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第037集 尔焰

   日期:2022-09-12    
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所录制三乘菩提系列节目。接下来的这一系列节目内容,主要的标题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副标题则是“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
  这个部分的节目起因于是有一些人,他们对于佛教正觉同修会所弘扬大乘了义的正法内涵产生了误会,同时他们对于我们正觉同修会当中的一些事相以及法义上面,有提出一些他们认为的质疑和批评,因此就写作一些文章来张贴于网站上面来流通。这当中在对于佛法的法义上面,他们乃是以他们自己对于佛法、经典圣典的解读认知作为基础,这样来评论正觉同修会所弘扬的三乘菩提之法义内涵。
  因为他们这些文章都是张贴在网站上面,而这些文章当中有许多乃是以代号“琅琊阁”的名义为作者居多,同时也有其他文章乃是以其他网路〔网络〕代号名义来发表。因此这些文章的作者群之中,大多数乃是隐匿自己的真实姓名而取一个网路〔网络〕上的化名作为其代号,以这样的状态来写作发表一些文章,发布于一些网路〔网络〕论坛上面;当然这当中也有少数几位,乃是以他们自己真实的姓名来写作发表他们的文章,而大多数的人都是用网路〔网络〕的化名来贴文发表,这样张贴于网路〔网络〕上。因此这当中真实的作者到底是多少人来写?或者一人、或者多人来写作?或者是多人写一篇、或一人写多篇?我们都不得而知。其实这样的情形是网路〔网络〕发表文章的特质之一,也就是隐匿自己的身分,而很多人认为这样不必负文责。
  不论如何,这些人他们号称自己曾在正觉同修会当中也学习过,或者他们自称现在仍然隐藏潜伏在正觉同修会当中来听课,而他们这些说法因为是隐匿真实的姓名,我们也不得而知他真实的身分,他的身分是真或者是假我们不知。因此,我们就单从他所说的对于法理、法义上面的错误或错解的部分来加以说明,以期能够让许多观众菩萨从我们说明当中能够在法义上得到进步。今天这一期我们要谈的就是琅琊阁作者他的一篇文章,叫作:〈正觉佛法名相辨正:“尔焰”是渴爱和惑乱?〉我们将这篇文章当中错解的部分简略来举证,举出证据来辨正一下。
  关于尔焰的开示,其实这个部分的法理,平实导师在《胜鬘经讲记》的第一辑以及《楞伽经详解》的第一辑当中就有说明很清楚,而且从一般凡夫位菩萨的尔焰开始举例说明,到声闻人的尔焰,乃至菩萨的尔焰,最后总结只有成就究竟佛才能断除一切的尔焰。但不知道这位网文的作者“琅琊阁”他是没有读过 平实导师书中的开示呢?还是故意掩盖 平实导师书中完整的开示?我们是不知道,但是从他这一篇网文的内容来看,他只摘录少许片段文字就胡乱指控,胡乱下决定说 平实导师错说、甚至指控;实际上,落入古人讲的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句取义的过失之中,这样只能显示他们自己的无知或者误会错解。为了显示完整的内涵,我们先举出 平实导师在《胜鬘经讲记》第一辑当中的内涵,再举出《楞伽经详解》第一辑当中的内容,请各位观众菩萨看看 平实导师是怎么说的?了解这些文字的背后内涵,以 佛陀所讲的四依原则“依义不依语”的内涵来理解。
  好,我们看《胜鬘经讲记》第一辑当中完整的开示是怎么说的?平实导师是这样说的:【“知一切尔焰”:尔焰是什么?尔焰在阿含中叫作渴爱,犹如口渴时极贪爱清水一样。很多人学法的时候安不下心,原因就是尔焰作祟;他们一心要追求,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永远都不能满足;所以有的人摸索了三、四十年,才决定要走上艺术的路,走工艺的路,走工程的路,走文学、美术、声乐、科技等等不同的路,一般人在三十岁以前往往是摸不清楚的。可是这一些人都同样有一个特性,他们共同的尔焰就是钱不怕多,希望钱越来越多。可是你问他:“有什么用钱的计划吗?”没有,只要钱多就好,并不曾设定有了多少钱以后准备作什么;只是希望越多越好,财产越多就越好,这也是尔焰的一种。等到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想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开始想:只要心安就好。可是等到他开始寻求平安或心安,他又觉得闷得慌,心中一直想要抓个什么法;但是到底要抓个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1-82。)好,我们看以上乃是 平实导师从凡夫众生的位阶最粗糙的尔焰开始来说明。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看其他在《胜鬘经讲记》第一辑当中的开示,有关于尔焰的内容开示如下:【菩萨也有尔焰,菩萨一出生就开始想:“我到底生来要干什么?死了是要到何处去?”在世间法中混来混去,已经“五子”登科了(五子就是:房子、金子、车子、妻子、儿子),却始终都不满意;直到后来终于遇到佛法——原来我要的是这个。知道这是他往世学过的,也是他生生世世都要修学而永不终止的,于是就一头栽下去了。】(《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2。)这也是一种尔焰。这一段乃是 平实导师开示从刚刚开始学佛的菩萨为例,开示他们的尔焰是什么。
  我们继续看《胜鬘经讲记》第一辑后面的开示,开示如下:【声闻人就是厌恶尔焰,所以急着了脱生死,所以当他得到声闻法的时候就很精进努力降伏尔焰。可是他们对于尔焰的了解,其实很有限,只是知道一小部分而已;但是菩萨证悟后知道尔焰的内涵非常多,从世间法尔焰的理解,进而寻求五明的具足了知;所以菩萨对解脱道的迷惑,佛菩提道的迷惑,也开始很深入地理解,次第进修、分分断除,最后才能了知一切尔焰。】(《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2-83。)这一段乃是 平实导师大略开示声闻人、菩萨的尔焰。
  接下来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开示,这一段内容比较长,我们看开示如下:【尔焰的范围是很广的,对于解脱道的修行者来说,尔焰就是外我所的贪爱、我见的存在,以及对自我及内我所的执著(而这个内我所详细的内容,请各位观众菩萨详细看《阿含正义》的解说),这就是他们的尔焰。】(《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3。)也就是一般人对于外我所贪爱、我见存在,及内我所的执著,这是他们所有的尔焰。【但是对于菩萨来讲,过恒河沙数修道所断的上烦恼,这些也都是尔焰。但是这些尔焰,对一般学佛人来说,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陈义过高。因为他们都不会与这种尔焰相应。他们也不需要了知这些尔焰,因为你若要把这个法来加以说明,一定是曲高和寡,妙音少人赏,所以我们不如来讲浅一点的尔焰好了。很多人打禅七修禅,其实都只是在修定,与禅宗的禅无关。他们每天打坐,每一坐是两个钟头,两个钟头中希望语言文字的妄想不会再出生。可是努力修了许多年,历尽千辛万苦,后来终于可以一念不生了;有一天却忽然不想打坐了,没来由的就是烦,就是不想坐。按理来说,可以一念不生、常住于离念灵知之中,应该很喜欢打坐,因为静坐之中的滋味、定中的滋味已经出现了。可是为什么他有时候会觉得烦、就是不想坐呢?当你问他:“你为什么昨天很烦,都不想静坐?”他说:“就是不想坐,我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可是我就安不下心来。”这也是尔焰的一种,对他而言,这是莫名奇妙的尔焰。又如同有人想要常住于二禅当中,却住不了,因为常常一个妄念(也许连语言文字都没有的一个妄念)突然出现了,他就退回初禅去了。很努力再修,好不容易熬了半个钟头而进入二禅,没有几分钟又来一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微细念,又让他离开二禅的等至位,这也是尔焰的一种。他想要让这个尔焰降伏下来,就是降伏不下来;所以他要不断地去降伏、降伏、降伏……,这样降伏,借着修定的方法让自己意根一再地习惯于不起任何烦恼的状况,才终于能常住二禅等至位中,然后继续进修到四禅去。但四禅、四空定中就没有尔焰吗?还是有的!所以一万大劫乃至八万大劫以后一念出生的时候,无色界天人就下堕三恶道去了,这种念也是尔焰的一种。这些尔焰全部合起来就叫作一念无明;只要尔焰不断而有一念出生,色界、无色界天人就得要下堕了,永远不离生死。这虽然也是一念无明,但一念无明并不是只有这些内容而已,这个部分要先声明在先,免得大家误会。】(《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3-84。)一念无明的内涵非常的广。好,所以我们知道:【凡夫有凡夫的尔焰,修行者有修行者的尔焰,声闻、缘觉各有他们自己的尔焰,菩萨也有菩萨的尔焰。三乘菩提当中的圣人所有的尔焰,其实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内涵实在太深奥了!声闻圣人不知道自己的尔焰是什么,缘觉却知道声闻圣人的尔焰;菩萨知道声闻、缘觉圣人的尔焰,诸佛具足了知一切的尔焰,乃至可以永断一切的尔焰,所以说 佛陀“智慧身自在”。】(《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84-85。)
  所以我们看 平实导师说这个尔焰,除了《胜鬘经讲记》有讲之外,在《楞伽经详解》第一辑当中也有这样的开示。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我们看 平实导师的开示:【尔焰者谓《胜鬘经》所说之上烦恼——也就是无始无明之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总言佛地惑——不明佛地境界以及智慧,障碍大菩提果之修证。尔焰——也就是尘沙数上烦恼——不断尽,则不能成佛,尚有许多微细惑的缘故,法无我未具足实证的缘故。佛子皆知:悟入般若空性(也就是触证中道心阿赖耶识)以后,尚须兼修增上心学——也就是四禅八定。然而于修证的过程当中,往往起诸佛法思惟而不能止,唯除定力极强者。亦有回心的阿罗汉菩萨,入于定中而不能稍止大乘法义的思惟整理,欲求地地增上而证佛智。此诸烦恼皆非贪于三界诸法,亦非厌恶三界诸法欲求远离,故不名烦恼,乃名尔焰;非为解脱三界轮回而起烦恼,乃为悲悯有情,欲证佛智而现之心行,不同于三界烦恼,故名尔焰。此上烦恼犹如火苗,存在等觉位以下菩萨心中,不能熄灭,要到成佛方灭;而此火焰非真烦恼,名为无明住地惑——无始无明;无始以来不与众生之意识心相应故,大乘见道初悟后方才渐渐相应故。佛于第二无量数劫后具足解脱果,于第三无量数劫后圆满大菩提果,圆证人无我及法无我,故已完全了知烦恼及尔焰。】(《楞伽经详解》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54-55。)
  从以上这些 平实导师的开示,对于尔焰的开示内容,乃是一个很有系统架构的举例来说明尔焰的内涵,这样来解释说明尔焰在三乘菩提两个主要道以及修行各个位阶的情形,这个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透过这样白话而且又举例说明的开示,因为这样了解就可以更容易入手修行了。但是琅琊阁作者只是断章取义地误解 平实导师书中的开示。
  我们举一段圣教来看,我们看《摄大乘论释论》卷1当中的开示:【论曰: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梨耶识、阿陀那识?微细尔焰所摄故,诸声闻人不为知一切尔焰故。于彼虽离此说,然得成就彼智令得解脱,是故不说;诸菩萨等为欲知一切尔焰,是故为说,由离此智不可得一切智智故。释曰:微细尔焰所摄故者,此亦微细,亦尔焰故,名微细尔焰。又入在微细尔焰中以难得知故,又诸声闻不为知一切尔焰故,修行唯作自利故,彼等麁烦恼障唯以苦等智得灭故;菩萨为除自他烦恼障、智障故修行,是故为说。】所以透过这一段圣教的开示,我们就知道 平实导师开示的内涵,其实是与这一段《摄大乘论释论》圣教开示的内涵,在义理内涵以及道次第上面乃是一致的;只是 平实导师是依据自己现量的实证而以现代白话文来解释说明而有的开示,而《摄大乘论释论》当中的开示却是以古代当时的文字来说明,其实有智者能够了解当中所说的内涵与道次第是契合的。
  所以,我们在阅读善知识的开示的时候,万万不可因为古文与白话文于文字上有差异,尤其古文因为当时环境关系,通常用词遣字都是非常简朴洗炼;也就是用词是精简的,乃至有些经文是省略一些前提而说的,或者只有留一个字、一个词来代表许多同类的法,这样记录流传于后世。所以我们真正修行的人,在听闻善知识开示或阅读经典的时候,不应误会善知识开示的内容,更不能只有以自己想法而断章取义地去误解法义的内涵——例如“依语而不依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符合四依的道理。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简略举出这些 平实导师在书中有关尔焰的内涵,来让大家看到全部的开示,而不是只有依据网路〔网络〕上别人所节录的片段而误会书中所说的意思。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祝大家一切平安!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