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字禅
宋朝开始,“文字禅“流行起来。禅师们为了方便学人参禅,开始以“代别”、“颂古”、“拈古”、“评唱”等方式,对古代大德悟道、接众的一些著名公案,在紧要处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文字,诱导学人更好地悟入宗门的要旨,这就是“文字禅“。文字禅始于汾阳善昭禅师的公案代别和颂古,北宋时代中兴云门宗的雪窦重显禅师出了《颂古百则》,北宋末的圆悟克勤禅师在此基础上,对百则公案加以评唱,经门人辑成《碧岩录》。此书一经问世,被称为"禅门第一书",风行一时,文字禅也呈现出登峰造极之势。由于此,禅机也逐渐融化于禅意,教外别传演化为语录真传,不立文字慢慢发展为了不离文字。
文字禅在流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偏离了开悟明心的根本方向,沉溺于对公案的意识情解和对禅诗的贪恋喜爱,游戏文字,徒呈口舌之快,不在参禅上真实下功夫,最终文字禅变成了“葛藤禅”,从方便法门变成了悟道的障碍。南宋的大慧宗杲禅师,针对当时流行的“文字禅“的弊病,痛下钳锤,大力批驳,全力倡导看话头,才有了后面的“话头禅“的兴盛。令遵禅师云:“夫沙门应决彻死生,玄通佛理。若乃孜孜卷轴、役役拘文,悉数海沙,徒劳片心”!清凉慧洪禅师,文字禅的代表人物 ,其师父真净克文禅师患其深闻之弊,每举玄沙未彻之语,发其疑。凡有所对,净曰:“你又说道理邪?”,可见文字禅当时的弊端。
文字禅 能令人开悟吗?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所有的语默动静行为举止都可以成为开悟的机缘,文字也一样,只是很难。尽管有读佛经读祖师语录开悟的先例,但其前提条件是参禅者已经有了公案禅或话头禅的定力。
文字禅悟道的举例如下:
文字禅悟道:适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阅几上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大悟。作偈曰: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佛眼清远禅师
文字禅悟道二:未几,窃观邻案僧读曹洞广录,至“药山采薪”公案。师忽欣然,掴邻案僧一掌。揭帘趋出,冲口说偈曰:“彻!彻!大海乾枯,虚空迸裂。四方八面绝遮拦,万象森罗齐漏泄。”--上封本才禅师
文字禅悟道三:昔有僧因看<法华经>至”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忽疑不决,行住坐卧,每自体究,都无所得。忽春月闻莺声,顿然开悟。诗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天百花开,黄莺鸣柳上。
文字禅悟道四:普安印肃禅师,胁不沾席者十有二年。一日诵华严论。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豁然大悟。徧体汗流。诗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二 口头禅
口头禅,本为禅宗用语,本义是指经常引用禅师们的语录和公案作为谈话的点缀。禅宗的末流,因常读祖德语录,记得些公案机峰,便开始嘤嘤学语鹦鹉学舌,张口便引禅门偈语,出言皆仿祖师大德,此即口头之禅,非真正之参禅也。
古德云:“举心便错,动念即乖”!又云:“凡有言说,俱无实意”。圆悟克勤禅师垂示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久参之士,不待言之,后学初机,直须究取“。
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不在文字,也不在口头上。南宋·王楙《野客丛书·王先生圹铭临终》诗云:“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到了近代,人们把口头上经常说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便称为口头禅了。
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不在文字,也不在口头上。南宋·王楙《野客丛书·王先生圹铭临终》诗云:“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到了近代,人们把口头上经常说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便称为口头禅了。
口头禅 能令人开悟吗?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所有的语默动静行为举止都可以成为开悟的机缘,语言也一样,只是很难。言下开悟的案例虽然很多,但都属于机锋智辩,前提条件是参禅者已经有了公案禅或话头禅的定力。
两个口头禅的公案,暂举如下:
嫌人说禅:师(五祖法演)谓圆悟曰。你也尽好。只是有些病。悟再三请问。不知某有甚么病。师云。只是禅忒多。悟云。本为参禅。因甚么却嫌人说禅。师云。只似寻常说话时多少好。时有僧便问。因甚嫌人说禅。师云。恶情悰。两个口头禅的公案,暂举如下:
你又说禅:师疑情愈深,后入室,慧(大慧妙喜)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师曰:“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师即大悟。--晦庵弥光禅师
三 默照禅
默照禅始于南宋,与大慧禅师同时期的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号称”曹洞中兴“的祖师。默就是默然静坐,照就是般若观照。宏智正觉禅师对当时盛传"文字禅”所带来的流弊也很不满。为了帮助学人从语言知解的“葛藤禅”中解救出来,提出默照禅。主张“默默忘言”、“照默同时”、“休去歇去”。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远离语言文字,注重真修实证,在静坐中“照彻十方,坐断三际”,达到开悟明心的境界。
宏智正觉禅师是证悟的大德祖师。默照禅在流布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很容易让人以定为禅。有的把修定过程当中常寂常照的心当作禅宗祖师所证悟的真心。有的以自己意识心一念不生时的离念灵知当作真心。有的把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的轻安当做开悟。有的把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境界当做开悟。还有的把四禅八定的各种三昧境界当做是悟道。禅宗不是禅定,六祖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这些以定为禅的人,参禅的禅法知见不具足,执着于定力定境,不肯放舍,偏于沉寂,被称为“黑山鬼窟里作活计”、“落空亡的外道”、“魂不散的死人”。 虽然摒弃了文字禅的情识知见,却丧失了宗门活泼泼的大机大用。虽是杂念不起妄念不生,但开悟却是遥遥无期。后来被称为“髑髅禅”、“黑山鬼窟禅”。
默照禅 能令人开悟吗?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所有的语默动静行为举止都可以成为开悟的机缘,打坐也一样,只是很难。因为禅是活泼泼的,不是死沉沉的,参禅者如果已经有了公案禅或话头禅的定力和正确的禅法知见,也是有可能打坐中开悟的。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虽然在打坐中开悟,心里还是参着公案话头,其实根本还是公案禅话头禅的践行者,其开悟如下:
某被一问,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间,不提“无”字,倒只看“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忽到净头寮,在一木上与众同坐,只是疑情不解,有饭食顷,顿觉心中空亮轻清,见情想破裂,如剥皮相似,目前人物,一切不见,犹如虚空,半昧省来,通身汗流,便悟得“北斗面南看。”遂见敬,下语作颂,都无滞碍。尚有向上一路,不得洒落。后入香岩山中过夏,被蚊子咬两手不定,因念古人为法忘躯,何怖蚊子?尽情放下,咬定牙关,揑定拳头,单提“无”字,忍之又忍。不觉身心归寂,如一座屋,倒却四壁,体若虚空,无一物可当情。辰时一坐,未时出定,自知佛法不误人,自是工夫不到。然虽见解明白,尚有微细隐密,妄想未尽。又入光州山中习定六年,陆安山中又住六年,光州山中又住三年,方得颖脱。
下面举例“禅宗与禅定”最著名的公案,即使有了默照禅的四禅功夫生死自在,依然还不是真正的开悟: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庆诸侍者,会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首座曰:“先师有什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首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原来未会先师意在。”首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首座已脱去。师拊首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
四 枯木禅
枯木禅源出临济一脉。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有话云: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早年曹洞宗的香山枯木法成禅师爱坐禅,时人名其禅法为枯木禅。
真正的枯木禅的创立和弘扬者,是前面公案提到的“一条白练去”的石霜庆诸禅师。石霜庆诸禅师也是证悟的大德祖师。庆诸禅师在石霜寺弘法,没几年的功夫,石霜寺在江湖中就声誉鹊起,跻身于当时禅宗江湖的第一流行列。石霜寺当是以枯木禅名震江湖,吸引了众多的坐禅爱好者前来石霜寺参学,有常住僧众达五百人之多。
枯木禅与默照禅很相似,也同样是存在以定为禅的禅法流弊。参禅者可以有厉害的禅定功夫,不一定能在打坐中开悟,真正的开悟大都在打坐之外的六根门头因缘之下。
虚云老和尚常年打坐,也具备四禅的禅定功夫,年谱记录其开悟如下:
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倒开水,冲到公手上,将茶杯堕地打破,公忽然顿断疑根,如从梦醒。因念出家数十年,漂泊四乡,虚靡光阴。昔在黄河被丐者文吉一问不知酬对,若在今日相遇,当即踢翻锅灶,看这丐者从何吐气。此次若不遇水冲杯破,几乎错过一生矣。因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参禅是活泼泼的,文末以“婆子烧庵”公案供养大家: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