴世间。世尊把因与缘分开来,连著说了四个“有因”,这很明显在告诉大家说,有情众生五阴世间的集与灭,都要因和缘二者具足。单单说众缘,不足以成就五阴世间;单单有众缘,也不足以灭除五阴世间。换句话说,单有众缘不可能有人出生于人间,而得到这个五阴世间,也不可能单单有缘而无因就可以舍阿罗汉身心、永灭五阴世间,所以才说“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这也就是说,龙树菩萨《中论》所彰显的正确的中观,是转依如来藏真如体性来说的中道观行。因为蕴处界缘起性空的意思,是说缘起性空这个观念是依附于蕴处界而存在的,它仅仅就是意识觉知心中存在的一个观念、一个虚相,是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来显现这个缘起性空的蕴处界。而显示缘起性空的蕴处界,一样是不能自生,也不是共生,不是无因生,不是由他生,一定是要由另外一个外于蕴处界而又属于自己的法来出生。也就是既不能由别人的意识觉知心、也不能由别人的如来藏来出生。蕴处界被有情众生自己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出生以后,就会显示出蕴处界是缘起而性空,没有自己存在不坏的实质,所以缘起性空是依附于生灭不实的蕴处界才能存在的。正是因为生灭性的蕴处界存在,才会说有缘起性空这个法,就好像因为大家都看到牛的头上有角,看到兔子时,才会说兔子头上没有角,这表示兔子无角是依牛有角的观察而存在的。虽然兔无角这个说法、这个观念,是没有谁可以推翻它的,但并不因为无人可以推翻兔无角的事实,就主张兔无角是真实常住、本来存在的法,因为必须要依牛有角才会有兔无角的想法,或者是观念。所以兔无角是个真理,没错!谁都无法推翻它,可是兔无角不是自己有的,是相对于牛有角才有的观念,这就证明兔无角还是缘起性空啊!
  那么主张众生只有六识觉知心的六识论者,认为只要有六根、六尘、业力,就可以出生有情的五阴世间,这实质上就是共生、他生的缘生性空啊!因为缘起性空这“缘起”两个字里,已经告诉我们藉缘而起,可是诸法“不无因生”啊!总不能没有因,单单众缘就能生起五阴世间,所以缘起的意思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根本因——阿赖耶识如来藏,由祂藉著众缘而生起众生的五阴世间,这样才是正确的缘起性空。这样有因有缘来集世间,舍报的时候仍然是有因有缘世间灭,成为无余涅槃,却仍有空性如来藏常住不变,是真实、清凉、寂灭,不是断灭空,这才是真实法。而这个如来藏本体,正是具有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的中道性,亲证祂,然后现观祂的中道性,才是正确的大乘般若中观。
  我们再回来看看《广论》的作者宗喀巴,他正是一个六识论的密宗喇嘛教应成派中观师,他在另一部著作《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就明白否定第八阿赖耶识,并且以六识论的观点主张意识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由此就可以肯定地说,宗喀巴的般若中观一定是不正确的,他主张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当然就更是一种错谬的邪法了。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来看看,目前在台湾被称为广论团体的一家里仁公司,以及在大陆代理他们的悦意、里德等公司,在海峡两岸开设许多广论班,他们使用的教材,就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并且以播放一位日常法师生前解说的录音带作为上课的主要方式。这位法师对于宗喀巴:
  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菩提道次第广论》卷8)
  这段根本错误的论述,却进一步解说:
  我们现在说中观、唯识,这个两家对于这个概念上面有一点差别,在我们目前并没有彻底认识之前,这个争论我们也无法能够很彻底圆满地去了解它,乃至于它究竟争论些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至少有一点,……根据那些历来的祖师大德,已经经过了千百年的详细辨别以后,说最究竟圆满的道理,那个就是叫作“中观”。中观里边告诉我们现在证得的空、空性,了解的空性,譬如说在禅宗里说大彻大悟,所见的那个内容等等,就是这个地方说的证空的这个慧啊!(《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稿日常法师)
  我们应该知道,禅宗祖师开悟的目标,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亲证后转依如来藏中道体性,才是大乘般若中观,绝对不是小乘缘起性空的空相智慧;而唯识种智则是实证如来藏,有般若中观的空性智慧以后,才有能力进一步去修学,乃至亲证的无生法忍胜妙法。这位日常法师既然坦承,并未彻底认识、彻底了解中观与唯识的差别,却盲从宗喀巴、阿底峡等这些否定如来藏的所谓祖师大德的说法,说中观是更胜于唯识的最究竟圆满道理,那么他对于佛法三乘菩提全无任何实证就不言可喻了。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先说到这边。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