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禅宗一门在佛教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历代祖师大德悟道布道,传佛心印。开悟一词本是宗门专有的语言,随着末法时代佛教的衰落,有人说当下的这个离念灵知心能够保持一念不生就是开悟,有人说修禅定境中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状态即是开悟,甚至有人说看破世间无常、放下万缘、自由自在的生活情怀就是开悟,众说纷纭,错解甚多。
石头希迁禅师云: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说明禅宗的开悟不是容易的事,自古上贤都不识,普通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开悟呢?本文从祖师大德开悟后的悟道诗或者语言或者动作行为,来浅浅的探讨一下开悟的境界,助力禅门知见。 一 前提条件
①禅宗实有三关,明心、见性、牢关。
对于真正的禅宗开悟来说,主要指明心和见性,也就是禅宗三关的前两关。所以当我们探讨禅宗的开悟时,先理清明心见性的关系。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真如……(此真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是无形无相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见性是父母所生之肉眼见到真心如来藏的作用,也就是说亲见自己和众生的佛性。真心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心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心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心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心,佛性与真心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心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作用,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宗门内俗称的开悟,也就是禅宗公认的开悟,一般都是指第一关明心。传灯录1700则公案,大部分都是讲明心开悟第一关的。历史上明心见性两关都过的禅师有很多,基本是先明心后见性,有大菩萨再来的祖师一开悟就是明心见性两关都过,但是极少极少,因为第二关见性很难很难,需要相当大的福德和定力。
②真心与妄心的根本知见
真心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妄心就是七转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末那识),真心妄心并行无碍,和合运作,所以历史上很容易将妄心错认为真心,例如元代知衲禅师的真心直说便是典型的错误代表。真心是微密难见的,起念分别觉知的都是妄心,妄心主要体现为“离念灵知心”“清楚明白心”“见闻觉知心”“一念不生心”“定中之心”等等。开悟就是悟道了真心,参禅就是寻找真心的过程,参禅是求悟的最佳方案。
二 祖师大德到底悟了什么?
①明心开悟后的主要描述
1.元来如此 元在这里
性天如皎禅师,立誓不出山。禁语千日。一夕夜静推帘见月。蓦然有省。叹曰。元来得如此也。后诗曰:午夜推帘月一弯,轻轻踏破上头关。不须向外从他觅,只么怡怡展笑颜。
杰峰世愚禅师,师复往谒。成(止岩成)举南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茫然。于是仍返南屏。一夕闻邻僧诵证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乃曰。佛法元在目前。人自远之耳。即述偈曰:时时觌面不相逢,吃尽娘生气力穷。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
用尽工夫,浑无巴鼻。火光迸散,元在这里。--石头自回禅师,随(大随元静)令且罢诵经,看赵州勘婆因缘。师念念不去心。久之,因凿石,石稍坚,尽力一锤,瞥见火光,忽然省彻。
随随随,昔昔昔。随随随后无人识。夜来明月上高峰,元来只是这个贼。--泐潭草堂善清禅师, 后谒黄龙,龙示以风幡话,久而不契。师从是屏去闲缘,岁余豁然契悟。
成(枯木成)曰:汝记得法灯拟寒山否?师遂诵,至‘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于’忆’字处,成遽以手掩师口曰:住!住!师豁然有省。乃曰:元来恁么地。--华药智朋禅师
直下相逢处,由来绝覆藏,舌头元是肉,嚼破也无妨。--雪关智誾禅师,默究船子藏身公案,偶见槽厂拽磨,忽然磨鼻拽脱遂有省
2.在口 在鼻 很近 不隔毫端 避不得成(枯木成)曰:汝记得法灯拟寒山否?师遂诵,至‘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于’忆’字处,成遽以手掩师口曰:住!住!师豁然有省。乃曰:元来恁么地。--华药智朋禅师
直下相逢处,由来绝覆藏,舌头元是肉,嚼破也无妨。--雪关智誾禅师,默究船子藏身公案,偶见槽厂拽磨,忽然磨鼻拽脱遂有省
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尚书莫将居士,谒南堂静禅师咨决心要,堂使其向一切处提撕。适如厕,俄闻秽气,急以手掩鼻,遂有省,即呈以偈
一池蛙鼓夜喧喧,厉厉明明到口边。通报五湖林下客,从今不必更加参。--浮石通贤禅师,偶阅七贤女观尸陀林因缘。有省。
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教忠弥光禅师,师疑情愈深,后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师曰: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师即大悟。
熟眠无梦主何安,始觉从前被热瞒。自倒应须还自起,未曾相隔一毫端。--弘裕禅师,正提撕间。忽失脚跌倒。如放下千斤担子相似。辙冲口偈曰。
成都范县君。闻圆悟住昭觉,往礼拜,请示入道因缘。悟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久无所契。范泣告悟曰:“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会。”悟曰:“却有个方便。”遂令只看“是个甚么?”后有省曰:“元来恁么地近那!”
3.不知 不会 不识 不受熟眠无梦主何安,始觉从前被热瞒。自倒应须还自起,未曾相隔一毫端。--弘裕禅师,正提撕间。忽失脚跌倒。如放下千斤担子相似。辙冲口偈曰。
万年仓里曾饥馑。大海中住尽长渴。当时寻时寻不见。今日避时避不得。--崇真毡头,室中尝问曰。如何是尔空劫已前面目。真忽领悟。对曰。和尚且低声。遂呈偈曰。
都贶居士不明其旨,便沉吟。师(圆通道旻)道:“可更吃茶么?”士道:“不必。”师于是便趁机点拨道:“何不恁么会?”士忽然契旨,欣喜道:“元来太近!”师便道:“十万八千。”成都范县君。闻圆悟住昭觉,往礼拜,请示入道因缘。悟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久无所契。范泣告悟曰:“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会。”悟曰:“却有个方便。”遂令只看“是个甚么?”后有省曰:“元来恁么地近那!”
无异元来禅师,一日如厕。见人缘木。遂悟至道。疾走见寿昌和尚。所居去宝方寺数十里。须臾而至。几不知足之蹈之也。入门。寿昌方当户而坐。见和尚至状异平日。因迎问曰。子近日如何。和尚曰。有条活路不许人知。寿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和尚曰。不知不知。
有一无位真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金陵俞道婆。市油糍为业。常随众参问琅邪(琅邪起和尚),邪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一日,闻丐者唱莲华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糍盘投地。
我今二十七,访道曾寻觅。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识。--谷隐蕴聪禅师,聪言下大悟。遂呈偈曰
我今二十七,访道曾寻觅。今朝喜得逢,要且不相识。--谷隐蕴聪禅师,聪言下大悟。遂呈偈曰
附炉次,藏(地藏桂琛)问:此行何之。师曰:行脚去。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藏曰:不知最亲切。--清凉文益法眼禅师
初参石头,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问取露柱。”曰:“振朗不会。”头曰:“我更不会。”师俄省悟。--兴国寺振朗禅师
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青山况是吾家物,不用寻家别问津。--祥符清海禅师,初见佛鉴。鉴问:三世诸佛,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教化?此理如何?师拟进语,鉴喝之。师忽领旨,述偈。
4.无踪迹 声色外初参石头,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问取露柱。”曰:“振朗不会。”头曰:“我更不会。”师俄省悟。--兴国寺振朗禅师
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青山况是吾家物,不用寻家别问津。--祥符清海禅师,初见佛鉴。鉴问:三世诸佛,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教化?此理如何?师拟进语,鉴喝之。师忽领旨,述偈。
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天隐圆修禅师,复枯坐蒲团二载。忍闻驴鸣。大悟差别玄旨。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香严智闲禅师,山(沩山灵佑)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乃泣辞沩山。...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
真心是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在众生身中,与妄心同在,很近很近;不知不会不受,离见闻觉知;无形无相,在声色之外。证道歌所谓:不离当处常湛然, 觅即知君不可见。
②见性开悟后的主要描述
1.山河大地是如来 万象森罗齐稽首
虚云老和尚开悟: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倒开水,冲到公手上,将茶杯堕地打破,公忽然顿断疑根,如从梦醒。因念出家数十年,漂泊四乡,虚靡光阴。昔在黄河被丐者文吉一问不知酬对,若在今日相遇,当即踢翻锅灶,看这丐者从何吐气。此次若不遇水冲杯破,几乎错过一生矣。因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无门慧开禅师开悟:林(月林师观)令看无字话。六年迥无入处。乃奋自尅责。誓云。若去睡眠。烂却我身。每至困剧时。廊下行道。以首触露柱。一日在法座边立。忽闻斋鼓声有省。成偈云。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万象森罗齐稽首。须弥蹦跳舞三台。
彻!彻!大海乾枯,虚空迸裂。四方八面绝遮拦,万象森罗齐漏泄。--上封本才禅师,未几,窃观邻案僧读曹洞广录,至「药山采薪」,师忽欣然,掴邻案僧一掌。揭帘趋出,冲口说偈
2.真性中流出
又被提这一句。只欲归堂。才上蒲团。面前豁然一开。如地陷一般。是时呈似人不得。非世间一切相可喻。便下单寻修。修见便道且喜且喜。握手门前柳堤上行一转。俯仰天地间。森罗万象眼见耳闻。向来所厌。所弃之物。与无明烦恼。元来都是自己妙明。真性中流出。--雪岩钦禅师
3.明珠一颗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茶陵郁和尚,教看僧问法灯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曰恶。凡三年。一日乘驴度桥。一蹋桥板而堕。忽然大悟。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佛灯珣禅师,久依佛鉴和尚,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俄叹曰:“此生若不彻证,誓不展被!”于是,四十九日只靠露柱立地,如丧考妣相似。偶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珣即顿悟。往见佛鉴,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师拜起,呈偈曰。
见性是有,是真心的作用,楞严经里面描述的非常多。古德语录有云:云岩临迁化,遣书辞师。师(道吾禅师)览书了,谓洞山、密师伯曰:云岩不知有,悔当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意思是云岩禅师不知有、没有见性,即便如此,也是开悟明心的菩萨,也是药山大和尚的弟子。
以上几例,都是作者本人对明心和见性悟道的分析和整理,特别是见性的案例描述,有疑似之处,仅供禅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