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关于发菩提心

   日期:2018-07-23    
菩提心的三个层次概述
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
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
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叫亲见自性弥陀,这才是真发菩提心。
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
这是说明欲求菩提心现前,非常之难。要经无数劫,无三心二意、不散乱心、真发一心去求,最后一定可以究竟无上道。所谓无上道即菩提。菩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又称之为真如、智慧。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是同一个真如,它不变异、不生灭、不来去,所以说它是究竟的。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之所求所证,无非是这个自性弥陀,所以之为无上道。
若有人修观想,修到念念相续,且每一个念中都可供养无量无数十方诸佛,尽管有如此功德、如此功夫,但若不知这样修行仍只是一种方便,则如此供养就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果我们听闻有菩提心可求、有礼究念佛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获得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究竟的菩提心。我们知道此法可以出生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一切佛都从此法而生。我们如果能听闻此法,即使无量数劫受尽很多辛苦折磨,我们还是要求此菩提。
菩提既然如此好,什么叫菩提呢?《大宝积经》卷第廿七有段解释为: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之为丈夫体性,这就叫菩提。一般人听了会骇怕,本来活得好好地,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地,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
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却非虚空;虽然毕竟空,却非如虚空一无所有,这才是真实的有。因它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永远不能毁坏;因它无形无相,众生不知,以为会说话、能思惟的才是我,而落入常见,以为死了是身体死了,来生换个身体再来,无非搬个家而已,但这个是神识。人死了,神识也跟著消灭,另外还有个真如在,因误会不知,以能知能觉的生灭心当做永不生灭的心,而变成常见。唯物论的人则说,人死后什么都没了,就如刀子和锋利一样:刀之所以锋利是因刀子存在;刀子坏了,锋利就不存在了;所以误以为色身死了,人心就也坏了、没了,这叫断见。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真如无形无相,所以生命不是真实的我,而是一个假相,既然生命是假的,当证入真如时,这真如本身那有个人在?所以说无命、无人。证到这个境界称为大丈夫体性。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驯,远之则怨。这只是指一般女子。但佛法中所说的丈夫,则不是自表相上看。表相上的男人中有很多是女人,女人中则有很多是男人。例如:有人现男人相,但心中歪歪曲曲不干脆,这就是男人女人;有人现女人相,但心很直爽干脆,这叫女人男人。而丈夫体性是说没有世间纠葛,证得真如,亲见自性弥陀,永离男女二相,能够开始断除世间烦恼,这就叫丈夫体性。所以悟道的人都是丈夫体性;悟了的人虽然色身是女人,我们也称之为丈夫,所以我们不称之为师姐,而叫师兄,原因在此。
菩提又可简称为觉,这个觉从真如而来,真如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最开始的根本,也是最后的皈依处。它从来没有变异,自无量无数生之前,到无量无数生之后,始终都是这个菩提。我们发心要成就这个境界,要证入这个境界,就称之为发菩提心。
生命根源的实相就是菩提,觉就是菩提,所以《大宝积经》又说:如实觉知如是诸法,是名菩提。我们从以上解释中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求见自性弥陀。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
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
可参考《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 ,P83-136中的相关开示。
===========
菩萨种性的开示
(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狮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狮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
综观佛示原文及限于篇幅而未抄录之更多原文,悉皆在说菩萨种性,非谓佛性,智者观已,即知所谓一切众生无菩提性,系指果位成佛而言,非谓众生身中之佛性也,何以故?佛于此句之前已曾开示:非得菩提故名菩萨,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此名得一佛乘之菩提果---无上正等菩提。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果位,方名具菩提性。更开示云: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狮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是故此经佛说一切众生无菩提性,非以佛性而说,乃以无上正等菩提而说,非谓众生身中之佛性也。
另外: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者。佛意乃谓:外道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神只,菩萨亦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唯有菩萨乃能供养。然此菩萨性、非人人皆有,若菩萨性是人人皆有者,则不应和合众善业因缘方能供养六方---布施乃至智慧。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不必修诸善业因缘,便自己能修布施乃至智慧---供养六方。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而供养六方,名菩萨性。
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三种之修学亦无定性。若有定性,修证声闻菩提者不应有人发佛菩提心,修证佛菩提之菩萨不应有人退回二乘菩提;是故菩萨性者,并非人人皆有,须和合众善业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性而修佛菩提;若有人说一切众生定有菩萨性者,此人名为外道。非谓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者,是名外道,君引述断章取义之文,曲解佛意,用以责余,实非善良。何况佛于下文又复说云: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菩萨)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可知佛意于此处所说性者,非谓佛性,乃谓菩萨种性也。是故君引佛语诸句,不能证成所谓一分众生无佛性及始有佛性,汝宗自坏。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
剖析错误的发菩提心的开示
有人对于发菩提心,作如是错误的开示:《《次令发一切瑜伽心,令诵嗡萨缚瑜伽即当邬跋达耶弥发菩提心。鬘论及随行者,皆说令诵此咒发心,极为善哉。……藏中诸师有于心间唯修白色五股杵者,有俱修月轮与杵者。又胜吉祥经云:由略发此心,成佛定无疑;勿舍菩提心,谓是金刚印。大疏释彼义云:空性金刚,谓于月上修五股金刚印,诵云底叉。略发此心即生不退熏习,等同一切如来,故当了知即现在佛。……又胜吉祥经云:由略诵此故,不离一切如来、永不退转,映覆诸魔,当知此大菩萨即是如来。此说发彼心之胜利。彼疏亦云:以由略发此心之力不退转故,由决定得无上菩提、等同诸如来故,当知即是如来。…庆喜藏与寂静论师,于此发心,俱说通发愿心与了达菩提自性之行心。故诸先觉皆说通发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庆喜藏说:月上金刚是空性体,故金刚配胜义发心;以月轮配世俗发心,亦极善哉。若解此义,则以密咒方便善巧,令于大乘种性决定,最为殊胜。应善分别,于正见上发胜义心,及为利益一切有情发求成佛之愿,现为月轮金刚行印。》》(21-327~329)
发菩提心者,乃是发起勤求佛菩提之决心,方名发菩提心;彼人却以诵咒而谓为已发菩提心,违佛真旨也。而胜义菩提心乃是一切有情本自具足现成运作之第八识如来藏,佛于般若诸经中说之为空性,彼人却说:所观想心中月轮上之金刚,即是空性之本体,显然误会空性之真实义也。
他们所说的发菩提心,悉皆不在真求佛道上用心,而在沦堕欲界最粗浅境界之淫乐上用心,而狡辩为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之即身成佛法。然而实与 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 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盘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
彼人复令学人依于庆喜藏之邪说,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人所传之双身修法及观想之法?是故一切有智之学人,当速探究三乘佛法中发菩提心之真正意旨,当速探究三乘佛法中实证胜义菩提心之真正意旨,莫为彼诸人等邪谬知见之所诳惑。
-----平实导师《狂密与真密》第四辑
===========
发菩提心后还有退失的可能
有人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成唯识论呢?它那么罗嗦!又有人说:老师!你不要讲那么多法相,明心与见性就好了。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些法相的验证非常重要,能让我们由人无我的基础上、实际验证法无我,进入初 地。
以前我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我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退转掉了。
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菩萨进入第六住,修学般若空;如果悟后般若正观现前---般若就是如来藏的空性智慧---他要进入第七住时,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诸善知识的摄受,此人若一劫,若二劫,乃至十劫,退失菩提心,把所悟的真心又自我否定掉,退回外道常见中;所以我们要讲这些课程,摄受部份信力慧力较差的同修免于退转。
-----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
从以上世尊的开示中,我们知道明心见性以后还是可能有人会退失掉。譬如有人悟得真如以后,去寻觅被公认为已悟而其实尚未明心的人求印证,被认定他所悟的不是真如,加以否定,那个开悟者就退失了。
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人因为读此师的语录而自我否定,退失了,非常可惜。他们不知此师尚未悟,相信此师的错误知见,所以自我否定而退失掉了。一切佛子必须觅得真正开眼的善知识印证,以免被假名善知识所误。
明心见性的人应该深入全部了义经典,融会贯通,则此生绝不会退失,也不怕大名声的恶知识否定。而且要赶快修除烦恼,进入第四禅,再以四禅的定力加修天眼通与宿命通,那就可以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生生世世永不退失。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见性见得不真,又没有天眼或宿命通,犹如此师一般,就不免会有隔阴之迷,入胎就迷失掉了。如果有天眼通与宿命通而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不知修道之次第与内容,而执著一念无明中之欲界爱与色界爱住地烦恼,这个人必定会往生欲界天或色界天。天福享尽大多会落入三恶道中,也会同时失去了天眼与宿命通,所以会退失菩提。

(原标题:关于发菩提心)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