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70集 三界五趣之抉择(五)

   日期:2022-09-12    
正彝老师

  各位观众朋友以及菩萨们: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我们的子题是“三界五趣之抉择”。我们如果讲得稍微明白一些,三界五趣之抉择,就是代表说:我们要抉择于往生到三界五趣里面的哪一个境界。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抉择呢?因为一切的菩萨应当修学三乘菩提之法。可是为了修学三乘菩提,我们要能够有基本的条件,也为了能够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当我们满足了修学三乘菩提的条件之后,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增益三乘菩提的修学。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就为大家来说明:当我们在所有的身口意行在作思惟、在作简择的时候,要能够去满足可以在三乘菩提修学的这个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去抉择:我们在三界五趣受生的时候,是要在哪样的一个境界里面可以让我们继续修学三乘菩提?因为众生在修学三乘菩提之后,当他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开始在三乘菩提上修学,这样子的一个菩萨,在他还没有修证到三地以前,都还有所谓的胎昧。也就是说,当他这一世舍报之后,到了未来世往往就会忘记了过去他所修学的菩萨善法,得要有适当的因缘,慢慢过去所修学菩萨善法的这个种子才会相应、才会流注,然后继续回到三乘菩提的修学上面来。可是如果在过去生,在三乘菩提的修学上并没有很精进,所以在这一世舍报之后,到了未来世很可能就会有一些恶因缘的围绕,导致他跑到佛门之外去修学——可能去修学外道法,可能去修学邪法或者修学恶法——那因为这样子的关系,将会导致这位菩萨在未来堕于恶道。因此,我们要为大家来说明菩萨为了修学三乘菩提,一定得要在时时当中去抉择:自己的身口意业,是不是能够去相应于未来能够修学三乘菩提的这个条件、它所处的这个境界?
  比方说,我们说过如果生在三界五趣当中的这个恶趣(也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如果生在这三道),是没有办法修学三乘菩提的;那如果说过去行善,也很喜欢行善,心地良善,他的身行、口行也都是行善业,可是他对于这个善业的果报却很执著,所以如果说他能够守五戒,也能够修十善业道的话,未来当然能够生于天界。那生于天界呢,会让这一位菩萨过去所行的种种的善业果报,在受生到天界成为天人之后,一次就能够把过去的这些福报用完;所以当他的天寿尽了之后,在未来再受生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只剩下过去所造的这些恶业,那这些恶业它就会有相应的果报,当然可能会是在畜生道、可能是地狱道、可能是饿鬼道。那这样子的话,因为地狱道、饿鬼道以及畜生道所受的报,可能时节会很久远,所以菩萨在三乘菩提的修学上,那他就会有很长的一段时节没有办法修学三乘菩提。
  所以,也就是当我们菩萨在每一世行善,每一世于众生修集慈悲,每一世于众生布施,不管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那这样子每一世跟众生广结善缘,每一世帮众生能够亲近三乘菩提之法,所累积的福报其实是非常的广大,这样的一个福报,是有机会在未来可以生于天界的。但是菩萨应当要有智慧可以去抉择,即使天界在我们的五趣当中是属于善趣,但是因为生到天界之后,很可能菩萨道的修学就会因此而中断非常的久,那导致菩萨道的道业停滞不前,而且更为后退,所以这不是一切菩萨所乐见的。
  所以除了我们在一切时当中,仔细地去简择菩萨的身口意业,不要相应于能够受生到三恶道的业之外,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去简择:自己是不是执著于这个善业的果报而想受生于天界去享天福?那这个也是所有的菩萨在修学三乘菩提的时候,也必须随时去留意的。免得未来生于天界,把过去的福德兑换完毕之后呢,剩下的果报就是过去恶业的果报,结果就跑到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去了。这个时候,这个菩萨的道业就在这里停滞不前。这个是我们所有的菩萨应该要特别去留意的。
  好,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上一集。我们讲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业会导致生在饿鬼”?那我们在时时当中要去思惟、要去简择:我们的身口意要能够远离相应于饿鬼业报的这样的一个业。我们上一集是从这个经文来为大家说明。我们接下来从这一段经文继续为大家来说,这一段经文是《正法念处经》卷16:【此众生于前世时,以财雇人令行杀戮,悭贪嫉妬,不行布施——不施衣食、不施无畏、不以法施。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受于针口饿鬼之身;受鬼身已,自业诳惑,所受之身,口如、腹如大山、常怀忧恼,为饥渴火焚烧其身,受诸内苦,外有寒热、蚊虻恶虫、热病恼等。如是身心受种种苦,饿鬼道中一日一夜,比于人间日月岁数经于十年。如是受命,满五百岁。】
  好,这段经文为我们开示:如果说这个众生在过去生以财雇人,令这样的人去为他进行杀害众生的这些作为,而且他的心地悭贪嫉妒,不行种种的布施——不管是财物的布施、衣食的布施、无畏施、法施。这样的人他都不去作布施,这样的人身坏命终,他会受生于针口饿鬼之身;这样子的饿鬼,他的口如针口那么小,他的肚子却如大山那样子的大,他想要种种的饮食,却没办法得到满足,所以终日为饥渴火焚烧。有这种种的身内之苦,有种种的身外的寒热、蚊虻恶虫、热病恼等。这样子的身心受这种种的苦,到底要受多久呢?在饿鬼道中,他的一日一夜等于人间的日月岁数经于十年,而且这样子的一年,他要总共要过五百年,也就是他的寿命是在鬼道当中的五百岁;这个五百岁不是人间的五百岁,因为鬼道当中的一日一夜等于我们在人间十年。所以,我们如果稍微算一下,在鬼道当中的寿命超过百万岁,也就是人间的百万年。
  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可能是几千年,这样子的一个几千年的时间,对比于这个百万岁来讲,真的是微不足道!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人类有历史以前堕于鬼道,到现在仍然还在鬼道当中。在鬼道当中的境界,就如经上所说,他的境界是非常困苦的:身内有种种的苦,因为他所求的饮食总是无法满足;身外有种种的苦,有这么多的苦,终日系于饮食,结果饮食没办法满足。所以在这样子的苦的一个境界里面,要经过百万年。所以在这样子的一个鬼道的境界里面,大家应该很清楚,这是没有办法修学三乘菩提的。所以,菩萨要在时时间去留意自己的身口意行,是不是会相应于饿鬼道的身口意行?要时时刻刻去简择,一旦有这样子相应的情况,就要马上修正回来,这样才有办法能够远离相应于饿鬼道的这个恶业,未来不会受生于饿鬼道。
  接下来,我们再举下面这一段经文来为大家说明。《正法念处经》卷16:【此众生于前世时,多行贪嫉,常怀悭惜不行布施,以不净食施诸沙门及婆罗门,如是沙门及婆罗门不知不净而便食之。此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于食粪饿鬼之中,寿命长短如上所说,亦五百岁;饥渴烧身,求诸粪秽,犹不可得。以业力故,常不从心,不净之处蛆虫粪屎,驰走求索常不充足,至命不尽,常受苦恼。】
  这段经文为我们开示:如果说众生在过去生,他身口意行跟贪嫉相应,也就是说对于自身,不管是身内财还是身外财,他都不行布施,不论众生有多么需要,他都不布施;更严重的是说,他假设要布施给沙门跟婆罗门(沙门跟婆罗门指的就是佛法以及外道当中的修行人),他如果要布施给他们,他以不清净的食物来布施;布施的时候也不会跟他们说“这个是不清净的食物”,所以这样子的修行人接受他的布施之后,他就吃了。这是有严重的恶心,也就是说,这个恶心的程度很大,而且这个恶心布施的对象是修行人,如果说让修行人的修行得到了障碍,那这个果报、这个罪业是很重的。所以这样子的人,就会与这种恶业的因缘,也就是过去生行这样的恶业,以这样恶业的因缘,当他过去生身坏命终之后就会堕于恶道。这个恶道呢,就是生在食粪饿鬼之中,也就是说以粪秽维生的这个饿鬼,他的寿岁一样是跟上面我们所说过的五百岁,这个五百岁是鬼道众生当中的五百岁。所以,如果说我们稍微算一下,在人间超过百万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他终日饥渴烧身,那饥渴烧身他会去求种种的粪秽,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所以在这样子的情况之下,这么长的时间之下;“常”,就是时时刻刻都受到这种苦恼。
  在这种境界里面,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去修学三乘菩提的,所以我们菩萨在一切时当中,一定要时时刻刻去简择我们的身口意行,有没有相应于这样子的恶业?可能不是完全的相应,可能有时会有少分的相应;但即使是少分的相应,菩萨们都应该时时刻刻去简择,然后把它修正回来,让自己的身口意业不要跟这样子的恶业相应。这个是我们举出来有三种业行会让我们未来堕于饿鬼报,所以透过对于这三种业行的了解,菩萨们就能够在一切时当中,去简择、去思惟自己的身口意业,是否跟这三种会相应于饿鬼业报的业行相应?如果有少分相应、多分相应或是满分相应,都应该想办法修正回来,并且还要能够殷重忏悔。这是我们为大家说明“就是有三种会生于饿鬼报的这种业”。
  接下来,我们也要为大家来说明“什么样的业会让众生未来生在畜生”?我们都了解畜生道的众生,它也是没有办法修学三乘菩提的。比方说,跟我们最亲近的宠物,譬如说猫啊、狗啊,虽然跟我们很亲近,感觉好像也听得懂我们人在讲话,可是你要叫它来理解三乘菩提之法——也就是你讲给它听,要它来理解三乘菩提之法——这个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谈到修学三乘菩提之法。所以我们当然也要了解“什么样的业会导致众生未来生于畜生”。
  我们首先就从这段经文来谈起。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复云何业获畜生报?有十种业,云何为十?一、中品恶身业,二、中品恶语业,三、中品恶意业,四、起种种贪,五、起种种瞋,六、起种种痴,七、布施非法,八、禁呪厌术,九、毁菩萨梵行,十、起常边见人死为人;如是十业获报畜生。】从这一段经文的开示,我们了解:如果说在过去生我们的身口意业总是跟贪瞋痴相应,而且会起种种的邪见,以及去毁坏菩萨的清净修行,这些都会导致未来受报于畜生。
  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敬祝大家:烦恼远离、安乐自在!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