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96集 佛地之四智圆明

   日期:2020-02-24    
正超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本节目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识蕴真义》这部书的导读与解说,这一集将说明“如何依于真见道而逐步证得佛地的四智圆明”。
  各位菩萨在长期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之下,都已经知道一切众生皆有自心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毁坏这个第八识真实心,祂是常住性、不可坏性,祂不生不死并执藏了一切法种,祂是一切法的所依;而众生之所以轮回三界六道中生死无期,皆因众生虽有第八识真实心的常住,但是第八识如来藏中,执藏了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的烦恼—也就是烦恼障及所知障—使得众生不得解脱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
  其中一念无明可分为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及无色界爱住地烦恼,或者叫作有爱住地烦恼。其中见一处住地烦恼所指的是:不明白五阴十八界是众缘聚集而有,是缘起性空的空相,因而错认了五阴为真实有,故堕于颠倒见之中,将五阴的全部或者部分的细项误认为是常住不坏的法,把祂当作真实;因此,就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尤其是执著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如来藏,这也是摄属于见一处住地无明。这种恶见是由于错误的见解而产生,因此住于恶见一处之中。见一处住地无明,乃是属于“见道”所断烦恼所含摄的部分;后面三种的住地无明,统统是属于“修道”所断的部分,这四种住地无明烦恼合称为一念无明,也就是烦恼障。这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使得众生一期一期的分段生死,轮转在三界六道中不得解脱。
  因此,当学人建立起正确的三乘菩提知见之后,定性的二乘声闻及缘觉行者,虽因听信佛语,知有第八识真心如来藏本识的存在,但因畏惧生死轮回,急于求取无余涅槃,所以不在大乘法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上来探索,而是在现象界的五阴十八界中,依于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而修声闻法,进而依十因缘而修十二因缘的现观;在实证阿罗汉果或辟支佛果后,最终得以趣入无余涅槃,消失于三界之中而独留如来藏自住的境界。但这只是断了烦恼障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的现行而不再有分段生死,可以取证无余涅槃,但他与所知障还没有相应,而他的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依旧含藏在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他们距离佛地还很远。如果要成就佛道,还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因为成佛需要一切种智具足了知。一切种智的意涵,就是具足证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发起了一切种子的智慧而能够具足运作一切种子—也就是一切的功能差别—这必须是菩萨依于大乘法的修学,再经由七住明心证悟如来藏之后,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悟后起修,最后才能够具足现观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这个时候才具有一切种子的智慧,才称为一切种智。
  在大乘菩萨明心证真如时,是三贤位的七住位,称为“真见道”;从七住位开始一直修道,经过十住、十行到十回向位满心,都是属于“相见道”;当证入初地时才是见道通达并进入“修道位”;所以在三贤位中,还不能够算是已经进入修道位,所以说这三贤位都没有道种智。诸地菩萨皆是分证一切种智的智慧,但是因为还不具足,所以就另外称它叫作“道种智”,意思就是说修道位当中的一切种智,仍然不是究竟位的一切种智。而一切种子的智慧,既然是依于如来藏而有,成佛就须要以是否圆满具足一切种智来作为判断的标准。
  当菩萨通达别相智成为初地菩萨以后,开始进修无生法忍的道种智,而无生法忍的道种智专门在八识心王用心,专门在真如所生的一切法去用心,一一去体验法无我智,一一去圆满法无我智的智慧;所以,初地满心菩萨可以成就慧解脱境界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取得未来世五蕴身,继续在无生法忍上用心。到了三地快满心,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成就俱解脱境界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无生法忍上用心;如是一一经历四、五、六地,乃至到等觉地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专修福德以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于百劫修集福德圆满而上生兜率陀天,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各于四方行走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隐现种种神通及智慧境界,示现如同凡夫一样,最后在菩提树下明心及眼见佛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成佛时一切种智要转识成智,让自己成就四智圆明。转识成智就是:第八识转得大圆镜智,第七识转得上品平等性智,第六识转得上品的妙观察智,眼识等五识转得成所作智。
  佛地的四智圆明,在七住位见道的时候,由于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去实证那个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以后,可以现前观察我们的见闻觉知心是虚妄、虚幻、不如实的;反而是你所证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祂是清净的,祂不会因为善恶染净而改变祂应有的体性,但是自己的七转识却是染着的。因为这样的现观,而生起了一分的下品妙观察智,透过这个下品妙观察智,而能够一分一分的转依于如来藏,而成就下品的平等性智。所以《六祖坛经》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就是说,第六识、第七识成就的下品妙观察智以及下品平等性智,是在真见道七住位时就成就了一分,这样一阶一阶,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来到初地入地心的时候,下品妙观察智就圆满具足而进入到中品的妙观察智,成就中品的一分;平等性智也是如此。
  这样一分一分进入到八地的时候,中品的妙观察智就具足圆满而开始了上品的妙观察智一分;上品的妙观察智到达佛地的时候、成佛的时候,才能够圆满成就。而且到最后,佛陀目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就了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第八识产生了大圆镜智,不仅能够跟五遍行相应,而且跟五别境、善十一心法相应;而且前五识成就了成所作智,可以化身无量、利益无量众生。所以说,大乘的入道必须要以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基础,如果不是亲证法界实相心,所有的这些智慧的圆满是不可能具足的。
  我们来看一段经文,《成唯识论》卷10 玄奘菩萨云:
  
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

  经论中说:“平等性智相应的清净末那识及其心所法等,是在菩萨真见道功德初现前时,由于初违我执与法执故,方得首次现起;在随后的十地次第进修过程中,由于我执与法执尚未断尽的缘故,由于在七地前尚有有漏种子的缘故,有时候会出现间断的情况,但是都得要到十地法云地以后的等觉地中,才能与修除二障种子随眠的清净第八识相依相续,尽未来际永不间断。”
  由此可见,玄奘菩萨在论中说明:平等性智在初见道初观阿赖耶识的真如行相时,就已经初起了,只是尚未具足初地所有的下品平等性智罢了;而初地菩萨的真如,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识性。既然初证阿赖耶识之时,就能够发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少分,即能现观一切众生之根本心如来藏悉皆同一清净性、同一涅槃性、同一真如性、同一能生万法性、无生性、不可坏性、具足万法性,同是本来而有不从他法出生之自性,皆同一性而无有差别。如是现观一切有情,依此根本识如来藏而平等平等,唯有事相上因为往世之造业受报而有此世的种种差别;由此现观而得发起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而此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现起,皆由初证第八阿赖耶识方得发起,所观平等性亦是依众生第八识心体之平等性而现观,并非单观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而已。所以,七住菩萨初次亲证第八阿赖耶识时,即是大乘法中的真见道,不可妄说初地入地心才是真见道。
  而此平等性智有上、中、下三品,必须进修到初地入地心时,才能够具足下品平等性智。所以应该要知道:修学大乘佛菩提道,在七住位这个时候亲证阿赖耶识而现观其真如法性时,即是真见道;也就是七住位菩萨证悟明心后,开始下品转识成智,六、七识转化清净成为清净识,也就是清净意识转生为下品妙观察智,清净末那识转生为下品平等性智,这两种智是依于触证及领受自心藏识而生。我们悟前由染污的第七末那识处处作主,透过第六意识去作分别,时时刻刻在决定要作什么、不作什么,认为这个能思惟、能知、能作主的心就是真实的自己。悟了以后由清净末那作主,运用第六意识的下品妙观察智作分别,第七末那识自己虽然是真实运作作主的人,但祂不认为自己是主人,而把祂所找到的真心如来藏作为主人;虽然悟了,祂却继续以下品妙观察智和下品平等性智来主宰五阴。
  这样的菩萨继续于人间修行,跟众生一起过生活。因为有了下品妙观察智的关系,不再执著于众生相而有高低贵贱相、男女老少相、六道众生相的差别,只有唯一一相——如来藏相;也因有下品平等性智的关系,现前观察众生的理体与我的理体,还有诸佛菩萨的理体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平等平等的。因此在生活上,就有了很胜妙的解脱功德显现,这是因证悟本心如来藏之后,转依如来藏而具有下品妙观察智及下品平等性智的解脱功德;但是这两种智慧不是本来而有的,是由于亲证实相如来藏,对真如法性起了胜解的缘故所产生的现观境界。
  所以,在《成唯识论》卷10里面这样说:“此四心品名所生得;此所生得,总名菩提。”四智心品是所生的法,是本无今有的有生之法,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这四智心品,在修行以后才得以出生;是依大乘菩提的证得,悟后才出生了因地的二智或者是佛地的四智心品。所以说,四智心品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就必定有灭,不可以说是常;但是因为这四智心品,它所依的无垢识心体是常,而且佛地的七识心王不再有变异,而永远地利益众生无有穷尽,尽未来际这七识心王都是常住的,因此所生得的这四智心品,也可以因而称为是常。
  而这八个识是如何转识成智的呢?首先就时劫上来说,明心见性只是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只是下品初分转而已;悟后起修到七地满足,进入八地时是中品转,可是也只是只有六、七二识转生中品的妙观察智以及平等性智而已,这个前五识以及第八识都还没有转。修行必须要直到三大阿僧祇劫满了以后,成为最后身菩萨,坐在菩提树下,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时,六、七二识才转生上品的妙观察智以及平等性智;异熟流注生灭断尽,第八异熟识顿现大圆镜智,改名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的真如;然后到了夜后分,旭日将升之前,目睹东方明星眼见佛性的时候,才使前五识顿生成所作智,然后成佛。四智加上佛地八识运作的境界所显示的清净法界,佛地无垢识就是以这五法为性,称为法身;所以,“三身四智”必须要佛地才能够满足,并不是第一次明心见性的时候就已经具足了。
  所以成所作智以及大圆镜智,都是要到佛地明心见性之后才转,才由前五识以及第八识来转。因此经论中才会这样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并非六住菩萨初悟而进入七住时就是成佛了,也不是凡夫初悟的因地真如就可以称为诸佛的果地真如。在断尽一念无明的现行以前,因为第八阿赖耶识执藏行支异熟果的体性还没有断尽,在八地入地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后,第八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而所知障中的尘沙惑上烦恼尚未断尽,异熟识中异熟种子流注生灭变易也还没有断尽以前,都不可以称为无垢识。只有到了佛地,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以及所知障所有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以后,第八异熟识才可以称为无垢识,才具有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才能够成佛,这才是真正的“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的正理。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
  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