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1、执着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者,即是畏惧无我境界者,即是凡夫之人。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是生灭法。不能现观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夫;不愿断除离念灵知心常住不坏之见解者,即是恐惧解脱无我境界者,当知即是凡夫。
辨正2、一切误计意识心为常者,皆是佛门中之常见外道,皆是凡夫之属。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七、住于空无边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八、住于识无边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九、住于无所有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十、住于非想非非想处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如是十种境界相中之觉知心,皆是意识心,计此为常者,皆属常见外道所知所见,名为佛门中之常见外道,不因出家、在家而有不同。
─平实居士─
----------------------------
辨正3、《楞伽经》云:「 意识 (离念灵知)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此段文句显示出 意识 觉知心(离念灵知)乃易起易断之法,故与分段境界相应,不离分段之境界。举凡有境界法,皆必分段生灭,而离念灵知正是与境界分段完全相符合者,正是依他起性之 意识 心。譬如禅定修证,必有入定出定境界分段,必有境界起灭之时;亦如神通,必有境界分段,必有现与灭时;亦如世人苦乐舍受,必有境界分段,必有现与灭时﹔亦如吾人五阴,必有生时死时分段,必有生与灭时﹔如是, 意识 觉知心(离念灵知)必于如是境界分段之六尘中运为, 意识 自身必有生与灭时。若离境界分段之六尘万法, 意识 即无所能为、即不能存在,是故 意识 不能住于涅盘本际,涅盘非是境界分段之六尘法故。
意识 之所以世世出生--前世 意识 灭已,后世 意识 复生﹔皆因前世 意识 不能晓了境界分段之虚妄,因之而生误计,妄想执着其自身实有不坏,由是误计执着故,计着熏习之气分、增长藏识中所含藏之 意识 我见烦恼种子,故令后世根为依之全新 意识 ,由前世所熏而成之种子现行,复有 意识 ,名之为 意识 依境界分段之计着而出生。
由如是理可知: 意识 于境界分段之种种六尘万法中之计着熏习,能长养藏识中之贪瞋无明种子,名之为 意识 习气长养藏识。 意识 习气之长养藏识,皆因意俱故﹔若无意根同时同处, 意识 尚不能现起,何况有诸误计与执着﹖ 意识 以意为根故,秉意根之作意而现起故,秉意根之作意而断灭,秉意根之作意而作种种分别,乃至秉意根之作意而作种种出世间法之闻思修证故﹔若离意根, 意识 觉知心一切无所能为。
复次, 意识 触六尘运为时,必须有三种俱有依:如来藏识﹑意根﹑正常之五色根。若缺其一, 意识 则不能现行,何况能觉能知﹖ 意识 现行既必以藏识为俱有依(藏识是执持 意识 种子者),由藏识秉意根之作意而流注 意识 种子,令 意识 现行,是故 意识 与藏识非一非异。
辨正4、复次, 佛于大品、小品《般若经》中,则说如来藏为「菩萨心、不念心、无住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中,则说菩萨有个无住心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观一切众生的 意识 -- 离念灵知心 -- 能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现见不能也!因为离念灵知心一旦现前,就一定和六尘相应,只要和六尘相应,就必定有所住;就算是打坐入定,坐入二禅等至位中,离开欲界的五尘,但还是有定境中的法尘相应,既有定境法尘相应,就是有所住,因为仍然有 意识 觉知心能觉知及分别定境;既能觉知分别定境法尘、所以能住在定境中,那就是有所住的心,不是无住心。因此「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那个心,祂是本来就无所住,然后在无所住当中不断地生其心。菩萨由于证得这个心,所以才能生起般若的智慧。
辨正5、《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 意识 生,所以者何﹖诸所有 意识 ,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此中佛已具说 意识 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 意识 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尽定中灭而不现,此是一切勤读经典学人之常识。 意识 于次晨复起,名之为醒﹔未起之前,名之为眠,不可谓睡眠中尚有 意识 觉知心现起。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来自在之根本真实心,则应藉此 意识 觉知心之能分别性,寻觅本来自在而远离一切境界、与真实心同时同处之无分别心。诸佛菩萨皆因觅得如是「根本无分别心」,故断我见︱否定 意识 我之常不坏性,确认觉知心为易起易灭之缘起性,故不执着 意识 。
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劫来不曾有得,亦未尝有失;未晓色身虚妄假有,未晓受想行蕴虚妄,未晓见闻觉知心虚妄暂有,犹如幻化,执为实有;心中恐惧灵知心灭已,堕于断灭空,故闻佛说「无我」时便生惊惧,不信 佛所开示无我之语,返执灵知心自己及灵知心相对之六尘法,盲目追逐,永无止息,故尔世世轮转六道,受诸苦恼,不得出离。 佛为破除执此觉知心常而不灭之常见外道说,故说声闻五蕴无我空——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一切藏密古今诸师,乃至台湾四大名山诸大法师,皆认取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实心,或者认取觉知心之证自证分—离念而能返观之心及离念而能旁观之心—作为真如心体,皆是误堕于 意识 之变相境界中者,如此之人,再过百千劫后,将仍在轮回生死之中矣!
--录自张正圜老师之《护法与毁法》
---------------------------
辨正7、常见者,谓有一类外道,执取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心,妄谓此心为轮回之根本识,为一切法之根源,执此心为常不坏心,故名常见外道。如是常见外道法,渗入佛门之中,由来已久;众多错悟大师竞执意识为常不坏灭之真如,要而言之,不外如下十七种:一者空明觉知之心,如密宗红教白教花教之莲花生、密勒日巴、冈波巴、历代噶玛巴法王、敦珠法王、当代之卡卢、创古、宗萨钦哲、泰锡杜、顶果钦哲...等金刚上师,皆是此类人。二者无思惟妄想之灵知心,如圣严法师、法禅法师、元音老人、王骧陆、义云高、仰谔益西诺布、南怀瑾等人。三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之心,此是意识再加我执识末那,惟觉法师是此类人也。四者无分别之明觉心,此觉知心因禅坐而不起语言妄想,谓为无分别心,实非真正无分别心,仍是意识心也;密宗一切法王喇嘛仁波切上师悉堕此中。五者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谓如是心为常不坏心,佛教界许多小有名声之法师居士,如是指示信众与徒弟,堕于常见中。六者遍满虚空而能觉知之心,月溪法师执此为常不坏灭之涅盘心,自在居士踵随之。七者遍满虚空而无见闻觉知之心;佛门中有许多人,因余引经据典叙述真如离见闻觉知及遍一切处体性,此诸人等不知不证真如,便妄想遍一切处为遍十方虚空,妄想有一不可知之离见闻觉知心遍满虚空;我会中改信月溪邪法而最早退失之首批人,因余《护法集》之破斥故,改生此类常见。八者打坐进入定中之知觉心,以此心为常不坏心;如奥修与克里希纳穆提,亦如现今南传佛法诸大师来台所弘传之内观禅,皆此类人。九者一念不生之觉照心,如元音老人、亦如南传佛法内观禅诸师,亦如越南一行禅师,亦如密宗红花白教一切法王仁波切等人,皆堕此中,此是外道五现涅盘之初。十者打坐进入初禅定中能知能觉之心,此是外道五现涅盘之次。十一者坐入定中而不闻外声、不见色尘之觉知心,此境有三:二禅等至、三禅等至、四禅等至。此三境界即是外道五现涅盘之第三、四、五类。十二者打坐入定后无见闻觉知之心:此复有二,首为未到地定过暗,不知不觉定中之知觉性;次为四禅后入无想定,意识断灭,非是意识心离见闻觉知性,以误执此境中有离见觉之意识细心,故名常见外道。十三者证得神足通,能离色身飞来飞去之心,此亦常见;如仰谔益西诺布《佛法精髓》书中说:「禅宗过重关者,即是能穿墙入壁,透过荆棘林而不沾身。」假饶仰谔真能如是(余不信其有),仍是常见外道邪见。十四者有五神通之觉知心,此亦是意识,不出六识界,与神通境之六尘相到故。十五者无相念佛之知觉心:今时因拙著《无相念佛》一书而学会无相念佛者渐众,然有部份人于学会无相念佛时,即以无相念佛之觉知心做为自心真如,此亦错会,仍是意识心;必须进前参取自身一向远离见闻觉知之自性真如,如拙著《悟前与悟后》所示:以见闻觉知心觅取离见闻觉知之心,见闻觉知心与离见闻觉知之心一向并存,非以灭却见闻觉知心而可谓为「觅得离见闻觉知之真如」也。(欲知其详,请阅拙著《生命实相之辨正》及《禅--悟前与悟后》二书。此处从略。)十六者看话头之知觉心,此亦是意识心;今时有此功夫者,多因学会无相念佛而转进此境;仍同于无相念佛之心,应以此看话头之心向上一步,觅取自心真如。十七者如元音老人以打坐至一念不生时能返观之觉知心为真如,以能返观之心已离言语故,妄谓返观之心已离见闻觉知。以上十七种,皆属常见,非真佛法;然今已经普遍渗入佛门之中,为多数学人所接受认定。
--恭录于 平实导师之《宗通与说通》
---------------------------
辨正8、首先辨正的是理证:一者,意识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心,非是 世尊所说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以下分为十八点说明:
第一点:意识心有生有灭故。 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CBETA, T14, no. 577, p. 950, a20-21),经中已明言:当生命到达终点,即将无法在世间运作时,这个剎那剎那生灭的意识觉知心,将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此即唯识学所称的初死位,真相识如来藏尚未离开色身。今生所造一切的善业、恶业、净业、不净业,将随第八识业种的移转而显现业境(不含无记业)让自己看见,就好像播放电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的出现,将一生所造善恶业行全部现行,出现总时间不到半秒钟。此时,意识心非常猛利,于每一格业境,都能清楚了知。于了知后,就渐渐进入正死位中,在正死位中是没有意识心存在的,意识心是断灭不存的。正死位过后,中阴身生起时,意识才会在中阴身中生起,业风就开始吹袭:造恶业、谤法、毁法、大妄语者,即有恶风显现恶境;造善业、弘法、护法、说真实语者,即有可爱之来生境界相现起,由此而受来世可厌或可爱异熟果报,都是随其往昔及今生所造种种善恶业,而在六道中妄生妄死。由上可知,意识心在死亡时会渐渐消失,断灭不存之时才能进入正死位中,但是在正死位中的心却只是意根与真相识如来藏,不是意识觉知心,正死位中意识已经灭失而不存在了。所以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常住不灭的,是虚妄说,与常见外道相同。
第二点:为什么死亡时意识心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则有必要探讨,这是因为今世五根身成就后,配合五扶尘根接触外五尘境,今生的意识心才首度在五胜义根(头脑)生起而显现,亦即:今生的意识心是因为今生的五根身出生及正常运作下才能生起及显现,往世的意识心则是依往世的五色根完好不坏而生起及存在;因此当色身的五胜义根开始慢慢毁坏了,譬如年老死亡时,随着如来藏对五胜义根的舍弃,意识心就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既然意识心是依今生五色根(五扶尘根及五胜义根)成就后而有的,于今生的五色根毁坏时就必定会消灭,不能去到未来世中,所以意识当然是有生有灭的法,当然不是不生灭的法,更不是佛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常住不坏灭的真心第八识,因此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尊的圣言量完全违背。身为在家佛弟子,说法与佛相违背,已经是大不应该了;证严身为佛门法师,以 世尊遗法代表的身分,说法却与世尊的圣教完全相悖而与常见外道相同,并且印在书中广为流通,是否应该?值得佛门四众特别注意及讨论!
又意识觉知心不只是在正死位会断灭,在睡着无梦的眠熟位、闷绝位、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中亦复如是会断灭;既是会断灭的生灭法,当然是生灭法,所以证严法师在书中公然倡言意识心不灭,这是昧着僧宝良心而公然反对佛说。
第三点:譬如在眠熟的睡着无梦之时,这个意识心也就断灭了,已无意识心现行了知六尘(已无见分),所以不知自己正在睡觉(无自证分),也无法了知自己是否继续存在、无法确定自己正在睡觉 (无证自证分),由此缘故才能成就一般人及医学家所说「睡眠」的事实。若如证严法师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那就表示这个意识心在睡着无梦时,仍然是不睡觉,仍然觉醒着。既然觉醒着,就表示没有睡眠,也就无法成就睡眠的事实,与世间所说「睡着无梦时意识就断了」的常识完全颠倒,令人怀疑证严法师有没有世间法的常识。
而证严法师这般的说法,与六龟乡的空生精舍慧广法师如出一辙,何以故?慧广法师在其著作《生命的真相》第一四二页如是云:「它〔正光案:慧广法师此处的「它」字是指离念灵知意识心〕似乎是无所不知,不仅在我们醒着时,知道一切声音的生灭,就是在我们睡觉时,它似乎也没有消失;否则,梦中的事,醒来后我们如何会记得?我们睡觉时,它不但不消失,似乎也不睡觉的;不然,我们在睡觉时,如何经人一叫喊,我们就知道而醒了过来。可见,它不是无常的。」至于慧广法师说法的落处,详见拙著《眼见佛性──驳慧广法师『眼见佛性的含义』文中谬说》举证,就可了知他的虚谬妄想。在此可以稍作说明,大众可以因此多了解一些意识与意根的自性,由此证明慧广同于证严法师,都属于佛门中的常见外道。
慧广法师所说的离念灵知(意识)不生灭的说法,其实是不懂阿含解脱道正理的谬见;阿含部经典中说,意识心会与六尘相应,离念灵知心正好是这个体性,完全无异。眠熟位中,意识是断灭了的,不是慧广讲的不曾断灭;他把意根当作是意识,再把意根刚唤醒意识时的状态,当作是整个眠熟位中的状态,而不知道意识觉知心是完全断灭的,所以他不但不懂佛法,甚至于世俗法中的意识心的观行,都还没有作好,是连意识与意根都分不清楚的愚人。为何说慧广是愚人呢?因为「愚人难分识与根」,慧广对意识与意根都分不清楚,当然是愚人。连识与根都分不清楚了,他又怎能证得更微细的如来藏呢?所以就误以为没有如来藏,也没有意根的存在,所以才会公然的主张意识离念灵知心常住不灭。离念灵知心,不论如何归类,祂都永远只能归类在意识心中;只要对八识心王的体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就知道离念灵知心永远都无法归类为真相识如来藏,也永远无法被归类为意根。
第四点:因为意根没有欲、胜解、念、定等心所法,但是离念灵知心却正好具足这四个心所法;真相识如来藏完全没有慧心所,更别说这四个心所法,但是离念灵知心却具足这五个心所法,所以离念灵知心记得以前所经历的人、事、地、物,记得睡梦中的梦境,意根与真相识如来藏却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由五别境心所法的观察与确定,离念灵知心只能归类在意识心中了。但是意识离念灵知心在眠熟位中是断灭而不存在的,只有意根继续存在运作;因为意根仍有法尘上的极昧劣了知性(对于极粗糙的法尘都无能力了知),可是对于法尘有无大变动,祂却是还有能力了知的;当别人连续不断的大声呼唤时,意根觉察到法尘上的大变动,就唤醒意识离念灵知心,就有了刚醒来时的不很清楚的了知,一到数秒之后才会有清楚的了知,这二种了知才是意识心的心行。这里面,意根与意识的差别,慧广法师是完全不懂也不曾体验过的,所以他不知道在眠熟位中意识离念灵知心是完全断灭而不存在的,才会主张离念灵知心在眠熟位中还是存在不断。由这个事实,说慧广法师真是愚人,因为 玄奘菩萨早已说过:愚者不分识与根。
第五点:譬如一般世俗人及医师都知道的道理:「睡着无梦时,意识已不现行。在睡觉时间,意识仍然存在而处在清醒状态的现象,就叫做失眠。」然而身为出家法师专修佛法观行的的慧广,亦如拥有慈济医院而应具有基本医学知识的证严法师,竟然也会不知道,竟然在书中公然主张意识是不灭的,等于是主张意识在睡觉及闷绝时也不会断灭,这未免太荒唐了吧!不知慈济医院的医师们对此有何看法?是不是和她一样的主张意识在睡眠位中仍然没有断灭?假使不是这样子,应该请慈济医院的医师大德们,向她劝导一番,请她不要再公然主张意识是不生灭的,否则要慈济医院的众医师们要如何定义眠熟、闷绝、死亡呢?假使意识是不生灭的,那么人类就应该都不会有死亡、闷绝的事了,不知慈济医院的众医师们,能否接受正光的呼吁,向她说明一下意识会断灭的事实?
第六点:在闷绝(俗称昏过去)的阶段,意识心也会断灭。譬如因为痛得受不了而昏厥,或者脑袋被人敲了一记闷棍,使得五色根中的胜义根功能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不能运作,所以昏过去……等等。闷绝当时已无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心的存在,更不能了知自己正在闷绝位中,也不能返观闷绝位中的境界,所以在闷绝位中不醒人事、不知六尘。若如证严法师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则在闷绝时意识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昏过去了,也应该都知道闷绝位中的所有事情,那又怎么能称为「闷绝、昏过去了」呢?
而且,意识若如她所说的不生灭,则从昏过去到苏醒的过程中,也应该知道自己正住在闷绝的境界中,也知道自己在闷绝境界当中正在逐渐清醒过来而了知自己正在清醒的每一个过程才是。可是在事实上及医学上却不然,都可以证明:于闷绝当中,不仅不知道自己已经昏过去了,而且从昏过去开始到苏醒前都不醒人事,都不知道自己正住在闷绝的境界中,须待意识恢复现行而醒来以后,才知道方才自己不醒人事而昏过去了。又意识既然于闷绝前才是有现行的,在闷绝位中都不现行,直到闷绝后重新现行而苏醒过来,才有意识觉知心的存在,这就表示意识有生、有灭;这也表示意识心对于闷绝的境界是有出也有入的;有入有出的意识心当然是生灭法,这是老修行人中众所认知的事,世俗人及医师们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身为佛教法师,应该是比世人及医师都更能了知此事实,慧广及证严二人却完全不知道,有失法师身分对佛法应有的基本认知。由上面粗浅的举例,可知意识觉知心当然是生灭性的不常住法,因此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不仅严重违背世尊圣言量及唯识增上慧学的说法,也无法符合世间法常识上的验证。
第七点:在无想定中,唯识学都说已无意识五遍行的想心所(但仍有意根的想心所),想即是了知、了别之义;因为意识觉知心不能存在无想定中,无想定中没有意识心存在,所以意识心的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法都不现行,因此无想定中没有意识觉知心可以了知自己正住在无想定中,所以外道及佛门中的外道见者才会误以为是无余涅盘境界。当他们想要进入「涅盘」时,就把意识离念灵知心的自己灭掉而无所觉知时,不知还有一个意根心存在而仍须灭除,误以为那是无余涅盘的境界;当他出定以后,就误以为自己刚才是住在无余涅盘境界中,就以为死后只要把意识觉知心灭了,就可进入无余涅盘而保留无想天身以免坠入断灭境界中。这意思就是说:等到进入无想定中时,意识已断灭而不现行,已无意识能觉知及反观,故暗无觉知。由此可以证明,意识心是会断灭的。不但正光如是说,诸大菩萨也都是这么说的;这在大藏经中的许多论藏里,都还可以找到证明,如果证严法师不信正光的说法,需要正光提示教证来证明的话。(注:无想天是第四禅的四种境界之一,不是欲界觉知心中没有语言妄想的境界。)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名为率尔初心,这是意识心初起的境界相。觉知心为求了知出定后的境界相,遂又生起第二剎那的寻求心来作比较,因此第二剎那觉知心名为寻求心,次于初心位。待出生第三剎那的觉知心时,已有前后二剎那境界相而作比对,已能了知出离无想定的境界相了,此时心得决定而住于无想定外,因此第三剎那觉知心名为决定心,已是第三剎那的觉知心了。初出无想定的这三剎那觉知心,类似眠熟初醒时,证严法师可以在清晨醒来时自己详细的观察;如果定力够的话,这三心都是自己可以验证的,就会了知意识心的生灭性了;只恐证严法师定力不够,每晨都落到清醒后的一、二分钟时,才知道忘了观察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决定三心。无力观察的缘故,就会认定意识觉知心是不生灭心。
无想天人若出无想定时,已无天福持身而只有下堕一途了,所以无想天不是可以常住的涅盘境界;而无想天中的五百大劫,也只是相似于眠熟无梦时的无觉无知境界一样,由意根来安住其中,意识心是不在的,所以无觉无知,不能行善、闻法及修道,一切无所能为,空过五百大劫;犹如作客一般,善行及道业都无可作,故名客天,对道业是没有丝毫帮助的,有智慧的佛子们不应勤求第四禅境界而误会涅盘,生此天中享受清福。由无想定位的出入境界,显示意识有入有出、有生有灭,当然意识觉知心是生灭法,不是本来不生不灭的真相识如来藏,证严法师不可故意违佛圣教而说是不生灭的。
第八点:阿罗汉在灭尽定中,唯识学中都说前六识已不现行,阿罗汉所造的论中也都如此说;灭尽定中的阿罗汉不但是灭掉了意识心,而且他们的第七末那识(意根)亦已灭除五遍行之受及想二个心所有法,并于次日中午时分唤起意识心才能出离灭尽定;若不唤起意识心,就不可能出离灭尽定;显见灭尽定位并无意识心存在,由此可见意识心并不是常住不灭的,证严法师显然不懂这个粗浅的佛法道理。又阿罗汉于入灭尽定前,会预先设定明天出定时分的状态然后才入灭尽定,除非有重大情况符合自己预设的出定状况,否则阿罗汉通常不会在预设情境以外的情况下出离灭尽定。须待意根接触第八识所显现的法尘相已经符合预设出定的条件时,意根才会引生意识现行而了知及确认应否出离灭尽定境界;待意识确认了以后,才会完全出离灭尽定。由上可知,阿罗汉入灭尽定时,意识已不现行,尚待第八识显现出意识断灭前预设之相分时,意根接触、领受及引生意识觉知心现行,才能出离灭尽定,才有离念灵知心出现,才有见闻觉知性出现。因此意识在灭尽定位确已断灭而不现行,当然就证明意识是有生有灭的无常法了,所以意识绝不是证严法师所说的常住不灭心,所以她说「意识却是不灭的」,这说法不符合佛陀圣教,也与世俗眠熟境界、圣者所证境界都互相违背。
所以,意识心绝对不是常住心、不灭心,证严法师是否脑筋有些胡涂了,才会这样子乱说一场?唯有佛所说的第八识心如来藏,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以往从无出生之时,现在此世也不曾断灭过,未来仍将如此永不生灭。意识一向与垢净相应,如来藏则是从本以来不垢不净:心体的自性恒时清净,却含藏七识心王相应的染污种子。意识的染垢体性常有增减,但是如来藏的清净自性从本以来不增不减,自体一向清净而无增减。意识的功能永远只能作诸了别,不能出于六尘的了别性以外,但如来藏心体则有许多神用,名为无漏有为法,如是种子后在佛地不增,今在凡夫乃至地狱众生亦不减少。如来藏心体无形无相、性如金刚,合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也无法破坏任一低贱有情的如来藏识,这才可以说是不灭的。反观意识心,只要从后脑勺忽然打一棒,保证证严法师一定会闷绝而使意识断灭,完全无知无觉,她怎能违背常识经验而说意识心不生灭?难道不怕慈济医院的医师们暗中说她无知吗?
如来藏从来不在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上面生起分别,从来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也从来不思量,所以永不作主,一向都是随缘而任运不断的运行,却又能了知众生七转识的心行。祂能配合自己所生的七转识、心所有法等,出生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祂也能在出生七转识等万法的运作过程中,显示祂自己的六种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而由吾人所亲证;由此等无为法的亲证缘故,得以进修二乘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所以如来藏才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也因为祂无法被灭除,所以才能说是金刚心、常住心。意识觉知心却是夜夜断灭的,不是从往世转生来的,也是不能去到未来世的,证严法师怎可说是常住不灭的金刚心?
第九点:意识觉知心,其性非如金刚,不可能是不灭的常住心。何以故?过去世的意识觉知心,在死亡转入中阴身而入胎以后,就永远断灭了,无法来到今世;待今世出生新的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后,以此世全新的五根为缘,才能有今世的意识觉知心出生;所以今世的意识觉知心是依今世的五色根及一直存在的意根为缘而有的,不是从前世来的,所以意识觉知心不记得前一世的种种事情,何况能知更多世以前的事情?由此证明意识不能从前世来到此世,当然不是证严法师所妄说不生不灭心。今世死亡后入母胎中,今世的意识觉知心就永远断灭了,无法去至来世;因为今世的意识心是依今世的五色根为缘而出生的,五色根既然不能去到未来世,当然意识觉知心就不可能去到未来世中,就永灭不现了。所以意识心无法了知往世事,必须进修宿命通才能了知,或者必须有因缘时在定中才能了知。来世的意识心也不是从此世去的,须待未来世新的五色根出生了,才会有未来世全新的意识觉知心出现;所以来世的意识觉知心不是从此世前去的,而是另一个全新的意识觉知心,当然不会记得此世的种种事情了,这样子才可能安住于母胎中而不觉得烦闷难过;所以出生以后的意识心是全新的意识,诸事不懂,必须从头开始学习,所以不是从前世往生过来的,连最简单的食衣住行等事情,意识也都不是生来就能知道及运作的。由此可知,意识有生有灭,无法贯穿三世,非如第八识不必依他法为缘就能自己存在故,非如第八识本来不生不灭故,所以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完全不符圣教与法界中的事实。
第十点:意识心有时因为精进断除烦恼而得清净,有时因为生起烦恼造作贪瞋痴行而有染污,这样有时清净、有时染污,完全不符合世尊所开示「常住不灭的真心从来不垢不净」的圣言量,所以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是常住心,意识不可能是常住不生灭的真实心。又此意识心只要现行生起了,就会对六入境界相生起分别,而且一向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六尘中了了分明的了知诸法境界,就会有贪厌之心,不能像第八识从本以来就不分别、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作主而一直都是清净的自性,所以意识是有分别性的染污心,所以意识心会与贪厌苦乐……等心行相应,因而造作善恶业以求离苦得乐,这当然不是佛所说的无分别心。因为意识能够清清楚楚的分别熏习世间法,祂在世间法中熏习以后,就会使祂产生了善恶性的增减,非是世尊所说体性从来不增不减的真心;意识心既然是性有增减的变易心,当然不可能是不灭性的常住心。但是证严法师对此似乎是完全不懂的,所以才会主张意识心是不灭的常住心。
第十一点:意识以意根及法尘为俱有依,不能外于意根及法尘而存在;是因意根、法尘、触心所等三法和合为缘,才能从如来藏中出生,故意识是被生之法,而且是夜夜断灭之法,又如何能够自己出生一切法?既然自己不能够出生一切法,又如何能够于一切法上显现六种无为而被吾人所亲证呢?因此意识尚待第八识、意根、法尘而生,非有其自己独存的体性;有生则必有灭,又不能独自存在,当然不是证严法师所说的「不灭」法。假使证严坚持不必有意根、法尘就可以让意识心单独存在,则依此原则或前提,慈济医院的医师们都应该可以为她实验证明:用麻醉药把色身麻醉以后,意识心应该仍然可以存在而了了常知;人死尽了以后,未入中阴阶段时,意识心也应该了了常知。 依此原则,证严法师在此世初入胎及住胎位中也应该了了常知,而且出生以后不会忘却前世诸事;慈济医院的重病患者死亡之后,也应该仍有意识觉知心存在而了了常知。但是现见慈济医院所有医师们都无法成功的为她这样证明,证严法师也是绝对不能在初住胎位中了了常知的,由此事实显然可见意识心不是常住法,而是有生有灭之法,所以在初入胎位及正死位中都无意识现起,意识都是断而不现的,所以她讲「意识却是不灭的」,确实是乱说法。
综合上面十一点所说,在此作个小结论,意识心在唯识增上慧学中,常被菩萨们一致公认为五位必灭的生灭法,在眠熟、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中都不现行。离此五位境界,意识觉知心才可能重新生起,所以意识体性有生有灭,是断灭法,非是证严所说不灭常住的不间断法。凡是修学二、三年佛法的佛弟子都知道:「意识是意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的」;修学二乘菩提的南传佛法学人,也都知道四阿含诸经中的圣教:「意、法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所以意识觉知心绝对不是常住而不生灭的,这是佛门中的常识,不是开悟以后才能有的特见,不需要见道以后才知道。反观出家近四十年的证严法师,跟著名闻四海的印顺法师习法,竟然会不知道这个解脱道的基本佛理,并且睁眼说瞎话云:「意识却是不灭的」。像证严法师如此妄说佛法,公然推翻了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的佛语圣教,不得不让正光摇头叹息!何以故?谓佛在四阿含诸经处处都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所以意识是依他法为缘而生的有生有灭的法性。佛也曾在阿含部经典中开示:妄说佛法就是谤佛。谤佛者,未来无量世将在地狱受无量苦,真令人为她耽心啊!
第十二点:依教证来说,意识是被生的法,非有其自在性。 佛在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中处处开示:「意、法为缘生意识」,又开示:「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在唯识增上慧学中说:「根、尘、触三,生眼识乃至意识」,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中也如此说。由此可知:意识觉知心,是因意根、法尘相接触(唯识学称为触心所)而生、而有,所以意识觉知心是被生的法,本身非有其自在性,不能独自存在,当然是生灭性的妄心。何以故?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时,第八识投胎于受精卵中,由第八识执持受精卵,并靠着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来接触母血中的四大,摄取四大来长养受精卵,使受精卵能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断加入四大而成就五、六个月大的色身。因为有色身的缘故,五根就具足雏形了(残障者除外),连同携第八识来投胎的意根在内,此时六根就具足了。因为六根具足的关系,第八识就能接触外五尘而变现内六尘(含法尘)相分。有内六尘相分出现,才会有见分六识的出现,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出现,此即唯识学及原始佛法的四阿含中所说的正理:「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的正理。既然有六识出现,就有六识自性的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觉性、知性的出现。有见闻觉知性出现的关系,就能够分别种种法,包括世间、出世间法。
由此圣教量及现实法界现观的证明,可知意识尚待意根、法尘相接触等因缘具足才能生起,若因缘不具足或五色根毁坏了,就不能在身中生起意识觉知心;而此意识觉知心的种子,又是收藏在第八识如来藏中的,所以一切种智中说如来藏的种子即是意识出生的因缘而非只是俱有依缘,所以意识觉知心是从第八识中辗转出生的法,也是凭借意根及触心所、法尘作为助缘,才能出生与存在的法,所以意识觉知心没有自己可以单独存在的自在性,不像如来藏可以单独存在而有自在性,所以意识觉知心是有生也有灭的法。既然是生灭法,怎么会如证严法师书中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
又意识在唯识增上慧学中称为审而非恒的心,审字是说祂有别境心所法,能分别、了知六尘境界;非恒二字是说祂于眠熟、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都不现行而断灭了;既然眠熟即断灭,要等半夜作梦时以及天明时才会重新再生起,就已经证明祂不是常住的法,而且是夜夜都会断灭的,当然与证严法师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完全相悖。由此可知,证严法师错将佛所斥责的审而非恒的、缘起所生的意识心当作常住不灭的真实心,这正是常见外道的见解,与常见外道相同。她将生灭的意识心认为不灭的真心,将这种常见外道的错误知见带进佛门中,印在书中流通,用来误导慈济功德会的四百万信众,其罪大矣!因为这是普遍而全面以常见外道法来取代佛陀的正法。
第十三点、意识具足能所,有觉有观故,何以故?凡是意识现行,必定有一所观境及能观境界之觉知心也;非但具足能所,而且有觉有观,与本来离觉观的第八识如来藏大不相同,佛说有觉观者都是意识外道境界,又说觉观是世间境界,不是出世间法,将这种人斥为「分段计着生」的「愚闇不了实相」的凡夫。譬如离念灵知心现行时,有一离念灵知而了了分明的六尘境或定境中的法尘境,以及知道此离念灵知境界相的觉知心,因此能够知道自己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境界中,具足能所与觉观,不离能所二边及世间觉观境界。又譬如意识觉知心在专心读书时,既有所读的书本意涵之境界,也有意识觉知心专注在书本上,并且对书上每一个字义都能清楚了知,所以意识觉知心具足能所与觉观。由此证明:意识具有能所与觉观的体性,才可能在六尘中了了灵知。反观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则无六尘中的能所与觉观,何以故?佛在《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所说:「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无观是名心性」(CBETA, T13, no. 397, p. 71, a18-20),这表示第八识无觉无观、无能所,这才是真心,才是不灭的真实心。又《维摩诘经》卷三也说:「法〔真实法第八识〕不可见闻觉知」(CBETA, T14, no. 475, p. 546, a23),又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在在表示万法实相的第八识真心是离见闻觉知的,祂不在六尘中生起任何觉观;既然不起任何觉观,就无能所可言;在这些经典中,在在都已说明第八识无能所、无觉无观的体性,这才是真心,才是不生灭心。
又第八识真心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无始劫以来不曾于六尘中生起一念觉知,从来离能所,从来离诸觉观。凡是会于六尘中生起见闻觉知等自性的心,会于六尘起能所、起觉观者,正是意识觉知心;若是意识觉知心,则于闷绝等五位中必定断灭而不会现行,是生灭法,不是证严法师讲的不灭法,祂也正是有情无始劫以来轮回生死的根本,正是自性见外道所执着不生灭的见闻知觉性,同于自性见外道之所「悟」。唯有本来离能所、本来离觉观的第八识如来藏,唯有能出生意识觉知心的如来藏,才是佛所说不灭的真心。而这个第八识真心从来不曾有生,所以也就不可能有灭;祂与每一世出生的有能所、有觉观的意识觉知心同时同处配合运作,真妄和合似如一心。证严法师信受印顺的邪见,如印顺法师一般不知道祂的存在,所以就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当然会落在意识觉知心上而不觉其虚幻不实;因此而执着虚妄生灭的意识觉知心为真实不灭心,我见就断不了,仍然被三缚结所系缚,具足凡夫性,当然得要和所有凡夫一样的继续轮回生死。
证严法师主张的意识心是具有能所与觉观的心,凡是具有能所与觉观的心都是虚妄心,此意识觉知心必须依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生起,生起以后也必须有法尘及意根作为俱有依,才能继续存在,正是依他起性的妄心,当然是生灭心;这与佛所说从来都无能所、离觉观的常住不灭如来藏心完全不同,与佛所说的常住真心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圣教相违背。既然她所说的意识常住,与佛开示相违背,所说当然不是佛法,自然就是外道法了。而她这个说法与常见外道说的「意识心常住不灭」说法完全相同,所以她的见解当然是佛门中的常见外道见。(待续)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一).......... 正光居士
---------------------------
辨正9、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譬如专心缘于所爱之境界。但是五别境心所法,在唯识学一切种智中,一向都说与意识心相应,是意识心的功能差别,故意识心一直都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凡是会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的心,佛菩萨们在经论中都说是生灭法,不是证严法师所说的不灭法;因为这心必须有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生起,也必须同时有如来藏流注的意识种子为因缘才能生起,所以是有生之法;有生则必有灭,不能外于生灭性。
只有第八识如来藏,从无始以来不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譬如第八识从来不会在六尘上面起分别、从来不曾起一念「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希望、我不希望」等欲念,因此没有「欲」心所。又第八识从来不对六尘境起一丝一毫的分别,因此没有「胜解」心所。又第八识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对以前所经历境界明记不忘,因此没有「念」心所。又第八识从来不住定中,也不住定外,未曾起一念在定中或定外,因此没有「定」心所。又第八识从来不对六尘起分别,更不会对六尘境起抉择,因此没有「慧」心所。由此可知,第八识从来不与五别境相应,意识心却正是与五别境相应的;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的心当然就不是常住不灭的法,所以意识是有生有灭的法,因此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完全违背方广诸经中唯识学的开示。
第十五点、意识永远不离境界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意根、法尘相接触以后,意识才能从如来藏中现起。而意识现起时,必定与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相应。苦受是违逆己心的境界受,乐受是随顺己心的境界受,不苦不乐受是既不随顺也不违逆己心的境界受。而这些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意识现起后产生的境界受。譬如喝苦茶,其味苦性甘,因此刚喝下去时有苦的滋味,苦受出现;但喝完之后,口内渐渐回甘,乐受渐渐出现;久之,甘味渐渐消失,乐受便转为不苦不乐受,因此以喝苦茶为例,可以发现三受剎那剎那变异,无有真实的体性。又譬如生重病是苦受,可是当重病转为轻病时,轻微的苦受就变为乐受;又轻病渐渐转愈而经久时以后,乐受渐渐淡薄乃至变成不苦不乐受。虽然重病、轻病及病转好之前同属生病一种,却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受互相含摄。由此可知,意识永远离开不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而且这三种受剎那剎那变异、互相含摄,是生灭法,所以意识心也是生灭法。
因为水不停地滴下来,水泡便不停地出现;连续不断出现的水泡,使我们误以为水泡是一直存在的,因此佛说:「受如水泡。」正因为受不断变异而可领受,并因剎那生灭相速度极快的缘故,众生就误以为受是真实的存在。同样的道理,意识对六尘了了分明而能了知六尘境,不离剎那剎那生灭变异相,不离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所以意识非是常住不灭的法。而真心第八识体恒常住、离见闻觉知、离六尘境界受、离一切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离六尘一切法之了知,与意识生灭法现起之后恒时与三受相应之体性完全不同。由此证实,只有不与六尘境界受相应的心体才有可能是常住法,然而证严法师所说的意识是完全与三受相应的心,与第八识完全不与三受相应正好相违,当然不可说是不灭法,所以证严法师的说法严重违背 佛的开示。
第十六点:意识有能熏的体性,非是第八识有所熏的体性。圣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二说:「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何等名为所熏四义?一、坚住性。……二、无记性。……三、可熏性。……四、与能熏共和合性。……何等名为能熏四义?一、有生灭。……二、有胜用。……三、有增减。……四、与所熏和合而转。」(CBETA, T31, no. 1585, p. 9, c6-27),《成唯识论》已明白告诉我们,能熏有四种体性:生灭性、胜用性、增减性、与所熏第八识同时同处。同样的,所熏也有四种体性:坚住性、无记性、可熏性、与能熏的妄心(意识及其余六识)同时同处。能熏的意识心与所熏的如来藏心,正好是自性相反的相对心,所以意识心不属于持种的心,当然是生灭心。
首先谈能熏的生灭性。如果意识不是剎那生灭,就不能在六尘中有种种的作用。譬如电影底片如果不是一格一格可以变动及摄影,所摄及所看的影片永远只有一格底片的影像,将成为只有一格永远不会变动影像的幻灯片一样;假使是只有一张底片(譬喻意识心前后剎那都不变易而永远是同一心),重复不断的拍摄影像的结果,将是种种影像重迭在一起(喻如意识前后无数剎那都是同一个种子而不是剎那剎那变易种子、不断的流注),就不能成就电影的功用(喻如意识只能了知一个境界,不论经过多长时间,永远都只能了知最早接触到的同一个境界)。同样的道理,意识有生灭性的作用,能于前一剎那种子现行、熏习、落谢后,后一剎那种子接踵其位而现行、熏习、落谢,如此不断接踵其位现行、熏习、落谢,才可能成就六尘中不断的生灭相及种种的了别,像这种不断接踵其位流住生、流住灭的现象,在唯识学上称为等无间流,因此意识有能熏的生灭性;证严法师完全不懂这个真理,所以妄说意识常住不灭,不是有智慧的人,与世俗愚人一样。
又意识有其胜用性,能够分明显示出祂的殊胜的作用。譬如意识看见顺心的东西就会喜欢、生贪,有乐受;看见违逆己心的东西就会讨厌、排斥,有苦受;看见不顺心也不违逆的东西,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有不苦不乐受,所以意识在六尘境上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胜用性;这正是离念灵知心及有念灵知心的自性,也是变易法,不是常住不灭的法性。
又意识有增减性,能在善法、恶法、净法、不净法中有增、有减。譬如熏习五戒、十戒的善法,可以增长善法体性,死后生欲界天。譬如熏习恶法,可以增长恶法的体性,死后堕畜生道,乃至堕地狱道。譬如熏习解脱道、佛菩提道净法,最后可以成就二乘圣人所证的二种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乃至菩萨们依之修行,可以增证为佛道的四种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所以意识有其胜用性及增减性。譬如熏习恶法,以及在恶知识邪教导下,增长邪知邪见等不净法,乃至造下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大恶业,导致未来在无间地狱受无量苦楚,这都是因为意识的心性有增减的体性所致。意识既然对善法、恶法、净法、不净法有增减性,当然不是常住法,当然是有灭之法。
最后意识必定与所熏第八识同时同处完成熏习作用。如果意识没有与第八识同时同处完成熏习,不能成就熏习的功用以及种种业用。譬如能熏的意识心经过现行、熏习、落谢后,如果没有所熏的第八识配合运作及执持业种,如何成就世出世间种种业用以及三世因果丝毫不爽,因此意识必定与所熏第八识同时同处;八识心王中只有一个心是常住不灭的,那就是实相心;只有实相心才可能是常住不灭的心,那就是第八识所熏的心──如来藏。假使如证严所说的「意识是不灭的」,那么意识也应该是常住的实相法,那么,实相心就变成有二个心了!那么每一个有情应该都是同样有二个实相心了,证严法师说话之前都没有想到这个逻辑上的严重过失,现在又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接下来谈所熏的坚住性。第八识所熏的坚住性是指这个第八识心体坚固常住,永不坏灭,就算合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也无法破坏任一低贱有情的第八识。正是因为有这种坚住性,所以被熏的心才能够从过去世来到现在世,也能够从现在世去至未来世,才能贯穿三世而使各人的因果报偿不昧,不会混乱。
又第八识的无记性──无善性、恶性,本来就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起分别,从来不思量故不处处作主,因此对六尘境无善性、恶性分别;能够分别善性、恶性正是七转识自己,正是证严所执着的意识心。正因为第八识是无记性,能够不加简择而执持一切业种,因此三世因果的道理才能成办。如果第八识对善业、恶业能做简择,于造恶业时,第八识应该抛弃一切所造恶业,保留一切善业,则世间应仅有三善道,无三恶道等事发生;事实却不然,仍有三善道、三恶道之因果循环不息,因此唯有第八识的无记性,才能成办三世因果不昧。反观证严法师所说的意识心,则是处处求乐厌苦的心,也是会对因果业种能作拣择的分别心;假使如她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那么意识就应该是持种的心了;如果是由意识持种的话,那么一切人死前都可以由意识在去到下一世之前,把恶业种子丢弃而只保留善业种子,那么法界中将不可能有三恶道众生的存在了;可是现见三恶道众生一直都存在着,受报不曾终止过,可见意识不是持种心;既不是持种心,又怎么可能是常住不灭的心?所以证严对佛法是不懂的,才会讲出这种荒腔走板的说法来。
又第八识有可熏性。若第八识没有可熏性,吾人尚且不能熏习世间法,所学之法譬如世间的知识、技术、艺术、茶道、花道、剑道、计算机、飞机、飞弹等,今日学之明日即忘,何况能熏习出世间法──三乘菩提,正因为第八识有可熏性,所以世出世间法才能够熏习成就;而意识正好是能熏的法,又因为祂夜夜眠熟时都会断灭,所以不可能执持所熏的种子,只能由所熏的第八识如来藏持种而保留到来日,就能记得昨日所熏习的种种法而不会忘失。既然如是,意识当然是夜夜都会断灭的法,只有如来藏才是不会断灭的法,证严法师却不知道这个教理,还公然在书中主张「意识是不灭的」,身为法师而无知若此,真令人难以想象。
又第八识与能熏的妄心同时同处配合运作,才能成就熏习作用。如果第八识没有妄心意识心等七转识配合熏习,则必入无余涅盘。入无余涅盘已无妄心七转识,第八识复又离见闻觉知,处于自住寂静的境界,如何成就熏习作用?因此第八识必须与妄心同时同处,才能成就所熏作用。
正因为意识完全符合能熏的四种体性,剎那变异生灭,所以意识是生灭的,没有常住不坏的体性;唯有第八识如来藏,完全符合所熏的四种体性,体性坚住而不生不灭。由此可知,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完全符合能熏的体性,与第八识如来藏所熏的正理完全相背,因此证严法师说:「意识却是不灭的」完全不如法,是名妄语。
第十七点:证严信受的是印顺的法义,而印顺只信受原始佛法的阿含部经典,这里就以阿含部的经典教义,来证明意识心是有灭的、会灭的、必灭的虚妄心。佛在阿含解脱道中说:无余涅盘的取证,是灭除五阴、十八界后的境界。既然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必须灭除五阴、十八界法的所有阴、所有法;这就显示一个事实:意识是必灭的,不是不灭的。因为意识是十八界法中的意识界,是五阴中的识阴所摄的虚妄心,所以证严说「意识却是不灭的」,真是不懂阿含解脱道的凡夫,正是我见未断的凡夫。我见未断的人,在大乘法中,尚且进不了七住位,尚且不是六住满心位的贤人,何况能是地上菩萨?她却公然以地上菩萨自居,大妄语业也造得太大了!她的胆子真大!假使她的徒众因为被她误导而像她一样的自称入地证圣,将来舍寿后要如何承受果报呢?这就是正光所最担心的事!
综合上述理证与教证二大类的十七点结论,证明意识心在眠熟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正是被生、所生之法,非有其自在性、具足能所、有觉有观、与五别境相应、不离境界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又是能熏法,本身已是生灭法,完全符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的开示:「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CBETA, T16, no. 670, p. 496, a24),何以故?意识入眠熟等五位──睡着无梦、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时必定断灭,出了眠熟等五位,意识必定现前故。既然意识有生、有灭、有入、有出,即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是从来不生不灭、不出不入、无所得的真心第八识境界。而第八识在睡着无梦、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中不仅一直在运作不辍、离诸能所与觉观、不与五别境相应、无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所熏法,所以才是常住不灭的法性,正与意识常起常断的体性完全相反,所以证严法师说「意识是不灭的」,不仅是悖理,而且也是违教的邪说,与佛所说完全相反。
--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二).......... 正光居士
---------------------------
辨正10、
接下来谈五蕴十八界。佛弟子若不明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详细的内容以及五蕴十八界生起的次第,将无法详细观察五蕴十八界的虚妄性进而断除我见。因无法现观蕴处界的虚妄性及无法断我见的缘故,必将见闻觉知心及处处做主的心当作真心,导致生生世世轮回六道无有休息,穷尽生死仍是博地凡夫一个。因此正光借着这个因缘,一一举示证严法师错谬处,希望大众能够真实了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真实义理及虚妄性,进断我见而成就声闻初果解脱功德。然而五蕴十八界是互相含摄的,谈到五蕴的时候,难免会谈到十八界,因此合并五蕴十八界一并说明,以免重复说明而生烦。
首先先谈「色蕴」。证严法师在《斋后语》第四十六页云:「色即是物质,有物质的存在,就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有身躯便会追求外在的物质境界,不论是物质或身躯,凡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皆称为『色』。」又证严法师在《无量义经》第一四四页亦云:「『色』是一切眼睛看得到的物质。」
正光辨正:所谓「色蕴」,区分如下:
一者,器世间;一般人所认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十方虚空中的无量器世界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是共业有缘众生依各各第八识不可知执受以及大种性自性、业种等,共同变现出来而被吾人所受用,因此器世间也是色蕴的一种,是第一种外色蕴,可以称为广色蕴。
二者,别别有情的色身;别别有情的色身是由于往世业种、无明及今世父母等为缘,借着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接触四大、摄取四大物质长养而成,因此色身是第八识所出生的法,属于色蕴的一种,也是佛法中五蕴的色蕴,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在内,也称为有根身;别别有情的色身,于我们自身有间接与直接的受用,譬如他人所造、所作、所说……而被吾人所受用,是第二种外色蕴,也是广色蕴。
三者,外五尘境;所谓外五尘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是由四大物质所形成,可以为吾人现前领受,在科学上都可以证明,五尘属于色法,色蕴所摄,是第三种外色蕴,属于广色蕴。
以上器世间、别别有情的色身、五尘境三种色蕴,都属于物质法,都有质碍的现象,也都是剎那剎那变异生灭,无有真实体性。
四者,法处所摄色;有下列四种:第一种,带质境所见色,乃六根、六尘相接触所生之似外境的内相分,是第八识所变现的心法,与外境非一非异,何以故?外境是色法,带质境是心法,非一故;带质境的内容与外境一模一样,无二无别,非异故。而此带质境所见色,在五扶尘根与外五尘相接触的地方生起外相分,再由五胜义根的神经以讯号的方式传输到头脑而生起内相分六尘境界,再由见分的七转识分别,以此内相分而与外相分、山河大地外境相联结,才能生活在人间而使山河大地……等能为吾人所亲领受。第二种,观想所见色,亦即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色。西藏密宗(譬如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常教导学人,在打坐时观想自己有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当此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观想成就时,就妄认自己已经成为天人了。然此天身是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与 佛所说「欲得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须经过努力的布施、修五戒、十善、精进禅定及消除性障才能得到欲界天人异熟果报」的开示,是完全不符的;假使想要获得色界天身,必须亲证初禅到第四禅,舍寿后才可能得到色界天身;观想所成就的色法大身,只是心中的内相分影像,不能存在于天界;因此西藏密宗的观想法实质上是外道法,与佛法无关,也与获得广大天身的修法无关。又譬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观想,都是观想所成色,都是内相分,如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花座观、弥陀相观等观想,乃至成就遍观一切色观而悟自心如来、自心弥陀,「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CBETA, T12, no. 365, p. 343, c7-8),以此作为念佛的方法而增益对佛的信心,并作为与佛感应的修行法门,获得感应乃至授记……等;观想成功之后,在舍寿时可以得到佛的接引而往生极乐,但不是以所观想的佛身作为真佛身。第三种,无表色,即气质、气色等,是依附显色(青黄赤白、明暗等)、形色(长短方圆高低大小等)、表色(屈伸俯仰、行来去止等)而有,都是心法,属意识心所摄的色法。第四种,定果色,七地未满心菩萨要靠意识不断加行作意才能变现的柴米油盐等色法,为众生所受用;八地菩萨不须加行,才起作意即能变现如是色法。以上四者,不论是内色、外色、心法所摄色,这几种色,可以合称为广五蕴中的广色蕴。
以上器世间、别别有情色身、外五尘境、四种法处所摄色(带质境所见色、观想所见色、无表色、定果色),有色法、也有心法中的色法,都是剎那剎那变异生灭,无有真实体性。因此,色蕴一辞,在狭义上的定义来说,是指物质(尤指有情色身)而言,都是色法所摄;在广义上的定义来说,则有外色法及心法所摄的色法等二种,非单单如证严法师所说:「色即是物质」以及「『色』是一切眼睛看得到的物质。」又色蕴剎那剎那变异,无有真实体性,犹如河流漩涡中心的泡沫一样,看它似乎一直存在,但其实是新的泡沫一直陆续的产生,旧的泡沫一直陆续的消失,但总是有泡沫相续不断的存在,是故佛说「色如聚沫」。
又,物质并不障碍我们的心法本性,不障碍我们的解脱;只有在无明的状态下,有情才会产生障碍;何以故?一者,契经曾云「色无觉知、段肉无知」,表示物质并没有见闻觉知性,而且现代科学家也已少分证明了 世尊的说法,因此有物质的地方根本不会障碍有情的本性。
二者,有情这个色身,是借着别别有情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来接触四大、摄取四大以及借着父精母血长养而成;因有色身的关系,就有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是色法;意根则是心法,由祂携带第八识投胎于受精卵中而成就吾人的色);有六根的关系,能接触外五尘,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相分;有内六尘相分的缘故,就有见分六识现行、分别;当六识在分别内六尘相分时,第八识却从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故名离见闻觉知。由此可知,第八识借着自己所生的五色根来接触外五尘而变现出内相分六尘,意根欲了知内相分的法尘境,所以促使第八识流注六识种子而生起六识觉知心来分别,但是第八识本身从来不在六尘境界上生起分别,因此不会有障碍有情的问题发生。
三者,会障碍有情的是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是因为七转识无始劫以来,于内相分六尘中不如理作意而生起贪染喜厌等善恶净不净的分别与熏习,使有情误以为真实的接触外境,进而造作种种身口意行等业,导致有情轮回生死。
由上分析可知,物质及色身本身没有见闻觉知,根本不会障碍有情本来解脱的清净自性;第八识借着祂自己所生的五色根而与外境接触,却不在六尘上起分别,而且任运随缘配合七转识运作,也不会障碍有情取证解脱,反而因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不断的显现,使有缘的众生可以照见这个事实而迈向解脱及成佛之路。会障碍有情的是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因不如理作意,误以外境确实被自己所接触,因此误认外境实有而产生执着,所以导致有情轮回生死不停,所以物质本身并不障碍有情本有的清净自性,因此证严法师说「有物质的存在,就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显然是不如法说,不仅违背 世尊的开示圣教与理证,而且也无法通过世间法的考验。
接下来谈「受蕴」。证严法师在《无量义经》第一四五页云:「『受』,有颜色、形状的物体,让人看了心起分别就会产生『受』,受分为苦受、乐受、中受。见到喜爱的境界,心中产生欢喜即为乐受;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产生的感受即是苦受;没有苦与乐的感受即是中受。
乐受又可产生『喜受』,苦受又能产生『忧受』。乐是由意〔正光案:证严法师所指「意」字为意识,如同一本书一三七页所说〕所接纳,喜由第七末那识所接纳。面对外境,所纳受的不出此五种。」
正光辨正:所谓「受蕴」,是说六识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六尘中所生的感受,意识在其中体会顺心、逆心、不顺不逆的境界,所以心中产生了苦、乐、忧、喜、舍受,这五种受就是受蕴。因为有这五种受,接着就生起贪欲、瞋恚……等无量烦恼,导致后有的业种不断聚集,这都是由于不懂意识心的虚妄、不懂六尘的虚妄,这就是无明;因为这种无明而将意识心认作真实常住法,就像证严法师一样的认定「意识却是不灭的」,所以就不想取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认定意识觉知心是真实法、常住法,这就是人间到处都可以看得到的无明;由于这个无明,使得证严法师无法远离意识所领纳的苦乐舍受,就会在世间法的意识、六尘、名闻、利养、眷属等法上面生起执着,才会想要把慈济国际化,获取更高的人间评价,这都是由于无明(不知意识与六尘虚妄)而引生的。
受有三受、五受之分,是佛弟子耳熟能详的佛法名相。其中三受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指接触外境而引起违逆己心的感受,乐受是接触外境时引起随顺己心的感受,不苦不乐受是指接触外境时引起既不随顺己心也不违逆己心的感受。为了让大众了知这三种受的内涵,正光举日常生活吃冰淇淋为例,来诠释三受的内容。譬如很想吃冰淇淋,因为有期待及尚未吃到的缘故,此时即有轻微苦受产生。在期待的苦受当中,一但有冰淇淋可以吃,苦受马上变为乐受。吃了第一杯冰淇淋之后,乐受仍然存在,再吃第二杯冰淇淋时,乐受渐渐淡薄乃至转变不苦不乐受;一旦超过自己的觉受而吃第三杯冰淇淋时,不苦不乐受就渐渐转为苦受。从上面的例子可知:一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透过意识觉知心现行后所生的感受,所以受蕴其实本是识蕴觉知心的心所有法,并无自体性,而以虚妄性的意识觉知心为主体。二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相对的受,不是绝对的,是剎那剎那地变异生灭,是虚妄不实的,没有一定的体性,所以是变易无常的。三者,苦受亦非绝对的苦,乐受不是绝对的乐,不苦不乐受亦非绝对的不苦不乐受;而是乐中隐含着苦、苦中隐含着乐、不苦不乐中其实也隐含着苦与乐,只是世人没有觉察到罢了!所以受是无常、相待的。由此可知,三受或五受其实都是不断的在变异,并非真实有,犹如雨水不断的滴下来,在地面上连续不断的产生水泡一样,使我们误以为水泡一直存在,其实是不断的在生灭。受也是一样,当意识觉知心生起时就连续不断的存在,使无知的世人误以为受是真实有、真实存在,因此 世尊说:「受如水泡」。
五受是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圣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开示说:苦、乐、忧、喜、舍受,与意识相应。何以故?苦受、乐受都是意识觉知心现起后所生的感受,而忧受是由苦受分出、喜受是乐受分出,因此苦受、乐受、忧受、喜受当然都与意识相应了。既然喜受与意识心相应,怎么会如证严法师所说:「喜(受)由第七末那识所接纳」呢?这不但不符教证,也是不符理证的。
又《成唯识论》卷三、卷五都说:「第八识及末那识相应唯与舍受」,既然第七识只与舍受相应,而喜受为意识心所领纳,两者的体性完全不同,喜受又如何与第七识相应呢?而且,第七识意根从来只能在极粗略的法尘上面了知有无大变动,连变动的内容是什么都无法了知,得要意识心生起以后再加以了知,则意根显然是无法了知境界相的,那又怎能产生喜受而与喜受相应呢?从这里可以证明证严法师弄不清楚五受的真实义理,也完全不懂意根与意识的极大差异所在,因此说「证严法师完全不懂唯识」,一点也不为过。不懂唯识却偏偏喜欢说唯识,想要让人以为她真的懂佛法;当然所说必定错误百出、处处错谬,必然无法避免严重的误导众生;因此缘故,对证严法师的唯识谬说,不得不加以辨正!
接下来谈「想蕴」。证严法师在《斋后语》第七十一页云:「『想』是心缘外境时所接触的直接感受,称为第六识;……」
正光辨正:所谓「想蕴」即是了知、觉知,乃因色身与六识,相对于外境五尘而起身行、口行、意行,产生了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因三受中有韵味,于蕴处界产生各种想──各种了知,了知就是想阴;因为了知性会使众生误以为自己是真实常住的,所以阴盖众生的明慧,所以就称为想「阴」。这个想阴,是由色蕴、识蕴、受蕴及行蕴四法和合之下假合而有,是四法和合蕴集而有,所以又称为想「蕴」;想蕴既是四法和合蕴集而成的,所以是虚妄不实的。
就以欣赏音乐为例来说明想蕴。当听到音乐时,是透过耳根接触音乐声尘,产生耳识及意识分别。在这个过程当中,色蕴(耳根)及识蕴(耳识及意识)的种子流注而使欣赏音乐的事相成就。其中意识依据过去的经验,分别这个音乐好听或者不好听等等;如果好听就产生乐受,如果不好听就产生苦受,受蕴(苦受或乐受)成就。又,领纳苦受、乐受或舍受的当下,了知性已经出现了,因此想蕴也成就了。由此可知,想蕴是透过色蕴、识蕴、受蕴及行蕴四者和合而成,犹如热沙地或柏油路面,夏日远望似有积水,其实非水,乃是阳焰。想阴亦如是,犹如阳焰非实,因此 世尊说「想如阳焰」。
反观证严法师说:「『想』是心缘外境时所接触的直接感受,称为第六识」,根本违背 世尊的开示,何以故?想蕴是意识心缘于外境时所接触的直接感受之了知,已经在受蕴之后,也与受蕴同样都是意识觉知心的心所法,证严法师怎么可以说是第六意识呢?假使她这个理可以说得通,那么我们将可以如此说:「证严法师说话的声音就是证严法师本人。」依照证严法师所说的道理:意识觉知心的心所法可以说就是意识;则正光这句话的道理也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是同一个逻辑的缘故。又第六意识是透过色蕴与外五尘接触后辗转所生的识蕴中的一识,然后才由意识分别产生了苦乐舍受以后,才可能会有想蕴(对境界的观察与了知性)出现,是附属于第六意识而生的法,证严法师怎么可以说「想蕴就是第六意识」呢?由此可知,证严法师根本就不懂识蕴的内容,也不懂得想蕴的内容;由此可以证明她是连五蕴的观行都作不好的,连我见都还没有断除分毫,正是博地凡夫,竟然敢冒充为地上菩萨,让人尊称为等觉菩萨──上人──她的胆子真大!
接下来谈「行蕴」。证严法师在《斋后语》第六十二页云:「行蕴是迁流造作之意,亦可说是意识思想或行为的造作,而行蕴不只是指人,宇宙大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行蕴中。此处之『行』是非常微细的活动,使人不知不觉。」
正光辨正:举凡因身口意造作众业而感得的三种受,再由想蕴产生欲求接触或厌离或不作为等行,乃至识蕴之识别而起思惟、记忆、贪求或远离等一连串过程,均在行蕴之中,因此行蕴是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识蕴在内的。众生在世间有身口意行而产生种种受、想,便以为五蕴真实。然行蕴不实,若无身口意行即无行蕴,若无三种受之了别即无行蕴,若无三种受的不断领受即无行蕴,若无六识现行即无行蕴,若无第八识所造成的色身及内外五尘境即无行蕴,因此行蕴的存在必定显示其它四蕴也同时存在;行蕴是由色、识、受、想四蕴和合而显示出来的,本身并无实质;犹如芭蕉,看似实有,其心并无骨干,如果一层一层剥开,终究无实有,因此 佛说「行如芭蕉」。
反观证严法师说:「行蕴是迁流造作之意,亦可说是意识思想或行为的造作」,但是行蕴其实是透过第六识、第七识配合造作而成的,是透过六根(含意根第七识)、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的和合运作,才能够成就,不是单由意识思想、行为的造作就能成就的。证严法师将自己错解的十八界法加以任意分割及浅化,终将无法真实的利益座下三众弟子,而又误导了三众弟子,实有过失。
接下来谈「识蕴」及六根。证严法师在《无量义经》第一三七~一三八页云:「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意为第六识。我们的眼睛必须透过视觉神经──眼识的作用去分别,最后还要加上意识,才能产生作用。
我们如果光用眼睛看,却没有应用眼识、意识,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情况。当一个人专神贯注做某一件事情或与人谈话时,有人从身旁甚至眼前走过,他都会浑然不觉,这就是眼识与意识没有发生作用。
耳根对声尘,鼻根分辨香味,舌根辨别食物的味道,身根则接受外界的感触。五根对五尘,意即是五根的总源头,也就是第六识,外面的任何境界,诸根的感触、分别皆由意识去分别。」
正光辨正:单单从这一小段法义中,就可以知道,证严法师根本不懂唯识,根本不懂佛法也,正光一一说明如下:
一者,视觉神经不是眼识,何以故?视觉神经是色法,眼识是心法,两者截然不同,因此视觉神经绝对不是证严所说的眼识。眼根可分为眼扶尘根及眼胜义根,眼扶尘根为眼球及其运动纤维等,眼胜义根为眼之神经组织及头脑中掌管视觉的部分,具有传输及变生内色尘相分的功能。吾人眼见外色尘,是因为透过眼扶尘根与外色尘接触,第八识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显现外相分的倒影,然后透过眼胜义根之神经传输到胜义根头脑中掌管视觉的部分,显现带质境的内色尘相分及引生见分眼识。其中眼识见分分别内色尘相分之颜色、明暗等等,意识再依据过去的经验而判断详细的色彩、明暗、形状、大小的内容,乃至生起贪染喜厌等心行,再由第七识思心所取舍。由此可知,能够显现色尘相,是透过眼根(含眼扶尘根及眼胜义根)与色尘相接触,而引生色尘相分及眼识见分,再由眼识见分来分别相分,让众生以为真实的接触到外境;这事实已经很清楚的证明眼识不等于视觉神经,所以证严法师所说「视觉神经就是眼识」的说法,非常荒唐、无理,何以故?视觉神经是色法,眼识是心法,不可说为同一法故。
视觉神经(眼根)是色法,眼识则是心法,这个道理无人可以推翻;以此类推,耳根耳识、鼻根鼻识、舌根舌识、身根身识亦皆如是:五根都是色法,五识都是心法,体性各异,所以建立为根与识而有不同;如果像证严法师一样的擅加乱配,将根说成是识,就是唯识学《八识规矩颂》所说「愚人难分根与识」的愚人了。又六根的意根,在唯识学上称为第七识末那,是意识的心根,不是有色根;祂能触内五尘境所显示的法尘,因此法尘是依附五尘而有、而显现的,不能离开五尘而有法尘。又意根想了知法尘的内容,遂令意识现行,才能知道法尘的内容,因此意根及意识都是心法,不是色法。此外,在五扶尘根面对外五尘时,五色根的神经能够传输外五尘境的信息到五胜义根(头脑)处,由第八识配合外五尘境产生内六尘相分,由意根触觉内相分的法尘境而生起作意的关系,才能由第八识不断流注六转识(识阴)种子,因此才能了知内相分六尘境界,由这内相分的六尘境界来与外境五尘境界相连接,而使吾人有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等性;其实众生都只是接触到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境界,意识觉知心与意根,从来不曾接触到外面的境界相;但众生不了知这个道理,总以为有真实接触到外境,所以把心外的境界执着为真实有,所以就像二乘圣人一样,认为实有外境被自己所接触,就把外境认为真实有。
综合上面可知,视觉神经属于眼的胜义根,色法所摄,此视觉神经具有传输外色尘信息的功能,能够传输视网膜所显现的外相分到头脑中掌管视觉的地方,接着产生眼识相分与见分,再由眼识见分来分别色尘相分,才能使吾人看见外色尘境,因此眼识是心法,不是色法。此外,在视觉神经传输信息给头脑掌管视觉的地方,在色尘处就会同时产生法尘,意根想了知法尘内容,而使意识现行及分别,因此意根及意识都是心法。既然视觉神经是色法,当然不是眼识心法了,因此证严法师说「视觉神经就是眼识」,根本违背唯识正理,所说根本就不如法。
若如证严所说「视觉神经就是眼识」的话,那么尸体也应该仍有眼识现行了,何以故?尸体仍有视觉神经故。可是一般人都知道:人于死亡后,意识尚且会渐渐断灭,更不要谈眼识能够现行了,视觉神经仍完美的存在时也一样无法使眼识现行的,何以故?前五识以意识为俱有依故,因此意识断灭后,视觉神经纵使仍然完好无缺的存在,眼识也仍然无法现行。像这样浅显的唯识道理,修学唯识二、三年的佛弟子们都知道,唯独身证「等觉位」(故号之为「上人」)的证严法师竟然不知道,真是可笑!既然证严法师连粗浅佛理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够了知甚深微妙之了义法,未之有也!
二者,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做某一件事情或与人谈话时,乃至有人从身旁甚至眼前走过,眼识及意识仍然在运作,并非如证严法师所说:「眼识与意识没有发生作用」,何以故?当专注某一件事或谈话时,眼根仍然接触外境,并且在视网膜产生外相分,眼胜义根将此讯息传输大脑掌管视觉的地方产生内相分的色尘与见分眼识,再由眼识见分来分别色尘相分,眼识是仍然存在的。而眼胜义根将信息传输同时,也同时产生了内相分色尘上的法尘,只是意识没有将多数的心行注意在色尘上面而已,所以就不觉得色尘的存在,产生了视而不见的现象,但是意识仍然在运作,只是专注的运作于另一个境界上面,而忽略了视觉色尘的部分,才会有视而不见的情况,事实上意识是仍然存在及正在不断运作着的,不是证严法师所讲的意识与眼识没有发生作用。所以证严法师所说:「当一个人专神贯注做某一件事情或与人谈话时,有人从身旁甚至眼前走过,他都会浑然不觉,这就是眼识与意识没有发生作用。」是完全不如理的说法,因此正光说证严法师不懂唯识、妄说唯识,真是一点也没有冤枉她。
又参禅者进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整个心思都笼罩在疑情中、专注在疑情上,专心在参究中,因此忽略了外五尘境。这个时候,就算是眼睛张开,也不见外面的色尘境,因此有「视而不见」之忽略现实事情发生。然而在「视而不见」忽略现实当中,意识仍然不断的现行,不断的专注在疑情及参究中。因此参禅者进入这个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参禅阶段,就是禅宗所说的「银山铁壁,水泼不进」、「骑声盖色」、「黑漆桶」,仍然在参究过程中。由上可知,当参禅者专注于疑情上面用心参究,进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忽略现实的阶段,意识仍然是在现行的,意识仍然是有作用的,非如证严法师所说:「眼识与意识没有发生作用。」因此缘故,正光说证严法师从未经历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参禅阶段,所以她不懂参禅,也没有证悟过。
三者, 佛曾在四阿含诸经中多次开示:「意根、法尘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根、法尘为缘生」,依照证严法师的说法:「意根就是意识」,则这些圣教将必须改为「意识、法尘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识、法尘为缘生」,或改为「意识不须意根与法尘为缘即能自己无中生有」,此中过失是:意识能够自己出生自己,或是无中生有,而非意根触法尘再出生意识。复有过失:同理,前五识从此也可以不需要以意识作为俱有依,或同样可以自己无中生有。但是经与论中都明说意识的出生与现行运作时,都必须有意根作为俱有依,否则岂唯不能运作?根本就不可能有意识出生,所以证严所说严重的违背唯识经论的正理。复有过失:吾人在眠熟等五位中将永远无法醒来、出定,以及将无意根携第八识去至未来世,将会违背世间及出世间正理,何以故?第一点,意识在眠熟等五位会断灭故,如果意根就是意识的话,意根在眠熟等五位中将必定会断灭,因此将无法有醒来及出定等事发生。第二点,意根就是意识的话,人死后,意识就断灭了,因此人死后,都将进入无余涅盘,不必断我见、也不必断思惑,更不必修学佛法,则二乘解脱道说应断我见及我执,都将成为戏论了。第三点,因为意根就是意识,所以人死后没有意根携第八识到未来世,则一切人死后都将断灭,因此证严法师所说的正是断见外道思想,成为断见外道了。如果意根就是意识的话,就表示意识也将会有意根的体性──处处做主,从此以后,唯识学诸经都将因此被证严法师改写,是耶?非耶?此外,如果意识就是意根的话,还有无量的过失,读者可以从正光上面所说意根、意识种种体性思维、整理、简择,就可以清楚了知,限于篇幅的关系,不再赘言。
由于证严法师不承认有七、八二识,仅承认有六识,因此解释有情八个识之间的关系,必定产生了前后颠倒、自相矛盾的现象,处处错会,完全悖离 佛的圣言量以及诸菩萨的开示。因此,证严法师把第七识与第八识都认为是意识心,就严重的违背圣教量,正光建议证严法师先入禅宗求悟;等到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现前体验第八识与意识觉知心大不相同的心性以后,再进而多读经典,融会贯通,才不会产生现在乱说佛法的不好现象;若以自己错解的佛法来为有情众生开示,就是不如法而说,依阿含经典中的定义,是等同谤佛的恶业,证严法师对此应该多加注意才是。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八).......... 正光居士
(原标题:对实相心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