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禅宗公案  话头  默照禅  参公案  公案  明心见性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日期:2024-07-18    
最近聚餐的时候,听到一个同事酒后抱怨说,年近三十,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他充满了恶意。工作晋升失败,能谈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和妻子吵架搞得家宅不宁。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
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理你,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
他人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觉得所有人对待你的态度都不如自己所设想一般,你需要做的便是深刻的内省。
我反对闯红灯,只是反对别人闯,我自己却可以闯那么一闯。我希望他人改正缺点,只是希望别人改,我自己却可以我行我素……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只要求别人遵守规则尊重自己,却不想自己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只看得到他人对自己的不好,却从不自我反省。
作家马德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从前有一位菩萨,因为家境贫穷的关系,生活困苦就接受商人的雇用,乘船只出海作贸易,想要采集更多有利润的货物。出海之后,这个船只突然就在海中静止不动了,没办法继续航行;因为无风的话就没办法动,这个时候船上的大小商人都很害怕,不断地祈求祷告天地所有的,希望能够帮忙他们获得平安。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在的这种状况;希望我将来如果成佛的时候,一定能够度脱这一类的众生,使这些众生也能够跟我一样的修行,解脱这些痛苦烦恼;希望于未来的无量劫,大家都能够修行、能够成佛。
经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后来海神就托梦给货主跟他说:你如果能够把那个穷人遗弃在海上,我便让你们的船离开这里。这个货主从梦中醒来之后,神情当然就是很哀伤,内心也感到很悲痛,不知道怎么办,就跟其他的商人在暗中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就主动跟这个货主、这些商人说:你们千万不要为了我一个人的性命,而害了你们这么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那绝对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所以我愿意自己离开这艘船只,让你们大家能够解除这一次的灾难。这个货主听到他的话之后,就准备好了竹筏,然后给他一些干粮,就把他放到这个竹筏上,然后就推着这个竹筏,让它远离这只船;随后这个大船反而被大鱼攻击而翻覆了,这些商人、货主统统落到海中被大鱼给吞食掉了。这位穷人、这个修行的菩萨,坐在这个竹筏上看到这种情形也无能为力,但是他随着海风的吹送,能够漂流到岸边,终于回到自己的故乡,家人都为他的安然归来感到非常的高兴。
这位穷人,也就是修行的菩萨,因为他有归依三宝、持五戒、奉行十善,能够持斋戒,使自己的身心清净,然后愿意忏悔往昔的这些业障,慈心地对待这些有情大众,才能够获得这样良好的一个果报。那位穷人就是 佛陀祂本身的前生,然后这个菩萨,他无量劫的修行都发这个愿,希望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这样的一个修行持戒,能够感得这样的福报。
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修福跟修慧这两样。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慧。为什么五戒十善是一个福呢?这里跟大家讲五戒的内容:五戒可以得人身,为什么五戒会得人身呢?因为他能够持不杀、盗、淫、妄、酒,这些对象都是在人间的一个基本,因为不侵犯到别人,所以这个戒可以让我们能够再降生到人间。至于十善就更进一步,那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从十戒里面再把它细分,譬如身三、口四、意三,身就是杀、盗、淫,这个都是身所造的,这三个恶业我们不作那就变成三个善了;口就是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这个口四我们又不去造作,那就又增加了四个善;然后我们意变成什么?我们不贪、瞋、痴,这样能够善守这十个善业,那又比五戒更进一步,就可以生欲界天。欲界天福就是靠这十善,所以这个都属于戒所能够修习而获得上生,所以学佛要先清楚这个三界的整个架构,我们才知道整个修行的方向。
三界无非就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三界的架构,众生如何相应来投胎到这些各界去呢?因为随着我们的身口意业的心行、身行、口行,跟哪一界的众生相应,自然就投胎到这边去,所以我们的修行可变成三无漏,就针对三界来作这个修行,在小乘佛法里面说三无漏。那什么叫大乘呢?大乘佛法一定是包含小乘,这样才算是一个的修行,所以我们在大乘的修法又叫作六度。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中大乘佛法最尊贵的就是般若慧。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大乘佛法,佛菩提道一定含摄解脱道的修法,这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地修习,然后观行,才能够这个修法。
......
大乘佛法包含小乘的三无漏学,至于大乘又加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如实地证知,在五阴十八界的运作中,有一个真心如来藏,能够成就一切法之实性;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那我们所谓的断尽五阴十八界,就跟断灭空没有什么两样。大乘佛法的殊胜就在这里,能够了知众生的五阴十八界,是建立在如来藏这个法上,才能够产生种种的功德受用。所以大乘佛法不只是要断五阴十八界的贪爱出三界,他还要能够在我们的人间修行,就是不断烦恼而能够证菩提。什么菩提呢?就是佛菩提也就是般若,又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如来藏这个法。然后依于所证的如来藏这个法,能够现观祂如何跟五阴十八界这个虚妄法,产生祂种种的配合,种种的妙用,这个部分就属于种智的范畴。
我们初学者一般来讲,都从布施、持戒这里先下手,然后继续用功,就能够成就忍辱与精进;如果能够忆佛成片,就是能够调伏自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忆佛、参禅这种状况,能够自动地保持在这种状况下,这时候就叫作制心一处;制心一处自然就有禅定的现起,禅定的现起自然身心都会起受用,这时候才算是禅定有一点功夫;依于这个禅定的成片,因缘际会,我们就能够成就般若慧。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能够好好地持戒,自然就有无上的功德。
祝福各位,学法无碍,,能够好好地精进。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24集 持戒-穷人守戒修善免难得福> 侯正惠老师

(原标题: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