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5)——张正圜老师

   日期:2023-02-23    
第四目 慢心所
  慢者傲慢,自恃己德而凌蔑他人,称为“慢”。《成唯识论》卷6云:“云何为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谓若有慢,于德有德,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大正藏》册31,页31,中26-29。]意思是说,仗恃自己的德行,对于他人心中高举,这就是“慢”心所的体性;能够障碍“不慢”的发起,因而引生诸苦,这就是“慢”的业用。这是说如果心中有慢,对于一切功德法及有德者,心中不能谦卑屈下;由于慢心烦恼不断所以不得解脱而生死轮转无穷,因此就受苦无尽。
  “慢”有许多的差别相,圣教中则有七慢、九慢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17〈慈悲喜舍品第5之余〉开示:
  又复菩萨观见世间一切众生起诸慢心,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如是七慢,一者于劣计胜;二者于胜计等;三者于胜计胜;四者恃所执我;五者计己多德,于增上功德法而起慢心;六者计己少分劣他;七者谓己有德;以慢心故,所应称赞而不称赞,所应礼奉而不礼奉,不敬耆宿,于师尊所不能听受,于智者所不能请问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所应亲近何者不应亲近、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有罪何者无罪、何者是正道、何者是三摩地、何者是解脱,如是等法不能请问。菩萨为说断除一切魔障之法,是为菩萨于诸众生转大悲心。[《大正藏》册11,页820,下22-页821,上5。]
  经中说菩萨观察到众生有种种慢心,大略可分为七种: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由于有慢心的缘故,对于别人的善心善行应该加以随喜称叹时却不愿意称许赞叹,对于善知识应该礼敬奉侍而不愿礼敬奉侍,不恭敬于年高有德者,于师父尊长的教授教诫不能听信接受,不能虚心请问诸有智者种种善净之法与次法。菩萨看到众生因为慢心而障道甚或造诸恶业,心生悲悯故为众生解说慢心的过患,教导众生种种方便法以断除一切慢心相应的烦恼魔障。
  对于这七慢,世亲菩萨于《大乘五蕴论》中也有说明:
  云何为慢?所谓七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云何慢?谓于劣计己胜、或于等计己等,心高擧为性。云何过慢?谓于等计己胜、或于胜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计己胜,心高擧为性。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心高擧为性。云何增上慢?谓于未得增上殊胜所证法中谓我已得,心高擧为性。云何卑慢?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心高擧为性。云何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高擧为性。[《大正藏》册31,页849,上8-18。]
  以下就此七种慢,分别说明之:
  第一种是“慢”。“慢”的意思是说,由于心中有和别人比较高下的想法,所以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就会生起慢心,例如心中想:我比他聪明、我比他富有、我力气比他大、我比他英俊、我学历比他好、我职位比他高、……。这是因为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高举而生起了慢,有时甚至会由身行、口行表现出来;这种由于自己胜过对方或者与对方相等而产生的优越感就叫作“慢”。
  第二种是“过慢”。“过慢”的“过”字是指过失,亦即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什么是有过失的慢呢?这是说,对于胜过自己的人却认为自己和对方一样,或者对于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却认为自己超胜对方,因此而生起的慢心就是有过失的慢,称为“过慢”。前面的第一种“慢”在世俗法上是没有过失的,因为他确实胜过别人,所以认为“我胜过他”,这是合乎事实而生起的慢,虽然是染污法,但相对“过慢”而言是没有过失的。意思是说,在彼此平等的情况下而自认比人家高,或者对方明明胜过自己却认为自己和对方一样高,这样的慢是有过失的,这就叫作“过慢”。
  第三种是“慢过慢”。“慢过慢”是说对于胜过自己的人却认为自己超胜对方,这样的慢是在“过慢”之上再加过失的慢心,就称为“慢过慢”。意思是说,明明不如别人,却还生起慢心,颠倒地认为自己胜过对方;不如别人时就应该说不如别人,这时假使说自己和对方同等就已经算是有过失了,却竟然心中起慢认为自己赢过对方,这样的过失已经超过“过慢”,所以叫作“慢过慢”。
  第四种是“我慢”。“我慢”是因为执取五阴为“我”与“我所”而生起的慢心,这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慢,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根本慢”。“我慢”不是跟别人比较、对别人生起的慢心,“我慢”是由于“我”与“我所”的存在、仗恃“我”与“我所”的功德而生起的慢心,例如因为“我”很聪明而感到欢欣,因为“我”存在而觉得喜乐,这就是“我慢”。我慢有层次不同及深浅粗细的差别,三果人必须断除五上分结才能成为阿罗汉,五上分结中的“我慢”则是指“内执有我”,这是说深心中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产生极微细的喜悦,这种喜悦在一切三果以下有情心中都深沉的存在著,很难以被他人或自己发觉到,这种极深细的我执就是阿罗汉们所断除的我慢;这是因自我的存在而起喜乐的极微细慢,不是与他人比较而起的慢。平实导师开示:
  所谓内执有我,在大乘种智中所说的部分,是说内执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的种种自性,包括本来性、清净性、自性性、涅槃性、能生万法的功德性、无漏有为法的自性……等等,范围极为广泛,这是阿罗汉们所不能知的,名为恒内执我。……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其实正是古时南传佛法经典中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意思是:古时的阿罗汉们,都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以后,仍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不坏,所以能安心的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不会因为恐惧坠入断灭境界而不能断尽我执,所以就没有我慢的存在。若因为对阿赖耶识功能的贪爱执著心态仍然有极微细部分存在,就会成为极微细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必会导致我慢无法断除,就会一直住在三果人的境界中,无法取证无余涅槃,无法确实出离三界生死苦,所以我慢是很微细的我执,很难确实断除。……
  我慢的具体示现……譬如婴儿刚出生数天,虽懵然无知于世间法的情境,也无知于自己存在的状况,但却已经执著于自己的存在,一直内执阿赖耶识心体的种种功能差别了,这就是我慢相的标准示现。另一种较粗糙的我慢相,则是因为自觉有我存在的缘故,而且觉得自己智慧高超,但是却不与他人作任何比较,这也是我慢相;譬如存在主义哲学的我思故我在,意欲使自我继续存在,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很真实的,是值得喜悦的,这也都属于我慢的范围;但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懂得阿罗汉们所断除的我慢相,因为那是仗恃内有第八识心体的功能存在不灭,对第八识心体的功能有所仗恃而生的我慢相,除了四果人能粗略的了解以外,三果以下的圣人与凡夫们,都无法了知这个我慢相,因为他们都还落在意识心我中,何况能修断这种我慢相?……我慢是唯有四果阿罗汉们才能断得了的极细我执,不是对别人比较之下而生起的慢,纯是内执常住不坏法的深细我执,属于极微细的内执有我的心境;是故,喜乐于自我的存在就是我慢。[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2007年2月初版首刷,页1377-1379。]
  第五种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意思是说,还没有亲证的胜妙法自称已经证得,还没有修得的增上法自称已经得到,这就是增上慢。很多人都容易犯增上慢,乃至定性阿罗汉亦不能免;增上慢只有地上菩萨不会产生。例如三贤位菩萨证悟以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众生,有时会出现一点自我膨胀,这也是增上慢;但是如果自我膨胀到很严重的地步,接著就会退失而又自以为是大幅度的增上了。而定性阿罗汉为什么会被诸佛、诸大菩萨说之为增上慢呢?那是因为定性阿罗汉不肯信受“佛的境界远殊胜于阿罗汉”,他们认为:“佛也是阿罗汉,我也是阿罗汉,所证没有差别。”所以当有人赞佛说诸佛如来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时,定性阿罗汉们多是不信的,他们认为“佛跟我们一样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譬如《法华经》中说,佛陀本来不想开演《法华经》,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佛陀不得不讲;可是佛陀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佛陀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开了才开始宣讲。照道理说,当这五千人退席时,声闻阿罗汉们应该出面制止才对,但是他们却都没有出面制止五千声闻人退席,这表示二乘阿罗汉们对佛陀仍然有疑,怀疑自己是否与佛陀的解脱证境相同?怀疑佛陀即将宣讲的《法华经》是否言过其实?因此说“阿罗汉仍有增上慢”。
  第六种是“卑慢”。“卑慢”又名“下劣慢”,是说对于远超胜自己的人,心中下劣心高举而认为自己只是差对方一点点。譬如因为远不如别人,就在心中自我安慰:“他虽然赢过我,其实也没有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明明与别人相差很多,却说:“其实没有差那么多啦!”另外一种情形是,即使虽然完全承认对方比我强,自己实在比对方卑劣,但是却不肯虚心下气的向他人请教、向他人学习,反而生起慢心说:“你高你的,我卑我的。你还不是一样要吃饭睡觉,有甚么了不起!”这种就是十足的又“卑”又“慢”的人了。卑慢是很普遍存在的,我们心里面知道就好,不必当面指出来,以免对方的卑慢增长而起瞋心。
  第七种是“邪慢”。“邪慢”是说自己没有德行却自认为有德而心高举,这是由于心地偏邪而引生的慢心,因此就称为“邪慢”。一般而言,凡夫位才会有邪慢,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之后,邪慢出现的状况就会越来越少。
  明心之后,因为如实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又已亲证实相而转依真如,就可以在历缘对境中渐渐断除慢心;虽然如此,除慢要能得力还是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想与所说都要如实如理;只要能如实如理,就不会产生一切慢,因为知道理上一切有情平等平等,事上则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是何其遥远,如何能生起慢心呢?如此一来,纵使胜过他人,也不会再起念说“我胜过他”,其余的慢也就不会再犯了。所以“如实”很重要。菩萨要能自利利他,就要精勤修除这七种慢,无慢不仅能使自己的道业迅速往上提升,而且容易摄受众生,众生不排斥你而且信受你,就能从你这里得到利益,跟著你往上进修。所以说,能坏除这七种慢的人,就能自利,兼能利他。(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