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无余涅槃

   日期:2023-05-05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三界中的自我灭除掉,因此而证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什么境界?现在来说明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余依涅槃,也就已经没有余苦所依了。
一般人总是想:我一定要有个所依。因为没有依靠的话,那还得了!孤伶伶地好可怜!但是我告诉你:如果想要证得解脱果,就得要无所依,有所依就一定会轮回生死。
无余依涅槃为什么叫做无余依?我们刚刚有讲有余依涅槃,也就是还有世间的冷热痛痒等微苦,作为其五阴之所依,所以还在三界中轮回。无余依涅槃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微苦所依,所有的痛苦通通不存在了。为什么会都不存在呢?这是因为你完全的消失掉了;当你完全消失掉了以后,还会有苦吗?凡夫众生正是因为不肯让自己消失掉,所以会有种种三界的苦啊!
末法时期,正确的知见和正确的解脱道法门失传了,大家不知道,跟着大法师们以讹传讹,就认为:觉知心一念不生时就是无余涅槃;当他们临死的时候,就这样想:我就是保持一念不生,就进入涅槃中了。无余涅槃之中就是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安住不动。这样一来,结果就变成外道的五现涅槃的邪见了,也就是《楞严经》所讲的外道五现见涅槃,那不是佛讲的涅槃啊。
我就是十八界、就是五蕴、就是十二处。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
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为没有证得第八识的人,又没有建立正知正见,不知道有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而确实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中都会害怕:我若不去投胎,恐怕就会变成断灭,那还得了?所以我必须要赶快去投胎。因此就去投胎了,投胎以后当然就会有来世的生死了。
所以,入无余依涅槃,就是把十八界的我灭除掉;灭除掉以后,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就这样无形无色而存在于三界之内、之外,随你怎么说内外都可以。因为既然无形无色,你不能够说祂在三界内;可是出了三界,就再也没有任何处所了啊!
你说:三界还有一个外面吗?没有!三界只是一个施设,是因为众生有三种大层次的境界,才叫做三界。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想象:这个是欲界,这个叫色界,这个叫无色界,出了三界的处所地方,这些叫做三界外的世界。没有!根本没有三界外的世界,出三界时其实也没有地方可出,只是十八界的自己消失了,没三界外的世界存在,所以也没有一个我出到三界之外。所以出三界者,无三界可出。我们如果依照《金刚经》上的说法,可以这样来讲:所谓出三界者,即非出三界,是名出三界。所谓亲证解脱者,即非亲证解脱,是名亲证解脱。这就是《金刚经》法句中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很多人不了解《金刚经》的真正意旨,而这样宣说:当你出了三界的时候,不要执着出三界,那才叫做出三界。错了!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我出三界,所谓出三界是方便说。实际上则是:你把自我十八界的一一界都全部灭除以后,才是无余涅槃,才是真的出三界;但是这个时候,还有谁存在呢?没有了啊!因为十八界的我已经都不存在了啊!既然我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苦作为我的所依呢?当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啊!既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那不就是无余依涅槃?不就是真实的无我了吗?所以说涅槃名为无我。这就是《心经》所讲的出三界的生死啊!
《心经密意》
所谓解脱,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我见啊!断我见是第一步。我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我执断掉。所以我见的断除和我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
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我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的一一界也都虚妄。这样现观之后,再来检讨:我见是否真的断除了?我执是否真的断除了?如果是真的断除了,那就是所作已办,这是证得解脱果的第一个条件。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菩萨们,都会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故意不断除它,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继续上求下化。
不受后有,是讲现般涅槃以及中般涅槃。现般涅槃是讲慧解脱阿罗汉,以及俱解脱阿罗汉,在舍寿了以后,七识就统统自愿消灭了,也不再出现中阴身,只剩下阿含佛法中所说的名色因、名色本的第八识如来存,这样就是无余涅槃了。换句话说,就是真实的无我,五阴我、十八界我完全不存在了。我不存在以后,剩下第八识——涅槃的实际,祂离见闻觉知,从来都不作主,从来都不思量,从来都不自觉自观有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意根起了我执而拉着祂,祂就不会再去投胎;意根的我执断尽了以后,舍报时作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了,就不会再出现中阴身;意根不会再出现了,意识也就跟着不再出现了,这样叫做现般涅槃,在舍寿的现下、当下入般涅槃。这是指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以及慧解脱阿罗汉的解脱、不受后有的意思。
又譬如极少数慧解脱阿罗汉,解脱证境如果不很坚固,舍报时忽然在意根中生起一分微细的我执,而未能当下断除的话,他虽然想入无余依涅槃,但是舍报之后不知不觉之间,就会感生到即将生往色界的中阴身;等到中阴身出现的时候,他想:我怎么没有入无余依涅槃?怎么我又出现了?这个时候赶快再把自己剩下最后那一分的我执断尽,断尽后就不会再有第二次的中阴身出现了。但是这第一次的中阴身要等到第七天才能消灭的噢!因为他不是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所以他要等到这第一个七的中阴身坏掉,祂才能入无余依涅槃,这个就是解脱不坚固的时解脱阿罗汉的中般涅槃。但是,从广义而言,这不是完全的不受后有,因为他受了中阴身的后有,中阴身也是广义的后有嘛!虽然狭义的来讲,也算是不受后有的圣者。
可是,除了这两种般涅槃以外,还有一种叫做上流处处般涅槃,这也是解脱。这是指未到四果的声闻行者,他得要再受后有,但是受后有之后,他也可以解脱。上流就是说往上层境界投生去,往上去并没有说一定去到什么地方证解脱,有的人是中阴身出现以后,他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去;生到那一天以后,赶紧修禅定;证得禅定之后,断除了所剩下的一分微细我执,提前舍寿而取涅槃,这也是解脱。但是他在人间舍寿时,得再受后有之天身,他不是不受后有啊!他受了中阴身的后有,五不还天的后有,然后证得解脱。这叫做生般涅槃,也是上流般涅槃的一种。
还有一分人就更差了,但是也算是上流处处般涅槃。因为他中阴身出现以后,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在五不还天中的时候,他虽然真的把最后一分我执断除了;但因为禅定修不好,所以一直等到色界天身坏掉,不晓得是多少劫以后,才能入了涅槃,那也是生般涅槃的解脱(编案:有的人是中夭,而且寿命长短不一,非必尽寿而终,所以劫数不定)。
有的人则是生到色界天的四禅天中的某一天,在那里才再做观行,观察微细的意识心与意根虚妄,断尽最后一分我执,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有的人则是生到五不还天之后,仍然未能断尽我执,依禅定而修,证得四空定,再往生到四空天中,才断尽我执,才能取无余涅槃。也有人往返欲界多次以后,才能成为阿罗汉而取证无余涅槃,叫做转世般涅槃,都是属于上流处处般涅槃所摄。所以,有很多种取证涅槃的状况差别,这就是上流处处般涅槃,所以,不受后有和解脱,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现般涅槃和上流处处般涅槃的差别所在——关键在于是否再受后有。真正的俱解脱,具有无生智而不是只有尽智的人,这些知见还是得要具足的,才能算是解脱知见具足,才算是证得无生智的圣人。
《心经密意》
菩萨不但像阿罗汉一样的现观五阴缘起性空,而且亲证五阴出生的根源,亲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由此而了知无余涅槃之本际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再来反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由此缘故而证得大乘法中的解脱果,他所证得的解脱智慧,与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智慧并不相同。
二乘圣人证得有余涅槃,没有舍寿以前,并不能知晓将来进入无余涅槃以后的境界;而将来舍寿后进入无余涅槃时,自己却又已经完全灭尽,十八界中的任何一界都已经不存在了,根本没有自我存在,没有见闻知觉性、没有思量性,完全无我,如何能再有我来了知无余涅槃之中的境界呢?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
菩萨却是证得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无余涅槃其实是依如来藏的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法,而建立涅槃的法相,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没有自性,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不出生十八界法的自住境界,依如来藏而立名。菩萨由于证得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菩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便已经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了。
无余涅槃既然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的所有法,所以称为灭度,而不称为生度,所以就没有任何的自我存在了,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去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所以无余涅槃中没有十八界法中的任何一界,完全无我;因此,无余涅槃的境界根本就没有境界:没有六根,没有六识,没有六尘,当然也没有见闻知觉性存在。所以二乘圣人在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以前,是无法了知无余涅槃中无境界的境界相的;然而菩萨却早已证知无余涅槃中独存的实际了,早已证得其中的实际——第八识自心如来。这种未入无余涅槃,便了知无余涅槃境界的智慧境界,就是禅宗破初参的七住位菩萨们所证知的境界;这是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不知的、所未证的,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大乘菩萨不入无余涅槃却又了知无余涅槃实际的境界。菩萨由于亲证无余涅槃的实际——《心经》所说的真心,因此就可以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
二乘圣人是以诸法灭尽,作为无余涅槃;进入涅槃以后,自我却又灭失了,所以没有自我可以了知无余涅槃的境界,所以他们还没有入无余涅槃之前,以及入了无余涅槃之后,都不能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究竟如何?所以,如果是以事相上来说,他们是确实证得有余及无余涅槃的;但是,如果以般若的智慧来说,以无余涅槃的实际境界来说,他们其实是没有证得涅槃的。所以他们所证得的涅槃,只能名为二乘涅槃,不得名为大乘涅槃;因为他们只知道如何能观行五阴十八界虚妄,如何能断除我见与我执——断除觉知心和思量心的自我执着,因此舍报时可以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却不曾了知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不曾证得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因为他们都不曾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而真心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了知无余涅槃内的境界的智慧,二乘圣人都不具备。
菩萨却由于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实际的缘故,所以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时,就已经了知无余涅槃之中无境界的境界。又因为未入无余涅槃境界时,能以七识心的自己,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常住于涅槃的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他亲证了世尊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他就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菩萨未入涅槃,便已住在涅槃;由于这个现前观察的缘故,了知自己及一切众生都是本来就不曾离开涅槃,都是本来就没有生死,所有的生死都只是假象,所有的生死都不是真的,所以菩萨就不害怕生死,就不必急着进入无余涅槃境界,因此能够起心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世世修行菩萨道,最后才能成佛。
 
因此菩萨所证得的解脱果,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解脱果虽然相同,但他是了知无余涅槃内无境界境界的圣者,他是亲证无余涅槃内的实际的圣者,也是亲见未入涅槃便已是涅槃,涅槃常住而非断灭,涅槃非从修得,亦非不修而能得的圣者,所以他对于解脱的见地,与二乘圣者是完全不相同的,与二乘圣人是迥然不同的;所以,菩萨由于这种大乘涅槃的亲证,他所修证的解脱果虽然同于二乘圣者,但是他所产生的解脱智慧,却是远远地超胜于二乘圣人的。
如果有人能够亲证《心经》所说的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无余涅槃的实际,那么他的智慧是极为胜妙的,绝不是那些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更何况是还在修学解脱道的凡夫?而且二乘圣人证得解脱果,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之后,十八界都灭尽了以后,只剩下自己的从来离见闻觉知的如来存,以这个不再出生十八界法的如来藏而立名为无余涅槃,所以涅槃其实就是如来存的境界,其实是依如来藏而立名的。所以如果有菩萨亲证自心如来藏以后,他就知道:涅槃其实就是《心经》所说的无一切法的无境界境界。他就知道:解脱的境界,其实是以《心经》所说的真心为依止而施设的名称,他就如实的了解《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以一切悟得真心的人,后来都会渐渐的了知《心经》与解脱道的这种关系。菩萨的这种解脱果上的智慧,是不共二乘圣人的。
《心经密意》
 
 
标签: 佛教名词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