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14集 恭敬于师、于法

   日期:2022-09-12    
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恭敬于师、于法”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修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即使是在世间法上,尊师重道都是非常重要的,何况是修学微妙甚深的了义究竟正法,怎么能够不恭敬于师、尊重于法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于老师有这样的描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不仅要教授弟子各种学业、学问知识,也要“传道”——也就是传授正确的真实道理、人生观、价值观等,当然也要解决弟子在学习“道与业”方面的各种疑惑。所以说,当老师并不容易,不只是“授业”而已;既然是这样,当然对于老师就必须要非常地感恩与恭敬,这才是正确的弟子之道。而在儒家,他们对于“天地君亲师”也是强调要加以恭敬及奉祀的,而且也落入实际的行动之中,因此尊师重道当然也是佛弟子的根本。
  而在《长阿含经》卷11中,佛世尊对于师长对待弟子有作了五个面向的开示︰【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悋。】其中的“诲其未闻”与“尽以所知诲授不悋”是一般师长教授教诫弟子的精神,对于弟子所不知之处,师长就一定会加以教导而不会吝法,因为教学相长的缘故,有智慧的老师一定不会怕弟子超越他。而“顺法调御”、“随其所问令善解义”与“示其善友”,表面上看起来本来就应该要这样做,但是这里我们要留意的是,在佛法修学方面,要做到上述三点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先决条件是师长所传的法必须是要正确的,才能够“顺法”,也就是随顺正法的法义,以及根据弟子的根器来选择法门及作有次第的教导,这样才能做到“顺法调御”;而且也因为这样才能“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因为所教导的法义正确,弟子才能“善解义”,如果法义是错误的,违背正法、违背因果律,乃至违背世间逻辑,那弟子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善解义”的,当然师长也绝对做不到“随其所问令善解义”。而弟子要能够“善解义”,师长也必须教导弟子正确的佛法架构及理路,包括法与次法;同时也要教授可以实际成就的方法与次第,这也是本节目中所强调之“法与次法”的原因之一。而要为弟子“示其善友”,当然师长也必须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友,当然在佛道中,善友的最基本条件便是能够帮助弟子在修行之路正确地快速前进。
  所以,在修学路上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的确是不容易,而且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值遇及相应,所以说“真善知识实难遇”。因此,弟子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怎么会对善知识、师长不加以奉事恭敬呢?除非是弟子的心性真的有问题。而在上面所引《长阿含经》中开示师长要“敬视弟子”,这主要是在强调师父需要重视弟子的道业,所以要做到上述的五个内涵;因为弟子的法身慧命是掌握在师父的手中,因此弟子的道业是否能够快速进步,也可以说是师长的基本责任。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87中,圣 弥勒菩萨开示了在正法与外法中之师父与弟子的五种差别,这一段开示对于修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知由五种相,于内外法师及弟子高下差别︰一、由住故,二、由御众故,三、由论决择故,四、由建立开显道故,五、由行故。】底下我们就来依序说明这五种差别。
  第一个“由住故”,就是说内法中的修行者,其师徒都是喜欢安住于寂静之处,能够摄心而住、安心办道;相对的,外道师徒则喜好攀缘诸种境界,内心愦闹无法寂静安止。
  第二个是“由御众故”,也就是外道师喜欢大家共同推崇他的证量,希望成为大家认同的大师,这当然是落于我执与我所执之中,并且师徒喜欢互相推崇、注重排场,然而却无真实证量;相对的,内法之师徒则注重实修及给予众生真实利益,而远离表相法及名闻利养之束缚。上面所述之第一个与第二个内外法之差别,实际上一般修学者由表面上就可以辨别出来,因此如果发现有问题,就应当赶快远离有问题的道场。
  第三个“由论决择故”,就是说外道师与他的弟子,共同探讨决择法义的时候,因为外道法是错误的,自然无法作出正确的推论与简择,而且通常是违背逻辑与现象界所见;因此越加讨论问题越多,并且所了解的各有差异,无法有共同的心得决定,使得无明邪见更加增上,因此转增愚昧。这是因为有邪见的关系,就难免会基于这些邪见引发不如理作意思惟,而使得邪见越来越增广;所以有时候在一本书里面,如果你发现有一处的法义有错误,通常代表里面还有许多错误。相对的,内法师徒因为法义是正确的,因此在议论决择法义的时候,就能够吻合法界实相与现象界的观察;因此在决择法义上面,就会有一致性的结论,并且令师徒之戒、定、慧都能够越加增上与清净。
  第四个“由建立开显道故”,也就是指内法与外道法在核心法义之建立与开显上有极大的差异。内法当然是以三乘菩提为其修学的依据,而三乘菩提都不能离开根本因如来藏心,三乘菩提所证之二种或四种涅槃都是以第八识为根本;而外道法通常落入无因或不平等因,也就是与损减执及增益执相应,因此就会落入非理之作意思惟中,导致于对于法义的种种误解与邪执。相对的,正法是依于法界实相为核心,依此而建立之种种法与行门就能够正确,及能够令修学者成就。
  第五个“由行故”,也就是因为上述外道师徒之种种问题,当然不能达成他们所宣称的修行结果。因为理路错误的关系,纵使他们非常精进地修学,也是落入邪精进之中,最终还是唐捐其功,这真的是非常冤枉的事;并且因为理路与行门错误的关系,便很容易被别人所破斥。实际上,在外法相应之道场的修学者,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思惟分析比较法义,通常是不难发现外法法义之错误所在;但是往往是因为弟子本身之情执或面子的关系,而无法如理来作正确的抉择,这就真的很可惜了。
  从这一段圣 弥勒菩萨的开示,大家应当也能够知道修学正确法义之重要性,而当然选择正确的善知识也是绝对的重要;因为法是他所教导的,师父的知见是否正确当然直接影响到弟子的知见。上面是从师长及所修学的法义的重要性与根本性来谈,从这里大家就知道绝对要“恭敬于师、于法”。
  接下来我们从“逆罪”的角度来看,违背尊师重道或不知恩报者,其实代表他的心性是恶劣的,因此某些戒法上是需要排除这种人来受戒的。因为如果故意伤害对我们有养育或教导之恩的师长,这单就从世间法上来说也是属于非常忘恩负义的行为;因此,造作此恶业者,其心性通常很难转变;而如果伤害的是众生的功德田,那罪业就更大了!而会造作“逆罪”,通常代表他是无明性障深重,或者有严重的邪见,才会去造作这种愚痴的事情;因为本来是应当恭敬奉事孝养的对象,不是报恩田,就是功德田,而反而加以伤害或杀害,所以说是逆罪。同样的,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一者身行重恶业,二者口行重恶业,三者意行重恶业,……十者不知恩报;以是十业得地狱报。】其中第十个“不知恩报”,就显现了这样不知恩报的人,如果状况严重的话,是与地狱种性相应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留意之处。因为即使是一般世间人,也都知道“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何况是学佛者还违背这个道理。
  所以,从上述所引之圣教的法义,同时对比善知识之极为珍贵与极为难遇,大家就可以深信于师、于法都要极为恭敬;如果生起了一丝的不恭敬或怨怼之心,就要马上加以破坏去除,这样在佛道之修学路上才能快速前进。同时大家都知道,如果本师 释迦世尊不示现在这个世界成佛,我们将没有机会听闻殊胜之了义究竟正法,故佛弟子对于 佛世尊之广大恩德是无法回报的,只能以尽未来际护持 世尊正法来回报极少分。在 平实导师的《法华经讲义》二十五辑中开示︰【供佛很重要,而且 世尊授记的时候都说︰某某人未来再供养多少佛以后可以成佛。从来没有说过︰某某人未来再受学于多少佛以后可以成佛。由这里要了解到供佛的重要。】(《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341-342。)也就是说,基于感激 佛世尊对于众生之无量无边的大恩德,也深知 佛世尊之智慧福德究竟圆满,最为尊贵、极为难值难遇,因而产生对于 佛世尊极为恭敬之心。故久学菩萨都会每天供佛,将殊胜的物品、食物等诚心供养于佛,表示感恩与恭敬之心,乃至作更殊胜之法供养。因此,这实际上也是每位佛弟子每天都应该要做的事,越是久学菩萨,就会越对供佛这件事情越有殷重心。
  我们再回到一开始所引的《长阿含经》卷11,这里面 佛世尊对于弟子敬奉师长,也作了五个面向的开示︰【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勅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这里面包括“给侍所须”,也就是师长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作为弟子便需要帮师长准备好,包括帮师长处理事务、有事弟子服其劳等等,这些都是弟子该做的事情。再来是“礼敬供养”与“尊重戴仰”,我们对于师长当然是要非常恭敬的,因为如果没有师长的教导,我们如何能够有今日之修学正法的正知正见等等;同时,老师的修学比我们早,也比我们深入广大,当然是我们修行的典范。接着是“师有教勅敬顺无违”与“从师闻法善持不忘”,也就是要依教奉行及受持不忘;这是因为师长是过来人,所以师长教授的方法与次第,一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对于师长能够信受,便能依教奉行。而弟子如果能依教奉行、精进闻思修便容易受持不忘,这些在修学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乘庄严经论》卷2中也开示︰【随所闻说善恶二义,闻思修已深了不忘,是名念体。】也就是要能够坚固忆持所学,是必须经由“闻、思、修”的完整过程,经由闻熏而配合思慧与修慧,才能更深入了解法义及有功德受用,也因此对于师长才能更加“尊重戴仰”。
  有些人会违逆师长之教导,生起慢心,乃至于想要自立门户等等;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修学上没有落实,仅限于闻熏的阶段,缺乏“思”与“修”这两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听闻之后就自己以为已经懂很多了、很厉害了,跟师父差不多了;而实际上他只是知识性的理解而已,同时通常也欠缺“次法”的修学,而落入狂慧之中;表面上看起来有世智聪辩,但实际上其实性障还是很重,无有解脱受用,而智慧也无法更深入,无法进一步从善知识那里获得更多真实的利益;这些人在修学者中并不少见,因此这是我们所需要引以为警惕的。所以,如果修学者连尊师重道都不懂,那代表他在修学上是有问题的,而且在道业上也绝对无法深入,因为不知“恭敬于师、恭敬于法”的缘故。而同时这类人也与善知识结下了不好的缘,绝对是不利于未来世的道业。
  大家也常听说“正法难闻”以及“善知识难值遇”,因此无论对于师长、对于法都是要非常恭敬的。因为正法是非常尊贵的,单单“断我见”的法义也只有在佛教正法中才有,可见得正法之尊贵处,它能令众生依之修学成就,所以说“以法为归”;而要让众生能够在正法上获得利益,当然要让正法能够广传,尤其在末法时期邪说泛滥,更显得正法之极为珍贵,所以护持 世尊正法在末法时期便显得极为重要。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6中开示︰【恭敬法故,菩提资粮速得圆满,速能通达诸法实性。】这也显示了对于法能够尊重,知道种种 佛世尊所传下来的法都是极为珍贵难得的;因为恭敬法的缘故,就会珍重之而殷重精进修学,包括所该修学的种种次法皆不可或缺,因此能够快速具足福德智慧资粮;接下来就能够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亲证实相,乃至获得通达诸法的智慧。而因为有受用、有实证,也自然会精进护持正法;同时自己能够恭敬于师、恭敬于法,也必定可以令自己的弟子效法,而令正法能够顺利地流传下去。
  这里我们要略作提醒的是:于师于法要恭敬是绝对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弟子完全不需要去思惟简择法义;相对的,在末法时期这是需要而且非常重要的,所以除了“熏闻”法义之外,“思”及“修”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闻之法义本身有误,或者也有可能是自己听错误解,那在思惟这关就应当会发现问题;因为与其他的法义无法连贯,或无法吻合经教,而下一步之修慧当然更是不可能成就。所以修学者在这方面,是自己要留意的,因此才会说需要“闻、思、修”。
  我们再利用一点时间来说明,今日所谈之有关“恭敬于法于师”的内容,其中主要的关键是能够正确教导“正法”的“老师”是不容易值遇的;也就是所值遇的老师,他是在修学正法,而且对于正法能够作正确的解说与教导,能够传达正确的法义与修学次第,这样的善知识在末法时期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另一方面,即使真的让我们值遇到了,我们自己是否能够相信也是一个问题;即使相信了,自己是否能够相应及认真持续修学,以及是否能够克服种种的障碍又是一个问题。所以从上述的说明可以知道:要能够成就正法之修学,是要突破重重的关卡与具足种种条件。因此,如果您能够信受本节目各系列的内容,也已经能够在正法上安住及安忍地修学,那要恭喜您真的是具有善根福德因缘的。
  最后,我们再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第一点,对于师长的恭敬,无论是在世间法或佛道之修学上都是非常基本而且很重要的。第二点,因为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正确的法与次法,同时是报恩田与功德田,因此更应当恭敬善知识及依教奉行。第三点是,不能恭敬师长或者忘恩负义者,在修学上必定是障碍重重乃至无法成就。第四点,除了恭敬于师、恭敬于法之外,对于正确的法义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