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44集 圆成实性的如来藏

   日期:2021-04-21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今天这个单元将要来谈谈“如来藏的圆成实性”。在前面《胜鬘经》中胜鬘夫人说: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也就是如来藏具有空相与空性两种道理。空性就是不空如来藏,因为这个空确实有真实性,不是缘起性空的意思;空相则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法的本性都是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就一定会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就像我们的意识会有生起的时候,也会有存在安住的时候,也会有变异的时候,最后也会有消灭的时候;就这样子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有生就有灭,所以叫作空相。空性是指如来藏心体的自身,空相是指如来藏所出生的蕴处界万法,具有空相与空性的如来藏,当然是能够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
  有位主张大乘非 佛亲口所说的六识论法师,在他的《胜鬘经讲记》当中,他说:“唯识学者说圆成实,也可有二义:一、约远离一切杂染说,名为空。二、约由空所显说,名空性,体实是不空的。然本经说不空,不但约法性不空说,重在体具过恒河沙功德性。如《楞伽经》、《起信论》等,都不是从因缘生法,虚妄生法论空与不空,而是依如来藏性说。”(《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223~224。)这段话有很大的错误需要来辨正,因为唯识学者所说的圆成实,同时具有空与不空,是因为如来藏无形无色,不跟烦恼相应,所以称为空。虽然空,但是有真实性;有真实性是因为祂能够出生诸法,包括出世间法以及世间万法。因此,唯识学者所说的圆成实性 (我们先依文解义: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诸法的真实性) ,“圆满”这两个字,是就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来说圆满。世间法是杂染的,出世间法是清净的,如来藏心圆满成就杂染的世间法,也圆满成就清净的出世间法,所以才叫作圆成实性。祂具有圆满成就这些法的真实性,所以被叫作圆成实。
  如果说:“圆成实性是纯净的、是纯无为、是纯真如,不具备无漏有为法。”这样一来,圆成实性就不能够出生世间的杂染诸法了;这样子祂就变成了只有真如性而不能函盖世间杂染诸法了;那么 佛说一切众生都有圆成实性,就应该解释为一切众生都已经住在无余涅槃当中,因为这样的圆成实性不能够出生杂染的世间法。既然不能生诸法,就不该有杂染的众生蕴处界在三界当中存在;显然就不具足圆满出生万法的真实性了,这样子的圆成实,因为无法圆满具足出世间清净法及世间杂染诸法,祂的自性并不圆满,所以就不是圆成实。因此圆成实性一定是具足出世间清净法以及世间杂染流转的染污法,才叫作圆满成就世出世间诸法的真实性。因此,那位法师说:“唯识学者说圆成实,约远离一切杂染说,名为空。”这显然是错误的。
  这位法师又说:“二、约由空所显说,名空性,体实是不空的。”他所说的,由空所显名为空性,意思是说:缘起性空是由蕴处界的无常空所显示的,所以叫作空。他认为这个缘起性空其实是不空的,因为经由这个缘起性空的理解、观行,可以成就佛道,这也是我们上一个单元所评论的无常是常的错误观念。所以,这位法师的看法是:阿罗汉就是佛,佛就是阿罗汉;成佛之道就是阿含讲的解脱道,没有大乘经讲的佛菩提道可言,佛陀不曾以成佛之道教人。这就是他的看法,所以他会认为:自己真的懂缘起性空,由于以为真的懂缘起性空了,所以就是阿罗汉,而他认为阿罗汉就是佛,因此这位法师也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佛。所以,他同意别人为他写的传记的副书名是《看见佛陀在人间》。因为他认为:以他极力主张的缘起性空,然后努力的推行人间佛教,如此的利益人间,就是真正的菩萨行,他这么不遗余力的推行,他认为 佛陀也就是如此。
  接着,这位法师说:“然本经说不空,不但约法性不空说,重在体具过恒河沙功德性。”可是这又有问题了,既然胜鬘菩萨说的是如来藏有过恒河沙数的功德性,而这位法师说的如来藏是依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终必会坏灭来说缘起性空,这样子的缘起性空正是坏灭法,最多只能使人出离三界,不得安隐,因为心中始终会怀疑:“我灭了蕴处界入了无余涅槃,是不是如实不空?是不是真的有本识如来藏存在而不是断灭空?”这样子怀疑的时候,就不可能断我见了,更何况能够断我执呢?阿罗汉是因为 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亲耳听闻 佛的开示,信受有本识真实存在不坏,阿罗汉完全信受了而断除了我见、我执。可是没有听闻 佛陀开示的这位法师,他心中会想:灭尽十八界自己以后的涅槃中,是不是真的不空呢?心中总是会有所怀疑的,所以心中不得安隐,纵使想要勉强把自己灭了,心中也是存疑的,始终无法断我见。纵使有人信受佛语而断我执,死后能得出离生死,仍然不算是安隐观,只是出离观而已。
  既然是蕴处界缘起性空而入了涅槃、灭尽一切了,又如何能成就佛道呢?正因为他曾想到这个问题,于是不得不把成佛认定为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认为:阿罗汉即是成佛,修学佛法、研究佛法,真的懂佛法了,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佛法、就可以是经典,所以不必因为大乘经典非佛说,就说大乘经不是佛经、不是佛法。这就是他的看法。
  既然如来藏的本体具有超过恒河沙数的功德性,一定是有一个常住心,祂才能够具有过恒河沙数的功德性,不可能是虚空或空无而具有无量的功德性。如果是缘起性空具有过恒河沙数功德性,那么当缘起性空所依的蕴处界坏灭了,缘起性空已经不在了,那个时候是一法不存的,正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空的时候,尚且没有丝毫的功德性可说,何况是过恒河沙数的功德性?所以应该这么说:本经说的不空,不是只是说法性不空,而且是说本身与烦恼不相应的空,当下就有无量无边法性的不空。是与那位法师所说相反,这样才符合《楞伽经》《起信论》所说的:都不是从因缘生的,而是本来就在的。
  《胜鬘经》中胜鬘夫人接着说:
  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位法师解释说:【如来得证如来藏而成就法身,是由“坏一切烦恼藏”而得的。而坏一切烦恼藏,又从“修一切灭苦道”而来。二乘的所以不见不得如来藏空智,本经的解说,极为明白。】(《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225)这位法师既然说“如来藏空智”就是断除生死烦恼,证得缘起性空,这明明是二乘圣人所已证的;二乘圣人虽然不像如来的究竟断尽,仍然还有习气种子随眠,却是二乘圣人已经分证的,因此不能说二乘不证“如来藏空智”。但是他在这里又随顺经文而说二乘不证,只因为经文是这么说的。可见经文说的如来藏空智,不是他说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而是第八识心的空性智慧。所以,依这位法师的理论,当然不能说二乘圣人不证“如来藏空智”,因为他讲的如来藏空智就是缘起性空。但是他在这里又随顺经文而说二乘不证,这只是因为经文是这么说的,所以他不能不这么说。可见经文说的如来藏空智,不是他所说的缘起性空的如来藏空智,而是第八识心的空性智慧。
  因为经中明明说: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对这个空智是本所不见、本所不得的;这一种如来藏的空智是唯佛所证,而菩萨们世世随佛修学,所以能够分证,这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能证得的。而且一切苦灭,是佛地才有资格这么说的,阿罗汉、辟支佛仍然还是有许多的苦未灭,因此阿罗汉、辟支佛并没有坏一切的烦恼藏——还没有坏灭一切烦恼种子的执藏;他们仍然还有许多的烦恼种子存在着,只是断除分段生死的现行而已。
  且不说细的烦恼,只说很粗的烦恼就好了。辟支佛们是不乐见佛,也不乐见菩萨的,定性阿罗汉则是不乐见菩萨的。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说。不乐见佛的是辟支佛,他们只要听到天人来说:“有一位最后身菩萨已经降生在人间了,祂今夜已经出家了,不久即将成佛。”所有的辟支佛就会立刻取涅槃,他们不乐见佛。定性阿罗汉虽然很喜欢见佛,可是不乐见菩萨;因为佛怜悯他们,不会为难他们,也会为他们开示正法;可是菩萨们为了护持佛的正法,一定会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单说去见 维摩诘菩萨,见 文殊师利菩萨,已经回心大乘的阿罗汉们心中还是有恐惧的,何况是不回心的定性阿罗汉?你想:他们有没有烦恼呢?当然还是有呀!
  譬如,维摩诘菩萨示现生病,在家休息;但他起了个念,想要用这个病来弘扬佛法,于是心中故意想着:“我生病了,佛都不护念我。”佛陀当然知道他的用意,于是对重要的弟子们一个一个点名,那些已经回心大乘的十大阿罗汉们哪个人敢去探病?没有一个人敢去。你想他们有没有烦恼?有嘛!所以说他们还没有断尽一切烦恼藏。他们为什么不能断尽一切烦恼藏?因为他们还没有普修一切苦灭之道;他们灭的苦是有分苦、少分苦,不是灭一切苦。他们也无法灭多分苦,灭多分苦是诸地菩萨的事,灭一切苦则是佛地的事。因为没有修一切苦灭之道,所以无法灭一切苦,因此仍然有很多的烦恼藏在他的心中。
  所以因为如此,阿罗汉不等于佛,因此阿罗汉恐惧面见菩萨。阿罗汉们只能断有余苦,他们所修的是有余道,灭的是有余的集,所知的苦是有余苦。为什么这么说?都是因为他们不如实知佛菩提道,在回心大乘然后悟入般若以后,在还没有通达以前,所知的佛菩提道都只是听闻而臆测所得,没有如实智。因此胜鬘夫人所说的空义隐覆真实,与这位法师以解脱道来讲的空义隐覆真实,是完全不同的。空的真实义有空与不空,空是不与烦恼相应,不空是在不与烦恼相应当中能生万法的自性,能继续支援万法生住异灭,而祂本身常住不灭,常住于不与烦恼相应的空当中,继续圆满一切杂染诸法,在空中具有这样的不空,这才是真实空。
  这个真实空是有不与烦恼相应的空,也有能生万法的自性不空,所以真实不空。空与不空集合于一身,不是分开的;也是集合于同一时,是因地就已经是如此的,不是成佛以后才是如此的。而这位法师把空与不空割裂成为分离的,也割裂成为因地与佛地不同,割裂为到达佛地时才不与烦恼相应,这样错误说为真实不空。他说如来藏也就是缘起性空,在因地时不与烦恼杂染相应,有时候又反过来说因地与烦恼杂染相应,所以是灭法;但是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在死前如果真的懂了,就是不空,因为缘起性空是常住的。
  但胜鬘夫人所说的空义有不空与空两个部分,空是因为不与烦恼相应,但在这个不与烦恼相应的状况下,祂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性,使得世间的流转诸法以及出世间的还灭诸法可以同时存在,所以世间容许有三乘圣人住世,然后继续显示确实有空与不空两个部分。但这个法不能明说,只能从理上来说,如来藏是如此的。若是想要得到真正的实证,就必须进入佛法当中来真修实证,不能单靠意识思惟理解,也不能靠佛学的方法论来研究。依佛学的方法论研究到最后,将会成为学问而不是佛学。因为真正的佛法学术只有在真参实证者心中才能存在;也因为意识思惟所得的内容都只是学问研究而无法完全符合佛法的真义,而学术是讲求验证与真实的。能真正写出佛法学术论著,其实是只有菩萨才有资格写。所以,真正的佛学论著就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成唯识论》等等的论著,这才是真正的佛学学术论著。
  我们修学佛法,还是应该以实证作为标的,思惟想像的结果是无法被再三验证、被一再实证的,最多只能够称为哲学或者是思想,但是这对我们烦恼的断除,以及菩萨道的升进或是众生的法身慧命,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这个单元说明了如来藏的圆成实性,同时说明了佛法的修学应该真参实证,否则将会误会佛法,反而将自己推向错误的方向,我们不可不谨慎。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