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禅宗公案  话头  默照禅  参公案  公案  明心见性   

元代临济宗法脉延续及海外影响略论

   日期:2023-08-01    
元代临济宗,在北方主要有海云印简一系,印简曾为忽必烈说法传戒,元臣刘秉忠为其弟子;在南方则主要有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一系。而祖钦门下的道场及庵(宗信),传石屋清珙和平山处林等,接引朝鲜半岛来华的禅僧,对禅宗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雪岩祖钦、高峰原妙是元代临济宗中法脉较盛的一系,当时在南方比较活跃。此系由虎丘绍隆(1077~1136)的再传天童咸杰(?~1186)下化出。天童咸杰传松源崇岳(1132~1202)和破庵祖先(?~1211),“祖先一支不仅法脉昌盛,思想上也很活跃,元朝南方最著名的禅师大都出自这一禅系,代表了元以后临济宗的传承”。破庵祖先下有径山无准师范(1194~1249)。无准师范为蜀之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出家,后遍游各地。曾应宋理宗之召入内殿说法,赐金襴僧伽黎和“佛鉴禅师”之号。门庭极盛,高足有断桥妙伦和雪岩祖钦,分别形成系统,传承不绝。妙伦派主要流传于巴蜀地区,祖钦派则盛行于吴越地区。祖钦(?~1287),一名法钦,曾自述经历云,五岁出家,十六岁剃度为僧,十八岁行脚,遍参诸禅师,得法于无准师范。历任潭州龙兴寺、湘西道林寺、湖州光孝寺等住持,最后主江西袁州仰山,世称“法窟第一”。祖钦在思想上主张儒佛一致说,认为“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道也”,并强调“心即理”,认为“事不自立,因理而显,理即心也……事本无名,因理而得,心即理也”。祖钦卒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寿约七十余岁。有《语录》二卷流行于世。其众多弟子中以高峰原妙最为著名。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等对宋代大慧宗杲(1089~1163)大力提倡的“看话禅”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原妙(1238~1295),苏州吴江人,俗姓徐,号高峰,有“高峰古佛”之誉。十五岁出家,十六岁剃发,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始习天台教观,二十岁开始参禅。二十二岁向断桥妙伦请益,后又参雪岩祖钦,得受法印。元至元十六年(1279),上杭州天目山西峰狮子岩营建小室,题名“死关”,居其中足不出户达十五年之久。四方参学者云集,僧俗随其受戒者达数万人,得法弟子上百,形成了巨大的丛林规模。常设“三关语”勘验学者。语曰:“大彻的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若学人答语不契,便闭门不接,故此三关语称“入门三关”。另有“入室三关”,语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著?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火烧?”这都反映了其禅法破除执著、强调“必须自然入于无心三昧”的特色。所以在禅法方便上他提倡“杜塞思量分别”的参话头,常参的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原妙的弟子很多,在其上百弟子中的佼佼者有中峰明本(1263~1323),杭州钱塘人,俗姓孙,十五岁有志出家,誓持五戒,读《法华》、《圆觉》、《金刚》诸经。二十四岁时赴天目山参高峰原妙,二十五岁从原妙薙发,二十六岁受具足戒。因听流泉而开悟,得原妙心印。明本四处游方,居无定所,或结庵而住,或以船为居,均以“幻住”为名。后归天目山。明本在当时声誉很高,道俗归仰,学者辐凑,有“江南古佛”之称,成为元代继原妙之后的著名临济宗师。许多大寺院请他去住持,均力辞。丞相脱欢和翰林学士赵孟頫等都慕名从之求法。元仁宗召而未至,乃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并赐金襴袈裟。卒后元文宗谥号“智觉禅师”,元惠宗又赐号“普觉国师”。明本在禅学思想上主要发挥原妙注重“自然入于无心三昧”的特色,认为“禅……乃吾心之名也。……禅不离心,心不离禅,惟禅与心异名同体”,“禅是诸人本来面目,除此外别无禅可参”,反对起心追求,或执著古人语句,并对当时玩弄机峰棒喝的形式主义提出批评。他说:“如今之禅学者流,多是商量个语话,皆不肯回头扣己而参,所以古人目禅语为野狐涎唾,良有旨也。”同时,明本调和儒佛,倡禅教一致、禅净融合,他的思想对海外有一定的影响。
 
中峰明本的弟子中最为著名的有天如惟则和千岩元长,他们都发扬明本以来的临济宗风,影响很大。天如惟则(?~1354),俗姓谭,吉安永村(今江西吉安)人,曾住持苏州狮子林正宗禅寺,受赐“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及金襴法衣。他传中峰明本的“看话禅”,并兼弘净土教,著有《净土或问》,主张禅者亦应念佛,曾论证参禅与念佛皆为了生死,故无不同,有人曾以“阳禅阴净”来概括他的思想特色。他与中峰明本等所提倡的禅净合修,在维持禅宗规模的同时也有渐失禅之特色的倾向。千岩元长(1284~1357),俗姓董,得法于明本,也倡“看话禅”,并主张禅教一致,认为“教外无禅,禅外无教,非离言教而别有所传,谓迥异言教,传不可传之至妙耳”,曾受赐“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称号。
 
中峰明本一系至明代有进一步的发展,明本的八世法孙笑岩行宝(1512~1581)下传幻有正传(1549~1614),正传门下又有密云圆悟、天隐圆修和雪峤圆信三位名僧,各传禅于一方,时称“临济中兴”。
 
 
如前所说,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一系乃是传自虎丘绍隆。而在虎丘绍隆系较为盛行的同时,大慧宗杲的法脉也在延续。大慧宗杲(1089~1163)与虎丘绍隆同为圆悟克勤(1063~1135)的高足,是杨岐方会下三世法孙,他的再传妙峰之善下有径山善珍,善珍下又有元叟行端(1255~1342),约与中峰明本同时,大力阐扬大慧门风于径山,名闻京国,元成宗特旨赐号“慧文正辩禅师”,元仁宗时又加赐“佛日普照”。元叟行端门下人才甚众,其中楚石梵琦最为著名。楚石梵琦(1296~1370),俗姓朱,宁波象山人,九岁出家,十六岁受具戒,为大慧宗杲的五世法孙。开法后,“五十年间,六坐道场”。在禅学思想上主要强调自心觉悟、自然解脱,反对执著知解,发挥了呵佛骂祖的狂禅作风。他曾说:“和尚子莫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澄心息意是妄想,成佛作祖是妄想。往往将妄想灭妄想,无有了期。”他的《明真颂》曰:“禅师不假多知,饥餐渴饮随时。”“饥把钵盂噇饭,睡时块石枕头,十二时中快乐,谁能似我无忧?”楚石梵琦主要活动于元代,弘扬大慧宗杲的禅风,声望很高,元顺帝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入明后,又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礼重,两次奉诏参加了在南京蒋山举行的法会,在佛教史上有明代“国初第一宗师”之称。
 
元代临济宗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还有云峰妙高(1219~1293),句之长溪(今福建省境内)人,世业儒,“嗜书力学,尤耽释典”,出家后,曾奉旨住持金陵蒋山,“历十有三载,众逾五百”。当时禅教之间争论激烈,教家大毁禅宗。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春召集禅教律各家代表人物进京廷辩,妙高也“拉一二同列赴京”力争,强调了“教是佛语,禅是佛心”,据说取得了辩论的胜利。
 
另外,如前所说,元代临济宗,在南方有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一系传播的同时,在北方则有海云印简一系。印简(1202~1257),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字海云。自幼神悟,八岁薙染出家,十一岁受具足戒。后四处游方参学。十九岁时,杖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于岩下,因击火大悟,自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入燕后,谒大庆寿寺中和璋,受印可。因璋禅师出自杨岐方会(992~1049)的高足白云守端(1025~1072)门下五祖法演(1024~1104)一系,因而印简也被认为是临济杨岐派。印简在兴州(今河北承德市西南)仁智寺出世开堂,并应王臣之请,先后任涞阳兴国寺、兴安永庆寺和燕京大庆寿寺的住持。印简深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尊信,曾应召谒见世祖并为之说法授戒。前面提到的刘秉忠为印简法嗣可庵智朗的弟子,印简应召,因闻刘秉忠才识卓越,乃相伴谒见世祖,两人对临济宗在元代的持续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印简被称为中兴临济的人物。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内翰赵孟頫奉敕撰写的《临济正宗之碑》中说:“海云大宗师简公,……性与道合,心与法冥,细无不入,大无不包。师住临济院,能系祖传以正道统,佛法盖至此而中兴焉。”印简的法嗣有可庵智朗和赜庵儇公。智朗下出刘秉忠,儇公下则有西云安公。西云安公在当时也很有影响,据说“据狮子座,为众演说,闻者赞叹,信者乡风,得者如宝,悟者如空”,元武宗曾赐以“临济正宗之印”的玉印,并封为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临济一宗事” 。不过,印简一系虽获得“临济正宗”的地位,法统却并不是很长,故在此不再多述。
 
 
元代临济宗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一系不仅法脉延续的时间长,而且对海外也有较大的影响。元仁宗时,高丽王子驸马太尉沈王王璋曾专程入天目山参谒中峰明本,“咨决心要”,“复求法名别号”,明本名之以“胜光”,号之以“真际”,王璋“因建亭师子岩下以记其事”[]。
 
元代时仍有许多日本禅师来中国参学,有时会有同门徒众数十人一起来华,其中前往天目山师事中峰明本的人数比较多,且卓有成就。例如远溪祖雄(1286~1344),从中峰明本学禅七年,回国后开高清寺。复庵宗已(1280~1358),从中峰明本学禅九年,回国后开创诸多禅寺,门下禅众数以干计。无隐元晦(?~1358)、古先印元(1295~1374)归国后历主圣福、建长等名寺。寂室元光(1290~1367)参中峰明本六年,回国后开水源寺。此外,中峰明本的日本弟子还有可翁宗然、嵩山居中、大朴玄素、孤峰觉明、别源圆旨、明叟齐哲、平田慈均、无碍妙谦、业海本净等,在日本禅林中都颇有名气,推动了中外佛教的交流。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雪岩祖钦下还有道场及庵(宗信),及庵下有石屋清珙和平山处林等,他们都对朝鲜半岛的禅宗有直接的影响。
 
石屋清珙(1272~1352),俗姓温,苏州人,依本州兴教崇福寺之永惟出家,初参高峰,服勤三年不契,后参道场及庵而有省,为临济十八世之法孙。其性好隐栖,生活简易,禅风清逸,有《山居诗》等传世。《山居诗》中有云:“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曾登湖州霞雾山,喜之,构筑草庵,号曰“天湖”,居之数十年。朝廷闻其名,曾赐香币和金磨衲衣。石屋清珙传高丽的太古普愚,普愚(1301~1382),俗姓洪,初名普虚,号太谷。忠穆王二年(元至正六年,即公元1346年)入元,翌年,前往湖州霞雾山天湖庵参访石屋清珙,献上了所作的《太古歌》,问答之间,深得清珙器重。清珙为《太古歌》作跋,并付袈裟曰:“衣虽今日,法自灵山,流传至今,今付于汝。”太古由此而成为高丽传临济宗嫡系的第一人。归国后,受封王师,又进封为国师。普愚深得临济禅“自然任运”的真谛,提倡“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身与心法,一时放下”,并主张以看话头来截断修学者的情思知解,直契自悟,曾有言:“念起念灭,谓之生死,当生死之际,须尽力提起话头。纯一,则念头起,灭即尽,起灭尽处,谓之寂。寂中无话头,谓之无记。寂中不昧话头,谓之灵知。……身心与话头,打成一片,无所依倚,心无所之。……千疑万疑,一时透了也。”这与大慧宗杲的禅风也是一脉相承的。
 
平山处林(1279~1361),俗姓王,仁和(浙江杭州)人,年十二出家,十七岁受具戒后参谒及庵宗信于金华,受印可,后随迁湖州道场寺。与石屋清珙同为临济下第十八世法孙。当他在杭州净慈寺传法时,有高丽僧慧勤前来求法。慧勤(1320~1376),原名元慧,号懒翁,二十岁从功德山妙寂庵了然出家,后至天宝山桧岩寺宴坐,精修四年得悟。元至正八年(1348)入元,至燕京法源寺参访梵僧指空,至正十年(1350)南游,至净慈寺参谒平山处林,得印可。至正十八年(高丽恭愍王七年,即公元1358年)归国,在辽阳、平壤、东海等地随机说法,曾受封为王师,弟子有无觉自超等三十三人。高丽禅僧自超也曾入元参禅,从慧勤处受传心法,至正十六年(1356)归国弘化,其禅学受到了兴起的朝鲜李氏王朝的崇敬,被太祖封为王师。
 
元代时,临济宗对日本的交往也仍然很频繁。例如元大德三年(1299年),曾担任江浙释教总统的普陀山临济宗高僧一山一宁(1247~1317)偕弟子仁恭等受元成宗派遣,出使日本,他既精禅学,又通儒学,在传禅之余还兼论“儒道百家”,极受后宇多天皇及各界崇敬。他在镰仓、京都等地弘传禅教达18年,后在日本圆寂,被追赠“国师”称号。其法系是日本禅宗24流派之—,出了不少高僧。其中德见、友梅、良缘、居中、友丘等都曾入元游访,参拜祖庭。此后,元代应请“东渡宗师十有余人,皆是法中狮也”。其中临济宗杨岐派僧人松江真净寺清拙正澄(1274~1339)历主建长寺、南禅寺等著名禅寺,推行中国禅林制度,并为开善寺初祖,去世后谥“大鉴禅师”号。此外,还有明极楚俊、灵山道隐等都在日本主持过许多著名禅寺,为发扬临济宗风出力很大,圆寂后分别被赠予“佛日焰慧禅师”、“佛慧禅师”等号。元代临济宗对禅宗在海外的传播以及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