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78集 六念法之念法

   日期:2022-09-12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我们继续来说明六念法的“念法”。在上一个单元提到:修学六念法之前,应该要先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也就是要先相信并且了解佛法的真实义理,然后开始修学六念法,最后才能够实证佛法的真实义。
  今天这个单元来说明“念法”,也就是我们要忆念佛法殊胜的利益跟功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修学“念法”这个法门呢?在《大般涅槃经》中 如来开示说:【云何菩萨摩诃萨念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思惟诸佛所可说法最妙最上,因是法故能令众生得现在果。唯此正法无有时节,法眼所见,非肉眼见,然不可以譬喻为比;】(《大般涅槃经》卷18)如来开示说:大菩萨们应该思惟诸佛所说的法是最为胜妙无上的,因为佛所说的法可以让众生当下有所实证。就唯有这个正法在任何的时刻,能够让菩萨以清净的法眼实证,而不是肉眼所看见,也不是以譬喻作为比量推知的。也就是诸佛所说的胜妙佛法,是希望让众生当下实证佛法的。
  那么是什么样的佛法呢?经中接着说:【不生不出,不住不灭,不始不终,无为无数;】(《大般涅槃经》卷18)如来说这个法是从来没有出生的时候,也没有安住、也没有消灭的时候,祂从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时候,祂不是三界有为法,所以不能以三界世间的数量来形容计算祂。从这一段的说明,可以知道这个法就是指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本体,世出世间之中就只有这个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经中接着说:【无舍宅者为作舍宅,无归作归,无明作明;未到彼岸令到彼岸,为无香处作无碍香;】(《大般涅槃经》卷18)如来说这个法可以让三界生死漂流没有安隐舍宅的人得到安隐舍宅,没有一个归依处所的人有所依靠,让无智愚痴的人得到智慧的明灯;让还没有得到解脱的人能够到达解脱的彼岸,这个法就像是无有障碍的香能够到达任何没有香气的地方。所以这个法是生死解脱的良药,是众生的归依处,因为这样所以要忆念这个法。
  经中接着说:【不可见见,不动不转不长不短,永断诸乐而安隐乐,毕竟微妙;】(《大般涅槃经》卷18)是说这个法是非常的微细奥妙,祂隐身在很不容易看得见的地方,在那微细的地方才能够以法眼来看见;这个法本身没有三界中动转的行相,祂也没有所谓的长短方圆等等世间相;祂是永远地离开各种三界的乐受,实证而转依祂以后,可以安住在涅槃安静安隐乐中,祂是最究竟微细胜妙的实相。
  经中接着说:【非色断色而亦是色,乃至非识断识而亦是识;非业断业非结断结,非物断物而亦是物,非界断界而亦是界,非有断有而亦是有,非入断入而亦是入;非因断因而亦是因,非果断果而亦是果;非虚非实,断一切实而亦是实;非生非灭,永离生灭而亦是灭;非相非非相,断一切相而亦是相;非教非不教而亦是师;非怖非安,断一切怖而亦是安;非忍非不忍,永断不忍而亦是忍;非止非不止,断一切止而亦是止;】(《大般涅槃经》卷18)经中 如来以许多的法,包括五蕴、业、物、界、有、入、因、果、虚实、生灭、相、教、怖、安、忍、止等等的法,说这些法是非什么断什么而亦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这样子是在念法呢?上述五蕴以及业、物、界等等的法,都是三界内的有为法,我们所要忆念的法与三界内的有为法有非什么、断什么、而亦是什么的关系,这个法显然就是能够出生万法的如来藏,而祂本身的真实境界当中,却是没有三界万法的法性。
  也就是说,如来藏不能说是色,也就是非色;祂的真实境界当中,没有一点点色的法性,也就是断色;可是色法却是祂借缘所出生的,所以说亦是色。就像在《心经》中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是后面又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同样的道理。这都是在说明如来藏这个法的真实境界当中,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没有身口意的业,也没有事物,也没有十八界,也没有二十五有,也没有六入,也没有三界中有为的因果、虚实、生灭等等的相,也没有一切的教法,也没有所谓的恐怖或是安隐,也没有忍辱,也没有止息的相状。可是这一切的色受想行识、业、物、界、有、入、因、果、虚实、生灭、相、教、怖、安、忍、止等等,却全部都是祂借缘所出生的,一切法的本质就是祂。
  经中接着说:【一切法顶,悉能永断一切烦恼,清净无相永脱诸相,无量众生毕竟住处,能灭一切生死炽火,乃是诸佛所游居处,常不变易,是名菩萨念法。】(《大般涅槃经》卷18)经中说这个法是三界一切法的顶,也就是三界一切的法都不能够超过祂,因为都是从这个法所出生的。这个法是永远地断除一切的烦恼,因为祂的真实境界当中,既然没有一切三界法的存在,祂当然没有任何的烦恼。所以说祂清净无相,永脱诸相,因为祂没有三界一切法的法相。可是这个法又是一切众生的根本,众生生命的究竟实相就是祂,所以是无量众生的毕竟住处,三界六道众生没有不以这个法作为毕竟的住处。这个法本身没有生死轮回,生死的炽然大火根本烧不着祂。这个法是诸佛所游的居处,也就是诸佛的一切修行都是在这个法上面。这个法是常住而且不变易的,因为如来藏的真实境界中,是永恒而且不变易的。也就是诸佛所安住的境界是常、乐、我、净,所以是清净无相,永远不再变易,这个无所有性的如来藏,就是菩萨应该忆念的法。
  所以,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6当中,佛告诉善现须菩提说:【诸菩萨摩诃萨初发心位,或从佛闻,或复从于多供养佛、菩萨、独觉及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果等贤圣所闻,谓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方名为佛,渐证诸法无性为性名为菩萨,乃至预流深信诸法无性为性名贤善士,故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法及有情乃至无有如毛端量自性可得。】
  《大般若经》中 佛说: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菩提心的时候,或许是从佛的地方听闻的,或许又是从于许多曾供养的诸佛、菩萨、独觉以及阿罗汉、三果、二果、初果等等贤圣的地方听闻的;听闻什么?就是实证诸法以无所有性作为体性,当究竟圆满的时候才能够称为佛;渐渐实证诸法以无所有性为体性的称为菩萨,就这样子从独觉、阿罗汉一直到初果人,这二乘人没有实证诸法的无所有性,可是他们深信诸法以无所有性作为体性,所以他们称为贤善士,因此一切法及所有的有情,没有不全部以如来藏的无所有性作为体性,一切法以及所有的有情众生,甚至于没有像一根毛端的微细量的自性存在。因为一切法、一切的有情全部都是以如来藏的无所有性作为体性,这些法跟有情没有一丝毫的自性存在。因为成佛就是实证诸法以无所有性作为体性,所以在《大般涅槃经》中 佛说这个法是“一切法顶”,是“诸佛所游居处,常不变易”,所以菩萨应当要念这个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中,对六念法的念法法门也有详细的说明,在经中 如来告诉须菩提说:【云何菩萨摩诃萨应修念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有记法、不念无记法,不念世间法、不念出世间法,不念净法、不念不净法,不念圣法、不念凡夫法,不念有漏法、不念无漏法,不念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不念有为法、无为法。何以故?是诸法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法。念法中学,无所有性故,乃至当得一切种智。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得诸法无所有性。是无所有性中,非有相、非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修念法,于是法中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法。】
  经中 如来问说:“如何是菩萨应该修的念法呢?”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在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时候,不忆念善法、也不忆念不善法,不忆念善恶等有记法、也不忆念非善非恶的无记法,不忆念世间法、也不忆念出世间法,不忆念清净法、也不忆念不清净法,不忆念解脱道跟佛菩提道、也不忆念凡夫世俗的法,不忆念三界生死的有漏法、也不忆念出世无漏的法,不忆念被三界系缚的法,不忆念有为法、无为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善不善法、有记无记法、有为无为法等等,本身都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这些法是以无所有性作为体性。若是一个法它是由无所有性的如来藏借缘所出生的,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法。那就这样子来忆念那个无所忆念的如来藏,这样子就是念法。”
  就在念法当中修学,就因为这个如来藏的无所有性的缘故,可以一直修学到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这就是菩萨实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证得诸法无所有性圆满。这也就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6中 佛所说:“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方名为佛。”在如来藏的无所有性中,没有三界一切法的相貌,可是三界万法却是祂借缘所出生的,所以说是非有相、非无相。就是这样,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应该修学念法,所念的这个法中,甚至一少许的念都没有,更何况是念法这个念也不存在,就是这样子忆念这个法,这就是菩萨应该修的念法。在《大般涅槃经》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佛对念法的内容已经详细地说明,法是我们要实证的标的,念法是必须对这个法不断地思惟忆念,最后才能够有所实证,然后一直到成就佛道。
  其实除了直接忆念法的本质以外,我们也应该随时随地的思惟忆念佛法的整体架构。譬如,许多的经典都提到断烦恼障与断所知障可以成就佛道,二乘人断烦恼障成就解脱道,大乘菩萨除了断除烦恼障以外,还同时断除所知障成就无上菩提。那么如何是解脱道?如何是佛菩提道?解脱道就是断除烦恼,出离三界生死的修行,解脱道在断除烦恼以后,有四种沙门果位的差别,也就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与阿罗汉果。他们分别是断三缚结、贪瞋痴淡薄、断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我们就应该思惟:如何是三缚结的内涵?应该如何来断除三缚结?如何是贪瞋痴淡薄?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够贪瞋痴淡薄?如何是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我们应该如何断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就这样子不断地思惟解脱道的法,最后才能够实证解脱道。
  至于佛菩提道则是有菩萨五十二个阶位,从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位与妙觉位。我们应该思惟:就现在阶段,我们是在哪一个阶位?我们应该如何地往下一个阶位迈进?我们应该加强的是福德、定力、智慧,还是应该努力地修除性障?假设我们已经确定六住位圆满,想要进入第七住位当中,能够般若正观现在前,那么应该要思惟忆念什么法,才能够让我们进入第七住位中安住不退?如果我们想要进入十住位,应该如何地来成就如幻观?如果我们想要十行位圆满,应该如何来成就阳焰观?如果我们想要进入十回向位,我们应该要如何来成就如梦观?还有非安立谛三品心及安立谛九品心及十六品心,要应该如何来成就呢?如果我们想要进入初地,我们应该思惟忆念如何地永远伏除思惑,远离异生性,然后发起圣性。凡此种种的佛法,都是我们应该思惟忆念的。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中,如来说:【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在经中 如来告诉我们:一切的菩萨要修证殊胜的佛菩提道,有四种法的重要道理必须要知道,也就是首先要亲近善知识,接着要听闻正法,第三要如理思量,最后要如法修证。十方一切成就究竟菩提的诸佛,都是修这四种法才能够实证究竟菩提的。
  从 如来的开示可以知道,学佛首先要亲近善知识,这个时候我们要思惟:我们所跟随的师父是否真的是善知识,我们也要思惟忆念所修学的佛法是否是正法;如果师父是善知识,所教导的法也是正法,接着我们应该要如理思量所得到的教导,也就是必须随时忆念思惟善知识的教导,最后才能够如法地去修证,这样子才能成就我们的菩提道业。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念法”这个法门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