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般若信箱

   日期:2020-07-08    
问一、萧老师曾指出佛乃处于“无住处涅槃”,类似菩萨证涅槃而不入无余涅槃 ( 如《心经密意》 ) ,如此即使是娑婆世界在目前也存在很多佛。又萧老师引用《瑜伽师地论》指出同一世界不会同时有两尊佛在教化 ( 见《平实书笺》 ) ,这里的“世界”是仅指人间或包括天界?若包括天界,则当新佛应世时,该世界中其它过去诸佛会在哪里?是如同 观世音菩萨一样倒驾慈航或在新佛应世时方停止其教化?
  印象里佛教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系指世界数量极多,但根据萧老师一些书上的说法,暗示我们的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规模相当于一个星系 ”Galaxy” ( 如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The Milky Way” 有两千亿恒星,假设其中 1/20 恒星,其所属的行星有生命形成 ) 。此说法似可更合理解释佛经中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同一世界不会同时有两尊佛在教化”之所谓“世界”并非仅指一个日月系统;据此则所谓四大部洲的每一洲应也由多个恒星组成,“阎浮提”也未必仅指地球 ( 太阳系 ) ,且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共同的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诸天与阿修罗、地狱和饿鬼道,又以此广义的“世界”定义而言,则每一个“世界”均有其各自的三界,这样的讲法正确吗?另外,天界、阿修罗、地狱及饿鬼道似乎都非一般我们所知的物质世界,以此而论,所谓色界及欲界众生的“身相”该是什么状态?如果是精神体或能量体,则也算有形相吗?
  答:佛所证得的涅槃与菩萨所证得的涅槃是不同的,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乃是究竟涅槃,又称“大般涅槃”,函盖了七住贤位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函盖了二乘圣人、六地满心以上菩萨所证得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 (初地满心菩萨可以证得此三种涅槃,然故意留惑润生,故说未证声闻二种涅槃;六地满心亲证灭尽定,故必定能证三种涅槃) ;但是二乘无学位的阿罗汉、辟支佛及等觉位以下的菩萨,并不同时具足佛地的这四个涅槃,所以虽然同一世界同时有许多菩萨存在,但是不能说菩萨证涅槃后就是佛,否则会有很多过失。因此不会同时有两尊以上的佛在同一世界教化。至于诸佛次第于同一佛土成佛之后,过去佛究竟去哪里教化众生,吾人不必先行了知;但是阿含部的《鸯掘魔罗经》中曾说: 释迦世尊也同时在另外一百个佛世界中示现佛身而度众生,可以参考。
  一佛所摄化的世界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因此这里的“世界”指的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或称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含有一千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含有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含有一千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含一日月即一太阳系。因为一个大千世界中有这三个“千” (大“千”、中“千”、小“千”) ,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而 世尊所化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星系,此星系据天文学家估计约有两千亿个恒星。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是娑婆世界里其中一个南瞻部洲 (阎浮提) 中之一颗小行星而已。
  据经中 佛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亿欲界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您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悉檀,其实仍然还有很多,不宜以所知不多的自己见解,来勉强解释世界悉檀;就好比因果看来似乎极为浅显,但是经中却说“因果的究竟了知是唯佛与佛乃能了知的事”,所以,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智) 也!”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尚未能知的部分,是最好的修行态度。
  此外,对于与佛法般若无关的部分,或者悟后对于与种智无关的部分,不必太在意,而该依照自己目前所应修习的部分去努力,以免分心而障碍道业的进展,这应该是对自己最好的修行态度与观念。
  而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众生分为六道,即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及阿修罗,其中阿修罗遍五道,所以有时候只讲五道或五趣。天道又分欲界天 (共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 (共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及四禅九天) 及无色界天 (共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天) 。
  另外,若以三界来分则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此处欲界含欲界六天、人、畜生、饿鬼及地狱。除无色界为纯精神状态外,其余皆为物质世界、皆有形色,色法所摄;欲界众生尚有男女饮食之欲,色界虽有色身但已无男女之相。天人的“身相”外观皆与人相似,然身形大小有别、殊胜程度亦有所不同;又欲界的人身,内有五脏六腑,色界天人则无五脏六腑,但仍然有形相。
  问二、导师讲:“若于此世界修学,即使修一生、忘三生,其成就之速度亦远较中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之修学,快过百千万倍,行者不可不审。”末学手中没有《弥勒下生经》,模糊记得:于世尊法中受三皈依者,可于弥勒三会中证果。如果造极重的恶业呢?也如此吗?是否要于三恶道中了无出期?
  答: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佛说弥勒下生经》说:“ 弥勒所化弟子,尽是释迦文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
  上述经文说到“悉由受我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因此若有假名佛弟子,不受 释迦世尊之教训,不行四事供养,或者破坏正法、诽谤贤圣,则 世尊并不保证这些人,可以在 弥勒佛三会教化中证得阿罗汉果。如果不谤贤圣、不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正法, 弥勒尊佛成佛时,即可亲证阿罗汉果,远比中品下生人证得解脱果的时间快过极多倍;因为极乐世界是长劫,中品下生人花开见佛的时候,此世界的一千佛已经都成佛了,可以想见 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中品下生人的莲花还得要等很久才开花呢!
  问三、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
  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人寿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共计约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共约三亿三千六百万年。一大劫则含成住坏空四中劫,共约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 (以上是纯依经论的文字所作的推算,然而圣意难知,不敢说绝对正确。)
  一大阿僧祇劫通常又称一大无量数劫,光是一大劫的时间就已经难以想象,更何况无量数劫?只能说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难以想象,但还是可以过得完的,否则过去无量无数诸佛又如何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只是有的人是以一年为一年、一劫为一劫在过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则有可能是以一年为一劫、一日为一劫、一分为一劫、乃至一刹那为一劫在过的。 若真要细论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可以参考《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 中曾提及“阿僧祇”为 124 个大数中的第 105 个:“ 佛告心王菩萨言:一百洛叉 〔洛叉为十万,为第 1 个数〕 为一俱胝 〔千万, 1 后面 7 个 0 ,为第 2 个数〕 ;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 〔 1 后面 14 个 0 ,为第 3 个数〕 ;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 〔 1 后面 28 个 0 ,为第 4 个数〕 ;……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至;至至为一阿僧祇 〔此为第 105 个数,经中最后一数,为第 124 个数“不可说不可说转”〕 。
  到阿僧祇这个数,数目已然太大,无法以前述方式表示,大约是 1 后面有 N 个 0 ,而 N 约略是 7 后面有 31 个 0 ,若以数学符号表示:
  阿僧祇 = 10 N | N = 7 ×10 31
  数目之大,远超过天文学家所用的数字,完全无法想象,由此亦可见佛之智能真是不可思议。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所译之《华严经》另一译本,在卷第四十五〈心王菩萨问阿僧祇品第二十五〉,也有大同小异之内容。
  问四、不离极乐而做布施,只有八地或上品上生的人才可以吗?其它中等人也应该有神通可往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或菩萨吧?
  答:据《观经》三辈九品开示,唯有上品生者,能至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中品生者皆属声闻种性人,不至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下品生者虽属大乘菩萨种性,然因福德之欠缺,性障之深重,故皆未能蒙 佛神力而往十方世界供养诸 佛,速集福德。
  上品生人,若属上生者,生西之后立即亲值 弥陀世尊说法,闻已随得无生法忍果,或在初地……乃至八地不等,随即能往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接受成佛之授记。上品中生人,生西后住于莲苞中,待次日清旦方得开花见佛 (极乐一日等于此界一大劫) ,闻法七天 (此界七大劫) 而得证悟,方能成为第七住位不退转菩萨,未能入地。此时方能至十方供养诸 佛、一一随学,经极乐世界一小劫 (此界无量劫) 后方入初地而得授记。上品下生者,生西后,住于莲苞中整整一天 (等于此界一大劫) ,经过七日方得见化佛而见不分明,亦未能闻法;再经二十一日得见化佛了了分明,闻佛法后,能到十方世界供养诸 佛及闻法,再经极乐之三小劫 (此界之无量劫) ,方得入初地。所以虽然同是上品生人,但是上、中、下三生的差别极大。
  除此以外,未见中品、下品生人可往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广修福德、次第受记等事。故非唯有八地或上品上生者方能不离极乐而作布施,上品三生皆得如此。
  品位不同的往生者,见佛的时劫相差极大,生西后,或有经过此界半劫或超过半劫方得见佛者,或有经过此界一大劫方得见佛者,或有经过七日夜 (此界七大劫) 方见化佛而仍见不了了分明者。所得果证亦相差极大,上品上生人立即见佛闻法,或得初地、或得八地不等;上品中生人次晨见佛闻法,经此界七大劫后方能悟证如来藏而入不退转位的第七住位;再经极乐之一小劫 (此界之无量劫) 后方能入地;下生人就更差了。
  除此以外,上品三生人悟后修习佛法及布施诸 佛所得福德,亦相差极大;由于证量之不同导致所供物品大小胜妙有异,亦导致上供后所得福德互有相异,详《菩萨优婆塞戒经》之说明。
  问五、时间对人的感觉很重要,比如虽然极乐世界七天,相当于娑婆世界七大劫,但对于极乐世界的人来说,感受也只有七天而已,这对于离苦得乐来讲,是否比较值得考虑?
  答: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都在享受人生的快乐境界中,但是一天的时间是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一大劫,您享受一天下来,心会不会觉得累?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 弥陀世尊才要施设七宝池、八功德水,以及种种说法之聚会、修定、经行、读诵……等聚会;使得时间容易过,使得大众道业容易增长。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多少应该知道一些。所以在极乐世界的一天,感受虽然只是一天,但是却和娑婆一天的感觉大不相同的;不应该以这里一天的感觉,去认为那里的一天和这里的一天感觉完全相同。
  若纯以自己的利益著眼,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我们何妨只取极乐的好处而努力修除自己的性障与智障,先行求证不退转住的功德来避免生西后的果报低下及时劫的长远?
  另外,也有许多悲心极重的菩萨,要他们离开娑婆世界先求自利,不先度这里的苦难众生,坐视众生失去得度的机会而更加痛苦,他们是作不到的,因此他们选择留在娑婆世界而不往生极乐。对这些菩萨们来说,苦乐不是问题,行菩萨道以利众生才是重要的。
  问六、报纸上曾有一案例:甲乙两人皆为佛教四众中人,某乙明知某甲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但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某乙为守“不说四众过戒”故,并未供出某甲之恶行。请问:
  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是否有更圆满的解决办法?
  答:十重戒和五戒中的“不妄语”主要是指大妄语──未证言证──而言。未证解脱果而言自己已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未开悟而说自己已悟,乃至妄说已经即身成佛等;或暗示自己已是开悟之圣人、入地菩萨、几果人等;或本身未悟而替人印证开悟……等等,都是犯大妄语戒。
  若所妄语者,系与修证、果位无关的事项,所犯只是轻戒、违犯律仪,还不到丧失戒体的程度。
  “不说四众过”这个戒律,主要是指不恶意批评在家、出家菩萨的身口意行,尤其是在人前人后宣扬四众闲话、散播是非。若是在僧团或修行团体中,依据正当合法的程序所为的调查中,据实陈述在家、出家菩萨所犯的过失,并不构成犯戒。
  例如诵戒之前有人覆藏己过而仍参加诵戒,知道内情的人,或曾耳闻的人,都应该当众举述某人所犯的过失,或当众询问某人是否真有所闻的彼项过失。所以在正当、合法的程序中所作的调查时,应当举述某人所犯的过失;这与说四众过的情形是不同的,不可混淆。 又例如有人以佛法破坏佛法,以外道法取代佛法,这些都是严重破法的行为;不论作这行为的人是僧宝或是在家人 (现在家相的胜义菩萨僧与现出家相的胜义菩萨僧,都同样是入地的真正佛子,绝不会有这种事。不回心大乘的声闻阿罗汉仍非真正的佛子,未证无生法忍的缘故) ,都是严重犯戒的破法人,不但不应覆藏他们的过失,而且还要在他们一直都不肯改正的时候,起而公开举证破斥;这样才不会辜负 佛的咐嘱。
  因为在事相上会有许多的差别存在,所以应该有智能判断而作恰当的处理,所以在司法调查中陈述证言,是否可以准照僧团或修行团体的情形?应该要依具体情形而判断,因为有时候据实的陈述,会严重伤害僧团的名誉,使社会大众丧失对三宝的敬信而导致佛教的灭亡,所以不应该据实陈述;若是据实陈述时,不会导致佛教的灭亡,而且可以正本清源时,就应该据实陈述。
  例如西藏密宗喇嘛以教义作借口而要求女性弟子上床合修双身法,如此淫人妻女,不但是破坏佛教正法,也抵触人伦五常,那就应该据实陈述;如果有证据的话,更应该举证,让外道法可以排除于佛教之外。如果是会导致佛教的灭亡,导致众生对佛教完全失去信心,那才可以覆藏;而且在诉讼法中,有时也允许宗教师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拒绝作证,所以应该以自己的智能作判断,来决定自己应该如何作;如果自己的智能不够,就请教自己的亲教师、传戒师;请教过后,万一所作有过失,也可成为共同承担过失,自己的过失也会比较小。
  虽然戒经中曾说:不得说四众过、应善覆众生过。但是佛门四众所造过失,如果已经、或将来必定会危害佛教或众生,则应如实陈述而不应覆藏,以免保护一人而贻害佛教或众生。如果死守戒条表相而坐视四众之一或多人危害佛教或众生,则是不懂戒律精神的人;自己也会成为知而不举的有过失的人。
  譬如 佛说菩萨应当善覆众生过失,不可当众宣说某人过失。但却必须在私下无人处,为当事人指示其过失,令其改过,绝对不可向他人宣说某人有过失。如果是向他人表示某人有过失,却不肯在私下无人处向当事人指陈其过失,则是假藉“覆藏众生过”的名义而破坏某人的名声,其实自己才是“说四众过”的人。
  如果向许多人说某人有过失,也说出了过失内容,却不愿向当事人指陈他的过失;若因此而导致声闻僧团、菩萨僧团的分裂,则成为破和合僧的无间地狱罪。所以,说四众过,有其前提必须考量,不可含混笼统。
  例如阿含中的记载,某比丘有过失时,诸阿罗汉都会先要求某比丘改过;如果仍不改过,诸阿罗汉都会直接向 佛禀告; 佛就会立即召唤某比丘前来询问,要求他改过,并随即制定一项戒律。
  所以闻说或见到某人有过失时,应该立即当面询问清楚,并要求他改过,而不是去向别人宣说某人有过失,也不该向他人说出过失的内容了,但却不肯向某人当面说其过失、要求改正;这样的作法正是典型的“说四众过”,是违犯菩萨十重戒的地狱罪。
  所以,如果司法单位对某比丘或某居士所造的恶业已经开始调查,要求四众中的某人前往作证时,就应当据实陈述其过失,而不应该为他覆藏。否则的话,将会产生一个事实以及衍生一个现象:事实是佛门修行人比世俗人更不诚实;未来会衍生的现象是,佛门修行人都可以引用不举证四众过的戒条来大胆的造恶,使未来的佛教更加随波逐流而向下沉沦。
  问七、佛法中许多条件都是定性不定量,比如到底具足何等条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忏悔要怎样才清净?受一日八关斋戒回向往生,持戒要多严格,回向要多恳切,才可以往生?一定要一心不乱吗?而且净念相继之后,还要看愿力的大小吧?
  答:您所说的定性不定量,的确是事实,因缘果报错综复杂,其中的道理,甚深极甚深,据说只有 佛才能究竟了知。就像学生应付考试,事前没有办法说,要准备几个小时,读多少书、多专心,才能及格,所以“生平无大志,但求六十分”的学生,往往许多科目不及格;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求往生的时候,也只求及格,企图以临终十念而求往生,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差错,就去不成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去不成,念佛、忏悔、持戒、回向、发愿……这些都是功不唐捐的;因为如来藏会记录一切的业种,学佛的种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懈怠的人,会变得很精进,也许七天就能证阿罗汉果。既然这样,大家就不必担心是否能往生的问题,老实念佛做功夫就好了。
  问八、藏密如此猖狂,主要是看众生的共业、定业、因缘规律吧?金刚护法神也没有办法吗?佛菩萨的力量可以改变这样的情况吗?
  答:藏密虽然如此猖狂,但是护法神不属于人间众生,不可以干预人间的事务;也不可以干预因果,只能对轻微的破法者,以善心加以小小的惩罚,使他们的未来大恶业改变为现受的小恶果,那是摄受小破法者的善意行为。
  如果破法者所造的破法恶业是属于无间地狱罪,护法神就不可加以干预,而要由破法者在舍寿后自行受报。而且大破法者,背后都有天魔波旬撑腰;天魔波旬的福德极大,护法神干预不了,就只好由因果律去实行因果了,那就得等到舍报时实现因果律。
  藏密祖师创造的密教经典中,说密教的“金刚”护法神威力多么广大,但是遇到业力现行时,终究还是被回教消灭了,那些“威力大得无以复加”的密教“金刚”护法神,个个都没办法,所以莲花生与阿底峡也只好转往当时贫穷而未开化的西藏地区弘传“无上”密法了。
  人间佛教的弘传不同于天界,天界佛教的弘传绝不会有这些破法事相存在。人间佛教的弘传,正因为人心愚痴无智、贪爱、憎嫉,所以总是会有外道不断的破坏正法,总是会有天魔所派的人来到人间穿起如来衣、住在如来家、吃如来食而破坏如来法。但是这些事情除了众生的无明……等业力以外,也有魔的破法誓愿因素在内运作,魔只是利用众生的业力、无明……等因素,而实现他的破法誓愿。
  护法神不能在人间弘法,他们的职责只是护持正法,也有职责局限的地方,所以人间正法的弘传,以及破斥邪说、显示正法的工作,一向都得由人间的菩萨来作。如果护法神之中有人已经证悟了,他可以发愿受生到人间来,不怕人间众生的恶劣、恩将仇报,尽心尽力护持正法、弘传正法。而且也常常会有不顾自己利害得失的菩萨,发愿世世受生人间而护持 佛的正法。所以弘扬正法、破斥邪说,驱逐邪说出于佛门之外,当然就是人间菩萨所应该作的事情,不应该将责任套到护法神头上。
  所以如果有菩萨证得无生法忍智能,发愿受生人间护持正法,是可以改变外道猖狂的状况;但是往往也会受到外缘的影响,使得护法救众的大业功败垂成。所以佛菩萨固然会设法改变藏密猖狂的现象,但是不一定能成功,还得看众生的业力强大与否。这就像是千年来的中国佛教一直都是藏密邪法的天下,佛菩萨就派人生到西藏而弘传如来藏正法,想要从密教的根本去改变;可惜敌不过业力,还是被藏密消灭了。然而,佛菩萨救护众生回归正道的努力,一定会继续进行而不会终止,也需人间的菩萨们尽心尽力的护持,大力扭转局面才能成功。
  问九、如果无始以来就是无量恒河沙的阿赖耶识存在,其数量不增不减,将来有一天全成佛了,十法界只剩下一法界了,那时真的无事了,而且每个佛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吧?
  答:如果众生都度尽了,诸佛又何须继续受生在人间、三界中?众生如果都成佛了,又何须继续轮回于三界中?所以理论上来说,众生若都成佛了,世间已无存在的必要,诸佛必入无余涅槃,到时候十法界全都消灭了,连一个法界都没有。
  但事实上众生界是不可尽的,所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会说:“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果众生都成佛了,第八识无垢识心体内含的色心种子都完全一样了,您想,诸佛会有所不同吗?如果有所不同,则一定是种子有所不同,那就表示诸佛之中,有的“佛”的种子是还可以再净化转变的,那就不是真的成佛了,了解这道理,就知道诸佛是不是完全一样的了。
  问十、还是做功夫重要,忆佛可以欢喜地忆,也可以悲切地忆,或定定的呆呆的没有情绪色彩的忆念,这对功夫的提高有无影响呢?
  答:无论欢喜、悲切,或定定呆呆的,都是与意识心相应的法尘境界,都是有相的境界。修持无相忆佛的人,不要著在这些相上面去忆佛。忆佛的功夫越单纯越好,也应该是在正念分明的状态下忆佛──无相念佛──功夫才容易增长。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