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般若锋兮金刚焰》的邪说
云何论处所?当知亦有六种:
一于王家、二于执理家、三于大众中、四于贤哲者前、五于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前、六于乐法义者前。
云何论所依?当知有十种:谓所成立义有二种,能成立法有八种。
所成立义有二种者:一、自性,二、差别所成立。
自性者:谓有立为有、无立为无。
所成立差别者:谓有上立有上、无上立无上、常立为常、无常立无常;如是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
有为无为,如是等无量差别门,当知名所成立差别。
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
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或摄受论宗,若自辩才、若轻蔑他、若从他闻、若觉真实;或为成立自
宗、或为破坏他宗、或为制伏于他、或为摧屈于他、或为悲愍于他,建立宗义。
辩因者:谓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
引喻者:亦为成就所立宗义,引因所依,诸余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比况言论。
同类者:谓随所有法望所余法,其相展转,少分相似。
此复五种:一、相状相似,二、自体相似,三、业用相似,四、法门相似,五、因果相似。
相状相似者:谓于现在,或先所见相状,相属展转相似。
自体相似者:谓彼展转其相相似。
业用相似者:谓彼展转作用相似。
法门相似者:谓彼展转法门相似,如无常与苦法、苦与无我法、无我与生法、生法与老法、老法与死法;如是有色无色、
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如是等类,无量法门展转相似。
因果相似者:谓彼展转,若因若果、能成所成,展转相似,是名同类。
异类者: 谓所有法望所余法,其相展转,少不相似。此亦五种,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非不现见现量者复有四种:谓诸根不坏,作意现前,相似生故、超越生故、无障碍故、非极远故。
相似生者:谓欲界诸根于欲界境,上地诸根于上地境,已生、已等生,若生、若起是名相似生。超越生者: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已生等如前说,是名超越生。
无障碍者复有四种:一、非覆障所碍,二、非隐障所碍,三、非映障所碍,四、非惑障所碍。
覆障所碍者:谓黑暗、无明暗、不澄清色暗所覆障。隐障所碍者:谓或药草力,或咒术力,或神通力之所隐障。映障所碍者:谓少小物为广多物之所映夺,故不可得;如饮食中药,或复毛端,如是等类无量无边。且如小光大光所映,故不可得,所谓日光映星月等,又如月光映夺众星,又如能治映夺所治,令不可得,谓不净作意映夺净相,无常、苦、无我作意映夺常、乐、我相,无相作意映夺一切众相。惑障所碍者:谓幻化所作,或色相殊胜、或复相似;或内所作,目眩惛梦、闷醉放逸、或复颠狂,如是等类名为惑障。若不为此四障所碍,名无障碍。
非极远者:谓非三种极远所远,一、处极远,二、时极远,三、损减极远。如是一切,总名非不现见。非不现故,名为现量。
非已思应思现量者复有二种:一、才取便成取所依境,二、建立境界取所依境。
才取便成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作,才取便成取所依止,犹如良医授病者药,色、香、味、触皆悉圆满,有大势力,成熟威
德。当知此药色、香、味、触才取便成取所依止,药之所有大势威德,病若未愈名为应思,其病若愈名为已思,如是等类名才取便成取所依境。
建立境界取所依境者:谓若境能为建立境界取所依止,如瑜伽师于地思惟水、火、风界。若住于地思惟其水,即住地想转作水想,若住于地思惟火风,即住地想转作火风想。此中,地想即是建立境界之取,地者即是建立境界取之所依。如住于地,住水、火、风如其所应,当知亦尔,是名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此中建立境界取所依境,非已思惟、非应思惟。地等诸界,解若未成,名应思惟,解若成就名已思惟。如是名为非已思应思现量。
非错乱境界现量者:谓或五种、或七种。五种者,谓非五种错乱境界。何等为五?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七种者,谓非七种错乱境界。何等为七?谓即前五及余二种遍行错乱,合为七种。何等为二?一、心错乱,二、见错乱。想错乱者:谓于非彼相起彼相想,如于阳焰,鹿渴相中起于水想。数错乱者:谓于少数起多数增上慢,如瞖眩者于一月处见多月像。形错乱者:谓于余形色起余形色增上慢,如于旋火见彼轮形。显错乱者:谓于余显色起余显色增上慢,如迦末罗病损坏眼根,于非黄色悉见黄相。业错乱者:谓于无业事起有业增上慢,如结拳驰走见树奔流。心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心生喜乐。见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忍受显说,生吉祥想,坚执不舍。若非如是错乱境界,名为现量。
问:如是现量谁所有耶?
答:略说四种所有:一、色根现量,二、意受现量,三、世间现量,四、清净现量。色根现量者:谓五色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意受现量者:谓诸意根所行境界,如先所说现量体相。世间现量者:谓即二种,总说为一世间现量。清净现量者:谓诸所有世间现量,亦得名为清净现量;或有清净现量非世间现量,谓出世智于所行境,有知为有、无知为无、有上知有上、无上知无上,如是等类,名不共世间清净现量。
比量者:谓与思择俱已思、应思所有境思。此复五种:一、相比量,二、体比量,三、业比量,四、法比量,五、因果比量。
相比量者:谓随所有相状相属,或由现在、或先所见,推度境界,如见幢故,比知有车,由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等比知有牛,以肤细软、发黑、轻躁、容色妍美比知少年,以面皱、发白等相比知是老,以执持自相比知道俗,以乐观圣者、乐闻正法、远离悭贪、比知正信,以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比知聪叡,以慈悲爱语、勇猛乐施、能善解释甚深义趣比知菩萨,以掉动轻转、嬉戏歌笑等事比未离欲,以诸威仪恒常寂静比知离欲,以具如来微妙相好、智慧、寂静、正行、神通比知如来应等正觉具一切智,以于老时见彼幼年所有相状比知是彼。如是等类,名相比量。
体比量者:谓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彼一分自体,比类余分;如以现在比类过去,或以过去比类未来,或以现在近事比远,或以现在比于未来;又如饮食、衣服、严具、车乘等事,观见一分得失之相,比知一切;又以一分成熟,比余熟分。如是等类,名体比量。
业比量者:谓以作用比业所依,如见远物无有动摇、鸟居其上,由是等事比知是杌,若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广迹住处比知是象,曳身行处比知是蛇。若闻嘶声比知是马,若闻哮吼比知师子,若闻咆勃比知牛王。见比于眼、闻比于耳、嗅比于鼻、尝比于舌、触比于身、识比于意。水中见碍比知有地,若见是处草木滋润、茎叶青翠比知有水,若见热灰比知有火,丛林掉动比知有风。瞑目执杖、进止问他、蹎蹶失路,如是等事比知是盲,高声侧听比知是聋。正信聪叡,离欲、未离欲,菩萨、如来。如是等类,以业比度,如前应知。
法比量者:谓以相邻相属之法,比余相邻相属之法,如属无常比知有苦,以属苦故比空无我,以属生故比有老法,以属老故比有死法,以属有色、有见、有对比有方所及有形质;属有漏故比知有苦,属无漏故比知无苦,属有为故比知生、住、异、灭之法,属无为故比知无生、住、异、灭法。如是等类,名法比量。
因果比量者:谓以因果展转相比,如见有行比至余方;见至余方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若见有人备善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见大财富,比知先已备善作业。见先修习善行、恶行,比当兴衰;见有兴衰,比先造作善行、恶行。见丰饮食,比知饱满;见有饱满,比丰饮食。若见有人食不平等,比当有病;现见有病,比知是人食不平等。见有静虑,比知离欲;见离欲者,比有静虑。若见修道,比知当获沙门果证;若见有获沙门果证,比知修道。如是等类,当知总名因果比量。是名比量。
略释:
论处所是什么意思?是指在何处说论的意思,当知亦有六种:一在王家、二在信受正理之家、三在大众中、四在贤哲之人前、五在善解法义的沙门婆罗门前、六在信乐法义之人前。论所依是什么意思?当知有十种:是指二种所成立义,以及八种能成立法。
所成立义有二种是指:自性义与差别所成立义。自性义,是指有法就立为有法、无法就立为无法,依这样的事实来成立法相的意义。所成立差别法相义,是指有上法即建立为有上、无上法即建立为无上、常立为常、无常立为无常;就像这样有色立为有色、无色立为无色,有见立为有见、无见立为无见,有对立为有对、无对立为无对,有漏立为有漏、无漏立为无漏,有为立为有为、无为立为无为;如是等无量差别义门,当知名为所成立差别义。
八种能成立法:建立宗旨、辩正宗旨的成立因、引用种种譬喻、举证同类义理、对应异类义理、现量真实的印证、比量推度的所知、正教量真实开示的明证。
一、建立宗旨,是指依于自性、差别二种成立的义理,各别依于所立法相来说明各种言论的意义,或是说明立论的宗旨,或是为了显示自宗辩才无碍的法理,或是轻蔑、破斥他宗的谬误,或是藉此了解从他所闻义理的内容,或是依此而觉悟真实法义;或为成立自宗的法理、或为破坏他宗的谬执、或为制伏他说妄论、或为摧屈他宗之过失、或为悲愍于他,因此要建立宗义,说以法理。
二、辩因者,是指为了成就所立的宗义,依于所引的譬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量等方式,建立起随顺利益有情的道理言论。
三、引喻者,同样是为了要成就所立的宗义,引用譬喻来说明因支建立所依的顺益道理,就是以世间有情所串习而共知共许、容易了解的诸法,作为譬喻的说明言论。
四、同类者,是指随顺建立宗旨所含摄的法相之外,观待所余相关的其他法,而观察他们的相状变化时,与所立有法有少分相似,也就是指相同譬喻的意思。而此略有五种:相状相似、自体相似、业用相似、法门相似、因果相似。相状相似,是指现在或是先前所见的相状,彼此相属而展转相似者。自体相似者,是指彼展转其相而有相似。业用相似者,是指彼展转作用而有相似。法门相似者,是指彼展转法门而有相似,譬如无常与苦法、苦与无我法、无我与生法、生法与老法、老法与死法;同样的道理: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就像这样种种类别,而有无量法门展转相似。因果相似者,是指彼展转,或因或果、能成所成,展转而相似,是名同类。
五、异类者,是指依于所建立宗旨之外的其他的法,观察他们的相状展转变化,与所立宗旨一点都不相似。此亦有五种,与上面所说的同类法正好相违,对照即能了解异类之法相差异。
六、现量者说有三种:非不现见、非已思应思、非错乱境界。
非不现见现量者,是指现前有见,也就是指诸根不坏时,作意现前而在四种情况下见到的法相:相似生已有相的缘故、超越生入于住或异灭相的缘故、无障碍的缘故、非极远的缘故。相似生者,是指欲界诸根在欲界境相,上地诸根在上地境相,似生已等生,或是已生或是已起是名相似生现量。超越生者,是指上地诸根,在下地境相中,已生等种种分别义如前所说,是名超越生现量。
无障碍者有四种:非覆障所碍、非隐障所碍、非映障所碍、非惑障所碍。覆障所碍者,是指被黑暗、无明暗、不澄清色暗所覆障。隐障所碍者,是指或被药草力,或是咒术力,或是神通力之所隐障。映障所碍者,是指少小之物被广多之物所映夺,故不可得见;譬如饮食中药少、因而不觉有药,或是毛端微小多被忽略,如是等类无量无边。又譬如小光被大光所映夺,故不可得见,所谓日光映耀于星月等;又如月光,映夺于众星;又譬如能治映夺所治而令不可得,这是指不净作意映夺于净相、无常苦无我作意映夺于常乐我相、无相作意映夺一切众相的意思。惑障所碍者,是指幻化所作之相,或是色相殊胜之幻化相、或是相似幻化之相;或是内所作相,譬如目眩惛梦、闷醉放逸,因此所见有误;或是颠狂错乱见相,如是等类名为惑障。如果不被此四障所碍,就称为无障碍。非极远者,是指不被三种极远遮住所见之物;三种极远是指处所极远、时间极远、损减极远。如是一切,总称非不现见;因为非不现的缘故,也就是真实现前而见故,名为现量。
非已思应思现量者亦有二种:才取相便成为取所依境,以及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才取便成取所依境者,是指如果这个境相能作用,才取便成为另一取作为依止;譬如良医给病人开药,此药色香味触皆悉圆满具足,有大势力能治病,成熟病人健康威德。当知此药之色香味触,才取便成为取所依止,成立药所具有的大势威德。病人尚未痊愈名为应思,其病痊愈名为已思;如是等类名为相才取、便成取所依境。建立境界取所依境者,是指如果此境能为建立境界取所依止,如瑜伽师于地相思惟水、火、风界。如果住于地思惟其水,即是住地想而转作水想,如果住于地思惟火风,即住地想转作火风想。此中之地想,即是建立境界之取;地者,即是建立境界取之所依。就像住于地的意义,住水火风的个别意义,当知也是这个道理,是名建立境界取所依境。在这当中建立境界取所依的境相,是属于非已思惟、非应思惟现量;换言之, 对于地等诸界相的意义,还没有真实的了解,名应思惟现量,已经真实了解就名已思惟现量。像这样的分别思惟,名为非已思应思现量。
非错乱境界现量者,是指没有或五种或七种现量错乱境界。所谓五种者,是指没有这五种错乱境界。哪五种?就是想错乱、数量错乱、形相错乱、显现错乱、业用错乱。所谓七种者,是指没有七种错乱境界;哪七种?是指刚刚所说的五种以外,再加上其余的二种遍行错乱,总合为七种。所增加的是哪二种?就是心错乱以及见错乱。想错乱者,是指本来没有这个相,却误认为有这个相;譬如于阳焰相中渴鹿认为是有水的想法。数错乱者,是指于少数生起多数想之增上慢,譬如瞖眩者在一个月亮的处所看成有多个月亮影像。形错乱者,是指在某个形色上,生起有其他形色之增上慢,譬如在旋火中看见有轮形。显错乱者,是指在某个显色上,生起其他显色之增上慢;譬如患有迦末罗病而损坏眼根的人,将不是黄色的相都看成是黄色显相。业错乱者,是指在没有业用事的相上,生起有业用事的增上慢,譬如握拳奔驰快走而看见的众树向后奔流的现象。心错乱者,是指在所说的这五种错乱义上,心生喜乐。见错乱者,是指在此五种所现错乱义上,信受坚忍有相而认为是吉祥正确的分别,坚执不舍。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种种错乱境界,名为现量。
问:这些现量是谁所现的呢?
答:略说四种:色根现量、意受现量、世间现量以及清净现量。色根现量者,是指五色根所行的境界,譬如前面所说的种种现量体、相。意受现量者,是指一切意根所行的境界,譬如前面所说现量体相。世间现量者,即将山河大地与有情众生二种,总说为一世间现量。清净现量者,是指一切所有世间现量,从实相来说亦得名为清净现量;或有清净现量非是世间现量,所指的部分是,出世智在所行境界上,有即知为有、无即知为无、有上即知有上、无上即知无上,这样的一些如法正确分别种类,名不共世间的清净现量。
七、比量者,是指与意识思择同时显现的已思、应思所有境思。此亦五种:相比量、体比量、业比量、法比量以及因果比量。
相比量者,是指根据事物所具有的相状种类,或是由现在所见、或是先前所曾见过,所推度得知的境界;譬如看见车房因此能够比知有车停靠在内,由见烟故比知有火;一样的道理,以见王比知有国,以见夫比知有妻,以见角犎等比知有牛,以见肤细软、发黑、轻躁、容色妍美比知是少年,以见面皱、发白等相比知是老人,以执持自相比知是道俗之人,以乐观圣者、乐闻正法、远离悭贪等比知是正信学人,以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等比知是聪叡之人,以慈悲爱语、勇猛乐施、能善解释甚深义趣等比知是乘愿菩萨,以掉动轻转、嬉戏歌笑等事比知是未离欲凡俗,以诸威仪恒常寂静比知是离欲贤圣,以具如来微妙相好、智慧、寂静、正行、神通等比知即是如来应等正觉具一切智之诸佛世尊,以于老时见其幼年时的所有相状比知是人为同一人。以上等类,名为相比量。
体比量者,是指依于现前所见事物的自体性的缘故,来比类对另一物没有现前看见的体性,或是现前见其一分自体性,来比类此物的其余自体性;譬如以现前具足成熟的水果,了知水果具足成熟体性的缘故;即以此具足成熟的体性比知尚未成熟的水果也会有具足成熟的体性,或者现见已有五分成熟的水果而比知这个水果将来也会具足成熟的体性。以上等类,名为体比量。
业比量者,是指以作用比知于业所依之法相,譬如看见有一远物无有动摇并且鸟居其上,由是所见等事比知应是杌树;如果见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宽广的痕迹住处比知是象,曳身行处比知是蛇;如果听闻到嘶声比知是马,如果闻哮吼比知是狮子,听闻咆勃比知是牛王。见比知于眼、闻比知于耳、嗅比知于鼻、尝比知于舌、触比知于身、分别比知于意。水中见障碍比知有地,看见某处有草木滋润茎叶青翠比知有水,看见热灰比知有火,丛林掉动比知有风。闭眼拿柺杖、走路问他、摇晃迷路,如是等事比知是盲人,高声侧耳倾听比知是聋人。正信聪叡,离欲、未离欲,菩萨、如来。这样一些种种的法相,是以业用来比度得知,种种义理应知其相。
法比量者,是指以相邻相属之法相,来比类其余相邻相属之法相;譬如属于无常的事物即能比知有苦,以属于苦故比知是空无我,以属于生故比知将有老法,以属老故比知有死法,以属有色、有见、有对比知有方所及有形质;属于有漏故比知有苦,属于无漏故比知无苦,属于有为故比知是生、住、异、灭之法,属无为故比知是无生、住、异、灭法。以上等类,名为法比量。
因果比量者,是指以因果展转相比类知于法相,譬如:看见有行相比知将行至它余方所,看见行至余方比知先前必有行相。如果看见有人如法奉事于王,比知此人当获广大禄位;看见某人居大禄位,比知先前已曾如法奉事于王。如果看见有人充备善行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看见某人有大财富,比知先前已曾备善作业。看见先前修习善行与恶行,比知是人当获兴盛以及衰败;看见有兴、有衰,比知是人先前造作善行以及恶行。看见丰富饮食,比知获得饱满;看见有饱满之相,比知已获丰富饮食。如果看见有人吃食不平等或饿、或过,比知当有病生;现前见有病痛,比知是人食不平等。看见修有静虑,比知是人离欲;看见离欲者,比知是人已有静虑。如果看见某人修道,比知是人当获沙门果证;如果看见有获沙门果证者,比知是人已曾修道。以上等类,当知总名因果比量。以上各类所说称比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