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上)

   日期:2023-08-01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徐孙铭
内容提要:湖南禅宗到宋代以临济宗为代表,达到鼎盛,元以后日渐衰落。明中叶以后,湖南禅宗有所复兴,临济宗与曹洞宗纷纷在湖南建立道场,有影响的高僧不少。曹洞宗云门系不论是实修实证、锻炼弟子,还是著书立说,以及弟子法嗣数量,都不逊于临济宗。其主要特点:与明末遗民关系密切;著述多,文化品位高;江湖禅宗网络重显勃勃生机。
关键词:明清佛教 曹洞宗 云门系

笔者此前主编有《湖南佛教史》,对湖南佛教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由于资料缺乏和篇幅所限,明清时期的湖南佛教着笔不多。近几年来,笔者继续对湖南佛教史料加以收集、整理。由于佛教出版事业和电子佛典的繁荣,《嘉兴藏》、《续藏经》等典籍出版流通,资料不易访求的情况有所改观,对明清之际的湖南佛教资料有不少新的收获,这就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兹将明末清初曹洞宗在湖南的传承及其重要人物对中国佛教的贡献略述如下。
明中叶以后,曹洞宗在江南有中兴之势,其中突出的有,以湛然圆澄为代表的云门系、蕴空常忠(1514~1588)为代表的寿昌系、以元贤(1578~1657)为代表的鼓山系[①]。寿昌系、鼓山系在湖南的活动,史料不多,但云门系在湖南十分活跃,对湖南佛教多有贡献。

(一)曹洞宗少林系在湘的弘化
1、无学幻开山荆紫峰
常润(1514~1585),字大千,号幻休。少时习儒,后在伏牛山坦然和尚门下出家。受具后,到少林寺礼小山宗书,苦修三载,得小山宗书传法,为曹洞宗第二十五世。万历二年(1574),奉勅主法少林寺,力弘曹洞宗风,声名大振,传其法席者百余人,突出的有无言正道、洪断诸缘、慈舟方念、敬堂法忠等人。在湖南弘化的主要是敬堂法忠与慈舟方念的传人。
敬堂法忠(1541~1620),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十九岁游钱塘灵隐寺,遇云水僧大机而出家,执侍三年。行脚到少林,依大千常润禅师,扣单传之旨。为曹洞宗第二十六世。又到长安谒遍融月心,到五台山参谒憨山、妙峰,一见相契。万历壬午年(1582),助妙峰开丛林。后来,上江西庐山,爱其幽胜,诛茅于讲经台,居三载,又在五老峰匿彩四年。后居匡山绝顶仰天坪,衲子渐集。法忠曾手植松十余万株,冀成丛林。法忠寂于万历庚申(1620)日,寿八十,腊六十,筑塔于桃花峰下,憨山撰塔铭。敬堂法忠的弟子无学禅师在湖南影响较大。
无学幻(?1591~1643),安徽歙人,在云岩阅《华严合论》有省,弃家至庐山,依敬堂披缁。无学受具后参访诸方,在浙江绍兴,见湛然澄心,心心印合。又谒雪峤、谷泉。既得法要,决志自了,不随众起倒,于是携一瓢至南岳,徒侣云集。又往西到湘乡荆紫峰,缚茅以居,署其庵曰“单丁”。破衲晏坐六年,四方奔走,于是演法授戒。据《(同治)湘乡县志》记载,荆紫峰后来成为湖南最著名的戒坛,可能与三昧寂光以及见月读体在湖南的影响有关。无学又到湖南南部九嶷山,刘侍御兴建寺庵,请无学住持。无学在九嶷山闭门独处,从者麕至。湘人士苦迎出山,无学示偈云:“世乱懒出山,病多难开口。闲坐深涧中,高拱两只手”。不久,到常宁县,访阿育王塔,瑶民多信仰。明崇桢癸未(1643)夏天,回到荆紫峰。这年冬天,张献忠攻陷长沙,无学浩叹:“际此劫火焚如,正吾横提独步时耳”。口占偈曰:“五十三年独养机,与人同宿不相知。者番独自出山去,鸟道音书寄与谁!”端坐而寂[②]。
《正源略集》将无学禅师列在“附诸尊宿”中,也就是“法嗣未详”的意思。《新续高僧传》中无学幻禅师传记载有“弃家至庐山,依敬堂披缁”之句,《衡州紫云峰佛国禅寺通志》之《浮木和尚传》中有“康熙丙午(1666),告同门,往匡庐仰天坪,重修敬堂和尚窣堵(敬堂乃无学落发师)”之句,《禅宗宗派源流》附表I《中国禅宗宗派传承图》法忠法嗣列三人:能幻、能撑、能握,无学当是名列第一的能幻。可见无学禅师确实是曹洞宗常润的法孙、敬堂法忠的弟子。
无学法嗣资料不多,仅见于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一梦漫言》回忆行脚至湖南宝庆府报恩寺,结识一位可度法师,是无学的弟子:“有堂主(主持讲堂事务)可度师,是南岳荆紫峰无学大师的传法弟子,生性醇厚好学,和我心志相投,彼此互相敬重。”参学者见诸记载的有浮木和尚和净讷禅师以及万仞净壁禅师。
无学幻开创的荆紫峰道场后为佛慧寺。无学之后,瑞白明雪的弟子万仞净壁住持荆紫峰。万仞净壁(1617~1652),湖南湘乡谭氏子,父母早逝,十五出家,十七参荆紫无学幻。掩关,不用床榻,每夜站立修定,通霄达旦。一天,修定间,偶然觉得有如震雷从顶劈下,疑情顿时冰释。于是出关,受具足戒。崇祯庚辰(1640),参瑞白明雪于百丈,充园头,第二年,获瑞白明雪付法。荆紫峰道场因火灾化为灰烬,万仞净壁肩负住持,恢复丛林旧观。顺治壬辰(1652)春,万仞净壁染痘疹往生,年仅三十六。万仞净壁传湘翁智潭、雪逵智照,再传哲林吉、紫琈德(王+巨)、雪岩德睿、铁庵德清;紫琈德(王+巨)传憨如行秀,憨如行秀传得一福善,善传广仁祥能,广仁祥能传中诚澄智[③]。
常润禅师另一弟子慈舟方念及其弟子湛然圆澄法门兴盛,形成曹洞宗云门派。
湛然圆澄(1561~1626),二十岁出家为僧,受戒后往参隐峰禅师,以“谁”字为话头,连续三昼夜,初有省。继而苦参三载,看千峰和尚“举一不举二”话头,得彻悟。万历十九年(1591)谒慈舟方念禅师,得印可,授以曹洞宗第二十七世法券。后开法于会稽广孝寺、径山万寿禅寺、嘉兴福城东塔寺。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后的三十余年,弘扬曹洞宗风,提倡“一心法门”,主张以心统摄融会禅教净律,认为念佛是念此心,看教系辨此心,持咒则护此心,参禅乃参此心。此心即定、慧,非心外别有定慧。湛然圆澄著述宏富,有《宗门或问》、《慨古录》、《法华意语》、《楞严臆说》各一卷,《金刚三昧经注解》四卷、《涅槃会疏》三卷和《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八卷。湛然圆澄修持严谨,法门深邃,法筵盛开,听众常盈数千,得其精髓者有近百人。湛然圆澄门下弟子弘化于浙江与江西,尤以瑞白明雪、石雨明方、三宜明盂影响为大。
曹洞宗云门系传承用的是 “贾菩萨宗”的法派偈:
广从妙普,洪胜禧昌。继祖续宗,慧镇维方。
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圆澄续演五十六字:
识心达本,大道斯彰。能仁正演,古洞源长。果因融彻,显密均扬。法云等润。灵树舒芳。慧灯良耀,遍照慈光。应化乘运,祖印元纲。匡扶奕世,传永弥昌。
湛然圆澄本人是“圆明净智,德行福祥”之“圆”字,其法嗣依次传承。明末清初到湖南弘化的是湛然圆澄的徒孙一辈——“净”字辈以后的僧人。
瑞白明雪(1583~1641),在安徽九华山聚龙庵出家,受具于云栖寺。十八岁,登会稽云门山显圣寺,参圆澄禅师,屡经勘验,复于闻钟声中大悟,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八世。湛然圆澄圆寂后,明雪继主显圣寺法席。不久,改主湖州弁山寺。又迁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崆峒寺,后入主洪州百丈山百丈寺(今属江西省奉新县境),大唱曹洞宗门,整肃寺规,率众实践怀海禅师倡导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家风,祖庭面貌为之一振,有“大智(怀海)再来”之誉。明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在百丈寺内圆寂。瑞白明雪禅师门下法嗣弟子多达36人。其中元洁净莹、石仞净壁、且拙净讷、石涧净泐、西山邃谷净源,均在湖南弘化。

2、且拙净讷唱道常宁大义山
净讷(?~1670),字且拙,湖南安仁王氏子。童真入道,初参湘乡荆紫峰无学,次参浙江弁山瑞白明雪,受瑞白付嘱。崇祯年间,回到湖南,到湘南常宁县西南探幽访胜,选中乳峰,诛茅结舍,梵修其中。三年后,衲子智宁请净讷住到常宁县东烟竹湖。常宁县东有大义山,峰峦叠嶂,山高林密,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腰有至圣寺,为唐朝古刹。顺治三年(1646)净讷重修至圣寺,在这里弘化,宗风大振,参谒者云集。至圣寺后来发展为湘南最大的丛林。康熙庚戌(1670)净讷受弁山请,赴浙江弁山主持法席,集徒众作无遮佛会,七日法会圆满,端坐而逝。
且拙净讷在湖南影响很大,常宁有诗僧启明,因仰慕大义山僧且拙净讷,自号续拙。
净讷的弟子智缵,号绪庵,明季进士,逃禅,常主法座,宗旨洞彻,多与酬唱,年九十余归寂,著有文集若干卷[④]。据《禅宗宗派源流》附录I“中国禅宗宗派传承图”,净讷有徒名洞初度,依次传有四代:洞初度――自明衍――惺学敏――埜昙彻。

3、净莹、智祥师徒在湖南
元洁净莹(1612~1672),江都人,别号睦堂。二十岁,在金陵投钟山出家。第二年,在杭州报恩院参弁山瑞白明雪。二十四岁,随瑞白明雪上天台护国寺受具足戒。曾住洪都阿耨寺、玉崖山上方寺、弁山龙华寺、江南栖灵寺、宁州无住寺、澧州药山慈云寺、越州云门显圣寺、台州护国寺等。清康熙十一年(1672)示寂,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一。元洁净莹弟子有频吉智祥和智愿。智愿的资料缺如,频吉智祥在衡阳县东山紫云峰佛国寺弘法,传承弟子五十三人,著述宏富,在湖南有较大的影响。
频吉智祥禅师(1636~1709),号听云,黄州麻城李氏子,生于明崇祯丙子(1636) 腊月十日 。因兵变,举家迁至湖南上湘。从小见到僧人,则欢喜雀跃。七岁那年,智祥跟随父亲到高山(在湘乡)菩提寺游览,见到吉庵律师,恋慕不愿离去,志求出家。母亲知道儿子不是世俗中人,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吉庵律师年迈体弱,命徒一水为剃落。智祥发誓礼观音圣号,每天礼佛,用一杯水供奉在圣像前,礼毕,捧水跪着喝下去。一日听“有佛处不得住”之语,问一水师父。一水说,这是禅宗语,你小孩子家怎么会问这么深奥的东西?一天黑夜,智祥礼佛完毕,举起水将要饮,忽然看见所供白衣画像十分明亮,室内明如白昼,顿时觉得胸中空豁,似有所得。从此以后,学华严、圆觉、楞严、法华诸经,略无障碍。清顺治乙未(1659),智祥二十三岁,到狮峰依浮木和尚受具足戒,研究经论。后束包东下,下金陵,在天界参浪杖人,遇变困城,从兵刃疾苦中万死一生。又到浙江湖州弁山,参云岩元洁净莹,至二七,听香板声省。在元洁净莹座下侍巾瓶年余,后谒愚庵盂、玉林琇、福严容、青龙斯诸老。康熙壬寅(1662),侍元洁净莹,兴建云岩。第二年返回湘乡,不久迁衡阳紫云峰。
衡阳县紫云峰佛国寺,建于宋代淳熙年间,几经毁废,曾沦为民居。清顺治十年(1653),德金和尚与定初和尚凑银两赎田还山,恢复香火。浮木和尚曾于此说法,频吉智祥禅师中兴佛国寺。康熙庚戍(1670),元洁净莹嘱频吉智祥开曹洞法门。智祥每年结制,开炉锻炼学者,本分提持。湘南衲子望风仰止。智祥禅师状貌奇伟,敦重如山,声音如钟,辩才无碍,世有“频古佛”的美称。
频吉智祥《正源略集》有录。他的弟子仅录两人,即会龙藉庵熏、广州浴日能。浴日能法嗣道权高,弘法于京都。据《衡州紫云峰佛国禅寺通志》载,频吉祥法嗣五十三人,分布于湖南湘乡、耒阳、祁阳、安仁地。佛国寺在雍正年间一修族谱,乾隆年续修时称为“通志”,因为法嗣分布广泛,故称为通志。
衡阳万寿寺沙门行泰也是元洁净莹禅师的后裔。行泰,字杏堂,初出家依止南岳优昙林,得法于衡阳万寿寺若剑司亦,传曹洞三十二世。康熙己未(1679)春,万寿老人命行泰居潭州谷山宝林禅寺。谷山宝林寺,为唐代创建,位于望城县。相传明代谷王朱穗(明太祖第十九子)封长沙王,后入山为僧,而得名谷山。清康熙时,谷山寺僧鉴上人编纂《谷山志》,长沙县教谕作序,序存县志。壬申(1692)冬,行泰开法长沙兴化。兴化寺,始建于唐,北宋石霜楚圆禅师曾住持该寺,并寂于此寺。《新续高僧传》称行泰“上续弁山雪,为五世,次绍云岩莹为四传”。杏堂行泰著有《语录颂偈》八卷[⑤]。

4、肺山智檀恢复麓山寺
湛然圆澄的弟子石雨明方(1593~1648),浙江嘉兴陈氏子,少时习读儒典。二十二岁,礼杭州西筑和尚为师,学修净土法门。后阅《楞严经》,得感应而改习禅定,即转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云门山显圣寺,投圆澄禅师,多受棒喝,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八世。后来又得圆澄禅师所授断佛一枝,故后人称之为“断佛禅师”。石雨明方主法于浙江省瑞安象田寺,继主会稽云门显圣寺、温州禹航寺、宝寿寺等处,有《石雨明方法檀》二十卷传世。白岩净符是石雨明方弟子中的突出者。
白岩净符,江西庐陵刘姓子,著有四十五卷、《祖灯大统》、《颂古摘珠》、《偶言》等。《法门锄宄》、收入《卍续藏》。《宗门拈古汇集》,康熙三年(1664)刊行,书中搜集佛陀以降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十六世诸师之拈提、机缘,收一千七百则,堪称古则公案之集大成者。《法门锄宄》全一卷。论述禅宗史上云门、法眼宗及天皇道悟所属法系之问题。净符考证编年,推究情理,而据理指陈,论述天皇道悟不仅出自青原法嗣石头希迁之门,且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二名实系一人,再衍生而有云门、法眼二宗。净符之说言之有据,极具说服力[⑥]。
白岩净符的弟子肺山智檀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中兴麓山古寺。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清风峡的麓山古寺,是西晋四年(268)竺法崇所创,是湖南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有“湖湘第一道场”之誉。晋代以后,历来为高僧驻锡之所,著名的如天台宗智顗大师、摩诃衍、景岑、山晖、智海、憨山德清……。佛教多难,麓山古寺自不能免。明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掠杀湖南,麓山寺毁于兵火,片瓦无存,四周竹木砍伐殆尽。清顺治二十七年(1675)曹洞宗僧智檀进行全面修复。
智檀(1621~1674),又称香木禅师,号肺山,陕西省汉中冯氏子。年二十,往明珠院礼无量师披剃。后诸方参请,足迹遍于大江南北。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参白岩净符获悟。经江西到长沙,闻岳麓寺久废,虎狼所都,沿山一带,无人敢近。师提杖深入,初于步虚岭侧,剃草结茅。夜则经行林麓间,虎皆训伏。不逾月,禅侣闻风而至,山下始有人渐居。居草庐七年。康熙十年(1671)得提督张勇的支持,邀集各地军政要员,捐资复建前殿、大殿、法堂、方丈、藏经阁。曾受冤狱,牢笼半载。获释后,己酉(1669)春,遁居天岳云腾寺,诛茅结庐,刀耕火种,依然结诸众缘。游南岳,扫祖塔,受衡州缁素之请,住马祖传法院。近几寒暑,兴复固有之遗址。康熙甲寅(1674),年五十四,游武汉,示寂于武昌正觉寺。法嗣传灯禅师运灵骨归长沙,瘗塔于西灵麓峰坡[⑦]。
果如禅师,桂阳周氏子,与智檀师是同门师兄弟,也是白岩净符的弟子。果如禅师发愿恢复岳麓山旧有之四十八寺,先后复兴道林寺、景德寺。甲戌(1694)示寂于景德寺,塔于道林寺侧[⑧]。
智檀嗣法弟子弥嵩传灯禅师及其后裔对麓山寺复兴也卓有贡献。弥嵩传灯,别号顽臾,为中兴麓山寺第二代祖。太平天国运动中,麓山古寺又一次被破坏。住持笠云芳圃修复,在山门嵌上原有大事记、“古麓山寺” 横额和“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门联。笠云芳圃(1837~1908),字笠云,江宁陈氏子,披剃于长沙黎仙庵。读书妙解义理,工书法,喜赋诗。光绪初元,继席麓山寺。清末庙产兴学,强侵寺院,以夺僧产,在日僧水野梅晓影响下,在长沙开福寺创立僧学,是近代僧教育之始。又东渡日本,考察日本佛教。有《东游记》、《听香禅室诗集》等。

5、万峰禅师中兴宝宁寺
万峰(1622~1686),法名智韬,湖南衡阳人,明天启癸亥三年(1622)出生,披剃于古梅峰。研读历代祖师法语,读到神赞大师的苍蝇诗:“空名不肯去,寻窗何大痴。穷年钻故纸,那得出头时?”觉悟到每日钻在祖师的只言片语中,是不成大事业的,于是释卷参学西山邃谷净源大师。后来,遍游诸名山大院。25岁,参学于百丈石涧泐大师,得印可咐嘱,为曹洞正宗第三十世。曾退隐梅峰隐居四年。想到“只是自利而不利人,终非祖师心”,开法席于龙溪寺,弘法于衡阳东山。清康熙癸卯(1664),万峰禅师应原住持顽石师的再三邀请,到攸县宝宁寺住持。这时的宝宁寺破落不堪,经万峰大师猛力更旧构新,历10年,建成21座殿宇,修复了长髭、石室墓塔。宝宁寺规模宏大,建筑物占地14亩,万峰大师被誉为宝宁寺第四代法祖。万峰在宝宁寺任住持22年,机缘益盛,规范日严,主编《宝宁寺志》,《万峰语录》六千余言,编入志内。《宝宁寺志》由湖南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作叙。万峰法嗣有眉山德远、镜堂德颖、南云德绍、小敌德乳、解斯德惺、琢城德琦等14人,遍布湘赣两省寺院。万峰举扬曹洞绵密回互的宗风,广弘佛法,使保宁寺一跃成为曹洞正宗后期活动中心。万峰门下分为眉山、镜堂两房,各轮流在保宁寺住持三年。万峰卒于康熙丙寅(1686),终年64岁。传32世嵩隐、33世西朗、34世宗能、36世定山逵。
此外尚有西山邃谷净源及其徒弘法于衡阳,衡岳又峰松涛照及其徒操雪筠弘法于长沙华寺。

6、淡云中兴南台寺
淡云(1843~1913)士礼,字慧日,别号淡云,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生,湖南衡阳人。淡云先后担任南岳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大善寺及清凉寺“五大丛林”方丈,重建或大修寺院,奠定了南岳“五大丛林”的现存规模,善信奉其为“佛门迦叶”。淡云中兴曹洞祖庭南台寺,对光耀洞宗门庭意义尤大。
南台寺为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海印禅师所创。唐天宝初年(742),石头希迁禅师从青原山来到南岳驻锡南寺,改名为南台寺。元朝以后,南台寺沦为废墟,被密林深草所湮没。清末,淡云与弟子妙见发愿中兴南台,在深山丛林中找到南台寺遗址,建起佛堂、关帝庙、禅堂、云水堂、寮房、山门、庙墙,建筑雄伟,巍峨壮观。1903年,日僧水野梅晓自称是希迁第四十二代法孙,来到南台寺参拜祖庭。淡云法师厚礼相待,请他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南台寺,梅晓深受感动。四年后,梅晓从日本运来募化的藏经共五百多卷,包括黄檗藏、高丽明北藏本、铁眼仿明本,岛田蕃根缩印高丽本、新刻合校本,辑续各宗禅师语录本各一部,十分珍贵。淡云和尚为迎接这批宝藏,设禅斋,立道场,举办了七天隆重的法会。
从法统而言,淡云师徒并不属曹洞宗,而是衡阳雁峰寺南峰堂下僧人,古称“乘云宗”。“乘云宗”在佛教史上名不见经传,仅林間(氵+隱)法师《乘云宗源流谱原叙》、默庵法师《重修乘云宗谱叙》有记载;《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六也仅有恒志无来一人属乘云宗。但“乘云宗”确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自己的传法系统,明清以来高僧辈出,法空、恒志、默庵、空也、淡云等,乃至当代松山寺开山道安法师(1907~1977)均出自此宗门下。“乘云宗”僧人与曹洞宗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此不赘(考证见另文)。空也法师所撰《南岳淡云禅师传》称,淡云重建南台寺后,“遂开法门”[⑨]。开的是哪一系法门?是乘云宗,抑或是曹洞宗?不得而知。前不久,衡阳圆觉庵大智法师发现,在南岳南台寺普同塔旁,有一组墓碑,是淡云师徒所立,署“曹洞正宗”。只是墓碑上所刻数十名僧人的法名却完全是按乘云宗的传法偈,而不按曹洞宗传法偈。不管淡云师徒属于哪个门派,他们兴灭继绝,中兴洞宗祖庭,中兴佛教名山南岳佛教,其愿也大,其功也伟。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