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五浊

   日期:2023-05-05    
五浊的第一浊就是劫浊,可是劫浊是从哪里来的?劫浊就是无法超越劫数;劫数讲的就是一个大劫,或者讲一个中劫,就是讲住劫,众生都不能超越它。不能超越的原因是因为有坚固妄想,因此而执着于色身,这就是色身坚固妄想。如果不执着色身,你就可以超越劫浊,因为你自己已经确定可以随时随地舍身了。下定这个决心以后,就不必像外道们说:我要固形存想、练精化气。辛苦的内丹、外丹,想要让色身永远不坏,那是妄想。就算色身真的可以永远不坏,最多能维持多久呢?最多就只是一个住劫嘛!可是当住劫过完了,接下去是坏劫,连大地都烧熔了,他的色身还能存在吗?当然不可能嘛!这就表示说,他没有超过劫浊。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愿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劫所拘束了,就无法超越劫浊而被色法所拘系了,这就是第一浊,五浊众生的第一浊。
那你看到众生这么愚痴,当然要把真实的道理告诉他们啊!让他们知道真实的道理,他们从此以后就不必再练丹道了。不管是外丹或内丹,外丹就是从练气功开始,藏密练的气功就是外丹的一种,丹药也属于外丹;中国的道家则是修练内丹的,那就要在一心不乱的状况下去修气息;就好比昆仑仙宗……等等,都属于炼内丹。外丹的炼法,还有一种是炼汞,但是炼外丹的古人大部分都因为中毒而死,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学习炼外丹啊!这一类人都是劫浊所摄的众生。当你看见众生这么愚痴,你想要度他们超越劫浊,就告诉他们佛法的真实道理,他们就可以度过劫浊了。
五浊的第二浊就是见浊,见浊是从妄见、恶见出生的。恶见又分为五利使,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中一直存在而与苦乐舍受相应的觉知心,认定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这就是恶见五利使中的我见、身见。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去认定觉知心背后处处作主的末那是真实不坏我,这是因我见而沦堕三界、不能出离生死苦的原因;这种导致生死轮转的我见也就是见浊的缘由。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密喇嘛不都是主张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吗?你们也读过《狂密与真密》了,我在书中已经有根据的引述出来了!他们因为觉知心意识的空无形色,就叫作空性。因为意识心是犹如虚空而无色法之心,所以藏密喇嘛们就把祂认定是空性心;这就叫作虚明妄想,觉知心迥无色法而又明明俐俐的,所以藏密的明光大手印——亦名空明大手印——就落在这个虚明妄想中。他们不知道这也是恶见中的一种,所以都叫作见浊;因为见不清净,所以叫作见浊。这就是被能觉能受的觉知心、我见所系缚了,所以叫作见浊。
第三种就是烦恼浊,烦恼浊也就是说他的烦恼障还没有断掉,所以有了三界众生共有的烦恼。烦恼浊的贪爱是贪什么呢?是贪着妄心的功能差别,可是这个妄心的功能差别却是包括如来藏的功德,总是把如来藏的功德据为己有而说:这是我觉知心的功能!误认为妄心自己有着如来藏的功能。当然,还没有明心的人,这句话是听不懂的,已明心的人一听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但是我不可以明讲。众生总是把妄心自己的功能牢牢的抓住,并且把如来藏的功能也据为己有,认为这也是觉知心自己的功能;因为执着这些功能,所以就有了烦恼障上的烦恼,所以叫作烦恼浊。烦恼为什么称为浊?因为这种烦恼是不清净的烦恼,而不是无始无明中与不清净烦恼无关的上烦恼。
换句话说,这不清净的烦恼是从融通妄想来的,我们在《楞严经》详解时讲过融通妄想,融通妄想中其实有很多是意识心的妄想,但是也能会通到如来藏而产生一些反应;众生往往会把这些如来藏感应出来的功德据为己有,当作是觉知心自己的功德,这就是融通妄想。融通妄想会使众生产生我和我所综合的烦恼,主要是在我执上面;由我执而产生的种种污浊的现象,就叫作烦恼浊。把妄心自己和如来藏的功德综合起来,心里对这个综合后的功德自性产生了贪爱与执着,因此就不能超越烦恼浊,就无法取证第三果,更无法证得阿罗汉的解脱果,这就是五浊中的第三浊!
第四浊就叫作众生浊。什么是众生呢?大家都认为说:所有的人合称起来就叫众生嘛!所有的畜生叫作众生,所有的天人叫作众生。但是我们佛法中不这么说。所谓众生这个名词,讲得广义一点:五阴就叫作众生。但是纵使能认知五阴就是众生,也还是无法显示出众生浊;所以众生浊,要用狭义的解释,就是说,当你正在执着自己的行阴时,这就是众生了,所以由行阴而说众生。因为众生不管怎么样修行,所有外道努力修行的结果,最多就是到行阴的境界,都无法看破行阴。看不破行阴的缘故,所有修证四禅八定而到达无所有处定的外道们,就把是意识觉知心所住的无所有处定中很微细的行阴境界,当作是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因此就无法超越众生浊啊!对于众生五阴流转的根源不曾了知,所以落入众生浊中: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怕觉知心断灭,无所有处中则是观察什么外境都没有了,只剩下觉知心自己不动,就这样安住。他觉得很踏实、很实在,但不知道这只是觉知心落在行阴里面的境界,因为不知道,所以就叫作浊。落在行阴当中时,其实就是众生。
众生都离不开行阴的,即使是很散乱的境界,譬如的人很专心与别人,呼五吆六的,那时的行阴也在啊!只是众生察觉不到,所以不知道这也是众生境界中的一种,所以就叫作众生浊。众生浊都是落在幽隐妄想中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微细,大部分的修行者都察觉不到!古时如此,现在也一样!今时有哪个大法师、大居士能察觉到微细行阴呢?都察觉不到!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师讲出来、写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众生浊啊!如果能发觉众生浊,就表示他们修行的层次已经蛮不错了啊!解脱道就快要完成了!至少我见已经快要断尽了,可惜的是如今仍然没有大师勘破我见的境界,这就是第四种浊——众生浊。
五浊的最后一个叫作命浊,为什么叫作命浊呢?因为始终被命根、寿命系缚住了,被寿、命所系缚就永远离不开命根。所以如果你叫他说,像阿罗汉那样死掉,进入无余涅槃,问他好不好?他一定说:不好!他不想取证无余涅槃的,可以免掉生死轮回欸!你怎么不要?我才不要呢,轮回好快乐,为什么我要入无余涅槃?因为他觉得有命是很好的,他的有命很好与菩萨的有命很好大大不同。菩萨的有命很好,是因为有命就可以修学佛菩提,一步一步迈向佛道,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同时可以利乐许多有缘众生。有时候有命很好,没有命就没有办法了啊!但是众生不然,他们有命而说好,是因为可以在人间享受五欲啊!可以有大名声、大权力……等等,所以落到命浊中,因此他就无法把识阴给丢掉,因为识阴灭了以后就没有名声与权力了,这就是命浊。
古时天竺外道所能证得的最高境界,就是识阴的境界,因为修学四禅八定者最高的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定嘛!在非非想定当中,他认为可以把行阴舍掉,连自我也可以不要,可是外道的觉知心自己却一直都存在着,舍不掉!因为我见还没有断除啊!他认为说,我这个识阴不要去反观自己,那就是实证无我了,就是涅槃了。所以非非想定里面其实是非有想亦非无想,这样就变成命浊。他认为此时连我相都不存在了,因为已经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不会起心动念去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好像离开了觉知相、离开了我相,就认为证得非非想定时即是亲证无我,就是无余涅槃。可是他不知道这仍然是落在虚无的、无相的颠倒妄想中了。所以外道修得非非想定之后,往生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以后仍然得要沦堕三恶道。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这里就不先说明。所以说恶世的众生同有这五浊,可是有哪些众生知道五浊是什么呢?他们并不知道!因此,有智慧的人,当他看见恶世中的众生有这五浊时,就会心生怜悯想要救度众生。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
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成就了五阴在世世流转之中,从色阴进入到最后的识阴,再因色阴的死亡而令识阴归于坏灭,不断地从始入终,而有五种遮障重迭起来,渐渐变得浑浊不清,造成了浑沌无明的现象,而无法回归本来面目。这是从唯识道种智上来说五浊的成因,它的义理非常深奥,诸位菩萨如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着述的《楞严经讲记》,里面有详细地解说。这个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将着重在较浅显的事相义理上面来说明。
首先就来说劫浊。劫,是时间的单位。佛法中说:一个世界的生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四劫,是各由二十个中劫所成,共有八十中劫,这八十中劫总称为大劫。在住劫中,人寿从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岁,称为增劫;合这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但是除了这个时间的意涵之外,劫也有交织的意思,当某一些法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称为劫。譬如坏劫的时候,有水、火、风三灾,就称为水劫、火劫、风劫;而住劫之中有饥馑、疾疫、刀兵三灾,所以称为饥馑劫、疾疫劫、刀兵劫。就是馑饥劫时,大旱不雨、草菜不生,会有无量众生饥饿而死;疾疫劫时,会出现了各种疾病,有无量众生因疾疫而死;刀兵劫时,人人之间相互斗争而不止,手执着草木就可以成为杀人的刀杖兵器互相残害,就会有无量的众生受刀兵之害而死。这全都是因为有不同的法性交织在那一段时间与空间里,所以就有不同的劫名。而劫浊的意思,正是说这段时间——这一劫之中,有浑浊的法性交织在一起,这个能够使这一段时间污浊的法性,就称为劫浊,通常是指饥馑劫、疾疫劫、刀兵劫这三劫。例如《瑜伽师地论》卷44中,这么说:如于今时,渐次趣入饥馑中劫,现有众多饥馑可得;渐次趣入疫病中劫,现有众多疫病可得;渐次趣入刀兵中劫,现有众多互相残害刀兵可得。昔时不尔。是名劫浊。(《瑜伽师地论》卷44)所以,因为世界众生都无法超越这些劫数,无不被害,所以称为劫浊。众生不能超越劫浊总是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阴、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阴、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劫所拘束,就无法超越劫浊而被色法所拘系,这就是第一浊,五浊众生的第一浊。
其次说见浊。见浊是从妄见、恶见出生的,恶见就是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烦恼结。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着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法能不能通过理则乃至经典圣教的考验,纵使别人的说法是合理有根据的,他也不管,都一概加以贬抑,认为自己的看法永远是胜过别人的。另外就是戒禁取见,是由于错误的邪见而去施设一种戒法或一种禁制,说不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这叫作戒禁取见。这五利使中最根本的一个结使就是我见、身见,把苦乐舍受当中一直存在而与苦乐舍受相应的觉知心认定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就是恶见五利使中的我见、身见就是这个;再由我见而引生了其它的四种恶见,使众生难以断除我执,也不知道什么是我执。而众生把觉知心自己当作是真实不坏的常住我,借着觉知心去认定觉知心背后处处作主的末那是真实不坏,而时时想要把握自己、自己作主,这就是因为我见而沦堕三界不能出离生死苦的原因;这种导致生死轮回的我见,就是见浊的缘由。
 
再来说烦恼浊。烦恼浊,也就是说烦恼障还没有断掉,所以有了三界众生共有的烦恼,这其中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贪、瞋、痴。经典中这样说:多贪、多瞋、多痴,此谓烦恼浊。(《文殊师利问经》卷2)窥基大师也这样子解说:除五见外,所余一切烦恼、随烦恼,皆烦恼浊体。(《妙法莲华经玄赞》卷4)意思就是说:在五利使所说的五个恶见之外,一切的根本烦恼当中的其它的五种烦恼,还有二十种的随烦恼,这合起来都是烦恼浊的内涵。如果以唯识五位百法中五十一心所法来说,就是除了这个恶见以外,其它的五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心所,那都是烦恼浊所摄。最平凡而且最常看到的烦恼,是想要保有五欲的烦恼;最根本而且最深细的烦恼,则是想要使觉知心自己长生久视。而一般众生都是在外我所的五欲烦恼上不断地扰浊不停;也就是说,众生因为想要继续不断保有五欲的觉知,甚至进而因为贪爱自己所欣乐的五欲的觉知,就会有种种的烦恼。对五欲的觉知不离想阴,而想阴的自性—也就是了知六尘诸法的自性—不断地发起,时时刻刻都有好奇心,不断地想要对六尘有所知、有所见,所以凡夫众生的想阴,全都属于五欲我所上面的烦恼,必然会使想阴坚固增长。因为一般人的记忆、学习、研读或者经历的这些法,都是世间六尘中的万法,因此当有见闻觉知时,总是会不断地忆持着世间的六尘万法;有的人甚至会记得小时候二、三岁时发生的事,这表示他从小时候就很执着我所,如果小时候不是对我所那么执着,一定是记不住的;像这样不断地劳役观心,都是属于烦恼浊。因此烦恼浊的贪爱,贪的是什么呢?是贪着妄心的功能差别。可是,这个妄心的功能差别却是包括如来藏的功德,于是众生总是把如来藏的功德据为己有,然后说这是我觉知心的功德,误认为妄心自己有着如来藏的功能;也就是说,众生总是把妄心自己的功能牢牢地抓住,并且把如来藏的功能也据为己有,认为这也是觉知心自己的功能;因为执着这些功能,所以就有了烦恼障上的烦恼,所以叫作烦恼浊。这种烦恼是烦恼障中不清净的烦恼,并不是无始无明中与不清净的烦恼无关的上烦恼,所以称为浊,就是烦恼浊。
第四个浊是众生浊,众生浊又称为有情浊。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这样说: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不识父母,不识沙门、若婆罗门,不识家长、可尊敬者、作义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后世罪,不见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业,不受斋法,不受净戒。昔时不尔。是名有情浊。(《瑜伽师地论》卷44)也就是说,这时的众生有着种种欺诈弊害的恶行,不孝敬父母尊长,不敬重修行有德的人,不畏惧恶业的果报,不去行善累积福德,更不受持斋戒修清净的法道。因为这样减损福德的结果,当然会衰损自身,所以身量变得短小,肤色净白的变成面目黧黑,力气强健的变成衰弱,有正念正知也变成邪念邪知,精勤勇猛的变成放逸懈怠,身上无病的也变成病痛缠身,让人看了都鄙视唾弃。为什么有众生浊呢?其实有众生就会有众生浊。众生这个名词,讲得广义一点,五阴就叫作众生;但是纵使能认知五阴就是众生,也还是无法显示出众生浊。所以众生浊要用狭义的解释,就是说:当你正在执着自己的行阴时——自己的身行、口行、意行时,这就是众生。所以由行阴而说众生,因为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怕觉知心断灭!众生总是想要让自己的能知能见永远留在世间,想要永远不断地存在世间作各种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想要永远拥有行阴,并且是想要拥有快乐的行阴。假使只是继续保有能知能觉,一直都有见闻觉知却不能作什么事情,这也不是众生所喜乐的;一定是见闻觉知心可以自由自在地作各种事情,也就是一定要有行阴,众生才会喜欢自己的存在;也因为这样,才能称为有情众生,若是没有行阴的过程,就不能成其为有情众生。当觉知心在思惟运行时,就是觉知心的行阴;由于觉知心的行阴,才会产生身、口的行阴而造作出善业或恶业,于是舍报后就由这些业种的运行而迁流于三界六道中,众生即使想要免除或逃离这种业运的迁流,也是无法作主的。所以有众生就会有行阴,而对于行阴的执着就是众生浊。众生不管怎么修行,所有外道努力修行的结果,最多就是到行阴的境界,都无法看破行阴啊!看不破行阴的缘故,所有修证四禅八定而到达无所有处定的外道,就把持着意识觉知心所住的无所有处定中很微细的行阴境界,他观察无所有处中什么外境都没有,只剩下觉知心自己不动,他觉得很踏实、很实在,当作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就这样安住;因为他对于众生五阴流转的根源不曾了知,不知道这只是觉知心落在行阴里面的境界,所以落入众生浊中,因此就无法超越众生浊。
最后一个叫作命浊。为什么叫作命浊呢?因为始终被命根、寿命系缚住,被寿、命所系缚,就永远离不开命根。命浊又称为寿浊,《瑜伽师地论》这样说:如于今时,人寿短促;极长寿者,不过百年。昔时不尔。是名寿浊。(《瑜伽师地论》卷44)众生的命根,是因为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中,执藏着过去造作诸业的种子,也含藏了累世累劫以来的名言习气及我执习气种子;由于善恶业种子,而有了未来世的异熟果报,就引发名言习气和我执习气跟着等流到未来世,就有了未来世的色与心——也就是色身及见闻觉知心,那就有了命根。正如 世亲菩萨在《唯识三十颂》中,有偈这么说: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唯识三十颂》)习气就是种子。二取习气,指的是名言习气与我执习气。业习气会感生异熟果,名言与我执习气这二取习气会感生等流及增上果;众生因为有名言及我执二取习气,所以就会生出识阴六识的虚妄分别,分别并执着三界诸法;而当众生寿尽,识阴永远不能在同一个色阴中继续现前时,就必须舍报;然后名言及我执二取习气,再由业种的异熟果报去引生另一个命根,去受另一段的寿命所系缚。而人寿短促不过百岁的命浊,当然就是由于众生的恶见及烦恼所致;恶见及烦恼正是众生法身慧命的怨贼,其中五利使恶见是毁坏众生法身慧命的怨家,其余的五根本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则是劫夺侵害众生法财的法贼。
所以可以这样说:具有五浊中见浊及烦恼浊的众生,就可以称为众生浊;这样的众生持续短促的命根、寿命,就称为命浊;出现了这四浊的时期,就称为劫浊。所以如果没有见浊和烦恼浊,众生、寿命及时劫三者都不称为浊。因此如果以因果来区分,就可以说,见浊及烦恼浊为因,其余三浊为果。而见浊与烦恼浊,当然是以毁坏众生法身慧命的见浊,恶见对众生的危害最大,是冀望出生乃至增长法身慧命的学佛人,首先应该毫不犹豫加以断除的。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114集 何谓五浊?> 陈正源老师
 
 
标签: 佛教名词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