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心经  中阴身  陀罗尼  明心  十信位  意根  公案 

20、《实相经宗通》摘录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摩地    

实相经宗通
  自 序
  大乘法之般若实证即是亲证法界之实相,由于亲证法界实相而了知万法之本源,所见一切法不离中道而不堕二边,如是现观之智慧即名实相般若。一切已证实相法界而住于中道者,悉皆有此实相智慧,亦皆能亲见实相法界之本来真实与如如境界,即名证真如者,是故一切证真如者亦皆是亲证实相而有实相般若之贤圣。如是贤圣亦皆同观一切有情各各都有之真实心性如金刚,永不可坏,名之为亲证金刚般若之贤圣。又亲证实相者,必定得见涅槃之本际,洞见不回心阿罗汉所入无余涅槃中之本际,亦见定性声闻圣者阿罗汉不知不见如是涅槃本际之事实。如是四理,一切有心修证大乘佛菩提道者皆应知悉;如是正理亦是亘古亘今永远不变之理,故名如是觉悟者为无上正等正觉。
  关于真实心之体性犹如金刚而永不可坏之正理,于拙著《金刚经宗通》中所说已多,于此即不赘述。实相者,谓宇宙万有之本源,山河大地、无穷时空之所从来;亦谓一切有情身心之所从来,即是禅宗祖师所说父母未生前之自己本来面目,或谓本地风光、莫邪剑、真如、佛性──成佛之性……等无量名所指涉之真实体;以要言之,举凡亲见宇宙万有之本源而能反复验证真实者,即名亲证实相。
  真如者,谓此真实心出生万法而佐助万法运作之时,能使所生之蕴处界内法及山河大地、宇宙星辰等外法运为不绝,永无止尽,如是显示自身之真实性,而其自身之体性复如金刚永不可坏,合此二者故名为真;此真实心于无始劫来如是生灭万法之时,却是如如不动,从来不于万法起念而生厌恶或贪爱,乃至于未来无尽时空之中亦复如是绝无丝毫爱厌,永远如如不动,故名为如。合此真与如等二法,故名真如。
  中道者,谓此实相心如来藏恒处中道,不堕二边。世间人每执识阴六识觉知心自己为常,不知前世觉知心是生灭法,唯能一世而住,舍寿入胎后即告永灭,不至今世;此世之识阴觉知心则是依此世五色根为缘而生,非从前世往生而来此世,故有隔阴之迷,不忆前世。故说此世觉知心并非常住不变之本来面目,不论有念或离念之觉知心,舍寿入胎后永灭,不至后世,故此觉知心生灭有为无常无我;而世间人不知,执此觉知心为常,即堕常见外道所执之常,不离常边。有一分外道经由观行发现觉知心自己有如是过失,不能来往三世亘久永存,于是转生一切有情死后断灭之邪见,因此拨无因果,成就邪见,名为断见外道。然而亲证此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者,现见一切有情之实际理地本是此心,不堕于觉知心与五阴境界中故离常见,亦因已见此心而知五阴永灭之后并非断灭空故离断见,亦见此实相心从来不住于六尘境界中,是故永远不堕常断二边,亦复永远不堕善恶、美丑、生灭、来去、一异、俱不俱、生死……等二边。一切贤圣如是亲证之后,转依于如是实相法界境界,永远不堕二边而亦不离二边,常住于三界之中自度度他,是名亲证中道之贤圣。
  涅槃者,无生无死、不生不灭之谓。阿罗汉以断除我见、断尽我所执及我执,舍寿之后永远不受后有,永无后世五阴故不再流转于三界生死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然而亲证实相之贤圣菩萨,亲见阿罗汉舍寿后不再受生,灭尽后有永无未来世之蕴处界时,如是无余涅槃实即第八识如来藏独存之境界。于其第八识独存之际,无五蕴、十八界,迥无六尘及能知者,绝对寂静亦绝对无我,故名无我,亦名涅槃寂静,即是证得无生。而此绝对寂静之涅槃中仍系如来藏独存之境界,外于第八识如来藏即无涅槃之实证与存在;亲证实相之菩萨于发愿世世受生人间而世世陪同有缘众生流转生死之中,亲见阿罗汉舍寿后所入之无余涅槃境界,于阿罗汉未舍寿前即已存在,亲见其舍寿后第八识独存之无生无死、不生不灭而绝对寂静之境界,无待舍寿灭尽蕴处界之后方见,故名实证无余涅槃本际,名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能如是现观者,能知万法背后之实相境界,方名亲证实相之贤圣,必有实相般若。
  而此真如心、涅槃心、中道心、金刚心,实即第八识如来藏也,是万法生灭之实相,故名实相心。此实相心于因地名为阿赖耶识,通名如来藏、异熟识,即是求证实相智慧、求证中道智慧之佛弟子所应殷勤求证者。凡证此心而能转依成功者,皆入菩萨五十二果位中之第七住位,已入三贤位之菩萨数中,其实相般若已非阿罗汉之所能知。若外于此真实心如来藏而求佛法,皆无真如可证,亦皆不见中道、涅槃,即无实相般若可言,名为无知无证般若之凡夫。举凡否定此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者,即无真正佛法可知可证;故说否定第八识心而竟勤心求证佛法者,即属心外求法者,是名佛门外道。当代、后代一切禅宗大师与学人,于此皆应留心;以此缘故,平实特请《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为大众宣演;于宣演实相义理之时,益之以宗通之法,欲令真求佛菩提道之真实修行佛子得有入处,真实生起实相般若,是故宣讲《实相经宗通》。而今宣演圆满整理成文,总有八辑,欲益今世、后世真学佛法之有缘人;若世世代代皆有佛子因此实证者,非唯大乘佛法得以久住,亦令二乘正法得因诸菩萨之亲证实相,亦得复兴同能住世,即能广利人天。兹以此书整理成文欲予出版流通天下,即述上理提醒学人,即以为序。
  佛子 平 实 谨序
  公元二○一三年惊蛰 志于竹桂山居
  ------------------------------------------------------
《实相经宗通第一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是唐朝天竺三藏菩提流志所翻译的。《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有别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为这部经里面的禅宗机锋比《金刚经》更明显。另一位菩提流支翻译经文,有时会有一些过失,因为他会用自己的意思来翻译,也许是因为还没证悟般若的缘故,所以他翻译的《入楞伽经》就有一点点的不正确,有一些违背了佛意。因此我当年注解《楞伽经》的时候,是把三个译本综合起来参考而作注解的,不是单凭一个译本来注解,所以我注解的《楞伽经》是相当正确的。这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则是菩提流志所译,就没有这个问题。《实相般若波罗蜜经》顾名思义,说的是实相法,是以『实相』为中心主旨来阐释『智慧到彼岸』。这个经题,我就用补充资料来为大家作一个说明,因为经名一开始就讲到『实相』两个字,所以请先切换为补充资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世尊!云何不虚妄性?』『天王!即是不变异性。』『世尊!云何不变异性?』『天王!即是诸法真如。』『世尊!何谓诸法真如?』

『天王当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别,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远离愚夫,过愚夫境;超诸魔事,离诸障惑;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著,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当知,是为法界。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证法界,多百千种难行苦行,令诸有情皆得通达。天王!是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真如实际、无分别相不思议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

尔时最胜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证、能得如是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及后所得无分别智,能证能得。』『世尊!「证、得」义有何异?』『天王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见,故名为证;后智通达,故名为得。』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如佛所说闻思修慧,岂不通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而复说有出世般若波罗蜜多,及后所得无分别智能证、能得。』佛言:『不尔!所以者何?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闻慧粗浅、不能得见;是胜义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天王当知,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异生、二乘所不能见。』】

想要解释『实相』,就是这一段经文最棒了,只要直讲就行了,不用我再来发挥。现在我们来说明一下,这一段经文讲的实相,到底是怎么说的?也请诸位来判断一下,姓名明载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这位最胜天王,他到底悟了没有?这就是说,诸位要建立一个观念:名字被记在经中的人,不一定都是圣者;名字不在经中的人,却有可能是个圣者。因为经典结集的时间过去了,菩萨乘愿再来时,他在后代重新受生后的名字会被记在经中吗?不可能嘛!但是有一个可能是诸位要认知的,就是某菩萨过去世也许曾经是某一个名字而被记录在经典中。所以对于『迷信』,就像孟子有一句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样底道理,菩萨再来的时候,他不会在额头上写著说:『我是什么人再来。』因为他换了个五阴,这一世已不能再称为什么人了,而他在世时大约也不会明讲出来;所以对于乘愿再来而换了姓名的菩萨,可别骂说:『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你出来讲什么佛法?』难道他这一世的姓名有可能被载入二千五百年前的经传中吗?

现在,大家从这个经典里面来看这位最胜天王,他向 佛禀白说:『世尊!法界到底是什么?』我们学佛以来常常听到人家说:『我把所有功德回向法界。』好了!到底他回向法界是回向给什么对象?这一定要弄清楚,因为有许多大和尚、山头和尚也这么回向。法界到底是什么?这得要弄清楚,因为这个法界其实跟实相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分离的。要懂得法界才会懂得什么是实相,懂得实相的人没有不懂法界的。所以弘法以来,我有时候会说法界是什么,好像听起来跟外面那些大师说的都不一样,那么到底谁对谁错?一定要弄清楚啊!这可不能含煳,真正学佛时是一定不许含煳的。

他来问说:『什么是法界?』佛向最胜天王说:『你应该要知道,法界就是不虚妄的法性。』这不虚妄的法性,最胜天王听了也是不懂,所以他又问:『世尊!那什么是不虚妄的法性?』佛就说:『天王啊!不虚妄的法性也就是不变异性。』糟糕了!不变异性又是什么,他又不懂了,只好再问;他得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然前面问的就白问了,所以又问:『世尊!什么是不变异性?』世尊就说:『天王!不变异性就是诸法中的真如。』不过,他还是听不懂,只好继续问:『世尊!那什么是诸法中的真如?』佛就说:『天王啊!你应当要知道,真如这个法非常的深、非常的微妙,只能够用智慧来了知;不是我用言语说了,你就能够听得懂的,用言语也是说不出真如的。为什么呢?因为诸法中的真如,是超过所有文字的,不在文字的境界里面,也是超过一切语言境界的;祂不在一切语言的境界里面,因为所有的语言境界,在真如中都没有办法运作的缘故。』

讲到这里,你们已经找到如来藏的人请现观一下,是不是如此?真如境界中有没有文字?有没有语言?你可以现观,然后为我证实正觉的妙法正真无讹。所以《般若经》是可以实证的,并不是玄学。般若是义学,义学一定是可以实证的。不能实证的,才叫作玄学。你经由现观而核对过了,证明确实是如此了,那么接下来再听 世尊所说:『真如,这诸法中的真如,祂是离一切戏论的,』因为真如从来不曾有过戏论,『并且也离开了任何的分别,』从无量劫以来,真如不曾起过分别,『这个真如既没有此,也没有彼,祂是离一切法相的,祂本身也是无相的。』

这样讲了以后,一定有人心里面开始有个念头说:『哎呀!萧老师!你这样讲,我不如自己读经算了!因为你这样讲,我还是完全不懂啊!』问题是,人家找到如来藏的人证真如了,他不必听我解释就读懂了。也许有人就说:『我们就是因为不懂,才要来听你讲经。如果听你讲了,还是不懂,我们来听经干嘛呢?尤其今天又下那么大的雨!』好!那我们就得要解释一下了。

真如是什么?在大品、小品等《般若经》里面说的真如,有两个意思。它有时候是讲这个如来藏心,也就是讲金刚经──讲『此经』,『此经』就是如来藏这个心。有时候讲的真如,说的是这个如来藏心在诸法之中运作时,显示出来的真实性与如如性。这段经文,不管你是从这两个道理中的哪一个方面来说都通,我们就先以如来藏心作为真如来讲好了。这个如来藏,祂从来不与语言相应,而祂了知众生的心行也都不靠语言,众生想要作什么,也不必跟如来藏用语言去说明,祂都知道;所以祂离语言境,离文字境界。祂在诸法中运作的过程,从来不在语言文字里面去运作,也不跟语言文字相应,从来不了别语言文字,所以说:『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才会说:『一切语业不能行故。』一切言语的行为,都无法在真如心如来藏的境界中运行。这想起来,好像很玄呵!玄!当然是玄啊!因为 佛陀已经讲了:『这个真如是很深密的、很奥妙的,只能用般若智慧来知道,没有办法靠著听闻人家言说解释就了解祂。』

又说:『这个真如心是离开一切戏论的,是离开种种分别的。』戏论,都是觉知心在世间法上作了种种的思惟猜测才会有戏论。可是真如心不在六尘中去作任何分别,所以祂不会跟语言文字相应,当然就不可能与戏论相应。即使是三藏十二部经,对真如自身来说都还算是戏论,因为祂从来不与语言文字相应,祂从来住在实相法界里面。也就是说,祂从来都住在实相的功能差别里面,所以祂绝诸戏论。既然祂不将六尘作任何的分别,怎么会有任何的分别呢?所以所谓的分别,都是在六尘当中运作的,那就是识阴六识的分别功能性,不是真如心的功能性,所以说祂『绝诸分别』。

即使是某一位大师说的错悟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分明。』他自称这样子就是不分别,就是开悟而明心见性了,但是对真如而言,那早就是六尘中的分别了。如果不是对六尘已经分别过了,怎么会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呢?又如何会有了了分明可说呢?所以那其实都已经分别完成了。可是真如从来没有这种分别,所以如果谁要说他悟了以后永远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禅师就把他打出方丈室去了,因为那已经是具足分别了。如果还有谁说:『我明明白白、了了分明而不分别。』他来到正觉讲堂,我还是会以乱棍把他打出去,看能不能打醒他。如果他要告到法院去,就让他告去,没有关系!这就是说,真如是从来无分别的,这个无分别的心,当然不会有此与彼的分别,当然本身一定是没有任何六尘相存在的;所以在祂的境界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可能存在,也没有美相丑相、男相女相、好相坏相、善相恶相、染相净相,什么相都没有。祂就是这个样子,因为祂离一切相,所以不可能有相,无相的境界中当然是对六尘无分别的。

并且祂『远离寻伺』。寻就是觉,伺就是观。前心分别称为觉,后心观察称为观;粗心分别称为觉,细心观察称为观。综而言之,寻与伺就是觉与观。真如从来不起任何六尘中的觉观,所以祂没有寻伺,离开寻伺的境界。寻与伺都是意识心住在六尘境界中的事,有时配合五识心来寻伺,有时候独头意识自己在寻伺法尘,或是在梦中寻伺内相分的六尘;那都是识阴中的境界,而真如的境界中没有识阴里的境界。

『无想无相,超过二境』,想,一般都解释为用语言文字在那边思惟,说这就是想。但是,在阿含里面却说了知时就是想阴了,所以 佛说:『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真如无想,意思就是说没有了知性──不在六尘中起任何的了知,所以称为『无想』。既然于六尘中不起任何了知的心行,当然祂就没有觉知心了知的法相。既没有觉知心在六尘中了知的法相,一定是超过二种境界,不会落于二边。有觉知心的法相就会落于二边,所以觉知心相应的法:非善即恶,非美即丑,非男即女,非染即净,非佛法即是世俗法。觉知心一向是如此了知二边,觉知心要能够超过二境,要到什么时候呢?要等到证悟真如心如来藏以后转依成功。否则的话,即使是阿罗汉都无法超越二境的,但是真如心却始终都超越世间对立二境的。

《实相经宗通第二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世尊又开示说:『一切平等成正觉,大菩提离一切分别故。』一切都平等,请诸位试著去想想看、观察看看:三界中有哪个法是在一切法中都平等的?一定找不到。一切法,就别讲太远了,讲近一点好了,把它限缩范围到自己的十八界里好了。眼聚,眼这一聚有三个法:眼根、色尘以及眼识,这样成为一聚。眼这一聚法里面有三个法,这眼根、色尘以及眼识三个法,有没有平等?不平等啊!色尘是由眼根─这眼根当然包括扶尘根与胜义根─来显示,由觉知心里面的眼识加以了别。如果没有色尘与眼根,了别色尘的眼识就不能存在,连生起都作不到,那么眼根、色尘、眼识这三法是平等或不平等呢?不平等啊!再说,这色尘如果没有眼根,也不能显示出来,那么色尘与眼根之间也不平等。可是单有眼根,也无法去了知色尘,还得要靠眼识;而色尘自己也不能显示色尘,要有眼根来显示,也不能了别色尘自己;那么这三法之间到底有没有平等?它们三个法既然是互相依靠的法,就有能依与所依,显然不平等。

要不然,再从眼聚来跟耳聚比较看看,也是不平等。假使这二聚法是平等的,应该眼聚也能了声,耳聚也能见色,那才能叫作平等;可是显然不行,所以也都不平等。可是 世尊竟然说『一切平等成正觉』,是说一切法的平等性,那么究竟是哪个法能够于一切法中全然都不分别而平等的?诸位都知道是金刚心如来藏。确实是如此,如来藏出生一切法的时候,自始至终都不加以分别高下好坏,永远都是平等看待,这才是『一切平等』。一般所说的平等,都是有局限的,不遍于一切;而如来藏是遍一切的,祂于一切处、一切界中,也就是于三界的一切境界中,也是遍于十八界中,并且遍于一切时及一切识中,也都是如此平等,这才叫作『一切平等』。由于这样亲证『一切平等』的缘故,才能真正的『成正觉』。

如来藏不会说:『你意根比较厉害,你是作主者,我是要听你的,所以我比较重视你意根。』祂可不会这样,祂全部平等看待,在支援七识心的时候应该如何就如何。如果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不是如此,老是说:『张三跟我比较好,又是我的上司;李四都不太甩我,所以我处处要反对他;我也不管上司张三说的对不对,我都要支持他。』如果这样的话,就表示说,对于『法』的转依没有成功。换句话说,菩萨不好当;菩萨在世间法中,跟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交情;可是一旦论到法,他就铁脸不认人,真实义菩萨就是这样。所以菩萨是个很奇特的有情,在法上面很寡情,绝对不徇私;另一方面却又很多情,再怎么样辛苦,他都要来人间帮忙众生。如果这一世没有遇到有缘人,没有关系,下一世再来帮忙,他都愿意啊!他不会说:『我就入涅槃去了。』不会啊!可是缘还没有熟的人,他的法就是不放手给,铁面无私。你说,这种人复杂不复杂?真的复杂!真的奇特!所以,阿罗汉才弄不懂菩萨在想什么。因此,所证的法如果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界、一切识里面,都是平等的,你当然就要转依祂。这样转依了,你的道业就提升上去了。转依得越成功的,道业提升得越高;转依不成功,道业就没有提升;转依得越少,也就提升得越少。

话说回来,『一切平等成正觉』,为什么证得『一切平等』时就能够『成就真正的觉悟』呢?是因为『大菩提离一切分别故』。『大菩提』就是大觉悟,这个真觉、大觉,从来不会分别善恶以及喜欢或厌恶,也不分别生死轮回或解脱,这就是第八识真觉的特性,这样亲证的才是大菩提。这与二乘菩提完全不同,因为二乘菩提中的阿罗汉、缘觉,都还是要分别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的,但实相法界真如心是从来都不分别生死或轮回的。从世间法的层面来说,如果情执深重:『哎呀!我跟著你萧平实开悟了,是没有错啦!虽然我师父落在离念灵知中,我还是要说他是有开悟的。』那这样,是转依成功还是不成功呢?(众答:不成功。)不成功嘛!因为执著于原来的师父,然而在大菩提中,没有悟或不悟、我的师父或别人的师父的差别。明知道以前追随的师父是落在离念灵知里面,不离识阴境界,自己悟了如来藏是离见闻觉知的,是超越识阴境界的,却偏要强硬地狡辩说:『我师父也是开悟的人,他说的离念灵知其实也是如来藏,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他也可以这样狡辩,那你说他转依有没有成功?没有成功转依如来藏嘛!转依没有成功就表示说,他所知道的开悟的内容只是一个知识,他并不是真的开悟,因为他的三缚结都还存在,疑见根本没有断除,显然他是去向熟悉的开悟者打听密意而知道的,导致自己的大菩提智慧还没有生起,使他无法转依如来藏金刚心的『寂静性』。

在金刚心如来藏的境界中,没有任何分别,不会因为是自己原来的师父,就曲意为他狡辩;所以说大菩提是离一切分别的,而离念灵知是识阴境界,永远不可能离一切分别的。并且这个『大菩提』─证得第八识金刚心而生起的觉悟─祂的『离一切分别』并不是暂时之间离一切分别,而是遍一切时都离分别。这一世出生之前在母胎中就已经如此,上一世还没有死、还没有入胎时就已经如此,往前推到无量劫之前就已经如此;并且未来永无穷尽的时间里还将如此,这样才能够说是离一切分别。可是,能够这样的『大菩提』─这样真正的大觉悟─到底是什么?就是『一切诸佛寂静性』,这个『寂静性』就是指诸佛金刚心无垢识─众生因地就有的第八识如来藏─的『寂静性』。

这段《实相经》的经文这样子讲解完了,听起来有没有觉得说:『你萧老师讲的,跟人家讲的都不一样,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有人这样想,而愿意继续听下去,这个人才有机会开悟。如果听不下去,心里起了烦恼:『你讲的跟我师父讲的都不一样,跟各大山头讲的也都不一样,你个人独树一帜,我很怀疑!』那么听了心里面生起烦恼,不愿意再听下去,那他所修的佛菩提道就会出问题了。我还是得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如果正觉所说的法跟诸大山头都一样,你可以提出一个义正辞严的要求;这个要求,我会马上接受。』也就是说:『你正觉可以关门了,因为你讲的法,别人都已经讲过了,不必你再设立正觉同修会来重复演说。』我一定会接受。我若是不想关门,认为应该要真正利益所有佛弟子四众道业有成,我就要讲跟人家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的法一定是要符合三乘菩提圣教的。

在应该归入阿含部的《罗云忍辱经》中,佛有开示过:『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说的是:诸佛所传授令人远离无明而具有光明智慧的法,跟世俗人所说的所谓解脱与智慧是互相违背的;世俗人所珍视的解脱只是世间境界,却是佛菩提道中所轻贱的轮回流转境界;而佛法中的解脱是灭尽五蕴、十八界的,是努力修习解脱道的凡夫们所不喜欢的,是『异趣』而『异流』,当然不免『忠侫相讐,邪常嫉正』。所以清净与污浊的水是应该分开来流动而不可能混在一起的,否则就全部都成为浊流了;因此,有智慧光明的圣者与愚痴的世俗解脱,不可能同道而行,一定会分开而各自前进的;正因如此,忠于实相与真正解脱的??,与奸侫媚俗的错悟者之间,看来是互相仇视的,但其实永远只是邪见的人在嫌嫉正法。

世尊已经这么开示了,请问:世间是应该悟者多?还是应该悟者少?(有人答:悟者少。)开悟者一定永远是少数人嘛!不可能百万将军一个兵。百万士兵一将军,可以说得通;百万将军一个兵,绝对讲不通。佛说『明愚异趣』,也说『邪常嫉正』,也就是说,明就是智慧光明,愚就是愚痴的人、就是黑暗,这两种人所喜乐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俗之所珍,道之所贱。』俗人最珍贵的是什么?是我执之心;即使钱被骗光了,至少『我』自己还在;于是心灰意懒,投入哲学,投入落在世俗法中的所谓佛法,最后悟出来的结果依旧是:『我思故我在。』哲学界很有名的名词『我思故我在』,那就是我见与我执的内容,不外于蕴处界自我,这就是哲学的本质,这是以前有一段时期很兴盛的理性主义所主张的『存在』。但问题是,这个存在的本身还是五阴的我,自认为离开生死轮回了,依旧是在欲界中生死轮回,完全没有离开欲界。

这个五阴的我,正好是世俗人─未断我见的凡夫俗人─所最喜欢的,所以是『俗之所珍』。世俗人最难断的就是我见、我执,俗人最喜欢的就是五阴的我,不愿意断我见、我执。你去看看各大道场讲的,不都是离念灵知吗?如果不讲离念灵知,他就换一个方式:『放下一切烦恼,把握自我。』这是不是五阴我?还是五阴我啊!这就是俗人所喜欢的。如果你教导大家:『把握自己。』所有俗人都会喜欢,因为不是要叫他『自杀』,所以都会喜欢。可是,如果学佛是要学死、要自杀、要否定自己,才一听到真正的解脱生死入涅槃时要灭尽十八界自己,一般学佛人乃至大师们听了都说:『喔!自己才是最珍贵的,为什么要把自己杀掉、否定掉?』所以不管去到哪里,都要跟你讲自尊:『你别伤了我的自尊,也别伤了人家的自尊喔!』自尊,是谁在自尊?五阴我!还是识阴、意识。请问:在近代大乘佛教界中很有名望的离念灵知,再来是『放下一切烦恼,把握自我』,这二种是不是『俗之所珍』?正是『俗之所珍』,因为好多大法师都这样子倡导。然而 佛陀却说:『俗之所珍,道之所贱。』在修证真正的解脱道、佛菩提道中,是轻贱这个俗人所珍视的自我,所以才要修学及设法实证五阴无我,佛菩提道甚至还要加修『法无我』。不幸的是,五阴『我』正是现代佛教界中『俗之所珍』,你去检查各大山头五十年来的说法,不都是如此吗?都落入『俗之所珍』。

现在问题来了,咱们正觉出来弘扬俗之所贱的第八识如来藏妙法。有人想:『因为我听说证如来藏时,祂是离见闻觉知的,说我要转依祂的境界,那我证了祂干什么?吃了好吃的,我也不能领受好吃的味道;我遇见了美女,也不能好好端详她多么美,那我证这个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干什么?偏偏你又证明我错了,说我离念灵知不对,那还得了,我偏偏要抵制你。不抵制不行,否则我的名闻利养都会流失掉,我的眷属也会跑光了。』那就会产生一个现象,正是 佛讲的:『忠侫相讐。』忠,就是说,忠实于真实的法。佞臣就是奸臣,当然不喜欢忠臣,他就会仇视你,于是种种的抵制、逼迫就出现了,明知自己悟错了,明知正觉的所悟才是真正佛法,依旧要写文章、写书来无根毁谤。所以,如果正觉同修会不被错悟的凡夫法师们抵制,你们就应该要走人了,因为正觉同修会的法一定是跟他们一样成为俗人之所珍,因此他们才不抵制正觉的法义,那么正觉将会是『道之所贱』的世俗法。

而我们二十年来被抵制得很厉害,这二年他们的抵制才开始减弱下来,这表示正觉的第八识法教,才是诸位应该珍惜的;因为这是『俗之所贱』,当然是我们『道之所珍』。所以,他们以前就是要骂:『你们正觉同修会,以及所证的如来藏,都是外道神我,你们是新兴宗教,不是佛教。』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话,我相信被正觉评论法义而无法正确回应的慧广法师,他一定会私下这么毁谤。这表示什么?这表示他们的法都落在五阴自我里面,而五阴『我』是不能遍在四种一切中的,不是一切平等。而你证如来藏以后,你会发觉一切时、一切界、一切处、一切识里面,祂统统平等而遍及这四种一切之中。而且祂从来无二心,绝对不会说:『今天意根对我太凶了,我明天要对意识好一点,不要再对意根那么好。』祂绝对不会,祂永远平等看待诸法。这样证悟以后能够如实现观,才能够说他的开悟是『一切平等成正觉』。

而这样成就正觉的原因,是因为『大菩提离一切分别故』。虽然你的五阴、十八界都是自己的如来藏所生,可是你的如来藏不会去分别说:『这个色身才是比较重要的,意识觉知心是次要的;意识觉知心是我生了色身,再生了六尘以后我才能再生起六识,有了六识以后才会有觉知,所以这识阴六个识的觉知性比较不重要。』假使你的如来藏第八识会这样分别,明天就会不让你醒来,让你觉知心不能生起而继续不存在。识阴没有生起而不存在,就会一直睡,睡到后天去,乃至睡到明年、后年去。事实上会不会这样呢?永远不会,如来藏从来不会作分别,因为祂是大菩提的所证,祂永远离开六尘中的一切分别,但又有六尘外的凡、愚所不知的微细分别在运作著;这样的实证才是真觉,不是妄觉;这样的真觉就是证得本觉,证得本觉的觉悟才能叫作大觉,这不是在二乘菩提中的觉悟可以想像和猜测的智慧。如果不是悟得如来藏这个真觉,统统叫作妄觉,都不是真觉,不是大觉。所以,二乘菩提中的圣人既然不是悟这个真觉,当然他们所证的菩提都不能称为大菩提,只能称为二乘菩提;这还是客气的说法,如果不客气一点就说是小菩提;因为声闻法中的觉悟真的是小菩提,所知的智慧很有限,不是大菩提──二乘圣人所悟的都不是这个本来『寂静性』的真觉。而这个真觉是『离一切分别』的,所以才能够由于悟后现观祂于一切法中一切平等,菩萨是这样成就了真正的觉悟。

《实相经宗通第三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景德传灯录》卷四:【袁州蒙山道明禅师者,鄱阳人。陈宣帝之裔孙也,国亡,落于民间;以其王孙,尝受署,因有将军之号。少于永昌寺出家,慕道颇切,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行者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祖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祖曰:『汝若如是,则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这个公案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因为不论去到哪里,凡是讲禅的道场,几乎都曾讲过这个典故。但是,有谁讲对了呢?只能摇头,因为全都讲解错了。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来看看内容。袁州蒙山的道明禅师,他是鄱阳人。好像说他的曾祖父是陈宣帝,后来国家灭亡了,他是陈宣帝的直系子孙,那么国家亡了,他只好流亡,就安分守己当一个普通人。后来,朝廷知道了,曾经把他的名字署于朝廷的公文书之中,封他为将军。也就是挂名的将军,但他没有实权。他少年的时候就在永昌寺出家,对于正法之道非常的殷切勤求,所以听到五祖大师是证悟者,就去五祖座下出家,就是在东山门下出家。当然他是为法而出家,所以用尽了一切心思去研究探寻。现代人说的研究,这两个字的意思已经都变质了。现代的研究,变成是在文字上努力去思惟整理;但古时候这个研与究的意思并不一样,研就是不断地把它弄得很详细;究是探讨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要探讨到最究竟的地步。所以『极意研寻』就表示他非常努力、非常细心地探讨佛法的大意。

但是因缘不具足,所以『初无解悟』。这个『初』不是说刚开始,而是说打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理解或者证悟。对于古文要明确知道其中的意思,如果是一般大师解释时,大概会这样解说:『刚开始时没有理解、没有开悟。』其实不是。这『初』字的意思,是说从一开始就这样;一直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如此不能明白。他在五祖座下学禅,一直到后来听闻五祖已经暗中把 佛陀流传下来的佛钵与祖师传下来的法衣,以及正法密意,全都秘密传给了卢行者。那时候,五祖为了维护惠能大师,所以三更半夜把衣钵交给惠能以后,还亲自摇船送他离开。

送了一段好长的路,让大家都不知道卢行者已经他走了,然后五祖天亮前回到寺里面就倒头大睡。摇了一夜的船当然很累,倒头大睡以后也不去过堂。后来徒众们就来请安:『和尚是不是病了?怎么都没来过堂?』五祖想:『我睡觉要紧,管你们问什么。你们既然来问病不病,我就推说病了。』正是顺水推舟。然后,就这样称病三天。到了三天以后,大家说:『和尚明明身强体壮,没什么病啊!为什么却说病了呢?』所以,大家都怀疑起来了,五祖只好承认说:『其实我没病,可是佛衣与正法已南行矣。』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说:『原来是特地多三天给卢行者赶路。』因为卢行者个子小、腿短,所以五祖都考虑好了,多三天给他赶路,才不会随即就被大家追上了。好啦!这一下子,阖寺大乱,大家都去追赶卢行者。这衣钵竟然给一个外人得了去,那还得了!没想到佛钵祖衣竟然给外人卢行者拿了去,而且还是个在家人,这可不得了!大家私下讨论一番,决定要去追回来。大家都很冲动、很莽撞,结果就赶快去追。

这个道明禅师当时还不叫道明禅师,因为那时候他还没有悟,也还没有开山。他就去追,他的脚程最快。惠能在山中远远看到快要被追上了,眼看见他追上来了,心里面就想:『反正我腿短也跑不过,我这身体瘦小也没办法应付;你身强力壮,我迟早会被你追上,那干脆一点啦!看你敢不敢拿。』就把衣钵放在一个大石头上。磐石,是说它很坚固而不动摇的,一定是很大的石头,就放在那上面,很容易看得见。卢行者心里面想:『这个祖衣是代表实证的信物,你还没有得法、还没有实证,你能够用你的武力来强行争夺回去吗?如果你作得到,我就任由你拿回去。』于是放在磐石上以后,他就躲了起来。

这道明将军追上来一看,佛钵祖衣在那里,人倒是不见了。他心里面当然想要拿,可是才刚刚伸手一拿,心里的念头动了:『我拿了,就代表我得法了,但我将来要怎么跟人家说法?』所以,这个时候当然就拿不起来了。可别像某一些大师说:『这时候佛陀的神力多么伟大,以神通使那个佛钵祖衣变得很重,使他拿不起来。』其实不是啦!不论是谁都一样,就算说你追上来,你拿不拿得动?因为你一拿到手的时候,接著就会想到下面的事情了:『我拿到手了,那我接下来要干什么?要为人说法,要印证别人。但我怎么传法给别人?糟糕了!我拿了以后能作什么?』真的不能作什么;当然这一下子,自己施加千钧之力就把自己压住了,这是一定的。譬如说,今天我萧平实宣布说:『我明天退位了。』我随便找一个还没有开眼的人上来说:『我把这个法主之位交给你。』他敢不敢要?当然不敢啦!他一定想:『我上座以后要讲什么?』因为听众之中有非常多的人是开悟者,他能够讲什么法义来服人、来利益大众?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切身利害是不能不考虑的。

道明将军这个时候正是如此,所以『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这时候心中害怕、恐惧起来:『我如果拿了祖衣、拿了佛钵,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心中当然是恐惧啊!你既然拿了,就要能够为人说法,就要能够帮人家证悟。所以,这个时候突然就想通了,就开口说:『我追上来是为了求法,不是为祖师留下来的衣服,不是为佛陀的钵盂。』终于想通了,算他聪明。如果他是拿了再走了几步才想到这一点,这个人就不堪度了。他刚刚碰到衣钵时就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有因缘得悟,这时候就懂得开口。算他聪明:『五祖和??不传给我,这个卢行者现在既没有名气,又是孤独一人,而且后面还有追兵,这不是求法的好机会吗?』真是求法的好机会,因为四下无人,卢行者要奉送时最容易了。因为如果是一堆人,卢行者怎么能公开送法给你?那时卢行者一定不可能送法给他。所以,这个时候算他聪明,就高声说:『我来求法,不是为佛钵祖衣。』不过他终究是碰了衣服。

这时候六祖看见了,也听见了,就从草丛里面站出来,指导他:『没有在想善法的,也没有在思惟恶法的,正这个样子的时候,阿哪个是你道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其实说句不客气的,这句话在公开讲经时,其实六祖已经是变造过的了,他当初告诉道明的时候绝对不是这一句话。不过因为是公开讲法(这是《六祖坛经》里面记载的,是讲《坛经》的时候讲的),公开讲的时候当然就不能讲得太白,所以就要改造一下。然而六祖这句话,我说他不怀好意,有一点隐藏密意的故意。所以,一般大师读了都会讲解说:『我们觉知心不想善事,也不想恶事的时候,这时候本来面目是谁呢?』当然一定会落在觉知心的离念灵知里面,这就是六祖耍的手段。道明将军这个时候悟了,才知道说原来以前自以为悟的内涵,根本就不是真悟的内涵。也可能他私下有跟人讲过他自己悟了:『五祖和尚吝法,不肯为我印证。』也许他讲过这个话。这时候发觉以前自以为悟,根本是个大妄语,因此吓出一身冷汗:『遍体汗流』。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现在真的悟了。

既然真的悟了,大妄语业就灭除了。所以我说那些大山头和尚都笨,只要赶快求悟,大妄语业不就灭了吗?因为悟后就名实相符了。老是在那边遮遮掩掩,只会越描越黑啦!所以道明将军聪明,既然他追上了,趁著四下无人,只有卢行者时;他又愿意放过衣钵信物,卢行者觉得:『这个人还算不错,没有抢我的衣钵信物。』所以就愿意帮助他。如果当时是二个、三个人同时在场,可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合该道明得法。他得了法以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时知道以前真的是大妄语。所以,这时候感念卢行者,就哭著礼拜卢行者,拜了好几拜。可是因为刚刚悟,还不是很懂,就请问说:『刚刚您讲的那个密语密意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意旨没有?』他当时还不懂得要从自己所证的这个如来藏真心里面去观察,因为是被卢行者明讲的,所以真的还不懂。他想一定还有什么东西,所以接著再问。六祖就说:『我如今如果再为你一一明讲了出来,那就不是密法了。』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虽然是四下无人,只有两个人在,也是不该把细微处一一明讲;因为鬼神一堆在旁边,所以这也不行的。如果你全都明讲了,鬼神们听了,在鬼神道中就四处传开了,那么鬼神道中就无法弘扬了义正法了。因为有的菩萨在鬼神道里面弘法,咱们可别妨碍了他们,所以也不能明讲。

因此,六祖就说:『你如果能够回头来观照自己那个本来面目,密意就在你那边。』这个时候,他才懂得返观,看看自己真如心的体性如何,才终于懂得说:『原来以前五祖和尚讲的是什么。』才终于懂了,所以这时候发觉自己有智慧了。因为跟随五祖大师十几年,根本就不懂真如是什么,还自以为懂,现在才知道说:『终于是真的懂了。』所以就说:『我道明虽然都在黄梅东山随众追随五祖大师,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如今承蒙您指授我一个入处,让我终于进了佛门,这恩德很难说明,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今卢行者您就是我道明的师父了!』六祖就客气了,因为他还没有寺院,也还没有开始弘法,五祖和尚又健在,他不方便收徒,所以就说:『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跟我一样,都以黄梅五祖为我们的师父。如今别过,你就善自护持吧!』因为他得要赶快走人,若不赶快走人,后面再有人追上来,麻烦就更大了。所以分手以后,道明将军往回走,后面的人追上来的时候,遇见了,道明将军说:『我没找到他,不晓得从哪一条路去了。』就这样,六祖就再也没有追兵了。

卢行者惠能就这样帮了道明将军,道明回到黄梅山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向五祖告辞,请了长假去蒙山开山。因为六祖早就看中一个地方不错,所以就给他八个字『逢袁可止,遇蒙即居』,所以道明禅师就去蒙山开山。开山以后有了名气,凡是徒弟悟了,就命令徒弟要去朝礼六祖大师:『他是你的师公,去向师公礼拜感恩。』而且他终其一生都是这样派遣弟子前往朝礼。可见道明禅师心性真的不错,合该得法。他不会说:『六祖大师纵然帮我开悟了,毕竟只是我的师弟。』他不会这样子,所以凡是有徒弟开悟了,都遣去曹谿礼见六祖,表示说:我这个徒弟,也为您度了一些人开悟了。

那么话说回头,到底『不思善、不思恶』是个什么物事?其实六祖这里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并不是说我们这个觉知心以前会想善事或会想恶事,现在把祂压下来不想善事也不想恶事,这样就叫作开悟。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说:不思善底、不思恶底,正恁么时,阿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可是,他就故意这样著弄。现在因为我们也讲多了,反正也不怕人家怎么去猜,因为不管再怎么猜,猜来猜去,都落在五阴里面;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是不落在五阴里面的,可是往往都自以为悟。所以有些人把我的书读了几本以后,他也当起大师来,也在开班授徒;可是如果遇到我们悟了很多年的同修们提问时,可就一问三不知,你说怎么办?所以,这个事情真的不容易。

从六祖大师跟道明将军这个公案里面,到底他们讲的是个什么东西?大家且回来看看《实相经》的经文里面,如来讲的是不是一样:『尔时如来复说咒曰:唵──!』我看是一样啊!如来真是高招,用一字禅就解决了,岂不轻松!你看,卢行者讲得一大堆;为什么他要讲一大堆?因为卢行者当时如果给道明来个一字禅『唵──!』看道明将军怎么办?那要弄到何年何月?后面一群追兵马上就要来到了,哪能慢慢来呢。所以,无门慧开大师举了这个公案,就评论说卢行者『是事出急家』,因为没想到道明将军脚程这么快就追上来了。突然间被追上了,很意外,也没得办法,无路可逃,跑又跑不过人家,能怎么办呢?所以卢行者『是事出急家』,不得不尔。真是不能不这样作,他必须要帮道明赶快开悟,然后叫他赶快回去,引导众人往别的路去错追,只好这样。

无门禅师就说,卢行者由于事情太急而必须帮道明很快证悟,所以这时其实是把荔枝壳剥了,又把里面的种子也去掉了,道明将军只要张口吞下就行了,可谓是明讲了。可是这个公案,《六祖坛经》被人印行了多少本、流通多久了,也被很多大师拿来讲解了,有谁能再像六祖这样子呢?千余年前六祖把剥了壳、去了核的荔枝,放在《六祖坛经》里边四处送,如今又有谁能开口把它直接吞了?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吞得,所以都落在离念灵知识阴境界里面。这一些人如果聪明,就赶快来找找卢行者这个剥了皮、去了核的荔枝肉,看是在哪里?赶快去找!找著了,就如同无门禅师说的:『只要尔咽一咽。』无门慧开讲的就是这样,说卢行者把荔枝剥了皮、去了核,『只要尔咽一咽』,只要你张开嘴巴把它吞一吞就好了。

其实,现在那些大师们,只要拿到手把它吞下去就结了,哪还有那么多事情?也真是搞不懂大师们。很单纯的事,可是他们就搞不懂,还一天到晚往那边找:荔枝肉在哪里啊?在哪里啊?所以说,这些大师真是无可救药!不过,他们如果够聪明,赶快回归如来藏妙法,忏悔以前暗地里谤法、谤正觉的罪业,至少来世还有机会;因为也许五年、十年、十五年后死了,投胎再来,正觉还是存在而可以被他们遇见的。有些愚痴人老是痴心妄想在等著:『这些人公开忏悔说他们悟错了,正觉大概再没几年也要走上这一步了吧!』他们有些人愚痴妄想,还在等我们将来会像现代禅李老师那样公开忏悔呢!我说他们是愚痴妄想,因为正觉同修会永远不会有这一天;就算是天上下了红雨,太阳打西边出来,也还是没有这个可能啦!因为法界的实相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如果大师们懂得忏悔,来世还是会有机缘证悟的。假使懂得忏悔,改谤法为护法,这一世被谤法恶业所障,当然已经悟不了,然而来世依旧是有机缘的。那就看他们要不要改变,自己思量看看。因为他们已经都七十好几了,眼看著快要八十几了,腊月三十都快到了,将要开始算这一生的总帐了,该怎么办?总要预先筹谋一下吧!如果要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那可不一定呵!因为水直直地流,他们却打定主意,偏要把船来到桥头继续横著开,到了桥洞还能穿过去吗?过不了的,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言归正传,这经文说:『尔时如来复说咒曰:唵──!』这到底是说个什么东西?密意又在何处?

《实相经宗通第四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经文:【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诸法空,无自性故。一切诸法无相,离众相故。一切诸法无愿,离诸愿故。一切诸法自性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故。』尔时如来复说咒曰:

阿!(短呼)】

讲记:此时 世尊又以一切如来永离戏论之法相,为诸菩萨们演说文字转轮品实相智慧到无生死彼岸的法门,也就是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没有自性的缘故。一切诸法无相,远离众相的缘故。一切诸法无愿,远离种种愿的缘故。一切诸法的自性清净,智慧到无生死彼岸清净的缘故。』此时 如来又说咒曰:

阿!

张老师今天比较有精神了(大众笑…),这个『阿』字念得好,不过这个字要念作『阿!』(大众笑…)前面一段经文讲完了,这时候『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永离戏论』之相,『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你们看,世尊说法真的变化万端,那永嘉玄觉〈证道歌〉不是说吗:『但得本,莫愁末。』还记得吗?只要得到了根本,当那一棵树的根被你找到了,你从根作为本源,要去找干、茎、枝、叶、花、果,统统都可以具足。这就是说,只要找到了根本,那就由著你变了,变来变去都不离金刚心的范畴,从来不离『此经』。什么叫作『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一切如来』既然说是一切,当然就包括三世如来在内,所以诸位也都包含在一切如来里头。你也是如来,你可别跟我说:『老师!拜托啦!我还不是如来。』谁说你不是如来?你是未来的如来,怎么不叫作如来?世尊说,过去如来、现在如来、未来的如来,都是永离戏论相的。可是,明明现前看到自己不离戏论相,也明明看见诸佛在人间的时候,一样吃喝拉撒,一样也去看望生病的弟子们,有时也去看望在家的弟子们说:『你的病况好一些了没?』那还是言不及义啊!仍然是戏论相啊!但是 世尊为什么说『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这可有意思了。

诸佛如来从不诳语,从不虚语,所说皆实。既然如此,如来去探病时,或者当人家供养而为人祝愿的时候,如来当时说的话明明是戏论法,都是三界中─特别是欲界人间─的法,何曾及义呢?为什么仍然是『永离戏论相』?这里面当然有道理。那么道理何在?学佛的人当然要从这里去探究。一切如来的应身既然是感应人间的众生,而来人间受生、示现,如来的五蕴当然是跟众生一样不离戏论相,否则应身如来就甭吃饭、甭走路也甭睡觉了。但如来事实上仍然跟众生一样走路、吃饭、睡觉,这明明是戏论,为什么竟说是『永离戏论』?因为真实如来并不是有时离戏论,而是永远都离戏论的。这可奇怪了!但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应身、化身乃至庄严报身是可以常处于戏论相中,而真实如来永远离戏论相。

真实如来就是『此经』,我们讲『此经』讲多久了?二年?不只啦!快二十年了。可是,最近有时候,我下午二点多、三点多下楼来吃午饭的时候,打开宗教台一看,终于也有人在讲『此经』了。有进步,这表示佛教界有在进步;因为他们如果不进步,就会被淘汰。一定如此嘛!他们一定要跟著升级。我们推出第一台电脑时,他们就得跟上来,一定要想办法仿造。我们的电脑升级,而且是升了好多级,如今已经几十级了,他们总要弄出一、二台来吧?不管像不像,至少要弄个壳出来吧!现在终于有人把壳弄出来了,那表示他们也有在努力;因为他们若是不努力,继续故步自封,时间久了以后就会被淘汰。乃至我们制造出来的电脑,都还要自我淘汰,所以我们淘汰三批人了,但那些人都是过期产品。这是说,由于我们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那些大道场不得不跟进;至少要学个表相,至少要有那个电脑外壳的模样,至少那个壳子要有一些灯会亮……等,虽然还不能操作。所以,佛教界显然是有在进步。

这个『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之中,又无妨万般戏论,所以 世尊这时候另外用『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来弄一些戏论出来:『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用文字来转法轮,所说出来的这一品全部都是文字,都不离语言文字;可是虽然不离语言文字,却仍然能够示现实相般若到彼岸的法门,这就称之为文字般若,就是用文字来显示想要传授给大众的实相到彼岸法门。《大般若经》六百卷全部都是『文字转轮品』,是用『文字转轮品』来宣说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

所以,不要学了某一些禅师的机锋就说:『那三藏十二分教都是老僧坐具。』然后就真的拿来坐。千万别把经典搬出七、八本来,叠在地上就当作椅子坐。人家夹山善会禅师是有他的时空背景,并且也只是口头上说一说,并没有真的拿来坐。啊!如果有哪个狂人真的拿经典来坐了,小心烂屁股!等到烂了以后终于才会得禅师并非真的拿经典来坐,那代价未免也太高了,真的不好玩啦!禅师们只是以这类言语作为机锋来度人,不要把他们的鸡毛拿来当令箭,就在那边吆喝起来。可是为什么需要这一些『文字转轮品』留下来?都是因为后世需要。诸位设想一下,假使不是有三乘经典留存至今,我出来弘法大声疾呼说如来藏是正法,又说佛性可以眼见,佛教界会相信吗?早就全体一起来围剿我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被围剿过,只是零零星星、稀稀落落地不断有人来打击。『围剿』是怎么回事呢?是要整个佛教界集合起来,在每一个月之中,今天某某山、明天某某山、后天某某山,轮流有新的文章出来抨击,那才能叫作围剿。我们至今还没有遇上啦!都只是一些小啰喽们,也只是在网路上化名而不敢具名,随便骂一骂,哪里有被围剿过呢?真的没有啦!

但是纵使有一天真的被各大山头围剿了,我们也不怕,因为有三乘经典在这里。第三转法轮唯识增上学的经典请出来证明说:『你们看,都记载得很清楚。』如果他们说:『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我们不承认。』那好,我就请出第二转法轮的诸经出来,至少印顺法师还承认它是佛经;那里面明讲了非心心、无心相心、不住心、不念心,那不是在讲心吗?不正是第八识恒而不审的自性吗?如果他们狡辩说:『那些所谓的心,都不是在讲心,是在讲一切法空。』我就说:『好,那么请问《大般若经》浓缩为《金刚经》,《金刚经》再浓缩为《心经》时,为什么叫作「心」?』这一下,他们终于发觉没办法回答、狡辩了,原来是自己认知错误了。如果他们还要狡辩说:『《般若经》也是大乘经,大乘非佛说。』好!那么请问他们:『阿含诸经是不是佛说?』『是喔?』这回总不敢再推翻吧!总不敢再说『阿含非佛说』了吧!因为他们如果连阿含诸经都认为非佛说,那他们干脆把佛教废了,因为已经没有一部经是 佛所说的经典了嘛!那他们干脆公开认同一神教的外国学者说的『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历史人物』,他们干脆就这样认同算了。那就得请他们把袈裟脱下来,离开佛教,留头发还俗去吧!

所以,他们总不好意思也说四阿含不是 佛说的,那好啊!我就说:『阿含诸经里面也有讲第八识心,你们要怎么说呢?』当我们把四阿含中说的第八识的法义举证而且讲清楚了,都写在《阿含正义》书中,他们只好默然而不回应。都因为有三乘经典留在人间,所以我们非常有力量可以破邪显正,四面楚歌也都没关系;因为四面楚歌唱久了,那一些唱楚歌的人最后都要回归到我汉营这里来,因为他们都没想到萧平实这个人瘦瘦小小的没什么力气,可是我依凭著正法的威力,实际上比楚霸王还要坚强;他们纵使请出能够对治项羽的刘邦来,也是无可奈何。正因为佛法本来如是,实相的法是永远不可能被推翻的。

即使没有三乘经典,他们也无法推翻我,因为我还可以从理上来说,可以从法界的实相来说理;而他们所说的都经不起检验,因为违背理则学,也就是违背逻辑,但我们却可以经得起检验。如果有文字般若在,那就更好了,就不必费很多的口舌,只要把经典请出来说:『请你看看这一段经文怎么说。』他们也只好闭嘴了。所以『文字转轮品』还是蛮重要的,如果没有『文字转轮品』的诸经存在,今天我们正觉同修会的如来藏妙法在佛教界里的地位,绝对不是现在可以达成,还要再加上二十年费力经营,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因为有『文字转轮品』还留在人间作为至教量,我们可以拿来证明我说的正确,而那一些悟错的人所说的开悟内涵,可都无法拿来跟『文字转轮品』印证,所以『文字转轮品』当然是很重要的。

也许有人说:『我来到正觉同修会里也没有读过什么经,我去打禅三时不也是悟了吗?』那么我请问你:『两年半禅净班上的课,不属于「文字转轮品」吗?』那还是实相般若的『文字转轮品』,如果没有那两年半去粘解缚、建立正知见作为基础,第一次去禅三就想要开悟,门都没有!所以『文字转轮品』还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学著古时禅师的言语机锋,拿它当作真的,就去搬了《大藏经》来坐。那个真的不好玩啦!即使夹山善会曾经那样说,他一辈子却从来没有坐过经典,只是嘴里说『三藏诸经、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但他何曾坐过?只是弄了个窟窿要人家去跳,只有傻瓜才会真的去跳。假使有人把机锋当作真的,弄假成真,小心下辈子不在人间,真的不好玩啦!所以说,『文字转轮品』还真的很重要。

三乘菩提的『文字转轮品』将来如果消失了,都变成白字──大家都读不懂了;《佛说法灭尽经》不是讲吗?法欲灭时诸经文字都不见了,最先灭去的是《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因为这二部经典的教义最深妙也最难理解;随后是其余的唯识诸经,再接著是般若部诸经,此时十二部经已经全部灭失了;当这一部《实相经》如果也灭了,就剩下净土经了;至于其他的唯识增上慧学经典、阿含部以及般若部的就不能期待还能存在了。就是说,当大家全都读不懂时,就等于那些文字全都消失不见了,那时得要叫作无字天书了。从实证的菩萨来说,小说《西游记》里讲的唐三藏不就是取回无字天书吗?人家取回无字天书时就开悟了,所以你看孙悟空虽然那么厉害,不还是要听从唐三藏的吗?他头上戴的金箍不就是诸经吗?唐三藏念起来的金箍咒不就是诸经里的真实义吗?正因为唐三藏会读如来藏经,所以孙悟空就得听他的,于是最后大家都到了西天,就是到达实相解脱的境界,于是共同取得了无字天书完成任务。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那些经文的文字全都消失了──大家全都读不懂了,那时如果有人把《大般若经》请出来一翻开,亲眼看见里面全都没有文字──全都是言语道断的实相心境界,那时就开悟了。当你知道那些文字里说的实相境界其实都没有文字时,你就开悟了,就都成为无字天书了,不也是另一个层面的『不见文字』吗?住于实相心境界中时,不就是 世尊预记的『不见文字』境界吗?那时你如果这样子悟了,你真的不是常人。但是当大家读了都不懂经中的文字是什么意思时,那就是阿含部《央掘魔罗经》说的,末法时代最后八十年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密意了,一翻开市面上的书籍,或是上网查一下禅宗所悟的心是什么?那个心在哪里?全都知道了!可是实相智慧???无法出生,因为都不是自己参究得来的,所以诸经请出来阅读时竟然还是读不懂,那里面的文字全都变成无字天书一般了──有文字也等于没有文字了,岂不是『诸经中都不见文字』了吗?

但这是什么意思呢?都因为般若密意全给不肯遵守 世尊施设的法毘奈耶的恶人给泄漏光了,大家都可以从书籍、网路上查到如来藏的所在,但也因此失去参究的过程,就没有断我见的基础,更没参禅的体验,所以大家都不信受那个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了,因此实相智慧就无法生起来,读了般若诸经也全都读不懂,不就是无字天书了吗?这不就是经中说的『不见文字』吗?那时大家都不信佛教正法了,即使佛教还存在,也当作一般宗教求感应来信仰而不再是可以实修的宗教了,于是在末法最后剩下五十二年过完的时候,月光菩萨就带著那时从天界下来人间成为阿罗汉的圣者们──也就是一往还者来人间成为阿罗汉了,就带著那些阿罗汉们入山去了,不可能再继续弘法了;于是末法时期宣告结束,人间再也没有佛法了。那时任何人从网路上随便蒐寻一下如来藏或者金刚心,蒐寻出来时,如来藏是什么,金刚心是什么,在何处,大家全都知道了,谁还要修行求悟?谁还会愿意修学佛法?全都没有了;这样一来,实相智慧当然无法生起,因此佛经中的所有文字全都读不懂,犹如变成没有文字而无法阅读了,这时佛法就灭了,最后只剩下有境界法。什么境界法呢?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因为念佛的人很努力念佛,还是会有感应;能够感应到佛菩萨,还是可以生信而往生极乐世界去。

到那个时候,世间所有宗教就平等了,也就是说佛教跟基督教平等了。基督教其实也相当于佛教的净土法门哪!不然他们神父拿著念珠一直念著在干什么?就是念著主而想要求生天国啊!佛教的学人那时候都念著佛啊!念主的要求生天堂,念佛的就求生极乐世界或者求生琉璃世界。基督教其实是净土法门衍生出去的,所以有人说:『耶稣基督从六岁到十三岁,那一段期间去何处都没有记载,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有人就说:『他其实是到印度去学念佛法门去了。』所以一天到晚念著『主啊!』求主啊!祷告主啊!对主建立信心,死了要往生去主那里。但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主都跟他们在一起,他们却向自己的真主以外去求主。所以说,实相般若的『文字转轮品』真的很重要,因为了义正法的弘传,如果有『文字转轮品』住持于人间,那么菩萨弘法就可以比较轻松,不会很卖力、很吃力弘传以后,还没有办法把了义正法传下去。

话说回来,『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请问要不要用语言文字来说?当然要。好啦!这个『文字转轮品』的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讲的第一个部分是什么呢?是『一切诸法空,无自性故』,这样会了没有?这就是『文字转轮品』说的一部分。如果还不会,那不然再告诉诸位第二部分:『一切诸法无相,离众相故。』悟了没?如果还不会,再来:『一切诸法无愿,离诸愿故。』如果还不会,后面还有:『一切诸法自性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故。』这就是『文字转轮品』。在『文字转轮品』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了,『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已经很清楚表达了。虽然很清楚表达了,只是难会啦!真的难会啦!因为大都不会,所以 如来干脆比较清楚分明地告诉大家,于是祂就示现给大家知道:『阿!』

《实相经宗通第五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经文:【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大善巧方便相,为诸菩萨说最第一广供养诸佛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发菩提心,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救护众生,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住持正法,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

讲记:上一段经文中 世尊是讲『入广大转轮相』,这一段经文是讲『最第一广供养诸佛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但是在说法的时候都是『为诸菩萨说』。除非是在这一段说完了,然后才会再为金刚手菩萨另外讲一些话来吩咐,所以『为诸菩萨说』以及为单独的某一位菩萨说,二者的开示内涵是有所差异的。那么这一段是『为诸菩萨说』,所说的是『最第一广供养诸佛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是用什么相来说这个广供养的实相智慧到解脱生死彼岸的法门呢?是用『一切如来大善巧方便相』来演说的。这当然就跟前一段有所不同了。前一段说的『入广大』三字,也是『一切如来』的境界,是说『一切如来入广大转轮相』,是偏在法上来说的,是希望诸菩萨可以得到这个法义;但是接下来这一段经文中说的是法供养、真实供养、究竟供养、第一供养,讲的是菩萨摄受佛土时应该要有的条件,也就是去获得『一切如来』的『大善巧方便相』。这意思就是说,如来为诸菩萨宣说这一段经文,是希望菩萨们有种种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而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摄受佛土就是对一切如来的广供养、第一供养。那么在广供养之前,在作第一供养之前,当然要先有『大善巧方便相』;如果没有『大善巧方便相』而说能『广供养诸佛』,能作『最第一广供养』,那就是在说笑话了。但是对诸佛如来的『最第一广供养』,而且是用『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作为前提来作的供养,当然是跟度众生有关。因为 佛陀以度化众生为第一大愿,所以度化众生时当然应该要有种种的方便善巧。菩萨入地之后修行十度波罗蜜,为什么到第七地还要广修方便善巧?一样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诸菩萨说』,不是为某一菩萨说,当然是希望大众都可以听闻。

这个『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是什么?佛陀开示说,就是供养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当然是包括三世一切诸佛,供养三世一切诸佛就是『最第一广供养诸佛』的『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

这个『广供养一切诸佛』的『般若波罗蜜法门』有三种,第一种说:『发菩提心,即为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这里讲的『发菩提心』究竟是讲什么?这里讲的『发菩提心』是为诸菩萨讲的,而且是用 如来的『大善巧方便相』来讲,当然是要诸菩萨在摄受众生时应当如何触发众生发起菩提心。假使有人能够促使众生对诸佛如来发菩提心,那么这位菩萨就是『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

度众生是第一重要之事,当然前提是依正确的佛法来度众生。诸佛的通愿是四宏誓愿,诸佛同样都在因地发过这个愿,乃至成佛仍然不舍四宏誓愿。而四宏誓愿,第一个愿就是广度众生,所以度众生是第一重要之事,为度众生当然就得要让正法久远流传;使正法久远流传则是为了利益众生,才需要去努力,否则不必为了正法的流传而让大家付出很多的精神与劳力,所以度众生是最重要的。可是度众生时,首先就是要帮助众生对诸佛如来生起菩提心,这当然不是七住菩萨的发心,七住菩萨的发菩提心是证悟实相心如来藏。这个发菩提心是世俗发心,就是在意识的层面上来发起对于诸佛如来的净信而愿意修学佛法,这就是第一种『发菩提心』。

帮助众生『发菩提心』为什么就是『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呢?因为众生将会因此而开始走上成佛之道了。其实众生的发心是有许多因缘与层次存在的,我们可以列举几种来说;如果真要具足讲出来,那是讲不完的。一般来说,学佛之后当然真正会发心,至于是为了出离生死或者为了智慧而发心,这就不一定了。通常而言,一般人都是从行善开始的;有时候去听一点经典,听说要行善,所以跟著去作善事。学佛以前在外道法中听说要行善,就去作一些善事,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行善之后,终于有因缘听到『修道』二个字。当他听到修道二字时当然要问:『是修什么道?』善知识就会说明。那么依各人的不同因缘而亲近不同的修行团体,就会修很多种的道;外道善知识讲的也是道,道家讲的也是道,在佛门里讲的也是道。所以各种不同宗教各有其道,互不相同;只有一贯道是一贯想要公开窃取别人的教义,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道,他们自己只有『一贯盗』。

那么既然说有道,一般没智慧的人遇到什么道,就修什么道;通常不会去弄清楚道有多少种,所以就有人间道、天道及导致未来世会下堕三涂的密宗邪道。那么有智慧的人之所以会发菩提心,通常是因为他有世俗智慧,想要先弄清楚:到底有哪一些道?各种不同的道之间有什么异同?其中的差异或者相同在哪里?后来终于有因缘弄清楚了,因为接触到真正善知识了,但却是从行善作为起因而来的。由于行善的因缘而来的人,当他以前行善之时,接著就会有一些亲朋好友因为听到善知识说了一些佛法,开始修道了,他也跟著开始修道;可是修了很久以后,他想:『我每个周末、周日,都去帮穷苦老人家洗澡、打扫环境、洗衣服、送食物给他们,师父说我这样就是修道;那我修了很多年的道,为什么都还不懂得什么叫作道?』等到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去问他的师父说:『师父啊!我听您讲经说法这么久了,为什么我都还不懂佛法?为什么遇到一个从正觉来的同修,我就什么佛法都不会讲了?真正的道是什么?』师父说:『他们也是道,我们也是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就不必管他。』但是真的能不管吗?我不认为。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要问清楚:『为什么双方的差异这么大?为什么你可以懂《般若经》,我却不懂?为什么你能断三缚结,我却不行?』他当然得要去弄清楚。

由行善的因,使他想要求得解脱与实相智慧。他在以前行善时就已归依了三宝,发起了四宏誓愿,这就是最初步的发菩提心;但只是世俗名言所说的发菩提心,不是发起胜义菩提心,他就这样子被人教导而自以为是在修道了。可是到后来觉得各道场说的道大不相同,并不是像《道德经》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于生从何来,也还是不清楚。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原来道家说的道是不能讲的,说真正的道是讲不出来的;如果想要形容要弄个名称来呼唤它、来定义它,来指称天地万物之始,全都不行,只能以无名来说了。但那不是佛道,那是道家的道。道家的道要从太极下手实证,可是太极究竟在哪里?始终只有理论,没有人真的找到,连老子自己也找不到,所以《道德经》才要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才会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是他这样子讲出来时却已不是太极了,最多就是从现象界中来说两仪生四象,演变到八卦以后才有六十四卦,但太极究竟是什么?始终弄不清楚,无法实证。这就是说,有的人为求智慧而发菩提心,始终弄不清楚佛道是什么,终于有一天觉得忐忑不安,就怀著一分好奇踏进正觉同修会来,终于弄清楚:原来真正的道是这个模样。然后听说什么时候办理三归依,赶快就来归依三宝了,这就是在正觉法中真发菩提心了。这也是发菩提心,所以我们每年得要办一次三归依,年年都要代 佛说三归。

有的人又不一样,有的人发菩提心是因为受苦,不然就是身体病痛始终好不了;再不然就是家里好几个人出了问题都拖累他,让他无端受苦;他一个人好好的,可是要承担那么多人的病痛苦果。或者因为营生,结果事业失败,一肚子愁,不晓得要放到哪里去。那真是苦闷得不得了,很想一死了之。这类人所在多有,本来就在计划怎么样一走了之,反正死了一了百了;他不晓得未来世还是得要还人家,只是延到未来世去还债。但他不懂,正在计划怎么样去自杀,结束这一生;后来朋友说:『你既然有勇气去自杀,为什么不杀彻底一点、死透一点?』他好奇地问:『什么叫死透一点?难到死还有死不透的?』朋友说:『有啊!你如果没有死透,下一辈子不过是投胎再来,那时得要还更多。』『啊?原来是这样子。』他吓了一跳。好啊!终于耐不住那个好奇,央求朋友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朋友就说一些道理给他听,才终于懂得,原来死还有死得透跟死不透的不同。『那我一定要死透,我绝对不要死不透。』好啊!忍不住就问:『哪里可以让人死透?』『到正觉来啊!』喔!终于懂了,于是他也发菩提心了,是因为受苦而发心;如果不是受苦,他发不了心。

受乐而发心,那是大菩萨的事,受苦而发心则是一般人的事。什么人是受乐而发心?悉达多太子啊!那么多的后宫嫔妃,父王照顾著不让他受苦,他都还是要发菩提心。但是一般人不可能,所以大多是因为受苦而发菩提心。有的人更不同,有的人是病到很严重、痛到受不了;但他从平时耳濡目染中得来的印象,知道有佛可以依靠,当他忍受不了时就呼唤:『阿弥陀佛!您为什么不来帮我?』当他大声喊过了以后才想说:『我为什么会开口求阿弥陀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身边有亲朋好友一天到晚嘴里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救苦救难。』原来他被熏习了,自己并不知道,这时终于因为受苦才想:『赶快去极乐世界,我不要在这里投胎再出生,苦得要死。』可是想要去极乐,总得先归依三宝,要先归依 释迦牟尼佛,他就因为这样子而发了菩提心。这样的人也有,菩萨就观察因缘而作出种种方便施设,让众生藉各种因缘而发起菩提心,能够这样子,才叫作『大善巧方便相』。

菩萨要懂得施设很多状况来让人家发起菩提心,观察众生的因缘如何而施设方便法,使众生愿意去『发菩提心』。但是这些发菩提心的善巧方便,都是因为众生身边有许多亲朋好友,菩萨就是这样一世一世跟很多的众生结善缘;结了善缘以后当众生有需要时,菩萨开口说了,众生便听得进去了。所以,有时候是因为亲朋好友在学佛,众生接触到了,觉得说:『我这位亲友才不过三年不见,为什么说起话来,这么有智慧?』他就因此发起了菩提心,愿意走入佛门来行菩萨道,这也是发菩提心。那么另外还有的人又不一样了,有一句俗话叫作附庸风雅,正因为社会上到处都有人在说佛法如何又如何,他想:『学佛已经成为一股风潮了,我如果不跟著学佛,那我不就落伍了吗?』他怕落伍,所以也跟著人家学佛。那么学佛之初,首先就是要归依三宝;归依时发了四宏誓愿,就是『发菩提心』。从这样的事相来看,应该说各大山头对众生都有一分贡献,因为他们把台湾带出一个学佛的风潮,这是很好的。十几年前我就曾经赞叹各大山头,说他们接引初机有很大的功德;我们从来不否定他们这个功德,我们只是说他们传的法错了,耽误了众生的道业。所以学佛『发菩提心』的风潮应该形成,这事情很重要;能够使整个社会形成学佛的风潮,这也是菩萨该有的方便善巧。

有的人『发菩提心』时真的很单纯,只是因为好朋友或者亲戚来说:『我们年纪一大把了,再活也没几年,为什么不赶快去归依三宝,有三宝作个依靠?』因为听人家说三宝最吉祥,那到底归依是什么意思,他其实也不知道,心想:『归依大概就是投靠,以后死时有佛作个依靠。』那也好,就去投靠,至少临命终的时候有 释迦牟尼佛可以依靠、有大菩萨依靠,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看到 观世音菩萨那么慈祥,自己为什么不去归依呢?好啊!那就去了,就跟著发起四宏誓愿了,这也是『发菩提心』。这也是一种方便善巧,让人家有一个依靠。确实也有一些人今世是不可能学佛的,他只是当作信仰,那就说要归依佛门、归依三宝。其实他不懂真正归依的意思,在他而言,归依就是依靠;将来舍报要走的时候有个依靠,那也好嘛!菩萨就设这个方便让众生来依靠三宝。那么为了让众生依靠,当然菩萨就得巧设方便,在三归依的时候一定要教众生跟著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来归依 佛陀的人就在仪式中乖乖跟著念,当他跟著念的时候只要知道这四句的意思,那就是发愿完成了。他一面念著一面就完成那个意思了,因为是跪在 佛前念的,他的心中也并没有抗拒;那这样子,他念了四宏誓愿也就归依完成了,那也是『发菩提心』。

所以说,有很多很多种的因缘发菩提心,各不相同;甚至于有的人也许在很急难的时候大喊一声『归依佛』,那也算是发菩提心。他发了菩提心,将来到底是与声闻菩提或佛菩提相应,那就得看他的种性了。所以发菩提心有许多种的因缘,各不相同、说之不尽。可是菩萨必须要为众生施设种种的方便善巧,来帮助众生发菩提心,像这样子去作。乃至菩萨未离胎昧之前,每一世的发菩提心也都一样,都是属于『广供养一切诸佛』,因为发了四宏誓愿,那和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发心是完全不同的,再也不会成为自了汉,永远是佛种性的菩萨,将来会度化许多人一同走上菩萨道;在他三大阿僧祇劫广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将会有许多有情被他所度,可以绍隆佛种永不断绝。所以如果自己发心之后还能够广设方便,有无量无边的善巧让众生也能发起菩提心,就是『大善巧方便广供养一切诸佛』。

《实相经宗通第六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接下来,回到《实相经》这一段经文来,这段经文中有讲四个法:『如来藏、金刚藏、正法藏、妙业藏』。现在我们来看如来藏到底是什么?原来如来藏就是金刚藏,因为如来藏性如金刚的缘故。所以你们如果读经典,读到哪个部分,金刚藏菩萨出来讲话了,你就知道他一定是在讲如来藏的金刚不可坏性;每一位菩萨在 佛陀座下闻法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各人都有自己的前因与当时的缘起。而这个如来藏性如金刚,且看禅门里面,天童山的宏智正觉禅师,他怎么颂这个如来藏的?《宏智禅师广录》卷八:

【黄金出矿断前疑,岸走舟安觉所欺,动目是渠摇湛水。聚萤无我灼须弥,翳消便见飞华尽。机迅将知击电迟,识得堆堆庵内主,外魔那得到藩篱。】

讲得多好!这天童山的宏智正觉一生就只有一个知己,就是大慧宗杲,再也没有别人了。他要找个知音还真的难啦!他被大慧禅师骂了十几年,最后还骂成知己了。天童宏智是怎么说的?他说:『黄金从那个矿砂里面被挖出来了,到这时,之前的怀疑才算断除了。』因为之前总是怀疑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黄金?直到挖出黄金以后,这个疑才断除了。但是对一般凡夫而言,那就是下一句:『岸走舟安觉所欺。』坐在大船里面,觉得两岸一直在往后走,而在船子里是觉得安定不动的;因此误以为是岸在向后走,却不知道其实是船在望前走,是被错误的知觉所欺瞒了。也许很多人没坐过大江里的大船,对这一点很难体会;可是现代人也很容易体会这道理,譬如当你搭火车的时候,这边月台自己的车停著,月台那边的车子慢慢地开动了,在第一时间往往会以为是自己所坐的火车开动了,通常是过了一、二秒以后,那一辆车子开走了,看到被那列火车遮住的后面景物时,才知道自己的火车并没有开动,这也是被『觉』所欺。这就是形容凡夫的境界,意谓著还没有觉悟的人都以为自己的火车开动了,但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火车还没有动,是对方的火车在动。

接著说,摇动了眼睛到处看著,这才是祂,其实是祂不断地摇晃澄清而如如不动的清水。每一个人不都是生来就到处看来看去?但是天童却说『是渠摇湛水』。接著又说,没有智慧的人不懂这个道理,妄想要聚集一大堆的萤火虫来把须弥山给烧掉,这叫作『聚萤无我灼须弥』;就是说,那些只讲蕴处界无我的许多法而想要否定真我法的凡夫们,就像是那些聚萤者,妄想聚集一大堆的萤火虫的火光而想要烧掉须弥山。可是『翳消便见飞华尽』,他们虽然这样地愚痴,有一天如果眼前害自己看不清楚色尘的翳障消除了,他们就不再看见满天的飞华了。『而禅师们的机锋是非常迅速的,你怎能知道闪电打下来时远比禅师的机锋还要慢呢?如果从这里识得了──从这里认出如来藏来了,你就可以认识自己这一座五阴庵里面,堆著不动而安坐著的庵内主。』

每一个人身中都有一个庵内主,然而你的佛庵是哪个?你这个色身就是你的佛庵。如果讲得堂皇一点,就说你的色身就是你的佛殿;大家每天背著佛殿到处跑,佛殿里的灯笼却又找不到。可是,你这个庵里面有个主人每天如如不动,就好像一堆一堆的物品摆在那边都不动一样,这就是『堆堆庵内主』。当你找到了坐在这样的佛庵里面如如不动的庵主时,你就进入佛法自性的庄严宝殿了,那时候『外魔那得到藩篱』。外面群魔乱舞,全都无法到达你这一座佛殿外围的藩篱,何况是你所住的实相境界呢!请问各位证得如来藏的同修们,这天童宏智禅师到底有没有开悟?所以你看,他讲得好分明喔!绝不含糊,他真的是有事有理。

也许有人不信,心想:『「机迅将知击电迟」,我想不可能吧!那闪电光,雷打下来,「ㄎㄨㄤ!」就过去了,好快!你要赶过去都来不及,禅师们的机锋有可能比它快吗?』谁说不可能?祖师们的机锋,他可以给你拖泥带水拖上十几年,但他也可以迅如闪电,快逾闪电。最长的机锋,譬如云门禅师,每天早上,当侍者上来服侍他漱口洗脸时,他就唤:『远侍者!』侍者就答应:『诺!』他就问:『是什么?』侍者弄不清楚,心想:『老和尚问我「是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他也没有拿个什么给我看,怎么就问我「是什么」?』云门禅师这样每天问,前前后后问了十八年。十八年后,有一天又问:『侍者!』『有!』『是什么?』啊!终于会了,但也还是一样的问答;那么你看,这机锋拖了十八年,是同一个机锋,这真的叫作拖泥带水。这云门禅师不嫌烦,侍者也不说他是精神病,就这样子师徒两个人,一个机锋弄了十八年,然后才会了,这时云门禅师也许会说:『我从今天起,不再唤你。』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叫你了,因为不必叫了,这不是拖泥带水吗?

不过有时候禅师的机锋可比打雷闪电还快,『如何是佛法大意?』『普!』你说快不快?这样就过去了,雷声或闪电都没有这么短。明天又有别人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云门又换了:『露!』你看快不快?这比 佛讲的还快,佛还说:『颉唎──!底唎──!』你看,禅师真的很快啊!『露!』比打雷还要快,所以天童说『机迅将知击电迟』,确实比闪电还快,这么一晃就过去了。所以,克勤大师才会说:『如击石火、似闪电光。』那两颗石头一碰,打出个火花来,一刹那间便不见了,很快啊!机锋也就过去了。如果眼光快,一把揪住了,你也就会了。如果眼光昏暗看不清楚,那或许得要十几年了。所以,天童说的真没错,可是这样快速的机锋只要一旦识得,你自己就成为『堆堆庵内主』,可以心无所动地住在这个佛庵里面,天魔波旬根本到不了你这个佛庵外面的藩篱,何况想要识得你。但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如来藏,也就是金刚藏,因为无人可以坏祂。

也许有人怀疑说:『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祂,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祂毁坏。』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你找到祂,你也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坏祂。而且,我们有现成的例子,二○○三年(喔!很快,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了),他们在我座下找到了如来藏、找到阿赖耶识,他们想要强出头,就夸大口说:『这阿赖耶识还不是真如,这个还是有生灭之法。』他不是找到阿赖耶识了吗?我在公开说法时便问:『他们既然说阿赖耶识心是生灭法,请问他们:何时生?何时灭?』这一下,他们个个张口结舌。没有张口结舌的人,就是口似扁担,全都开不了口。找到的人都无法证明祂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灭,都没有办法灭掉祂,也找不到祂曾经出生的时候,那么没有找到的人要出来说这如来藏是生灭法,那当然更不可能。

所以,当年他们那样胡搞,那时正觉同修会里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一些人真的很厌恶他们。我说:『其实我们这个叫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为什么?因为这等于是由他们来提问,我们可以藉此机会向佛教界证明这个法是不生不灭的,最后他们等于是在告诉佛教界:『我们找到阿赖耶识,但我们也无法证明祂何时生、怎么样能灭。』所以,我那时候在亲教师会议中说,后福在未来。因为我们那时本来已经打算一年内就把台北的禅净班每一次都要开二班,结果他们这么一否定,等于是在上游用一大张三夹板把河流的水给堵住了,我们这里暂时也就没有水。但也没有关系!我们先开小班的也可以,何况继续开班时也不是很小。我说:『那个三夹板能把河水堵多久?未来会不会被河水冲垮?』后来果然垮了!现在经过这么一闹,佛教界反而看清楚了说:『你看,他们自己实证的人都无法推翻,我们没有证的人哪有能力推翻正觉的法义?』结果反而是个好事啊!

我的看法就这么简单,不管怎么样的坏事来到我这里都是好事了,怪不得禅师要说:『日日是好日。』不管别人怎么样破法,对我们都是好的,因为我们终于师出有名,有名义可以写〈略说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识蕴真义》、《真假开悟》,以及有一些人很喜欢的《灯影》;还有台南法义组的同修们写的《假如来藏》、《辨唯识性相》。当然,有的人说《灯影》的内涵太深了,但我不论什么口味都端出来了,想要的人可以自己去挑选。终于佛教界就这样承认正觉了,所以二○○三年的法难其实也是好事。当你证得实相心如来藏以后,再来看天童禅师,你就无法说他没有开悟。而他讲得也真好,还真的有才华。可惜的是他活不够久,不然他遇见大慧宗杲以后有机会可以眼见佛性,可惜就是活不够久。这是题外话,就不谈它。

接著再来讲『正法藏』,『正法藏』指的正是实相心如来藏。祂到底在哪里?达赖喇嘛说在虚空,他有一本书是众生出版社印的,说是在虚空。外道们说:『我要去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所以我要去吸取日精月华。』然后每天一大早起身,到空旷的荒郊野外等著日头升起来,就在那边对著朝阳练功吐纳想要吸取日精。然后只要一到了农历十二号、十三号,就祈祷不要有乌云,因为接下来那几天正好要在月下练功吸取月华。那意思是说什么呢?是说真实法是在身外哦!原来外道们都是同一个样,都要心外求法,不知道自己身中本然就具足圆满了。但是佛法中不像外道们这么说,且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一,这当然是八十华严中说的。《华严经》有三个版本:四十、六十、八十华严,这当然是八十华严里面的经文,才会有卷七十一。

【身为正法藏,心是无碍智;既得智光照,复照诸群生。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了世皆是心,现身等众生。】

读了这首偈,诸位有没有一个联想?《华严经》还有一首偈也很有名:『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有没有?(有人答:有。)对啊!跟这首偈有没有很像?意思大约是一样的,这个心当然不可能是指意识心。请问诸位:当你晚上作梦的时候,那个梦境是谁画出来的?是意识画的吗?或者是意根的你所画的吗?都不可能啊!因为意识与意根都是在如来藏心所画出来的那个境界相里面喜怒哀乐,所以是依附于那个梦境世间而欢喜、惊恐、奔逃,而那个梦境世间谁画出来的?那梦境远比宋徽宗的工笔画还要工笔欸!宋徽宗画花鸟,他的工笔画是一绝,他好用心画画,怪不得会亡国;如果他没有亡国,大慧宗杲就不必被宋高宗迫害;这就不管它,因为是题外话。这个『心』画出来的梦境世间,不只叫作维妙维肖,那根本是个真实世间;因为梦中那个世间跟你醒过来所见的世间六尘是完全一样的,色调也没有变,真实感也没有变,活龙活现也都没有变,全都一样啊!差别只是没有跟清醒位的世间联结而已。

梦境中被画出来的那个世间,是谁画的?能够这样画得无比精致,再也找不到别人能画的了,只有实相心如来藏才能够画得出来。所以如来藏在梦境里面帮你画出那个外在环境,又画出许许多多的人物,而且梦中那些人物,如来藏都是依事实而画出来的,就像是有先考证过一般;你梦见的某甲是那个个性,现实生活中的某甲就是那个个性;每一个细节,如来藏似乎都考证过,都不会为你造假,祂也不会取材错误。祂画出世间同时画出里面的人物,还可以跟你互动,厉害吧!有谁能画出这样的人物?但如来藏都画出来了,画出来之后让你意根、意识在里面喜怒哀乐。

祂画出来的不是只有物质世间,还包括别的五阴世间,所以你在梦境里面所遇见的那一些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跟你互动。这是谁在操控?都是如来藏。因为这不是意识、意根办得到的,所以祂真的就像是天下最工于画事的工笔画画师一样,画得一丝不苟。再说,当你清醒过来以后,清醒位所见的六尘世间难道还有外于如来藏吗?也没有啊!还是你的如来藏所画的。因为你的眼根放眼看出去之后,如来藏就在你脑袋中画出这样的景色来,让你觉知心来接触、了别,与外世间完全没有走样。祂画的速度又快得不得了,好厉害!并且你都不必供应祂什么电力、颜料,祂都帮你画得好好的。

再说回来,祂只画你所见的色尘世间吗?不然欸!祂那个工笔画出来的还可以画成立体的。什么样的立体世间?就是一个又一个你所见的众生身体也都是祂画出来的。而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也都各自画出自己五阴的模样来,祂的画笔真厉害!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一个如来藏都会自己画;这一世画成这个模样,下一世画成那个模样,上一世画的又是另一个模样,都不会重复,真的很厉害!可是祂画得这么多,而祂把所有的正法也同时容纳在祂自己心中,祂却不在你身外,祂总是跟你在一起,比你的拜把兄弟还要亲;祂把所有的正法都含藏在你身中,你不必往外面去找。所以说达赖喇嘛是个糊涂人,竟然说要往虚空去找自己的本源。

因此,《华严经》就告诉你说:『自己的色身是正法藏,而真实心有无碍的智慧。』想想看,你梦境中该怎么样,祂都帮你安排得好好的。如果你的因缘是可以去体验恐怖的境界,祂也愿意提供。如果你的心情是适合去体验快乐的安逸世界,祂也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境界祂都可以提供,祂没有任何障碍,祂有这种无碍智。当你证得了这样的『正法藏』,就得到了智光所照耀的智慧。被这个智慧光明照耀了以后,你有智慧了,就可以拿这个智慧转头来照耀『诸群生』。这就是我们这些亲教师们正在作的事情:『既得智光照,复照诸群生。』可是这个心有些什么特性?《华严经》说『心集无边业』,不管有情造了多少业,全部都收集起来;不论是善业、恶业、无记业的种子全部收存起来,意识与意根是不可能作到的。只要跟异熟生死有关的全部收集起来,收集了这些无边业种以后,接著就会『庄严诸世间』。为什么收集一切业以后会是『庄严诸世间』?这里面当然有道理,可是这个道理要跟诸位卖个关子,下回分解。

《实相经宗通第七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经文:【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相,为诸菩萨说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平等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般若波罗蜜无量故,一切诸佛亦无量。般若波罗蜜无边故,一切诸佛亦无边。般若波罗蜜一性故,一切诸法亦一性。般若波罗蜜究竟尽故,一切诸法亦究竟尽。』】

讲记:讲过了前一段经文中那个极短的咒语以后,世尊又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的法相,来为诸菩萨演说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的平等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这个法门就是说:『智慧到彼岸无量的缘故,一切诸佛也是无量。智慧到彼岸无边际的缘故,一切诸佛也没有边际。智慧到彼岸是同一个法性的缘故,所以一切诸法也都是同一个法性。智慧到彼岸究竟穷尽的缘故,一切诸法也是究竟穷尽了。』

单从字面的意思说来就是如此,然而这样子每天读、每天请出来课诵,要从什么地方去实证这个般若波罗蜜?这还真的难会。如果单单阅读、课诵或者思惟《般若经》,了解这些经文的意思就能证得智慧到彼岸,古今不晓得多少人已经有智慧能够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了;因为从古到今努力研读《般若经》的人不胜其数、不胜枚举,或者说不计其数。特别是有好多哲学教授们从西洋哲学开始研究,研究到后来说:『怎么你们西方哲学家反而都赞叹东方哲学呢?』才忽然间醒悟过来,回头再从自家东方哲学里面去研究。研究下来的结果说,东方哲学都在引用佛经的话,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干脆自己直接来研读佛经,于是每天就研之究之,总之一句话叫作研究。

这些研究佛经的人都是世间法中聪明绝顶的人,问题是:所有研究一辈子的人之中,最具体的代表是释印顺;他研究了不只六十年,他写那一本《游心法海六十年》出版以后又过了几年?有没有又过了三十年?还没有?那么应该又过二十年了;这样子,应该说他游心『法海』八十年了;可是若要说他游心法海八十年,其实完全没有;他活了一百○一岁,二十九岁出家的,是不是?二十七岁出家吗?那么应该说他游心法海七十余年好了,结果呢,他自以为懂了般若,自以为实证般若,却仍落入六识论里面,只知道现象界诸法的缘生性空,并且还断不了我见而认定意识细心常住。诸位想想看,他那么努力研读经典,听说他手里的《大藏经》被他翻到快要烂了(当然这可能只是个形容词,不可能真的烂),既然被形容说他翻到快烂了,表示他很努力在研读;问题是他自以为实证般若以后,竟然被我们证明他只是误会一场。

由此可见他们拿了佛经,专作文字训诂、治学研究是没有用的。世尊其实早就讲过了,这个深妙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世尊已经讲过了:这个深般若、妙般若,并不是用意识思惟解析所能理解、所能到达的境界,所以光读经中的语言文字而思惟研究是没有用的。既然这样,刚才我依文解义所解释的那一遍说明也是没有用的,对不对?(有人答:对。)当然是这样嘛!你们别客气,没有用就是没有用,事实上也是真的没有用,因为只是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出来的一些道理,只对已经证悟的人有用;对还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然而我依文解义解释出来以后,所有真正证悟的人读了以后都会这样说:『我直接读经文就好了,何必听你依文解义。』结果我依文解义以后还是没有真正的用处,所以我们还是不免要从实质上再来解释一番。

『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相』,这句话如果是一般大师们一定会解释说:『这个时候世尊是示现一切如来把无量无边际的所有烦恼都究竟断尽的模样。』一定是这样解释,然后接著解释说:『示现了这样的法相以后,就为诸菩萨说一切法无量无边际都究竟断尽了,所以全部都是缘起性空,这样就是平等实相的智慧到彼岸法门。』我保证他们会这样讲解,但实际上经文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一切如来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相』,还是在讲金刚心,就是指第八识金刚藏;因为祂具有不可毁坏的金刚性而能够含容一切法,这一切法都从金刚心如来藏中生出来;菩萨们从自己身上,从异生凡夫乃至上到十方现在诸佛加以观察时全都一样,都有无量无边际的究竟尽相;这其实是说,这个如来藏心不论你推究什么法,不论你推究哪一尊如来,推究所有的有情与诸法之后,发觉如来的一切法,有情的一切法都是无量无边际;可是推究到最后一切法都究竟穷尽了,再也无一法可得的时候,剩下的是什么?就是金刚藏;这个金刚藏就是如来藏,也就是法身佛。

为什么说这就是『究竟尽相』呢?因为推究到金刚藏的时候,过此即无一法可得,不可能超过金刚性的如来藏心以后还有法可以追究得到。所以,经文中这一句话说的『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相』,是什么相?(有人答:如来藏相。)对啊!大声一点,不必客气,对自己要有把握一点,当然就是如来藏相;是因为如来藏没有量、没有边际,祂的自住境界中曾无一法可得。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尔时世尊复以如来藏相』,这样讲便节省了很多字,可是这样就无法具足表达如来藏的另一层面的道理,因此还是得要回归 世尊所说的经文内涵来,咱们还是不能自作聪明;世尊是用这个如来藏相来为诸菩萨宣说,说的是『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的『平等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也就是说,世尊示现了这个如来藏相给诸菩萨们看,然后为诸菩萨说这个如来藏的平等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一切法无量无边际,推究到最后一切法都穷尽时,也就是推究到万法的根源时,再也无一法可得了;这时就看见了这个一切法的根源,而祂是平等的,是实相法界唯一之法。这时就有了实相智慧到彼岸的功德,以实相智慧而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不是靠著盲修瞎练,不是靠著横练的外家功夫,而是依靠智慧。

有很多人修学佛法都误会了说:『我一定要苦修苦练。』所以每天就跟两条腿的腿痛对抗,因为每天一定要打坐,又规定打坐时非得盘腿不行──好!就盘腿。盘腿坐好了,功夫好的话,一个钟头、二个钟头以后,开始觉得酸了;腿功不好的话,才盘个五分钟,他就痛到不得了。每天都在跟腿痛对抗,那其实叫作熬腿。好不容易腿上功夫熬上来了,然后接著要换另一种,叫作熬心;因为不是从断烦恼下手来使心安静下来,而是用练心的方法来压制觉知心意识不打妄想。他们统统是用熬的,但是用熬的都很辛苦。大家想想看:那个『熬』字下面是什么字首?是火啊!这表示说,熬腿的时候心里面是火热的,恨不得有凉水灌顶下来,也就是希望时间快点过去就可以放腿了。然后转到熬心阶段的时候,也是心头火热的:真是好恨啊!每天都恨啊!恨谁呢?恨自己不乖不听话,妄想一大堆,所以还是个『熬』字。

如果修行全都要用熬的,那真的太辛苦了!可是来到正觉修行可就好幸福,都不用熬。你看,即使去参加精进禅三,也都不必盘腿在那边熬腿。连盘腿都不用,随你要怎么坐都行;心也不用熬,不必把觉知心压著不许打妄想,我们全都不用如此辛苦。我们打禅三时大家都不必熬腿,散盘时觉得腿酸了,改为单盘也可以;单盘酸了,换腿就行了,不然改为跨鹤坐或是蹲坐,也有人干脆抱膝而坐,想要怎么坐都行,只要不妨碍别人参禅就行;不然礼佛来参究也行,不必都坐在那里不动,真的随意自在,都不用熬。我们的精进禅三过程中,大家的心也不用熬,腿也不用熬,单单要作什么呢?叫作觅心,就是要找心;当然不是要找觉知心自己,觉知心的自己何必再找,本来就在。有谁不知道觉知心的自己存在?要找的当然是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心,只要负责把第八识金刚藏心找出来就行了,都不必熬心也不用熬腿;把祂找出来以后,既不必熬祂,也不必熬自己,统统都不用。唉呀!真的轻松。

但是得要是这样找出来的心,才会知道祂是本来自在,不是去练来的,也不是去转变来的;祂也不是有出生的,而且祂本来就在那里。只要能观察自己这个心本来就在,你就可以自称观自在菩萨了。所以当你找出来以后,你去推究一切法:『唉呀!什么法都有,真的是无量无边。』但是去把一切法作分门别类以后,再把它归纳;归纳到最后发觉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呢?都是从这个实相心金刚藏生出来的。推究到这个心的时候会发觉:超越这个心就没有一法可得了。这时候又观察到实相心不是色法所以无量也没有边际,祂的境界中一法也无,就是『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相,因为超过这个心就没有任何法了,所有的法全都到这个心为止,这就是『一切法无量无边际』,但是已经成为『究竟尽』相。这时就看见这个心是平等平等没有差别,上从诸佛下到地狱众生;如果是以人间来说,上从国王、皇帝下到蝼蚁,莫不由此心,悉皆平等平等无有差别,这就是真平等。

然后观察一切法无不从此法来,包括山河大地都由此法来,所以这就是实相;宇宙万有都从祂而来,所以才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推究到无量劫之前还是祂,往后推延到无量劫之后仍然是祂;但祂不曾有出生的时候,因为是本然存在、法尔而有的不生法,本来无生所以未来也就没有坏灭的时候,而现在这一世的一切也仍然都是祂。以十方世界来看,不论你到哪个世界去,都还是祂,一切有情莫非是祂;那么从证悟者现观的这个事实来看,显然这就是宇宙万有的根源,当然就是实相了。这样,『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的『平等实相』亲证了以后,当然就是智慧到彼岸。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亲证实相心金刚藏而现观这个道理以后,就是证得『一切法无量无边际究竟尽平等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了。这时现前观察自己蕴处界存在的当下,是在生灭法当中同时也不离生灭法;而自己蕴处界这个生灭法,却是在没有生死的涅槃彼岸之中正在生灭著,那么自己是不是已经住在无生无死的彼岸呢?是啊!是正在没有生死的解脱彼岸,是同时住在离生死的解脱彼岸,因为自己根本就活在如来藏里面。对不对?对啊!这才是菩萨安身立命之处,除此而外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处可得了。

所以,如果人家演戏的时候说:『我生是某家的人,死也要当某家的鬼,我死也要死在这里。』你便赞叹说:『讲得好啊!』因为确实是如此,每一个有情都这样:生在如来藏家,当然死也要死在如来藏家。说句不客气的话,你想要死到如来藏以外,还真的死不成。悟后这样仔细观察、再观察,不断地观察,结果始终无法推翻这个道理,所以就说:『原来我有这个智慧以后,发觉自己从来都不离金刚藏心如来藏,我正在生死的当下就已经在没有生死的解脱彼岸了,而我生死流转当中就已经在涅槃之中。』这时候就知道说:『唉呀!原来这个就是平等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原来这个法门就是证如来藏。』此后住在如来藏家中,出了远门还在外地时,不必归乡就已经住在家中了!对不对?这样讲了,如果人家听不懂,你就说:『我出门在外,不离家中。』真的如此欸!没有骗人的。

譬如说,也许明天公司派你一个任务要出远门,到美国去出差一周。你到了美国,那客户刚好也学佛,就说:『辛苦你了,让你出门这么远。』你说:『没关系!我出门千里之远,依旧住在家中。』他会觉得说:『你怎么现在出口不俗了?』真的出口不俗,跟以前认识时大不一样了,这就表示你确实是有平等实相智慧到彼岸的法门。这样讲了以后,这两句也就通了,否则光是在那边用语言文字去研究,研究到老、研究到死的结果,终究还是门外汉一个,始终不能入门。等到入了门以后,人家说:『你悟了个什么?』你说:『我是个不入门者。』平常你总是教人家要入门,后来人家听说你已经入门了,如今你却说你是不入门者,那到底又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说:『你讲话怎么老是七颠八倒?』你说:『能够这样七颠八倒,才是佛菩提道里的实证智慧。』

『般若波罗蜜无量故,一切诸佛亦无量。』这样的法门到底是什么样的道理?世尊又有开示了:『由于智慧到彼岸没有量的缘故,所以一切诸佛也没有量。』量,表示某一个境界是可以演变的,那叫作量。譬如说数量,定出一个或多或少的数量,这数量要能够被重复检验比对;或多或少的重量,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量,就说它是一个现前的境界,或者说它是一个现前的事实,叫作量。如果依照一般大法师的解释是说:『般若波罗蜜是没有数量的,因为它是智慧所以没有数量,因为没有数量所以一切诸佛也没有数量。』可是也有很多人信啊!因为讲解的人是个大法师。可是我们不这么讲,智慧到彼岸,它没有什么境界可言;智慧到彼岸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死的境界,而不生不死是依智慧来说。这个智慧是说本来就没有生死,而这个智慧其实是依如来藏境界来函盖现象界的蕴处界而说的。从我们有情的五蕴来看待所证的如来藏时,现前看见如来藏本来没有生死;而你也无法说如来藏自知有一个无生无死的境界,因为如来藏从来不加了知──祂从来不了知自己是不是无生无死。既然从来不了知,有什么境界可说?有什么现量、非量、比量可说?全都没有了,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当然更不可能像那一些凡夫大师讲的数量可说,所以祂是没有量的──是没有境界可说的。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一切诸佛也是没有境界可说的。

『般若波罗蜜无边故,一切诸佛亦无边。』智慧到彼岸没有边,所以诸佛也没有边。有境界法才会有边,没有境界的法怎么会有边呢?必须是有境界法才会说有边,譬如风景好漂亮,请问漂亮到哪里?总不会翻到山头去另外一边时还是同一个漂亮吧!漂亮一定是有一个范围,超过一个眼界的时候就没有同一个漂亮可说;所以它有边,是因为它是个境界相。譬如说,这音乐好美,常常有人赞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所以某某乐团来了,心想:『这是我最心仪的乐团,非得买门票去听,即使黄牛票三万块钱我都愿意付。』请问这个音乐有没有边?有啊!到了国家音乐厅去听,总不能出了音乐厅时还能欣赏吧?当然不行了;所以一定有边,凡是有境界法都是有边的。可是智慧到彼岸是无边的,没有一个边际可言,没有一个边可以到达,因为它就是一种智慧,没有一个境界相。而这个智慧的所依是如来藏,如来藏无形无色故亦无边;所以这个智慧到彼岸也是无边的,因为如此,所以一切诸佛也无边。

『般若波罗蜜一性故,一切诸法亦一性。』这个智慧到彼岸的法性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法性。不可能说某某人也有智慧到彼岸的实证,而某乙有另外一种智慧到彼岸的实证,内涵跟某甲不一样;然后某丙又有另外一种智慧到彼岸的实证,他的内容又跟某甲、某乙不同。实相法界是唯一的法性,不可能有二种、三种不同的法性;正因为实相法界只有一种,所以智慧到彼岸也只有一种法性。以前常常有别的道场传话来说:『各人弘扬各人的法,你悟你的,我悟我的,请不要说人家的开悟智慧是对是错。』我说:『我刚开始弘法那五年之间,从来都不讲人家的对或错;可是他们藉著大名声在私下里不断地说我错了,我只好公开讲他们对或错。』为什么他们一定会讲我们正觉悟错了?因为他们的法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心里也知道说,其实开悟的内容是只有一种,不可能有两种、三种不同的开悟内容。但他们讲的开悟内容跟我们讲的不一样,而我们讲的很胜妙;他们讲的只是意识想像的世间境界,人家一听就懂,会觉得没什么;被人家一比较下来,他们的法很粗浅,所以他们受不了,当然要挟著大名声而说我们的法错了。

后来他们知道讲不赢正觉,只好休兵;所以透过有关系的人来谈:『你不要讲人家对错,你弘扬你的,他们弘扬他们的。』那当然可以啊!但我要附带一句话:『你们不许再说真的开悟了。只要你们不再说是已经开悟了,我就没事了,我也就不讲你们错在何处。因为我说我开悟了,你们也说你们开悟了,结果是一个人悟一个样,那是不是实相有两种、三种?然而实相不可能有两种以上。』佛早就预见未来会有这个事相出现,才开示说『般若波罗蜜一性故,一切诸法亦一性』。如果有人主张开悟有两种、三种,你们要怎么回应他?你可以说:『斯斯有两种,开悟只有一种。』(大众爆笑…)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嘛!这是永远都不可推翻的道理,法界的实相怎么可能有两种、三种?除非实相法界分成两种、三种,那么某一种佛在第一种法界成佛,某一种佛在第二种法界成佛,诸佛就得要分等级而不是佛佛道同了。

除非是这样,才可能各人悟各人的,可以互不相同。可是明明说『佛佛道同』,怎么可能会有两种、三种实相法界呢?不可能啦!所以如果有两种、三种实相法界,那要怎么样整合?一定会出现整合的问题,否则就会有诤论:『你悟那个实相法界而成佛,我悟这种实相法界成佛,我们是不一样的佛,我的佛界比你这一尊佛的境界高。』对方一定也会说:『我的佛界比你高。』那要如何整合与判定?这就是个大问题。所以在别的宗教里面有整合的问题,但在佛教中,上从天界下到地狱,从娑婆到极乐,乃至向东而到不动佛土,不管到什么佛土全都一样,没有整合的问题存在;因为实相法界只有一种,而诸佛所证都同样是这个实相法界金刚藏,不可能会有两种,所以 世尊才说:『智慧到彼岸一性的缘故,一切诸法也是一性。』都是同样的一种法性,没有两种、三种的法性。

《实相经宗通第八辑》网页之【内容摘录精华篇】:

§内文

这一个过程说完了,世尊想要提出证悟者通达般若后的本质或表现来告诉大家,就先为大家提问说:『何以故?』代替大家提问:为什么是这样说的?然后 世尊讲了下面的偈颂,我们就分段来解说实相。颂曰:

『有最胜智者,常在生死中;广度诸群生,而不入涅槃。』

我们先不全部一起讲,要把这二十句的偈颂分成几个段落来讲解。世尊说:『有最殊胜智慧的人,总是常在生死中流转而不入无余涅槃;』为什么有最殊胜智慧的菩萨会经常在生死大海中流转呢?世尊说:『因为要广度诸群生,所以他永远都不入无余涅槃。』那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们,只是学一些佛法名词皮毛,就觉得自己全都懂了,心里面又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幻想自己跟 佛陀一样有智慧了,只是不敢公开讲出来而已;当他们看见菩萨又来人间受生、学习、长大、弘法时,他轻蔑地想:『你懂什么?你不过是跟我一样的层次。』

更好笑的是,某一些外道有特殊的因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了,当他有了四禅功夫而可以坐脱立亡了,他就嘲笑菩萨说:『我比你厉害,我若想要走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走,你想要走人时还是走不了。』他不晓得有最殊胜智慧的人都是常在生死中的人,根本不畏惧生死轮回之苦,他在人间有很多法乐可以享受,何必急著走人?人间也还有很多众生等待他帮助得度,又怎么可以急著走人?这就是菩萨。所以就算是真的有人能够坐脱立亡,死后还是免不掉菩萨种性的禅师们对他一阵嘲笑:『坐脱立亡有什么用?你连先师的悟境都还不懂呢!』菩萨即使没空修证禅定而没有能力坐脱立亡,但是对于自己死后该怎么舍报的过程,接著该到哪里去,却很清楚。可是能坐脱立亡的人能知道吗?不知道。所以这种人为了争一口气就说:『香烟起处,如果我还没有坐脱立亡,那我就是悟错了。』于是有人把香取来点了,点香的火刚刚息灭,烟正好生起的时候,他已经走掉了;没想到同样是石霜禅师弟子的九峰道虔禅师,就向坐脱立亡的首座抚背说道:『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人家当场舍报了,九峰禅师没悼念,还嘲笑他说:『不能说你没有坐脱立亡的功夫,然而石霜先师的禅意你连作梦都还不知道呢。』

像首座那样坐脱立亡的功夫其实只是禅定境界,并没有实相般若的智慧,那在佛法的实证上面有什么用?所以石霜禅师座下的首座,只不过是一只钝鸟;石霜禅师的侍者九峰道虔无法坐脱立亡,却是一只灵龟。灵龟在地上慢慢地爬,这没关系,它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有智慧可以找到方便水流,乘著河水顺流而至。钝鸟没有智慧,只能逆风而飞;它不断地飞,风势这么强,它依旧只能用飞的方式想要去到目的地;最后它根本飞不到无生无死的彼岸就已经力尽而亡了,根本到不了无生死的彼岸;因为无生死的彼岸在这边,不在那边。它不懂得顺风飞,逆风强飞之后力气用尽,死了也到不了,所以叫作钝鸟。钝鸟首座太迟钝了,宛不如九峰灵龟;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在生死中度众生的,不会轻易就说要入涅槃,有愿力的缘故根本就不可能入涅槃。所以像这样有智慧的人将来舍报了以后,弟子们也不会为他立一个涅槃塔,只会为他立一个纪念塔。因为他不入涅槃嘛!为什么要立涅槃塔!

以前那个元音老人死了,他的徒弟们欺骗大众说:『他是坐脱立亡的,死后也示现大神通。』这个谎话既然说得很大,所以又在云南帮他立了一个涅槃塔,听说是把他的骨灰送去那里安放。这就好像《佛藏经》中讲的:『不得言得道,死言入涅槃;众人信起塔,』而他自己将会入什么地方呢?『而自入地狱』啊!那么他到底聪明不聪明呢?在医院中依偎在弟子怀里吐血而亡的人,死后可以讲成坐脱立亡;生前绝无丝毫神通的人,死后可以渲染成有大神通的人,真离谱呵!但这就是学密者自古以来的作法。喇嘛教大神通的祖师们都是如此被渲染出来的。元音死前强忍著,后来有个音乐家徒弟觉得不忍,就告诉他说:『师父!这样忍著很痛苦,既要命终了,可以死得痛快一点,不要那么痛苦的死啊!』他才终于没有再忍,然后『噗!』就吐出血来,把那位音乐家弟子的上衣也沾上了很多血。

密宗的大神通、大成就祖师都有一个特性:生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神通,一点点都没有;都是死后才说成有大神通,从莲花生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子。他们活著时都没有看见什么通,因为贪求淫欲的人都是与神通的发起背道而驰的;越是修双身法,神通的发起就越来越没希望。西藏密宗一贯的伎俩就是这样子,所有大师们的大神通都是死后才有的,生前都没有,这就是不信因果的愚痴人所作的欺世手段!所以他们死后能立什么涅槃塔呢?而证得殊胜智慧的菩萨们舍报后,大家为他立个纪念塔倒是对的;譬如玄奘菩萨死后就有一个纪念塔,但不叫作涅槃塔,因为他不入无余涅槃。玄奘本是大阿罗汉回心成为菩萨,永远不入涅槃。所以当菩萨的弟子也要有智慧,可别上师走了以后盖个塔就写上某某涅槃塔;如果他的菩萨师父回头一见:『怎么把我盖成涅槃塔?』一定会在梦里来把弟子用力敲三杖,因为菩萨不入涅槃。

『般若波罗蜜,究竟方便智,能成清净业,普净于诸有。』

『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去到生死的彼岸,也就是到达不生不死的另一岸去。这种智慧是究竟的智慧,但也是有方便的智慧;二乘菩提的智慧只是解脱慧,不知实相法界,也没有方便善巧智慧。我想这一点诸位不会有怀疑啦!因为这个般若波罗蜜是不是究竟,诸位从我身上已经看到了。以前咱们刚弘法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正眼瞧一下萧平实;当时台湾佛教界没有人愿意正眼瞧一下,不论谁拿了我的书去送什么大师,他们都是以轻蔑的眼神一看就丢到桌子上:『我有空再看。』都是这样,然后私底下就开始骂了。可是他们骂了六、七年,骂了八、九年以后,开始有些后悔了,因为:没料到这家伙,书一本一本印出来,越写越妙、越写就是越深越广。真的没料到嘛!这意思代表什么?代表说,法如果真正的话,而且是佛菩提胜妙法,那么继续深入演绎出来的结果,就是越来越深广、越来越胜妙。

可是法如果一开始就错了,越演绎就败阙越多,只有更多的把柄流通在外。所以落到离念灵知里的人,书写得越多,他的把柄就外流越多;每出一本书就是把一些把柄送到人家手里去,到后来是悔不当初。所以如果悟错了,最好是宗门下的任何一句话都不要讲,就谁都抓不到把柄了。可是如果不信邪,还要写书,并且一本又一本流通出去,那他的把柄就更多。你所证的智慧如果不只是二乘菩提,你所证的实相般若如果是正确的,一定活著就能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因为这个实相法界的智慧足够你现观:眼前蕴处界正在生死的当下,这个生死却是在不生不死之中来生死的。换句话说,生死的当下就是不生不死,生死的当下就已经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了。

你们已证如来藏的人,何妨现观一下:蕴处界的自己有生有死,可是蕴处界何曾外于如来藏?从来不曾外于如来藏喔!你这个生死的蕴处界是在你不生不死的如来藏中,所以有生死的五蕴自己已经在如来藏里面;而那如来藏不生不死,请问你五蕴生死的当下是不是已经『波罗蜜』了?是嘛!已经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了。人家问你说:『那不生不死的彼岸多么遥远?』你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因为不离当下。好啦!那些悟错的大师听到我这么说,他们就说:『好极了!原来不离当下,那我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下,就是不生不死了。』你就说:『错了!原来你不是智慧大师,而是「误会大师」。』因为他专门会误会你的说法,你对他也无可奈何;因为你明明讲得够清楚了,他还是误会了。那他专门要误会,你也拿他没办法。

所以『般若波罗蜜』这个『究竟』智,可以这样『方便』而通达,通达了不就是『究竟』法吗?悟了实相般若时,横说竖说都由著你说;当别人讲错了,你把它拿过来重新演绎时又变成对的了,别人也不能抗议。虽然他刚刚被你反驳,你刚刚确实指称说他错了;可是后来你把他所讲的拿来演绎的结果,你又能把他的错误说法圆满起来变成没有错误;都由著你来说,他也无法反驳。所以你把他错的说法拿来讲成对的,他也只能够认同,他没有说话的余地;这是因为你所证的法是究竟法,也是具足各种方便的实相境界。

这是因为十方三世一切法界无有一法能究竟于祂,祂才是最究竟法。当你证得究竟法的时候,从这个究竟法来反观三界一切法,甚至于来反观二乘菩提,你都可以有各种方便来为大众说明,来利乐一切有情,你一定会有这个方便智。有这一种方便智了,就能够成办净业了。因为以前所谓的修清净行,都是用克制的方法、对治的方法,只是用压制的方法而没有办法真的断除染污。现在不是用压制的,而是用修除的方法,经过一番现观就把某一部分的污垢修除掉。以前只能用意识的层面来压制它,那样的清净业不是真实的清净;所以纵使证得初禅生色界天,将来还是要回到欲界中;可是菩萨虽住欲界,终究不受欲界系缚了──梵行已立,这才叫作真正的『清净业』,因为他是以智慧来断除而不是用修定的方法来压制的;由于这样修行的缘故,才能『普净于诸有』。

所以地上菩萨与三贤位的解脱德差别很大,初地与二地之间的解脱德与般若德的差别一样也是很大,地地之间差别都很大。所以初地菩萨见了二地菩萨恭敬得不得了,何曾敢斜眼视伊?这样一地一地类推,乃至一切等觉、妙觉菩萨觐见诸佛时,不管是见哪一尊佛,全都是毕恭毕敬,因为每一地之间的差异都非常大。因此,假使有一个人自称他入地了,而他还在骂说:『这萧平实如何如何恶劣。』那就知道这个人根本不懂佛法,连见道都没有。假使他真的入地了,一定能够说出深妙法来。当他能讲出深妙法的时候,他会发觉自己所讲的法都跟萧平实的完全一样,只是还有许多不如之处,那他还要怎么骂下去呢?他如果真的骂萧平实,就等于是骂自己了,因为双方所证的法全都一样啊!哪有可能继续骂得下去?

所以当他继续骂的时候,就表示他的『清净业』还没有成就,一定是悟错了。一地又一地的『清净业』层次都不相同,因为从初地要进入二地时,有他所必须断除的习气种子,并不是单靠无生法忍智慧。那初地满心现观的完成,是配合著一些习气种子的断除才能完成的,不是单靠无生法忍的智慧。二地入三地、三地入四地,乃至十地入等觉、等觉入妙觉,莫不如是,地地都有应断的烦恼以及对治的愚痴。这就是说,『清净业』的成就有不同的层次差别,像这样子如实去清净的人,当然能够『普净于诸有』。

有一句话说见贤思齐,只有一阐提人才不会见贤思齐。一阐提人是见贤生气、见善起瞋。真正学佛的人并不是这样的,只要看见有谁的法胜妙于自己,他得要赶快去随学、吸收,怎么可能还去否定、甚至于加以毁谤呢?如果看见说法胜妙而不离第一义谛的人,竟会加以否定或者毁谤,表示这个人不是真正在学佛的人,因为他只顾虑自己的名闻与利养,都不考虑自己的道业。这种人就是一阐提人,不在菩萨『普净于诸有』的被清净者行列之中。所以般若波罗蜜一定是究竟智、方便智,有这种『究竟』智与『方便』智的人,当然可以成就『清净业』,因此他就能够『普净于诸有』,不论谁,只要是真正想要学佛,一定会被他所利益,只是利益的程度深浅差别而已。
 

 
 
更多>同类佛法文库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