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四祖寺历代住持考略

   日期:2024-07-19    
四祖寺主持

四祖寺主持

部分住持小传或语录
 
  清皎禅师,南岳下七世,白兆志圆禅师法嗣,五代末期禅僧,福州王氏子。初住郢州大阳山为第二世,次住安州慧日院,后迁蕲州四祖山为第一世。年七十时,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楷师岩畔祥云起,宝寿峰前震法雷。”年七十时说遗偈曰:“吾年八十八,满头垂白发。颙颙镇双峰,明明千江月。黄梅扬祖教,白兆承宗诀。日日告儿孙,勿令有断绝。”淳化四年癸巳八月二十三日入灭,年八十八。
 
自南禅师,南岳下八世,白兆怀楚禅师法嗣,宋临济僧。《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自前唐天佑上圣朝端拱初,有蕲州三角山龙门祖师僧自南开堂演法。自南者,合肥人,世姓解氏,住持凡七年,复回蕲州四祖山。
 
志諲禅师,宋代禅师,南岳下八世,云门僧,与五祖师戒同为双泉师宽法嗣。生卒不详,为云门三传高足。住蕲州四祖山,精通儒典、善诗文。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多年松树老粼皴。”问:“叶落归根时如何?”师曰:“一岁一枯荣。”
上堂云:“尽乾坤方地、三世诸佛、天下老和尚,被山僧今日坐断,无汝出头处。设有出头得时,也只是个竹木精灵。虽然如是,也未免担枷判事,久立珍重。”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一人使虚,万人使实。”
僧问:“如何是四祖境?”师云:“千年松杉桧,四季镇常青。”进云:“如何让是镜中人?”师云:“祖师真影常年在,来往游人稽首瞻。”
问:“如何让是佛?”师云:“大殿里是释迦。”进云:“莫便是也无?”师云:“莫错认,定盘星。”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厨无过客餐。”进云:“客来将何祇待?”师云:“客来须看。”
问:“寻枝摘叶即不问,如何是直截根源?”师云:“佛头衡不远。”
问:“迦叶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师云:“大庾岭头提不起,方知不是我同人。”
 
端禅师,南岳下九世,五祖师戒禅师法嗣,宋云门僧。作《法身颂》曰:“灯心刺着石人脚,火急去请周医博。路逢庞公相借问,六月日头干晒却。”
 
惠海禅师,青原下九世,郢州大阳山警延明安禅师法嗣,宋曹洞宗僧。上堂云: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作么生说个不二底道理。然即,人人尽知。有要且不。相续作么生得相续去。良久,云:但自心藏异迹,语去浮云珍重。僧问:如何让是古佛家风?师云:“密展灵关异,千机类不齐。”
元正日,僧问:时迁景运人皆委,不落四时事若何?师云:历劫不迷。今日事,一轮辗破四时机。学云:今日事又如何?师云:烟岚雾气凝萧萧,赏赉无私又一年。 《天圣广灯录》
 
处仁禅师,青原下九世,宋曹洞僧,太阳警延明安禅师法嗣。住四祖山有年,后赴灵泉山。有僧问:如何是灵泉一滴水?师云:灵泉无滴沥,善润遍乾坤。问:如何是清法身?师云:随流常出没,不滞往来踪。进云:应的事又作么生?师云:千差无异辙,万像目前分。(《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五)
 
居讷禅师(1010-1071),宋代云门宗僧,延庆子荣法嗣。字中敏,俗姓蹇,梓州中江人(四川三台人)。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十一岁,依汉州(四川广汉)什邡竹林寺元昉出家。十七岁,受试《法华经》得度,受具于颖真律师。初以讲学冠于两川,道被天下。后巧遇禅者劝其参禅。讷于是出蜀,至襄州洞山参延庆子荣,留止十年,修读华严论有悟,道价日增。遂承嗣子荣之法,为云门宗传人。初住庐山归宗寺,又住圆通寺。后迁四祖寺。仁宗赐号“祖印禅师”,世称圆通衲,其性凝重,戒行清高,贯通经论,又通儒典。所至丛林,号称第一。僧问:祖刹重兴时如何?师曰:人在破头山。曰:一朝权在手。师便打。既老,休居于宝积岩。熙宁四年(1071)三月十六日无疾而化。阅世六十有二。
 
逸禅师,南岳下十一世,居讷禅师法嗣。
 
法演禅师,南岳下十三世,黄龙慧南禅师法嗣,宋临济宗僧。桂州人也,受业本州永宁寺。少年受具,壮岁游方。湘楚丛林,江淮禅席,所至知识,无不异待。道契南师,他游遂息。一住四祖三十余年,行解坚密,人天景仰。
开堂日,上首白槌罢,师云:吽。谁敢措口。更谈何事。诸人还知么?
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双峰粗识好恶。僧曰:和尚岂无方便?师云:幸自可怜生。僧曰:当阳一句蒙师指,谢家人本在渔船。师云:放过即不可。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饥嗔饱喜。问:如何是心相?师云:山河大地。僧曰:如何是心体?师云:汝唤什么作山河大地。
上堂云:云飏飏,雨沥沥。尽是诸人日用力。直饶于此便明得。二十拄杖教谁吃。
上堂云:叶辞柯,秋已暮;参玄人,须警悟。莫谓来年更有春,等闲蹉了岩前路。且道作么生是岩前路。良久曰:险。
上堂云:主山吞却案山,寻常言论。拄杖子,普该尘刹,未足为奇。光境两亡,复是何物?良久曰:劫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旧白云中。
上堂:“佛祖之道,壁立千仞。拟议驰求,还同点额。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古圣到这里,垂一言半句,要你诸人有个入处。所以道,低头不见地,仰面不见天。欲识白牛处,但看髑髅前。如今头上是屋,脚下是地,面前是佛殿。且道白牛在甚么处?”乃召大众,众举头,师叱之。
 
戒耸禅师,不明法嗣。宋元符二年,于法演禅师示寂后,募建鲁班亭以护栽松塔。
 
仲宣祖意禅师,智海清禅师法嗣,南岳下十四世,北宋末住四祖山。南宋建炎元年住持修双峰正觉禅院涅盘堂,惠洪??为记。上堂:“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人心是佛。凡圣本来不二,迷悟岂有殊途?非涅盘之可欣,非死生之可厌。但能一言了悟,不起坐而即证无生;一念回光,不举步而遍周沙界。如斯要径,可曰宗门。山僧既到这里,不可徒然。”乃举拂子曰:“看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若凡若圣,是人是物,尽在拂子头上一毛端里出入游戏。诸人还见么?设或便向这里见得倜傥分明,更须知有向上一路。试问诸人,作么生是向上一路?”良久曰:“六月长天降大雪,三冬岭上火云飞。”建炎新元(1127),募建涅槃堂。惠洪觉范写记。
 
云端禅师,南宋僧,行事不详。《双峰山赋》有“云端留法身之偈……”句。
 
 宗绍(肇)禅师,南岳下十六世,南宋临济僧,南华智昺(炳)禅师法嗣。《双峰山赋》有:“……宗肇续铁面之灯”句。
 
止堂定禅师,南岳下二十二世,天童东岩净日禅师法嗣。元大德至大、皇庆年间住四祖寺,为元初四祖寺中兴祖师。晚年四祖寺与五祖寺同受仁宗伽黎燃灯隆锡之赐,全山塔庙为之一新。寂前将寺产僧分为两大房,其徒二人各主一房。四祖寺分房由兹开始。寂后,塔于本山。后人将舍利移入灵润桥南端桥体内,有碑记之。
 
平川济禅师,南岳下二十三世,止堂定禅师法嗣之一,据《少林寺志》载,平川济属径山熙法嗣,少林第二十七世。主四祖寺之一房。终年不详。塔于破额山的上罗湾山南隈,今为新辉芦花庵后院。有一块然岩石上镌有“平川和尚舍利塔”七字,这是少林寺僧人寂后的一种□葬形式。清初,寺僧将舍利迁至鲁班亭旁筑墓立碑,碑今尚存,部分文字可见,有平川济基之。
 
云谷兴禅师,止堂定禅师法嗣之一,主寺之一房。后不知其详。
 
祖意庭柏禅师,不明法嗣,为元末四祖寺住持,修建明月桥、灵润桥。
 
三昧寂光律师(1580~1645),明代律宗千华派之祖。广陵(江苏江都)人,俗姓钱。字三昧。二十一岁出家,从雪浪洪恩习贤首之教观,彻其宗乘后,遍寻名宿,受紫柏真可、云栖袾宏等人所器重。同时从慧云如馨受具足戒,精研毗尼。后历衡山,登庐山,为江州之众所延请而住东林寺。时池中白莲不种自生,符合慧远再来之谶,复自塔龛中得晋太尉陶侃所奉之文殊金像。师留锡衡山雉潭时,驯伏潭下之怪龙,于五台山建龙华大会讲戒,兴维扬(扬州)石塔寺。于金陵报恩寺说戒之际,该寺塔放光二十余夜。又受都人之请,兴宝华山隆昌寺,开千华大社,学侣云集。崇祯六年(1633),受蕲州荆藩之请,住黄梅四祖寺,理全县之佛寺,香火为之一振。于老祖寺说戒,庭树不期开花,香布寺外。南明弘光元年(1645),设坛于金陵,帝特赐紫衣、白金,文武百官迎谒于寺,敬称国师。同年六月,于宝华山端坐入寂,世寿六十六。赐额‘光明金刚’,谥号‘净智律师’。综其一生,足迹遍海内,临坛说戒凡百余回,修建佛寺达一、二十所,专弘律法,为律宗千华派之祖。着有《梵网经直解》四卷(清乾隆时入藏)、《十六观忏法》。宝华山在寂光之后,成为我国戒学之中心。[宝华山志卷七、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三昧和尚像赞 晦山戒显
法说四十年,道行几万里。鼎重律门,毗尼振起。大灵谷之嘉声,肃南山之正轨。在东林则白莲重开,应远公再来之谶;在破额则紫云遍现,为医祖中兴之子。到处鬼神禀戒,以致帝王赐紫。至今越北燕南,尽是千华发蕊。后千斯年,瞻之仰之,孰不涕泪悲号,搏颡有泚。呜呼,盛德大业志矣哉。 (《宝华山志》卷十三赞)
走九江礼诸祖道场 《一梦漫言》卷上 继主千华见月叟自述
往西林随喜过一宿。走九江府,日已沉西,城外各庵俱不留歇,谓地方严禁,过江可宿,只得忍饥渡江。至中流,渡子索钱,余解系捆脚带予之,同舟有道人见已,为余等出渡钱。登岸问旁人宿处,答言:左近无庵堂,顺堤下去七十里,到濯港,是五祖离母墩,有一茶庵接众。余向成拙、觉心言:我等被人所诳,前庵又远,西南风狂,宜各勉力速行,不必在此犹豫。三人迎风掩口,背月奔途,至后夜方到。敲门求歇,幸主僧道心,即起开门请入。问其夜行之故,余等详告,彼叹息行脚之苦,悦颜烹茶。余嗟云:不至九江庵堂,焉显此处道念!次日早食毕,问其去向,方知一路祖庭殿宇颓朽,皆三昧老和尚修葺重新,故往随喜。遂奔黄梅县,登破额山,礼四祖道场。复走冯茂山,礼五祖道场。上高山寺,礼净鉴祖道场。过铃铛岭至老寺,礼千岁宝掌祖道场。……
 
破一本庸禅师,南岳下三十五世,山翁忞禅师法嗣。清顺治初住四祖山。上堂:法性无体,遍界无痕,举目相看,历历分明。且道是宗耶、是教耶?只如宗教不立,事理俱泯。又且如何露个消息?良久挥拂子曰:苏卢悉唎。
(《五灯全书》卷七十四,《禅宗全书》二十七卷第1525页
山晖和尚寄破一和尚:金粟出山,欲买归櫂,不知东风不与我便。遂僦一室于平江,今寒梅四白也。贯上座来,方知吾兄住四祖道场,心窃思之于明春还楚,登堂称贺。晤期非遥,奈何又为高沙一庵,羁住,竟不能如念也…… (山晖语录尺牍卷十二)
 
 起高禅师,明末清初临济宗禅师,号智浪,俗姓周,南康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人。
明思宗崇祯后期至清世祖顺治前期(公元1638—1649年),师长期留居云居山。先于云门庵旧址缚茅结庵,闭关隐修三载。其师侄大成等呈启请师住持庐山圆通寺,不允。约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度过五十寿诞,时任住持的方融如玺禅师特为祝斋,请师自庆。后又于西泉寺住静隐修,日以诵经坐禅为事。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巳丑,乃离云居山西泉寺,应聘住持湖北黄梅四祖道场双峰寺。住八载圆寂,遂葬黄梅。
师长诗文,题咏颇多,诗风质朴自然,情景俱佳,多有上乘之作。师之俗姓、籍贯、宗派、生卒年及其它事迹均已失考。
 
戒显禅师,明末清初临济宗高僧。号晦山,俗姓王,名瀚,字符达,娄东(今江苏省太仓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师家世巨族,以儒为业,禀赋超卓,才华横溢,诗文书画亦颇有造诣。与一代文豪吴梅村同乡同学。常亲近云峤、密云诸大德高僧,亲聆训诲,众高贤均期为法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掳燕京,明室遂亡。师得闻噩耗,悲不自胜。乃捆卷所习诗文及功课制艺,担至文庙,尽行焚毁,复置秀才青衿于明伦堂,断然舍俗出家。诸山闻之,争请为师披剃,无不以为荣。适千华三昧老人游历江浙,师乃趋从,同往华山,得为三昧老人之入室弟子。参具德弘礼禅师于显宁寺,得其心印,成为法嗣。此后二年间,师先后挂单诸名刹。道行日进。复优游徜徉于佳山胜水,寄意林泉,吟诗书文。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任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期间,启撰《禅门锻炼说》,于黄梅四祖山收笔,版刻流通。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师应蕲黄善信之请,移住黄梅双峰山,住持和发展四祖道场。一年而禅堂重新,二年万工池成,三年法侣云集。又写《双峰山赋》。一时间,释门英才云集,檀越施主沓来。师乃广弘教义,大阐宗风,名声于是益着。师复立制定规,大开法筵,以临济七事钳锤衲子,其禅风以毒辣严厉着称,践行法著《禅门锻炼说》。道风所向,天下向从,缙绅士大夫争相趋从,四方衲子分列门墙。合寺集僧几近千众。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住杭州灵隐寺。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闰七月十七日,师圆寂于杭州灵隐寺,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二十八年。塔墓尚存云居山。
师以儒入释,儒释兼通,尤长着书立说,如《禅门锻炼说》、《云居赋》、《双峰山赋》等,结集《晦山和尚语录》、《晦山和尚诗文全集》版刻传世。
其教诲门徒,锤炼后学者,则能因人施教,不假因循,严而不苛,猛而不伤。故其法系流传广而久远,其禅风所及,遍布江南各省。
上堂。双峰削玉,滴水垂珠。钲鼓掀天,贲雷吼地。破额山前,村歌社舞。春王一到,色色皆新。惟长连床上破落衲僧思想,成佛成祖,是过旧摸子。贫遇骊珠,饥逢御饭,却也用得着。只有一事,人间百年,忉利天一昼夜。请问即今元旦,善法堂前,是昼是夜?子午卯酉,十二时中,是那一刻?有人道得,天下横行。
《列祖提纲录》序:住黄梅四祖双峰山东吴嗣祖沙门戒显撰
灵山拈华,少室安心。虽曰直指单传,不立文字。而以楔出楔,用兵止兵,既于无言说中而藉言说,即于无纲要中而有纲要。故曰: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不易之道也。奈耳食者流,胶滞陈说,谓既称向上,众流截断,恶藉文言。又云,既号宗门,拈来便是,岂有格则。且援曹溪不识字,为躲根捷径。由是邪正不分,朱紫混杂,群言淆乱,瓦缶争鸣。言不涉典章,事不合轨则。街谈俚语,信采乱道,蜀日粤雪,反肆讥诃,而宗门事大变矣。呆翁悦和尚,与余同土,且共事有年。既而法嗣南涧旋从继席,道行四载,痛念法门江河日溃,砥柱无门,佛祖慧命攸关,端在说法。乃裒集列祖法语,分门析类,辑成部帙。自上堂、小参、示众、普说,以至随机拈示,各有科条。其见诸行事者,千端万绪,一准大智老祖百丈清规。纲举目张,各有部从,题曰列祖提纲录。比类以观,如亚夫细柳之阵,纪律精严;如光弼入子仪军,壁垒一变。俾末学晚进,犹及见古德说法大全,厥功匪细矣。或曰:禅贵胸襟流出,称性吐露。今编列义类,动成格则。令剽窃之徒,印板打来,模子脱出,不更与贼过梯乎。余曰:非也。学家杜撰乱说,只为不通纲要。倘肯向此精研,自然识法者惧。如入清庙明堂,见三代礼乐,绵蕞倨侮。自惭儿戏高者,金章玉句,剔骨刷髓。次者亦规行矩步,言不妄发。狐犴喧嚣,得此大救。悬之国门,布之丛席。岂不与统要联珠五灯诸集,共为宗门日月也哉。
康熙五年仲秋三日
《禅门锻炼说》十三篇自序
锻禅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确矣。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用机法以锻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也。拈花一着,兵法之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虽显理致,暗合孙吴。至马驹蹴踏,如光弼军壁垒一变。嗣后黄檗、临济、睦州、云门、汾阳慈明、东山圆悟诸老,虚实杀活,纯用兵机。逮乎妙喜,专握竹篦,大肆奇兵,得人最盛。五家建法,各立纲宗,韬略精严,坚不可破。而兵法全矣。自元及明中叶,锻炼法废,寒灰枯木,坑陷杀人。幸天童悟老人,提三尺法剑,开宗门疆土。三峰藏老人继之,恢复纲宗,重拈竹篦。而锻炼复行,陷阵冲锋,出众龙象。灵隐本师,复加通变,啐啄多方。五花八门,奇计错出,兵书益大备矣。余昔居板首,颇悟其法。卜静匡山,逼住欧阜。空拳赤手,卒伍全无。乃不辞杜撰,创为随众、经行、敲击、移换、擒啄、斩劈之法,一时大验。虽当场苦战,而奏凯多俘。用兵离奇毒辣,盖至极矣。因思人根无论利钝,苟得锻法,皆可省悟。以人多执死法,不垂手险崖,虽有人材,多悲钝置。遂不敢秘,著为锻禅之说,流布宗门。老师宿衲,虽得此说,未必能行矣。岂惟不行,或反嗤议。初踞曲盝者,其身英强,其气猛利。依此兵符,勤加操练,必然省悟多人,出大法将。所愿三玄戈甲,永见雄强。五位旌旗,不致偃息。知我罪我,所弗惜焉。则虽谓之禅门孙武子可也。
岁次辛丑孟春上元日住云居晦山僧东吴愿云戒显自识
《禅门锻炼说》目次:
坚誓忍苦第一   辨器授话第二
入室搜刮第三   落堂开导第四
垂手锻炼第五   机权策发第六
寄巧回换第七   斩关开眼第八
研究纲宗第九   精严操履第十
磨治学业第十一  简练才能第十二
谨严付授第十三
《禅门锻炼说》跋:
余实见晚近禅门,死守成规,不谙烹锻。每致真宗寂寥,法流断绝。万不获已,立为新法,且作死马医。若论本分一着,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句下精通,已是触途狂见。悟即不无,怎奈落在第二头。汲汲乎讲钳锤、论锻炼,岂非头上安头、梦中说梦、弄泥团汉。将来认为实法,不知通变,带累山僧深陷铁围矣。耽源圆相,倘遇仰山一火焚之。山僧合掌云:作家作家。是真能善用孙武子,而不为赵括谈兵矣。果有此人,殆斫额望之也。
晦山叟复书于黄梅四祖方丈
 
道纶溥禅师,清康熙九年(1670)至三十六年(1697)任四祖寺住持。住寺二十七年中,“东西任使得其宜,内外安置得其法,春秋耕种得其时,堂宇修葺得其用”。农禅双举,坐作并修。作务则先出,负其重者大者,食时用其粗者粝者,皮骨挫而不忧,寒暑侵而不病。宣说义谛时“口得辩才,机无宿构”。四祖寺在其任中,较之元明两朝,森然异相,是清初四祖寺中兴住持。黄州知府王辅、贾鉝率蕲黄官员乡绅为其树碑立传,现幸存于寺中的《四祖禅堂碑记》就是彰其功德的史证。
道公生年、师承不详。其法嗣莪山密行继任四祖寺法席。
 
密行禅师,清初临济宗禅师。号莪山,云居道纶禅师法嗣。生卒年不详。俗姓民,德安(今江西省德安县)人。
师生具夙慧,性种菩提,幼龄薙发出家于本邑岷山紫晖寺。知勤谨修持,苦究经典。及长,受具足戒。奉师命出外参方游学,足迹遍于江南诸山名刹,广参博采,道行日进。
师中年入云居山真如禅寺依道纶禅师,以其勤学苦修,饱参博学而得道纶禅师赏识,遂受衣钵,成为法嗣。大约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间(公元1690—1694年),师就任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弘法传灯,讲经说法,道名远播。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师复应湖北黄梅县令张云松、广济县令刘临启请和两邑缁素聘邀,入主四祖道场黄梅双峰禅院,于中大弘禅宗教义,四方从者甚众,法席盛极一时。师内外兼学,儒释并通,长于文翰,善于辞辩,颇有宗师风范。有《语录》行世。
 
廓庵了微禅师, 清代禅师,临济宗四十七世,磬山第八世。曾任五祖寺监院,乾隆十三年(1748)来四祖寺继承法席,执席多年。后主龙峻寺法席。
 
岚秀达俊禅师,清代禅师,廓庵了微法嗣,临济四十八世,磬山九世。
 
慧静禅师,清代光绪年间本寺住持,籍贯、年纪、师承、法嗣均无考。癸巳(1893年)三月十九日,接待游访的高鹤年居士,云:“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是时大殿供奉四祖香像,所传法器、宝印、千佛衣、铁拄杖、夜明珠、金盆等等,已失去大半。(出自高鹤年《名山游访记》第276页)
 
开悟禅师,不详,继席慧静禅师。
 
悟裔禅师,清末至民国十一年为本寺方丈,籍贯、年纪、师承均失考。法嗣释常安。
 
常安禅师,俗姓谢,今团风县谢家岗人氏。生于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年四月初六寅时。师聪颖好学,自幼习遍四书五经,因考秀才屡试不第,改文习武,闻修佛法。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七月,师出家住广济县清林庵,礼四祖寺方丈悟裔剃度受戒,研习四祖禅法,先后受命住持梅川福主庙、城隍庙、横岗山圣母殿。
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年二月十三日,出任本寺方丈,说偈曰:“常在横岗山,安住四祖堂。无意登宝殿,众位保安康。”是年冬月主法四祖寺传三坛大戒,度五百人。黄梅名士余皇觉作七律《贺四祖寺常安方丈传戒》致贺。
常安禅师集禅武医于一身,技艺超群,曾徒手一人打败数名欲强占清林庵的外国传教拳师。又用生草药“一柱香”(又名毛大丁草,白眉,白蛇胆)为农民治疗蛇伤;用“米菊”防病治病。地方流传童谣:“米菊耙,筋拉拉,小孩吃了玩泥巴,大人吃了架犁耙,姑娘吃了绣鞋花,婆婆吃了纺棉花。米菊耙,筋拉拉,虫不咬,病不发,人人都把常安夸。”百姓赞为“真神仙下凡”。
师以儒生出家,精修四祖禅法,阐扬农禅并重之祖德,精通医术,武艺超群,具四祖道信大师之风范。
民国二十年四月初八午时(1931年5月24日),常安禅师端坐寂于本寺,世寿一百有二岁。遵师训,葬于今武穴市横岗山杨家湾。法嗣不详。
 
觉道尼师,俗姓张,字妙明,广济松山咀人。1927年5月17日出生,自幼随母学佛,1970年出家入道教,住破额山紫云洞,搭茅庵两间。
1980年拜安徽东至大力山住持释志彻为师,剃度后仍归住紫云洞。常于夜间听到有木鱼之声从四祖寺传来。其时四祖寺仅存矮屋堂寮数间,为大队林场小学所用。1982年四祖村村民腾出四祖殿和一间寮房,请觉道师入住,续接了四祖寺中断三十年的香火。又让小女出家,法号宽慧,同住四祖寺。1985年于归元寺受三坛大戒,同年由县宗教局指定为四祖寺当家师。募化维修残存的祖殿僧舍,修造佛像,诵经办会,信众日增。1995年,本寺重建,住延寿堂安养。2005年阴历九月初五圆寂,享年七十八岁,僧腊二十五年,戒腊二十年,火化本山。有徒昌正、昌来、昌青、徒孙宏平等尼众。
 
行时提心法师,俗名黄焱生,黄梅镇蔡枫村人,1925年10月18日出生。自幼家贫,八岁丧父。十岁读私塾一年,后靠务农、乞讨、卖工为生。1945年9月被抓壮丁,次年在浠水出逃,单身流浪河南,幸遇曹洞宗三十一代德光法师(福裕大司徒禅师弟子),带入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法名行时。随师参游,功课三年。解放后,政府安排还俗参加工作。退休后,梦见师父说:“炉中香烟尽,童儿急早归。”就常去五祖寺护法。1983年再上少林寺出家,后回黄梅由县宗教局安排任五祖寺会计。1988年在云居山真如寺圆具足戒,任九江能仁寺知客。
1989年再拜福州林阳寺释道宣为传法师父,法号提心,字风光。道宣法师参拜三、四、五祖后,告诉释提心:“四祖寺是佛教圣地,你去将四祖寺修好,以报佛恩。”
1991年县宗教局安排释提心为四祖寺负责人。提心奔走化缘,大力呼吁,重建四祖寺。当年就维修了四祖殿和慈云阁,1992年新建观音殿三间两层。还尽心收集整理四祖寺历史资料,复写油印分送各有关部门和各大丛林。1993年县政府组成四祖寺筹建委员会,提心任常务副主任。
1995年,释提心撰写《重辉四祖寺》,《在广东佛教》第二期发表,同年台湾黄梅同乡会《池州学报》转载,会长帅元甲先生发起台胞僧俗始为四祖寺化缘募资。
1995年禅门泰斗本焕老和尚承担重建四祖寺之重任,释提心认识到当年四祖留话“柏枝扫地,砖瓦成泥,我就回来”即将实现,就认真全部办理移交,于1996年离寺朝山。同年住小池莲花寺,重修庙宇,新造佛像。
释行时提心于2002年4月15日回老家,改旧居为莲花精舍,继续带领徒众修习佛法。2006年农历二月十八圆寂于莲花精舍,葬于黄家祖坟山。有徒众释永刚、永光、永明、永应、延飞等数十人。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