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禅宗公案  话头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布施是菩萨净土

   日期:2024-07-18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 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
《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 云:【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佛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 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样,得要常常念著有没有机会利益众生,有机会就做,这也叫作念施。
布施与持戒是初机学佛的基础,但是对于证悟的久学菩萨来说,也是一样的重要。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8〈4初分转生品〉说: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于一切时不堕恶趣。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
在中 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及教化众生修行十善。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 佛国品〉也说: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 页中有如此开示:
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之中全力修布施行。所以等觉菩萨最后百劫中,无一处非舍命处,无一时非舍命时,生命都可以舍了,何况身外之财?有这最后一百劫的内、外财布施,才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相都是由无量的福德修集而成的。如果不在这百劫之中全意修集福德,三十二大人相就不能成就,因此这也是具足福德、成就常寂光净土的基本条件。所以凡夫菩萨初学佛法,从十信位开始专修信心,一旦进入初住位就开始广修六度万行。可是六度万行都以布施为基础,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布施行不能成就,就会有贪,有贪就不能成就戒行。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
-----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三节、菩萨道必修布施、持戒、十善业》 张善思 居士

(原标题:布施是菩萨净土)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