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18 辨正-17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乘菩提    
  辨正-17
  法莲法师云:【兹举《占察善恶业报经》云:
  “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编案:经中原文为“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如是经义者,显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不即不离之理。】
  辨正如下:先语译经文真实意思如下:《《所谓一切法究竟无自体、本来常空,实际上是因为一切法无生灭的缘故。如是,一切法实际上没有生灭的话,就没有一切境界差别之法相可说了;如此寂静一味的境界,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那个自性清净心,澄清纯净而圆满包含诸法,因为祂是无分别相的缘故才能圆满包含染净诸法。无分别相的意思是说,于十二处中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意思是说,因为祂能作为一切法的所依,也能执持一切法、建立一切法的缘故。复次,那个心就称之为如来藏,所说的就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作为。……但是那个清净心如来藏从无始世以来,与无明熏习的七识心同在一起,由于七识心在愚痴暗钝因缘中熏习而产生力量的缘故,使得那个清净心如来藏,现起五蕴十八界等虚妄境界。由于依此如来藏所现起的虚妄境界而有再度不断薰习因缘之故,生起虚妄相应心而计著十八界中的我与我所,造作积集种种的业,受世世生死之苦;因为这个现象的缘故而说那个法身名为众生。如果在这样的众生里面,有人对法身如来藏的法义能够有力的薰习的话,烦恼就会渐渐的微薄,就能厌离世间而寻求亲证涅槃之法道,而生起信心,会归于如来藏一实境界,不信别有他法可以令人出离生死;因此而渐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这样的人就名为菩萨。如果像这样修行的菩萨中,有人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能够离开无明,不再被无明所遮障而昏睡不醒的话,就改名为佛。应当知道,如是众生、菩萨与佛等三种人,只是因为依世间相而假名言说的缘故,所以才有众生、菩萨与佛的差别,而这三人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法身自体,则是永远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不同的法相。善男子!这就是我所略说的一实境界的义理。》》
  略释:法莲师所举证的这一段经文,是说因为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的缘故,说一切法境界差别相之生起乃因第八识法身而起故,谓第八识“是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若除掉一切法境界差别相,只余第八识本身时,则第八识法身乃寂静涅槃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而此第八识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不于六尘起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因为一向都是无分别相故。于蕴处界等一切处,又无所不在,圆成实性故,又能持一切法,是一切法之因。
  又此第八识心名为如来藏,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无漏清净功德业之根本因,但因从无始劫来,此第八识心与含藏无明烦恼的七转识心和合运作,因愚痴无明因缘的熏习力,变现诸五蕴十八界等妄想境界,以依持此妄想境界熏习的缘因,而起妄想相应心,计著确实有“我及我所”,为了维护我与我所而造种种诸业,受三界六趣诸生死苦,由此现象而说彼第八识法身名为众生。在这一类的众生中,如果因为对如来藏法身正法的熏习,而有力量转灭诸烦恼,所以烦恼日趋渐薄,而能厌恶三界世间,精进求证涅槃道,因信解力、修证力故,会归万法于一实境界之如来藏,因此而以如来藏为中心,修习六波罗密等一切的菩提法门者,这样的人就不称为众生,而改名为菩萨。
  像这样的菩萨,修行一切的善法而圆满具足时,到达究竟地,得离无明与烦恼,犹如睡著的人清醒而生起智慧一般,就转变名字而称之为佛。所以,学人应当了知,像这样的众生、菩萨、佛等,其实都只是依于俗世人间的假名而言说为三种人,因此而有三身等差别言说,但这三种人的第八识法身—如来藏心体—自体性其实仍然是究竟平等平等,无有差别异相。 地藏菩萨说:“这就是略说第八识法身之实际境界义理。”
  如是经文义理,显示真如又名如来藏, 佛又说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是故此等名相差别,乃依阿赖耶识心体的净分、以及含藏种子而有染分故,分位方便宣说,而立不同之名相,可以使修学佛法种智的人,能够深入体会证验而渐次转进;是故如来藏的染分与净分,实乃同体而名异。法莲师智慧不够,读了经文仍然不懂,仍然误会,都是因为被恶知识所笼罩,转依恶知识的邪见作为基础而研读经典,就会产生误会,所以才会引用证明自己错误的经文,想要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结果反而证明萧导师所说、所修、所证的法义才是正确的 世尊正法。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法莲师不应心生迷惘妄执;有经为证,《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故圣教中明说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
  《入楞伽经》又言:《《“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也是明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亦如《大乘密严经》所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故说法莲师之智慧是恶慧,因为法莲师不知道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
  而法莲师所举证之此一《占察善恶业报经》之经文中,亦说真如名自性清净心,又说彼自性清净心名如来藏,上举《入楞伽经》与《大乘密严经》则明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已经很明白的点出:如来藏、真如二名,都是阿赖耶识的别名。但法莲师竟然如此立论:“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是生灭有为不清净之妄心”,而否定阿赖耶识,谤为妄心、非是真心。但于此诸经明文所说,法莲师又狡辩说“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不即不离。”又无能力解释:如来藏出生了阿赖耶识以后,为何非一非异不即不离?为何不是第九识?非一非异之道理何在?与八九识并存之过失如何不生冲突?法莲师只能妄举经文,在表面上附合己意,以如是不死矫乱之手法,迷惑学人知见,以达笼罩学人之目的。
  若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者,则《入楞伽经》与《大乘密严经》所说即妄,法莲师于此又如何辩解呢?您不承认经文中的真义,意思已经成为:“ 佛与诸大菩萨经中所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的说法虚妄。”您的意思是不是应该这样?吾人学佛,是应依经文佛语圣教?亦或应依他人之妄言呢?是故法莲师所说之如来藏,乃是虚妄想像之法,是永不可证的虚妄想;既然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是妄想法,则应名为“假如来藏”,因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法莲法师云:【兹举《占察善恶业报经》云:
  “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编案:经中原文为“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如是经义者,显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不即不离之理。】
  辨正如下:先语译经文真实意思如下:《《所谓一切法究竟无自体、本来常空,实际上是因为一切法无生灭的缘故。如是,一切法实际上没有生灭的话,就没有一切境界差别之法相可说了;如此寂静一味的境界,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那个自性清净心,澄清纯净而圆满包含诸法,因为祂是无分别相的缘故才能圆满包含染净诸法。无分别相的意思是说,于十二处中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意思是说,因为祂能作为一切法的所依,也能执持一切法、建立一切法的缘故。复次,那个心就称之为如来藏,所说的就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作为。……但是那个清净心如来藏从无始世以来,与无明熏习的七识心同在一起,由于七识心在愚痴暗钝因缘中熏习而产生力量的缘故,使得那个清净心如来藏,现起五蕴十八界等虚妄境界。由于依此如来藏所现起的虚妄境界而有再度不断薰习因缘之故,生起虚妄相应心而计著十八界中的我与我所,造作积集种种的业,受世世生死之苦;因为这个现象的缘故而说那个法身名为众生。如果在这样的众生里面,有人对法身如来藏的法义能够有力的薰习的话,烦恼就会渐渐的微薄,就能厌离世间而寻求亲证涅槃之法道,而生起信心,会归于如来藏一实境界,不信别有他法可以令人出离生死;因此而渐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这样的人就名为菩萨。如果像这样修行的菩萨中,有人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能够离开无明,不再被无明所遮障而昏睡不醒的话,就改名为佛。应当知道,如是众生、菩萨与佛等三种人,只是因为依世间相而假名言说的缘故,所以才有众生、菩萨与佛的差别,而这三人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法身自体,则是永远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不同的法相。善男子!这就是我所略说的一实境界的义理。》》
  略释:法莲师所举证的这一段经文,是说因为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的缘故,说一切法境界差别相之生起乃因第八识法身而起故,谓第八识“是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若除掉一切法境界差别相,只余第八识本身时,则第八识法身乃寂静涅槃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而此第八识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不于六尘起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因为一向都是无分别相故。于蕴处界等一切处,又无所不在,圆成实性故,又能持一切法,是一切法之因。
  又此第八识心名为如来藏,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无漏清净功德业之根本因,但因从无始劫来,此第八识心与含藏无明烦恼的七转识心和合运作,因愚痴无明因缘的熏习力,变现诸五蕴十八界等妄想境界,以依持此妄想境界熏习的缘因,而起妄想相应心,计著确实有“我及我所”,为了维护我与我所而造种种诸业,受三界六趣诸生死苦,由此现象而说彼第八识法身名为众生。在这一类的众生中,如果因为对如来藏法身正法的熏习,而有力量转灭诸烦恼,所以烦恼日趋渐薄,而能厌恶三界世间,精进求证涅槃道,因信解力、修证力故,会归万法于一实境界之如来藏,因此而以如来藏为中心,修习六波罗密等一切的菩提法门者,这样的人就不称为众生,而改名为菩萨。
  像这样的菩萨,修行一切的善法而圆满具足时,到达究竟地,得离无明与烦恼,犹如睡著的人清醒而生起智慧一般,就转变名字而称之为佛。所以,学人应当了知,像这样的众生、菩萨、佛等,其实都只是依于俗世人间的假名而言说为三种人,因此而有三身等差别言说,但这三种人的第八识法身—如来藏心体—自体性其实仍然是究竟平等平等,无有差别异相。 地藏菩萨说:“这就是略说第八识法身之实际境界义理。”
  如是经文义理,显示真如又名如来藏, 佛又说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是故此等名相差别,乃依阿赖耶识心体的净分、以及含藏种子而有染分故,分位方便宣说,而立不同之名相,可以使修学佛法种智的人,能够深入体会证验而渐次转进;是故如来藏的染分与净分,实乃同体而名异。法莲师智慧不够,读了经文仍然不懂,仍然误会,都是因为被恶知识所笼罩,转依恶知识的邪见作为基础而研读经典,就会产生误会,所以才会引用证明自己错误的经文,想要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结果反而证明萧导师所说、所修、所证的法义才是正确的 世尊正法。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法莲师不应心生迷惘妄执;有经为证,《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故圣教中明说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
  《入楞伽经》又言:《《“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也是明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亦如《大乘密严经》所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故说法莲师之智慧是恶慧,因为法莲师不知道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
  而法莲师所举证之此一《占察善恶业报经》之经文中,亦说真如名自性清净心,又说彼自性清净心名如来藏,上举《入楞伽经》与《大乘密严经》则明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已经很明白的点出:如来藏、真如二名,都是阿赖耶识的别名。但法莲师竟然如此立论:“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是生灭有为不清净之妄心”,而否定阿赖耶识,谤为妄心、非是真心。但于此诸经明文所说,法莲师又狡辩说“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不即不离。”又无能力解释:如来藏出生了阿赖耶识以后,为何非一非异不即不离?为何不是第九识?非一非异之道理何在?与八九识并存之过失如何不生冲突?法莲师只能妄举经文,在表面上附合己意,以如是不死矫乱之手法,迷惑学人知见,以达笼罩学人之目的。
  若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者,则《入楞伽经》与《大乘密严经》所说即妄,法莲师于此又如何辩解呢?您不承认经文中的真义,意思已经成为:“ 佛与诸大菩萨经中所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的说法虚妄。”您的意思是不是应该这样?吾人学佛,是应依经文佛语圣教?亦或应依他人之妄言呢?是故法莲师所说之如来藏,乃是虚妄想像之法,是永不可证的虚妄想;既然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是妄想法,则应名为“假如来藏”,因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p389~395)
(原标题:18 辨正-17)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