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般若信箱

   日期:2020-07-08    
问一、请问禅与禅定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答: 禅与禅定截然不同。禅定又叫作静虑,是能令觉知心“制心一处”而通世间的善法。狭义的禅定则是指四禅八定,四禅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八种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而广义的定,则是含摄智慧上面的止—奢摩他,最主要的是于某一法胜解“心得决定”而不转移,也就是“心一境性”;例如心能决定于戒法、四无量心等梵行善法,安住其之中而不动摇,进而远离诸结,藉此四禅八定功夫的修证,降伏我执等法而不退转,这些皆属定的范畴。根本禅定的主修实证次第,在大乘别教佛菩提道中,通常是在三地菩萨满心前主修;在声闻解脱道中,慧解脱的阿罗汉最起码也有初禅的实证,因为解脱乃是因智慧而实证,由于解脱的智慧而断除欲界爱,非唯世间禅定的实证就够,主要乃是解脱慧的亲证;因此佛世甚多阿罗汉只有初禅的实证,虽与俱解脱大阿罗汉于禅定的亲证有不同,但是同为四果阿罗汉,皆是具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解脱功德。若是俱解脱阿罗汉则具足四禅八定之修证而发起灭尽定,有别于慧解脱者尚有定障而必须待时解脱。
  禅宗的禅则是指“般若智慧”的亲证方法,是故通常称作“般若禅”;这是不通二乘圣人及外道者,主要乃是菩萨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乃是大乘参禅体证之标的,与十地菩萨所学“如来禅”皆属于“大乘禅”。般若禅即证悟法界实相——第八识空性如来藏,因此产生般若智慧,现观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悟菩萨同时亦依真如实相不生不灭的中道体性,同时现观蕴处界诸法生灭无常,因此而证验缘起性空及声闻之无常、苦、空、无我(非由蕴处界之缘生性空悟入)。证悟菩萨能够现观如来藏于一切时中之运作不辍,现观如来藏直接、间接乃至辗转出生三界一切万法。而真正修禅的人,必须是具备菩萨种性,而且亦须熏习正确的第一义知见及参禅知见,并修学参禅之功夫;若善根因缘深厚者,值遇善知识的开示加持,因善知识有种种善巧方便能令人明心或眼见佛性者,而此实证法界实相心乃至成就佛道,才是 佛陀受生人间一大事因缘之所宗,故说唯有实证法界实相心方是禅也;“声闻禅”则指声闻菩提之悟入,异于大乘禅。
  如《大乘入楞伽经》卷3 所说的四种禅修的层次差别: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何等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知人无我,见自他身骨锁相连皆是无常苦不净相,如是观察坚著不舍,渐次增胜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作,于法无我诸地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缘真如禅;云何诸如来禅?谓入佛地住自证圣智三种乐,为诸众生作不思议事,是名诸如来禅。】
  禅定通外道,而禅只有在佛法中才有,般若禅、如来禅更是唯大乘才有。但佛门中因对修习二乘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般若智慧的知见皆产生了严重的误解,因此甚多人“以定为禅”,将禅定之制心一处之修行法门,作为声闻禅求解脱或般若禅求实相智慧之正修,很不幸地这却是目前佛教界常见的通病。何况现值末法时期,诸多没有善根福德者,依邪见、邪教导而误会禅定、误会解脱,乃至误会般若;检视教门内外诸方大师,连禅定之修证都已误会而无实证者,亦比比皆是,更何况对于不共世间外道的声闻解脱及大乘般若禅呢?究其原因乃其对修定、解脱、般若禅的知见不正确所致。因此,修学正确的知见乃是非常的重要,建立正确的修行知见,就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努力的地方。今值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二十年来,为回复 佛陀正法知见,期使佛教界学人不论于禅定、解脱及般若的实证都有帮助;目前同修会已出版正知见书籍百册以上,还有很多正在陆续出版中,就是在帮助有缘佛弟子能够转入正见而得实证,祈请大心菩萨一起加入弘扬正法的行列。
  ==========================================
  问二、佛教讲究慈悲,因此长养慈悲心,所以不食众生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葱蒜韭菜等都是植物,为什么不能吃?对于修行人来说,难道吃葱蒜韭菜洋葱会比吃肉边菜严重吗?
  答:葱、蒜、韮、薤、兴渠,名为五辛,虽然都是植物,契经都说葱等五辛臭秽不净,生食则增长瞋恚,熟食则增长婬欲,减损众善,障碍圣道;如是不净物,修行者应当远离。
  《梵网经》甚至说:【若佛弟子故食五辛,则犯轻垢罪。】
  因此佛在《楞严经》中有详细说明食五辛之过失,如《楞严经》卷8 开示: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婬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意思是说,一切众生食甘就能生存,若食有毒之物就会死掉了,意谓所食之物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色身果报。五辛等植物也一样,这五辛虽也属于甘食,但是吃了就会有遮障道业的后果;所以说众生想要求真如三摩提的话,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这五种辛味的食物,煮熟了吃,会增长婬欲;生吃的话,脾气会增大。因此,这个世界中吃五辛的人,纵使他能够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人、仙人嫌其臭秽而都避开他、远离他。当他正在吃五辛的时候,散发出来很浓的味道,诸饿鬼等就在他嘴巴上舔,因为饿鬼的福报就是只能吃这类有浓重臭味的东西。每一次吃五辛,清净的护法善神自然会厌恶臭味而远离他,诸饿鬼等就来舔他的唇,如此常与鬼住;常与鬼住的结果,就是福德日渐销损,常无利益。吃五辛的人,当他在修禅定的时候,既然菩萨、天仙、十方善神都不来守护了,这个时候大力魔王得到方便,就化作佛身来为他说法。说什么法呢?非毁禁戒,赞叹淫怒痴。这样跟著魔的教导走下去,最后命终就会变成魔王的眷属,然后受魔福尽了以后,就堕入无间地狱。所以说,修菩提的人应该要永断五辛,这是修习楞严真如三昧的所有菩萨们第一增进修行的渐次。
  所以,食肉与食五辛都是圣道之障碍,食肉之人断慈悲种性,难与圣道相应。契经中多说食肉之种种过失,譬如《入楞伽经》卷8 云:【食肉之人,众生闻气悉皆惊怖逃走远离,是故菩萨修如实行,为化众生不应食肉。】这是说,食肉之人,众生闻到他身上的气味,都惊吓恐怖逃走远离,所以菩萨如实修行,为了教化众生,不应该食众生肉。然而,佛法亦有开缘,若有树木五谷不生,唯有杂草可供放牧之处,若不食肉难以生存,则得食三净肉:非我所杀,非因我杀,眼不见杀。又譬如六祖惠能大师,得五祖衣钵后,连夜南下,到了曹溪,避难于猎人队中,前后十五年,每到吃饭时,就以菜寄煮肉锅,但吃肉边菜。虽食肉边菜而不食肉,只是因缘所逼而不得不如此;但还不至于逼使护法善神远离,就不会引来鬼道众生环绕;因此,佛弟子在初学佛时,得食三净肉或肉边菜,但是仍然应该渐渐设法远离食肉及肉边菜;因为食肉的过失很多,佛弟子不应该食肉。因此,修行人食五辛有时候比食肉来说,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善神远离故,恶鬼相缠故,引恶法故,遮重故,障道故,容易轻罪作重故;由是诸多因缘,佛遮制禁食五辛之菜。
  ==============================
  问三、道教讲的三魂七魄是指哪三魂?哪七魄呢?烧金纸、银纸给亡者,真的有用得到吗?阴间真的当钱币使用吗?
  答: 1. 三魂七魄为道教及一般民间信仰的说法,并不符合法界的实相。依照北宋学者张君房所编,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第二部,卷54 所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其第一魄名尸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而根据民间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依照一生善恶情况,三条魂可能分别在天堂(或地狱)、墓碑(或骨灰坛)以及祖先牌位,七魄则随著色身的毁坏而消失,这就是一般所说之魂飞魄散。
  然而以上说法并不是事实,正信的佛弟子应信受佛说人人有八个识的法界实相正理,一般人在舍报后因末那识之执著性而使如来藏生起中阴身(除往生无色界、无间地狱等才没有中阴身),中阴身生起后,意识才会在中阴身中又复现起,而在舍报四十九天内转生后,此中阴身及意识心必灭,无法长期停留于世间,如《瑜伽师地论》卷1:【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此说身往,非心缘往;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
  因此真正的事实是不会有所谓三魂七魄能在舍报后长期存在,更不可能同时长期停留于三处。如果有人认为舍报后有灵魂不灭,认为灵魂生生世世一直在轮回,这就属于常见,将灵魂误认为不生不灭的主体,因此无论是灵魂或者是三魂都不是三世轮回之生命主体,真正的生命本体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祂才是不生不灭的生命根源。
  除了道教三魂七魄的说法外,也有人引用《朱子语类》卷第63,中庸2,第16 章内之内容:【魄属金,金西方,主肺与魄。虎是阴属之最强者,故其魄最盛。魂属木,木东方,主肝与魂。龙是阳属之最盛者,故其魂最强。】或采用中医理论之肝属木藏魂,肺属金藏魄,再配以后天八卦:木为三(震卦),金为七(兑卦),而认为三魂七魄之三与七只是震卦与兑卦对应的数字而不是数量,因此推论其实应该是一魂一魄。然而无论三魂七魄或一魂一魄之说,皆与众生之生命真实相貌—八识心王和合运作—不吻合,亦非实证者之现量境界,这也是民间对于魂魄有种种不同解释的原因。但是这些说法都与事实不合,学人当以佛陀圣言量之八识论为准,如《大乘入楞伽经》卷5〈6 刹那品〉世尊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八识论与生命真实相貌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实证法界实相贤圣之人可以当下现观的,因此八识论才能真正如法的解释三世轮回的真相,并且是可以完全含摄现代科学与医学发现的世出世间真理。
  2. 烧纸钱给亡者,是基于祭祀者的意念与希望,以及透过转化或转换的力量,让亡者可以接收到及获得受用,这里所说的亡者主要指的是鬼道众生。基本的条件是祭祀者要能够相信这个法的有效性,属于约定俗成的一个文化默契;在中国民间这个法已行之多年,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及普为大众所信受,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人是有其效果的;而在西洋并没有这个法存在,所以他们的祖先也不会托梦要眷属烧纸钱给他们。从这里就知道烧纸钱乃是没有普遍性,只是中国的习俗的一种,只是此处鬼道有情之间的约定俗成罢了!有关烧纸钱的起源及原理,请参考电子报第15 期之般若信箱的详细说明。虽然烧纸钱的行为能够安慰亡者,同时祭祀者也能够生起慎终追远及饮水思源的孝心,但是要帮助堕落在鬼道的眷属,除了随顺民间烧纸钱的方法外,如果能够为他们以佛教仪式来超荐、追福、念佛、诵经、演说正法及开示因果正理等,鬼道祖先除了能够得福,并且双方都能够种下修学佛法与证悟菩提的因缘,而且也可以避免祖先对于种种获得的受用产生执著,因此这才是究竟的方法。
  在《优婆塞戒经》卷 5,佛陀已开示有关为祖先追福的道理(详细解说请参考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136~148 页),并且世尊也有开示先布施给修行者,再透过修行者咒愿回向的方式让鬼道祖先得福的方法,在《优婆塞戒经》卷5〈19 杂品〉世尊这样开示:【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
  另外,在世者读诵佛经而回向,对于鬼道之眷属也有很大的利益,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 1〈6 如来赞叹品〉说:【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读者可以参考,并随力为之。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