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般若信箱

   日期:2020-07-08    
一、经常看一些同修在其他论坛上的发言,语带尖刻与愤恨。在此建议,凡在电子报发表之法义辨正,语气尽量诚恳平缓,对无知浅薄之人,尽量做到忍让和友好,不与之一般见识、针锋相对。佛云:一切众生皆是可怜悯者!
  答:这个意见很好。事实上本报发行之前,亲教师会议已决议,《正觉电子报》将走“温和中道”的路线。因此,若文稿的语气过于尖刻、嘲讽,即使法义无有差错,亦须适度的修改,方予刊登。
  《维摩诘所说经》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有些人喜好藏身于暗隅,在网络上以化名、匿名发表诽谤三宝的言论,此即经文所说的“新学菩萨”,他们是因为学佛的时劫尚短,所以无法随顺无染无著甚深的法义。久学菩萨应当生怜悯心,设法救拔谤法的新学菩萨,由是之故,投稿《正觉电子报》的大德,请注意措词,尽量配合本报“温和中道”的风格。
  二、末学这二年来时常请阅萧老师及同修会大德们所著述之书,虽然很用心去看,总是茫茫然。也许是末学的业障深重,不能从诸位大德的著述中得到益处,便想修习《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忏悔法,但经文所述的文句,末学还是不能体会。是否可以恳求萧老师依近代文辞浅释经文之涵义,并以白话文编造忏悔仪轨,供诸位佛弟子自修忏悔法?
  答:《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大德对本会所弘大乘佛法,能发殷重心,赞叹恭敬,此世与未来世必获福无量。本会弘法事务繁重,所述的白话文忏悔仪轨,恐无余暇编制, 大德或可参考其他善知识的著作。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忏悔仪轨,可常念诵“地藏王菩萨”圣号,求 菩萨加披,消除您的宿业。
  三、平实老师以七住位为大乘见道,并无经论上之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七住菩萨“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前”系指观行位,而非见道位。观行位的行者自称见道,得无大妄语之嫌?
  答:《菩萨璎珞本业经》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
  上引经文最后一句:“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既然讲“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也就是说第六住以下是凡夫;反过来说,第七住以上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当然是见道位以上的佛弟子。而且,这是“正观”般若波罗蜜,常住不退。经文说:“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因此这个不退,是特指不退失菩提心而言,既能不退菩提心,当然是大乘见道的不退转菩萨。经文说:“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所述的正是入第七住“不退失”者的功德,自此之后,“毕竟无生,必入定位”,功德远胜六住位的退分,自然是大乘见道,并非到初地才是大乘见道。
  而且,不只《璎珞本业经》如此说,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发菩提心品第二)中,也如此说:“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也是说第七住位菩萨不会退转,第六住位是随时会有退转心的。与璎珞经对照之下,就可以明白:六住菩萨虽然修习般若,却是常常会有退转心的。所以明心证得如来藏时,判定为第七住位,是正确的判教。
  虽然有些经典谈到,初地名之为见道,这是指通达位的见道。因为明心是菩萨道中很重要的关键点,特别是明心证第七住,已经了知菩萨道的不共二乘的心法,又能够现观我空和我所空,所以也同时证得小乘的初果。如果小乘初果是见道,七住菩萨自然也是见道。而且七住菩萨于大乘道心得决定,不退失菩提心,说他是大乘见道,是没有过咎的。《成唯识论》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所指的即是初次证解阿赖耶识的行者, 世尊为这些人演说唯识的经典。正觉讲堂诸位明心的同修,虽自称大乘见道,但都特别说明所证的是第七住位,见性者则说所证的是第十住位,既已特别说明所证的位阶,不致让人误会是初地圣位菩萨,就不能说他们是大妄语。
  《瑜伽师地论》说:“言触证者,是现见义。”“现见”,意谓不须经过比量思惟,即能现前观察得知,此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并无不同;不可因为经文用“正观”之观字,即谓系观行位。观行位的观察是比量,而见道位的观察则是现量、证量,并非见道位行者即不作观察,更不可因见道位行者的观察,而判其为未见道。
  此外,见道有真见道与相见道的差别,如果触证阿赖耶识的真见道是初地,真见道后进修相见道的无数劫中也是初地,是不是意味著《成唯识论》说错了?那就免不了成就诽谤玄奘地上菩萨的重罪了!所以初次明心时不可能是初地,只是第七住位罢了!真见道与相见道的义理,请详见萧老师所著的《灯影》,书中有根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另外引述。
  四、菩萨于九地圆满进入十地时,有否如《法华经》所说,由 佛陀授记弟子未来成佛的名号?十方诸佛遥灌菩萨顶加持后与未灌顶有何不同?
  答:菩萨被佛授记成佛,不一定在十地的入地心位,有时是在初地的入地心时,经中有载;有时则是在初明心时,经中也有记载(譬如释迦以前初悟般若时被授记。是哪些经名,待查)。有时则是当事人被授记时,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佛的授记有显授记与密授记二种,显授记者:当著众人面前为某人授记,被授记人亦在场;或者当著众人面前为某人授记,而被授记者不在场。密授记者:私下独自一人为之授记,不许当事人说出去;或者当众为某人授记,但是不许被授记人知道自己已被授记。所以授记的情况,依佛的观察人事时地而作,不一定在某一阶位才作授记,也不一定大家都知道,也不一定当事人一定知道。如果是密授记,当事人及听闻的人,都不许为人转说,否则就是违背佛的告诫。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