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见性与看话头(连载十五)——黄正幸老师

   日期:2020-07-08    
第五目 参话头时应注意的知见
  学会看话头了,也知道参话头时应该注意到的一般知见了,接著应该讨论参话头求明心时,应该放在自己心中的重要知见。知道这些重要知见,求明心时才会比较容易一些,否则就没有机会开悟明心了。在这里,末学列举 平实导师已经写出来的现成重点,以供所有正在参话头的佛弟子参考。
  平实导师在《生命实相之辨正》〈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中说:
  古来多有大知识以证得定境为悟者……反多方非毁真悟者无所得、无境界之真解脱或无生忍为非悟。以定境之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诽谤正法……以现在学佛弘法之善因而得将来地狱恶报,令人悲悯。……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若能……自解前非,亦教他人远离以定为禅,从头再参,方可远离地狱重罪。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脱,不亦乐乎?
  兹略述以定为禅之十种层次于下:
  1. 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
  2. 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
  3. 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著魔。
  4. 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
  5. 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
  6. 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
  7. 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
  8. 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未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
  9. 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未到地定。
  10. 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禅。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开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1
  注1、摘录自 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十三刷,2009 年6 月。
  读者参话头时,如果能对以上所说的内容详细阅读、理解、思惟,然后才开始进入参话头的阶段,开悟明心的希望才会比较大。如果想要更深入理解其他内容,请直接阅读 平实导师著的《生命实相之辨正》全书。最重要的是不可落入离念灵知中,近代最常看见的错悟者,大多是落入离念灵知中。这是与常见外道相同的落处,同样是意识境界;而且现在还是有许多人继续坚持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就是如来藏。平实导师根据自己亲证的现量及圣教量、比量,说明离念灵知是意识境界,不是禅宗祖师开悟时所证的境界,过了看话头阶段而进入参话头阶段的参禅者,应该远离意识的境界,不要错将意识认作真如心。
  所以 平实导师说:
  实际上,离念灵知却完全不符合 佛说的第八识真心的体性,这是因为:离念灵知的境界与了别境界的五种心所有法完全相应故。佛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却是从无始劫以来,一向都不曾与别境的五种心所有法相应。
  譬如离念灵知心喜欢长住于定境中,一直都想要住于定境中,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于定境中时,对定中境界能了知,也了知这境界与以往曾经进入的定境相同,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胜解”心所。又譬如定中的离念灵知心往往忽然想起某件事,所以会打妄想,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在初禅定境中时,忽然忆起曾经常常住在此境界中,这也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能长时间的制心一处,安住于定境中,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定”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在二禅等至位中,常常因为忽然生起一个妄念,因此而退回初禅中;乃至在第四禅等至位中,常常因为一个妄念(根本不知这个妄念是什么意思,只是心中有一念闪过),就已经退回第三禅中,呼吸及脉搏复又生起,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
  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于定境中时,能了知定中境界,并且不起语言文字而作分别取舍,能离语言文字而观察分别:应该转进,或者依当时的定境继续前进;这就是五种别境心所有法的“慧”心所。离念灵知心既然与了别境界的五种心所有法完全相应,此五种心所有法既是离念灵知心的心所有法,那就已经可以完全证实:离念灵知心即是意识心。2
  注2、摘录自 平实导师,《佛教之危机》,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三版六刷,2009 年9 月。
  中国禅宗的禅,开悟时是证得般若智慧,拥有实相般若,所以禅宗的禅是般若,不是禅定,这也是学禅的人应该注意的正知见。
  平实导师曾开示说:
  般若禅与禅定之修法不同,应有拣择:近代常有人学已故月溪法师所教之法参禅,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认为看到最后突然哗的一声,就会打破无明,就会看见佛性。殊不知打破无明看见佛性须用参禅的方法。禅是般若智慧,不是修定,不应使用此种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因为能看的心与所看的境都不离意识境界。以此修定之法修行,不论修得如何深入,都不离意识境界,即使能修得四禅八定,依旧不离意识境界。欲会末那识犹不可得,何况觅得本心阿赖耶识?3
  注3、摘录自 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十三刷,2009 年6 月。
  参禅时别理会妄想、妄念,只管以话头参究,能够如实参话头,只要护持了义正法的福德因缘足够,慧力经由正知见的熏习以后也成就了,当开悟的时节因缘到来时,就只是一念相应,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如来藏,可以现前观察如来藏心的真如法性,就是真正的开悟者。从此以后,不论谁在乱说法,谁是真悟的大善知识,读者自己就能判断出来,不必末学再多讲什么了。
  第五章 明心与见性杂说
  第一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的比较
  依据 平实导师在《钝鸟与灵龟》书中的考证,在 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正觉舍寿后大约六十年,默照禅已经沦落为离念灵知意识境界;原因是继承天童山住持正法的虎丘绍隆禅师的弟子,由于所承接的山头是天童宏智正觉住持的山头,就同时弘扬默照禅法;虎丘禅师是 大慧宗杲的师兄,他的徒弟前往天童住持时,也是由 大慧宗杲鼎力支持才能顺利弘法;但因为同时弘扬宏智正觉的默照禅,于是六十年后就落入意识境界中,不再有宗门的实证妙理者可以住持正法。
  平实导师开示说: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是要学禅的人默照五阴、十八界法全部都是虚妄法,以这种默照观察的方法,把五阴、十八界的生灭性当作默照之标的,并不是默照识阴意识有无语言妄念。等到默照久了,观察出五阴、十八界确实是生灭的假我,然后还是要参禅求悟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以默照心中有没有语言妄念作为主旨。这时已经如实默照,确认阴界入的每一阴、每一界、每一入,全部都是生灭虚妄以后,再于离念境界中,细心寻找不属于阴界入所摄的空性如来藏。这样修习默照禅,才能开悟;但是也不容易开悟,不如看话禅容易开悟。
  平实导师在书中还举证说,宏智正觉禅师也是因为公案参究而开悟的,并不是用默照离念的方法开悟的;而且他一生为人开示时,所说的开悟内容也是证如来藏;这些都证明宏智正觉所悟的同样是如来藏,与 大慧宗杲一样;但是他没有眼见佛性,不曾讲过关于眼见佛性的开示,大慧宗杲则讲过眼见佛性的开示。所以,看话禅与默照禅,都同样要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才能说是开悟。从实证的经验来说,也是要找到如来藏的所在,才能真正了解般若诸经中所说真如的真义;这时候对《心经》、《金刚经》已经能真正理解了,才能说是初步通达般若,生起实相智慧,有了根本无分别智。天童宏智正觉既然不是用默照的方法开悟的,他所悟的也同样是第八识如来藏,当然悟前默照的目的,是要培植定力,以及观照五阴、十八界的生灭虚妄;否定五阴、十八界自我以后,再求悟如来藏的所在,如此才是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所弘扬的默照禅的真义。
  但是以默照的方法求断我见,以及求证如来藏,都是很困难的;因为静坐默照的方法,都不容易和如来藏相应,很难开悟。反观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开悟的人很多,是因为看话禅比较容易和如来藏相应。以此缘故,锻炼看话头功夫,以看话禅的方法参禅求悟,当然是最好的求悟方法。但这样一来,就得要锻炼看话头的功夫,也得要深入了解看话禅的意涵。
  学禅的人,看话头的功夫必须持续不断,功夫才能成熟。我们看法鼓山圣严法师对看话禅的说法:
  根据大慧宗杲的自述,关于看话禅的功用是︰“但将妄想颠倒底心、思量分别底心、好生恶死底心、知见解会底心、欣静厌闹底心,一时按下,就只按下处,看个话头。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一无字,乃是摧破许多恶知恶觉底器杖。”
  注4、同上注,圣严《法鼓全集光盘版》第四辑 第三册〈禅的体验 禅的开示〉。参考网址:
  http://down3.bushasheng.org/%B5%E7%D7%D3%CA%E9%BC%AE/%B7%F0%BD%CC%B2%D8%B5%E4%BC%AF/%B7%F0%D1%A7%C2%DB%BC%AF/%B7%A8%B9%C4%C8%AB%BC%AF/MDDC/HTML/0403T.HTM
  圣严法师认为 大慧宗杲所说看话禅的功用是︰只要把妄想颠倒的心,思量分别的心,喜好生存而厌恶死亡的心,能知能见而能理解体会各种事物的心,欣乐安静而厌烦吵闹的心,全部都一时按下不管,就在这个按下不管之中,专心看一个话头。有一个僧人请问赵州:“狗子有没有佛性呢?”赵州禅师回答说:“无”,就单单看住这一个“无”字,就是可以使人摧破许多恶知恶觉的工具或杖子。这是 大慧宗杲禅师的开示,显示了看话禅的本质,就是不要落入离念灵知中,也不许落入话尾中;单单看个“无”,只要我见断了,对如来藏心体性的正知见也建立了,看到有一天,不知不觉之间突然从口中“无”了出来,就悟得如来藏了。了出来,就悟得如来藏了。大慧宗杲禅师座下,就有弟子是这样悟得如来藏的。但圣严法师却落入意识境界中,不曾悟得如来藏阿赖耶识心,反而在书中公开否定阿赖耶识心,说应该把祂灭掉。问题是他还没有证得第八识心,连这个识在哪里都不知道,他有什资格说要灭掉祂?更没有资格宣称他已经灭掉阿赖耶识心。而且这个心是金刚心,整部《金刚经》都说此心,说是不可坏的金刚心,才会称为《金刚经》。连诸佛都无法灭掉祂,圣严法师又如何能灭掉金刚心如来藏?
  大慧宗杲于抨击“默照邪禅”的同时,不但教人只要看个“无”,有时也提倡“狗子”、“佛性”等看话头的用功方法。这是以看话头的方法,来摧破学禅者在觉知心中的思惟及世间法里的情执,以免落入意识境界中。这样可以使参禅的人,在行住坐卧中专心看话头的情况下,在突然间自然悟得第八识如来藏。当参禅人悟得如来藏时,自然会以自己和众生同样都有的如来藏,互相比对,看出一切有情各自的如来藏,同样是真实与如如,智慧就打开了。从此以后,看一切有情时,平等一如;也亲眼看到一切有情的如来藏,都与有情自己的蕴处界不即不离,就知道自己的五阴有生死,不是真实不坏的真我,而自己的如来藏永远不坏,才是真实的自我,就证得自在的境界。这就是看话禅容易开悟的原因,却是圣严法师完全不知道的事实。因此,看话头才是最好的参禅方法,默照禅是悟前默观五阴的自己虚妄不实,是假我、无我;也是悟后修行静心的方法,可以默照自己如来藏的真如性,转依这个真如,使烦恼渐渐减少而清净下来。但默照禅并不是参禅人适合用来参禅的好方法,因为默照禅的弘扬者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也不是在默照之中开悟的,而是在禅师的公案与机锋的指点下开悟的。
  默照禅的倡导者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是六祖慧能禅师法脉传承下来第十四世,他的师父是丹霞子淳禅师,他的开悟过程如下:
  十一岁得度于同郡净明寺本宗,十四岁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十八岁出游诸方,诀其祖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邑尹见师英拔,因以所执扇示之曰:“为我下一转语。”师应声援笔书偈其上,尹大喜为请凭以行。渡河之洛,坐夏于少室山;日撷蔬茹供给病僧,蔬且尽,则采药苗继之。游龙门,遇乡僧,挽师同归,师曰:“出家行脚,本为参寻知识,了生死事。乡关非所怀也。”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盒)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幺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师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云:“未暇打得尔,且去。”时二十三岁矣。5
  注5摘录自《宏智禅师广录》卷9。佛光大藏经 / 3 / 禅藏/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主编,佛光出版社。
  由以上这个公案中,证明天童宏智禅师也是在禅师的指引下,于现成公案中开悟的,不是在静坐中默照而开悟的,当然更不是默照离念的觉知心境界。宏智正觉禅师著有〈默照铭〉及〈坐禅箴〉等文章,只是教导徒众默照妄想而远离妄想,使觉知心练成制心一处的功夫,然后开始参禅;不是要教人默照有没有妄想杂念,不是教人要修成离念灵知境界,这样才是宏智正觉所提倡的默照禅的门风。
  有的善知识不知道这个关节,这样子说:所谓默照禅,用正觉自己的话来解说,就是端坐清心潜神,默游内观,彻见诸法的本源,无纤毫芥蒂作障碍,廓然忘像,皎然莹明。如他在〈默照铭〉里面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又在〈坐禅箴〉里面说︰“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这都显示了默照禅的特征。以上的说法,其实是没有如实了解宏智正觉提倡默照禅的用意。天童悟的既是如来藏,当然不是讲默照时的离念灵知意识心;因为他说默照到最后应该默照到的心,是“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就是不接触到事相诸法的心,也就是不触六尘中的任何一法,却仍然有六尘以外的知,才是“不触事而知”,这只有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才能作得到。不对缘是不面对三界六尘境中的任何所缘,“不对缘而照”是不面对三界六尘境中的任何所缘的心,却能默照六尘外的诸法,这也不是离念灵知心办得到的,当然也是只有如来藏才能作得到。因此说天童宏智在〈默照铭〉里面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是讲用功时的意识境界,没有夹杂一丝一毫的妄想,这时心地微细而且敏锐,才能找到心行微细的如来藏心,所以天童正觉又在〈坐禅箴〉里面说︰“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这都显示了默照禅的特征。这表示默照禅的修学,必须证得“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的如来藏时,才是实证了默照禅的开悟内容;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够说“这都显示了默照禅的特征”。
  大慧宗杲是极力排斥默照禅的,他曾经答覆陈季任,在书信中说︰
  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十二时中是事莫管,休去歇云,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6
  注6、摘录自《大正藏》册47,《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
  大慧宗杲禅师又在答刘彦修的书信中说︰
  【有般杜撰长老……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紧闭却眼,唤作默而常照。】7
  大慧禅师破斥默照禅时,宏智正觉禅师还在世,仍在弘扬默照禅;但 大慧禅师仍继续破斥,直到后来与宏智正觉结成莫逆之交时,知道宏智正觉的所悟跟自己一样,也知道默照并不是他教人用来开悟的方法,只是教人调心而已,以便静心以后参禅时可以专心用功;或者在开悟后用来对治攀缘心,使心调伏下来,不会退入意识境界中。宏智正觉的默照用意,其实与达摩大师的壁观默照相同,都是悟后坐静的方法,并不是悟前参禅所用之法,才会有少室山静坐九年的故事留下来。
  注7、摘录自《大正藏》册47,《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7。
  邓克铭如此说:
  尽管宗杲这样批判默照禅,正觉所主张的“廓尔而灵,本光自照;寂然而应,大用现前”(《宏智禅师广录》卷一)默照禅法却也非常盛行。关于默照禅的渊源,应是始于菩提达摩以“壁观”为安心的法门,《续高僧传》中并且说明壁观的相貌说︰“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传灯录》也说他“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所以后世有壁观禅之称。其后玉泉神秀也令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又当时禅德都说︰“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但慧能却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到他的弟子南岳怀让更说︰“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灯录》对于系出慧能的洞下诸师,也只记载了许多机缘,所以正觉的默照禅,大概是上承达摩的壁观禅,把它和一般禅家所乐道的“回光返照”相结合而发展成功的。8
  注8、摘录自网站资料:〈第十二讲南宋的佛教〉圣严《禅门修证指要》〈默照禅〉。参考网址:http://getychen.myweb.hinet.net/buddha/b12.htm
  但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达摩大师的壁观并不是修禅的用功方法,只是在等待被度的弟子前来;因为达摩大师是悟了以后才来中土,不是来中土少室山坐禅以后才悟的。而且达摩大师所悟的也是如来藏,不是静坐求离念的境界;因此交付四卷本的《楞伽经》给二祖慧可作为印证,而《楞伽经》是专讲如来藏心的,不是讲天童以后的错悟禅师所“悟”的离念灵知心。从达摩传给二祖慧可大师,历代相传而到六祖时也是如此,所以北宗的神秀禅师静坐求离念的禅法,后来也被六祖慧能大师破斥。
  以默照的方法修禅,想要悟得真如,大多没有机会开悟,所以天童宏智正觉的本山弟子难以悟入,他死后还得由虎丘绍隆禅师的弟子应庵禅师前往住持;大慧禅师听到这个消息,特地写了文章证明应庵禅师是证悟者,还把他从 克勤大师得自五祖法演、白云守端的杨歧方会禅师祖衣,托人转赠给应庵禅师,证明虎丘禅师的弟子应庵禅师是真正开悟者,以便他顺利弘法。可是应庵住持正法于天童山,因为天童宏智正觉一生弘扬的是默照禅,他也不能不混合著弘扬;由于看话禅的功夫不容易锻炼,默照的方法很容易练成,大众比较喜欢容易修的默照禅,后来渐渐都只学默照禅的简单法门,想要悟得如来藏便越来越困难,因此导致天童山的如来藏了义正法,不过数代,只传了六十年就失传了。
  宏智正觉禅师阐扬默照禅,目的是让大众把攀缘心、生灭心休歇下来,然后可以小心而细致地参禅,终于能够悟得与默照时了了分明的离念灵知心同时存在的如来藏;所以默照时的离念灵知,不是他要弟子们安住的境界。
  譬如他曾经自己讲述默照禅说:
  大休大歇底,口边醭生,舌上草出,直下放教尽去。洗得净洁,磨得精莹,如秋在水,如月印空。恁幺湛湛明明,更须知有转身路子;转得身时,别无面孔教尔辨白;无辨白处,却昧不得。个是彻顶透底、穷根极源时节。千圣万圣,无异蹊辙,妙在回途,借路著脚,明中有暗,用处无迹;百草头,闹巿里,飘飘扬身,堂堂运步,自然骑声跨色,超听越眺,恁幺混成,方是衲僧门下事。心本绝缘,法本无说,佛佛祖祖不获已,向第二义门,有问答机警,就其间,剔拨一等钝汉。所以德山道︰“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元是人人自到自肯,始有说话分。但直下排洗妄念尘垢,尘垢若净,廓然莹明,无涯畛,无中边;圜混混,光皎皎,照彻十方,坐断三际。一切因缘语言,到此著尘点不得;唯默默自知,灵灵独耀,与圣无异,于凡不减。元只是旧家一段事,何曾有分外得底,唤作真实田地?恁幺证底汉,便能应万机,入诸境,妙用灵通,自然无碍矣。9
  注9、摘录自《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6。佛光大藏经 / 3 / 禅藏/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主编,佛光出版社。
  这是藉默照而想要达到看话头(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但是困难度极高,不如看话头容易锻炼。宏智正觉这段话中也开示说:并不是离念灵知、湛湛明明时就是开悟,还得要知道转身的路子;懂得转身的路子,会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悟;那时如来藏“圜混混,光皎皎,照彻十方,坐断三际。一切因缘语言,到此著尘点不得;唯默默自知,灵灵独耀,与圣无异,于凡不减。”这才是宏智正觉弘扬默照禅的用意。
  但是学禅的人往往误会他的意思,把默照的功夫当作是应该实证的开悟境界,就是以指为月,现代人说的“抱著指头当月亮”。后来传到日本的默照禅,最闻名的人是道元禅师;他教人“只管打坐”的方法,是承袭了默照禅的遗风,依旧不免落入意识境界中,成为离念灵知境界。由此证明 大慧宗杲批评默照的功夫为邪禅,真是言之有物;因此宏智正觉终其一生,都不曾反驳过 大慧宗杲禅师。原因是他以默照禅的法门所度的人,都会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中。
  大慧宗杲禅师晚年曾经这样破斥说︰
  士大夫为尘劳所障,方寸不宁怗;便教他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将这个休歇人。尔道,还休歇得么﹖殊不知,这个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不死,如何休歇得﹖此风往年福建路极盛,妙喜(大慧禅师自称)绍兴初入闽,住(妙喜)庵时,便力排之,谓之断佛慧命。10
  注10、摘录自《大正藏》册47,《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7。
  大慧禅师说,离念灵知是出生时最先出现的心,也是死后离去时最后断灭的心;这种心是生灭心、虚妄心,时时刻刻攀缘不停,想要把生灭法休歇下来是不可能的,才会说:“殊不知,这个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不死,如何休歇得?”由于这个生灭心休歇不得,于是落入这个生灭的离念灵知之中,自认为开悟以后,下座办事时,又有许多妄想出生了,又觉得自己离开悟境了。圣严法师就是这样,想要这个与六尘及妄想相应的觉知心、离念灵知,修成永远不起妄想,永远离开六尘,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事情。默照禅的修行,会落入这种意识觉知心的境界中;但是真正懂得看话禅的人,开悟时却不会落入离念灵知一念不生之中,而是净念相继或者话头相续的境界;心中连一点语言文字都没有,比离念灵知更加离念、更加澄明,却能直接看住话头,不容易落入意识的离念灵知境界中,自然很容易开悟证得如来藏。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