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如来是真常

   日期:2018-07-21    
以一分学者毁谤如来教,称如来为凡夫,不信诸希有事;于不信处,以大乘法典非必集结所出,以大乘法典非同于小乘法,乃至大乘法典非易能知晓,更者以大乘法典所说实际难可亲证,所以恶意兴谤,弃之一旁。如是之人直是唯一信受小乘经典;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若更不清楚小乘义理者,则取断灭空,以为不空处乃是非知非晓,以涅盘惟空;如是之人,自然不信受如来!如是之人原本尚且不信 如来,何况 如来法!本娑婆恶世,众生理当如此,以此世界浊恶难当,非是世界可易度化,所以毁谤 如来,本一阐提,何可深究,以无能害众生之法身慧命故,说之狂人可也,说之愚昧可也。
然今有一分极少数披如来袈裟之出家众,学诸外道,不亲如来教诲,直以大乘法义为无物,持干戈以自害,向 如来处起诤见,如是之人,以为学术万能,说义无过,毁辱圣教而以为当然,更以 如来毕竟灭者,如是诋毁圣教。可怜多生乃至此生修学,至此已成泡影,然此诸等人常据讲堂,布诸邪法,以诸边见教授新出家戒子,创意自为佛学院,以诸非理而说异于 佛之法,如是年年岁岁,月月年年,以此教理为欲铲除一切正见,于自身堕于非理而不自知。是以于此拈提此一分非真正学佛之子,因而更说: 如来真常,以为正理!
以《四阿含经》中的《央掘魔罗经》来阐扬,破斥此一分学术外道见。经典说:「涅盘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
涅盘中有「本际」,「本际」非十八界生灭法,以此「本际」而得说有涅盘,而「本际」诸多义理已经于前所说,而又以缘起支会通「唯识」也于前说,今直接以佛语:「涅盘」即是「解脱」,即是「如来」,以「如来」非是「十八界法」,如来,如来如去,无所来无所去,以名字减约,而称如来。如来是究竟觉,所以如来不同于阿罗汉,如来所得不同于阿罗汉,所以如来有「真常」义,有「我」义;若有人说,如来也是生灭义,则此理不当;以涅盘无有所入,阿罗汉必灭自我,以破除自我见故,灭去自我,又破除我执,因此无有一个我,所有十八界法皆是灭去,根尘识一切不再,因此寂灭,以此寂灭,所以说涅盘。然灭者,不同于「非十八界法」,以灭「十八界法」,毕竟何涉于「非十八界法」?「非十八界法」必定无有生灭,以有生灭,则是「十八界法」,以体性相同,且若如是,则涅盘必不能永远存在,以必将如是生灭故。
若更假设一论,以为涅盘甚为其特,必须依「十八界法」永灭,而得出生;后因无有「十八界法」复生,所以涅盘因是常住,永远不灭,所以虽涅盘有生灭义,然因不复有「十八界法」,所以常住;如是说法此理不当,则阿罗汉在生之时,已经证「有余涅盘」,何称生前?必有「十八界法」存在,六根俱在,哪里有灭去「十八界法」?所以此说涅盘为生灭法,不当其理。
因说涅盘位真实而有,必至无生无灭,以「非十八界法」,以「真实常住」,以「恒常」,如是多义,乃至涅盘本义,即是「不生」为「涅」,「不灭」为「盘」,所以「不生不灭」称之为「涅盘」;既然 如来宣说,阿罗汉可证「有余涅盘」,所以依此方便说,而知 如来为欲启发后来菩萨乘,而说涅盘,既然生前可证,殁后可证,生死之中,涅盘本自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当是可求可证,于生死轮回之中,常自不失,所以说涅盘于生死之中常住,既然如是常住,又为真实,又为非十八界法,应当可以真正得证此涅盘,非如阿罗汉生前入「灭尽定」,方名为入「有余涅盘」,然此涅盘位中,只有意根存在,以非有能知能觉的意识心,如何能够知道涅盘境界?所以阿罗汉只有知道「灭」,不知道「涅盘」,所以才要问 如来,涅盘中有什么?无余涅盘是不是断灭?以无有能知之意识心,又不复起,以复起故,则又生三界有,以阿罗汉不受后有,所以无有三界有,既然无有三界有,则永灭,所以才会有疑惑,以不真知涅盘故。既然不知涅盘境界,如何说涅盘?
所以当知,一切有情以皆可证得阿罗汉解脱果故,所以说一切有情皆有涅盘,以此涅盘不生不灭,而阿罗汉最「接近」此涅盘独自存在的境界,所以说有「无余涅盘」、「有余涅盘」,然而涅盘既然不生不灭,所以生死常住,不因为有情出生,不因为有情死亡,而有所变异,以如是故,所以称之为涅盘,既然如是,何有小乘人证得涅盘可说,以实际情形就是如此,根本无有入涅盘者,有出入者,何有情生,此有情已经十八界灭,此有情何存?已自不有,「名色」俱灭,「意根」亦灭,五蕴灰飞湮散,如何更说有「入」,不论涅盘,只论「入」者,无有之者,如何能「入」?如同现在不有任何一物一心,然后一人说有者进入于此,然毕竟无有者,何说「进入于此」?涅盘本位自住,唯有本际!若是可因为阿罗汉方便说「证得」,便自变异,便自增减,乃至说,有「阿罗汉」「进入」于此「涅盘」,则此「涅盘」非只有「本际」而已,还有「阿罗汉」,此宁非增减?此如何说寂灭?以「阿罗汉」惟愿舍一切「名色」,不成「阿罗汉」义,何更添「入」涅盘者,破坏涅盘实义!所以非是舍三界中的阿罗汉,而入涅盘成为涅盘中的阿罗汉,无有后法,以此「涅盘」不生不灭,以此「涅盘」寂灭,以此「涅盘」唯有「本际」,此乃是 如来真实语,也是一切有情之真实,以此真实故,一切有情得以真说为有情;否则当如说「无情」,如同植物一般,虽有生灭相,毕竟无有,生灭宛然,如何更说修道证道?是以如是义不当成理。所以若是有情可以为义,则必至此「本际」,方为可说;否则终究必至断灭,如同依附此器世间的植物,必至坏灭,以阿罗汉果成就,灰身灭智故。所以既然不当成理,则因「本际」方说有情,以别于一切无情生,所以「本际」才可说为「真我」。
以「本际」于涅盘位中独自显现,所以说「本际」,然毕竟无有小乘人可以入,可以证,「入」与「证」皆是方便而说,所以如何知道有「本际」?以如来真实语故,所以天下一切有情知道有「本际」,所以 如来尚未有道之时,如何说有无有,尽是虚语;以 如来说,所以知道有此「本际」;然 如来如何知道有「本际」,必定有真得证「涅盘」者,所以 如来说有「本际」。以真知道故,说有,不同世间人未证得,而说「入」,而说「证」,所以 如来之所以为 如来,乃是如是得证,如是真知道此「真实本际」之一切作用,所以体用皆知,而且此经典,于此更说:「涅盘」即是「解脱」,即是「如来」。所以 如来就是涅盘,以涅盘常住,生死不有变异,所以 如来当然为常住, 如来即是「涅盘」,所以以涅盘中有真实际,称为本际,所以「本际」就是「如来」,所以小乘《阿含经》说:如。所以「如」义者,即是「本自常住」义,不有变异,有变异,则是非「如」,「如」者,常恒如是,如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一时一处,皆是「如」,所以此常住义,就是「如来」。以 如来证得此「如来」真意,所以称大觉者为 如来。所以 如来即是常住,以无有变异,常恒如是,说之为真,所以 如来即是「真常」义,以真常故,非是一般有情凡夫,以此真常故,所以称之为 佛,称之为 如来。以「佛」义,称之不是一般众生有情,别于一般众生有情,以觉知此实际,以证得此实际故,不称之为小乘阿罗汉,而称之为「佛」,所以「佛」即是非众生义,非一般众生义,非是边见众生所知所解,以生死为苦处而不得出离者之戏论所知所晓所谕,以不知此实际理故,尚是新学,于如来家之富贵,尚且不晓,如何能够与论大乘法义,只有仰信听闻而已,何可慢言大言,以自为知,其实根本无有所知,连自身我见尚且不能断除,乃至更说大乘法理,岂有是理乎!
以自身为常者,必无方便可入,以自身见为常,乃至觉知心为常,不过是以「常」而建立为「我」,于此「无常」处虚妄建立,以为「常」,以此「常」妄计为「我」,如是颠倒,于此颠倒,我见处,已多所破,此中不复更谈,以诸义理可知,通大小乘,不当以此「无常」妄计为「常」,妄计为「我」;是以于「真常」处,乃方可为「我」,以其是「常」义故。而三界所知法,乃至三界未知法,总摄于十八界法,于「根」,于「尘」,于「识」,皆是灭法可期,生灭法如何可以为之「常」,如何可以为之「真」?以「灭」为「真」,以「生」为「真」,是图以自掩耳目,自说不见此「生灭无常」理,自说不闻此理,自说于灭相之中,有此「不灭」,以说「灭相不灭」如是谬论,真是荒唐,枉费自己读过佛经,真不是如实出家人!
已说如是,此十八界灭,如是永灭,方说之为灭,如有真不灭处,则为非灭,此理世所共知,所以称之为「灭」;今日有者硬着头皮称说,以此「灭相」真实,所以称之为「不灭」,此乃是断灭论者的另一种说法,断灭论者遇到别人破斥以后,也说:灭相不灭,以灭相如是真实,永不复生起,所以此灭相永存,此灭相永存,即是「不灭」,是所以诡辩,自坏其宗!若此理当然,已经自违,以假设「灭」论而最后得「不灭」论,自坏论义,法师真不自知耶?以佛法所说的宗、因、谕,如是逻辑应用尚且不知,连自坏其宗,尚且不知,何可为之正理?以「不灭」为实法,则佛当说,灭去,即是真实义,然非也!以灭者,尚且有「不能灭」者,说为「本际」,以此「本际」说为「涅盘」义,所以此「本际」非是虚假,非是虚妄!以灭者为说成有理,则世间已有外道,称之为断灭见解,无劳法师更提,若是法师觉得此断灭见论者的所用宗因谕不如汝者,应该「正」说断灭「新」论,以此「新」论来广说「断灭」,以此「灭相不灭」论,为一切断灭者更说其义,以断灭论者固然不知断除我见之理,乃至未知对除我执,一切烦恼断除,如是见思二惑俱断,乃是可以真断灭者,然而此新论则无复新义,以阿罗汉位非是究竟, 如来于《阿含经》已经说此涅盘「本际」永存,无有穷尽,根本无灭,乃至生前已有有余涅盘,所以此存者,何「灭」之有?是以汝之论义不成其理!
若更说涅盘则以无余涅盘位中,方有「本际」,则亦不当理:以 如来无有说必无余涅盘中方有「本际」,而有余涅盘中无有「本际」故;更者而论,若真是如是,则「有余涅盘」则是戏论,根本无有,以涅盘以此不生不灭为义,如何说有余涅盘毕竟无有「不生不灭」处,是义不然!所以「灭相不灭」者,不过戏论中的戏论,以自违其宗,自宗尚坏,何有其义可存!若以为 如来所说阿罗汉,如此二乘人,就是如是灭,虽不尽义,则灭如是成就,则当思惟此亦非「断灭」,以「本际」故,不当说断灭,以此本际故,此乃是有情之真我,所以断灭不成其理;如果设此「本际」非是与「真我」有关联,则小乘有情必终将入无余涅盘而永灭,以此灭者,永灭,而不灭者,「本际」,又和此有情无关,则此有情当说毕竟永灭,何说入此涅盘?何说此涅盘?以涅盘究竟非和此有情有关故,涅盘所说者,则非其义;然以隐覆说故,说「入」说「证」,所以显说「涅盘」自身而有,此乃有情之真实义处,以此义理无上,所以别于二乘,因之立为大乘不共二乘法,以说此真实不灭法者,以此不堕于边见戏论,以边见为断灭永灭故,以戏论为虚妄想,无所得证故;所以此中真实,以真实义理之故,所以畅说 如来本怀,直欲以一切众生得以成佛,此乃 如来真教体,此乃 如来示现于世间之本怀,欲令一切众生有情得以证入 如来真实知见,所以「开」「示」「悟」「入」 如来知见,众生得以成就 如来,以此 如来义理故,所以广说大乘法义,于小乘之中,仍所宣说,以续后来之二法轮《般若》诸经,乃至三法轮《唯识》诸经,所以《阿含经》如是明白而说,有此本际,有此真实,更说此事于《央掘魔罗经》,明白而说,此就是「如来」义, 如来就是此「本际」,此真实,以无灭故,以无生故,以无生无灭,以不生不灭义故,所以说为「如来」!以如来证得「如来」故,说为 如来!
所以 如来的解脱,不同于二乘人的解脱,以「本际」真实证得,成就涅盘,而非二乘人不知不晓涅盘本际,所以二乘人说证得不证得,都是虚语!而 如来真实故,于示现生时,即知道何谓「本际」,所以 如来亲证涅盘本际,而非是入不入涅盘,而是如来就是涅盘,既然根据《阿含经》明说,所以当知,如来就是常住,以涅盘常住,以本际常住,以此涅盘就是 如来,所以说不可思议。以前所论,涅盘既然为真实,又可以如是于生前存在,所以真是不生不灭又有功能,所以「不异我」、「不相在」,这都是《阿含经》所说,所以可知涅盘真心而自体恒常,而能有所作用,五蕴有其作用相关,所以不可思议。乃至 如来于佛位,种种示现,如何可以说此种种不是法,所以以佛位故,必利益一切有情,所以称之为觉行,所以行中以无带业,以无业故,更以因地诸愿无失故,永远真实利益一切有情。
《阿含经》上《央掘魔罗经》所说:「如来常及恒,第一不变异。」
如果 如来非常,则此经语当不说;以学佛之人,当信受佛语,当信受佛真实语,方称为学佛人,方得以学佛出家,得名为出家众。即使今日不信大乘法,但于此小乘经典不当说何者为伪,何者为真,以千载以来,中土多信有大乘法教,然因今日末法,所以有者出家众领众而恣意漫谈,以为大乘法非 佛所亲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不以大乘法论,则《阿含经》怎么可能说有菩萨,乃至本师 释迦牟尼佛之本生谭,以本生谭所说皆是本师 释迦牟尼佛为菩萨行,作为菩萨所发生的行持事迹,如果以小乘法而论,既然已经知道此小乘法,则证得四果,成就阿罗汉道,则灰身湮灭,无复而有,焉可利益有情?是以知菩萨不然,生生世世留惑润生,根本不同于阿罗汉,所以不称阿罗汉是佛,而说阿罗汉,更别小乘声闻缘觉而说菩萨乘,所以菩萨必定有菩萨法,焉可谓无法?难道后人以为阿罗汉智慧可以和佛相比,这世间有如是愚痴之论理人存在吗?置且不论,以智慧即是法义,所以当有所说法,所以说菩萨乘,开晓如何实践菩萨乘,其中之智慧如何成就,所以说 佛是大觉者,所谓觉者,知也,以无所不知故,称之为大觉;觉一切世间出世间一切理故,称之为 佛。所以若是以为只有菩萨行,而没有菩萨法义,则此立论不当,以小乘人所行所持,尚且根据小乘之四圣谛,乃至缘起,如何可以说菩萨大乘人所行所持,便不需要大乘法义?如是思之,便知不然,所以说有菩萨乘,此为《阿含经》所说,岂可因为自己是小乘根器而置此 佛说于不顾!
以《阿含经》总含一切度众方便,所以人天五乘俱含于其中,因此不当说《阿含经》未有说大乘法理。以今日思之,小乘人日日所行,不过入灭,永灭而已,此和佛何有相同?如果说,阿罗汉不必和佛所显教化,所显诸用相当,以永灭同故;然不当是理,以 如来永不灭故,以涅盘即是 如来义, 如来即是涅盘义,以 如来涅盘常住,以 如来常恒义,以 如来常有义,以 如来即是胜义谛,以 如来即是第一义谛,以 如来即是不变异义,以如是,皆当于此《央掘魔罗经》所见所显,更以《阿含经》说,涅盘有本际,既然也有一实在不生不灭的实体本际,不为虚假,所以说有。如何小乘人于世间诸义理通达,为何不知不证,如何佛说有此本际,而阿罗汉已经于生时证取涅盘义,而竟无所悉,此何谓也?一切阿罗汉皆因为信受佛语,知道如何可说「无余涅盘」,如何可说「有余涅盘」,如何可说得「入」有余涅盘,如何可说得「入」有余涅盘;然实在不究竟知,所以需问佛方知,如果可以证知,则当自宣说法义,无待佛说有本际,而当信受,阿罗汉竟然于涅盘有何都不知,只知如何灭,于此未知法,此不生不灭法毕竟无知,以不真实入此涅盘故,以不欲知此真实,以无此善法欲,以无有发起究竟知觉,以无有探寻之心,以不欲成佛之心,以不欲所有众生得至佛果之心,所以不称大乘人,不称菩萨,所以称小乘,不能扛起 如来家业,何堪弘法大任?所以  佛陀甚至还要嘱咐阿罗汉者谁者不当入灭,必须应供,直至末法灭尽;乃至有者交付法衣钵具,嘱咐与 弥勒菩萨成佛之时,以如是教化众生;所以若不叮咛提携,小乘人何以学大乘法,以根器不契故!
所以不当以阿罗汉视之为佛,以无余有余涅盘无所知,以不能究竟说涅盘真义,以究竟无入于涅盘实际故,以不究竟知何谓涅盘,所以必待 佛开演,而后说涅盘,自不证取,如有证得「本际」者,所以自知,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皆是生灭法义,何有真实可说,何有涅盘永住可说?何有涅盘真常可说?清净梵行不再行,所作应作不再办,三界诸有不再有,一切不再,与此世界三界皆无有关联,皆不再有关联,如是连「再见」也不用再说,以无「再见」故,所以皆是灭法,何有不生不灭法?如果此中而谓之成理,则断灭者何不当成理,以断灭者亦是希求断灭,而不知何谓真断灭之理;所以如是成理,则 佛当说真断灭以别于断灭者,以此为真可断灭,乃阿罗汉小乘者所证自知故。然此理不当,是以本际为涅盘之中真实义,所以小乘人所不知处,需要由 佛说明,因此小乘法因为施设方便,所以虽然一切断灭,但小乘法欲别于世间之断灭者,所以说有涅盘,生前死后,如是常,如是恒,所以说真有不生不灭义,不能因为梵语义理不翻译其字,便自可说不有不生不灭义,此乃无知,以不翻译义,则含摄诸义理甚广,是于此有不翻译处,所以涅盘即是不生不灭,以此而说涅盘第一义,为何第一义,如果不生不灭不是第一义,难道以生灭法为第一义耶?岂有此理!生灭非是究竟,如果生灭为究竟,则不当说涅盘常恒,以涅盘常恒故,所以涅盘殊胜义理当说,以此为第一义而说此实际义理,所以称之为「谛」,所以称之为「第一义谛」,斯有何过!
然以涅盘诸义,于小乘经典中,非是处处畅论,然诸小乘人本不契于大乘,唯思入灭,以诸往昔习气,大心难发,所以为说无余涅盘,有余涅盘,名之为小乘所知之涅盘,然于其中,小乘人实无所知,不过信之于佛语真实,此理则已经于前所说,不复更说。然 佛以此《央掘魔罗经》扼要显发,藉以导引菩萨道,如本生谭所说,建立二乘人信心,如同 释迦牟尼佛多生为菩萨,头出头没,何有入灭之心!
如来即是不生不灭义,于此经中广说,所以先合涅盘,以此而说解脱,既然解脱,而能够世人能知能见,所以当知,大乘所说解脱是真解脱,不同于小乘之解脱,无有取证真实,亦无法利益有情。欲持守真实菩萨戒,方为佛道,如何以阿罗汉自灭为义?「名色」不存在,则如何在三界中救护有情,直是虚语!既然不救护有情,当然不是菩萨,菩萨是「觉有情」义,以施设一切方便,乃至究竟方便,使得一切有情觉悟,进入如来家,走向如来之处;所以真正学佛人应该如是有为有作,而非是无为无作,虽然菩萨尚且是三贤位,不预圣位,然佛道就是如此渐次修,如是名为修道,等待无生法忍证得,生 如来家,生生世世安住圣道,发无上心,誓愿成佛,如是精诚,彼诸小乘心人可无愧可无惭乎!
所以以一分众生于「如来色」而生起疑惑,所以更说如来有解脱色,不说阿罗汉有解脱色,所以以如来之解脱色,不同于阿罗汉之五蕴中的色蕴身,所以说解脱色,以此色是解脱所得,所以知道一切如来皆是示现人间,以此色乃解脱适用,而非业报色蕴身,以色蕴非是解脱,所以阿罗汉必须灭去色蕴,如今 如来即是证取如来义,即是 如来,即是涅盘义,所以称之为 如来,所以以 如来究竟证取解脱,所以知道阿罗汉因非有解脱色,所以阿罗汉非是究竟解脱,以解脱色未有证取故。所以更知 如来所知义,即是非常人,以 如来必须证取究竟本际,所以证取的已经非是小乘法,所以当问 如来究竟证取何法?
以小乘法《阿含经》所说三乘法,有菩萨乘,以及本师 释迦牟尼佛自称为菩萨,于《阿含经》之本因谭常说故,所以菩萨安立,而且以法之次第,佛自称于佛,乃是行菩萨道所得。所以学术中人以不证得任何东西,妄想直接评论如来,除了直接谤佛以外,就只好是信受佛语。如果是 佛陀所证智慧,尚且不通于二乘,岂会通于不修不证的凡夫!以学佛,而不知佛,真难矣哉!
因 佛即是涅盘,所以以证得涅盘有解脱色,乃能够演讲所有的涅盘境界,乃至说法于此经典中,自说 如来自住境界,住于「无生际」、住于「实际」、住「无作际」、住「无为际」、住「无老际」、住「无病际」、住「不死际」、住「无染际」、住「无漏际」、住「无罪际」、住于「谛际」、住于「法际」、住「如法际」、住「寂静际」、住「安稳际」、住「无忧际」、住「离忧际」、住「无尘际」、住「无羸际」、住「无灾际」、住「无恼际」、住「无患际」、住「离患际」、住「无有际」、住「无量际」、住「无上际」、住「最胜际」、住于「恒际」、住「等高际」、住于「上际」、住「不坏际」、住「不崩际」、住「无边际」、住「不可见」、住「深法际」、住「难见际」、住「微细法」、住「满法际」、住「极难见」、住「无定法」、住「无诤际」、住「无分别」、住于「无际」、住「解脱际」、住「寂静际」、住「寂止际」、住「上止际」、住「无断际」、住「彼岸际」、住「美妙际」、住「离虚伪」、住「破宅际」、住「伏慢际」、住「伏幻际」、住「伏痴际」、住于「舍际」、住「法界际」、住「无入际」、住「纯善际」、住「出世际」、住「无动际」、住「殿堂际」、住「不悔际」、住「休息际」、住「究竟际」、住「三毒断」、住「烦恼断」、住「有余断」、住「三毒尽」、住于「灭际」、住于「舍际」、住「覆护际」、住「依怙际」、住「趣向际」、住「洲渚际」、住「容受际」、住「伏悭嫉」、住「离渴际」、住「舍一切」、住「离一切」、住「一切止」、住「断道际」、住「空乐际」、住「结断际」、住「爱尽际」、住「离欲灭」、住「涅盘际」!
《央掘魔罗经》以如是「我是等正觉」开始,不断地说明 如来的自住不可思议境界,从住「无生际」,住于「实际」,如是至于住「涅盘际」。以 如来真实际住涅盘者,如来就是住涅盘实际者,所以 如来住于不可说的涅盘自住境界中,而此中,说为「彼岸」,所以「美妙」、「纯善」、「出世」非是可以思议处,以「离一切」故,以「无入」故,所以非是凡夫二乘可以入,唯有大乘真实义理所致,修学圣法的大乘菩萨可以到此彼岸,成就佛果。所以二乘人所不能知不能够抵达的彼岸,唯有佛可以到,所以此涅盘乃是自住境界,非可思议!即使以其中的少许理,已经难可思议,更何况小乘人从来不乐于真实际,如何能够住于涅盘!
如来将「如来」的定义如此地明说,亦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所以非是大乘经典才有说大乘法,如是小乘法典之中也是有此大乘法义,如何说无?只是修学论义之人,因为无信于 佛陀,便只好干脆污蔑 佛陀,一者说, 佛陀无说大乘法,一者说, 佛陀同于阿罗汉,然而此经典广说 如来之不可思议境界,说明  佛陀的度世本怀,说此大乘法要:如来藏,说真能够自住于「涅盘」之中,住于「本际」之中,请问有无说大乘法?请问有哪一个阿罗汉可以入住「本际」?如何「入」呢?以 如来的六七八识不可以一般境界思之,所以可以住于「无入」处,住于涅盘本际,所以大乘法说「无住处涅盘」,住于「无住处涅盘」,以阿罗汉根本不会故,所以知道有殊胜法,别于二乘人说,此殊妙之法,毕竟还是对诸小乘弟子宣说,所以知道此真为 佛陀入世示现的本怀,所以说《央掘魔罗经》卷3:「一色谓 如来,是故说一乘,唯一究竟乘,余悉是方便。」(CBETA, T02, no. 120, p. 532, b11-12) 此句话明说只有一乘旨趣,而且以此为究竟,所以离此者,非此义理者,便是落到和小乘阿罗汉被诃责的同样下场,所以大乘法才是真实法,才是成佛之道!
所以不「般涅盘」便能够自住如是「无生本际」境界,此为小乘人所无法想象,因此 佛陀在此经典中,请 文殊师利菩萨和 央掘魔罗菩萨一同去到十方诸佛世界,去请教其世界的佛陀,其中菩萨显诸非可思议的神通,到这所吩咐的世界去,顶礼佛足,请益,都得到同一个答案:「 释迦牟尼佛即是我身。」
《央掘魔罗经》卷3:「尔时 世尊告 文殊等言:彼诸 如来告汝等言:『我即是彼 如来身』耶?文殊等言:『如是,世尊!一切 如来皆作是说。』尔时 世尊告 文殊等言:『彼诸如来世界云何?』 文殊等言:『彼诸世界,无诸沙砾,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绵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亦无女人、声闻、缘觉,唯有一乘,无有余乘。』」(CBETA, T02, no. 120, p. 535, c7-13)
《央掘魔罗经》卷3:「如来复有奇特大威德力方广惣持大修多罗说,八十亿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如是广说,如是无量佛剎,如是无量 如来,如是 如来色身,无量无边, 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CBETA, T02, no. 120, p. 535, c20-24)
所以「如来身无边」,「如来身无量」,「生实际身」, 如来真实,如是化身无量,为作一切佛事,此世间所示现,非是边见众生所想之肉质凡夫,以本 如来藏出生一切万法, 如来法法早得自在,所以八十亿尊佛都是同一身,无有差异,以 如来究竟万法,功德无量,所以所为示现,如何可以思议!奉劝想要毁谤 佛陀的四众弟子,即使是以学术自由之名,也当慎思,小乘《阿含经》已经说此「如来藏」,更说此不可思议的 如来境界,已经说此大乘法即是一乘法,已经说 如来就是涅盘义,自住如是境界,所以称之为 如来;如是称谓,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汝自不信佛,不信佛真实,又不信小乘经所说,说汝只信根本佛教,只是诳人而已,到底何谓根本?
不相信佛经,便不是根本,乃至不可称是学佛人;为何汝为何不自创汝之「根本教义」以为汝之「佛教」?所以观乎印顺法师胆敢作各种谤佛言语,真是思过半矣,自拥慢心以为 佛陀无智无修无证,以为 佛陀是凡夫身躯,以为 如来未解脱究竟,以为 如来于真理未有知,以为 如来无有证取不生不灭法,如是之人,才是真无智之人!踵诸其后,又有昭慧法师,想要发明业报轮回系统,这也实在是聪明过了头了吧! 佛陀说的如来藏,如是根本建立,何须汝更发明如来藏之外的虚妄理;汝穷究「唯识」妙理,如今多少年头过去,尚且如是不信佛理,又能够住持佛学院,教授出家众外道法义,真是末法!
以此经典,尚且不需要大乘经典的左证,已经可以将后来大乘经典所说的法报化三身,集中于此一说。以法身,本无形质,非由修行而得,不生不灭,为一切众生之所本有,无缺无失,所以一切众生皆有此「法身」,以此「法身」得以「成佛」,成就如来,以此「如来」即是「涅盘本际」,说「本际」故,无有所得,何谓无有所得?以一切众生本有故,以本有,何更说得?若是本来就有,乃至一时一刻都不曾失去,如何说有「更失而复得」,所以不失故,所以无有复「得」可说;以「得」毕竟无故,即此「无所得」故!
凡夫众生一切不能了解此理者,以相信涅盘一定是辛苦向外求得,如是才是涅盘,不知涅盘实体实在不失,虽然如是,密意实在是不能说,以众生无有心向佛道,若是如此心态而知道密意者,必定破坏正法;所以于此,佛陀为了救护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故,以因缘而说此密意,以隐覆说此密意,虽此隐覆,然昭然若揭,实无有不明白说者,以众生心无向佛所一步,所以不能得知究竟密意,然而经典处处何有隐覆!是自不能见,焉得怪 佛?如是说「无所得」,已经是如此明说「得」处不说「得」,以不在「得」「失」之间故,所以说「无所得」,所以必定是本来而有,而且从来不失,否则如何 如来说:「无所得」,此为「无所得」法,若真「无所得」为是空者,则说是「空」即可,说一切皆是究竟空无所有,如此即可,何必更说「无所得」,何必说「所得」,以「能所不二」故,毕竟无所得,当知此是本有,所以无法以「所得」「能得」更说,祂非是相对法,祂即是本来法,祂即是真实,祂即是真实「我」义,如何更以「能所」之理妄图解释,不论东说西道,只是隔靴搔痒,以不知真 如来义故,亦不知此 如来义,一切众生从来不失,不得,以示诸大众,本有,何更需说得与不得。
所以证悟者,不更说「得」,一切证悟者,当下即知,这中便是,何更说「得」,若未悟者以为有「得」者可说,不过虚妄见解,以为 佛是虚妄建立,因此需向外寻觅,于十八界生灭法中以为真实,乃至以自心所见,所思,所觉,所拟想,努力配合经典所说,以为凑合起来,这样的思考便是圣境,岂不知,初悟者和佛地千差万别,何可以道里计,是诸不知不正见者,永远不会于般若之门,以不会故,所以不因熏习如是正见,可以真正于无生灭处思之,于非心,于真心处,于诸多经典阐扬的体性观之,所以莫说是一生,如是之人,即使是千生万生,也永远会不着此「般若」所说的真心,因为不信佛故,不信佛以如是示现为救护一切有情故,所以疑法疑佛,乃至怀疑贤圣僧,以为出家万能,以为受戒即是人天师尊,以为经典符合我意,则为佛说;我所不信受者,则当为别说,乃至非佛所说;如是裁量大藏经典,真是胆大妄为,如是学人,尚在有学,便无视于三宝,便藐视三宝,虽则僧衣披身,亦是将来未来解脱因缘,然此中殁后,岂只有大殃在而已!
是以「无所得」,以「本自有」,所以「得」者为虚谈,为无意义,然众生因为甚难信受此「涅盘」无有失,所以为了此一分学人故,说「得」,说「有得」;于此毕竟说「无所得」。所以涅盘,如来,究竟无所得,以本有不失,何说得,所以此者何为?此如来藏, 佛陀所开示的第一义谛,以此如来藏为身,以此第一义谛为身,此为不生不灭法为身,如是法身;若是以灭法为身,则不必更谈:以此为身者,就是三界身,以此三界,不过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所以不必更道何身是非如来身,以生灭法为身,则是三界身;所以不生不灭法为身者,可以真正称之为「法身」,非生灭故,法身真实,以不生不灭法为身,如何不是真实?以毕竟有此涅盘,所以说有法身,有此涅盘身,有此本际身,以此身即是涅盘,此身即是 如来, 如来即是此身,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因此因地,法身从来「在」故,所以一切众生何有一阐提者,以此法身常住,所以一阐提者,去掉诸障道因缘,便非是一阐提,所以毕竟众生忏诸恶业,消弭邪见,即不是一阐提,一阐提哪里是究竟法呢?一阐提哪里是真实法呢?只有此不生不灭处,为真实处,所以以此法为身,所以总说法身!
报身依照此受用而言,以功用故,涅盘常住,功能常显,所以佛经说此「入胎识」,令此一期「名色」到另外一期「名色」,所以「名色」之所连贯,乃至根本「因」,乃至「增长」,乃至「老病死」,「忧悲苦恼」,都是《阿含经》所明白所说的功能,有一分学子自生起妄见,以为常住心体,常住本体,必是理谛,以理谛故,则为功用几希,所以自觉自设此涅盘常住体应该无有功用;以有功用,则不应说是「无作」体性;如此以为「无作」就是「无作用」,以为常住便不应该生出「变异法」。以为既然可以生起灭去诸法,则此法必非常住;此常住法,应当为理体;既然为理体,不应与事;既然不与事生灭有所关联,外法则外,自灭,何与之连?如是理事分立,以理体无所涉于世事,以三界法中,不立一尘故,则此理体必然不与生灭法有所关联,既然无有关联,则生灭者自去生灭,则功能不必赋予。如是于佛法之中,不过是虚见妄论!
以为如是者,则自不能明白缘起义,以诸缘起,虽以造作行业,然此感果,必有入胎识为之,际此入胎识非是名色所摄,则当是何「识」,能入胎者何?真能增长名色者,为名色自身乎?若是如此,则名色无待下一期名色,则名色自生长,乃至出生下一期名色,何必有此间隔?以此名色有自生义,不待祂缘而起,是以名色不自生名色,而说有「识」;因「识」而有名色,因此「识」而成一切名色,所以如何说此「识」为无有功能,以此「识」能持受业种,为一切名色本因,以此「识」中无有所灭,所以说常,所以此「识」名即是功能义,以「识」即是了别义,以此「了别」非同于其余诸识的了别义,其余诸识即是名色所摄,所以不通于此缘起之「识」支之建立,以如实故,所以建立如是法,以此法建立一切轮回根本,所以一切名色以此为本,所以说为「因」,「真正因识」。既然如是,即是功能义,所以常住而又有功能,为一切凡夫二乘所不知,所以说证得者,为无所得;至此可以会通一切经典之大义。所以以大觉悟者,所发起功能自受用,他受用,而说报身,以修业所得,究竟智慧,说此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证故,能发起无量无边诸功能义故,以此智能能够普现如来无量无边功德故,所以智慧发起,而说为修得。
此经尚且毕竟说有化现,是以化央掘魔罗之母,乃至其师,皆是化作,以诸天尚且可以化身,诸菩萨尚且可以化身,何况诸佛!是以诸佛所化,正是现起如所幻事,然此觉悟者所现起的佛身,则不同于他有情所化,以此功能德用不能相比故,以智能不能相比故;所以化佛无量无边,一样施作佛事,因此如何可以说, 佛如来者,无此「法」、「报」、「化」者三身?是自不生正见,于佛本自不信,于佛真实处所无有正见出生,所以不信佛真实,是汝自不真,是汝少熏习大乘法义,是汝不愿真心向学,是汝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越于世人之智,如是慢心高幢,欲以凡夫僧之智,再加上情解见思,来思惟佛智,所以我见尚且不能断除,根本无会于佛法之门;若要说此正理,真的是何时相见?
如来法义甚深甚深,即使是以小乘法也可以体现大乘法,所以不当说小乘法而为究竟;若此成理,则世间应无有菩萨成佛者;以小乘法为究竟故,则一切诸佛应该究竟入灭,不应该说有诸佛净土,乃至求取往生诸义;不应有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如是诸义皆不当成,以及令有所诸事,则一切义理不当;更以阿罗汉应该是圣道中极果,不应更说菩萨,乃至说本生菩萨因缘,何必有此而列名于十二部经?彼究竟不真究竟故。然此理无有,是以大藏经经典俱在,佛皆有说,以是因缘,应知所以小乘经典必至不知涅盘者而说其证涅盘,完全由大慈世尊施设方便,令诸众生修学,方便为大乘教法之基!所以方有三法轮,否则法轮一已足,何至于三?印顺法师,以为二,诸法轮都不是究竟法义,所以「唯名」「虚妄」加之,真可谓大胆已极,将 佛陀所说的大乘法义,批驳成为名实不符,更因不知 如来旨趣,所以便说, 阿弥陀佛缘起,以虚假想为因,以诸学术不当猜想以为破坏往生净土正见,如何可谓其是有智之人?如是之人,何可谓是正信佛法之人?
更有之者,以为《阿含经》所说「无记」,以为 如来《杂阿含经》卷5:「云何。尊者。如来死后有耶。说言无记。死后无耶。说言无记。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说言无记。云何。尊者。沙门瞿昙为不知.不见耶。」
这是无记问题中,谈到佛身是否常住,因为佛陀以此是「非问」,乃是「不如理」的问,所以说是「无记」。因为边见的众生,不是住于有,便是住于无,无法理解 如来有胜妙色, 如来有解脱色,而于众生心所生色处,如来已经无有,所以提问的众生一心以为 如来是五蕴集聚身,不知此色的真实义,也不知自己色身蕴集的义理,于色处际毕竟无有真知,不如实知,所以 佛陀遇到如是对于色蕴,以及如来色身都无有所悉者,便予以回答「无记」,乃至不予回答;所以不是因为佛陀不清楚这其中的答案,乃是这个提出问题的人,根本不清楚如来的大小乘教义。
所以应该要问如是正问:何谓色是色蕴?如来的色是色蕴吗?一般人的色是色蕴吗?何谓为解脱色的真实义理?如来的色是解脱色吗?阿罗汉的色是解脱色吗?而不是在不清楚何谓色之前,便先去想 如来色于未来际当如何如何;应当理解自身色为是何种色,应当想如何可以未来成就涅盘;乃至如实理解诸色,知道色是如何积聚,色是如何无常变异,色是如何灭,应当如是于色法上思惟其中正义,而非于如来色上更生起文章,以如来即是涅盘义,如来所证不可思议,如来身不可思议,不当以诸众生色来推想如来色;以众生住于邪见故,所以说有说无,都会落于边见,无有助于解脱众生的邪见,所以因应施教,应当为法难得故,说四圣谛,说八正道,说缘起法,如是说小乘法,为之解缚,如果其心中因为如是法缚坚固,便很难可以如是说语正法,所以只得随顺,更不增添邪见!
此理于《杂阿含经》卷34有言:「佛告阿难。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所以为小乘人说缘起理,为免外道又堕于断常见解,所以置答乃至说无记,因此不可说  如来不自知 如来处色,不可说 如来不知未来际,以 如来为护卫有情,故有「无记」之说!
《杂阿含经》卷32:「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所以以不如实知色,以不熏习法义故,非是正问,若是予以答者,更生诸多迷惑,答案中未来将更生起无尽的疑惑,以不如实知道色蕴,色蕴为何所集,诸正理故,所以耽于戏论,不能停止,因此 如来为了止息如是的邪见,所以说「无记」,对于外道,没有回答如是的问题。以 如来已经凡夫「色」尽,由发起此涅盘本际无生无灭法此真心功德,所以化现色身,非是业报身之色蕴,也非一般化生之所知色,所以无有能道者,因此欲以三界诸色,来评论真解脱者色,乃至说未来此色有无,是不知道 如来「色」义,乃至说生死未来有无,则更是不知 如来,不知 如来色,如此非是正问!即使是阿罗汉,也是自知不受后有,所以 如来非是阿罗汉,于此也可知,由是非是一般边见众生可知,所以真实解脱者之色,不是边见众生可知,于阿罗汉未来后有尚且不知,如何来论语 如来真色身?
《杂阿含经》卷32:「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盘。」(CBETA, T02, no. 99, p. 226, b14-15)
以如来是真常义,所以说涅盘。以如来身,解脱境界难以思量,所以说「甚深广大」「无数无量」,如此「心善解脱」的身,以不生不灭法为身,为如来,为如来身! 如来自道,「色已尽」,则一切大众所知所见之「如来色」,当为何色?此色已经尽,则何有如来色可见?是以唯有如来色非是一般众生色,此方可解,否则当不言,如来,色已尽;乃至不当于佛陀在世之时,称之为佛,以色不尽故;而今如来毕竟如所说,所以当说如来色不称为色蕴,如来是解脱色,非是生灭色,以生灭积聚为色,如来不是如是色;乃至报身,化身,色如是难可思议,如何说是色蕴生灭,所以以如来证取真实义故,所以说如来色!此色非是边见可知!
《杂阿含经》卷34:「目揵连言。婆蹉。余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取着。如来无后死.有后死.有无后死.非有后死非无后死则生取着。」
所以因为不如实知,因此无论 佛陀如何的回答,如是问的人还是在自我所设定的虚拟想象中,去建构自己的虚妄想,不能够知道「色」是因为何种因缘而生,如何而灭,所以不如实知道正理故,所以便无法了解小乘人的解脱法,无法得到小乘法的利益,无法从这轮回中得到小乘的解脱果,因此如是虚妄想的众生,因为在不如实的见解下,所增加的知识,无有智能可说,只是用来增加自己的邪见,自己的不正知,因此无有助于自己的道业,反而更生分歧,以无有真心向学故,不知修学佛陀所宣说的法义故,以自己所了解的问题,以为其中有自己所想象的答案,其实连问题之中,所谈论的基本,所谈论的根本都无所知悉,所以因为不乐于 佛陀之所说法,所以喜欢问此「无记」问。
《杂阿含经》卷34一样问到: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而说:「佛告婆蹉种出家。我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尔时。婆蹉种出家白佛言。瞿昙。于此见。见何等过患。而于此诸见。一切不说。
佛告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常。此则真实。余则虚妄者。此是倒见.此是观察见.此是动摇见.此是垢污见.此是结见。是苦.是阂.是恼.是热。见结所系。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生。」
所以因为如是见解,不是正见,是颠倒见,是能够引生未来一切苦果的见解,所以不如实知 如来的究竟义,也无法有小乘的解脱果,更不可能有大乘受用的如来身,因此无有利益故,因此于此不说,于此中不道,以 佛陀所说的诸小乘法,以此问道者尚且不知,何能够开启正问?所以多有置答不答,然如果可以受此小乘法理者,则 佛陀则是为之说,此诸妄想,无有利益,因此而为说此为结使见解,自缠缚不出,因此更说,未来有诸后有苦果,乃至无尽生死,因此回复正问,以令此能够接受法理的众生,熏习解脱法义,能够真实利益!
以 如来「色尽」故,不当说于 佛陀在世的时候,尚且是凡夫色,因此如来已经说, 如来之色非是世间所知色,非是色蕴色,因此 如来「色尽」而仍然有「色」,只可称此为 如来真解脱色,以真正究竟解脱者,唯有 如来,小乘者尚且不知涅盘底蕴,无有见于其中真实本际,如何说是究竟解脱?以此业报身在,不得无余涅盘,报尽乃称;然而 如来在世间人所知之时,以为「活着」,便是称呼「如来」,所以又是真能宣说涅盘真境者,又是真正解脱者,又现出三十二身相色,到底此色是何色,所以知道真正解脱色,不可思议色,以如来以示现显诸色身,以示现不可思议,于此在世的时候,便已经涅盘常住,现出色身为如来色,而诸大阿罗汉证取时候,只有如实知色,但于业报尚且需报进而永离,至死后,方称色尽,方称舍色,方称灭色,于中灭十八界;所以 如来毕竟不同,所以未需报尽,便已经色成就,以永尽故,当知此见色,即是示现义,若非示现如来色,则不当有出生、长大、出家、修道、苦行、坐菩提树下、思惟、证取佛道诸色身事,所以 如来非是世人所共知之色,以 如来于生之时便已经色尽故,所以唯有说此色尽而有色,便是如来施作,利益有情的色,以此色可以于三界中为众所知所悉,所以得作佛事,因此知道此 如来身是不可思议身,此 如来色即是解脱色,以如是故,如来非以业道业报而得此身,而得此色,所以此者非业报身,以此现身为 如来,所以此为 如来不可思议身,不可思议色,所以三十二大人相于幼即是建立,示现不可思议,因此以涅盘本际为法身,又可示现施作佛身来施作佛事,如是不可思议,因而说,如来色真解脱色,以此真解脱色,说此一色,是如来,是以如此《阿含经》,以可说此 如来是真常义,以此不可思议故,一分学者,不应当毁谤 如来,以此三宝难得,当信受三宝真实,当信受佛语,当信受善知识教,当信受小乘法理,以《阿含经》所隐喻乃至明说的道理而印定顺受大乘法理!

(原标题:如来是真常)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