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21 辨 正 --18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摩地    
  辨 正 -----18
  18.上平居士云:【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萧的这三个错误。关于第一个错误:萧自诩真正通达《楞严》,而常常讥笑他人一知半解,在这里,云何将见性、闻性乃至觉性混同于眼识、耳识乃至意识,而谓见性、闻性乃至觉性是因缘生灭法?云何不见经中分明道:“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明还日轮,……暗还黑月,……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失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悯。”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是诸远近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明妙,诚汝见性。……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佛在此处明言见性闻性无可还者(即非因缘法),云何汝独言“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触性、知性等等总名识性觉性;而皆非离因缘得生,非唯因缘得生,非自然而有,非由虚空生,乃由七大合生,……(P448-449)”既云是七大合生,请问萧先生,见性、闻性当还何处? 由此可见,是萧自己不明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即是自性依用而权立之异名,头脑发晕,竟将它们等同于六识,谓为生灭,反诬保唐禅师因以第六生灭意识为不生不灭的自性而堕常见外道!】
  略覆:兹摘录《楞严经(卷二)》上平居士所录长文,并予以注释成白话文,以利诸方学人明白经典之真实旨意。《《“……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左土+右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元,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释文:《“……阿难呀!你看看这种种的变化相,我现在让它们本因从何而来,就还归何处;什么是它的本因呢?阿难呀!这些变化,明还给日轮,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日就没有明相,明相的本因是日,所以还给日;暗还给黑月,通还给门窗,壅塞还给墙壁,缘还给分别,顽虚还给空,郁(左土+右孛)还给尘,清明还给霁;那么这所有世间的一切都不出这类。你的能见之性有八种缘,应该还给谁呢?为什么?如果还给明,则没有明时就没有办法再见到暗;虽然明暗等有种种差别之相,但是能见之性没有差别。各种可以还的自然不是你;而那不能还的,不是你又是谁呢?因此可以知道你的自心如来藏是本来就在、微妙、光明、清净,是你自己迷失本心,才会枉受沦溺,在生死海中常被漂流沉溺,所以如来说此种人叫做‘可怜悯’之人呀!”阿难说:“我虽然知道这个能见之性无还,但是怎么知道祂是我的真性呢?”佛告诉阿难:“我现在问你:你现在未得四果无漏清净慧眼,乃仰仗佛的神力加持,才能够见于初禅而没有障碍;而阿那律尊者见阎浮提,好像观掌中的庵摩罗果;而诸菩萨能见百千世界;十方如来,则可以穷尽微尘数一切清净国土,无所不见;而这样比较起来,众生所能洞视的范围却不过只有方寸之间。阿难呀!且就我和你一起来观四天王所住的宫殿,中间周徧历览水居、陆处、空行诸众生及山河大地、虚空、诸境界,虽有昏昧明朗之种种形像差别,都无非是眼前尘境所分别之境,种种滞留隔碍也;你应该在这当中,分别谁是自己的能见之性?谁是物象?我现在将你现前所见,要你自己拣择,于能见所见之中,仔细分别,谁是我能见之体?谁是物象?阿难呀!极尽你见性的本源,从日月宫,此最上所见是物,而不是你;又至七金山用目循历,谛实观察,虽然有种种光明,也是物象而不是你;渐渐更观,自高而卑,自近而远,乃见云之腾、鸟之飞、风之动、尘之起,此皆空中所有,以至地上之树木、山川、草木、人畜,也都是物,而不是你。阿难呀!这些你所见的虽有高低、远近、大小,所有物性虽有种种状态,差别殊异,其实都是你见精之清净性所见;所以所见一切物类自有千差万别,而你能见之性毕竟无殊。这个精明性本妙本明,就是你的能见之性;如果‘见’即是物,那么你应该也可以看见我的‘见’;如果我们同见万物之时,我见在物上,你见此物时,应该就是看见了‘我的见’;如果我不见时,你为什么不见我不见之处呢?如果你能够见我不见之处,自然就不是你不见之物相;如果你不见我不见之地,那当然非物,怎么可以说不是你呢?又你现在见物之时(见若是物时,物亦当是见),你既见物,物也同样见你,那么体性就纷然杂乱,那么你和我所在诸世间,则不能安立矣!阿难呀!如果你见物见我之时,一定是你见而不是我见,这个能见之性周遍,不是你又是谁呢?你为什么自己怀疑自己的真性?你的能见之性不真实,反而向我求取真实?”
  此段佛语乃谓:能见之性须具八缘,其中明暗等皆可还于三界明暗等法;此八缘皆还之后,尚有能见之性独存,不还于八缘,故说见性非由因缘所生,乃是自心如来藏假藉因缘而生。若全推与明暗等八种因缘,而不知是由自心如来藏所生,则堕断见论中,成为“无因唯缘而生万法”,由此邪见的缘故,则必生生世世轮回生死,名为不证“妙明真精妙心”者。复次,能见之性由如来藏妙净明心所生,亦是如来藏种种体性之一,不可外于如来藏而有能见之性。复次,能见之性如第二月,唯第一月真实--唯如来藏真实也。此语今犹载于《楞严经》中,可知能见之性只是第二月,尚非真月,唯有出生能见之性的如来藏方是真月;上平居士应该读过这一段经文,可惜的是读了还是不懂。不懂的缘故,便以自己误会的错误知见,诽谤 平实先生。
  上平居士云:【佛在此处明言见性闻性无可还者(即非因缘法),云何独言“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触性、知性等等总名识性觉性;而皆非离因缘得生,非唯因缘得生,非自然而有,非由虚空生,乃由七大合生,……”既云是七大合生,请问萧先生,见性、闻性当还何处?】
  然而 佛说“见性”须具八缘方得出生,因此非离因缘得生;又说非仅八缘具足就可出生能见之性,所以不能还于八缘,尚须有如来藏为因,所以说“见性”只是第二月,非是真月,如来藏才是真月。能见之性也不是自然就有,也不是由虚空出生,乃是由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和合而生,而此七大之性本是如来藏性。识大则已函盖七识心王,由于如来藏出生了七识心王,所以才有见性、闻性、…知觉性等;因此见性、闻性…知觉性等,乃由如来藏心体藉诸因缘而生,若离诸多因缘,则无有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触之性、能觉知性。而见闻觉知性等六性从如来藏出生之后,仍然只是第二月,而非真月如来藏。p188-194
(原标题:21 辨 正 --18)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