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 正祺

   日期:2020-07-08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所谓“菩提”依《大宝积经》卷27解释为:“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之为丈夫体性,这就叫“菩提”。
  实际上“菩提”真实的意思是“觉”,觉的本体称为“如来藏”,又称“阿赖耶识”,这“如来藏”、“真如”、“菩提”、“涅槃”或“阿赖耶识”,祂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却非虚空;虽然毕竟空,却非如虚空一无所有,这才是真实的有;双具空有,于真空中能生妙有、染有,所以是圆成实性。祂从来没有变异,自无量无数生之前,到无量无数生之后,始终都是这个“菩提”。我们发心要成就这个境界,要证入这个境界,就称之为“发菩提心”。
  《楞严经》中 佛又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经文中告诉我们“修行的人不能成就无上的佛道,而变成声闻缘觉、天魔或魔子魔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妄本与真本。妄本,是依意识心境界所修;依意识心境界修行,是煮沙欲成佳肴。真本则是依菩提心来修行,即是深入了知‘阿赖耶识’、‘如来藏’的内涵。”
  发菩提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才是真发菩提心。生命根源的实相就是“菩提”,“觉”就是“菩提”,所以《大宝积经》又说:“如实觉知如是诸法,是名菩提。”我们从以上解释中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求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要亲证“般若实相智慧”、“如来藏”、“涅槃”、“阿赖耶识”。若忘失菩提心,相对的就是不知道生命的实相,或以色身、意识心为真我,甚至否定“如来藏”及“阿赖耶识”,认为“如来藏”及“阿赖耶识”是 世尊方便善巧所建立[1],或以学术研究推断“如来藏”仅是“后期大乘”(经)的主流,是经“初期大乘”的演化而来[2]。
  印顺法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所推崇的“人菩萨”,是“不求急证”,亦“不修禅定,不得解脱”,同时强调“不证涅槃”、“留惑润生”、“不断烦恼”。相反地,“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在生死中打滚,利益众生”。同时印顺法师将佛法局限在人间,既不能求证涅槃(生命之实相)又不能求证解脱,亦不修证禅定,那于四弘誓愿中惟能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了。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已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行为了。可是积极努力行善的人,舍报后将感应到人天福乐果报,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与发菩提心,他将会往生欲界六天,成为他化自在天主(天魔)统辖下的子民。如此“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魔业了。
  传道法师在一篇名为〈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的演讲中,曾对印顺法师的“佛在人间”、“人菩萨”、“凡夫菩萨”或“十善菩萨”,做了补偿说明:“人间菩萨便是由凡夫发菩提心,从十善菩萨学起,虽具烦恼身,但具正信正见,悲心殷切,来护持佛法,济度众生。在这里,所谓‘人菩萨’或‘凡夫菩萨’、‘十善菩萨’,与行十善业道而获得升天果报的众生不同”。传道法师区别二者之间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凡夫菩萨,是以慈悲利他的菩提愿为目标,大悲心为动机,空无我慧为方便,去积集福慧资粮,故与发增上心,追求人天果报的世间善行有别。”
  虽然传道法师为印顺法师的“人菩萨”、“凡夫菩萨”或“十善菩萨”特别作了批注,以与行十善业道而获得升天果报的众生不同。但是以作学术研究作为一生志业的印顺法师,终其一生对“菩提”、“菩提心”与“发菩提心”,因为其学术立场认为“如来藏”是后期大乘佛教的思想,是具印度神教梵我思想下的产物。印顺法师及其追随者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发菩提心(或慈悲利他的菩提愿),但因为错误的认知而否定了胜义菩提心如来藏,事实上却是忘失菩提心。
  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在她为数甚多的出版品当中,并没有明白表示她是“人间佛教”的追随者。但她说:“学佛者切莫以为脱离人间才有佛法,其实离开人间就无佛法可闻可修。无始以来一切的佛菩萨都是在人间成就道业。”[3]由此可看出慈济功德会已根据印顺法师“人间佛教”的理论,而明显的实践了。
  同时证严法师于《慈济语汇》勉励慈济人:“发愿生生世世要追随佛陀教法,力行利济众生的菩萨道,以慈悲济世的情怀往返人间;誓愿要将娑婆世界变成人间净土,对任何众生都抱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情,这就是真正的‘智慧波罗密’”。[4]明显的将六波罗密中的智慧(般若)波罗密误解为净化人间净土与所行的布施行为与慈悲心了。虽然她发的是善心,但却明显忘失菩提心了。
  近年来慈济功德会在国内九二一地震、国外南亚海啸,甚至最近美国纽奥良飓风灾难,均可看到慈济人非常发心的投入救灾活动。这种慈悲心、布施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与赞叹。然而每次想到 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会为这些慈济人担心,一生努力行善,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知见,会不会因为此生累积的福德,得到往生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主(天魔)魔子魔民的果报,或者来世大富大贵而造恶业的果报?俗语说“富贵学佛难”,甚至有权有势的人家,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摄受,是很容易造作恶业而堕落三恶道的。这种果报应该不是大部分慈济人所乐见的。
  另外 佛于《菩萨优婆塞戒经》卷5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施。若能如是先教后施,名大施主。善男子!若能如是教化众生及诸怨亲无所选择,名大施主。”
  从经文中 佛明显的告诉我们,对于贫穷众生应该方便教化他们,然后再行布施,如此,才能名为大施主。能够教化众生,使能三皈及持戒,乃至理解、言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或“诸法无性”,如此,才能使沉溺的众生因为种下佛法种子,于未来世因缘成熟时,得以修行佛道,得到真正解脱。否则,得到了救济,暂时的脱离物质或精神上的困苦,但终将因福德的不足及欠缺佛法正确知见,而不断的在贫穷与困苦中生死轮回。因此,如法的布施应该要兼行教化的功能,如此才能真正解脱众生苦难。
  本文并不是要否定众多慈济人的布施福德,而是要提醒慈济人:佛法不只是善法,应该要发正确的菩提心,应该追求正确的解脱与生命的实相。应该发愿去寻得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智慧心;如是安住实相心而行布施,其结果就像《金刚经》所说:“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否则,发善心行布施,结果却是往生他化自在天当魔子魔民,或者不能教导众生证取解脱,不能教导众生证得法界的实相,永远陪同众生在人间无止尽的头出头没,与众生一起不停的轮回生死,大家都不能解脱,也不能证得法界实相而生起智慧,这岂是慈济人的本愿?
  [1]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页339。
  [2]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页8。
  [3]释证严《慈济叮咛语》(二),台北:慈济文化出版社,1987,页33。
  [4]《慈济语汇》〈观念篇〉(二)
  参考书籍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正智出版社,作者:平实居士。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