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真假开悟(3)-真如、如来藏与阿赖耶识间之关系 .......... 平实居士

   日期:2020-07-08    
平实居士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藏
  第一节 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之关系
  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异熟识心体,亦是将来佛地无垢识心体,有什么根据呢?有“根本论”为证,《瑜伽师地论》卷九弥勒菩萨云:【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这一段论文中所说的异熟识者,即是指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异熟识所摄故。
  弥勒尊佛在这一段论文中说:【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这是说,由三种相来建立缘起的法。一般说缘起,只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都是说“终归无常”,但是,为什么能够有缘起与缘灭呢?这缘起缘灭中的缘起的现象,是从哪里出生的?一定是有一个恒而不坏、不断、不间的根本法体,才可能会有缘起;不可能无因无缘而有缘起法,也不可能无因而只有缘,就可以产生缘起法;所以一切法一定有个缘起的根本因。
  譬如阿含诸经中说“根尘触生识” -- 眼根色尘相触产生了眼识。可是眼根从哪里来?不可能唯缘而有 -- 不可能无因唯缘而有。色尘也是一样,我们所看到的色尘,是我们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外面的色尘,其实我们是看不见的,因为这是有色的法、有物质的法,而我们的觉知心和眼识都是心体,心不是物质;既不是物质,怎么能跟物质接触?不可能!所以一定要由阿赖耶识变现出一个似有色质的内色尘,我们眼识心才能够看得见。
  比如说,你们看过电影“第六感生死恋”没有?一个人死了以后,在中阴时,他很生气,看到地上有个饮料罐子,就一脚踢过去,“咦!怎么穿过去了?”踢不到它;因为他那时不是人间的粗糙物质,而饮料罐子是物质,所以他踢不动它。同样的道理,心既然不是物质,不是物质的心,怎么可以接触到物质的色法呢?不可能啊!所以实际上你所看到的色尘相,青黄赤白,长短方圆,其实都是从你的心阿赖耶识变现出来,因为是心所变现的似色,你才能接触到色尘,这个色尘才是我们所接触到的色尘,所以我们其实并没有接触到外色尘,我们所看到的色尘都是内相分的色尘,那是我们的阿赖耶识心体根据眼根的扶尘根所接触的外色尘而变现的。
  就好像开战车的人一样,他在战车里面看见外界,其实他没有实际接触外界,而只是从反射镜面上看见车外的影像;同样的道理,就好像你从镜子里面看见外面一样,镜子的影像不真实;但是透过镜子的影像,你可以知道外面的色尘像。同样的,我们眼识所看见的色尘,是阿赖耶识,藉著我们的眼根摄取外面的色尘,变现出和外面色尘一模一样的色尘,然后我们眼识才能够看得见,这叫作内相分。
  我们有内相分的色尘,有眼根,这两个法从哪里来?总不能无因而有。我们的眼根从哪里来?是如来藏制造出来的!我们所见的色尘从哪里来?也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变现的眼根和阿赖耶识变现的色尘,这两者相触了,这个时候,眼识在根尘相触的地方生起,来了别色尘。但是眼根、色尘、眼识不能够无因而有,都是同有其因,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
  现在印顺法师和达赖喇嘛 -- 也就是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观 -- 他们把如来藏丢开不谈,光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说这样就是佛法,说这样就叫作般若。但是如果没有如来藏而能有一切法缘起性空,则一切法的缘起性空就变成无因无缘了。无因无缘怎能符合缘起法呢?不可能啊!所以一定有个主体,这个主体变现出眼根,变现出色尘,然后在眼根色尘接触的时候,变现出眼识出来。眼根这一聚如是,耳根、鼻舌身意根的六聚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如何是缘起的体?简单的说,由三种相来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从前际与中际而出生了缘起的体,从中际与后际而有了这个缘起的体;所以缘起,它是透过这三种相而建立的。从中际生,就是现在世生了以后,又“趣流转”,又“趣究竟清净”。趣就是趋向,走向那一个状况:有的众生往流转的方面走过去,有的人往清净究竟方面走过去。
  如何是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呢?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怎么解释呢?也就是说,譬如有一个不能够了解、不能够了知,而被前际 -- 也就是过去世的无明所摄 -- 过去世的无明作为缘,然后对福与非福,以及不动的身语业 -- 不动身语业就是无学的境界 -- ,起业行而加以增长。由于这个缘故,随业识 -- 随业识就是讲我们的相续识如来藏 -- 一生不断的流转,乃至命终流转不绝。由于过去世前际的无明,以及中际 -- 就是现在世的无明 -- 出生了,出生了之后,流转不绝,在你身中不断的运作,从来都不曾停过;如此,就能够作为未来后有的相续识的因。也就是说,过去世的无明熏习,使如来藏有那些无明业种,所以这一世出生;这一世出生以后,由于这一世再继续造作种种的无明熏习,或者善恶业的种子;因此,又使得下一世的后有,以这一世所造的业为因,又有了后际 -- 这就是由三际的表相来建立缘起。
  【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
  相续识就是随业识,祂将要出生异熟果的时候,由“内贪爱、外贪爱”正现前作为助伴,就是贪瞋无明三法现前,所以从过去世舍命以后,现在世这个自体五阴就可以出生;在母胎里,就是以这个相续识(随业识阿赖耶)为缘,因为祂含藏著种种的种子,所以使得这一个“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如此乃至羯罗蓝等位,也就是说入胎(羯罗蓝就是入胎以后第一周,医学上叫作受精卵);“等”就是说第二周、第三周乃至出生为止;在母胎中,运作变化而有种种的差别。
  相续果识就是指如来藏,祂跟名 -- 就是七识心 -- 以及色身,一直都是同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想要求证如来藏,想要求证阿赖耶识,不要(像星云法师所讲的)那样向虚空去找;向虚空去找,一定找不到;要往自己身上找,因为祂跟你的七识在一起,跟你的色身在一起,弥勒尊佛说“与名色俱”嘛!
  “乃至衰老”,从婴儿一直到长大衰老,渐渐的增长,那一些流转后有的种子不断的感生业种,一直到年老死了,就感受异熟果业,再去受生;这样从入胎到出生死亡,这一段生死的过程,就叫作异熟果报;因为所感生的业果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异地而熟的缘故,所以称为异熟果。所以上一世的你造了善业,这一世能够出生为人,然后有幸遇到正法,深心庆幸;可是上一世修行的你 -- 见闻觉知心 -- 死掉以后不能来到这一世;由上一世如来藏的你,跟作主的、思量的你来到这一世,见闻觉知的你不能来到这一世 -- 前六识不能来到这一世。上一世见闻觉知的你所修的那一些法,成为你的新熏无漏法种;这一世出生了新的见闻觉知的你,加上原来就有的、处处作主、时时思量的你,以及如来藏的你,这样再继续修行,而使得上一世的无漏法种与这一世的见闻觉知心的你渐次相应。但这一世的见闻觉知的你,不是过去世那个见闻知的你,色身也不同,所受的正报与依报都不相同,所以这个果报叫作异熟果。
  此外,异地而熟是说:上一世也许你在天界,当天神来护持正法,因此这一世可以生到人间来修学正法,不是同一个地方,称作“异地而熟”。又如,上一世你是当欲界天人,天身,但现在是人身,这叫“异类而熟”,不同种类。造恶业也是一样,杀人放火,下一辈子,就变成恶鬼身、地狱身,那也是异类而熟、异时而熟、异地而熟,所以叫作异熟果。这样一期的生死,从前际、中际、后际来施设建立这个缘起,如果没有前际、中际、后际,便没有一期生死的缘起。
  【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因为果报都是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异地而熟,所以称祂为异熟识。是以异熟识包括凡夫、包括二乘的无学圣人 -- 就是四果阿罗汉等等;乃至八地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属于异熟果所摄,所以他们的心也叫异熟识。但是阿赖耶识只能从凡夫地,到达七地满心为止,不能算到第八地;而异熟识则可以从凡夫地算到等觉地,所以异熟的体性很宽广,函盖阿赖耶识位,故说“异熟识,依名色而转”。
  我们的阿赖耶识 -- 也就是异熟识 -- 如果没有见闻觉知的你,没有思量的、意根的你,祂是没有办法运作的,那种“不与七识俱”的状态就是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中没有任何的我存在,如何能运作呢?而前六识见闻觉知心又必须有六根为依,才能运转;如无六根为依,如来藏就不能出生六识心,就不可能有六尘与六识从如来藏中出生而运转,也就不可能使如来藏在三界中的我们身中运转,所以说祂“由必依托六依转故”,因此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名”包括六转识及意根,“色”是我们的五根 -- 五色根,“名色”合起来就是五阴。五阴要依于异熟果识 -- 就是依于阿赖耶识 -- 才能运作;离开阿赖耶识,我们这个人 -- 十八界的人 -- 就没有办法运作。同样的,阿赖耶识要在三界中现行运作,也得要借著“名”与“色”才能完成,所以阿赖耶识是与名色和合共同运作;这个道理,等你悟了以后就知道了,那时就可以现观这个道理了。
  因此异熟果识如果要在人间运作的话,必须有其俱有依;若无俱有依,就只能存在无余涅槃里面,不能在人间运作。异熟果识的俱有依,一为“色”,二为“等无间灭依根”叫作“名”。色身是异熟果识在人间运转时的俱有依,如果没有人的色身,异熟识就不能在人间运作;这是讲异熟识在人间的运作必须有未坏的五色根作为俱有依,才能运转(未坏的五色根称为有根身);但不可以因此就解释为“阿赖耶识必须有这种俱有依才能运转,所以阿赖耶识是从他法出生的,是以他法为缘而出生的。”这样讲的话,就变成误解弥勒尊佛的论意了,因为无色界有情没有“有根身”,但他们的阿赖耶识也是依旧运作得好好的。而且,说“阿赖耶识的俱有依为有根身及意根”,这是指在人间境界中运转的时候必须有这两种俱有依,若欠缺这两种俱有依,阿赖耶识的功能就不能在人间正常的运作;但这意思不等于说“有根身毁坏时阿赖耶识就会灭了”,也不等于说:“阿赖耶识心体以有根身为缘而出生”,因为有根身及所有的法,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的缘故;若无阿赖耶识心体,就没有一切法的缘故;而一切法灭掉,成为无余涅槃的时候,阿赖耶识心体却是仍然存在不灭的,只是不再受生于三界中而不现行罢了,并不是灭掉了,也不是从他法中出生的,因为是祂出生一切法的缘故,即使是真如,也是一切法所摄的缘故,也是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有的缘故。所以对所缘、所依的道理,不可像那些退分菩萨们一样,在未如实了知以前就妄自乱作解释,就取来作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理证根据。
  “等无间灭”就是讲“名”,“名”就是七转识,其种子流注不断,前后相等而且无间:前识自类种子不断的开避其位,而作后识自类种子的引导依,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时间来解释,以后会在别的因缘或别的书中解释它。
  “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等无间依 -- 有的经文说为等无间灭依根 -- 讲的就是意根;祂的种子流注,从过去无始劫以来一直都不曾间断过,到未来的无始劫,祂还是不间断;只有一个时候会断,就是定性声闻圣人入无余涅槃时;不然的话,修菩萨道成佛,永远不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祂跟阿赖耶识是相等无间并行运作的,是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时的俱有依,而且是相等的并行运作所依根,所以叫作等无间依。又因为意根的自类种子前后流注无间相等,也叫作等无间。因此,意根等无间依,也是前六识的所依。而异熟果识要依止色身,并且依止我们的意根,才能在人间运作,所以说“乃至命终,诸识流转”我们的见闻觉知 -- 前六识 -- 一直到命终为止,于人间常常现起而在运作,但不去到下一世,所以说“乃至命终”,命终就永远结束了,下一世是另一个全新的前六识见闻觉知心。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
  我们的“五色根”以及“根大种”根,也就是五根所依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因为我们五色根要依地水火风才能运作,没有地水火风不断新陈代谢,也会坏掉,这就叫作“所依大种”);“若根处所”,根的处所就是五根依附之处,也就是身体全部 -- 色身 -- 五根要依附于身体才能运作。这些都是色蕴的法。“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也就是说能够出生由四大种所组成的五阴,也都叫作“色”,色以外的就叫作“名”。换句话说,七识心皆属于名;广义的说,六尘也属于名。
  由于异熟果识执受五色根及意根,所以落在相续遍生的法里,因此才能够在三界六道里相续流转;所以说这二种法 -- 意根与五色根 -- 依止于这个异熟果识,而能够相续不断。以此理而言,在现在世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个“名色”就是我们的十八界;名色与识(异熟果识)的关系,识(异熟果识)与名色的关系,就像是古时候以芦苇绑成的扫把,先绑成一束,再绑一束,再绑一束,再把三束结合束起来,就成为一把扫把,三束和合才能成为一枝扫把。所以名、色跟异熟果识(就是阿赖耶识),就像是这样互相依止,它必须是三法和合并行运转,这样才能运作。一直都是这样运转,乃至命终之时都是这样相依而转。
  这里所讲的异熟识就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也是异熟识所含摄的范围,在阿赖耶识位,一定都还会有异熟果;但是在异熟识位就不一定还会有异熟果,譬如定性声闻四果人,进入无余涅槃以后就永灭了;但如果还没有入无余涅槃,在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前,还是有异熟果,还是不离异熟果,所以阿罗汉的阿赖耶识改名叫作异熟识,不离异熟性的缘故;如果是菩萨不入无余涅槃,继续进修佛道,虽然八地以上还叫作异熟识,但其中还含藏著无始无明的随眠,还有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的随眠,这些通通断尽了,就改名叫作无垢识,就是佛地的无垢识,这是指成为究竟佛的时候。
  由这一段佛教根本论的 弥勒菩萨开示中,可以证知:阿赖耶识心体去掉阿赖耶性以后,改名异熟识;再去掉异熟性以后,改名无垢识,永不灭坏,法莲师如何可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岂非故意违教? 复次,阿赖耶识始从无量劫前,中如现在一世以及一切菩萨位,乃至最后身菩萨成佛时整整一世中,末至成佛后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永无穷尽,阿赖耶识心体展转成为无垢识;在这前无止尽,末无尽期之无始无终长劫大流中,未曾一刹那间断,亦无任何一法可以灭之,法莲师如何可以妄诬阿赖耶识心体是会灭之法?岂非故意违逆佛与诸菩萨圣教? 复次,此识无始如流以来,未曾一刹那间断;过去无量劫以来如是,未来无量劫以后仍将如是;法莲师如何可以妄称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岂非故意违背圣教?
  《成唯识论》卷三亦云:【又不动地已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刹那刹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然此菩萨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此亦说彼名阿罗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
  语译论意如下:“又不动地以上的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这是讲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他对于所有的三界世间烦恼,永远不会再现行了,所以在这种任运进修的佛法大流里面不断的运转,能够在一切诸行中任运而利乐众生,任运而增进佛法,所以叫作刹那刹那转增进;到这个地步,才算是真正的不退,因为连“行退”也不见了;但是又说这八地以上的菩萨,虽然还没有断尽异熟识中的烦恼种子,也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还没有断尽,但是缘于这个异熟识的我见、我爱、我瞋、我痴、我慢……等等,不再像以前那样把阿赖耶识的功能性执著为己有 -- 这个道理还没有破参以前听不懂,但是我又不能明讲,明讲就是害你们,以后你们也会谤法。
  其实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执著阿赖耶识的功能性,阿赖耶识在你身中运作,你一直都在执著祂,但是一旦问你:“你的阿赖耶识在哪里?”“不知道!”实际上阿赖耶识被一切的有情把祂执著为“自内我” -- 自己里面的我;八地以上菩萨就因为这种执著已经不存在了,不再执藏为自内我,因此叫作“永舍阿赖耶名”,阿赖耶识不成就;这个阶位就叫作菩萨阿罗汉,这就是断我执。但是阿罗汉断异熟识里面的“烦恼粗重”(烦恼粗重是指烦恼障的现行,不是讲习气种子);烦恼障的现行就是我执,我执已经究竟断尽了,所以不再执藏阿赖耶识作为自己里面的真实我;由这个缘故而说阿赖耶识这个名字,已经永远都失掉了,叫作舍阿赖耶识;但是并不是把阿赖耶识这个心体舍掉,只是把“阿赖耶”这个名字舍掉,叫作舍阿赖耶识,不是舍那个心;所以不能够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成唯识论》卷三又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成唯识论》卷三里这么说:【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意思是说:虽然所有的有情都有阿赖耶识,但是这个阿赖耶识心体,随著法义的别别建立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有时候这个阿赖耶识叫作心,为什么叫作心呢?因为种种法熏习的种子,都可以熏习而存于阿赖耶识心田里,所以阿赖耶识叫作心,因为祂能集藏诸法的种子,你熏习善法,种子在祂那边集存;熏习恶法,种子也在祂那边集存,因此叫作心。
  阿赖耶识有时候又叫作阿陀那,因为祂会执持种种的种子;而且会执持我们的色身,使我们的色身不会坏掉,如果阿赖耶识不在,你就死了。在这个法义上,有个现成的例子,可以证实一件事:证悟的祖师说话跟没有悟的祖师说话,虽然一字不易、一字不差,意思却不同。没有悟的祖师说:“一时不在,如同死人”;他的意思是说,你要时时保持清醒,要觉醒,如果你这个觉醒心一时不在,就如同人死了一样。证悟的祖师也这么说:“一时不在,如同死人”;他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你的如来藏只要一时间不在,你就死了。有悟跟没有悟,同样一句话解释出来,悟者与未悟者的意思截然不同!阿陀那识能够执持色身,你们都要感谢祂,如果不是祂在你身中,你早就死了。因为能执持我们的色身,使我们的色身不坏,所以又称为阿陀那识。
  【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所知依”,为什么叫所知依呢?阿赖耶识能够作为染法、净法、所知诸法来依止;因为众生一切的染污法,依止于阿赖耶识中;佛及诸菩萨、二乘圣人所知的一切清净法、无漏法,也都依止于阿赖耶识中,所以阿赖耶识又叫作所知依。一切染法净法都可以是所知的,是我们经由熏习修行所能渐知的;但我们所知的染法、净法,都依附于阿赖耶识才能存在;但阿赖耶识何在?却不是大家的所知,所以对未悟之人而言,这个所知依只限于染法世间法等;证悟了以后,这个所知才变成他们所能了知的。
  “或名种子识”,阿赖耶识又叫作种子识,祂能够普遍而任运的执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法的种子,所以名为种子识。如果像他们所说的一样:“真如是纯无为法,没丝毫染污;证得这个真如,才是真见道,才是真开悟。”这就是说,他们所谓的真如,不能含藏一切善染万法的种子,不能含藏一切世间法的种子,那就是有缺陷的法,不能称为种子识。如果不是种子识,那就不是实相心体了。另外,从圆成实性来说,也必须是种子识,才能具有圆成实性,真如不可能具有圆成实性的;因为圆成实性的意思就是圆满成就诸法的体性,如果是纯无为性的真如,是不可圆满成就诸法的,因为只能成就一法,就是真如无为,那就有所欠缺的法性,如何可能是圆成实性呢?而且,真如无为一法,也只是六无为、九无为、十二无为中的一种而已;尚且不能成就其余的无为,何况能成就 24 个心不相应行法?何况能成就十一个色法?何况能成就五十心所法?何况能成就八识心王?又如何能生显百法?所以真如不是圆成实性,因为祂只是六无为中的一法而已,是他法的所显法,根本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阿赖耶识呢?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道理,把种子识否定掉,然后再来建立一个想象中的“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这不是愚痴颠倒,又是什么?现在从他们所说的真如来说,很明显的是“不能出生任何一法的心或法性”,这就是种子有缺陷,种子不圆满具足;就算他们所说的真如真的能出生阿赖耶识,也仍然不是法界的实相心,因为它的种子有缺陷,不圆满;种子有缺陷,不圆满,就算是他们真的能证得真如,可是证得这样的真如,怎么可以叫作成佛呢?因为成佛以后,也还是执持色身以度众生的啊!所以阿陀那识这个名词也通一切位,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
  【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这个心又叫作阿赖耶识,为什么呢?因为“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换句话说,一切有杂染的法种都被阿赖耶识所摄藏,因为摄藏这一些杂染品的法种,所以才会有我执我见等等种子,执藏我见我爱等等种子;甚至于不但爱觉知心的自己,还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爱死了阿赖耶识。等你悟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你真的连一天都过不下去,不但痛苦死了,而且最后连痛苦都不见了。
  所以每一个有情都很执著阿赖耶识,爱死了阿赖耶识,南传佛法管这个叫作“爱阿赖耶”。临命终时,舍离了世间的一切,心里面很痛苦,可是想一想:“未来世,我还是有个心可以再出生另一个我”,这就是“欣阿赖耶”。一切证悟实相心的人,有时会有这种现观:现在活著时,是“乐阿赖耶”,因为有阿赖耶,唉呀!好快活!好快活!然后有时候想起来:“嗯!不错,阿赖耶还是不错,使我能修行一切佛法。”这就是“喜阿赖耶”。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是凡夫众生!所以第八识的这一种集藏生死法种的体性,以及七转识对这个阿赖耶识有爱乐欣喜,就把祂执藏为自内我,就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本来阿赖耶识是主人,现在从主人心体中出生的见闻觉知心,配合著意根,却反过来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当作是自己的功德,这就是我见我爱我执的结果,就叫作阿赖耶。
  所以第八识有了这个种子,就叫作阿赖耶;虽然祂自己绝对不会执著自己,也不会执著你,但是祂含藏著你这一些染污的种子,因为你不清净,把祂的种子变得也不清净了,这时候祂就叫作阿赖耶。阿赖耶是不好的名词,因为有杂染种子,因为执藏分段生死的恶种。那么,阿赖耶这个名词只限什么地步使用呢?只限异生、有学。异生就是三恶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都叫异生;在人间还没有悟的人,也叫作异生。有学位是断了我见,初果以上,或者菩萨明心以上都叫有学位,有学位的第八识还是叫作阿赖耶;因为他的我见虽然断了,可是我执还在,我执还在就叫作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一名只通异生位,只通有学位,并不是无学位的不退菩萨还有这种杂染的分段生死法种的执藏,因为无学位已经没有我见、我爱了。所以初地以上到七地满心为止,他们的第八识都还称为阿赖耶识,因为他们的分段生死法种还没有断尽的缘故。那他们为何却可以称为圣人?因为他们从初地满心位起,就有能力断尽分段生死法种的执藏性,但是故意不断尽,保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名为留惑润生;这样才能继续受生在人间,继续修习佛法及度众生,不会在舍寿时立即取涅槃。他们有取涅槃的能力而不取,所以他们称为别教中的圣人。
  当然别教中的圣人,主要还是以大乘实相般若的无生法忍的取证为主要,解脱果上的证量只是附带的修证,所以初地到七地心,都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而不是永断性障如阿罗汉;也因为是以大乘般若无生法忍的取证为主要,所以二乘阿罗汉回小向大而转入大乘别教中的时候,还只是六住位中的凡夫而已。这也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函盖很广,初地到七地的圣人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中故。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第八识心体有时候又叫作异熟识,因为祂能引起三界生死的、善业的、不善业的异熟果。异熟识的名称,只在异生、二乘,以及诸菩萨位三种,不摄佛地的第八识。异熟生也叫异熟,因为还会被阿赖耶识所含藏的有漏法种,或无漏有为法种的体性所牵,而异时而熟、异处而熟、异类而熟。异熟的体性很宽广,从凡夫一直到等觉,都含摄在异熟识范围里面。
  异熟生,二乘圣人也有,这是说二乘人成为无学、成为阿罗汉之后,他还是不能离开异熟生,所以继续在人间受报,也会继续有异熟种子不断的在这一世中出现变异。什么时候才没有异熟呢?要到进入无余涅槃以后。他如果不入无余涅槃,回入大乘而成为菩萨阿罗汉,他还是照样有异熟果,有了异熟果以后当然一世中就时时会有异熟生;因此无学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里面。诸菩萨位,包括等觉位,也都含摄在这里头,这个范围很宽广,除了如来地以外,都可以用异熟识这个名称。如来地叫作无垢识,也叫作阿陀那识。进入如来地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异熟了,因为如来地已没有这些异熟的果报了,已没有种子的变异而熟的现象了,究竟清净了,因此说“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
  【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佛地的第八识心体称作什么呢?“或名无垢识”,也就是究竟清净了,没有污垢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无垢识的名称,只在如来地才有,菩萨不论哪一个阶位,都不能称为无垢识,因为菩萨即使到等觉位,还得要熏习,继续转易第八识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种;若不再熏习的话,便没有办法成为佛地的无垢识。
  等觉菩萨见了佛,为什么还是会那么恭敬?实际上,等觉菩萨比十地菩萨更恭敬佛,虽然越接近佛位,他越发觉佛的境界真是不得了。哪里像现在有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他成佛了,动不动就说已经证得佛地真如了!他们懂得什么叫作佛?不懂!等觉菩萨尚且恭敬得不得了,他却在那边诃佛骂祖,这就是不懂佛法的人。二乘阿罗汉如果回小向大,最多也只能是六住位而已,还没有明心,所以他还有许多的无漏法种要熏习。在等觉位,二乘的无学位,乃至异生位,他的第八识都还执持著分段生死的有漏法种,只是不现行而已,只是含藏在第八识心体中而不现行,所以名为习气种子随眠;所以还应该要熏习,还没有成为最究极清净的第八识,所以不能称为无垢识,都还多多少少有污垢,只是多与少的差别而已。
  由这一段依经而说的论文中,可以看得出来,阿赖耶识可以变成异熟识,最后再变成无垢识而永远存在不坏,所以阿赖耶识心体是永不可灭的,是离生灭性的,绝对不是有生灭法。所以前面《密严经》中说:“世间阿赖耶,如来清净藏,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原因就在这里。这一段论文跟上一段经文是说:应该要灭除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 -- 阿赖耶性就是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藏什么呢?藏分段生死的烦恼种子,把这个能藏、执藏的体性消除掉,就不再叫作阿赖耶,而改名叫异熟识,这样就是所谓的“灭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叫作“舍阿赖耶”,但是并不是把阿赖耶识心体舍掉,只是转灭祂所含藏的分段生死的种子而已;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而是说祂的阿赖耶的体性是可灭的。如果是像他们一样的把“灭阿赖耶识、舍阿赖耶识”的名相弄错了,那就是执言取义,也是望文生义,那是不懂佛法的人谤法所说。
  如果是灭掉阿赖耶识心体(实际上没有一法可灭第八识心体),那么阿罗汉就将会在成为阿罗汉的那一刹那中,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中,世间就不可能有阿罗汉住世了,因为灭掉阿赖耶识时,就没有第八识心体可以持无记性的异熟法种,就不可能会有阿罗汉留在人间的了;所以灭阿赖耶识的意思,是灭掉“会使分段生死种子现行的烦恼”,不是法莲师、杨先生…等谤法者所说的“灭掉阿赖耶识心体。”他们是望文生义、执言取义、依文取义的人。同样的,一切菩萨也都应该要灭除异熟识的异熟果体性,然后转依阿赖耶识本有的真如性,而改名为佛地的无垢识,这就是佛地的真如!我们读经也好,读论也好,应当依义不依语,不然的话,就会严重误会佛法。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说:【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阿赖耶识之集藏分段生死种子永灭,改名异熟识,名为阿赖耶识永灭);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又譬如《瑜伽师地论》这一段论文里面说“灭阿赖耶识”,这是从第一义建立的立场上来说的。如何解释呢?“第一义建立”,第一义即实相法般若,第一义的建立,是说只有在无余依涅槃里才叫作无心地。这无心地的意思怎么说呢?因为在无余依涅槃里,“阿赖耶识亦永灭故”。请注意!读论时不能依语而不依于义。弥勒尊佛这一段论文中的意思,是指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的种子永灭,改名为异熟识,叫作“阿赖耶识永灭”。这一段,他们否定阿赖耶识的人还没有列举出来,我帮他们列举出来。
  但是论文中的“所余诸位”一句,意思是说,在这一个无余依涅槃以外的所有境界里,转识灭了,也就是七识心灭了,或者六识心灭了,叫作“转识灭”,所以称作无心地。无余依涅槃里只剩下阿赖耶识,已经改名叫异熟识,所以称为“阿赖耶识永灭”。因此,论文解释云:“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于无余涅槃位以外的其余五位中,也就是说,在二无心定中,以及眠熟位、闷绝位、灭尽定位中,前六识都不存在了,所以叫作无心定;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为无心定,不是真正的无心定,因为二乘法中只说解脱道,所以只解说七识心体,不解说第八识心体;所以在二乘经典的四阿含诸经中,凡是说到第八识心体时候,都是一句话就带过去了,通常不加以解说;所以,闷绝等五位中说为无心地,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的,不是真正的无心地。
  若从第一义谛的建立来说,真正的无心定,是必须七转识都灭才算数。这是什么阶段、什么境界呢?只有无余涅槃才是无心地!因为十八界都灭尽了,七转识与六尘都灭尽了,只剩下如来藏存在,而如来藏又是一向离三界六尘的见闻觉知,这样才叫作真正的无心地;在这样的境界中,才叫作“灭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心体不在了吗?不是!祂还是在!仍然未灭!但因为祂已经改名叫异熟识了,所以叫作“灭阿赖耶识”,所以说“阿赖耶识不再存在了”。
  所以“灭阿赖耶识”的意思不能像杨先生、法莲师…他们一样的误会了:“不但要灭阿赖耶识,将来还要灭异熟识。”难道灭异熟识的意思是说“把异熟识也灭了”吗?不是!只是异熟生的体性灭掉而已,阿赖耶、异熟识心体永远没有灭尽!所以从第一义而言,无余依涅槃以外的一切阶位,都不能叫作无心地,只有无余涅槃里面才可以称为无心地。从弥勒尊佛的论文所说的义理中,我们可以明白:阿赖耶识心体不是生灭法,只是心体中所含藏的阿赖耶性的种子可以转灭,而改名为异熟识,方便说为“灭阿赖耶识”,不可以像杨先生、法莲师、悟观师他们那样的“依文解义、依语说义”,应该要“依义而不依语”。弥勒尊佛在前后段论文中的意旨都是怎么说的,要把它连贯起来,不能够单取其中一段、一篇、一章,甚至只取一句“灭阿赖耶识”,然后就乱说一场,就大胆的否定实相心体阿赖耶识心,就成为断篇取义、断章取义、断段取义、或者断句取义,问题就很严重了。
  如果出来弘法的人是依文解义,是断章取义,一定三世佛怨,何况他们是断句取义呢?你们也许想:“唉呀!不会吧!释迦牟尼佛已经断尽一切微细烦恼了,所以祂不会怨。”当然 祂不会怨,但是 祂会因为慈悯末法众生而掉下清泪;所以在舍弃人间之报身前,进入涅槃前, 释迦牟尼佛不是为后世的狮子身中虫而掉下清泪吗?这不是现在佛为末法众生难过吗?法莲师、悟观师二人披著僧衣而造作谤法破法之事,不正是狮子身虫吗?如果你依文解义、依句解义,过去佛也许不怨你,但是未来佛一定会怨你,因为你依文字表相而解释佛法义理,当然误导他们了,一定会害他们永远不能成佛,当然这些未来佛要怨你,未来佛是哪一位?就是在座的诸位!所以有时候在大乘经典里说“灭阿赖耶识”,其实他是说,灭除阿赖耶识心体里所执藏的阿赖耶识的体性(阿赖耶识心体是因为不能断除分段生死种子现行的粗重烦恼而名为阿赖耶识),并不是把阿赖耶识这个心体灭掉,所以不可以自己误会了经文论文以后,却来诽谤阿赖耶识,妄说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这样误会之后而谤阿赖耶识心体,是严重谤法的行为。
  经论里有时会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我们绝对不可以依语而不依义,应当要依照经论的真实义理,来理解、来弘扬。这就是说,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是可灭之法,灭掉阿赖耶识心体里的阿赖耶识体性以后,改易这个阿赖耶识心体的名称为异熟识,继续存在而使异熟性继续运作,才能有阿罗汉的色身及觉知心继续存在运作,才有八、九、十地、等觉、诸佛的色身及觉知心继续存在及运作,此即为“灭阿赖耶识”;如此解释“灭阿赖耶识”的经文论文,才是依义不依语。由此真实义的缘故,说“阿赖耶识是可灭法”,也都还不可解释为“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而有”的,不曾出生过,怎可说祂是有生之法?这意思是说,因地里的第八识心体,虽然即是未来进入佛地时的永远不灭的无垢识心体,但是在阿赖耶识阶段,仍然不算究竟法,仍然还含藏著不净种子;所以你在因地证得了阿赖耶识心体以后,不可以就说你证得佛果了,不可以自称证得佛地真如了。所以证悟之后还要进修,修到了究竟位,也就是到无垢识的阶段才算是究竟;但是也不能说,阿赖耶识非究竟法,因为离开祂,就没有究竟法可证、可修了。
  所以经里 佛说:“赖耶甚深细,种子如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意思是说,阿赖耶识这个法非常深奥,祂运作时的见闻觉知的行相非常微细(编案:祂的知觉性不在六尘中运作的缘故),祂含藏著许多种子像瀑流一样不断的运作,(如果不是种子如瀑流一样运作,在座诸位便听不见我在讲什么,也看不见我了!)就因为种子如瀑流,所以贪瞋痴等烦恼种子也一样会现行,现在还在讲堂听法,没有贪瞋痴现行,回到家里也许你先生大骂:“你怎么到这么晚才回来!”瞋心就起来了!这也是“种子如瀑流”啊!这是很深细的法。
  但是,虽然说祂很深奥,很微细,又说祂是实相的法;可是,阿赖耶识究竟是真心?或者不是真心?这可就很难说了。如果要从究竟法上来说的话,得要把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除掉,再把异熟识性除掉,成为无垢识,才算是究竟法,才是佛地真如所依的理体,才算真正的真心。但是如果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心,就得要另外去找一个真心,却又没地方可以找到真心,因为未来佛地的真心就是现在这个阿赖耶识。可是你又不能说现在的祂就是真心,如果说现在的阿赖耶识就是真心,阿赖耶识里面却还有贪瞋无明等种子;你说:“我证得阿赖耶识真心了,可是我发现我的真心里面有贪瞋及无明种子,祂既然是真心,我就随著祂的贪瞋无明种子去运作就好了。”如此一来,就永远不能解脱,不能成佛,所以说“其奈带持染污种子”,所以还不能说祂是绝对的真心,只能方便的说为真心。
  对于还没有悟的人来讲,跟他说“祂是真心”,对已悟的人而言,则要告诉他:“这还不算是真心,要把祂所含藏的那些染污种子都修除掉,修除掉以后才算真心。”所以这个第八识是不是真心?真的很难说,如果说祂是真,就随著贪瞋等种子流转生死,不能得解脱,也不能成佛;如果说祂非真,就把祂否定掉,要另外找一个真心,又永远找不到,因为未来成佛时的真心无垢识,就是现在这个阿赖耶识心体,所以说“真非真恐迷”,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不是很详尽的说明,恐怕众生听了都会迷惑。
  诸位听了以上的说法,可能有些迷惑;但是未来你找到了阿赖耶识心体所在以后,根本就不会有这些迷惑,因为祂会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既非真心,也不是妄心。确实是这样的,可是这个般若实相的正理太深奥了,阿罗汉们不懂,辟支佛也不懂,所以佛世有许多阿罗汉、辟支佛都入无余涅槃了,佛就是不跟他们说这个妙理,因为他们的种性不适合学这个法,是定性声闻种姓。这不是佛不慈悲,是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深妙法。甚至于在有人三请之后, 佛不得不为他们说宣说,不是要开始宣讲《法华经》了吗?都还有五千阿罗汉退席呢!那五千个人都已经是阿罗汉了,都还不信!因为还没有证得实相心第八识的人,都无法真正的理解这些道理的,所以说“真非真恐迷”;恐怕众生迷惑,恐怕阿罗汉迷惑,所以不能随便宣说。因此佛说:“我常常都不说这个法的”,只有对谁说呢?对利根的菩萨,对利智的菩萨,对菩萨种性的佛子才说这个法!
  今天我说这些法时,有点儿演讲的味道,不完全像是正说佛法,但是诸位能够安住下来听这么久,继续听到现在,这意思是说明什么呢?即是说,诸位都是菩萨根性,能能持续不断的听得下来而没有人中途离开,所以是菩萨根性,对不对?(大众鼓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人,一定听不下去,一定会在中途走掉,所以诸位也就应该对自己是什么种姓,也要有所理解。不过,话说回来,好话讲过了,丑话也要讲在前头,你今天知道自己是菩萨种姓,可是菩萨又分两种: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若是新学菩萨呢,要将你慢慢熬、慢慢练、慢慢磨;磨到你变成久学菩萨以后,有一天你悟了就不会退失,就不会谤法。如果缘还没有熟,就跟你明讲了,你一定会谤法,这就是新学菩萨跟久学菩萨的差别。
  我们为什么要很小心去保守这个阿赖耶识心体的密意呢?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因为佛一再的交待:“为了保护众生,不能随便明讲这个密意。要等他缘熟了再让他悟入,就不会产生谤法的事。”这个事情很重要。
  因此 佛说:“这个阿赖耶识,是真心或者不真心呢?很难说,应该说祂非真亦非妄。”所以不能把祂否定为生灭法,否定为虚妄法。这个“非真与非妄”的实相道理,很难让没有证得阿赖耶识的人了解,所以佛说:“我常常都不开演这个实相法,只有对菩萨种姓的人才说这个深妙法。”所以说是“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阿赖耶识的心体是常住法,并且是未来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心体,所以不可诽谤为生灭法,诽谤祂是生灭法的人,就是诽谤第一义谛,因为第一义谛都是围绕这个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说,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又说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显示出阿赖耶识集藏生死种子的体性;也显示出祂仍然含藏著异熟生“异熟果报”的体性,而这一种阿赖耶识性跟异熟识性都是可灭之法;因此而从第一义谛上面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说“异熟识是生灭法”,要以这种真实义来说祂是生灭法,不可以断章取义、断句取义,从字面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所以不可否定祂,不应该像杨先生、法莲师、悟观师一样的依语不依义,而产生了误会,继而否定阿赖耶识,妄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妄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这样诽谤阿赖耶识,就是诽谤三乘佛法的根本,就是《楞伽经》中所说的“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因为三乘佛法离了这个第八识心体,便无任何佛法可说了,就会变成“性空唯名、一切法空”的断灭见。在阿含诸经里面,诸大阿罗汉也如此认为:“说法不如实,就是谤佛。”既然说法不如实,就算是谤佛,更何况是直接诬谤正法的根本所依的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何况是将“本来而有、永远不灭”的第八识心体谤为生灭法?这是很严重的事!
  第二节 法身即是阿赖耶识
  《佛地经论》有云:【如是三身,云何形量?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犹如虚空,不可说其形量大小;就相而言,遍一切处。受用身者,有色非色,非色诸法无形质故,亦不可说形量大小;若就依身及所知境,亦得说言遍一切处。色有二种:一者实色,二者化色。言实色者,三无数劫修感色身相好等业,转五根等有漏色身,得佛无漏五根等色,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称实净土。于生死中业有分限,阿赖耶识所变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业最劣,所得包身极长四肘;东胜身洲善业次胜,身长八肘;如是善业渐渐增胜,所得色身形量渐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业中最殊胜故,所得色身一万六千瑜膳那量。十地菩萨无漏善根所资熏故,身形转大,如经广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灭一切障善根势力、量无边故,所得色身充满法界遍实净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所变身土无限量故。】
  我们来解释一下论的意思。《佛地经论》云:【如是三身,云何形量?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犹如虚空,不可说其形量大小;就相而言,遍一切处。】
  阿赖耶识能够执持一切法,而且能够执持这个业报身,祂能使我们普遍的在三界中随处受生,随处现生,有时可以出生在天上,有时可以出生在地狱里。所以《佛地经论》说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有什么样的形量呢?先说法身;法身是以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的实性,诸法的实性就是阿赖耶识在诸法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真实性,也就是佛地的无垢识,借著诸法,借著佛色身上的十八界展转所生诸法,而显示出佛地无垢识的真如性。这也就是“识之实性”的真正意思。
  但是因为法无边际的缘故,所以法身也没有边际,因此说“法身遍一切法无处不有”,你既然悟了,证到阿赖耶识心体了,不妨找找看:在世间的贪染诸法、净业诸法里,看看哪一个法里没有你的如来藏存在和运作呢?哪里没有阿赖耶识在运作呢?都有啊!所以说法身遍一切处,无处不有。祂既然无形无色就像虚空一样,所以不可以说祂有形量、有大小;所以阿赖耶识大到可以持色究竟天的一万六千由旬的广大天身,小可以小到持细菌身,持比细菌还要小的滤过性病毒(滤过性病毒虽然没有记忆,没有爱憎,似非有情;但那是因为果报而使牠们无法产生记忆,似乎无爱憎,似非有情,其实仍然是有情众生类),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的形量有大小。从相上来说,才能说祂遍一切处,因为祂在三界中示现,就有种种法相出现,所以可以观察得到:遍我们十八界里的十二处,乃至遍三界九地众生的一切处,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示现,所以祂叫作“遍一切处”。
  【受用身者,有色非色;非色诸法无形质故,亦不可说形量大小。】受用身就是佛的自受用身。佛的自受用身,就是讲毘卢遮那佛的境界。毘卢遮那佛是什么境界呢?我们这个娑婆三千大千世界,只是莲华藏世界海的十九层里,其中一层里的一个小点而已。这个莲华藏世界海有多大?诸位就无法想象,“过西方十万亿佛土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都只是这个莲华藏世界海十九层里,其中一层的这边一点,那边一点罢了;上面还有好多层,下面还有好多层,每一层里面都有无量的世界。毘卢遮那佛坐在这个莲华藏世界海上面,那么广大,你怎么见?看不见的!这就是毗卢遮那佛的自受用身。但是,这个自受用身,如果修到佛地,你就可以看得见了;可是祂不是色法,不是物质的法,是一种影像的“非色诸法”,因为祂没有形质,所以佛的自受用身,也不可以说祂有形量大小,如果从“依身”(就是依报)以及所知境,也可以说遍一切处,因为只要有大心的众生有因缘,就可以得见。
  又说:【色有二种:一者实色,二者化色。言实色者,三无数劫修感色身相好等业,转五根等有漏色身,得佛无漏五根等色,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称实净土。于生死中业有分限,阿赖耶识所变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业最劣,所得包身极长四肘;东胜身洲善业次胜,身长八肘;如是善业渐渐增胜,所得色身形量渐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业中最殊胜故,所得色身一万六千瑜膳那量。十地菩萨无漏善根所资熏故,身形转大,如经广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灭一切障善根势力、量无边故,所得色身充满法界遍实净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所变身土无限量故。】
  色法有两种:一为实色,二为化色。实色是什么?实色就是三大无量数劫来修行福慧感应而获得色身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以及无量相好;修了这些业而转变佛的庄严五根,成为有为法上的色身,转五根等有漏色身得到佛的无漏五根,也就是无漏有为法,在世间可以有“有为法上的受用”,但它是无漏性的。此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称实净土”,此即诸地菩萨所见的佛的他受用身;诸地菩萨所见的诸佛的他受用身,那就地地所见各不相同了。
  “于生死业中有分限”,由于生死业里有分限的关系,所以阿赖耶识在众生生死过程中所变的身形大小不定。如果你今天证得道种智了,成为初地菩萨,发愿要生色究竟天,你舍报去到那边,就是一万六千由旬,无法想象的高大。可是如果造作了恶业,下了地狱,如果过去世又一点儿福都没有修过,回来可能当细菌,眼睛都看不见,所以说阿赖耶识所变的这个身形大小不定。
  而且我们这个阎浮提,南瞻部洲人,善业是最差的,因为大部份的人都是贪瞋痴,所以所得的色身“极长四肘”,四肘就是从指尖到后肘算是一肘,人的色身大约是这个四倍,你站在地上量一量,大约是这四倍,人最多就这么高大而已。“东胜身洲善业次胜,身长八肘”,是我们的八肘,比我们高一倍。
  【如是善业渐渐增胜,所得色身形量渐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业中最殊胜故,所得色身一万六千瑜膳那量。】就是一万六千由旬,所以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色身,大小不定。
  十地菩萨的无漏善根所资熏习的缘故,身形又比色究竟天更大,所以佛在色究竟天示现的时候,跟菩萨的身量不一样,如经所广说;如果金刚喻定现在前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灭一切障的善根势力,所以产生了他的身量无边,所得色身充满法界遍实净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所变身与自受用土,没有办法限量,他随时要怎么大都可以,无量大也可以,也就是由大圆镜智的受用而产生的。
  既然阿赖耶识可以这样变现,而佛的法身讲的就是这个心体,所以阿赖耶识便是法身,怎么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呢?如果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佛的法身岂不也是生灭法呢?如果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断尽我执的时候,入无余涅槃,是不是要把祂灭了?岂不是变断灭了吗?但是阿含诸经中却又说无余涅槃中有本际不坏而常住,如果是灭了阿赖耶识心体,岂不是断灭?此外,到八地菩萨的时候如果“阿赖耶识灭、阿赖耶识断”了,是不是就不能成佛?哪里还有佛地的法身呢?所以,不能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而应说阿赖耶的识性是生灭法才对,“阿赖耶识灭”只是方便说。
  《佛说不增不减经》:【尔时世尊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亦是如来心所行处。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在《佛说不增不减经》的这一段经文中, 世尊对慧命舍利弗说:此不增不减的阿赖耶识心体的深义,是如来的智慧的境界,也是如来的心所运作的处所。所以佛对舍利弗说:这一种甚深义,一切的声闻缘觉的智慧都无法知道,他们无法看见,也无法去观察,何况是一切愚痴的凡夫所能够测量呢?只有诸佛如来的智慧才能够观察,才能够知见这个真实的道理。我们就是透过诸佛如来的智慧开示才能够亲证,否则无法亲证。所以佛又说:舍利弗啊!对于如来藏的妙义,一切声闻缘觉所有的智慧,只能仰信而无法亲证。
  仰信就是往上看:“哇!这个法好深妙,太高了!”他相信有这个法,但不能亲证,所以说不能如实知见观察。甚深义讲的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所指的其实就是众生界,就是如来藏法身阿赖耶识,一切众生界都是阿赖耶识法身所生的,所以第一义讲的就是阿赖耶识心体及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法种子、无漏无为法种子、无漏有为法种子!故说此段经文中说:“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前面经文中有说:“此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识;如来藏既然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又是法身,那么请问大家:“法身不就是阿赖耶识了吗?”如果法身就是阿赖耶识,又说法身是常住,那么阿赖耶识这个法身怎么会是生灭法呢?不必用脑袋想,就知道阿赖耶识是不是生灭法了!这是很清楚的。既然法身是如来藏,法身也是真如,又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当然真如也就是阿赖耶识,何必另外再去建另立一个真如呢?阿赖耶识就是真如啊!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中, 佛云:【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百卷的这一段经文中, 佛开示说:【善男子!如来的法身就是诸法真如法界啊!真如法界既然不可说有来有去,所以如来的法身也是一样无来无去。】从这一段来看,真如既然是法身,法身也是如来藏,而如来藏又是阿赖耶识,在上面所举的《不增不减经》佛又说:【法身在众生身里叫作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身里叫作异熟识,在佛身又名为无垢识】,而真如又是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性,所以因地时的真如、因地时的法身就是阿赖耶识!他们那些人怎么可以说祂是生灭法呢?这不是谤法毁佛吗?
  第三节 法身即是如来藏,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般若系的《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第三云:【何者非化身、非应身?是如来法身。善男子!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显现故。何者名为二无所有?于此法身相及相处,二皆是无;非有非无,非一非二,非数非非数,非明非暗;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暗,是故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显现如来。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量故。若了义说,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依于此身,得发初心;修行中心而得显现,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实,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
  在《合部经金光明经》这一段经文里说:什么叫作非化身、非应身呢?就是如来的法身。如来法身不是化身,不是应身。这个法身,二无所有显现的缘故。什么是“二无所有”?即于此法身的相以及相的所在都无所有。阿赖耶识或者说佛地的无垢识,祂没有相;想要证得祂,要在作用上证得,要在祂所显示的法相里面才能证得,借著祂所显示的种种法相才能证得。所以祂没有相,既然没有相,怎么会有相的处所呢?没有相,也没有相处,所以只能在作用上显示出来,只能在作用上亲证祂。所以《成唯识论》中如此说:“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即是此意。这个第八识法身,既非世间色法,亦无形相与形相处,所以不能说祂是有,故名非有;但有其真实自性的微细运作,而且能出生万法,所以不能说祂是不存在的,故名非无;如是合名非有亦非无。
  我们的的五蕴十八界及万法,都是从这个法身阿赖耶识心体以及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中所出生的,本属于法身阿赖耶识的一部份法性,摄归阿赖耶识,所以与阿赖耶识不可说为二法,故名非二;但是五蕴十八界及万法从阿赖耶识心体流注种子而出生以后,却又不等于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所以也不可说与阿赖耶识是一;如果是一的话,十八界法灭了而入无余涅槃界中,就应该成为断灭境界了,所以又说非一;合此非二与非一,就是非一亦非二。由此段经文中的开示说明,可知因地的法身就是阿赖耶识,果地的法身就是无垢识。如今他们否定了阿赖耶识心体,说是另有一个法身真如,那你们跟他们请问说:“经文中说法身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也说真如是这个第八识心体的所显性,请问: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以后,要如何证得真如呢?真如与阿赖耶识是一?还是二呢?您的阿赖耶识心体真如性,与我们的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一样不一样呢?”他们一定答不出来的。
  如果有人像月溪法师一样说:“大家共有一个主体识,就像托辣斯控制所有子公司一样。”那你们以这个问题问他们,我跟诸位说,他们被你这么一问,一定无法跟你答复。所以说,他们那些外道见的弘法者,希望我们去跟他们学,到底我们要跟著他们学什么东西呢?所以,你们大家要有智慧。
  我现在可以答复你:非一亦非二。什么叫非一亦非二?如果说是二,就有问题了,应该你的阿赖耶识和我的阿赖耶识不一样,因为会变成他的阿赖耶识没有真如性,我的阿赖耶识有真如性;可是明明都是同样的具有真如性啊!怎么可以说是二呢?可是也不可以说是一,因为说一,问题来了,如果我今天晚上跑去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大家共有一个阿赖耶识,我做的恶事你也有份,你明天还要不要再修善?不修了!因为你修了一分善,我这个造恶业的恶人也有份,就变成无因无果了!所以说阿赖耶识,所有众生是同一性,叫作非二,但不是说大家共有同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各人造了业,由各人的阿赖耶识自己收存;我的恶业不会跑到你身上去,你的善业不会跑到我的阿赖耶识里面来,所以叫作非一。
  “非数非非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阿赖耶识,祂根本不是色法,怎么去算祂?譬如说:五位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是一还是二?是三?还是五?通通没有了嘛!你还算什么?空性,无形无色,如何算祂?不能算,所以叫作非数。但是又不能够说祂无数,毕竟是五位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个如来藏还是存在不灭的!只是不在三界中出现而已,所以说“非数非非数”。如果弄不懂这句话,光是般若系的经典,你就死定了、死在句下了;但是如果有道种智,般若系的经典便难不倒你,不会死在句下:句句皆活。
  “非明非暗”,为什么阿赖耶识非明非暗?如果说阿赖耶识是明,却明明还有不净种子;如果说祂暗,祂又是时时显现真如性的光明。佛地的真如,佛地的无垢识也是非明非暗,佛地的无垢识,能够放光遍照一切众生,祂的光不是这种光波,不受局限的,能照一切众生,怎么可以说祂暗呢?所以非暗。可是说祂非暗就是明,一定能照得到一切众生吗?也不然,有的众生恶业深重,只会吸光,根本不反光,这个时候,明有什么用?根本照不出来,所以叫非明,没有作用。
  【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暗,是故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显现如来。】
  “不见相及相处”,既然非形色法,怎么可以说祂有相,怎么可以说祂有相处呢?亲证这个法界中的事实以后,转依如来藏的这种体性而安住我们的觉知心,不执著所证得的这种般若境界,所以称为“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暗,是故境界清净。”这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见明见暗、有数有一有异……等等,都是见闻觉知心的事,如来藏不在这里面起分别与了知。如来的无垢识也不在这里分别,祂随缘而应;众生怎么样,祂直接就反应,就去利益众生,祂不会在这上面作分别。所以说“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去作分别,没有两边,也没有中间可说。但是众生没有悟之前,或者悟了,还没有成佛之前,还得要借著言语,来加以宣说,让大家的智慧可以增上。
  “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显现如来”,为了证得“灭、道”的根本法要,得要有法身在三界中示现受生,来显现有如来的存在;又借著如来的无漏有为身来为众生说法,来利乐有情。所以接著又说:如来法身的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量故。如来的果地诸法,都要依这个法身为根本。如来示现在人间,祂可以不受异熟果报;但是为了度众生,却故意示现有异熟果报。因为过去世有那个缘,祂可以借往世的种种业的异熟果而示现之;如果没有那个往世所造的业种为缘,还真的难以示现。如来可以不受异熟果,却故意去受,示现有这样的因缘,这都依于这个无垢识本心。可是这样的示现,众生无法思量。
  如果从了义法上来说,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来的无垢识,祂就是大乘;因为大乘以第八识为体,第八识是大乘法的法体,也是二乘法的法体。所以,如来的法身,祂是如来性,祂叫作如来藏;此处又明言,“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来性,而如来性就是如来藏”,诸经中又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这不就很清楚了吗?显然法身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
  所以依于这个阿赖耶识,才能获得初发心;然后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显现出祂的真如性。如果不是依阿赖耶识,怎么发起菩提心?连七转识都不存在了,还能发心?还能证悟而发心?而不退地心,这里是指八地以上,都是这样的显现。乃至一生补处之心,等觉菩萨位,也是如此显现:金刚之心,如来之心,也同样如此显现。
  所以无量无边的如来妙法都从此法身而显现 -- 从无垢识而显现,依第八识法身而亲证的不可思议的大三昧,而显现出一切佛法,也因为依此法身而得显现一切大智;所以说如来的化身、应身,也是依此法身大三昧,就是依于法身的金刚三昧的智慧而显现出来;所以应身与化身还是要依法身才能显现出来。
  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实”,法身,就是依如来的第八无垢识的常与实,而说法身是常,而说法身是实;依此大三昧而生解脱智慧及实相智慧,而成人天至尊,所以叫作乐;因为已经究竟了知世出世间一切佛法,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乐,阿罗汉的乐不叫真正的乐;依此大智,所以叫作清净,所以如来叫作“常住自在安乐清净”,就是“常、乐、我、净”。由此缘故,就可知道,佛法中所说的法身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那些否定阿赖耶识的人,怎么可以说“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呢?所以说,他们如果不是不通经教,就是故意违佛所说,故意要违背佛经而说相反的道理。
  又如《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
  《佛说不增不经》这么说:舍利弗啊!你应该要知道,如来藏的本际相应体以及清净法,这个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也就是说如来藏本际讲的就是第八识心体,如来藏心体含藏著种子流注的功能与现象,叫作生灭门;不生灭的如来藏体,以及生灭的种子流注生灭门,和合起来就叫作阿赖耶识,《大乘起信论》已经明讲。
  此相应体以及清净法,即后来所熏习增长的无漏法种,以及如来藏心体本身的无漏性、真如性,都是属于如来藏,都是如来藏相应体;乃至种种的清净法,这些法是真实的,不虚妄的,但是,也都不离不脱阿赖耶识。此最清净的真如法界的不思议法,是从无始本际以来,就有此清净相应法体。所以真如性,不是修来的,真如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在因地就已经这样,乃至成为细菌的时候,祂也还是这个真如性,细菌的意识在分别的时候,他的如来藏还是真如性;成了佛的时候,无垢识还是那个真如性,所以真如性是无差别的,祂不是修来的,所以叫作“无始本际来”。
  有此清净的相应法体,依清净的真如法界,而为众生说不可思议法的自性清净心,而说不可思议的自性清净心就是阿赖耶识。所以说如来藏既然是本际相应的主体,而阿含诸经里说,本际就是无余涅槃中所单独存在的法,也就是十八界灭尽了以后剩下的唯一的识;这个识既然就是如来藏,而又是本际相应的主体,当然知道祂就是如来藏,祂就是阿赖耶识!
  《胜鬘经》法身章云:【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有些人自作主张的说:“如来藏是究竟清净,绝对清净,完全没有染污,阿赖耶识则有染污,所以不是真心。”这个说法怎么讲得通呢?这里经文明明说: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的法身,不离烦恼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名为如来藏。换句话说,如来藏里是有染污法种的,祂是含藏著染污法的。如来藏自性清净而含藏著染污法种,这样不就是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了吗?
  《佛地经论》也如是说:【摄大乘说:“转诸转识得受用身。”然说转去阿赖耶识得法身者,此说转去第八识中二障种子,显得清净转依法身。】很多人误会经文、论文的意旨,依语而不依义;他不依照经文的真正的意思去理解,而从字面上去认定;因为错会了经论真意的关系,就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我们在此举证来说,论文的意思是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但生灭法不是讲祂的心体是生灭法,而是说阿赖耶这个体性是可以灭掉的,所以叫作生灭法。灭掉以后,这个心体就改名叫“异熟识”,跟以前的阿赖耶识不同,阿赖耶识不在了,因为阿赖耶的体性消失了,所以改名叫作异熟识。这个意思并不表示阿赖耶识心体灭掉了,所以它说“转诸转识得受用身”,这受用身是说把阿赖耶的识性去除掉,也就是把集藏分段生死的种子去除掉。当祂开始舍掉了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之后,祂就不叫阿赖耶,就称作“舍阿赖耶识”,舍掉阿赖耶识这个名字以后,改个名字叫作异熟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本来既是异熟识,也是阿赖耶识,但是断了分段生死以后,就是断了见思惑以后,祂的阿赖耶性消除掉,只剩下异熟果 -- 异熟果识,所以改名叫作异熟识。因此“灭阿赖耶识”是把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的二障的种子转掉,再把异熟识的二障习气随眠转掉,就显示出佛地所转依的清净法身;这个佛地的法身,指的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的心体。】
  所以阿赖耶识心体绝非生灭法,这个心体,经中说“乃至成佛,常所宝持”,意思就是阿赖耶识去掉阿赖耶识名,改为异熟识,再去掉异熟识名,改为无垢识,将此第八识很宝贵的去摄持,因为这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诸佛的第八识!如果没有第八识,哪里有诸佛呢?如果阿赖耶识心体可以灭除的话,那么灭除以后,还有什么法体可以转依而说有佛地的法身呢?如果说是转依佛地的真如,可是佛地的真如只是无垢识的所显性罢了!只是无垢识的真实性罢了!所以转依后的法体还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啊!
  因此我们不可以跟著有些人说:“阿赖耶识的心体是生灭法”,否则的话,就成了谤法毁佛的断善根人了,因为阿赖耶识就是佛地的无垢识,无垢识就是佛地真如所依之本体。阿赖耶识是因地真如;异熟识是八地菩萨的真如,也是阿罗汉的真如;无垢识则是佛地的真如。如果否定了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这个心是生灭法,想要把祂灭掉,那就是谤法,成佛也就变成不可能了;因为成佛必须要依靠阿赖耶识这个心体才能成就!
  第四节 法身即是异熟识、无垢识
  法身即是异熟识,异熟识指的是阿罗汉位的第八识,或是八地菩萨的第八识,从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在前面所举示出来的经文里,佛开示说阿赖耶识就是法身,如来藏就是法身。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阿罗汉的异熟识就是法身,佛地的无垢识也就是法身,当然就可以认定:阿赖耶识就是法身。既是法身,怎可说是生灭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云:【诸法真如、诸佛真如无二无别,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违逆,过去真如、未来真如不相违逆,未来真如、现在真如不相违逆,现在真如、过去真如不相违逆;三世真如即蕴界处真如,蕴界处真如即染净真如,染净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在这一段经文中,以真如一名而说第八识心体。所以众生地的真如,就是佛地的真如,就是无学地的真如,就是异生的真如,也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如,清净真如就是染净诸法中所显示出来的真如,都是一样的真如,同样是第八识体。所以最后归结出一个结论:真如(以真如名来称说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虽然生出了诸法,可是真如心体本身却是不生的,所以这叫作法身 -- 一切诸法以此第八识心体为身。这个地方的真如不是讲真如性,而是用真如这个名词代表第八识心体,所以经文说:真如出生了诸法。可是能够出生诸法的是哪个心?是阿赖耶识啊!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出生诸法,只有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能出生诸法,所以真如就是阿赖耶识心体。
  在这一段经文里说,真如就是法身;诸经里也说,法身就是因地的阿赖耶识,也就是阿罗汉、菩萨的异熟识;所以说,真如就是阿赖耶识。这一段经文中既说真如能出生诸法,而出生诸法的心体就只有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以阿赖耶识当然就是真如。诸经论中又说,佛地的无垢识是从阿赖耶识转易为异熟识,再转易为佛地的无垢识,很显然的:“阿赖耶识就是法身”,所以,不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除非他们再立一说,诽谤说法身也是生灭法。
  第五节 阿赖耶识是常住法
  阿赖耶识为什么是常住法?不是生灭法?我们分为四点来说:
  一、《楞伽经》卷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云:“藏识海常住”,诸位大概都记得这句话,如果你读过《楞伽经详解》的话。藏识就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名如来藏”者,或者说“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者,当然是明说“藏识就是如来藏,藏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一段经文中说:“藏识海常住”,就表示说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为什么他们还要诽谤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呢?
  二、阿赖耶识既然是法身,诸经又说“法身常住”,当然就知道,阿赖耶识不是生灭法了!
  三、法身既然是如来藏,如来藏既然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我们就可以知道因地凡夫的法身也就是阿赖耶识,阿罗汉和八地以上菩萨因地解脱位的法身就是异熟识;此谓阿赖耶识心体种子变易比较清净以后,改名为异熟识,仍然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所以阿赖耶识当然是法身。法身既然是佛地的无垢识,而无垢识又是由阿赖耶识心体转净而来,当然因地的阿赖耶识也就是凡夫众生的法身,就是因地法身嘛!所以应该要知道,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祂不是生灭法,只有祂所含藏的阿赖耶性的种子叫作可灭法。
  四、《密严经》里说:【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知,即成佛道。】阿赖耶识是一切染污法以及一切清净法的所依,意即凡夫要依阿赖耶识才能存在,圣人也是依阿赖耶识才能存在,所以证得阿赖耶识后所住的智慧三昧境界,就是“圣人乐住三昧之境”,凡夫不知道阿赖耶识,二乘四果圣人也不知道阿赖耶识而名为愚人;所以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就叫作阿赖耶三味;此阿赖耶三昧是圣人在现法上所乐住的智慧境界。因为祂是确实可证的,不是想象的法,所以叫作“现法”乐住。证得这个阿赖耶识以后,就可以现观第八识心体所显示的真如性相,有智慧的人就可转依第八识心体的这个真如性相,智慧就开始次第生起;此后把般若系列的经典拿来一读,“啊!我懂了!”《心经》一唱,“啊!原来在讲‘常住我’!”已经能够知道了,这不是已经有法乐了吗?所以,“现法”不是想象的法,现法“乐住”,如果你证得了第八识心体而现观祂所恒常显示出来的真如性相,你可以渐次通达般若系诸经,就得到了现法乐住三昧了。
  “人天等趣”的人天,是说一切人、一切天界,“等”就包括三恶道众生、阿修罗,以及诸佛国土,通通是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因;若离开了阿赖耶识,就没有众生,也没有三乘种性的圣凡佛子,更没有诸佛国土可说了。所以说,这个阿赖耶识给与凡夫众生以及三乘圣人而作种性。如果有人能够了知这个阿赖耶识:“到底祂在哪里?祂在干啥?祂的体性如何?我们死了以后祂究竟怎么样?我们活著时祂又怎么样?我们睡著无梦时祂怎么样?我们作梦的时候祂又怎么样?”在一切染净法当中去现观祂。如果能够这样去一一详细的了知,将来就可以成就佛道。
  成就佛道既然是从亲证阿赖耶识为因,诸佛国土也是以阿赖耶识为因;所以,亲证这个阿赖耶识,了知阿赖耶识心体的人,就能够渐渐的成就佛道。以此可知,阿赖耶识心体一定是常住法。如果阿赖耶识是可灭法,是不是应该在成就解脱果的时候灭掉祂?或者是在成佛的时候应该灭掉祂?如果真的是这样而应该灭掉的法,也是真的有方法可以灭掉的法,才可说祂是生灭法!如果真的是他们所说的那样,那所有的人证得阿赖耶识而成佛以后,就都会变成断灭法了!但是,成佛以后可能变成断灭法吗?不可能!因为法身常住,佛身常住啊!而佛地的法身正是无垢识,无垢识正是原来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所以不应该否定阿赖耶识,不可诽谤说“祂是生灭法”。
  第六节 阿赖耶识出生万法,故是常住法
  第一、阿赖耶识既然是能够出生万法的主体心,从这一点上面就应该知道:阿赖耶识是常住法。因为如果是生灭法的话,祂不可能出生万法,为什么呢?如果是生灭法的话,譬如说觉知心好了,觉知心今天晚上睡著断了,断了以后就变成无法;又譬如说离念灵知心,离念灵知现在一直都在,但是晚上睡著无梦时就断了,就不见了!不见了以后,明天可以无中生有而再自己出生自己吗?不行啊!如果可以无中生有的话,你不必修学八地的如幻三昧,你就可以说“变”:就变出一碗饭来,不必跟人家订购便当(盒饭),可以无中生有嘛!离念灵知今夜断了,第二天如果能够再出现,一定得要假借凭借别的因缘。藉别的缘,才又出现的法,一定是生灭法,祂怎么能够生别的法?一定是能变生离念灵知的法,才有可能是不生不灭法。
  他们否定阿赖耶识之后,只能回到离念灵知心去认作真如,回到常见我见去嘛!不然还有一条路,就是偷偷回归到阿赖耶识的法,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因为诽谤正法以后,想一想不对,以后一定要改变,不会继续去走那一条谤法的路,不可能否定到底嘛!所以他们未来还是要改,要偷偷回到阿赖耶识这个法上来,然后再来故弄玄虚说“我们证真如,你们正觉只是证阿赖耶识”,但是你证得真如也就是证阿赖耶识啊!因为真如就在阿赖耶识上显现出来,你很清楚可以现前看见嘛!只有故弄玄虚这一条路可走。另外就是回归到离念灵知一条路,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所以他们现在有一部份人已经回归到离念灵知了,正在推广离念灵知。推广谁的离念灵知呢?推广倓虚大师的离念灵知、憨山德清的离念灵知,乃至推广到大陆去;大陆的法师又把他们送的书签了名,寄来给我作证,上面写明:“这是某某人送给我们的,叫我要信离念灵知。”他们变成走这两条路了!至于他们要如何去统合呢?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无关,我们用不著操心,我们知道他们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我们先把他们以后要走的路断定了,他们无法离开这两条路的。
  所以如果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可断的法,祂断了以后,如何能够再生别的法?不行的!但是他们的逻辑就是这样虚妄的演变出来:“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是生灭法,所以阿赖耶识断了以后要依靠真如才能出生。”但是佛说:阿赖耶识是万法的根源,一切法都从阿赖耶识生出来。既然一切法是从阿赖耶识出生,显然阿赖耶识不是生灭法;因为如果是别法所出生的法,祂就成为所生法,所生法一定不可能是出生一切法的主体,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我没有学逻辑学,我也懂得这个逻辑啊!因此,阿赖耶识一定是常住法,因为祂是生万法的主体心。但他们却不懂最简单的逻辑,却建立离念灵知心为不生灭法,却说离念灵知心才是真如。离念灵知心必须以阿赖耶识、意根、五色根作为俱有依,才可能出生的,本身正是所生法、生灭法,怎么可能是不生不灭的真如?竟然用这种生灭的法来取代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心体,自己落在生灭法中,却反而诽谤不落在生灭中的我们是落在生灭法中,这不是很颠倒吗?
  如果有人继续坚持,说阿赖耶识是生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