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持戒的四个类别中,您在哪个位置?

   日期:2024-07-18    
了解声闻法与菩萨法之波罗蜜的意思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持戒与波罗蜜的四种关系。首先第一种“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说受了声闻戒、辟支佛戒,但是尚未见道----断我见、断三缚结,所以是持戒而非波罗蜜,也就是有戒,而无法到解脱的彼岸。一般人尚未见道前持戒,也是属于是戒非波罗蜜所含摄,虽然属于是戒非波罗蜜,但是能够持戒,代表他已经能够信受三宝与戒法,也已经生起决定心想要真正修学佛法,乃至发愿行菩萨道利乐众生,因此都是值得随喜赞叹的。譬如在《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卷1中的开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因此持戒能让我们增长种种善法与功德,众生也因为持戒而得安隐离诸热恼;同时行善功德,也要依靠戒法才能坚固。而在这里,我们要顺便提醒,除了持戒之外,大家还是要多熏闻法义,才能让见道的条件尽快成熟。因为见道需要配合熏闻正确的解脱道或佛菩提道的法义才能成办,而且以亲近正法道场的善知识是最快速有效的。因此如果能够熏闻正确的三乘菩提法义,以及具足因缘而见道,就可以进入第三种“是戒是波罗蜜”的持戒方式。这也是在经典内,把持戒与波罗蜜的关系分为四种的一个原因,让我们知道目前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转进。在“是戒非波罗蜜”这个阶段,都要依靠佛所制定的戒相来持戒,因为这时候都还在蕴处界身心境界中,尚无法真正转依;因此需要遵循依蕴处界身心而施设的戒法。

第二种“是波罗蜜非是戒者,所谓檀波罗蜜”,这是没有受过戒,但已经到彼岸了。这在《阿含经》中很多,往往某一个外道来见 佛,因为 佛的身相庄严,或因为 佛的金色光明,他见了欢喜,佛就说:“善来,比丘!”他就成为阿罗汉了;因此他有波罗蜜,已经到解脱的彼岸,但是他还没有受戒,因此说他有波罗蜜而没有戒。而因为 佛说“善来,比丘!”时,他当下顿舍一切,把烦恼全都布施掉了,所以他成就布施波罗蜜;烦恼布施掉以后,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这样就出家了!这就是檀波罗蜜,也就是布施到彼岸,他布施了一切的烦恼。这里面要说明的是,此外道在听闻 世尊一句“善来,比丘!”之前,他就已经降伏了大部分的三界贪爱,才可以于 世尊一句“善来,比丘!”承佛的威神力,而能够承担识阴的虚妄性,断尽三界惑而成为阿罗汉。因为三界烦恼,它是有见所断与修所断的差别;修所断的部分需要在历缘对境中分分修除或降伏之,因为修行不只是只有一世,因此在某一个时间点,听闻 世尊说法之后,能够马上成为阿罗汉,或者证悟无生法忍,这是绝对可信的。

第三种“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这主要是说已经见道的菩萨,他已经有到彼岸的解脱功德,而当他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也能够持守戒法,不会起恶心而伤害众生,为了利乐众生,而愿意忍受种种的痛苦,因此这样的菩萨有戒法的受持;又因为证果而有解脱功德,因此也有波罗蜜,所以说既是戒也是波罗蜜。这里所叙述的事迹,是  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位时,当时因为饥荒而饿死众生无数,祂就去受瞿陀大鱼之身,并且特地游到岸边,用祂的神通力让众生了解:可以来吃祂的肉保命。当众生在吃祂的时候,即使 释迦菩萨极为痛苦,但身体都不动一下,心中也不生起恶心,而能为众生忍受痛苦,这就是有戒也有布施,也有见道到彼岸的功德,因此是戒也是波罗蜜。另外一个事迹,是 释迦菩萨当仙人时,为了让头上一批又一批的青雀能够顺利养育子女,而安住在定中,布施无畏给众生。当时的 释迦菩萨也因为有定共戒才能作到这样,因此由定共戒与解脱境界配合无畏施,这就是有戒有波罗蜜。这两种慈悲的事迹都是属于是戒也是波罗蜜。这种持戒的方式,当然是菩萨们的典范,但是要能够作得到,必须要有证果的解脱功德。佛子在证悟之后行菩萨道,是属于有戒有波罗蜜,而因为转依于如来藏之清净圆妙体性的关系,他会逐渐从所证的真实心出发,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以及作应该作的事情,因此不会被一切戒相所束缚;因为不会落在蕴处界身心相中,菩萨在证悟后,会从取相戒而转成不取相戒。譬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5中的开示:【复次,慈氏!有是净戒非波罗蜜多,取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罗蜜多。……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五)虽然无戒相可持,但当中却有道共戒存在,因为菩萨在见道后转依于所证,摄心住于正道为戒,依见道、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

第四种“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这是属于一般世俗人的布施,既无戒体也无解脱功德。有些修行道场,他们很努力在布施,但是因为没有修学真正的三乘菩提知见,因此不会有解脱功德,这是属于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而如果连五戒都没有受,那行施时便是属于无戒也无波罗蜜;这样的修行方式,虽然无戒也无波罗蜜,但是他主要是在累积将来修学三乘菩提正法的福德,因此在因缘成熟时,便可以有修学正法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与累劫来的修行状况都不一样,因此只要不造作恶业与毁谤正法,他便能够逐渐经由布施而累积福德。因此我们也不可以轻视这样的众生;相对的,我们也要了解现在自己能够听闻正法,与正法相应,是自己已经有深厚的福德,才能有办法如此,因此应当珍惜目前修学正法的因缘而要更加精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0集 持戒与波罗蜜> 高正国老师
 
 
标签: 禅宗网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