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人间佛教

   日期:2020-07-08    
—平实导师
  (连载十三)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
  接著我们来讲“具足三德才能成佛”。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并且也可以观察如来藏含藏了我们的哪一些种子?这样一步一步进修,三大阿僧祇劫修过了,所有的种子您已经都能具足理解了,都具足实证了──您对所有功能都可以具足运用了,那么就有了一切种智;有了一切种智时就是成佛了p.1,三德便具足了,那时您的三身具足了、四智也圆明了,您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是哲学上以及佛学学术研究中所说的“假必依实”的道理。
  所以 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会有人类的蕴处界47。没有蕴处界的出生、存在与无常,就没有缘起性空观可以实证;所以事实上,二乘圣人所证、所修、所观行的缘起性空观,还得要依这个法身如来藏才有,因此他们的解脱德还是要依附于如来藏。
  ────────────────────────
  47编案:详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中所举述的阿含部经文。
  那么般若中观更是如此啊!因为般若讲的是法界的实相p.2,中道的观行就是在观行如来藏的中道性;意识是不符合中道性的,因为意识有时清净了,是落到清净一边;有时贪染了,却又落到染污一边,所以意识不符合中道性。但如来藏永远是中道性,而一切诸法的根源也是如来藏,般若所说的全都是法界的实相;一切诸法的功能就统称为法界,而一切诸能的实相就是如来藏,一切诸法全都离不开如来藏,离了如来藏就没有任何法存在了。证得如来藏时,就会生起法界实相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就有了般若的功德,所以般若德也是依如来藏而有,这在大乘法中称为“开悟”所得的智慧。而法界实相的开悟,只有一种,没有两种,也就是明心。明什么心呢?明常住心、明万法根源心,不可能是明意识心,也不可能是明意识的离念境界。因为意识心是生灭法,祂不具足三德,连一德也无,所以三德依如来藏而有。
  假使能够证得缘起性空法,成就四果解脱,也只是证得解脱德的少分,并不具足解脱德。如同刚刚我们所说的“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如何?”可是,菩萨明心了就可以如此现观:当五阴十八界不在的时候即是无余涅槃,剩下如来藏自己,那是什么境界?所以,佛法是在人间就可以实证的,不必要到天界去才可证,也不必要五阴死灭了才说是证得佛法,是现前当下佛法就已具足的。这样来修学佛法,你就可以修得很快乐;因为你有法身德,有解脱德,也有般若德。
  当你来这里听我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如果你已经明心的话,你可以一面看著自己是在涅槃境界中。p.3当你在前往台南文化中心的路上,也许口渴了,买了一杯冰淇淋,在计程车上就吃了起来:“欸!很好吃!又香又甜。”可是在这享受冰淇淋时节的当下,无妨仍是涅槃,心想:“哎呀!学佛真是快乐啊!”可是如果你是学罗汉,譬如:阿罗汉去托钵,在路上他只能看著前面一丈以内的地上,不许东张西望;到了人家门前振锡而立,当人家送出饭菜来时,却不可以去分别那饭菜好不好吃。当人家送饭菜出来时(尤其出来的是女主人),那就不能瞧著人家的脸。可是菩萨却没关系,菩萨当面看著,可是心无邪念;当面看著人家女主人时,却仍然是住在涅槃中;人家布施完了,菩萨要为施主祝愿,因此就很欢喜的祝愿,祝愿施主未来世福德无量、菩提早成。这样自然地摄受对方进入佛菩提道,却是心中依止于涅槃境界,无所谓贪染或离染可说。这样才是学佛,而不是像罗汉一般,得要灭了五阴以后才算是住在涅槃中。
  证道的菩萨学佛时总是学得快快乐乐的,不必每天时时刻刻与语言妄念对抗,那真是学得很痛苦。学佛学得不快乐,都是因为还没有证得法身,因此就没有证得三德、没有功德受用;也就是说他没有真的进入佛门,才会学得不快乐;或是错把学罗汉当作是学佛,所以学得痛苦。诸位看看我们这一场演讲,是我们台南共修处的同修们辛苦去筹备出来的,他们忙得不得了,大家身体都很累,但是却忙得非常快乐;因为他们于三德都有所证,或者是已经知道自己即将实证三德了。
  你如果想要获得这三德,希望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佛,那你就得要设法实证如来藏──禅宗所讲的开悟明心,p.4也就是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中。当你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以后,你会更辛苦,但是也会更快乐;因为,进入了大乘佛法的殿堂──进入了佛家,你将会发觉:“唉呀!好多的珍宝都是要送给我的。”确实都是要给你的,你要一直不断地把它们搬回你家中;哪个家呢?你心中这个家。佛都不吝惜,都准备好了,要让你尽量搬回家;可是搬得愈多就愈辛苦,但是搬得愈多也就愈快乐啊!就好像世俗人经商贸易,生意愈好就愈累,简直累得一塌糊涂;然而钱却赚得愈多,心中就愈快乐。大乘法就像是这样,正因为是有这三德的受用,因此殊胜庄严受用无边。
  好!三德既然离不开如来藏,那你若是想要得到三德,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证得如来藏就够了!这时就有初分的三德了。证如来藏的时候,不单只是证如来藏哦!同时也是初果人,因为一定会同时断除了三缚结。声闻初果人不知道你的三德,你却知道声闻初果人断三缚结的一切见地,菩萨的可贵就在这里。因此,你如果想要快快乐乐的学佛,就应该走上学佛的路,别走上学罗汉的路。而且诸佛与诸罗汉的智慧证量及解脱证量,那是天差地别的;您自己应该想一想:是要学得很快乐而很有智慧、具足解脱二种生死呢?或是要学得不快乐,而智慧远不如诸佛,又只能解脱分段生死呢?
  那么,接著再来说:纵使能够证得缘起性空的法,其实也只是解脱德的少分而已,不能具足解脱德。这就是我刚刚讲过的,成为阿罗汉却还不知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什么?可是你一旦明心了,p.5当场就可以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从四个面向来现前观察、证实祂:是不是本来性?是不是自性性?是不是清净性?是不是涅槃性?这都是阿罗汉们所不知道的。所以说:如果要修学佛法,下至修学罗汉法─即使不修学佛法而只修罗汉法─也都必须依八识论来修。如果不依八识论来修,那是连罗汉法都修不成的,连初果都无法证得。
  大家就当场来检验看看我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假使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又确实有能力观察五阴十八界的缘起性空,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五阴十八界,我们拿十八界来说,也就是六根、六尘与六识。这六根里面有个意根,意根是无色根,是意识的所依根;祂也是心,不是物质,不是色法。那么其余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根,都是有色根;这五个有色根又分成扶尘根与胜义根。胜义根就是我们的头脑,包括大脑、小脑、延脑,整个头脑就是五胜义根的集合体;我们外面所看得见的: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偃月,身体则是像一个肉桶!这些叫作扶尘根,是五根中的扶尘根,而五根的胜义根都集合在头脑里面,这些是色法根。所以,六根中有五个有色根,还有一个心根叫作意根──意识心所依之根。有了六根以后,接著还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如来藏就生出了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识。这六个识加上你的意根──心根,请问:这时是有几个识呢?是七个识罗!而这七个识全都摄归名色的名之中。好!阿含部的经文中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现象界中,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中已经有七个识。如果否定了意根,意识就不能现起了,那还能修阿含解脱道吗?p.6而且,否定了意根就是把阿含解脱道推翻了,不信受《阿含经》所说的八识论法义,观行时一定会偏差,又怎能确实断我见呢?根本就无法实证罗汉道,何况能证佛道?所以不该否定第七识。现前可以证实的六识之中的意识,还得要依意根的存在及配合运作才能出生,因为意识是意法因缘生嘛!
  这样子,总共有七个识了!可是佛说:还要有另一个识入胎,才能有色阴出生,然后才能有眼等六识心出生。佛陀问阿难说:“如果这个识不入胎,能有名色吗?”名已经函盖意识等六识了。阿难尊者回答说:“不行。”佛陀又说:“如果这个识入了胎,随即又出胎,母胎中的婴儿名色能增长吗?”阿难尊者答:“不行。”佛陀又说:“这个识入胎以后出生了名色,婴儿身体具足,离开母胎而出生了;然后这个识就离开婴儿了,那婴儿会继续成长吗?”阿难尊者说:“不行。”可是,名与色函盖了十八界,名与色里面已经有五色根以及七个识了,因为意根也包含在名之中,而六识也包含在名中;佛陀又说另外还有一个识入了母胎,才能出生了名色;这样子,阿含中不就是讲八个识了吗?当代那些南传佛法的人们,竟然还跟随著印顺法师在主张六识论,说第七、八识都是由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那不是心想颠倒了吗?
  以上所说的,都是圣教量里面的记载,白纸黑字分明写著,并不是我萧平实杜撰的。而且,只有北传阿含这么说吗?不然!南传的《尼柯耶》─南传的阿含─也是如此说的,那还是八个识啊!那么大家想想:如果阿含声闻法─罗汉法─是主张只有六个识,那他们会想:“阿含中说:入无余涅槃时p.7是要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的,那我将来舍寿时想要入涅槃,一定要把五阴十八界都灭尽。然而我的六个识都灭了,却没有第七识可灭;可是阿含圣教中说意根也要灭掉,那我不是应当要找到意根再来灭?那我何时才能找到意根?我又不信有意根,那我何时才能证涅槃?”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六个识,这时他们就无法断我见罗!因为他们会恐怕将来入了涅槃以后成为断灭空。
  那么阿罗汉也一样,在成为阿罗汉之前,一定会先考虑到一点:我把自己断灭了以后,入了无余涅槃中,是不是断灭空?阿罗汉一定会把这个顾虑提出来问。这个问题若是由凡夫所问的,佛陀就会把它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但是若由证果圣者提出来问时,佛陀可就不把它当作无记来处理了!佛陀说:涅槃是真实、寂灭、清凉、常住不变。既是真实,又是常住不变,当然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佛陀说阿罗汉证得的涅槃一样是真实,也是常住不变;可是无余涅槃中没有六尘、没有六识、也没有六根,所以是绝对寂灭,其中没有任何的五阴我、十八界我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烦恼,所以说它是清凉。那么,这样讲解完了,诸位就了解了:必须认定人人都有八识,才愿意灭掉意根与识阴等六识而入涅槃;这时全然都无十八界我了,却仍然不是断灭空。所以,如果你想要修证佛法乃至修证罗汉道,都必须要承认:一切正常的人都有八个识,否则你连罗汉道都无法修──连声闻法都无法修;因为在断我见的时候是要把十八界全部否认的,是要能现前观察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虚妄法。如果是六识论者,显然是无法断我见的!p.8因为,把六识给否定了以后──从阿含圣教中也知道入涅槃时是要灭掉六识全部的,那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心中当然不愿意证果是这样证的,当然就无法确实断我见,而初果也就不可能证得了。那时假使还自称是证果的人,那就是大妄语!你想:有人愿意在修行成功以后成为断灭空吗?我跟诸位报告:连断见外道都不愿意成为断灭空。他们嘴里说断灭、无后有,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喜欢下一辈子自己继续存在──深心中是期待自己还会往生到下一世去的。
  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啊!那就不得不在坚持六识论的同时,又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常住不灭的说法。然而他们说意识细心是从意识细分出来的,却不属于意识所摄,这不是世间最颠倒的人吗?因为这是连世间法的逻辑都讲不通的说法。所以,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印顺法师或达赖喇嘛,不得不再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或极细心常住不灭,认为入了涅槃以后,意识极细心还存在不灭,正好是回到八识论的逻辑中,却是永远无法懂得真正的八识论,永远无法实证初果的证境而继续否定第七、八识,所以说这些人正是欲学罗汉却违背罗汉道的愚痴人。
  然而,问题是:意识的细心是不是意识?意识的极细心是不是意识?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事实上,意识的细心是意识,意识极细心也还是意识,而且佛陀曾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p.9既然一切意识都是以意根与法尘相触的因缘而出生,当然一切意识都是生灭法;从至教量及证果者的现观来看,都是不可推翻的至理。然而那些主张六识论的人,依循阿含圣教,就算是修到后来想要入涅槃时,或者在欲证初果位而想要否定六识的全部时,就不免要在知见上落入断灭见,也不免要在实证上落入断灭空;否则就必须强词夺理,当然那时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强词夺理;那么他们修学及弘扬人间佛教的理想是无法成就的,一定会被有智慧的声闻证果者或证悟的菩萨所破斥。
  当他们继续坚持六识论时,在人间佛教中─在人间不论怎么样努力修学佛法─都必然是无法成就的,因为本质已经是断灭空,连自己都不会信受而只能假装信受;这样疑见萦绕不断,怎能实证罗汉道?当然是连初果都无法证得的。所以说,若是不承认八识论,那么在声闻道中也是无法修行成就的。因此,修学解脱道─学罗汉─若是想要成就的话,不论是想要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果,都必须要先信受八识论。因为,从阿含圣教中已经证明:阿含罗汉道,不论南北传的圣典记载中,都是八识论的正理,从来都不是六识论的歪理。修学南传佛法的人们,都必须要信受阿含圣典中所说的“取阴俱识”、“入胎出生名色的本识”;这个入胎出生名色的本识,是时时摄取五阴而与五阴同在一起的第八识,也就是本识、入胎识;承认了这个第八识,才有可能远离断灭见,才有办法断我见,才有办法把十八界的虚妄性观行清楚之后承担下来,于是初果就证得了;否则是无法承担的,一定是连我见都断不了的。
  乃至加修四禅八定、三明六通而成为大阿罗汉了,p.10也仍然必须要信受八识论,否则他就无法成为阿罗汉,一定会退回凡夫位中;因为他不可避免的要去探究:入涅槃以后是不是断灭空?这是所有须陀洹、所有二乘法中修证者,在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过程当中,一定无法避免而会碰触到的问题,绝对不可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因为,解脱道的修行是在现观蕴处界的缘起而性空,既然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又跟断见外道有什么差别呢?这当然要先探究清楚!如果没有探究清楚而想要断我见、想要否定六识自己全部,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将会碰触到断灭空的见解或境界,这就是印顺派的学人不得不新发明意识细心(细意识、细心、微细意识)常住说48、灭相真如常住说的由来,也正是印顺派的所有学人无法断我见、证初果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凡夫位中想真修解脱道的人,一样是要承认八识论的,必须远离六识论的邪见。至于修学佛菩提道─学佛─的人也是一样,都必须承认有八识、依止八识论正见;否则绝对不可能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将会只证到第六识;然后认定第六意识(或细意识、极细意识)是最终心、不坏心,于是我见便根深柢固的盘在他深心之中;取证声闻初果,当然是遥遥无期的。
  ────────────────────────
  48印顺于《唯识学探源》页49说:【经上虽说灭受想定是无心定,但也说入灭受想定的“识不离身”;所以,有情必然是有心的。闷绝等仅是没有粗显的心识,微细的意识还是存在,只是不容易发觉罢了。相续的细心,就在这样的思想下展开。】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 与 佛菩提道之差异
  我们接著要进入到第四章来说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本质p.11,跟佛菩提道的正理有什么差异?这个题目很重要。如果不能理解他的“人间佛教”本质与佛菩提道所说的人间佛教有什么差异,那么就无法离开印顺法师弘传的邪见,也就永远无法离开六识论的断灭本质。此外,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时,应该解说他提出人间佛教的缘由;不能只引经中“诸佛终不在天上成佛”一句话,就否定了天界佛教、诸方世界佛教存在的事实,却始终讲不出“诸佛唯在人间成佛”是依什么利益、什么原因而这么讲、这么做,也讲不出诸佛为何要教导菩萨们常在人间修菩萨道的原因。而我们将会在今天把其中的某些比较直接的原因加以说明。至于较为间接的原因,由于时间不够,就不作说明了!
  第一节 菩萨散处人间各种行业中──僧衣能使人证悟?
  在第四章的第一节中先说:菩萨散处于人间各种行业中。这一节的子题是说——僧衣能不能使人证悟?
  菩萨散处于人间的各种行业中,上从出家为僧、示现离欲的比丘、比丘尼,中如国王、高官、富贾,下如贩夫走卒乃至婬女,都可能有菩萨住于其中;他们都是已经证得佛菩提果的人,但是却不一定身穿僧衣。如果僧衣能使人证悟,那可就太好了,大家都要为此兴奋鼓掌,然后都去买了件僧衣在佛前供养,供养以后撤下来,把头发剃光了,去加受比丘、比丘尼戒,自己把僧衣穿上去,就一定可以证悟了。但是,不论证悟佛菩提或证悟罗汉道,都不是靠僧衣,而是靠“心”。只有“心”才能使人证悟三乘菩提,而什么样的心能使人证悟呢?是要具有正知正见的心,才能使人证悟三乘菩提。这个正知见,p.12大家一定要先建立起来;若没有正确的观念,所学的佛法将会跟著偏差,因为一定会蔑视未穿僧衣的真善知识,落入僧衣崇拜中,永远只会跟著某些尚未证悟的僧人修学,而蔑视(排斥)未穿僧衣或者虽穿僧衣而说法与一般出家人不同的善知识;因为一般僧人多数是尚未证悟三乘菩提的,那么他只认定身穿僧衣的人而追随修学一世之后,仍然还是茫无所措,而且也将会学得很痛苦──不论他是学佛或学罗汉都一样。所以,常常有人学佛学到后来,事业不顺,家庭闹,跟亲属的关系都变得很疏远;因为他们学法时始终无法入门,而且花了很多时间而忽略了家庭及事业,后来就导致学法、家庭、事业,三者全都出了问题。
  因此,如果真的想要学佛,就一定要有正确的修行知见与方法,在实证上就不会有大困难;也可以有时间照顾到家庭与事业,然后一生就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佛,并且家庭和乐、事业顺利;当然也不会白来这一世,更不会像印顺派那些人学得那么痛苦。我想,诸位都不愿意白来这一世,也都不愿意痛苦的学佛而使家庭及事业受到负面的影响,并且更不乐意在痛苦的学佛过程中,却一世都无法实证丝毫。大家都希望能快乐的学佛,并且很快乐的实证,这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在这个心态下,平实得要先藉著善财大士五十三参的内容,举证出来让大家了解:依心来修学,才能快快乐乐的实证,别再落入僧衣崇拜中。我已经穿了二千四百多年的僧衣了,从上一世就下定决心:假使不是必要,我未来世将不再穿著僧衣,效法善财大士一般修习菩萨的童子行,p.13不再落入僧衣崇拜中;以心为归,来实修菩萨道。善知识的五十三参,使善财童子从凡夫位到达等觉位,是在一世之中完成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诸位愿意不愿意来修童子行?我想应该大家都愿意。也许女众们会这么说:“童子行,我没办法修。”那你们来世也可以修童女行,一样可以五十三参之后成佛啊!而且,来世是否还是女人身?也是不一定的。所以我想,你们应该也是愿意这样修的。童子、童女,是大乘法中的两种出家人,譬如文殊童子、普贤童子、迦叶童女;大乘法中还有另外两种出家人,是比丘、比丘尼,这就是大乘法中的四种出家人。再加上在家人,大乘法中就有五众;而在家人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这就有六众了;为了出家的缘故,当然也会有沙弥……等众。但是,在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里面,大乘法中的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全部都有。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
  【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49
  ────────────────────────
  4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p.14
  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以后,第一步骤就是要亲近,总不能距离于三千里之外而想要跟善知识学法。亲近之后则是要作供养,供养之后得要奉承。奉承,就是侍奉与承事。(不过这在我们正觉同修会中不一定通用,因为我们正觉同修会中的善知识并不接受供养,除非身现出家的童子相、童女相、比丘相、比丘尼相。)亲近、供养、奉承之后,接著还要在法义上求问;也就是说,要从善知识那里把解脱道弄清楚,把佛菩提道弄清楚,把见道应该有的知见、方法与次第弄清楚,当然也要把追求见道功德前应该有的心态、次法、资粮、条件弄清楚,然后跟著善知识修学,不久之后,佛法就可以有成就啦!
  接著,平实在此要教导大家依成佛之道的内涵来观察。大乘法中的善知识有不同的层次,大略来说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可以分为五十二阶。六个阶段讲的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六个阶段,然后就成为妙觉、如来了。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历而参学,就能具足佛法。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入弥勒菩萨的大宝楼阁中,获得了大宝楼阁中所有的佛法珍财,p.15成为等觉大士;而他是修童子行的,是大乘法中示现在家身相的出家人,所以就被称为善财“童子”。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想:“唉呀!你讲的是《华严经》,可是人家都说《华严经》是后人假造的。”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中却不认为是假的。譬如说,有八个字是诸位耳熟能详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当你明心的时候,你确实可以观察三界一切有情都同样是有这个心啊!不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全都同样是由这个心来成就的,再也找不到有别的人(或者心)可以成就三界的有情了。而你也可以现前观察:万法都从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出生的,确实是万法唯识。这都是可以实证及现观的,怎么说它是伪经呢?只有受持六识论邪见的人才会说它是伪经,因为他们读不懂而无法相信《华严经》中的说法;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里,《华严经》中所说的法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华严经》绝对不是伪经,并且《华严经》中的法义函盖了一切佛法,具足解说成佛之道的次第与内容。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程与内容,没有具足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与内容可以依循修习而成佛了!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在指责佛陀还没有完成化缘,应该重新再来受生一次,把未讲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容都具足讲解完毕以后,才可以离开这个星球再去别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已经在前面讲解过了:南北传诸经所讲的阿含罗汉道,确实是无法使人成佛的。
  《华严经》中讲解五十三参,但是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总共参访了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这些善知识遍布于人间的各种阶层之中p.16,或者在家、或者出家、或者贵为国王、宰官(专门判罪犯剁脚后跟的执法者)。平实在这里谨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举而示之。这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甚至也有身分卑贱至当妓女的;而这些善知识们─也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在世间法中的身分是随缘的,并不确定或执著一定要现哪一种身相;所以真正在修学佛道的时候,不可以依表相来观察。
  那么平实就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大略举出来说(只举出他们的身分与名称就好,参访请法的过程与内容就不说了)。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中的出家人,是学佛而非学罗汉的。
  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第二十参外道随顺一切众生。
  在十行位中,第二十一参长者青莲华香、第二十二参海师自在、第二十三参长者无上胜、第二十四参比丘尼狮子奋迅p.17、第二十五参婆须蜜多、第二十六参长者安住、第二十七参童子等觉菩萨观世音(特地示现者)、第二十八参童子正趣菩萨(也是示现)、第二十九参天人大天、第三十参道场地神名为安住。
  再来是十回向位:第三十一参夜天婆娑婆陀、三十二参夜天甚深妙德离垢光明、三十三参夜天喜目观察众生、三十四参夜天妙德救护众生、三十五参夜天寂静音、三十六参夜天妙德守护诸城、三十七参夜天开敷树华、三十八参夜天愿勇光明守护众生、三十九参林天妙德圆满、四十参童女释迦瞿夷。
  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十地菩萨们是:第四十一参佛母摩耶夫人、四十二参三十三天正念天王中的天女天主光、四十三参童子师遍友、四十四参童子善知众艺、四十五参优婆夷贤胜、四十六参长者坚固解脱、四十七参长者妙月、四十八参长者无胜军、四十九参婆罗门尸毗最胜居士、第五十参之童子、童女名为德生、有德。至于等觉位的善知识,是第五十一参比丘弥勒、第五十二参童子文殊师利、第五十三参童子普贤。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者是第十住位),p.18然后再往上进修到第四行位;破邪显正的事情,对她而言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她的证量已经很高了。最后一位现声闻相的菩萨比丘则是弥勒菩萨,祂是因为在僧团中代佛摄受声闻人的缘故,所以示现比丘相。
  那么再来看看现童子相、童女相的出家菩萨(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才称为童子与童女)像文殊师利、普贤都称为童子,善财大士也称为童子;可是维摩诘菩萨就不称为童子,因为他示现为在家相而住在自己家中,也有妻女,所以他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在大乘法中出家而修童子行、童女行,他的出家身分,在外观上是与在家菩萨一样的,并不容易分辨出来;大家也可以看到经中的记载,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人,都是穿著华丽、庄严,佩戴璎珞、宝钏、宝冠,而且都留著飘飘长发。我们想要回复佛陀时代的大乘寺院气象,所以我们正觉祖师堂将来会有四位常住:三位是比丘,一位是童子。50将来正觉寺建好了,这个规模当然将会扩大,寺中的常住人员将会有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全部都是菩萨僧,要使佛世的大乘气象重新恢复过来。(待续)p.19
  ────────────────────────
  50编案:平实导师依据演讲当时正觉祖师堂常住人数说明,后来人数有陆续调整中。
  ?导师法语?
  ◎所以一切出家菩萨都应该以菩萨戒为最重要的依止,而不是依声闻戒为主要的依止;应该认
  定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声闻戒所摄的比丘戒与比丘尼戒只是别解脱戒,不是正解脱戒;因
  为所修的是成佛之道,是菩萨道;而成佛之道是靠菩萨来弘传,不是靠声闻圣人来弘传。…
  …只有以菩萨戒为依止而出家或在家修行弘法,可以使人成佛,而菩萨戒的精神就是教导大
  众要修学一乘道。
  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30。
  ◎对于解脱道的修证,一定要恪遵 佛嘱,确认本识的存在(不必一定亲证),才能远离断、
  常二见的妄想境界。
  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2007年2月初版首刷,页1034。 p.20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