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慧开  见性  禅宗公案  话头  参公案  默照禅  公案  明心见性   

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

   日期:2018-07-21    
既然 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的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培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人,利根的人只要一个大劫,可以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钝根的人则需要一万个大劫才能转入十住位。但是,不论是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都会有进进退退的现象出现。
譬如,有人久远劫以来所培植的善根非常微薄,而且烦恼深厚,常遮其心,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们,承接祂们所交代的事,依祂们所吩咐的事去做;或者提供诸佛及菩萨们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所种的福德却是人天福德或者是声闻、缘觉的福德,不足以庄严菩萨在佛菩提道所应有的福德,所以无法发起菩提心。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识;可是后来遇到二乘人,舍佛菩提道而跟随二乘人修学解脱道,因此在佛菩提道进进出出,非常不定。或者有人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供养、承事及修行,可是没有经过一万个大劫;而且中间遇到佛的形相,或者供养僧众,或者看见他人发菩提心,自己也跟着发菩提心;可是后来遇到不好的因缘,因而退失佛菩提,转入二乘解脱道。诸如种种,表示他对佛的开示所应具的福德未具足,所以十信位中进进出出,因而无法转入十住位中。
在佛经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对佛开示产生信心、发菩提心;以及能够如实地行菩萨道,真的很不容易。在以前,有一位阿罗汉他有神通,其座下有一小沙弥,一日,两人一起入城游玩观赏,阿罗汉并叫小沙弥背负衣钵在后面跟着。在路上,这位小沙弥思惟着:应该行何种道,才能免除世间种种的苦呢?佛常赞叹菩萨道很殊胜,我今天应该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这时,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将衣钵拿过来,你走在前面。不久,小沙弥又思惟: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辛勤劳苦,不惜自己的生命,众生要头就给头,要眼睛就给眼睛,这种难事不是我所能办得到,还不如早一点取证罗汉道离苦得乐。阿罗汉知道小沙弥心之所念,便告诉小沙弥:衣钵换你背,你在后面跟着。这样子来来回回共三次。到了目的地,小沙弥心有所疑,便叉手向阿罗汉请示:为什么会有三进三出的现象出现?阿罗汉回答:你在菩萨道有三次的精进,我不如你,所以三次推你在前行;你在菩萨道有三次退失,反而不如我,所以三次推你在后面跟着。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人能够发菩提心真的很殊胜,其功德远远超过度满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成为阿罗汉的所有功德。从这个例子可以证明,能够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发菩提心以及能够如实行菩萨道,真的很不容易。由此可知,对佛开示能够具足信心,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
当菩萨十信位以后,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布施。所谓的财施,就是用钱财、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施就是用佛法布施,让众生能够闻熏,长养善根;无畏施就是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免于恐惧。如是经过无量世的布施,就会想持戒,尤其是菩萨戒,以此来律仪自己,来长养自己的善法,让自己的善法、律仪不断地增长。如是不断持戒,自然对戒律所说的内涵能够加以忍辱,忍于众生无理的要求,忍于众生的诃责辱骂,也就是能够安忍于众生的忍辱,自然就会成就所谓的生忍。能够安忍众生的忍辱以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持戒以及忍辱,使得自己的福德不断增上。在精进以后,自然就会修禅定,因而随缘随分修禅定,制心一处,不到处攀缘。
前面五度的所应修集的福德具足以后,自己就会思惟:难道佛法单单只是修集福德吗?当他思惟以后知道,佛是福慧两足尊,福德与智慧都具足,不是单单只有福德而已。这时候,他会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就是智慧,因此他会寻找善知识来熏习佛所说的般若智慧。虽然刚刚开始熏习的时候,有很多是自己不懂的,可是他会很有耐心地而且不断地去熏习、去思惟、去整理。有一天,当他起了一个念头佛在经典所说的生命实相到底是甚么?祂究竟在哪里?我是不是应该去亲证祂?等等。这表示他在六住位的智慧、福德已经了,应该转入七住位去参究般若。这时,他就会依照善知识所说的参禅正知见,兴起了一个话头,随时随地去参究。当因缘成熟以及诸佛菩萨加持,于一念间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摩诃萨。
所以,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
经中开示:菩萨深入参究,使得般若正确的观行现在前,也就是菩萨明心了,还要诸佛菩萨善知识加以摄受,才能七住位不退。
由此可知,菩萨明心了,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才不过经历了十七个阶位而已,后面还有三十五个阶位在等着他,以及将近三大无量数劫的时程要走。所以,菩萨悟了,只不过是七住满心的菩萨,还不是佛;只是在佛菩提道刚刚注册,刚刚入学而已,还有好长好长的一段路要修学呢!
菩萨明心了,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并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眼见佛性的正知见,以及锻链看话头的功夫,于定力、慧力、福德具足之下,眼见佛性真实,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转入十行位。在十行位中,菩萨为了救护众生不被邪师所误导,所以出来摧邪显正,出来救护众生向正道,以此来自己的菩萨性。于十行位,转入十回向位。这时候菩萨继续不断地法布施,继续不断地摧邪显正,继续救护众生走向三乘菩提,并将一切功德回向自己能够亲证一切种智。
菩萨于十回向位后,转入十地。这时候菩萨发起了圣性,也成为佛的儿子。请问各位菩萨:你们愿不愿意当佛的儿子?当然愿意嘛!有谁不愿意当佛的儿子!既然想要当佛的儿子,那就要在佛菩提中荷担如来家业,并且不断地付出;如是经过一大无量数劫后,了智慧、福德、定力等等,才能成就。
当菩萨从初地开始,依序所需要的智慧及福德,一直到十地快满心时,十地菩萨的大宝莲花王宫殿自然现前。当十地菩萨进入大宝莲花王宫殿,放光照耀十方世界,从十方诸佛脚下进入。十方诸佛知道有一位十地菩萨即将满心的菩萨,因此,十方诸佛眉间放光,遥为十地菩萨灌顶,使得十地菩萨智云现前,成为十地满心的菩萨。
当菩萨十地后,转入等觉位。在等觉位已经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修学,所欠缺的仅是福德而已,所以整整一百劫中专门修集福德,以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百劫中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是内财或者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直到百劫,上上,成为妙觉菩萨。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于夜后分眼见佛性分明,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从菩萨所证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告诉我们两个重点:
第一点,在未明心之前,也就是七住以前所谓的菩萨,不是 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这些菩萨为数众多,我们也看见他们不断地为佛法默默地付出,值得我们加以赞叹。七住满心以上的菩萨,也就是明心以上的菩萨,他们才是真正的菩萨,名为真实义菩萨;这样的菩萨可分为两类,七住以上一直到十回向位的菩萨,名为贤人,初地以上的菩萨,名为圣人,所以佛门中,有圣人及贤人之分。
第二点,在佛门中有很多人认为:只要现出家相的就是出家人,只要现在家相的就是在家人。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后学藉着这个机会来加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在家人。
在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真正的出家人可分为明心的出家菩萨以及明心的在家菩萨,这样的菩萨名为菩萨僧,亦名胜义僧。虽然明心的在家菩萨现的不是出家相,可是在佛门中他仍然是出家人;所以在禅门中,只要是开悟明心的菩萨,不论他是出家人或者在家人,也不论他是男众或者是女众,都是出家人,亦名黑衣,不是白衣;纵使她现的是在家的女众法相,留长头发、戴戒指、抹胭脂粉,以及用种种珍宝来庄严自己,可是她仍然被称为大丈夫,现的是大丈夫相,而不是小女子相。如果没有明心的出家人以及在家人,统统被称为白衣,都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所以,在佛门中,判定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是以他有没有证法、有没有证果来论定,而不是以表相来判定。
说到这里,最后作个总结:菩萨名为菩提萨埵,亦名觉有情,也就是觉悟有情的人,他不仅能够自度,而且也能够度他;如果菩萨能够生起信心以及发菩提心,真的很稀有,值得加以赞叹;如果这位菩萨明心了,乃是七住满心的菩萨,这样的菩萨更是稀有,更应该加以赞叹。此外,菩萨明心了,在佛菩提道只是刚刚注册、刚刚入学而已,还有好长好长的一段路要修行;但是不论他是出家人、在家人,在佛法中都被定位为胜义僧、菩萨僧,这样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 第101集 什么是菩萨? 正光老师开示
 

(原标题: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