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最新修行参考100句参考整理-佛经篇

   日期:2024-07-18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金刚经》


女色篇
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彼无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驰趣于女色,犹猪乐粪秽。愚者不能观,欲染之过患,妄生殷重想,犹若盲冥人。为色所系缚,增长于欲爱,犹如于野干,不离尸冢间。愚人亲近欲,是入魔境界,犹若翳荼迦,耽嗜于粪秽;或闻诸佛教,才兴厌悔心,须臾贪复生,如恶毒还发。犹如被怖猪,暂止须臾顷,若见于粪秽,贪爱还复生。
四大假为女,其中无所有,凡夫迷惑心,执取以为实。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妄见女相故,生于染著心。譬如幻化女,而非实女人,无智者迷惑,便生于欲想。如是了知已,一切女无相,此相皆寂静,是名女三昧。
非真丈夫业,自作不知非,无耻若驼驴,不堪极秽恶。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竞向女人,如狗便粪秽。臭秽不可乐,愚痴所爱直,不知淫欲过,如盲不见色。愚人贪爱味,于美起缠缚,何异厕中虫,宁知是不净。智者得解脱,女色不可染,见彼生警怖,弃舍如坏尸。
先观彼相貌,想像起倒惑,横生女情起,入于欲网罥。深实观察者,知身都无我,如彼善幻师,以木为女人,意行于颠倒,愚谓为众生,于此幻伪中,妄起男女想。智者善观察,阴界及诸入,缘假成众生,分分各别异,和合众分故,能作于诸业。诸行无男女,亦无有寿命,色欲及细滑,威仪并处所。如此四种欲,回转婴愚心。一切智亦说,幻伪欺世间,如彼幻网中,化作诸色像。
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相。何以故。善观相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为四寸。筹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以是欲因缘故受苦无量。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
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破戒之心视他好色。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心听好音声。 《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如来藏篇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淨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楞严经》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里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楞伽经》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佛云: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方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经》
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
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
佛云︰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界,亦名法界。《契经》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淨。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甚难。《大乘密严经》
藏识一切种,习气所缠覆,如彼摩尼珠,随缘现众色;虽住有情身,如鹅王无垢,是决定种性,亦为大涅盘。
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
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余木;依止赖耶识,无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
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
藏识亦复然,诸识所缠覆,密严诸定者,勤观乃能得。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觉观是名诸相境界。《深密解脱经》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维摩诘经》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
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河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
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
法通相一味 诸佛说平等 若于中执异 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 微细深难见 欲染痴覆故 凡人不能得《佛说解节经》
佛观众生类 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 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 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见 一切众生身 佛藏安隐住 说法令开现《大方等如来藏经》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
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布施篇
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
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名施余果。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
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
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
若见乞者,则知所须,随相给与,不令发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无量果。
善男子,智人行施,为自他利,知财宝物,是无常故,为令众生,生喜心故,为怜愍故,为坏悭故,为不求索后果报故,为欲庄严菩提道故。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
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近善友,咨受正教。见来求者,心生欢喜,如失火家得出财物。欢喜赞叹,说财多过,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
善男子,如人远行,身荷重担,疲苦劳极,舍之则乐。行施之人,见来求者,舍财与之,心生喜乐,亦复如是。
若阿罗汉难得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
智者当观生死无边,受乐亦尔。是故应为断生死施,不求受乐。复作是观,虽复富有四天下地,受无量乐,犹不知足。是故我应为无上乐而行布施,不为人天。何以故?无常故,有边故。<<优婆塞戒经>>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