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为何会沉不住气?

   日期:2018-07-23    
沉不住气!这是同修对我的指责!
有天,在家里,看到同修又将木板床打的一个个洞似的,已经跟同修讲了好多次:不要将皮带放在床上,可以选择放在其他的地方。您若要将皮带放在床上,就轻一点放,这样皮带上的铁片才不会敲打在床板上,使木板上出现一个一个的凹洞。结果同修根本不把我跟他讲的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所以有天在清理房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床板上的凹洞越来越多,看到床板被打得伤痕累累,就很生气地跟同修大吼道:为什么老是讲不听!心里想着,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老是讲不听,所以就激怒了我,动起怒来大声嘶吼了!
事情过后,对于生气这件事情,做了自我检讨:若为了保护木床的使用寿命,在当时可以表演一下大吼的模样,但是要学习不要动怒;因为动了怒,这个怒的动作,除了瞬间杀死身体不少细胞之外,在修行上,有德行的修行者,是不会轻易起瞋动怒的,因为‘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起了瞋心,就是把自己往下拉。而且佛陀在制戒时,也曾告诫过们,意思是说:宁愿对众生起贪,也不要对众生起瞋!因为对众生起贪,可以护念众生;但是若对众生起了瞋,众生会讨厌我们,而远离我们!
我们来看看,佛陀在经中的开示:《菩萨善戒经》卷1〈1 序品〉:
【优波离言:世尊!犯有三种。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菩萨所犯何者为重?何者为轻?
佛言: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
优波离!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
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优波离!难断非重,菩萨常有易断重者,乃至梦中尚不为之。】(CBETA, T30, no. 1582, p. 962, a13-22)
优波离请示佛陀:佛犯下贪、瞋、痴三种,何者为重?何者为轻?
佛陀开示:诸菩萨纵使犯下如恒河沙数之多的贪爱,仍然不算是毁戒;但是如果因故而犯下了瞋,就算是毁戒破戒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内心一旦起瞋,怒由心中起,恼恨当下失去理智,贸然恶作,自心也就舍离众生了;同时由于瞋恚相的现形,惹恼众生,也使得众生舍离而不想再学佛。但是有贪爱心自然不舍众生,虽属贪欲心,却能与众生同事之中产生情谊,让众生喜于亲近,而能护佑众生,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能顺势地以佛法的究竟利生道理教导群众,使众生愿意跟着学佛。所以说,以佛法摄受众生的角度来看,若菩萨有贪爱之心,对摄受众生来说并不能算是烦恼;倒是对众生起了瞋恚之心而触恼了众生,使众生因畏惧瞋恚的缘故而远离佛法的修习,无法安置众生于佛法中,无法摄受众生;菩萨若不能摄受众生,就是不能摄受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进而妨碍佛道的修成,这才是菩萨道行者的烦恼。因为这样的缘故,如来在经中教示,贪欲的烦恼虽然难断,即使犯下了贪欲,是不名犯下重戒;反之,瞋恚心虽然易断,然而一旦有瞋恚的过患,就是毁戒、破坏了戒,乃至在梦中都不能犯瞋。
所以,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
若再以不在六尘万法中起心动念的本心如来藏的角度来检讨,就会有以下的思惟:
经过了这件事,严谨地警告自己,务必改变爱瞋怒的坏习性,以免以此毛病若得罪了众生,让众生若对佛法起反感,那不是佛法的错,完全是自己修行不得力的过失。经过这番的自我反省,为什么当时会失控地动怒大吼,实在是一时的习性上来,又把现在眼前虚妄的五阴当作那么的真实,所以一时被违逆己心的境界所转,让自己没有转依空性的真心,没有像真心那样──伴随着六尘万法,与我们同在,但是真心衪绝对没有丝毫的喜、厌或不喜不厌的起心动念。真心衪是我们本自存在、完全无所得的本心,因为真心衪是无所得的心,当然对于万法是没有爱、取啊!而我确有很多的爱取而产生烦恼起瞋,实在很惭愧,定力不够沉不住气随六尘起舞,向外攀取而令心动了!真是汗颜啊!
沉不住气时,若一再的往外怪罪,这是自己功力太差所致,正如《地藏经》所说的那一句话: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CBETA, T13, no. 412, p. 783, c28-29)
如何改变我这个业习,是我很重要的一道修行功课──切记要像可敬可爱的如来藏那样,在六尘中永远不起心动念,永远沉的住气!
------微信公众号《佛法真实义》2017-06-21

(原标题:为何会沉不住气?)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