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日期:2018-07-11     作者:如来藏    
  第三节 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言:)“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在《楞伽经》里面, 佛这么开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证悟了,而想要往前追求更殊胜的进修的话,应该要把自己的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加以清净,应该要清净“识藏”这个名称。因为“识藏”的意思就是表示:凡夫的如来藏里面含藏有不清净的种子。所以证悟之后,要做的事就是把如来藏所含藏的不净种子,把祂清净化,把这个“识藏”的名称舍弃,也就是把阿赖耶识的名称舍弃,改名异熟识乃至无垢识,这样才能成就佛道。
如果没有“识藏”这个名称的话,如来藏就不会有生灭的现象出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来藏非断又非常,非断是说体如金刚,性如金刚,体恒常住,从来不曾断过,未来也将永无灭时。可是为什么又叫非常?因为祂所含藏的种子不断的流注,所以使得如来藏不断的在三界中变现种种的色身,一世又一世这样变现下去,那这个就叫作“识藏”。如果把这个识藏的名称换了、灭了──那就是说我执断尽了──我执断尽了以后,舍报入了无余涅槃,那如来藏就没有分段生死种子的生灭流注变异现象,就不再称为“识藏”了。
但是,诸圣人通通都还有生灭,也就是说,不管你是阿罗汉、辟支佛或几地菩萨乃至等觉位,都照样有生灭,因为你既然要修佛道,想要成佛,就得在三界里面修行;在三界里修行时,一定就会有如来藏里面的有漏有为法及无漏有为法的种子不断的流注,就一定会有种子的流注生灭。所以说:诸凡圣悉有生灭──凡夫有种子流注生灭,圣人也有种子流注生灭。如果如来藏的一切种子都不生灭流注,圣人还能叫圣人吗?不能称为圣人了,而是叫作死人了!
所以说,凡夫有生灭,圣人也有生灭;但是如来藏心体却绝不生灭,只有种子有生灭。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并且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能够亲自现观祂的运作,而能证实佛所说的这个事实真相;这样修行的菩萨,自己觉悟到这一种圣人所住的意趣,所以能在现证现观的正法上安乐而住;表示说这个开悟,这个无生法忍,或者明心见性的大乘无生忍,这都不是想象的,都是“现行法”,都是“证量、现量”亲证。这样就称为“现法”乐住,因为自己亲证了嘛!自己确实这样的安住下来了嘛!
证了以后还得要不舍方便,要以种种的方便法来利乐有情,来利益众生。因此 佛接著说: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都只是在心里面想象祂,他们没有办法亲自去证得这个“如来藏、识藏”究竟是在哪里。
虽然如来藏自体的体性是清净的,但是由于如来藏所现起的七转识,在客尘上面──也就是六尘──的熏习上面有所遮覆,所以使得祂不断的熏习许多有漏法的种子;因此,自性清净心体里面却显现出、流注出七转识的不清净的现象出来,这种境界,等觉地以下的菩萨都多多少少会有,不是诸如来还有这个现象。
如来现前的境界,就好像在观看手里面所拿的阿摩勒果一样的清净分明。阿摩勒果在天竺,又叫白净果,有点像日本的那个水梨,白白净净的不沾灰尘。也就是说诸如来的如来藏已经是绝对清净了,就像阿摩勒果一样没有任何的尘污,如来看自己的如来藏时,就是这样的究竟清净。
基于这个真实的义理,所以 释迦世尊以祂的威神之力建立,使得胜鬘夫人以及利智满足的诸多菩萨等人──包括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等──这一些大菩萨们来宣扬演说“如来藏即识藏名,与七识俱生”,也就是说,如来藏是与七转识和合而同时在三界中出现的。与七转识和合而同时在三界中出现的心是什么呢?就是阿赖耶识嘛!
声闻人因为错误的判断和执著,所以他只看见二乘法里面的人无我、法无我,无法现前观见大乘法中所说的人无我与法无我。因此胜鬘夫人承蒙 佛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如来所住的境界,这不是声闻人所知道的,也不是缘觉圣人所能知道的,更不是外道们所能知道的。那么这个如来藏──“识藏”的法义, 佛训诲大慧菩萨说:“你们都应当要殷勤努力的去修学,千万不要听了、知道了以后,就算数了,就知足了。”
那么这一段经文中就已经说明,因为前后面都有谈到说:阿赖耶识出生前七识,而与前七识一起和合运作:“识藏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不断”;又说:“藏识海浪法身境界(《大乘入楞伽经》)”,“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个出生七识的心,在《楞伽经》的经文中,前后都说是阿赖耶识,又在同一经中处处称为如来藏,那如来藏当然就是阿赖耶识了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里面也这么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在前面的经文接下来之后,还有这一段经文中 世尊以偈来重复说明:非常深奥的这个如来藏,祂跟七识心同在一起;但是如来藏与七识同在时,会有两种的摄受产生,就是对缘起自性不了解,产生误计执著,对事相上的自性不了解,产生误计执著,因此使得如来藏跟七识同时并行运作,产生了这两种摄受──能取与所取──就会轮转生死,所以证得如来藏而发起了智慧的人,就远离了如来藏的这种境界,就转依如来藏自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转依以后,如来藏的清净自性就好像明镜一样显示出来,这就是心的境界;可是因为无始劫以来的虚妄的熏习,因此产生了轮转生死的现象;如果有人能够如实的去观察的话,什么事情都了知它的虚妄,也就没事了。譬如愚痴的人,他们只看人家的手指头,而不去看人家手指头所指示的明月;计著名字──也就是说对佛法和“名相”产生计著的人──也是一样;他没有办法看见那一个真实的“我”,因为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无我。那什么才叫作“我”?“我”,就是恒不生灭的法体,才可以叫作“我”,那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接著又说:【“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
这一段经文说:善与不善者,谓八识心王。说这八识心王里面有善法,也有不善法,总共就是八识心王,不许超过八识;也就是讲如来藏“识藏”及七识心王。什么叫作“识藏”?识藏就是讲凡夫位到等觉位前的阿赖耶、异熟识。为什么凡夫位的第八识又叫作“识藏”?因为有阿赖耶性,有执藏分段生死的那种染污性,所以说出现种子刹那生灭的那个心,叫作识藏、如来藏;这个识藏如来藏,是和意根一直同时在一起,又不断的出生种种的识种流注所产生出来刹那变异的现象。可是无漏的习气,不是刹那、刹那变异的──无漏习气讲的就是如来藏心体的自体性──祂不是刹那变异的,不是生灭法。但是,这个道理,得要明心以后──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才能够了解,所以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也不是愚人(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
佛又说:如果是错误的认知,而执著常见外道所说的神我或者梵我,或者“离念灵知我”的话,那么这个都是刹那生灭的法,由于他们不能够证得不生灭的如来藏心,却又觉察到这“离念灵知”或者“有念灵知”,或者外道所说“常住不坏的神我”……等等,都是刹那刹那变异的,眠熟、闷绝、死后都会断灭,所以他们就认为:“这离念灵知死了就不见了,死了就断灭了”,就变成断见外道,所以就怕死,这就是以断见来毁坏无为法。这就像是现在的印顺法师等人一样,妄说般若是性空唯名,妄说一切佛法都是说一切法空,妄说实无如来藏、阿赖耶识,堕于损减执及增益执中,堕于断灭见、恶取空中。
佛又说:七识不是流转的主体,七识也不是受苦乐的主体,如来藏才是流转的主体,才是受苦乐的主体。因为如来藏虽然离见闻觉知,没有苦乐受,可是会导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不得不接受所有的苦乐受,而且是生生世世延续不断的主体识;而我们见闻觉知的心,只有一世,一世过了就永远断灭了,只有意根和如来藏能去到未来世,而意根却又不是集藏善恶业种的主体心,所以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觉知心和意根,其实都不是真正受苦乐的主体。而意根也不会分别苦乐,是意识才能分别;但意识却只有一世,不能去到未来世,只是一世暂有的觉受六尘的心,虚幻假有;所以前七识都不是受苦乐的主体,如来藏才是受苦乐的主体,根本还是在祂啊!
而且,如来藏才是涅槃因,七识心都不是涅槃因,因为七识心没有办法入无余涅槃(编案:详见《邪见与佛法》及护法菩萨之《广百论》。此处因篇幅所限故,萧老师不加以批注),如来藏才能入无余涅槃,所以如来藏才是涅槃因。
接著, 世尊又开示说:【“大慧!我依此义、依胜鬘夫人、依余菩萨摩诃萨深智慧者,说如来藏阿梨耶识,共七种识生,名转灭相。为诸声闻辟支佛等示法无我,对胜鬘说言:‘如来藏是如来境界。’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大慧!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学此法。”尔时世尊重说偈言:甚深如来藏,与七识俱生;取二法则生,如实知不生。……】
语译如下:《《“大慧!我释迦牟尼依这个道理、依胜鬘夫人、依其余大菩萨有深妙智慧之人,说如来藏阿梨耶识与七种识共俱,而且是出生七转识者,名为如来藏之运转相及生灭相。我为诸声闻缘觉等人开示蕴处界诸法无我,对胜鬘夫人说道:‘如来藏是如来乘的微妙法境界。’大慧!如来藏阿梨耶识的境界,我现在与你及诸菩萨中有深妙智慧的人,才能了知及分别此不生灭如来藏及七识种子流注生灭等二法;其余诸多声闻缘觉以及外道等执著名字相的人,不能了知如此生灭与不生灭二法。大慧!由这个缘故,你和诸大菩萨们都应当修学此法。”尔时世尊重新说偈道:甚深的如来藏,与七识同时存在,而且是能出生七转识的心;若摄取“能取与所取”二法而不能舍离的人,七识心则会继续出生;若如实知二法都由如来藏出生而如来藏不生的人,就不会有我执,就不会再使七识心继续出生而流转生死。》》
也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依胜鬘夫人及其余的大菩萨等智慧深利的人,  佛才宣说: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深妙法。好!这里有明说“识藏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了,对不对?如来藏──阿赖耶识──和七种识,就是和前七识同时出现在三界中,因此而有种子流注而产生了七识运作的现象,这个叫作“转”相,“转”就是运转、运为的意思;你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把七识心的执著消灭,阿赖耶识就不再执取分段生死的业种,舍报后就不再有分段生死种子流注,那就是“转相”灭了,成为阿罗汉了,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但是菩萨如此转变七识心的执著而灭除分段生死种子的现行以后,不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得要留惑润生才可以。
也是为了这个道理, 佛为诸声闻、辟支佛开示二乘法中的法无我,所以对胜鬘夫人开示说:“如来藏是如来的境界。”声闻与缘觉只能以自己的觉知心来猜测如来藏,所以佛说:“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他们都是只能在心中想象而已,所以 佛又说这个如来藏识藏:“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又说:“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因此佛又跟大慧菩萨开示说:如来藏、如来藏识、阿赖耶识(这里翻作阿梨耶识),这个境界,是你跟这一些有深妙智能的菩萨们才能够分别这两种法,其它的声闻、辟支佛、外道、凡夫,他们执著“名”的相,以及执著“事”的相,是没有办法了知这个如来藏常住而不生灭、却与生灭法的种子流注生灭和合运作的道理的。所以佛又交代说:“大慧啊!你和这一些大菩萨们都应当修学这个法啊!”
所以, 佛又说偈:“甚深如来藏,与七识俱生;取二法则生,如实知不生。”那就很清楚了!就是说“如来藏就是阿梨耶识”的境界。那意思就是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了嘛!杨先生、蔡先生与法莲师等人,为什么可以像印顺法师一般,把如来藏跟阿赖耶识建立成两个呢?那样虚妄的建立,是印顺法师从外国人那里、从藏密的宗喀巴那里所学到的误会佛法的思想──是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邪见中所学到的错误思想──不是正法的思想。印顺这样把如来藏和阿赖耶识分割成两个的思想,是根据什么来的?是根据一小部份日本人的佛学研究而来的思想。现在我们从这些经文里已经证明,那是错误的;将来还会以四阿含的经典作根据,证明阿含期已经隐说有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
《楞伽经》既然说“持身识就是如来藏”;而且说“如来藏出生了七转识”,那么在其余诸经里面 佛也都说“出生七转识的心也就是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啊!那么,既然前面我们所说的、所引证的《楞伽经》,不断的宣说“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而且又说,如来藏因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所以名为“识藏”,所以出生了无明住地,跟七识心同时并行运作。这样意思就很清楚了:如来藏其实就是阿赖耶识。所以,法莲师他们不应该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分割成两个,不然佛法就会变成支离破碎了。和印顺法师一样的把佛法弄成支离破碎的人,就是破坏正法的人,就会成为断善根人。
《楞伽经》中亦说持身识即是如来藏,而且如来藏是出生七转识的心;而在诸经中 佛皆说出生七转识之心即是阿赖耶识,又说持身识即是阿赖耶识,是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这是很清楚明白的事;有经文圣教为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除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
语译如下:《《佛告诉大慧菩萨:“如来藏是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正因,这个如来藏心,能普遍的兴起及造作一切五趣六道众生;当祂兴造五趣众生的时候,就好像魔术师的变现种种事物一样,当如来藏变现五趣众生时,祂是远离我与我所的。众生由于不能觉察到彼如来藏之存在与体性的缘故,所以我见与我执不能断除,结果却堕于三缘和合方便而生的意识觉知心境界上,就有五蕴七识心等法出生了;那些外道们都不能觉悟到这一点,所以便误计意识心为真实心,因此而执著意识心是能作一切万法之心;或者是误计世间有一个造物主,能创造世间及一切人类,而说这个想象的造物主是创作一切事物者(但其实是如来藏创造世间及一切)。
第八识心因为无始以来的虚伪恶习所熏习的缘故,所以名为识藏;由这个缘故而出生了无明住地,因此便与七识同在一处,犹如海浪之体,常常出生七识波浪而不断绝。但是在这种不断出生七识心的时候,如来藏却一直都是远离无常之过失,心体却是恒常不变不断者,而且祂一直都远离我见等戏论;在七识心有染污、在自心如来函藏染污的七识心种子时,祂的自性却仍然是本来清净无垢的,仍然是毕竟清净的。
除了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外,其余的七个识,是有生有灭的心;意根、意识等,念念相续,共有七识;都是因为不真实的虚妄想所缠缚的缘故,所以摄取六尘中的种种境界,在种种形色与处所之中误计而执著七识心等“名”与现行的法相,却不能觉知这些六尘万法都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的色尘相,不能觉察到能取六尘的七识心自己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法,所以不能确实的觉察到世间的苦乐的本质,所以不能到达解脱的境界;更因为名与相等种种缠缚,贪欲心便生起了;由于贪欲生起的缘故,转而更生无量的贪心。
如果由于自己探求这个实相为因,或者由于有其它善知识的教导而依照正确的声闻法,攀缘于不起苦乐的境界,那么他能受苦乐的六根止息了,一切苦乐的次第法相也都不再生起了,只剩下自心对于涅槃境界的妄想,如是住于不知苦乐的境界中,进入了灭受想的正受中。或者进入了第四禅的不受苦乐的境界中,或者善于实证真实正理的解脱境界。
修行解脱法的人,往往心里面作解脱想,以为觉知心不离一切六尘境界,于六尘境界中都不被移转而如如不动,这样就认为是证得解脱境界的人,这种人的第八识就名为如来藏‘识藏’,这种人的七识心是在六尘中流转而永远不会入灭的(永远不能证得无余涅槃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说那些人的第八识心,是因为缘于七转识的缘故而出现在人间,这不是声闻与缘觉修行所证得的涅槃境界;他们不能觉知无我的真实道理,执著五阴我、十八界我的自共相,因此而出生了五阴、十八界、六入等法。
如果有人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本体,以及依如来藏而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人无我与法无我,那么这种错误的摄受阴界入为真实法的邪见与执著,就会渐次的消灭了。》》
又经中 世尊说如来藏是七识心王之俱有依,又说如来藏出生了七转识,又明说“如来藏藏识”、“如来藏名识藏”、“如来藏阿梨耶识”,由此圣教中,可见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经文中既然明说:“如来藏出生七转识、阿赖耶识出生七转识”,然后同皆作为七识心王之俱有依,而说“如来藏与七识共俱、阿赖耶识与七识共俱”,有智之人读已,则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也。唯有不懂中国文字之人,或者虽然懂得中国文字,却不懂中文语法意涵的人,才会在读过这些经典以后,还振振有辞的说阿赖耶识心体不是如来藏!才会诽谤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
第四节 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经典里面有明白的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比如说《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这就是明说了,说阿赖耶识者叫作如来藏。经文这么说,为什么杨、蔡、莲等人还要把如来藏跟阿赖耶识分割建立为两个法呢?所以他们那些人都不肯读《楞伽经》,实在是有原因的啊!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又说:【(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这一段经文里面很清楚的说:这个阿赖耶识不但叫作如来藏,而且也是未来佛地的如来心;所以佛说“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将这三个名称合在一句中同时宣说,这意思就已经表明了:如来心也就是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对不对?这就很清楚了!所以阿梨耶识,既是如来藏,祂同时也是未来成佛时候的如来心──无垢识,那些谤法的人,怎么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呢?怎么可以谤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呢?
接下来《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你看佛所说的这一句:“阿梨耶识名如来藏”,经文写得这么明白,他们还要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两个名称分割后建立为两个法。就好像说,把萧平实这个名字、跟我这个色身、跟我这个觉知心,分割成三个独立的法:色身是色身,我的觉知心是觉知心,再把萧平实这个名字再建立成另外一个,这样说起来是三个法。事实上不应这样割开,空性、不空性、如来藏、阿梨耶识,其实都是同一个法体,都是指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如来藏法义极广极深,为了方便向众生宣说,所以从不同的面向,为众生方便而作说明,所以有许多的名称;但不可以说这么多的名称是一一名各有心体,否则就会严重的误会佛法正理,就越修越远离正法了。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是故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也!有经为证,《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这一段经文说得更清楚,说“真如就是如来藏”;如前所说,如来藏既然就是阿赖耶识,这段经文又说真如就是如来藏,所以“真如”当然就是阿赖耶识了。所以《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的这一段经文中明说:真如就是如来藏!所以破坏或诽谤如来藏的人就是破坏真如正法的人,所以佛说那些诽谤如来藏的人就是“破彼真如如来藏”的人。经文说得这么清楚明白,杨、蔡、莲等人为什么可以把“真如”从阿赖耶识割开、从如来藏割开呢?
因为“真如”只是一个名称,有时以真如这个名称来代表如来藏,或者代表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以真如一名其实是在表显如来藏真实存在、如如不动的体性,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心所显示的自性”。因为阿赖耶识有这种“真实”而且“如如”的体性,所以有时就以真如的名义来指称阿赖耶识。经中既然这样明言,那些破法的人,为什么偏偏要否定阿赖耶识?为什么偏要把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从阿赖耶识心体上分割开来?再颠倒建立为能生阿赖耶识的法?真是颠倒之后又再颠倒的人啊!
就好像“美丽”是花体所显示的自性,你不应说这个美丽跟花是两个;美丽是花体种种自性当中的一部份自性,是附属在花体身上的许多自性之一,是单指花体所显示的清净美丽自性。同样的,“真如性”是附属在阿赖识心体上面的,而不是外于阿赖耶识的,也不是上于阿赖耶识的,所以不能把祂跟阿赖耶识分割成两个。更不可以颠倒过来说:“花是从美丽出生的”,因为美丽只是花体所显示的一种体性而已,所以花体才是真实法,美丽是祂所显示的法;花体若永远不坏,美丽就跟著也是不可坏的。
为什么呢?因为花体既然是永远存在的,花体既然永远不坏,美丽当然也就永远不坏。花体既然永远不受染污──譬如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永远不受染污──当然美丽也是不受染污,当然也是无垢无净的,难道美丽会脏吗?美丽会脏了后再来清净吗?当然不会!花体如果永远不会脏,美丽当然也就永远不会脏;同理,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既然永不变易,祂的真如性当然也就永远不会改变;心体自身既然永远无垢而只有种子有垢,所以心体的真如性相当然是永远无垢的。黄金金体在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时候,有时是会有污垢杂和在金体中的,但是黄金的金性会有污垢吗?不会!
同样的道理,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都不会贪厌六尘等法,当然就永远显示出祂的真如性;阿赖耶识心体这样显示出来的真如性,当然是永远不会肮脏的,永远不垢不染的;阿赖耶识心体既然永远不增不减,祂所显示的真如性当然也是永远不增不减的;同样的道理,当然真如性也是不来不去的。
真如性在哪里?真如法性并不是一个东西,祂只是第八识显示出来的第八识自性而已,真如是属于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性相,而不是种子所显示的性相;就好像黄金的金色性,只是黄金所显示出来的黄金庄严自性,是依附在黄金的金体上而显示出来的。到了解脱道的无学位时,真如则是异熟识所显示的体性;到了佛地,真如则是无垢识所显示的体性。但是阿赖耶识心体就是无垢识心体,阿赖耶识心体也就是异熟识心体,是同一个心体,在不同的时段别立不同的名称而已,不是有三个心、两个心。
《入楞伽经》又说:【“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这段经文也是明讲:如来藏就是阿梨耶识。既然经文都明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那些大胆妄为的杨、蔡、莲等人,为什么却要故意违背经中的圣教量呢?为什么要故意否定阿赖耶识,谤是生灭法?为什么要故意另外建立阿赖耶识以外的如来藏?妄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外的另一个心体?这一段经文中,佛也明说二乘圣不能证得如来藏异熟识,紫莲心海为何要故意与 佛相反?为何故意倒说阿罗汉已证得如来藏识?
在《契经》里面,金刚藏菩萨在 佛前说道:【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既然金刚藏菩萨说:《佛所说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果是邪恶的智慧(邪就是偏差了的,恶就是错误的、会害人的那种智慧),他就没办法知道,原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他就会像法莲师一样的乱说:“如来藏是如来藏;阿赖耶是阿赖耶。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如来藏是另一个心。”
佛又说:《如来的清净藏,也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嘛!如来的清净藏──如来的无垢识──祂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所转变来的,两个名称所说的心,其实是同一个心体。
为什么呢? 佛说:《就好像黄金跟戒子一样,黄金跟金戒子,你不能够说它不同,也不能够说它相同。为什么不能说不同呢?因为黄金虽然打造成金戒子,可是这个金戒子,它还是黄金啊!你怎么可以说它不同呢?那你也不可以说它完全相同,因为它本来是一块金块,现在打造成了戒子,形相上确实是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黄金嘛!同样的,世间人的阿赖耶识,经由证悟、修行消除性障,经由消除无始无明之后,祂可以转变成佛地的真如所依的无垢识。》断了一念无明,就是断了见惑思惑以后,祂就成为异熟识,异熟识再断了无始无明的随眠,断了一念无明的全部习气种子随眠,到达完美无垢时,这个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所以说:“展转无差别”。
展转的意思是说:你不能够说众生的阿赖耶识跟佛地的清净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所含藏的种子有异,但 佛与凡夫的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是完全一样的,真如法性是从因地直到佛地都一样不会转变的。佛地第八识的真如性跟我们现在因地第八识的真如性完全相同,只是内含的种子流注出来时,会显现不同的差异性,所以
佛的七识心不称为转识,心性清净;而我们的七识仍然称为转识,心性仍然有所不净。因为种子有所不同,显现出来时的七识心行就会有所不同,所以 佛的第八识叫作无垢识,我们的就叫作阿赖耶识。因为有这里面的差别,所以才叫作“展转”。展转的意思就是说:里面终究还是有一些差异,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转变,这就是过程;这个悟后修行的过程,从证悟之后到成佛这一段时间的修行过程,所以叫作“展转”。
“无差别”就是讲因地的这个阿赖耶识的真如性,与佛地的阿赖耶识──无垢识──的真如性,完全没有差别,那这意思就很清楚了: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灭法。如果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将来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在以后还是要灭掉的,那么成佛就会变成断灭了,那就不对了。其实,从“无差别”前面的“展转”二字来看,就已经表示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与将来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是同一个心体;所以从“展转”二字的意思,也就可以了知必定会随即讲“无差别”三字;所以展转二字就是已经表明心体是无差别的了。既然是展转而无差别,将来成为无垢识时永不灭坏,当然阿赖耶识心体即是金刚心、是永远不坏的实相心体;那些人却敢大胆的否定阿赖耶识,诽谤为生灭法,颠倒建立另一个想象中的真如,来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这真是颠倒见。
接下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又说:【“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你看这一句“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就已经明讲:阿赖耶识就是藏识──就是如来藏;因为一切本有的菩提种子,全都含藏在阿赖耶藏识中啊!如果阿赖耶识不是常住不坏的心,怎么可能含藏众生本有的菩提种子呢?由这一句话,也就知道阿赖耶识是不是常住法了!这一部经典他们是读过了的,因为他们曾经举证这一部经典中的字句来证明他们的说法,但是他们错解经典的意思,断章取义了;现在还以这部经典的真义,来证明他们讲错了!因此,如果有人遇到善友之时发起大心,经由身口意的炼磨而修大乘法的种种妙行,永远把烦恼障断尽了,所知障也断尽了,就可以证得如来的常住身;像这样修行的话,菩提妙果其实并不难成就。可是菩提妙果虽然说不难成就,但是,难就难在真正的善知识确实很难遭遇。所以佛就交代一切菩萨:如果来修这个胜妙的佛道,有四种法应当要知道:第一、要亲近善友;第二、要听闻正法;第三、要如理思量;第四、要如法修证。所以亲近善友就变得很重要了,因为随后的三法都以亲近善友为基础,才能如实而行;若是亲近恶友,一开始就被误导了,如何能听闻正法?如何能如理思量而如法修证呢?
接下来《契经》又怎么说?它说:【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这就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乃至未来成佛时的“如来清净藏”,也是现在我们的这个阿赖耶识心体来改一个名字为无垢识而已。还是同一个心体,只是祂里面的种子已经完全清净了,所以换个名字,改作“如来清净藏”,又名无垢识;而无垢识永远不灭不坏,无人能毁坏祂;合十方诸佛的威神力,亦无法毁坏任何众生的阿赖耶识一丝一毫。因此我们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祂不是生灭法;否则的话,哪里还会有未来的如来清净藏呢?如果阿赖耶识不是常住法,而是像那些无智慧的人所说的生灭法,那么如来藏就变成生灭性的虚妄法;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任何一法可以称为“如来藏”了,也就没有未来佛地的无垢识、如来清净藏了。所以结论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不是法莲师书中所妄说的两个心。所以他把一心两名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二名,强行割裂为两个心,使得大乘佛法支离破碎;这样误导学人,使人永远不能实证如来藏,这就是破坏正法的人!
第五节 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说:【“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自古以来即已有人质疑此经的真伪,但杨先生、蔡先生、法莲师他们既然引用此经来证明“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我们也无妨随顺他们的因缘而引用此经,来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此经中
佛说六根、六尘、六识皆由阿赖耶识出生,而这一部经中也说十八界法皆从自性清净心如来藏而出生,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也!绝无可能会有两个能生十八界法的实相心,这在简单的逻辑学上来说,是绝对不能成立的;所以这两个心当然是同一个心,所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所以法莲师他们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已经显示他们是虚妄说法了。除非他们想要主张说:阿赖耶识上面另有一心叫作如来藏。但是他们不敢这么主张的,因为会落入我所预破的“八九识并存的种种过失”中,不能自圆其说。
犹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段经文说:《《上面所说的种种的法相,显示出一个事实,就是说一切众生六根之聚,都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生起、出现。六根之聚就是说“法法总合为一团、为一聚”,这是唯识增上慧学中所讲的;所谓一团一聚,譬如说眼根:由于有眼根,所以就会有祂来接触色尘;接触了色尘时,在“根尘相触的所在”就出生了眼识。这样眼根、色尘、眼识三个法合为一团、合为一聚,这叫作“眼根之聚”。那么六根之聚,换句话来说,总共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全部都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生起。既然这里说六根之聚的十八界法,都是从如来藏一实境界而生起;而第三转法轮诸经又说,十八界都是从阿赖耶识出生,所以阿赖耶识也就是如来藏。从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法的经文中,就已经证实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因为能出生十八界法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啊!没有别的心可以出生十八界法的,所以那些谤法的人,真的不应该把一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强行割裂成两个心。
第六节 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
经中有时以真如一名指称阿赖耶识心体,譬如《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中引述 佛语而造论说:【(佛言:)“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相故。”离于真如,贪等、实际等无故,示现法密意。此明何义?实际法性无痴相故,此示现法密意。此以何义?以离真如,贪等实际等无法可说故,此义应知是名如来法密意。】
如佛所言:“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相故;瞋恚是实际,法性无瞋相故;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相故。”天亲菩萨于此段论文中说:真如含藏贪瞋等法,若离真如则无贪瞋痴等法可说,若离真如则无贪瞋痴等法能出生。然而含藏贪瞋等法者,此性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方有,是故此处“真如”一名,即是指阿赖耶、异熟识心体。所以,不可将真如外于阿赖耶识心体而别行建立,不可建立真如为能出生阿赖耶识之心体;否则不但是违背了天亲菩萨此论所说,也堕在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也成为诽谤三乘根本法体阿赖耶识的谤法重罪。
在经论里面,常常会用“真如”这个名相来指称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譬如般若系的经论《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这是世亲菩萨解释《胜思惟梵天所问经》的一部论,他引述佛的话,佛言:“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相故。”世亲菩萨接著辨正说:《《离于真如,则贪等、实际等皆无;由此缘故而示现佛法的密意,此中说明了何等正义?也就是说,实际法性的阿赖耶识──真如心体──没有愚痴相的缘故,以此密语而示现佛法的“密意”。这个说法,是以何种义理而说的呢?这是因为离开了真如心阿赖耶识的话,贪瞋痴等等以及涅槃的实际、法界的实际等理,就都无法可说的缘故,这个道理,应知就是如来所说法的密意。》》这里就说得很清楚啦!说贪欲就是真如实际,然而真如实际法性却又没有欲相,然后又说这些贪欲…等等,以及所谓的实际,其实就是“真如”,所以“真如”一名,是常常被用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的。
现在既然说贪等是从“真如”而生,与真如同在;“等”就是包括瞋、痴,这一些都是从“真如”而出生;请问:含藏贪瞋痴无明等种子的心是什么?(大众异口同声的回答:阿赖耶识!)正是阿赖耶识啊!
从这里也可以证明:真如就是阿赖耶识。真如既然含藏著贪瞋等法种,而这个含藏贪瞋的法,依据诸经所说,只有阿赖耶识这个心才有这个功能,所以真如显然就是阿赖耶识。所以,“真如”这个名词,如果是被借用来指称心体的话,那就一定是指称如来藏、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不是指称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现在他们说“真如能生阿赖耶识心体”,那么真如当然是心体了!所以才能出生别的心体;那就堕入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中了。既然是心体,则应依此经所说的为准:也就是说因地众生的真如,仍然还有不净的法种含藏著。既然如此,绝不是像杨、蔡、莲等人所说的从来都没有染污种子的法性啊!就和他们所说的“真如是纯无为、纯无漏的法性”相违背了,所以他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中, 佛亦有云:【瞋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此段经文中,以真如一名指称第八识心体;真如既然含藏著瞋的不净种子,则其体性与阿赖耶识并无差异,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此处经文所说真如者即是阿赖耶识。
《大宝积经》既然也这样说:“瞋性本寂静”,说瞋的体性本来也是寂静;一般人会这样子说“瞋”:“暴跳如雷了,哪里还有寂静可说?”显然不是寂静的;但这段经文是说:祂的所依体是寂静法。瞋从哪里来?因为有瞋的种子流注,所以有瞋。可是种子是在哪里呢?是真如──阿赖耶识──所含藏著啊!真如含藏著瞋的种子,流注出来所以称为瞋的现行,所以瞋是从真如所含藏的种子中来,而种子含藏在真如心体中,所以瞋的实际就是真如心体;可是第八识真如自身却是寂静的,所以说瞋本性寂静,说瞋不是实有的法性,是缘起缘灭的法性,只是暂时而有的法性,所以说瞋只是个名字而已。因此说,瞋恚的本身就是实际,因为瞋恚是依真如而现起的。那如果有人能够了知:当你正在生气的时候,你这个瞋是从你的真如出生的;你知道你的真如在哪里?能够现前观察到瞋的种子确实是从寂静的真如心体中的种子流注而出生的,所以瞋与寂静非一亦非异,所以瞋是从真如种子中出现的,所以说瞋性本寂静;你如果能如此现观,那你就是证得瞋三昧的人。恭喜诸位!你们已经明心的人,听了这一席话以后,回去以后作一番现观,就已经是亲证瞋三昧的人了。
同样的,贪三昧的修证也是这个道理。初地菩萨的百种三昧如何证?就是这么证!都是依这个真如心体──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证。既然说真如心体含藏著瞋的种子,可见祂的体性和阿赖耶识没有丝毫差异,和他们破法者所说的“真如纯无为、如来藏纯无为”的说法完全不同;由此就知道,这个经文所说的“真如”就是讲阿赖耶识、如来藏。既然真如就是阿赖耶识,那些破法者怎么可以说“阿赖耶识从真如出生”呢?那不是将本来一法的第八识割裂成两个心了吗?岂不是要将佛法妄解妄说而变成支离破碎了吗?岂不是要违背佛的旨意而传他自己的“佛法”了吗?岂不是否定了 佛所说的真如阿赖耶识了吗?岂不是将 佛所说的“广说有八种识”,变成有九种识了吗?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毘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记载:【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身之相无生无死,坚固难坏犹如金刚,不可思议。………即此菩萨身,自能知了诸身相,随入自身真如法性。………又‘去来现在真如’即‘蕴界处真如’,又‘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又‘流转寂灭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真如既在因地的现在已经存在和示现,既有染净具足之现象,不是杨、蔡、莲等谤法者所说的“真如绝对清净而不变易”,则知真如心体即是明指阿赖耶识也,唯有阿赖耶识方能具足染净诸法种子故,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方能使染净一切法种现行故。
上开《大宝积经》说:“又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说:“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又流转寂灭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这一串经文,有点儿像在念绕口令,对不对?明心的人就知道这段经文的真实意思,还没有明心的人,也可以从经文的表面意思,了解真如其实就是阿赖耶识。既然真如在因地的现在就已经示现出来,然后呢,这个真如心体,祂同时有染污性示现出来,祂也有清净性示现出来,换句话说,真如同时具足了染性与净性。既然经中佛说真如心体双具染净性,为什么他们那些谤法者还要“唯立真如不变”?为什么还要“唯立真如清净无为”?故意违背 佛的圣教?所以他们这样作就错了嘛!
如果你说的真如是指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的真如性,那你才可以说真如是纯然的清净性、是纯无为性,才可以说祂是纯净的,因为你所说的真如是第八识心体的所显自性,不是指能生诸法的心体。但是他们所说的真如,是指能生阿赖耶识的另一个法,这个法既然能出生阿赖耶识,当然一定是心体,不是指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同样的,在这部经中也是以真如来代表第八识心体,而经中所说的真如心体,却是既有染污性,也有清净性的,和他们那些破法者所说的“真如绝对清净,永不变易,才是真心”的说法,炯然不同;既然证悟之后的真如心体是以染净具足的现象,示现给我们看,明心的人都可以看得见这个现象;而经中也如是证明“真如心体是染净双具”的,那我们就知道:这里讲的真如当然都是指阿赖耶识;因为只有阿赖耶识才能够像这段经文所说的具有染污性,也显现清净性。所以真如若是指说心体的时候,那就是阿赖耶识的异名,不可以看见经中有说真如二字,就食古不化、依文解义,就主张“另外有一个真如心体”,或者主张“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就以此邪见而诽谤真如心体阿赖耶识,想要另外再寻觅“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心体”,就会成为心外求法的外道了。
第七节 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问言:“梵天!何故数名有为法耶?”梵天答言:“以其尽故,名有为法。”问言:“梵天!有为诸法为住何所?”梵天答言:“有为法住无为性中。”问言:“梵天!若如是者,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有何差别?”梵天答言:“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文字言说有差别耳。何以故?文字言说即是有为,是无为故。若求有为无为法相,则无差别,以彼法相无分别故。”问言:“梵天!何等法上有此言语?”梵天答言:“得无为法,则不分别法上言语。”问言:“梵天!何等言语名为义耶?”梵天答言:“所谓为他令心取相,说彼言语。何以故?一切文字名为戏论,而佛如来不住戏论,不依不说。文殊师利!一切言语本非言语,是故佛说一切诸法不可说也。何以故?诸佛如来非彼言语而得名故。”问言:“梵天!诸佛如来云何得名?”梵天答言:“诸佛如来非色非相非法得名。”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可离色法而得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来如实真如得名。若佛如来如实得名,彼则不失。”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得何法故,号名为佛?”梵天答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证,诸佛如来如是得名,是故号为正遍知者。”】
于此段经文中,显示一项事实:真如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这是以真如一名指称第八识。又说有为性与无为性非一非异,说如来色身与如来之真如心非一非异,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诸佛之真如既是双具无漏法上的有为性与无为性,当知此经文所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净除二障后所转变成的无垢识也,唯有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方能具有如是无漏有为法的体性故。由此段般若经文中,可以证实真如心体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也。
在这段《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中,我们来作个简单的解释。文殊师利菩萨问道:“梵天!何故数名有为法?”什么缘故把那一些可以用数量来计算的法,说它叫作有为法?梵天答言:“因为那个法,它是会过去的,所以是有为法。”譬如说生气,生气可以用数量来算:“你今天生气几次了?”既然可以用数量算,所以“以数为名”:“喔!你今天气了三次了,你退步了,你昨天只有气两次。”到了明天说:“你今天只有气一次。”就说你进步了。所以有为法都是可以计算的──算次数──这就是“以数为名”,凡是可以用数量为名的,一定通通是有为法,只有不能够以数为名的才是无为法,譬如第八识所显示的真如性相,永远无法以数目计算。
文殊菩萨又问:“梵天!有为诸法为住何所?”有为法是住在什么地方呢?梵天答道:“有为法是住在无为性中的。”这个梵天是个大修行人,他说:“有为法住在无为法自性里面的啊!”(编案:座中有些人听到这句话以后在微笑)你们看!已明心的人听了就笑了。你们看我平实现在是在有为法里面,对不对?我有色身,我有六根、六识、六尘,都是有为法啊!但是我这个有为法是从我的无为法的法性里面生出来的。你们如果明心了的人,就知道我在讲什么,对不对?是啊!
那么般若经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 佛的密意。什么叫作般若?你证得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之后,你可以现前观察祂,就可以证实“有为法真的是住在无为法性里面”,所以无为法函盖了有为法。
“梵天!若如是者,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有何差别?”文殊菩萨又考他,考这个梵天说:“如果照你这样讲的话,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什么差别?既然有为法是住在无为法性里面,那有为法应该就跟无为法完全一样啰?”问得也有道理啊!“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文字言说有差别耳。何以故?文字言说即是有为,是无为故。若求有为无为法相,则无差别,以彼法相无分别故。”梵天这样回答道:“有为之法跟无为法,其实也只是因为名字上的言说,才会有所差别的;因为有为法也是离文字的这个如来藏所产生的,无为法就是如来藏所显现的体性。当你讲无为法时,已经是有为法啦!”
他就解释说:因为文字言说就是有为,但文字言说也是无为,因为文字言说还是从你的无为性的如来藏心体中生出来的。你如果没有明心,你就听不懂,对不对?
所以说,如果有人去求有为的法相、求无为的法相,等你真正去把祂求证出来的时候,发现它们两者并没有差别,因为有为法的法相与无为法的法相,都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乃至佛地的无漏有为法,跟佛地的无为法通通没有差别,一样是从佛地的无垢识心体出生现起的。
“梵天!何等法上有此言语?”接著,文殊菩萨又考问:“梵天!你到底是证得什么法?在什么法上面有亲证?而说这样的言语出来呢?” “得无为法,则不分别法上言语。”梵天回答说:“得到了无为法的人,证得无为法的人,就不会去分别一切法上面的言说:不会落到言说上面,而是从言说里面直接去获取那个真实义。”
“梵天!何等言语名为义耶?”文殊菩萨又考问他说:“梵天!什么样的语言,怎么样的说法,才算是真正的如实义呢?” “所谓为他令心取相,说彼言语。何以故?一切文字名为戏论,而佛如来不住戏论,不依不说。文殊师利!一切言语本非言语,是故佛说一切诸法不可说也。何以故?诸佛如来非彼言语而得名故。”梵天答道:“所谓为了使得别人去取证这个真实心的法相,而说这一些言语。”所以, 佛在晚年时说过:“我不曾讲过一个字”;可是,明明讲了那么多,讲了四十九年,却说不曾讲过一个字。
佛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的经教?“为令他于心取相”故,要让听他说法的人去证得那一个实相心的法相,所以才要有那么多的语言文字来宣讲。因为一切的语言文字都叫作戏论,可是“佛如来”不住在戏论里面。“佛如来”就是讲祂的法身,这个法身不依止一切法,而一切法依止这个法身;这个法身也不说一切佛法,所说一切佛法言语文字,却都是从这个法身而出生的。
文殊师利菩萨一直逼问,梵天就一直的回答解说;两个人一唱一和的时候,就把实相法义显示出来。文殊师利实在很厉害,每一个人修证佛法的程度,他都知道;这个人的程度在哪里,他就问到那个层次,他不问超过那个人证量的部份;但是这样问答,可以利益很多的众生,所以说他的智慧很高超。
“何以故?一切文字名为戏论,而佛如来不住戏论,不依不说。文殊师利!一切言语本非言语,是故佛说一切诸法不可说也。何以故?诸佛如来非彼言语而得名故。”梵天又解释说:“因为一切的言语,其实本来不是言语,其实本来只是音声而已。那音声从哪里来?从如来藏来啊!
一切诸法既然都是从如来藏出生,而如来藏不可说,说出来表示如来藏的言语文字,都已经不是如来藏了,所以 佛说:一切诸法其实都不可说。一切诸法就是讲如来藏,如来藏不可说,所以叫作一切诸法不可言说。诸佛如来其实都不是因为那一些语言声音,而可以叫作诸佛如来;是因为祂有那个第八无垢识法身,所以才叫作诸佛如来。”
“梵天!诸佛如来云何得名?”文殊师利菩萨又问:“梵天啊!那么诸佛如来是因为什么缘故而叫作如来、而叫作佛呢?” “诸佛如来非色、非相、非法得名。”梵天答复说:“诸佛如来并不是以出现在人间的佛身而叫作如来,也不是从种种的有相法上面,说祂叫作如来;也不是从祂所说的种种法而叫作如来,更不是从他所证的种种法而叫如来,事实上是因为祂有那个第八无垢识法身,所以才叫作如来。”
“梵天!诸佛如来可离色法而得名耶?”文殊菩萨又问:“梵天啊!诸佛如来可以离开那个佛地的色身而叫作如来吗?”因为一般众生,如果你跟他说不是一,那他就想“一定是二”;如果不是有,那一定就是无。但是在般若智慧来说,是不可以这样的,不许落到两边去啊!从般若的证量来说,也是不会落到两边中的啊!所以证悟者一定会说非一亦非二。既然诸佛如来不是因为色身而叫如来,现在就为众生反过来问:“那么离开色身的时候也可以叫作如来吗?”梵天答复说:“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来如实真如得名。若佛如来如实得名,彼则不失。”
梵天这样答复说:“不是这样的,文殊师利!为什么呢?因为诸佛的色身也是如,法体也是如”,法体就是讲佛的无垢识。诸佛所显现的佛地色身,以及法体的无垢识──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成的无垢识──同样都是如;“这两个如,非一非异”,因为诸佛的具足真如性,都是从诸佛的无垢识而显示出来的,所以佛身的如,跟无垢识的如,祂是非一非异的。因此,诸佛如来是具足什么呢?具足两个法,一个是诸佛如来所显现的佛身,以及祂的无垢识心体的真如法性──那个无垢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所以才叫作诸佛如来。“如来如实,真实的显示佛地第八识的所有真如性,所以叫作如来。如果佛如来是如实的以无垢识所具足的真如法性而得名,那么这样的如来就永远不会有过失的。”
“梵天!诸佛如来得何法故,号名为佛?”文殊菩萨又问:“梵天啊!诸佛如来是证得什么法,因此叫作佛呢?” “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证,诸佛如来如是得名,是故号为正遍知者。”梵天的回答是说:“文殊师利啊!诸佛如来都是因为通达一切法性的清净真如”,这是成佛所必须的条件:通达一切法性的清净真如。
换句话说,你在禅宗里面开悟明心了,还不算是诸佛如来,因你没有究竟通达“一切法性中的真如”。所谓通达了“一切法性的清净真如”,就是在贪里面的清净真如、瞋里面的清净真如、痴里面的清净真如;在一切有漏有为法及无漏有为法里面的清净真如,全部都通达了,才算是通达一切法性中的清净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证”,像这样子的真如,这样亲证了,“并且转依第八识的真如性、清净体性而修行,净尽了思惑的习气种子随眠,也除尽了所知障的一切随眠,究竟圆满第八识的无漏功德,也圆满发起第八识心体的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诸佛如来就是因为这样而得名为诸佛如来,所以才叫作正遍知觉。”
在前一段的经文中曾说:有为法是从无为法里面出生的,说有为法是住在无为法里面的。换句话说:真如是双具有为性跟无为性的。因为有为性与无为性,都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具有的自性,而般若经中也说真如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说有为住在无为中,所以由这段经文中,就可以证明:真如其实就是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的真如体性而名阿赖耶识心体为真如。因为只有阿赖耶识才是“具备了无为性和有为性”的心体,所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就是般若诸经中所说的真如。
第八节 真如与如来藏之关系
如来藏既然就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现在这里又说,真如就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而别的经论中又说:真如是由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配合有为法所显示出来的第八识清净自性,那么我们当然就可以知道:真如不可能离开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存在,不可能外于阿赖耶识而另外有别的真如心体,更何况是将第八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性,颠倒的建立为能生第八识心体的更高层次的法呢?
现在要说明:阿赖耶、异熟、无垢这三个识,并不是三个心,而是同一个心。这个心在因地叫作阿赖耶识,如果已经把见思惑断尽了,成为解脱道上的无学圣人,或者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有时候又方便叫作第九识──其实这个第九识仍然是原来的第八识心体啊!并没有多出一个识来。这个异熟识仍然还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在心体中,也还含藏著所知障的微细随眠,所以还不是佛地的无垢识;如果能够再把这两种随眠都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第十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所依的心体。但是这个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其实仍然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仍然具有原来阿赖耶识的真如性;只是因为经由开悟、修行,使得心体中所含藏的两种障的种子、随眠都究竟清净了,所以将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再改名为第十无垢识,虽然有三个名称,其实还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种子清净了,所以改名而已;所以,第八阿赖耶、第九异熟,以及佛地的第十无垢识,其实都是同一个心,都是第八识心体,都称为阿陀那识,都称为心。
那么我们现在来说明,如来藏既然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般若经中 佛的开示也说真如就是第八识“非心心、无心相心”,所以真如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经论中又处处说:“真如是由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那我们就可以知道:真如既是在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上面显示出来的体性,这个体性就是因地阿赖耶识、异熟识的自体性,就是果地无垢识的体性,当然真如是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为所依的理体,离阿赖耶识心体就不可能有第八识的真如法性。那些人怎么可以离开这个阿赖耶识心体而另寻真如呢?怎么可以说在阿赖耶识心体“以外、以上”另有一个真如心体呢?
那么他们离开这个第八识而主张另外有真如,认为在第八识之上另有一个实体法的真如,这个已经就是妄想了;竟然还把这个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建立起来作为能出生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的法体,那更是颠倒妄想啊!真是颠倒再加颠倒!所以说他们这个想法,显然与佛及诸菩萨的开示完全违背,严重违背了经教上的圣教;而且也违背了理证的事实与法界的真理。
从理证上来说,如果像杨先生所说“真如是能够出生阿赖耶识的法体”,或者像法莲师所说“如来藏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法体”,那就必定会有很多的过失,成为严重的颠倒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变成实相心有两个,因为只有实相心才可能会是万法出生的本体故,而他们说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那真如应当也能出生万法;但是经中却又处处说阿赖耶识能出生万法,是一切法所依,不是由另一个实体的真如所出生;所以依照他们的说法,真如既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这个真如也应该是能生万法的心体,那么实相心就应当变成有两个了。
如果实相心有两个的话,将会有很大的过失。怎么说呢?依他们所说的道理,而有两个实相心的话,那就应该每一个人入了母胎以后,下一世出生时都会变成两个人;因为佛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本源,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入胎之后能出生十八界,所以阿赖耶识入了母胎以后,当然会出生一个完整的色身。同样的,真如既然能出生阿赖耶识,那么真如应该也同样有阿赖耶识的功德;因为“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显然更是一切法的根源,祂既然能出生一切法根本的阿赖耶识,就必定是更胜于阿赖耶识的心体;既是更胜于阿赖耶识的心体,当然法性必定更胜于阿赖耶识,则是更应具足阿赖耶识的所有功德,那就不应该是“不能出生十八界万法的心体”。真如既然是能出生万法的心体,那么祂与阿赖耶识同时入胎时,每一个人下辈子出生时,就应该会变成两个胎儿出生。因为阿赖耶识与末那入胎的时候,真如也应该和阿赖耶识一样,同时各自由母体摄取四大而各自制造色身,所以就必定会两个身体同时出生,成为两个人。出生时也应该分割末那识成两个,其余六识也应该同时分割成各两个;接下来还会衍生出很多的问题出来,那些过失可就讲不完了,那麻烦就很大了!任是谁来──即使是佛来──都无法解决衍生出来的无量问题与麻烦!
同时还会有另一个过失,就是说,他们这种说法已经成为变相的指责 佛所说法不真实;因为 佛说入胎时是两个识入胎:末那与阿赖耶识。但是依他们所说的说法,就成为三个识入胎:末那、阿赖耶识、真如心。那就变成佛虚妄说法了,所以他们这样的说法就变成谤 佛了。然而 佛绝不虚妄说法,所以说杨、蔡、莲等人的说法严重违背 佛说,正是颠倒见,正是谤法毁 佛的人。
这样子,真如假使是另一个心体,又具有“能生阿赖耶识”的法性,祂跟著阿赖耶识入胎(因为他们说二者非一非异,所以不能相离),那么真如也应该会制造色身然后执持祂自己所造的色身;那这一世死后入胎,下一世将会变成有两个人出生。也许你说:我有个难兄、难弟或者难姊、难妹也很好;但是,这样的想法严重违背法界实相的真理,因为法界的实相心体永远只有一个,每个人的实相心体都不会有两个;实相是绝待的,是“唯我独尊”的,所以不可能有两个。所以他们的说法是虚妄无稽的,是既违圣教,又悖真理的。
如果他们所说的道理是真实理的话,将来会变成怎么样呢?会引生很多的过失出来:这一辈子死后入胎成为两个人出生而有九个识,下一辈子再入胎又变成四个人出生而有十八个识,未来的识体数量将会不断的增加;而且,四个人再变为八个,八个又变十六个,那就是说,唯识一切种智的佛法会变成这样:“阿赖耶识是可以分割的,真如也是可以分割的,不是不增亦不减的;众生界是可以增加的,不是佛所说的众生界永远不增不减”,而且还会衍生出很多的问题出来,说之不尽,将会使得三乘经典都必须全面改写,也就是说: 世尊必须再来人间一趟,必须重说三乘菩提;这将会变成“
世尊在两千五百年前说法时,其实尚未成佛,因为说法不正确,有严重错误。”这样一来,就显示他们的说法真的是在无根诽谤 世尊,问题就很大了;所以,不应该把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从阿赖耶识心体上分割开来建立成另一个有实体性的法──不应该把祂分割成两个法;更不应该再一次心生颠倒而说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因此从理证上来说,不可以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应该依照经典来说: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清净、涅槃、真实、如如的自性。
如果他们主张说真如就是如来藏,那也是有过失的啊!如果真如就是如来藏,那就应该说“真如就是阿赖耶识”,而不是经论上所说的:“真如是阿赖耶识的所显性”,对不对?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如来藏所生的话,仍然会有八九识并存的种种过失,也将会衍生无数的过失;所以不论前进或后退,他们都不能自救。在般若经中,常常会以真如一名来指称阿赖耶识心体,那是把真如当作心体来说──借名而用的;因为真如相或真如性,都是只有在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上面才会有的,并无任何一识会有真如性,也不可能离开第八识或上于第八识会另外有一个真如;不论是从圣教量上面来说,或者是在理证上所现观的法界实相上来说,都永远是这样的,是永远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的。因此应该说:“真如是如来藏的所显性,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的所显性。”即是识性、心性。所以在般若系的经典中所说的真如,其实是常常以心体的自性为名称,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而《楞伽经》中佛也明文宣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还有别的经典也是这样说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更详细说明:如来藏是单指第八识心体,而第八识如来藏和合前七识时才可称为阿赖耶识。则是以阿赖耶识一心通说八识心王,则是以阿赖耶识函盖如来藏,即是祖师所谓一心唯通八识之说也。所以说,如来藏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指阿赖耶识心体。至于“真如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所显性”,这个所显性的部份,后面我们会有发挥,这里先不发挥、广说。
如果他们听了我的话以后,改口说“真如不是如来藏,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说“真如和如来藏是两个识”,那又落到“十个识并存的无量过失”里面。八、九识并存,就已经有无量无边的过失了,如果再加上一个第十识,成为八、九、十识并存,那个过失就会更多了,将会辗转出生无量无边的过失,将会导致三乘经典及所有论典都必须全面改写,将会成为“指责
世尊说不如实语,诸大菩萨说不如实语。”因此,杨、蔡、莲等人都不可以主张说真如与如来藏是两个心,不可以主张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两个心。
因此我们说,如果他们所说的真如不是阿赖耶识所显示的自性,而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法性的话,那这个真如一定是一个心体,不可以狡辩说“真如虽然出生阿赖耶识,但真如非心亦非识,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所以不是第九识。”这种话是绝对讲不通的;因为,如果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祂的功德一定比阿赖耶识更多、更圆满;阿赖耶识所具有的,祂也一定都有;而阿赖耶识所没有的功能,祂也应该另外还会有,这样才叫实相啊!不然如何能出生“能生万法的阿赖耶识”啊!又如何能说真如是实相呢?
而且,真如既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法,那就表示祂一定是心体;因为,在法界中,如果不是心体、不是识的话,就不可能会出生八识心王等心体;这就好像五十一心所法不能出生任何一识,又好比色等十一法、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都不是心体,所以都不可能出生任何一识,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依他们“真如出生阿赖耶识”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定: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一定是心体;若非是心,则无可能出生阿赖耶识。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有“八九识并存的种种严重过失”,我已经事先写在那里等著他们了。所以,他们主张“阿赖耶识由真如出生,而真如不是心也不是识,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所以不是第九识。”这个说法是绝对讲不通的,是自我欺骗而又欺骗别人,就是世人所说的自欺欺人。
所以,真如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显示的自性,是附属于第八识心体而显示出来的真实如如的自性,是显示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根本不可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如果他们不得不改口而坚决的主张:“真如是心体,所以能出生阿赖耶识。”这样一来,却又落入“八九识并存的种种过失”里面,必定进退失据,无法自救,必定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说,他们自创佛法知见,不肯完全依照
佛所说经及真悟菩萨的正论来修证,离开正经正论而依止伪论的《释摩诃衍论》,依止未悟的凡夫“菩萨”──否定大乘法的安慧法师──所造的否定七八识的《大乘广五蕴论》邪见,这样“进”修的结果,就造成了今天远离正法、进退两难、不知所措的局面;这种局面,他们将会永远无法收拾,面对随学的信众时,他们一定无法解释,无法自圆其说,一定会痛苦不堪而又不知如何应变,不知如何收场,最后只好不了而了之: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图存以后,只能渐渐的、不著痕迹的消声匿迹于佛教界;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原标题: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