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慧开  见性  禅宗公案  话头  参公案  默照禅  公案  明心见性   

阿罗汉不能断烦恼习: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日期:2018-07-21    
论曰: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
佛三毒永尽无余。
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
大智度论卷二
问曰: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婬怒痴,与佛何异?
答曰: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
「若人食油则得力,  若食酥者得好色,
食麻滓菜无色力,  大德世尊自当知!」
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日不复受人请。」是时,波斯匿王、长者须达多等,来诣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佛不以无事而受人请;大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白衣云何当得大信清淨?」舍利弗言:「我大师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今不得受人请。」于是波斯匿等至佛所,白佛言:「佛不常受人请,舍利弗复不受请,我等云何心得大信?愿佛勅舍利弗还受人请!」佛言:「此人心坚,不可移转。」佛尔时,引本生因缘:
「昔有一国王为毒蛇所囓,王时欲死,呼诸良医令治蛇毒。时诸医言:『还令蛇嗽,毒气乃尽。』是时诸医各设呪术,所囓王蛇即来王所。诸医积薪燃火,勅蛇还]嗽汝毒,若不尔者,当入此火!毒蛇思惟:『我既吐毒,云何还嗽?此事剧死!』思惟心定,即时入火。尔时,毒蛇,舍利弗是。世世心坚,不可动也。」
复次,长老必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必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水!」佛告:「必陵伽婆蹉忏谢恒神!」必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
「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必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馀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
如是诸阿罗汉虽断结使,犹有残气。如诸佛世尊,若人以刀割一臂,若人以栴檀香泥一臂,如左右眼,心无憎爱,是以永无残气。
栴闍婆罗门女木杅谤佛,于大众中言:「汝使我有娠,何以不忧?与我衣食,为尔无羞,诳惑馀人!」是时,五百婆罗门师等,皆举手唱言:「是!是!我曹知此事。」是时,佛无异色,亦无惭色。此事即时彰露,地为大动,诸天供养,散众名华,讚歎佛德,佛无喜色。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
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
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
论曰:
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
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
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淨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
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
如难陀婬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
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
又舍利弗自说偈言:
「覆罪妄念人,  无智而懈怠,
终不欲令此,  妄来近我住!」
如摩诃迦叶瞋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勅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淨人集法。」
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
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
如憍梵鉢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
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令尽。
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馀,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
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讚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
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
转时,讚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
阿罗毘国土风寒,又多蒺藜,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
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毘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
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
提婆达多于耆闍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
阿闍贳纵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
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
如是等种种因缘来欲毁佛,佛不可动;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搥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不异。
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
问曰:
诸阿罗汉、辟支佛同用无漏智,断诸烦恼;习,何以有尽、不尽?
答曰:
先已说智慧力薄,如世间火;诸佛力大,如劫尽火。
今当更答:声闻、辟支佛集诸功德、智慧不久,或一世、二世、三世;佛智慧、功德,于无量阿僧祇劫广修广习,善法久熏故,于烦恼习无复馀气。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
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
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馀;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馀。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问曰:
但断习?亦除烦恼?
答曰:
有人言:断烦恼及习俱尽,如先说习尽无馀。阿罗汉、辟支佛但断烦恼,不能断习;菩萨断一切烦恼及习,令尽无馀。
有人言:佛久[己>已]远欲。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
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
有人言:佛从初发意来有烦恼,至坐道场,于后夜时,断一切烦恼及习。
问曰:
如是种种说,何者为实?
答曰:
皆是佛口所说故,无有不实。
声闻法中,佛以方便力故,现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热、飢、渴等;无人生而无烦恼者;是故佛亦应随人法有烦恼。于树王下,外先破魔军,内灭结使贼;破外内贼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人皆信受:是人能为是事,我等亦当学习是事。
若言久来无烦恼,若从然灯佛得无生法忍来断烦恼尽,是亦方便说,令诸菩萨欢喜故。
若菩萨久已断一切烦恼,成佛时复何所为?
大智度论卷八十四
须菩提闻是已,问佛:「智慧故,有上、中、下分别,烦恼断复有差别不?」
佛言:「无差别!」断时有差别,断已无差别。譬如刀有利钝,断时有迟速,断已无差别。如来烦恼及习都尽;声闻、辟支佛但烦恼尽,而习气有馀。
须菩提问佛:「世尊!三种断,是有为、是无为?」
佛答:「皆是无为。」
复问:「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
佛答:「是法无相、无量,云何可得差别?」
复问:「世尊!若无差别,云何说是断中有馀、是断中无馀?」
「须菩提!是习不名真烦恼。」
有人虽断一切烦恼,身、口中亦有烦恼相出;凡人见闻是相已,则起不清淨心。
譬如蜜婆私诧阿罗汉,五百世在猕猴中,今虽得阿罗汉,犹腾跳树木,愚人见之即生轻慢:「是比丘似如猕猴!」是阿罗汉无烦恼心,而犹有本习。
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蔑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
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
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讚歎于佛,佛亦无喜色。
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
又复佛初得道,实功德中出好名声充满十方,唯佛自知;而孙陀梨梵志女,杀身谤佛,恶名流布;佛于此二事,心无有异,亦不忧喜。
又入婆罗门聚落中,空鉢而出;天人种种供养。
又复三月食马麦;释提桓因恭敬,以天食供养。
阿罗婆伽林中,棘刺寒风,佛在中宿;又于欢喜园中,在天白宝石上,柔濡滑泽,又敷天卧具。
于此好、恶事中,心无忧喜。
又提婆达瞋心以石堆佛,罗睺罗敬心合手礼佛;于此二人,其心平等,如爱两眼。
如是等种种干乱,无有异想;譬如真金,烧磨锻截,其色不变。
佛经此众事,心无增减,是故可知:诸佛爱、恚等诸烦恼习气都尽。
问曰:
何故此八说名世法。
答曰:
世间有情所随顺故名为世法。世间有情若遇利等四法其心则高。若遭无利等四法其心则下。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欢。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慼。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染故生喜。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憎故生忧。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爱。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恚。故此八种名为世法。如来于此心不随顺故。说不为世法所染。
问曰:
声闻独觉爱恚断故亦不随顺如是八法。何故不说。
答曰:
彼不定故。谓有不染如不动法者。或复有染如退法等。
复次二乘犹有相似法故。谓阿罗汉爱恚虽断。而有爱恚相似馀习。如二阿罗汉俱是不时解脱。同止一处一则多得敬养名称。一则不得。彼得者便似自高如有喜爱。彼不得者便似自下如有忧慼。故不说为世法不染。
唯佛永拔爱恚习气。假使一切有情皆得胜利恭敬名誉。如来不得一毫之分。终无自下似忧慼相反生庆悦。设佛独得一切胜利恭敬名誉。诸馀有情无一毫分。终无自高如喜爱相反生慈愍故佛独称世法不染。又佛世尊得利不高慢习断故。无利不下乐远离故。得誉不欢爱习断故。非誉不慼得无畏故。讚不生喜憍习断故。毁不生忧住空三摩地故。乐不生爱住无愿三摩地故。苦不生恚住无相三摩地故。此八世法唯欲界繫故。但依未至定灭。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是故阿罗汉无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罗汉依如来出家受具足故,
阿罗汉归依于佛,阿罗汉有恐怖。何以故?阿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
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以故?
世尊,依不求依,如众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何以故?
唯有如来应正等觉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成就无量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
阿罗汉、辟支佛成就思议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一切所应断过皆悉断灭,成就第一清净;
阿罗汉、辟支佛有余过,非第一清净,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
唯有如来得般涅槃,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出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境界,是故阿罗汉、辟支佛去涅槃界远。
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
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故,说阿罗汉、辟支佛智我生已尽;得有余果证故,说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办,七种学人先所未作,虚伪烦恼断故,说所作已办;阿罗汉、辟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故,说不受后有。非尽一切烦恼,亦非尽一切受生故说不受后有。何以故有烦恼?
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断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刹那心刹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烦恼依种,比无明住地,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原标题:阿罗汉不能断烦恼习:佛与阿罗汉的区别)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