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85)----游宗明老师

   日期:2021-09-07    

  论释印顺说《心经》之无智亦无得(下)

  如何正确的观照诸法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叙述完长爪梵志与佛的对话,接著说:“若长爪梵志不闻般若波罗蜜气分,离四句第一义相应法,小信尚不得,何况得出家道果?”意思是说长爪梵志如果没有听闻佛跟他开示般若波罗蜜的气分,也就是离四句(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不得一切法的第一义相应法,对佛法连小小的信心尚且不可得,何况能够出家证大力阿罗汉果?“离四句第一义相应法”是指:诸法之性若离一异必不可得,诸法之性若离俱不俱必不可得,诸法之性若离有无非有非无必不可得,诸法之性若离常无常必不可得。这“四句离”是什么意思?要如何依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离”来观察诸法?为什么这是第一义相应法?为什么这是般若波罗蜜气分?

  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一切佛语心品〉中,佛告诉大慧菩萨说:

  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1

  以实相观察觉照诸法,假如觉照诸法的性自性法相,正确的抉择离四句而不可得(实相的性自性堕入一异等四句是不可得的),这就是观察觉照。四句就是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这就称为四句。这四句离,就是一切法实相的性自性。经中佛说所谓观察觉照的智慧,是证悟诸法实相教理的菩萨,依于所悟证之藏识空性,在三界一切法中,觉照诸法的自性相;觉照一切法的自性相后,便可以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现起简择的智慧;就由这个简择的智慧,渐渐具足了知:三界一切法若离四句,皆不可得。

  为何诸法之性自性离一异而不可得一异之相呢?诸法就是三界内之法,也可以说是七转识以及藉七转识所衍生出来的一切法。而这七转识都是由诸法实相第八识所生,依于第八识而运作,摄属于第八识的部分体性,第八识是七转识的实相,因此第八识的性自性才是诸法的本源,故说是非异;七转识与第八识和合运作像是一个心,这八个识运作无间,众生无法了别同中之异,因此亦说名为非异。第八识于六尘无觉无知,但是祂却对六尘以外的无量法具有无穷的了知性,所以才能与所生之七识心和合运行无间,只是祂了别的行相极微细,不是凡愚之所能知;祂能了别七识心的心行,却不会随著七识心在六尘中生起种种分别,也不会在六尘中生起种种喜贪及憎厌,祂的体性跟七识心完全不同,因此说为非一;这也就是《心经》为什么说“无五蕴、无六识、无六尘、无六根……无智亦无得”,第八识自住的境界中“一法也无”故。诸法的性自性不是七转识的无自性,此即是离于一的道理,也不可离于第八识而有单独的七转识,故说离于异。在时时间,八个识不断的和合运作,因此说“非一非异而离一异”。或者也可以用海浪与海水来作譬喻:七识心就像是海浪,第八识就像是海水;海浪是由海水藉由地心引力、潮汐、海风、月球引力等等的缘所生成,海浪不能离开海水而存在,海浪的本质就是海水,因此海水与海浪是非异;可是海浪是海水藉缘出生的,有种种浪花的相貌,海水则是不待缘而有,海水有自己的水性,海浪与海水还是有差异,因此说为非一;然而,海浪与海水就是这么时时间和合运作,因此说非一非异。(离四句一切法不可得之详细说明,请参阅平实导师《灯影》、《楞伽经详解》的胜妙开示)

  《楞伽经》中佛告诉我们,要得到观察觉照的智慧,必须从“离四句”来观察三界一切法的真实相。而这观察“四句离”的过程,是必须先证悟实相心如来藏,并依著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来观察第八识即是七识心乃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等诸法的实相,诸法实相离于一异等四句,是非一非异、非生非灭的,这就是中道的观行,这才是正确的般若中观。然而释印顺与应成中观派诸师等人对一切法的观察,却仅仅是从现象界法的生灭相、从事相上的一异等去观察与认识,因此就如同长爪梵志─不得一法可以入心,得到“一切法不受”的结论,而这“一切法不受”的主张却否定了他自己的论述,是个悖论;换言之,长爪梵志与释印顺等人的这种观察并不正确,当然无法得到观察觉照的智慧。所以,龙树菩萨说佛当时的开示,帮长爪梵志点出了有一个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气分”,要以离四句、不可得四句的方式来观察诸法,这才是“第一义相应法”,也就是相应于最为究竟之法。般若波罗蜜就是在讲这个诸法实相,祂是离四句不可得的第一义相应法,也因为祂是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第一义相应法,所以称为中道实相。依《楞伽经》所说,这个中道实相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梨耶识。能够以四句离来观察一切法,就是中道的观行,这才是龙树菩萨所说的中观。

  从《楞伽经》所说“离四句观一切法不可得”的开示中,可以确定只有第八识如来藏为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才有“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这四句的两边法相可得。若是离开如来藏说四句,一定会落入长爪梵志所犯的悖论中;而释印顺、应成派中观与恶童皮尔?安东同样也都是落入自我矛盾的悖论之中。

  长爪梵志与佛的这一段对话,在《阿含经》以及《大智度论》、《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都有记载。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序品〉中,阐述般若波罗蜜第一义相应法而说明诸法实相时,即提出长爪梵志的这个真实案例;龙树菩萨的目的是什么?显然,龙树菩萨要明确告诉我们:般若波罗蜜不是一切法空,第一义相应法必须实证真实法─第八识如来藏。也因此释印顺以及应成中观派所主张的一切法空、性空唯名论,也就是长爪梵志一切法不受的主张,而这主张并不是佛所认同的,当然也不会是龙树菩萨的主张,因此不可以诽谤说“龙树依‘般若经’等,说真俗无碍的性空唯名。”2。

  一切法是指三界法,有生有灭,若是主张一切法空,或说一切法缘起性空,然后不知或是否认有一个真实常住的诸法实相是这一切生灭法的所依,就会像长爪梵志落入两头皆输的窘境,因为一切法空(包括释印顺与应成中观派的一切法唯依缘生,长爪梵志的一切法不受,以及恶童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主张,在逻辑上是落入自我指涉的悖论,世俗的逻辑论义都可以确定这是个悖论,因此当然也是佛所破斥的,更不可能是究竟了义之法。《般若经》以及《心经》说无五蕴、无六根六尘六识、无十二因缘、无四圣谛,甚至最后“无智亦无得”,也绝对不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意思。

  诸法无性为性

  本文一开始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的精要在《金刚经》,《金刚经》的精华便是《心经》;而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有一段开示将《心经》的核心义理作了一个完整的说明。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6〈渐次品〉中佛开示说:

  诸菩萨摩诃萨初发心位,或从佛闻,或复从于多供养佛、菩萨、独觉及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果等贤圣所闻,谓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方名为佛,渐证诸法无性为性名为菩萨,乃至预流深信诸法无性为性名贤善士,故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法及有情乃至无有如毛端量自性可得。3

  从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有一个无性为性的法,这个法贯穿三乘菩提─三乘一切贤圣,从初果预流、二果一来、三果不还、四果阿罗汉,以及缘觉道的独觉,大乘的菩萨乃至究竟佛,都是完全依止于这个无性为性的法,三乘菩提的修行才得以成就。经中佛说: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或许是从佛听闻,或许是从于多供养诸佛、菩萨、独觉以及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果等等贤圣的处所听闻,听闻说“当证得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的时候才能称为佛,渐渐证得诸法无性为性是为菩萨,乃至初果人也是由于深信‘诸法无性为性’才能称为贤善士;因此三界一切法以及诸有情众生没有不是以无性为性这个法作为法性的,离于这个无性之法就都无有自性可言,甚至是像一根毛发末端这么微细量的自性都是不可得的”。

  所谓的“无性”,依文解义就是“无自性”,但是“无自性”的真实意涵是什么?是释印顺以为的“一切法空”吗?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道树品第71〉中,须菩提请问佛:“世尊!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佛开示说:“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以是故,当知一切法无性。”佛说:“诸法(三界内一切法)是因缘和合而出生的,在这依因藉缘所生的一切法中都没有真实不坏的自体性。如果一切法无有真实的自性,这就称为无法。”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佛告诉须菩提:“菩萨应当要知道一切法都没有真实自性;为什么?因为一切法的体性皆是摄属于空性的缘故。因为这样,要知道一切法无性。”因此,虽然所谓的“无性”,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无自性,然而,无自性的一切法如何能出生?若是以为“一切法无自性”,就是否定一切法背后有一个具有真实自性而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诸法实相存在,认为“一切法无自性”就是拨无根本因的一切法空,这种主张就落入前面所举长爪梵志、恶童皮尔?安东以及释印顺与应成中观派诸师自我指涉的悖论中。因此,所谓“一切法无自性”必须是依止于一个真实的诸法实相而说,这个诸法实相无有一切世间性,而且有圆成世间诸法的真实性,因此一切无真实自性的世间生灭诸法,才能由这个常住的诸法实相藉缘而生;这才是完整而且了义的佛法。若是否定无自性诸法背后那个真实法的存在,则必定落入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而生等外道见中。

  在《解深密经》中佛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这是什么意思?蕴处界诸法因为无常所以都没有真实的自性,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为什么又说这有生有灭的一切诸法是“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佛在《解深密经》卷2中解释说:“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佛说必须依据三种无自性性的密意,才能说一切法都无自性。这其实同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所说“诸法无性为性”的意思:佛依三种无自性的体性所含藏的密意,说一切诸法都是藉种种缘而由根本因─第八识如来藏出生,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生因缘灭,本身没有真实不坏的自体性。这三种无自性性就是: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但是为什么佛在“无自性”三个字后面都要加上一个“性”字,说为“无自性性”?又为什么“无自性性”之后还要加上“密意”两个字呢?

  “诸法无自性性”的前一个“性”字,是表示生灭诸法没有自己的真实体性,也就是诸法空相;后一个“性”字是表示诸法皆摄归常住实相心的真实体性,也就是空性。因为这个实相心没有三界诸法的生灭体性,却具有祂自己不生不灭的真实体性,所以才能称之为“空性”─体如虚空而有真实自性;如果这个三界万法的本源没有圆成诸法的自体性,诸法如何能出生?就是因为实相心具有不生不灭而能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自体性,因此不是空“无”而是空“性”。所以“无自性性”是依于空性心而说的,不是空无自性的断灭见,也因此要了解“三种无自性性”之前,必须先了解什么是“三自性”,如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这三自性又称为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因为“三无性”其实是佛为那些已经如实亲证三自性的菩萨所开示的深妙义理,是依实相心的自住境界而说的;所以这三种“无自性”“性”“密意”其实已经表明了三自性的真实存在。因此“三种无自性性”的道理是说,这三种无自性并非空无自性,而是空性;至于“密意”的意思当然是隐密的、不能为未悟者公开宣讲的,必须由学人自己去参究而悟明心地,所以才称为隐密或密意,而这个菩萨所必须亲证的密意就是真如心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一切佛语心品〉中佛告诉大慧菩萨说:

  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4

  佛所说的如来藏,与外道所说的梵我是不一样的。佛有的时候说“空、无相、无愿”,这有二个意涵,一是蕴处界的空、无相、无愿三昧,一是如来藏的空、无相、无愿三昧。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包括器世间以及有情世间都是无常空;众生所取内相分六尘境无有真实性,由根尘触为缘所生之能取的六识当然也没有真实性,而能取的六识心以及第七识末那识,与所取的内相分六尘境,都是真实如来藏所变生;菩萨经由四加行确认能取空、所取空以后,经由参禅证知如来藏空性,意识既确认自己是因缘所起、无常故空,也确认如来藏的空性是本无所得,因此意根也一样心无愿求,菩萨就这样依于如来藏而证得解脱。

  如、实际、法性,是指真如心第八识。“如”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切法的实际,世间及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由真如心直接或者间接出生,没有一法不是以真如作为最后的所依,因此真如是一切法的本源,所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9〈法性品第6〉佛说:“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此段经文即是以“真如”指称第八识心体:世间一切法皆有生住异灭,可是第八识真如心真实如如的体性从来不会有任何变动;这个真如心可以出生一切法,可是真如本身没有生灭、本来自在;一切法以真如为身,所以真如称为法身。因此,真如是一切法的实际,真如是一切法的法性;世间的一切法,相有生灭,可是诸法的本际是真如,祂从来无有生也无有灭;这能生一切法的真如就是法性,所以一切法才能够灭了以后又由真如心藉缘出生。这个真如,就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所说的如来藏。

  法身、涅槃、离自性,也是说真如。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法身,是一切法的根本,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都是从第八识真如心所出生。涅槃也是法身真如的别名,涅槃是依真如不生不灭的体性来立名,所以不能离开如来藏而说有涅槃可以实证,涅槃并不是死了以后一无所有的断灭境界,也不是缘起性空或者灭相不灭。离自性也就是无自性性,因为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没有遍计执性、依他起性以及圆成实性的任何相貌,祂是离开一切自性相的,这就是前面《解深密经》所说的“三种无自性性”的道理。

  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这与《解深密经》中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完全一模一样,“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指如来藏的体性,“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也就是指诸法皆摄归于本际─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空性本来自在,不是依缘而生之法,也永远不会坏灭;因为从来不生,所以也永远不灭;所谓的本来寂静,是说如来藏空性心,从无始劫以来一向离见闻觉知,离各种名言妄想,所以是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说如来藏自身的体性是无有生灭的,永远安住于绝对寂静中,离于见闻觉知,所以说自性涅槃。三界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从不寂静,不是落入能取就是落入所取之中,从来没有离开能取与所取的中道涅槃性。

  《大般若经》中说有一个“无性为性”的法,这个法贯串三乘菩提以及世出世间一切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一切法性空”,即是说明这个“无性为性”的法就是出生无自性诸法的“空性”;而《解深密经》中佛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佛更明说“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就是指如来藏;因此,《大般若经》中所说“无性为性”的法,显然就是指称如来藏;大乘经典如是法同一味,皆在说明:世间一切法生灭无常而没有真实自性,因为一切法都是由实相心如来藏所生,一切法的实际就是真实如来藏,此真实如来藏无有生住异灭的世间性,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具有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自体性,其自住境界中离一切相而无一法可得,因此若是将诸法摄归本际如来藏来看,则一切法也就是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然而,贯串三乘菩提的第八识如来藏,在佛教学术研究者以及主张大乘非佛说的释印顺口中,却成为方便说,甚至被谤为是“神我”的主张。释印顺在《成佛之道》中说:

  佛说法空性,以为如来藏。真如无差别,勿滥外道见!如来适应凡夫,外道,及一分执我小乘,说如来藏常住不变,流转生死。……如来慈悲方便,特在《楞伽经》中,抉择分明:“佛”是“说”那一切“法空性”,称之“为如来藏”的。如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所以,如来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众生身心的当体─本性空寂性。所以要花样新翻,叫做如来藏,似乎神我一样,无非适应‘畏无我句’的外道们,免得听了人法空无我,不肯信受,还要诽毁。不能不这样说来诱化他,这是如来的苦口婆心!如来的善巧在此,听起来宛然是神我样子,可是信受以后,渐次深入,才知以前是错用心了,原来就是以前听了就怕的空无我性。5

  从释印顺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他认为“如来藏”只是方便施设的说法,其实是指缘起性空,而不是有一个称为如来藏的真实法存在;他认为佛说如来藏,是为了适应凡夫、外道,以及一分执有我的小乘人,才说有如来藏常住不变、有如来藏流转生死。释印顺举出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经文来证明佛是为了断除愚夫畏惧无我句的缘故,才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的如来藏门;他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句“为断愚夫畏无我句”解释为“为了摄受畏惧无我句的愚夫而方便施设神我的如来藏法门”。然而“神我”即是“外道所说之我”的其中一种,那么佛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岂非成为妄语?难道“花样新翻,叫做如来藏”就能欺骗得了众生?而佛慈悲开示“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十二个名相来说明真实如来藏,又难道只是随便说说?释印顺难不成是想指责佛说法前后颠倒吗?释印顺说如来藏就是“甚深法空性”,而他以为的“甚深法空性”就是“空无我性”,其实就是没有根本因的缘起性空,本质是空无而不是空性,因为他否认真实自性的存在。所以,释印顺所说的如来藏,意思就是空无我性,也就是缘起性空,而不是《楞伽经》与《胜鬘经》等圣教中所说常住不变、自性清净的真实如来藏。可叹在末法的现代,《楞伽经》等圣教中的真实义理都完全被释印顺断章取义及扭曲了,真实如来藏被扭曲成为神我、梵我,如来藏法门被说成了方便法门,这是从根本破坏佛教正法,使一切信受印顺思想者永无实证三乘菩提的因缘。

  结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以“诸法无性为性”来贯串三乘菩提,阐明从预流果一直到究竟成佛,都是依于这个“无性为性”之法才能成就;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解深密经》以及《楞伽经》中的开示也可以确定这个“无性为性”就是“无自性性”之法,就是诸法实相─如来藏,《楞伽经》中更明说如来藏即是阿梨耶(阿赖耶)识。佛说第八识如来藏远离虚妄想像,无有三界一切世间法的自性,所以祂以“无性”为法性。诸法都是由这个“无性为性”的空性心所生显,都摄属于这个空性心的部分体性,所以诸法就是以这个无世间性的空性心如来藏作为法性,因此说“诸法无性为性”。《心经》所叙述“无五蕴,无六根、无六尘、无六识,无十二因缘,无四圣谛,无智亦无得”,就是指如来藏真实理体中没有三界一切法的体性,也就是说《心经》这段开示所说的心就是指如来藏心。也唯有依止于这个如来藏心来观察一切法,并依著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来观察如来藏没有三界有性的无性为性是离四句的,这才是中道的观行,这才是正确的般若中观。

  释印顺与应成中观“一切法空”或说“一切法缘起性空”,恶童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以及长爪梵志“一切不受”的主张,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恶取空,都是由于错误的观察,因此落入自我指涉的悖论中。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说《心经》的“无智亦无得”是“指缘起无自性说的”6,这种“一切法空”的邪见,其实从佛世到现代都一直有外道如是主张,于今末法甚至有蔓延之势,误导了许多众生;这种邪见也就是佛所破斥的“兔无角想”。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中,佛告诉大慧菩萨说:“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佛说有一种外道修行者,作“一切法无常坏灭,皆无所有”的虚妄想像,然后错误地认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坚持执著这个见解不舍弃;他们是因为觉察知悉:一切法都是由于能生起的因已经尽了,因此随著因尽,这个法就灭了,所以就产生了兔无角的想法─如同兔子头上没有角,一切万法也是像这样,本来是无。释印顺的“一切法空”或说“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如兔无角”的邪想,是依于对蕴处界之因缘生灭现象的不如实观察,以及不如理思惟而产生的虚妄想,误解般若空就是讲一切法唯缘所生、无常故空,以“一切法缘起性空”为中道,亦即以一切法生灭无常的空无所有现象为实相,落于想像的空性,就如同依于“牛有角”的现象而产生“兔无角”的施设,殊不知“兔无角”本是无法,执取“兔无角”(“一切法空”)为法界的真实理,何异于断见外道!释印顺身在佛门,却否定佛法的根本─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实法,尽其毕生心力弘扬“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断常外道见,俨然是佛法中的“恶童”。(待续)

  -------------------

  1《大正藏》册16,页495,中24-29。

  2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2014年11月修订版二刷,页12。

  3《大正藏》册7,页354,下26-页355,上4。

  4《大正藏》册16,页489,中4-9。

  5印顺著,《成佛之道》(增注本),正闻出版社,2001年5月新版一刷,页390-392。

  6《中观论颂讲记》:“以正观观察缘起的苦、集是毕竟空无自性,这是道;依道的行践,行到尽头,入于涅槃城,就得安稳,也就是寂灭的实证。这大道,主要是缘起观。作如此观,名为正观,由此正观,得真解脱。所以体悟缘起,四谛无不能见能行。《心经》说:‘无苦集灭道’,又说:‘无智亦无得’;也是指缘起无自性说的。”印顺著,正闻出版社,2014年11月修订版二刷,页482。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