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明心与眼见佛性

   日期:2020-07-08    
―驳慧广〈萧氏“眼见佛性”与“明心”之非〉文中谬说
  正光居士
  (连载十六)
  佛陀入灭后示现于人间的菩萨们,在世时往往不明示往世的身分,多是在舍报时才明讲的。譬如唐朝丰干禅师、寒山及拾得三位大士,是弥陀世尊、文殊师利菩萨及普贤菩萨的示现;其中一位是现沙门比丘相,另外两位则是现在家人相,当大众了知其真实身分后,他们就消失于人间了。古籍记载如下:【丰干(禅师)外出云游,适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赴任)。俄(不久)病头风,召名医莫差(无法治愈)。丰干偶至其家,自谓善疗此疾,闾丘闻而见之。师持净水噀之(将水含在口中喷出),须臾祛殄(不久病症驱除灭尽),因是大加敬焉。问所从来,曰:“天台国清。”曰:“彼有贤达否?”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当就见之。”闾丘至任,三日后即到寺。问曰:“此寺曾有丰干禅师否?”曰:“有!”“(丰干旧院)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P.23丰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寂静无声)无人,止有虎豹,(有)时来此哮吼耳。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丰)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到处有老虎踪迹)。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糓,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嗟叹(感慨而赞叹),乃入厨见二人(寒山、拾得),拜之。二人起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遂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丰干后不知所终。】(《神僧传》卷6)想必慧广若遇到 文殊、普贤化现的寒山与拾得二人时,也一样会轻视而毁谤的,因为慧广从来是以色身的出家相或在家相身分来判定佛法修证的对错或高下,不是以心出家为准。
  又譬如布袋和尚是 弥勒菩萨化身,平常游戏人间,时时示现机锋度人;当代人以为布袋和尚疯颠,遂不理他。待布袋和尚说出真实身分后,随即示现入灭,世人方知祂是弥勒菩萨应世,《五灯会元》卷2记载如下:【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师(布袋和尚)将示灭,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盘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四众竞图其像。】此后,到处有人图绘布袋和尚的形像,当做 弥勒菩萨供奉;至今仍有许多寺院供奉的 弥勒菩萨,是以布袋和尚的形像为其法相。但是布袋和尚示现的种种机锋,都是在引导有缘人悟入第八识如来藏,从来不是在离念灵知意识心上作文章;慧广落入意识离念灵知中,当然读不懂布袋和尚的公案。慧广将来若有机会悟入的话,一读就懂得布袋和尚的大慈大悲了!那时慧广将会后悔不迭,怨怪自己今天的无智、鲁莽与过慢了!P.24
  又譬如无著文喜禅师知道文殊菩萨真实身分后,文殊菩萨即不示现了。原文如下:【无著文喜禅师入五台山求见文殊,忽见山翁,(无)著揖曰:“愿见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见,汝(吃)饭未?”著曰:“未!”翁引入一寺,引著升堂命坐,童子进玳瑁杯(用海龟壳做成的杯子),贮物如酥酪,著饮之,觉心神清朗。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末代比丘,少奉戒律。”曰:“多少众?”曰:“或三百,或五百”。著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曰:“众几何(有多少人)?”曰:“前三三,后三三。”遂谈论及暮;翁命童子引著出。行未远,凄然(悲伤的样子)悟翁即文殊也,不可再见。稽首童子,乞一言为别,童子有“无垢无染即真常”之语,言讫,童子与寺俱隐。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白云忽覆之不见。】(《神僧传》卷8)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知,等觉菩萨身分极为尊贵,所以都不轻易让众生知道,待其表示身分后即不再示现。然而大菩萨在人间的示现,会遵守佛的告诫,在舍寿时还是会说明往世的名号。但是在极亲近的弟子之中,一样会有一些人知道而不会明讲出来的;若是古时曾有典籍详细记载的人,弟子们更可以从种种方面来判断而确定,譬如心性、作为、性障、证量、愿力、悲心……等方面,都可以取来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很多方面都不是一世、二世就可以模仿得来的,当然弟子们也都同样会被禁止明说出来。所有地上菩萨的证量,当然都有能力取证阿罗汉果,但是终其一生都不会自称是阿罗汉,P.25唯除命终前世尊有特别嘱咐。
  这些都不是声闻心性的慧广所能知道的,虽然慧广一定不接受他是声闻僧的定位,但是他种种行为与认知等事实摆在眼前,崇拜僧衣的事实更为明显,慧广是无法辩解的。经过正光这样说明之后,想必慧广心中还是不服,因此正光再举一些问题,有请慧广回答;待慧广回答后,就不得不服气了(当然他还是可以继续口中不服)。
  一问:我们可以在《大宝积经》、《维摩诘所说经》、《大般涅槃经》……中看见很多人以菩萨自居,是不是慧广也认为这些自言已是菩萨的人,都属于违背佛的开示,就可以说这些人不是菩萨了?有请慧广回答。(想必慧广答不得也!因为,经中明明说这些人是菩萨,而且有许多人以地上菩萨自居,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如;一旦否认之,即是毁谤这些菩萨,成为地狱种性人。)
  二问:古时有许多证悟的祖师,如克勤圜悟禅师、南泉普愿禅师、罗汉桂琛和尚……等,皆自称是证悟的菩萨,也自称为“老师”〔正光案:古时证悟的人经历二、三十年的弘法,智慧辩才无人能加以否定时,才可称为“老师”。初悟的人及久悟而智慧辩才不够好的人,都不敢以“老师”自居,因此“老师”一词,在古时是非常尊贵的,不是普通人乃至今时凡夫俗子也随便称呼“老师”的〕,是不是这些自言已是菩萨,自言已是“老师”的证悟祖师,慧广也想要否定这些人的菩萨身分?或剥夺他们的“老师”身分?有请慧广回答。(想必慧广答不得也!何以故?因为,P.26这些人都是大家公认的证悟菩萨,不是慧广所能否认的;如果否认的话,慧广即成就毁谤这些证悟菩萨未悟的重罪。)
  三问:慧广也公开宣示自己已经明心证真,也是以菩萨自居的。请问:慧广自己有没有违背《楞严经》中禁止自称“我是真菩萨”的开示?有请慧广公开回答,大众欲知。(慧广更答不得也!如果回答:“是”,即承认自己是菩萨,与自己的说法相背。如果回答:“不是”,则是与自己的说法前后颠倒,又有何资格来责备他人弘扬之正法为非法呢?所以答是与答非,对慧广而言,俱是两难,难以风光下台了!)
  因此,等觉菩萨、阿罗汉终不自言我是真菩萨、真阿罗汉而“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佛有特别嘱咐外。凡是证悟如来藏而明心的人,当然可以菩萨自居。既然证悟的人可以自称为菩萨,平实导师所悟的真心又能与一切三乘经典印证,当然是菩萨了,有何争议在?何劳慧广出书否定平实导师所悟非真,诬谤他不是菩萨!凡是已触证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人,都能与经典相印证,都会认同平实导师的说法,都可以称为菩萨;唯有错悟的人、未悟的人,才会不认同他的说法,乃至无根毁谤。慧广以未证悟如来藏而且未断我见的凡夫身,否定已证解脱法及证悟如来藏的平实导师,甚至谤为未悟,谤为非菩萨;反而是由慧广自己证明了“慧广所悟非真,不是证悟的菩萨”;而且慧广既然落在意识心中,妄执离念灵知为真如佛性,同于常见外道,更是明白的曝露出自己的凡夫本质。慧广自己举出《楞严经》的说法,正好用来证明慧广自己是错误的,更证明慧广对佛法的无知了。P.27
  慧广云:【修学禅宗必看典籍: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菩提达摩祖师著(景德传灯录三十)
  信心铭/三祖僧璨著(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心铭/法融禅师著(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六祖坛经/六祖惠能著(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显宗记/荷泽神会禅师著(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证道歌/永嘉禅师(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顿悟入道要门论/大珠慧海禅师著(景德传灯录卷六)
  传心法要/黄檗希运禅师著(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真心直说/高丽知讷禅师著(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修心诀/高丽知讷禅师著(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正光案:修心诀是高丽普照禅师所著,并非高丽释知讷禅师著作,应是慧广的疏失。〕】
  正光辨正如下:
  慧广所列“修学禅宗必看典籍”,其中有证悟祖师的典籍,也有错悟祖师的典籍。错悟祖师是牛头法融禅师、高丽释知讷禅师、高丽普照禅师。由于慧广并未明心,落在意识心中,故无法简择证悟祖师所悟真实心的内容,转而认离念灵知心为真心,难怪他会将未悟祖师典籍列入他所认为的“修学禅宗必看典籍”内,以此常见外道见,指导禅和子修学禅法,P.28使与他有缘的禅和子们同堕离念灵知心中,乃至同堕大妄语业中。因此,正光藉这个机会来说明这三位错悟禅师的落处。
  在牛头山法融禅师的文献当中,根本看不出他有证悟的事实,因此古时多有证悟祖师拈提牛头山法融禅师未悟,所以《景德传灯录》中对于法融禅师错悟的事情,有如此的记载:“诸方举唱甚多,不可备录。”是说诸方真悟的禅师对法融禅师错悟的评判非常多,无法全部记入录中。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法融禅师仍免不了平实导师的拈提(详见《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第99则〈牛头怖佛〉)。为了使慧广及大众了知法融禅师的堕处,正光举法融禅师公案及其《心铭》略说如下: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唐贞观中,四祖(道信禅师)遥观气象,知彼山(牛头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证悟的人)否?”曰:“出家儿,哪个不是道人?”祖曰:“阿哪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云:“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什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师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居无定所),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进见)。”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休息)之处否?”师指后面云:“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适来见什么?”P.29师无对。少选(不久),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悚然(恐惧),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俯首至地的最敬礼)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景德传灯录》卷4)
  从上面《景德传灯录》记载的公案中,可以发现二个事实:
  一者、法融禅师未见四祖之前,勤修观行,以意识心所生的定力来伏住妄心,因此落在定境中,放出定境光芒,故感得鸟兽衔花供养。后来遇到四祖道信禅师为他说明心要,但在开示心要之前为他所示现的机锋,法融禅师懵懂不知,处处错过,以至错失开悟的机会。这个道理就像慧广一样,分不清定力、定境、悟境之差异,将眼见佛性所需要的定力说成定境、幻境,P.30以此来妄评见性之人眼见佛性的境界是落入定境、幻境中,乃至毁谤见性之人眼见佛性的境界与民间观落阴一样,却不知道眼见佛性需要首楞严三昧定力才能眼见,而且眼见佛性乃是如来藏直接出生的见分,外于六尘运作,而在六尘上分明显现,与世俗人所见的六尘境完全不同。观落阴则只是鬼神境界,怎能了知大阿罗汉们所不知的明心境界?更如何能了知明心菩萨们所不知的眼见佛性境界?慧广对此完全无知,竟然敢将大阿罗汉及明心菩萨们所不敢评论的眼见佛性胜妙境界,取来随意评论一番,并且与鬼神境界的观落阴相提并论,未免太过于无知与胆大了!
  二者、四祖为法融禅师开示心要之后,法融禅师便误以为空却一切妄想及定境,便是禅宗所谓的开悟,从此放下定境与妄想,每日住在无心中,不再显现定境异象,便不再感得鸟兽衔花供养,虽然比亲见四祖前落入定境好一些;可是仍然无缘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如同今时的慧广一样同堕离念灵知心——意识心中,以为不执著外境、住于无心中,便是禅宗所谓的开悟,误会四祖道信禅师开示的真义。慧广正如同法融禅师一般,以此谬见来教导学人“息心、无心、当下、放下、不执著、莫思量、莫染污”,却不知道这个心还是意识心,是“无知”的知,是意根、法尘相触而生的意识境界法,也是辗转出生的法,更是生灭法,不是佛所说不生不灭的第八识,所以慧广住于意识境界中而自以为悟,是大妄语。
  又法融禅师在《心铭》如是写著:【念起念灭,前后无别,后念不生,前念自绝。】(《景德传灯录》卷30)然而“P.31后念不生,前念自绝”,都是空却一切妄想及定境、一无所有,其实仍是有所得,仍不离能所,不离当下,何以故?有一无心之境及能知无心境的心,所以才能够知道此是无心境,仍是有定境中的知,并非完全无知。因为有知的缘故,才会有种种“明寂自现、灵通应物、常在目前、惺惺了知、灵知自照”等灵知不昧的心行出现,是禅定境界中的寂静了知心;这与慧广不离六尘的非定境中的了知,同样是意识境界,难怪法融禅师处处开示无心的道理:“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又说:“三世无物,无心无佛,众生无心,依无心出。”又说:“莫灭凡情,唯教息意,意无心灭,心无行绝,不用证空,自然明彻。”又说:“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这些都是意识境界,所以慧广喜欢引作知音,教人要读法融禅师的开示,却与大乘经中所说证悟目标──如来藏的亲证大不相同。
  古时有执离念灵知心的法融禅师出现,今时仍不免有这样的法师、居士出现,譬如慧广在《禅宗说法与修证》第2页云:【为什么要修行?只要不生心起念。……一切境相,虽不能不见闻觉知,但只要不抓,即知即离,当下便无住,不论外境好坏、苦乐,我心自如如、心如境如,外境亦无有好坏苦乐。从此,他“放下”了……。】同书第20页又云:【所以,真心一直都在“放”的状态。因此,禅法无他,放下便是。】在《禅宗说生命圆满》第234页云:【当我们的心执著外境,生起分别,产生了虚妄,我们的心就是妄心;当我们的心完全离开了虚妄,妄心就是真心。】P.32
  如上慧广的说法,显示慧广一直落在意识心中,连意识心的缘起性空、虚妄不实都不知道,我见未断;故慧广每以为将觉知心处于一念不生、不动的状态,以为不著一切法、不黏一切境,处于“无知的知”就是禅宗所谓的开悟,更以此错误知见教导学人放下妄想、不执著,住于无心之中;慧广不知此时并非无心,此时自以为无知的知,其实正是意识心的我所,属于意识心的心所法,仍未证得如来藏,故不是禅宗所谓证得第八识的开悟。而且,慧广也不可以说他已经证得如来藏了,因为他一向都是否定如来藏的;对于经中说的如来藏确实存在、确实可证的圣教,他是从来不信的。亲证的人绝对不可能不信受经中的如来藏妙义开示,所以慧广当然没有资格自称是禅宗的证悟者。而且他一向以默照禅的行门自修及教人,但是默照禅的始祖天童宏智禅师所悟的,却是如来藏,不是慧广误认的离念灵知,可见慧广是不懂禅宗的。
  慧广也提到高丽释知讷禅师,他与慧广同堕离念灵知心中。据释知讷禅师《真心直说》卷1云:【未审宗门以何法治妄心也?曰:“以无心法,治妄心也。”或曰:“人若无心,便同草木,无心之说,请施方便。”曰:“今云无心,非无心体名,无心也,但心中无物,名曰无心。……”】然而每日住于无心中,放下一切定境、妄念、妄想,心中无物,仍然是在意识变相中,并未脱离意识境界,仍然未证得本来与见闻觉知心同时同处的第八识心,故释知衲禅师不是禅宗的证悟者。慧广引未悟的释知衲禅师开示来证明自己已悟,反而证明自己是未悟言悟的大妄语人。P.33
  《修心诀》是高丽普照禅师所著,不是慧广所说由释知讷禅师所著。高丽普照禅师所说的真心也是落入离念灵知心中,同样是未断我见。落入意识心中就是未断我见的人,我见未断就是禅宗祖师说的“还不曾死”的人,当然是法身慧命尚未活转的凡夫,慧广却无智地引为同侪。譬如普照禅师《修心诀》卷1云:【问:“若言佛性现在此身,既在身中不离凡夫,因何我今不见佛性?更为消释悉令开悟。”答:“在汝身中汝自不见,汝于十二时中,知饥、知渴、知寒、知热、或瞋或喜,竟是何物?且色身是地水火风四缘所集,其质顽而无情,岂能见闻觉知?能见闻觉知者,必是汝佛性。”】
  然而能够知饥、知渴、知寒、知热、或瞋、或喜之心都是有境界法,都与见闻觉知心有关,不离意识境界,不是本来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也。又知饥、知渴、知寒、知热、或瞋、或喜之心不离二取──能取与所取,不离能观与所观,与圣教完全违背,因此高丽普照禅师所认为的真心仍是意识心,与慧广同堕离念灵知心中,不是禅宗证悟祖师所证的第八识。
  此外,高丽普照禅师还有许多说法落入意识心中,正光举其要者,其余大众有空自行翻阅,就知正光所言不虚也。譬如:“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虚知不昧,即此空寂虚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底法印也……只汝目前历历孤明勿形段者,始解说法听法;所谓勿形段者,是诸佛之法印,亦是汝本来心也。”P.34
  综合上面所说,牛头法融禅师《心铭》、高丽释知讷禅师《真心直说》、高丽普照禅师《修心诀》所认知的心,都是离念灵知——意识心,不是本来离见闻觉知、本来离能所而能出生五阴的第八识——如来藏。由于慧广与牛头法融禅师、高丽释知讷禅师、高丽普照禅师同堕在离念灵知意识心中,不知离见闻觉知心之上,还有一个本来离见闻觉知、本来离能所的第八识,不但能出生见闻觉知心等五阴,而且与见闻觉知心同时、同处一起配合运作。慧广列举这些人的开示,来左证自己所悟的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到头来却只是牵累他们三人遭到正光拈提,也正好显示慧广真的“悟”错了。以错“悟”之身而妄言已知、已证,更以常见外道的知见,登座说法误导禅和子们,正是标准的野狐禅师。(正光案:慧广曾在花莲、台中、台东、宜兰、台南、嘉义、台北等地为人主持禅二、禅七。)
  慧广云:【五台山澄观大师答皇太子问心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P.35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犹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影灭。若无心忘照,则万虑都息;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
  言止则双亡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著,莫摄莫收,是非两亡,能所双绝。斯绝亦寂则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然本寂不能自现,实由般若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修实无两体,双亡正入则妙觉圆明,始末该融则因果交彻。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故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
  是知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智而融万境。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鉴象,照而常空矣。】
  正光辨正如下:
  五台山澄观大师答皇太子所问心要中,他认知的真心仍然落在离念灵知心中,正光只需列举一、二个例子说明,就知道澄观大师所说的“真心”尽落在意识心上,仍然未断我见。P.36
  澄观大师说:“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他说的无住心体,既然能够灵知不昧,就不离六尘境,只是意识心,同于慧广所“悟”,故慧广引为知音。澄观其实并无资格被称为大师,因为他悟错了,同慧广一样将觉知心坐到一念不生时,就误认为是前后际断的如来藏心了;而真心如来藏从来不起念,也不住于一念不生之觉知境界中;并且真心是能出生名色的心,是第八识,从来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作主,又如何能够对六尘境了了常知、灵知不昧?唯有意识才能在六尘境中了了常知,才能灵知不昧。这个“了了常知、灵知不昧”其实都是想象,误以为眠熟后仍有一个自己不知道的“知”存在,也就是慧广书中所说的“无知的知”。既然无知了,就不该说是知;有知时就能知道六尘,才能说是知。然而,如来藏的知是离六尘的知,都不在六尘中运作。慧广若说有“无知的知”,他应该指出来,这个无知的知是哪个识?所有的心都在八识心王中,慧广可不能另外自创一个八识以外的心,来说是不可知也不可证的。请问慧广:你证得了哪个知?而说是“无知之知”。
  慧广其实不曾证得“无知之知”,因为他这个知是眠熟就不知道在哪里了,他当然不可能证得。唯有不在六尘中的知,才能称为无知之知,八识心王中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有这个知。意根的知也还是在六尘中,但慧广对意根的知都已经不知道了,何况能知道如来藏的无知之知!慧广所说的“P.37无知的知”,仍然是意识心的离念灵知,他妄想攀附这种说法,来攀附以前所谓开悟离念灵知的说法,但他绝对转不成功。因为他原来所说的离念灵知,不是无知之知,而是于六尘中了了分明的知,在睡著无梦等五位中就断灭了,不再现行了,根本没有无知的知。所以,慧广所谓的“无知的知”的心,目的是附和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知,其实只是离念灵知心的另一种变相说法罢了!离念灵知无法在五位中恒常运作不辍,不是本来恒而不审的第八识。所以澄观大师认为的“灵知不昧的无住心体”“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其实就是慧广的离念灵知意识心,不是禅宗祖师所证悟的第八识,也不是佛在二转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不念心”,更不是佛在三转所说的“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无垢识、心”。
  又“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仍不离意识心,何以故?不离异生凡夫所知的当下这念心也。过去念曾经现起而过去;当下这一念心虽然能够现起,但终究仍会过去;未来的念虽未现起,下一刹那仍会现起及过去。因此,过去念、现在念、未来念仍然不离意识觉知心的当下,有出有入,是念念变异的法,与五别境相应,不离意识境界,非是本来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又:能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时〔编案:其实仍然是前后际不断生灭著〕,入于无心〔编案:其实仍有觉知心,只是入于欲界定〕中,有入故;于后后时,无法一念不生、无法前后际断时,则离开了“无心”,有出故;从入“无心”一直到离开“无心”之间,表示有一段时间与空间的生灭过程,是一段心行,P.38为行蕴所摄,是生灭法,非是本来不落行蕴、不生不灭的第八识。所以澄观大师认为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的心,其实就是意识心,仍是未断我见的凡夫,所悟的心根本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只是极粗浅的欲界定境界。
  既然慧广举澄观大师的离念灵知心而认为是真心,慧广当然是与澄观大师同堕在意识境界中,难怪慧广在《禅宗说生命圆满》一书中多次提到当下(当然慧广在其他著作中也谈到,此略而不论),在第21页如是写著:【在每一个事情的当下……在每一个动作的当下……在每一个说话的当下……在每一个念头的当下……因为,空灵无思……圆满(慧广是指生命实相心)……就在那里】。又譬如第25页写著:【所以,开悟就没有过去、未来,一切归于当下,当下展现一切。
  一切只是当下,谁能离开当下呢?吃饭是当下,工作是当下,睡觉是当下,行、住、坐、卧无非当下。过去、未来只是妄想,其实是当下;就是现在亦是妄想,现在还是当下;即令妄想亦是当下,还有什么不是当下呢?】
  由上面文字观察,慧广所执的无住心体,是在六尘中灵知不昧、一念不生的当下,误以为是前后际断了,误以为觉知心无分别之当下就是真如心,其实是误会了;当下虽无语言文字的妄想,其实还是一直在分别的,因为了知之时已是分别完成了。慧广落在意识心中,不知祂的虚妄,才会堕在离念灵知心中无法出离。
  慧广私底下熏习过平实导师十余年来一直讲解“P.39真心离见闻觉知”的法义,寻找第一义谛大乘唯识诸经的圣教,也是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但经中又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于是慧广后来就发明了一个“无知之知”,期盼因此能符合经典圣教量。但经中圣教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法”,是在说能生意识觉知心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中说的入胎以后能出生五色根及意识的入胎识,不是在讲意识自己。可是慧广不愿摒弃以前宣称为真心的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以就自创了“眠熟后无知之知”的新名词,企图狡辩来保持自称的“证悟者”身分。然而,慧广讲的“无知之知”是指哪一个心?慧广也应该教导他的徒众们,也同他一般亲证这个“无知之知”的心,来显示确实有这么一个心可证,也证实慧广已经亲证了!总不能说这个“无知之知”的心,就只有慧广自己能够证得,而其余徒众却都沾不上边吧?话说回来,虽然就目前来看,慧广绝不可能亲证,不过假使有一天慧广真的亲证了,也教导徒众们亲证了这个真正不生不灭、本来自在、能生万法的“无知之知”的心!届时他就只能回归到经典中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了,不可能再否定如来藏了。那时,慧广即使不自称是悟者,正光却要亲自登门道贺而引为知己了。
  但是慧广自创了“无知之知”的名词以后,却是继续在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就一定会跟著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慧广绝对无法如理回答的,例如:无知之知在眠熟后还在吗?若是还在,祂是如何运作的?在何处?如何体验祂?现观祂?祂若是真心就一定是万法的根源,那祂是如何出生名与色的?当人们清醒时,祂又在何处?在做什么?P.40当眠熟后祂又在何处?在做什么?因为真心是有极多功能差别的。而且,这些都是慧广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他的徒众们也一定会私下互相讨论,而慧广在被徒众请问时一定是无法回答的;若以笼罩言词而答,不免会被徒众们看清:“师父是强词夺理、空言狡辩”。所以慧广自创的“无知之知”,只是戏论言说而无实义。真正的无知之知,只有如来藏才有,而且祂这个离六尘的知,是极为伶俐、极为灵敏、极为广大的,都不是慧广凭著臆想而强行建立的自创佛法所能解释与理解的。
  最后,针对这一段作个总结:〈五台山澄观大师答皇太子心要〉所说的这个心,与慧广一样,同堕离念灵知意识心中,根本不是佛所说本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作主、从来不思量的第八识心。慧广举〈澄观大师心要〉来左证自己所悟的离念灵知意识心就是佛所说的真心,不仅招来正光的拈提,也让世人尽知澄观大师的落处,使慧广的错悟事实更无所遁形,面子更加难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慧广亏大了!(待续)P.41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