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123集 三乘即是一乘的真义(上)

   日期:2020-02-24    
正龄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节目。上次节目中我们说明声闻、缘觉皆入大乘,因为声闻、缘觉乘本来就是 佛从大乘佛法中析分出来的一部分法,为了让心志比较薄弱的众生,可以在佛道修行中有一个可以稍事休息而施设的一个化城;只要不是定性的二乘行者,最后还是会进入大乘法中来修学,走上成佛之道,这也是 佛的悲心与方便善巧。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三乘即是一乘的真义”,内容还是围绕在三乘上面来说。先来看一段经文,胜鬘夫人又说:
  
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无异如来,无异法身;如来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无边不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是接续上次节目所说声闻乘与缘觉乘的修行者,终究都要进入大乘法中,因此而说大乘法其实就是成佛的法要,就是成佛之道;由于这个缘故,胜鬘夫人说三乘其实也就是一乘。证得一乘道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而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就是涅槃界,也就是涅槃的功德,而涅槃的功德也就是如来的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才能究竟一乘道,这个人与如来没有差别,也与法身没有差别;如来也就是法身,得到究竟法身的人,他就是究竟通达一乘道的人,究竟的意思就是讲没有边际,永不断灭。
  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者说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以不回心的二乘人之所求来看,声闻、缘觉乘为出离三界生死,故而他们不必在乎是否有亲证、了知法界的实相,也就是有无亲证实相法如来藏他们是不在意的,也不必在乎众生是否与其一样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既然定性二乘圣者以趣向解脱三界生死为目标,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留在世间广度众生,必入无余涅槃。因此二乘法如同我们前集所说,只是佛道中可以暂时休息的一个化城,走完这条路并不能令人成佛。而菩萨则不同,菩萨深知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故而菩萨不但要求自己能出离生死,也要度众生同其一样能离生死,而又不断有世世五蕴的出生,在人间行菩萨道。因此三乘法在本质上所要达成的目的不同。
  而如来度众生不只为了让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并不是要让众生都入无余涅槃,而是要让众生都能成佛。所以《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这一大事因缘就是以佛的所知所见,开示、教导给众生也能悟入,让众生都能如佛所悟,进入佛所悟、所知的境界;十方一切诸佛的法都是如此,唯以一乘法教导众生,没有二乘或三乘法。再说在菩萨乘中的诸地菩萨,也都有如同二乘阿罗汉与缘觉圣者的智慧与解脱心境,而菩萨永远不会入无余涅槃,从开始修学佛法就朝着成佛之道前进。因此三乘即是一乘,其实就很清楚显示了菩萨乘法包含了声闻乘与缘觉乘法在内,犹如在《法华经》中 如来清楚开示三世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以及种种因缘与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所说之法都是一佛乘;这些众生从如来闻法之后,最终都可以证得一切种智而成佛。所以三乘即是一乘,这一乘就是佛乘,就是成佛之法道。
  我们来看上次节目中,误会声闻“尽智、无生智”的那位法师,对这段经文是如何注解的?这位法师说:
  
但一乘,是三乘中的大乘──即无二唯一大乘呢?还是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外另有一乘呢?这就有异说了。其实,对二说一,或对三说一,是一样的。如手中只有一颗荔枝,而对小孩说:我手里有三样果子,有梅有杏有荔枝。等到伸开手来,手中只有一颗荔枝,余二皆无。这即如《法华经》说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但也可以说,并无三果,唯有一果。以初说有三果,开手时只有一枚。如《法华经》说:‘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第)二若(第)三’。由此看来,简三说一,与简二说一,根本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矛盾。(《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3。)

  各位菩萨应该可以发觉到这位法师所说,与上面的说明有所不同。如果您已经记住刚刚说的三乘是指声闻、缘觉与菩萨乘,其中能令人成佛的是菩萨乘法,也就是本经中胜鬘夫人所说的“三乘即是一乘,而一乘就是指菩萨乘”。那么您会发现,显然这位法师又误解经文的意思了,才会有:“但一乘,是三乘中的大乘,即无二唯一的大乘,还是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外另有一乘呢?”的疑问出现。这一乘就是指三乘中的大乘,并没有三乘外的另外一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二乘本来就只是大乘法中的部分法,三乘归于一乘,当然就只能是全体完整的大乘法包含部分法的解脱道法。
  我们来看经论中是怎么说的,在《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中,如来如此开示: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经文大意是说:十方诸佛世界中尚且没有二乘之名,何况有三乘菩提呢?诸佛出现于五浊恶世之中,所谓的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之中,当劫浊混乱时,众生的污垢是非常厚重的,既悭又贪而且怀着嫉妒之心,成就种种不善根的缘故,所以诸佛以方便力,将唯一佛乘拆开来分别说为三乘菩提。如果 世尊的弟子,自称是阿罗汉、辟支佛,不听闻也不知道诸佛如来只教化菩萨的事情是什么,这种人就不是佛弟子,也不是阿罗汉、也不是辟支佛。所以,十方佛世界中,连二乘的名字都没有,何况有三乘菩提呢?
  在《法华经》中 世尊很清楚、也很严正地开示:十方诸佛世界只有一乘没有三乘,而这一乘不是声闻、缘觉的二乘化城,当然就是大乘法。而且十方诸佛就是要教导众生成为菩萨,因此 释迦如来的弟子如果自称是阿罗汉、辟支佛,而不知道如来的这种用心,就不是阿罗汉、也不是辟支佛。会有三乘的教法,如《法华经》中 世尊的开示,是因为诸佛出现于五浊恶世,为了转变众生顽强垢重的心性,或者心性薄弱的众生,因此才以方便力,将一佛乘法析分为三乘,以适应根性不同的众生。
  因为五浊恶世众生的因缘,诸佛示现于这样的世界,必须有方便善巧来度化垢重的众生,是众生的因缘导致诸佛必须如此说法,如果是在清净世界成佛,诸佛不需如此辛苦。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10所记载:【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出世,不说三乘教化之法。何以故?彼佛国土无诸声闻、辟支佛人,彼世界中所有众生皆信一乘,皆信菩萨上妙胜行。】这是 如来授记佛世时,示现为外道的大萨遮尼干子,未来成佛时的佛世界,佛名为实慧幢王如来,十号具足,其佛世界名为善观名称。这个世界中没有声闻、辟支佛,都是信受一乘道的菩萨;也就是这位萨遮菩萨未来的佛土中没有二乘根性的众生,全部都是信受大乘法的众生。所以,实慧幢王如来就只演说一乘法,不需将一佛乘法拆分为三乘菩提,来为声闻、缘觉种性者演说解脱道法。
  因此可以知道这位法师对 佛所说“一乘”之意的说法,不论是基于自意的推测,甚至由于怀疑而作的猜测,都是不正确的。这位法师说:“如手中只有一颗荔枝,而对小孩说:我手里有三样果子,有梅有杏有荔枝。到伸开手来,手中只有一颗荔枝,余二皆无。这即如《法华经》说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这位法师的意思是《法华经》中的大富长者在骗他的儿子们,明明手里只有一样水果,却说有三样水果,等到将手摊开后只有一颗,其他两样都不存在。他背后的意思是在说 佛骗人,明明只有一乘法,而骗声闻、缘觉心性的人有二乘解脱道可以修学,等到他们真的修学了之后,却说其实没有声闻乘与缘觉乘,只有唯一佛乘。
  而他所说的唯一佛乘又是什么呢?待会就知道了。这位法师这么说的用意何在?各位菩萨不妨想想看。实际上并非像他所说的那样,原因是离开大乘法就没有二乘法,二乘法是大乘佛菩提道中的一小部分佛法;所以一佛乘包含二乘在内,二乘法是不能自外于大乘法,否则二乘法也不能成立。但是这位法师在深心中却是将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认为证得阿罗汉就成佛了,这部分我们之后再说。我们进一步来看《法华经》三车喻的真正义理是什么?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妙法莲华经》卷2)

  羊车、鹿车、大白牛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目的在诱引沉溺在三界火宅中的孩子们,能速离火宅到安隐的地方。长者实际上有羊车、鹿车与大白牛车,但是孩子们出来之后,全部都给予富丽堂皇的大白牛车,因为大白牛车才是长者所要给的。如来也是如此,可以为众生宣讲声闻法、缘觉法与菩萨成佛之道深妙法,但是 如来的目的也是要众生都能像佛一样,究竟都能成佛;而能成佛、令众生究竟安乐的法就是大乘法,声闻乘与缘觉乘只能让众生暂时得到苏息之处,并非真实能安乐之处。虽然 如来能给予一切众生大乘法,但不是每个众生都能接受三大无数劫在三界生死中度众生,这须要敢发大愿心的人才作得到。因此有人选择声闻、缘觉法,求出离三界生死,就像有的小孩只要羊车与鹿车,不要大白牛车,过失不在大富长者;同理,在佛法修学上来看,也不是 如来的过失。所以 如来要度的是菩萨,但是也不放弃二乘心性的众生,因为菩提心是可以经由熏习长养的,所以给二乘人大白牛车,虽然他们还不敢发此大心接受,在 如来不断地教导熏习下,有朝一日也会发起求大菩提之心,这就不枉 如来的苦心了。
  各位菩萨!成佛之法只有一种,其间的果实不妨有多种,先劝诱、鼓励众生发心修学佛法,最后真的走上成佛之道。您认为这样有过失吗?因此《法华经》三车喻所要显示的,如 平实导师所说:
  
【佛在法华中说的三车喻,是说对大乘人则以牛车劝喻,发其菩提心;但对缘觉根性人则以鹿车诱其发心,对声闻乘人则以羊车诱其发心;等到发心以后,却不送羊车、鹿车而改送他们大白牛车。所以先引诱声闻缘觉人修学二乘法而得解脱果,然后在第二转时期就对二乘人宣说佛菩提道,渐次引入大乘法中。然而二乘法是本已包含在大乘法中了,所以二乘法只是大乘法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外于大乘法而成立、而存在,所以说“唯一佛乘”。】(《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55。)

  如此看来,就知道是这位法师引喻失当,不符佛意。接下来这位法师说:
  
【如《法华经》说:‘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第)二若(第)三’。由此看来,简三说一,与简二说一,根本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矛盾。】(《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3。)

  这位法师的意思是说:不论是声闻、缘觉、菩萨乘这三乘外另有一乘,或者这三乘中的菩萨乘就是一乘,都一样,都是成佛之道。意思是说,修学声闻、缘觉乘的结果,与修学大乘的结果一样,都是成佛之法,都可以成佛。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位法师所说的唯一佛乘就是二乘解脱道,因为修完解脱道就成佛了。
  这位法师这样将大乘法等同于二乘法,与 佛所说完全不同。如《长阿含经》说:过去诸佛有一会说法者,纯说一大乘法,如 拘楼孙如来、拘那含如来以及迦叶如来;也有二会说法,则是先说二乘,再说般若及方广种智妙法,如 毘舍婆如来;也有三会说法者,先说二乘法,次说般若,后说方广种智妙法,如 毘婆尸如来以及 尸弃如来。而 释迦如来则是:“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长阿含经》卷1)释迦如来说《长阿含经》时,还在初转时期,因此还未进入二转、三转阶段,只度得声闻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所说都只是解脱道法,还没有讲到成佛之道的般若及方广等深法,之后当然还会有二会、三会说法加以宣说,才会有菩萨弟子显现出来。如此与上面所举《法华经》所说:【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1)在义理上是互相呼应的,诸佛在于度众生成为菩萨乃至成佛,不是成为自求解脱的二乘人而入无余涅槃,显见这位法师错解佛意了。
  由此也可以证明第二会的般若诸经,第三会的方广唯识系列诸经,都是 释迦如来亲口所说。所以,“唯一佛乘”的意思,是将二乘法摄归大乘法的,与这位法师所说“简二说一、简三说一”并不相同,而且是完全相反的。这就是 平实导师所说的:“二乘解脱道是从大乘佛菩提道中析出部分来说,本来就属于大乘佛菩提道中的小部分佛法,所以从大乘法来看二乘法,本来不外于大乘法;离开大乘法就无二乘法可说了,所以才说是唯一佛乘。”
  最后我们来作个结论,这位法师上面这一段话所隐含的意思是:大乘佛菩提就是二乘菩提,所以大乘法与二乘法并没有不同之处。所以《法华经》中大富长者手里拿的只有一样果子,而他心中所设定的果子,就是 佛所譬喻的羊车,他要显示的是羊车与大白牛车一样,羊车就是大白牛车,就是成佛之道,只要修完二乘解脱道,成为阿罗汉、成为声闻圣者就是成佛了。所以这位法师认为给众生羊车,就是给众生大白牛车,将羊车当作大白牛车,以二乘解脱道法当作成佛之道法;认为这样修行世世不入涅槃,就是在行菩萨道,也因此认为菩萨与阿罗汉的差别,在于菩萨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世世在人间度化众生。如此以解脱道当作成佛之道,说句老实话,永远也不可能修行成就,永远不可能修成正果的。因此,这位法师以声闻解脱道作为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只从两个不同之处来区分大乘与二乘法,这部分我们下次再来说明。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