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法传承
(一)
临济宗义玄禅师的弟子兴化存奖一系于宋代向闽中发展。
存奖(?925年),因慕义玄禅风,前往参学得悟,传法魏府(河北大名)兴化院。其法嗣河南汝州南院慧颙(?-930年)传汝州风穴延昭(896-973年),再传汝州首山省念。
省念(926一993年),俗姓林,山东莱州人。初习《法华经》,后参延昭,得其法。历主汝州首山、宝安广教院、宝应院等,名振一时,学者望风向慕,闽人元琏亦属其中之一。
元琏(958一1036年)俗姓陈,泉州人。往首山参省念,得其旨,传法汝州广慧院。闽人杨亿居士为元琏入室弟子。
省念的另一弟子善昭(947一1024年)在山西汾州太子院传法。闽人谷泉前往参学。谷泉,泉州人,‘受法汾阳,放荡湖湘’,后住南岳芭蕉庵。”(以上参考王荣国《福建佛教史》,下同)。
(二)
临济宗禅师入闽传法始于第八代(南岳系第十二代),即首山省念再传弟子、汾阳善昭的弟子楚圆与慧觉门下。
楚圆,俗姓李,全州人。22岁出家,后游方参善昭,获开悟,传法湖南潭州石霜山。其法嗣慧南入闽,传法泉州同安崇胜院(今属厦门市),后移锡江西,开创临济宗黄龙派。
琅邪慧觉,西洛人。出家药山,后游方参善昭得其旨。传法滁州琅邪山。慧觉与雪窦明觉同时唱道,时人称“二甘露门”。慧觉奉诏赴汴京,朝官范仲淹、杨亿等多与之交游。其得法弟子显端、洞渊二人入闽。
白鹿显端,生平不详,传法福州闽县白鹿山白鹿寺。凉峰洞渊,生平不详,传法“泉州凉峰”,今南安市云台山凉峰弥陀寺。其传法年代在北宋仁宗至神宗朝熙宁之初(1023-1070)。
自显端、洞渊之后,入闽传法的临济宗僧人尚有首山省念法嗣叶县归省的三传弟子、净因道臻的得法弟子栖胜继超(传法福州栖胜)和长庆慧暹(传法福州怡山长庆寺)、万寿慧寺(传法建宁浦城万寿寺)、开善道琼(江西信州人,传法建州崇安开善寺)等。
(三)
临济宗于北宋仁宗(1023-1063)传入闽中,至南宋高宗(1127一1162)仍有临济禅师在闽传法,均为首山省念的法嗣。高宗以后,除新兴黄龙、杨歧两派之外,临济宗余绪逐渐衰微,其法脉在福建传承不明。
北宋中期,石霜楚圆门下黄龙慧南、杨歧方会两大弟子分别创立“黄龙派”与“杨歧派”。黄龙慧南一派订立昭穆二十字:“慧正普觉济,圆通湛海清,广演法界性,永远德宏宗。”
黄龙派
其派下入闽传法的有第二代开元子琦(俗姓许,惠安人,人物志有传)、释洪准(桂林人,传法福清延庆院)、释合文(传法福州玄沙)。
第三代有黄龙祖心弟子保福本权(临漳人,传法漳州保福)、东林常总弟子兴福康源(传法福州兴福院)、云居元佑弟子南峰永程(传法泉州云峰)、开元子琦弟子尊胜有朋(俗姓蒋,传法泉州开元寺尊胜院)、承天禧宝(传法晋江承天寺)、云盖守智弟子宝寿最乐(古田人,传法福州宝寿)、玄沙合文弟子广慧达杲(传法福州广慧)、泐潭洪英弟子慧明云禅师(传法泉州惠明寺)。
第四代有黄龙祖心的再传弟子、灵源惟清的弟子上封本才(又称佛心本才。俗姓姚,福州人,传法福州乾元寺、闽县东山大乘爱同寺、鼓山寺),祖心法嗣泐潭善清弟子雪峰慧空(俗姓陈,福州人,开法雪峰)、万年法一(传法南安延福);东林常总法嗣泐潭应乾的弟子东禅从密(汀州人,传法福州东禅)、雪峰有需(莆田人,传法仙游万安院、福州鼓山寺、福州雪峰寺);云居元佑法嗣智清的弟子乾峰圆慧(传法泉州乾峰)。
第五代有黄龙祖心的三传弟子上封本才的弟子普贤元素(建宁人,传法福州普贤)、鼓山祖珍(俗姓林,兴化人,传法福州鼓山寺、晋江承天寺)、鼓山僧洵(俗姓阮,福州人,传法福州鼓山);东林常总的三传弟子雪峰有需的弟子雪峰忠禅师(俗姓刘,怀安人,传法福州雪峰寺)、鼓山宗泽(传法福州鼓山寺)。
第六代有黄龙祖心四传法嗣西岩宗回(江西婺州人,传法南剑州西岩院)。
杨岐派
正当黄龙派在闽中处于由极盛转向衰微之际,杨歧派开始向闽中发展。
杨歧派正式传入闽中始于第五代,即白云守端支系下的五祖法演法嗣克勤、慧勤、道宁、清远之门下。
其一、克勤支脉。昭觉克勤,俗姓骆,彭城人,宋徽宗赐号“圆悟大师”。其法嗣径山宗杲、玄沙僧昭。
径山宗杲(俗姓奚,号“大慧”,别号“妙喜”,宣城人)南宋初一度入闽,结庵长乐洋屿,又移锡泉州小溪云门庵,后移锡浙江径山,创立“径山派”;玄沙僧昭,生平不详,传法福州玄沙寺。
其二、慧勤支脉。太平慧勤,俗姓汪,舒州人,住舒州太平寺,后迁汴京智海、金陵蒋山。其法嗣净众了璨入闽。净众了璨,俗姓罗,泉南人,传法漳州净众寺、佛真庵。
其三、清远支脉。龙门清远,俗姓李,临邛人,住舒州龙门寺,以病归蒋山东堂。其法嗣龙翔士王圭,俗姓史,四川成都人,别号竹庵,传法福州鼓山涌泉寺。
其四、道宁支脉。开福道宁,俗姓汪,歙溪人,开法潭州开福寺。其法嗣大沩善果一度入闽。大沩善果,俗姓余,江西信州人,先住湖南潭州大沩月庵,绍兴间(1131-1162)入闽,住持福清黄檗寺,居十年,复还潭州大沩。
第七代有克勤支脉、其法嗣育王佛智端裕的得法弟子延福慧升(一作“道升”)、清凉坦禅师入闽。延福慧升,俗姓吴,建宁人,传法南安延福、晋江承天、宁德支提山、福州鼓山诸寺。清凉坦禅师,传法福州清凉寺。清远支脉、其法嗣云居善悟的得法弟子中际善能入闽。中际善能,严陵人,原住龙门云居寺,后徙福州宁德中际香积院。
第八代有道宁支脉孤峰德秀。开福道宁传大沩善果,再传大洪祖证,三传万寿观禅师,四传孤峰德秀。孤峰德秀宋嘉熙年间(1237-1240)传法莆田囊山寺。
第九代即孤峰德秀法嗣皖山正凝一人。皖山正凝,俗姓李,舒州太湖人,受业黄州双泉,嘉熙初(1237-1238)入闽,投莆田囊山,参孤峰德秀,执侍五载,尽得其旨,后知藏鼓山,分座雪峰,宝佑年间(1253-1258)出世闽县钓龙台山,旋迁九仙山万寿寺,咸淳五年(1269)移鼓山。
杨歧派发展到第四代昭觉克勤时,其门下又分出下属派系--径山宗杲派(称“径山派”,又称“大慧派”)、虎丘昭隆派(称“虎丘派”)。
1、径山派
径山宗杲的法嗣教忠弥光、西禅鼎需、东禅思岳、开善道谦、西禅守净、玉泉昙懿、雪峰蕴闻、竹原宗元等在闽传法。
教忠弥光,俗姓李,闽人,传法泉州教忠晦庵(即南安教忠显庆寺);西禅鼎需,俗姓林,福州人,进士,因读《遗教经》感悟出家,依宗杲,随其移住泉南小溪,后住福州西禅寺懒庵;东禅思岳,宗杲居小溪往谒,得其法,后住福州东禅蒙庵;开善道谦,建宁崇安人,初依昭觉克勤,后参宗杲,随其庵居泉南,后传法建宁开善寺;西禅守净,传法福州西禅寺;玉泉昙懿,绍兴初(1131-1140)住兴化祥云,后参宗杲,获悟得法后住古田玉泉院;雪峰蕴闻,俗姓沈,江西分宁人,传法福州雪峰崇圣院,隆兴二年(1164)出山,乾道九年(1173)诏赐“慧日禅师”;竹原宗元,俗姓连,建宁人,久依大慧宗杲,得其法,分座福州西禅寺,后传法建宁竹原。
径山派第三代在闽传法的有弥光支系的法石慧空(俗姓蔡,江西赣州人,传法泉州法石);道颜支系的报恩法演(果州人,传法汀州报恩光孝禅寺;思岳支系的鼓山宗逮(别号“莲庵”。传法福州鼓山)、鼓山知昭(传法福州鼓山);鼎需支系的鼓山安永(俗姓吴,闽县人,传法鼓山木庵)、天王志清(传法福州天王院)、剑门安分(传法南剑州尤溪剑门庵);守净支系的乾元宗颖(传法福州怀安乾元寺)、中际立才(传法福州宁德中际香积院);道谦支系的吴十三道人(传法建宁崇安)。
径山派第四代在闽传法仅二人,即育王德光支系的藏叟善珍(俗姓吕,泉州南安人,传法泉州光孝、晋江承天、福州雪峰,后奉旨住径山;西禅守净支系的鼓山祖鉴(俗姓许,福州怀安人,参乾元宗颖,淳熙年间〔1174一1189〕泉州知州程大昌延住晋江承天寺,迁光孝寺,后移锡福州鼓山)。
2、虎丘派
虎丘派开山祖师昭隆禅师独传应庵昙华,昙华传天童密庵成杰(俗姓郑,别号“密庵”,福州人),成杰传第四代枯禅自镜(俗姓高,长溪人,受业晋江法石寺,传法宁德凤山寺,后移锡福州鼓山,终浙江明州天童寺),自镜传第五代愚谷元智(俗姓薛,长溪人,传法泉州晋江法石寺,迁福州怡山西禅寺,终鼓山东庵)。
虎丘派第五代在闽传法的尚有曹原生的法嗣痴绝道冲(俗姓荀,武信人,闽人曹原生出世妙果院时前往参学,得法后,入闽住福州雪峰,时嘉熙元年〔1237)。
虎丘第六代“破庵派”禅师在闽传法仅一人,即绝岸可湘(俗姓葛,浙江台州宁海人,咸淳八年〔1272〕入闽主持雪峰寺,凡十年,谢院事)。
综上所述,临济宗于北宋仁宗朝(1023一1063)传入福建。至南宋末年,临济宗黄龙派自其开宗法师慧南禅师(在同安传法)起,先后在泉州一带宏法的有凉峰洞渊、开元子琦、南峰永程、尊胜有朋、承天禧宝、慧明云禅师、万年法一、乾峰圆慧、鼓山祖珍。
杨歧派先后在泉州一带宏法的有径山开山祖径山宗杲、延福慧升、教忠弥光、西禅鼎需、开善道谦、法石慧空、藏叟善珍、鼓山祖鉴、枯禅自镜、愚谷元智等。
元代,佛教禅宗宗派大都衰微,只有曹洞宗与临济宗继续流传。临济宗南北方皆有,以南方为著。当时福建境内禅宗流行临济宗,属杨歧派下的虎丘昭隆派系,即其派下的“破庵派”与“松源派”。
(1) 破庵派
南宋末,破庵派禅师绝岸可湘入闽住福州雪峰寺,下出妙恩禅师留在闽中传法。
开元妙恩,别号断崖,俗姓倪,全州人。遍参名宿,后往福州雪峰山参谒可湘禅师,受器重,“使分座”。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泉州开元寺合120支院为一大禅刹,以妙恩为第一代开山,嗣法可湘。妙恩“语言无华,而人心悦服,丛林法敝,以之具兴。”至元三十年妙恩圆寂。
开元契祖,俗姓张,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虎丘派枯禅自镜的得法弟子愚谷元智驻锡泉州晋江法石寺,契祖随侍,元智奇其材。后外出游方,遍参毕,乃湛伏乡院。至元二十九年,妙恩请契祖为堂中上座,至敬爱之。至元三十年,妙恩去世前以法弟契祖嗣其位,并代行绝岸可湘禅师之道。契祖善说法语,浑然天成。后卒于延佑六年(1319)。
妙恩、契祖属破庵派第四代(属临济宗第十八代)。破庵派第五代又有如炤在闽传法。
开元如炤,俗姓蔡,号佛果,晋江人,从泉州开元寺道符出家。妙恩十分器重如炤。既而游方参学,后返本寺。契祖继任住持,传可湘之道,如炤为寺之藏。契祖去世,宣政院命如炤补其席,嗣祖法。如炤于至顺二年(1331)圆寂。
破庵派第六代禅师在闽传法的有大圭与正友。
开元大圭,俗姓廖,晋江人。初习儒学,后投开元寺礼广漩为师,得度后,侍佛果如炤。后宣政院命主承天寺,坚谢不起,筑室于开元之西,额曰“梦观堂”。大圭学博识端,时人称其为圆机之士,能贯儒释而一之。学者俱宗之。
古梅正友,俗姓丁,江西贵溪人。自幼出家,遍历江淮两浙丛林20余年,后在绝学世诚禅师处开悟。开法于天心,继住建宁府高仰山。东南参学,日满其室。
以上所述二位禅师中,开元大圭属径山师范门下的雪峰可湘一脉;而古梅正友则属径山师范门下的仰山祖钦一脉,为仰山祖钦的三传弟子。
(2)松源派
“松源派”即“松源崇岳派”。崇岳,俗姓吴,处州龙泉人。早年慕出世法,见大慧宗杲于径山,又谒应庵于蒋山。隆兴初年始得度为僧,入闽见木庵,又往参密庵,获大悟,嗣其法。开法于平江澄照,后历迁诸刹,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奉旨住杭州灵隐。因崇岳别号“松源”,后人称其派系为“松源派”。松源派历四传,至元代由大圭正璋传入闽中。
大圭正璋,福州福清人。初礼湖南绝听祝发,继参杭州灵隐东屿德海禅师,获开悟。回闽传法建宁斗峰,重建斗峰禅寺。
护国支系
昭觉克勤的另一法嗣护国景元的六传弟子铁关法枢亦于元代入闽传法。铁关法枢,俗姓林,温州平阳人。历参名宿,得法于天池信禅师。闻建州山水绝胜,遂荷锡南游。郡将静斋请主天宝山。后移住松溪普载寺。不久,重返天宝。入明,其得法弟子逆川智顺继主天宝。
育天支系
临济杨歧派下育王湛法孙支提澄鉴出自荐福灿(即无文璨)。澄鉴,俗姓张,宁德人。得法于无文璨禅师。初住江西戈阳、上饶等地,后移住漳州净慈、建州白云,学者闻风而至。元至元二十年(1283),元世祖以宁德支提山寺毁于骚乱,敕赐澄鉴住持支提。澄鉴重兴支提山,历十五年而成。
综上所述,元代临济宗传法泉南一带的全为杨歧派下虎丘派之破庵支系。
明清时期,临济宗杨歧派昭觉克勤门下径山宗杲系、虎丘昭隆系以及护国元景的后代法嗣继续传灯。据《福建佛教史》记载:护国元景的六传弟子铁关法枢于元朝中期在闽北瓯宁县(今建瓯市)传法。其法嗣逆川智顺继其法席。智顺,俗姓陈,温州瑞安人。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后入闽,参瓯宁天宝山法枢禅师。得法后,法枢令其分座说法。法枢去世后,智顺继主瓯宁“天宝”法席。后受请移锡福州闽县白马山东禅寺,又升福州雪峰寺。明洪武初,诏有道僧十人于南京钟山建无遮法会,智顺应征前往,并奉旨升座说法。后朝旨征有道沙门入京以备顾问,智顺被推荐为顾问。不久在京坐化。
智顺在闽传法的年代大致是元末至明洪武初年。此后,因无著名禅师弘法,临济宗在闽中一度沉寂。这一状况延续到明神宗万历末年,虎丘昭隆系的“破庵派”禅师入闽才得以改变。
破庵祖先的法嗣径山无准师范门下的仰山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伏龙元长相继传灯。伏龙元长又传明初的邓蔚时蔚,邓蔚时蔚八传至幻有正传,其门下出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人各传一方,临济宗出现中兴。其中密云圆悟(属临济宗第三十代)一支在闽中发展兴盛。
圆悟,字觉初,别号密云,俗姓蒋,江苏宜兴人。早年耕樵为业,成年后弃家投龙池幻有正传出家,苦修三年,获大悟,后又历览吴越。幻有正传去世后,圆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继龙池法席,嗣法正传。后迁天台通玄峰金粟广慧寺。崇祯三年(1630)春,应福清士绅、僧众之请,住持黄檗山万福寺。同年秋,归住金粟广慧寺,后住浙江天童。圆悟有法嗣12人蕃衍全国,其中费隐通容为闽人,曾一度回闽传法。
通容,俗姓何,福清江阴松岗人。14岁出家镇东三宝殿,礼慧山为师,后与慧山住福州华林祖师殿。通容博通经论世典,芳誉宿彰。19岁游方参禅,初参曹洞宗寿昌慧经,便能入悟,又参博山、云门、古卓、憨山诸师,后往吼山谒圆悟,获大彻。明天启三年(1623)辞师回闽,结庵福州茶洋山,三年后又结庵鼓山别峰。崇祯元年(1628)通容因圆悟之招,往浙江金粟。后又返回闽中。崇祯三年秋,圆悟自福清黄檗寺回金粟,通容送行至浦城,应人之请驻锡浦城觅马峰,衲子云从,渐成法席。崇祯六年(1633),黄檗僧众、居士致书恳请回福清,嗣法圆悟,继主黄檗山法席。三年后,移锡浙江温州法通寺。
费隐通容下出隐元隆琦与行弥亘信,二人在闽传法。
隆琦,别号隐元,俗姓林,福清灵得里东林村人。幼年家贫辍学,以耕樵为业。泰昌元年(1620),因慕佛仙之念,投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依鉴源禅师剃度出家,时年30岁。后外出游方参学,在浙江嘉兴兴善寺习《法华经》,峡石山碧云寺习《楞严经》,又往密云圆悟处参究多年。崇祯四年(1631)隐元住持福清石竹山狮子岩寺。费隐通容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以隐元为西堂。崇祯七年,隐元从费隐通容受印可。费隐通容移锡浙江,隐元于崇祯十年继主黄檗法席。隐元一度移锡长乐龙泉寺,后又回黄檗山。黄檗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遭受倭患,寺毁僧散,沦为榛莽之区。隆庆初年,中天正圆禅师结茅故址,矢志恢复。隐元主黄檗后予以重建,其规模之大,超过前代,遂成大刹。黄檗寺在唐宋时即闻名于世,元代衰微。到了明代,圆悟禅师主持黄檗法席,宗风重振。通容继主,恢张祖道,衲子无远近,望风率至。至隐元住持时,衲履盈室,大振临济之风,中兴黄檗之道。隐元被誉为“黄檗中兴之主”。黄檗寺成了东南沿海一大名刹。清顺治十一年亦即南明永历八年(1654),隐元应邀到日本传法,开创日本“黄檗宗”,与宋代传入的“临济宗”、“曹洞宗”三足鼎立,成为日本佛教主流之一。
亘信,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市)人。幼年业儒,于漳州南山寺剃染出家,纳戒于樵云律师。后游方参学,在黄檗山费隐通容禅师处得法。崇祯年间(1628一1644),住持南山寺,法席盛于闽南,其间亦一度住持福清黄檗、泉州承天、延福等寺。清顺治十三年(1656),主福州雪峰寺,后又兼主福州庆城寺。顺治十六年卒于福州雪峰寺。
由于隐元隆琦东渡日本传法,其得法弟子大多或随同前往,或接踵而去。隐元一系虽仍有弟子在闽传法,但已非昔日可比。只有行弥亘信一系仍兴盛于闽。亘信下出如幻超弘与南山超元,二人都传法闽中。
如幻超弘,俗姓刘,泉州惠安人。幼习儒业, 19岁为诸生,后因阅《维摩诘经》,生出尘之念。顺治三年(1640),清朝下令剃发,超弘抗志独行,辞别双亲、妻子,出家于本县平山寺。后往漳州南山寺依行弥亘信禅师。亘信历住泉郡承天、延福,省垣芙蓉、雪峰、庆城诸寺,超弘鞍前马后,执侍十载,真切精勤,尽得不传之秘。一时禅流争相推重,以为是真能扬雪峰(指亘信禅师,因亘信晚年住福州雪峰)之焰,非其莫属。康熙四年(1665),超弘受请住泉州南安雪峰寺。法席兴盛,被誉为闽南一方宗匠。
超元则传法南山,法席亦盛。如幻超弘与南山超元之后,南安雪峰寺、漳州南山寺等尚不乏传灯之人,尤其是漳州南山寺喝云派兴盛,法嗣遍布漳、厦、泉。清初厦门南普陀寺开山慧日、如渊、景峰等就属“喝云”一派。
厦门地区临济宗有两派,均出自黄檗宗。一是东渡日本隐元和尚派下第四代元飞禅师所传的虎溪岩派。虎溪岩派元飞以下昭穆外字为“瑞慧佛意达,证心大善会,宏开向上宗,碧月正当空,妙园常寂照,生佛性融通。”内字为“祖法志怀,德行圆融,福慧善果,正觉兴隆,惟道元净,衍如直通,弘仁广智,明本绍宗。”21世纪初外字传至“宏”、“开”、“向”、“上”、“宗”字辈居多。现代知名德僧有会泉、会机、宏船、宏辉诸大师。会泉被称为现代福建四大名僧之一。派下旧时所属的寺院有虎溪岩、万石岩、法海院(原称瑞晃庵)、海蜃寺(今废)、海沧石室禅寺等。
另一派为费隐通容法嗣亘信行弥所传南山喝云派,其法脉外字为“云苍清修,我若辉慧,如景觉非,悉茂端有,佛喜转瑞,广传道法,普化无为,同证泥垣,融通三德,行大慈悲,拔济含识,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内字为“绍隆祖道续联芳,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唯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纪祖宗”。 21世纪初外字传至“广”、“传”、“道”、“法”字辈居多。近现代著名大德法师有佛化、佛性、喜参、转逢、转道、瑞今、广洽、广义诸大师。派下旧时所属寺院有南普陀寺、普光寺、鸿山寺、天界寺、同安梅山寺等。
影响
在禅门五宗中,临济宗流传时间长,影响大,与临济宗创立者义玄的禅法思想有密切关系。义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须建立对佛法、解脱和修行的“真正见解”;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本心”与佛、祖无别,无需向外求佛求祖,寻求解脱成佛;主张修行不离日常生活。
实际上,临济宗创立于河北正定临济院,其在福建的传承一直是若隐若现状态。而真正在福建传承最久、最普遍的还是“七宗”中的“杨岐派”。其中以“杨岐派”下“径山”和“虎丘”两系最广。时下闽台两地临济法脉皆以这两为代表。
来源:黄檗山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