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再走‘’江湖‘’路,江西禅宗祖庭参访记(一)

   日期:2024-07-19    
2018年9月11日,寻祖庭再走‘’江湖”路江西禅宗祖庭参学体验圣迹之旅, 在江西省府南昌正式起行。
 
关于‘’走江湖‘’
中国禅宗相传到六祖以后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禅寺越来越多。在水边林下修行传法的禅师也越来越多。
六祖以后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禅师,叫马祖道一,他在江西洪州(今南昌)弘扬禅法。正当马祖道一法席繁盛之时,湖南清远也出个叫‘行思’的高僧。
原来,马祖辞别湖南衡山,东入江西大弘禅法之时,却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唐玄宗天宝元年,青原行思法嗣希迁辞别江西青原山,西入湖南。行至衡山南台寺,结庵寺东石上,人称“石头和尚”。禅宗史上出现了“马祖主江西,石头主湖南”的格局。
马祖的江西禅与湖南禅齐驾并兴,四方禅者,纷纷集结于两家门下,各事其主,从而成为了此后禅宗诸流的两大族源。当时,一般学禅者,以“不见二大士为无知”。在江西与湖南之间游州猎县,往来憧憧,行走湖南,江西之间,求教于两大高僧,探讨佛法。后来就称之为“跑江湖”。
 
第一站,宜黄石巩寺
石巩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二十里处的石巩岩下,寺周有丹霞地貌,始建于南北朝。自208省道公路转入山口,眼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群山环抱、溪水清秀、稻田纵横,婉若图画。诸山林木阴郁,横带苍烟白霭。
 
拾阶而上见一石巩正居其中。从旁仰望,石梁亘,如桥空架,高十余丈;梁下现大洞天,空灵明 ,如悬明月于半天。山岩崩裂,林木阴郁,磺带苍烟白霭,石巩突起,正居其中。从旁仰望,石梁横亘,如桥空架,高十余太梁下现大洞天,空灵明彻,如悬明月半天。
 
《徐霞客游记》谓其“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石分三叠,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米,东壁高约十余米,壁上有窟,冬暖夏凉,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脚,直入谷底,岭下有溪,清流如镜,四周群山环绕,峭壁兀立,古木幽苍,祥云霭瑞。隋文帝三年(583年),义泉和尚云游至此,惊慕此山英灵奇秀,实乃“钟天地精气,凝日月奥蕴”之洞天福地,可托千年法脉,遂于䂬下结庐。
 
穿过石巩,俯视脚下峡谷,但见山上林木繁荫,山下梯田层层,梯田上一抹抹翠绿可人,
 
前有义泉和尚领众熏修,后有高徒石巩慧藏,秉师法脉,住持道场。禅宗著名之“慧藏逐鹿”、“石巩张弓三平受箭”公案,即源于此。唐肃宗敕封为“石巩义泉寺”,宋仁宗敕封为“石巩义泉古寺”,赐匾石巩为“江西第一名山”。祖师殿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门对悬崖绝壁,眼前一望无际,层峦叠翠,远眺而心旷神怡。祖师殿一堵墙上上书“石巩寺”“江西第一名山”“胜迹永昭”等匾额。一副对联,气势宏大:“石巩日期太虚留幻境,雪滩风定极乐悟玄机。”祖师殿一侧则是天下奇观——石巩像一座石桥横空,接引左右,令人称奇。
 
《宜黄县志》记载:马祖始自建阳佛迹岭至宜黄石䂬结庵䂬下。纵览群峰山脉龙象,自语石䂬,心佛所居,便依䂬建立道场,大开法化。“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規”,马祖道一禅师从这里开始,开创禅宗丛林,天下道场始于兹。
 
《五灯会元》载:佛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告诉菩提达磨:“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什邡罗汉僧’”。这句话是对什邡罗汉寺马祖道一广度群生,开创中国佛教新天地的预言。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达磨初祖到六祖慧能,基本上是将佛法思想与中国实际从理论上相融合的一个时期,到六祖慧能达到顶峰,从而奠定了禅宗最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八祖马祖道一之后,佛教才真正的完全中国化,可以说马祖道一是中国佛教的开山始祖之一。这一时期,以马祖和石头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禅师,以明快而贴近生活的方法,把佛法精神以简单、纯真、自然的形式弘扬开来。“法付龙天,插杆弘扬东土;宗承马祖,一口吸尽西江。”
马祖开创“丛林”,使中国佛教僧吕开始了有系统、有保障、有规章、有制度的僧团生活,这是中国整个封建都不能实现的有着社会形态的大型生产、生活、修行的群体组织,对当时社会影响深刻。
 
石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米,东拾数米,有窟,冬暖夏凉,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脚,岭下有溪,清流如镜,四周群山环绕,峭壁兀立,古木幽苍,祥云霭瑞。
 
心鉴蒙尘,磨镜去垢,寻真心,乾坤涵美,荡心神,青青翠竹,尽法身;艳艳黄花。
 
禅宗之“五家七宗”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法创立,经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以神秀为首的渐悟说和南方以慧能为首的顿悟说两宗。后世以南宗顿悟说为正宗,慧能为六祖。慧能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后南岳怀让分为沩仰、临济两派;青原行思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世称五家;在临济下又有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第二站曹山宝积寺
宝山取宝宝无尽,禅寺参禅禅有机。曹洞宗祖庭之一的曹山寺位于宜黄城南乡陈坊村后曹山山麓,距县城15公里许,由唐代僧人本寂禅师于870年前后创建,为佛教禅宗支下曹洞宗法脉地之一。 
 
曹山原名荷玉山,本寂禅师因礼曹溪六祖,回来后就改名为曹山。当年,曹洞宗祖师本寂禅师在曹山“法席大兴,学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即为盛”,诗人陆游曾写下《宝积寺》:‘’偶来游古寺,景逐眼前生。岩上高僧坐,林间野客行。望穷沧海远,吟久暮云平。此境真难到,登临暂适情。‘’之句。
远远望去,曹山寺卧居于山岚深处,气魄恢宏的庙宇古色古香、庄严肃穆。据说曹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莲花瓣,而曹山寺坐落在莲花瓣当中。寺周树竹茂密,群山环抱,溪俗邃深,清泉长流;寺旁芭蕉滴翠,银杏吐绿,风景秀丽,优雅恬静。步入高悬着“曹山宝积寺”五个大字的山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群山环绕之中,庄严肃穆的庙宇掩映在白云绿水之间,犹如一颗莲心,镶嵌在莲花中央,形成一个天然的大佛法坛,仙趣妙成。
 
寻祖庭探幽古,领略庭风塔影。看五家觅七派,求悟妙明真心。
 
整个寺院占地五十二亩、集禅学教学与研究、礼佛观光为一体的江南山水园林式大型仿唐建筑,内有庄严肃穆、风格独特的钟鼓楼、天王殿、三圣殿、药师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和佛学院。整座寺院保持了唐代建筑风貌,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布局严谨。
 
漫步在曲径回廊、竹林花木之间,看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曹山宝积寺香烟袅袅,梵歌缭绕,感受到的,是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寺内有历代高僧大德、长者居士,文人儒流题词,额匾、撰文、作赋、植树等,尤以宋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及手植罗汉松为最负盛名,寺内尚有特殊的观音像,“水不盈尺,署月清冷,”可惜今已不存矣!
 
寺院西侧百丈余远,是本寂禅师舍利塔的所在。麻石铺砌,苔痕斑驳,石塔苍苍。禅师的墓前,有一不高的石塔,里面点燃着一盏佛灯。这尘世间,有风,有雨,可是那盏微弱的佛灯,却小心翼翼地亮着,不熄,不灭。我想,昔日本寂禅师在曹山寺弘扬佛法时,定是这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听众心中的那一盏盏“佛灯”,万千这样的“佛灯”才得以发扬光大,最终创宗立派。
 
第三站栖隐禅寺
在江西与湖南交界处,绵延千里的罗霄山脉北段为武功山,自古以来,武功山与庐山、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仰山为其一脉。仰山距宜春城区约20公里,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
 
沿着温古公路,穿过云蒸雾绕的仰山梯田,悠闲的鸡狗嬉戏追逐在田埂,箭叶蓼粉嘟嘟的花朵在绿色梯田的映衬下愈发娇艳。驱车沿着溪水行走,醉鱼草紫色的花串悬垂在水面,似美人对镜梳妆。不知名的黄花溢满枝桠,透亮的小模样让人忍不住沾指轻尝。一路石径润泽,空气纯净,溪水笼烟,植被比目连枝。
宋代大文人黄庭坚过仰山有诗赞:‘’简师飞锡地,天外集云峰。孥石侵破衲,涧响杂疏钟。客问西来意,无言凭短筇。‘’
 
‘’仰山梯田‘’——仰山古老独特的梯田。‘仰山梯田’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梯田。当年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在其《骖鸾录》中曾记载:‘’岭坂上皆禾田,层层而上及顶,名梯田‘’。‘梯田’一次词就起源于此。
 
唐韩愈有诗云: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进得山门,见庭院左侧两棵银杏树,穿天入云,枝繁叶茂。大雄宝殿前丹桂盛开,花色橘红,香味沁人心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手指轻抚花瓣,沾一脉馨香,忘一段过往。坐于树下石鼓上,听树叶生长,鸟儿婉转啼鸣,听风吹过宁静安然的殿堂,禅境顿生。
 
唐代会昌年间(841年—843年),当时著名高僧慧寂禅师,为避社会大动荡与战乱,从湖南沩山来此隐居。数年后,开辟佛教道场,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于仰山大行禅法,领众修行,法炬明耀,从者云集,盛极一时,远播高丽、日本,仰山遂成一大禅林,“仰山慧寂”名威四海,傲立佛门。朝庭表彰其教化功德,唐宣宗元年,宣宗亲笔题 “栖 隐 寺”,赐于仰山道场作为寺额, 慧寂禅师圆寂后,朝廷追赐谥号为 “智通禅师”。佛教界也因其教化之德尊称为“小释迦”,誉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世。慧寂禅师、仰山和仰山栖隐禅寺名噪天下。
沩山灵佑禅师与仰山慧寂禅师师徒唱和,相互默契,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尊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禅”在中国成了佛教的代名词。作为禅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沩仰宗祖庭――仰山栖隐禅寺,及其开山祖师慧寂禅师的思想和遗迹,在整个中国禅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人们瞻仰胜迹和休闲游憩的美妙去处。古往今来,凡到宜春的文人墨客,没有不登仰山游览兴叹的。
 
栖隐寺中殿、堂、楼、阁一应俱全,宏伟壮观
 
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敕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此时的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了,而是随着沩仰宗的衰微,也就不管属于哪个派系,只要是有德望的高僧,都可以被请来担任住持。因此,在宋代,临济宗的楚圆禅师、曹洞宗的仰山禅师、云门宗的佛印禅师、黄龙派的行伟禅师……,等等著名高僧,都曾住持过太平兴国寺。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张商英、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等,也都慕名造访过该寺。宋代的太平兴国寺不仅本身兴旺发达,而且带动整个仰山兴起了大批的建寺建庙高潮。其中有些寺院都达到了海内外闻名的程度。
 
沩仰宗属禅宗南岳法系。该宗把主观、客观世界分成“三种生”,即“想生”、“相生”、“流注生”。“想生”指主观思维,说所有“能思之心”都是杂乱的“尘垢”,必须远离,方能解脱。“相生”是“所思之境”,亦即客观世界,也应予以否定。“流注生”是说主观、客观世界变化无常,“微细流注,从无间断。结论是此三者皆应否定,“俱是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 。其修行理论上承马祖、怀海的“理事如如”之旨,认为万物、有情,皆具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禅法“方圆默契”,禅风适合根机深厚,品性内秀的温厚之人。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应众山之举,悬系沩仰宗钟板,续传沩仰宗法脉,于是沩仰宗得以灯传焰续,虚云老和尚再传弟子一诚长老,承老和尚遗志,发大宏愿,中兴仰山祖庭。时逢盛世,佛日重辉。仰山在一诚长老的指导和关心下,现修复初具规模,梵宇巍峨,佛像庄严,山门大开,广迎十方善信前来进香、静修,研修佛法,为社会和谐树立典范。
 
第四站,扬岐山普通寺
杨岐宗祖庭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
杨岐山杨岐派发源地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寿桃峰下。杨岐山系江西省萍乡市AAAA级景区,海拔约1000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绿蓝青黛染晴山,院锁层峦叠嶂间。
庾岭插天云漠漠,曹溪泻地水潺潺。
灯荧星点清宵静,炉袅烟丝白昼闲。
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
    ------宋•郑  强《普通禅寺》
 
扬岐山是中国宗教名山,扬岐普通寺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祖师乘广禅师开山立广利禅寺。宋庆历初(1041)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并改称其为普通寺。
 
由于方会禅师继承了临济的正宗禅法,又综合了云门等派的禅风特色,且兼得马祖道一禅师的大机、大用,所以文政和尚在为方会语录作序时评论说:“当时谓(怀)海得其(道一)大机,(希)运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加上他随机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其禅法浑无圭角,圆融会通,因此,佛教史家称扬他的禅法“宗风如龙”。正是这种宗风,使杨岐派在当时激烈的派系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法系能长期流传下来 。杨岐派和黄龙派同时兴起,后来黄龙法脉断绝,杨岐派恢复了临济宗的名称。禅宗后期的历史,几乎成了临济宗的历史,而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成了杨岐派的历史。所以说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公元1199年,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广有信徒。
 
第五站,宜丰黄檗禅寺
黄檗禅寺位于江西省宜丰县西面的黄岗镇黄檗村境内,距县城54公里,仙姑峰海拔1404米。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发祥地,为中外临济宗共尊的第一祖庭。
 
黄檗山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自古以来,黄檗山的祖山、祖庭、祖塔被赞为天下临济三大圣景。
 
原黄檗禅寺已经湮灭无存,据说毁于文革年间。现遗迹仅有一口古井,一堵破墙。
 
现在住寺的释心空师傅是河南人,为人很热情,陪同我们参拜了正在建设中的大雄宝殿并为我们介绍了黄檗寺的历史和现状。据介绍现在的黄檗寺复兴大计正在进行之中,大雄宝殿和两座新建的殿堂,鲜亮而突兀,坚信不久将来黄檗寺一定会宗风重振再显辉煌。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