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见性  慧开  话头  禅宗公案  默照禅  明心见性  参公案  公案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

   日期:2018-07-21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二
<发愿品> 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而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
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当啖我时,如食草木。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于怨亲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
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余果;为众生故,求以弘利。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骄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离苦。
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濡不粗。复有三事:一者能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
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
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名义菩萨品> 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犷、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嗔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
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倚色命财,生大骄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
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
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希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
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菩萨心坚固品> 第九
善生言:世尊!义菩萨者,云何自知是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苦行时,先自诫心。善男子!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禾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椽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冰衬体。或受草食、根食、茎食、叶食、果食、土食、风食;作如是等诸苦行时,自身他身俱无利益。虽尔,犹故心无退转,出胜一切外道苦行。
善男子!我于往昔为四事故,舍弃身命:一者为破众生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著身故、四者为报父母生养恩故;菩萨若能不惜身命,即自定知是义菩萨。
善男子!我于往昔为故,剜身为灯三千六百;我于尔时,具足烦恼,身实觉痛;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尔时即得具足三事:一者毕竟无有退转、二者得为实义菩萨、三者名为不可思议;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又我往昔为故,于一劫中,周身左右受千疮苦;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一鸽故弃舍是身,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生故;菩萨现受畜生身已,善知人语、法语、实语、不粗恶语、不无义语。心常怜愍修集慈悲,无有放逸,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我于往昔受熊身时,虽具烦恼,烦恼于我无自在力,何以故?具正念故。我于尔时怜愍众生,拥护,修行法行;受瞿陀身、劫宾耆罗身、兔身、蛇身、龙身、象身、金翅鸟身、鸽身、鹿身、弥猴、羚羊、鸡雉、孔雀、鹦鹉、虾蟆;我受如是鸟兽身时,虽具烦恼,烦恼于无自在力;何以故?具正念故:怜愍众生,拥护,修行法行。
善男子!于饥馑世,我立大愿:以愿力故,受大鱼身,为诸众生离于饥渴,食我身者,修道念道无恶罪过。疾疫世时,复立大愿:以愿力故,身为药树,诸有病者见闻触我,及食皮肤血肉骨髓,病悉除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受如是苦,心不退转,是名实义菩萨。
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时,终不希求六波罗蜜果,但以利益众生为事。菩萨深知生死过患,所以乐处,为利众生受安乐故;菩萨了知解脱安乐,生死过患,而能处之,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思反报。善男子!一切众生常求自利,菩萨所行恒求利他,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具足烦恼,于怨亲所,平等利益,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若诸外道化众生时,或以恶语鞭打骂辱,摈之令出,然后调伏;菩萨不尔,化众生时,无粗恶语嗔语绮语,唯有濡语真实之语;众生闻已,如青莲遇月、赤莲遇日。善男子!菩萨施时,财物虽少,见多乞求,不生厌心,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教化盲聋喑哑愚痴边地恶众生时,心无疲厌,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义:一者所爱重物能以施人、二者具诸烦恼能忍恶事、三者离坏之众能令和合、四者临终见恶,说法转之;是名菩萨四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诃责一切烦恼、二者处烦恼中而不舍之、三者虽具烦恼及烦恼业而不放逸;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欢乐、二者施时为他不求果报、三者施已心乐不生悔恨;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是行时,自观其心:‘我是名菩萨耶?义菩萨乎?’众生若能作如是事,当知是人即义菩萨也。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作如是事,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为如是事,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自利利他品> 第十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
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一切觉;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为胜。犹如一切世间经书,十二部经为最第一;何以故?所说不谬,无颠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复如是。
善男子!菩提道者,即是学,即是学果。云何名学?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转心,是名为学;已得不退,是名学果。未得、定有,是名为学;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学果。初阿僧祗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祗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祗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
善男子!菩萨修行施、戒、忍辱、进、定、智时,是名为学;到于彼岸,是名学果。
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是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一切凡夫、外道异见。菩萨初二阿僧祗劫所行施是波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第三阿僧祗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
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尽智、无生智也;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为学;得菩提已,是名学果。自调诸根,次调众生,是名为学;自得解脱,令众生得,是名学果。修集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名为学;具足获得十八不共法,是名学果。为利自他,造作诸业,是名为学;能利他已,是名学果。习学世法,是名为学;学出世法,是名学果。为诸众生不惜身财,是名为学;为诸众生亦不吝惜身财寿命,是名学果。能化众生,作人天业,是名为学;作无漏业,是名学果。能施众生一切财物,是名为学;能行法施,是名学果。能自破坏悭贪嫉妒,是名为学;破他悭贪嫉妒之心,是名学果。受持五根修行忆念,是名为学;教他修集成就具足,是名学果。
善男子!菩萨信根,既自利已,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于身命财不生悭吝,是名自利。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
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于法财中生贪著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行者若令他受苦恼、自处安乐,如是菩萨不能利他。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后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
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维。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
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
能问义者复有二种: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至心持者复有二种:一者思惟、二不思惟。能思惟者,能利自他;不思惟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能思惟者复有二种:一者解义、二不解义;能解义者,能自他利;不解义者,则不得名能自他利。解义之人复有二种: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
如法住者复有二种:一者具足八智、二者不能具足;何等八智?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他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骄慢、十六说已不求世报。
如是之人,能从他听;从他听时具十六事:一者时听、二者乐听、三者至心听、四者恭敬听、五者不求过听、六者不为论议听、七者不为胜听、八者听时不轻说者、九者听时不轻于法、十者听时终不自轻、十一听时远离五盖、十二听时为受持读、十三听时为除五欲、十四听时为具信心、十五听时为调众生、十六听时为断闻根。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说能听,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
善男子!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而说、三者为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五者疑说。清净说者复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后为说、二为增长三宝故说、三断自他烦恼故说、四为分别邪正故说、五为听者得最胜故说。善男子!不净说者,名曰垢秽,名为卖法,亦名污辱,亦名错谬,亦名失意。清净说者,名曰净洁,亦名正说,亦名实语,亦名法聚。
善男子!若具足知十二部经、声论、因论、知因知喻,知自他取,是名正说。听者有四:一者略闻多解、二者随分别解、三者随本意解、四者于一一字、一一句解。如来说法正为三人,不为第四;何以故?以非器故。如是四人分为二种:一者熟、二者生;熟者现在调伏;生者未来调伏。
善男子!譬如树林凡有四种:一者易伐难出、二者难伐易出、三者易伐易出、四者难伐难出;出家之人亦有四种:一者易调难出、二者难调易出、三者易调易出、四者难调难出。如是四人分为三种:一者呵责已调、二者濡语而调、三者诃责濡语使得调伏。复有二种:一者自能调伏不假他人,二者自若不能、请他令调。复有二种:一者施调、二者咒调。是调伏法复有二时:一者喜时、二者苦时。
为是四人说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
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二者教。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
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
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
善男子!众生诸根凡有三种,菩萨诸根亦复三种,谓下中上。下根菩萨能化下根,不及中上;中根菩萨能化中下,不及上根;上根菩萨能三种化。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自利利他,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二利,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自他庄严品> 第十一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骄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呵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
如是八事有三因缘: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
善男子!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善男子!是故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实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骄慢;虽持净戒多闻精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骄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
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缘;何以故?惭愧坚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虽复后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善男子!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不为诸苦一切烦恼之所倾动。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
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八法,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骄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他偷时默然不动,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何以故?知果报故。于诸烦恼应生怨想,于善法中生亲旧想;若于外法生于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
虽复久与恶人同处,终不于中生亲善想;虽与善人不同居止,终不与彼而生远想。虽复供养父母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己,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如来十二部经,即以是法用化众生;意业清净修四无量,亦以是法开化众生。假身受苦令他受乐,甘乐为之。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所学之事、世中最胜,虽得通达、心无骄慢;以己所知、勤用化人,欲令此事、迳世不绝;于亲友中不令作恶,乐以上八法教化众生;说因说果无有错谬。爱别离时心不生恼,观无常故;受乐受时心不耽荒,观苦无常。善男子!菩萨具足如上八法,则能施作如是等事。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是八法,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二庄严品> 第十二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
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若能具足是二庄严,则得微妙善巧方便,了知世法及出世法。善男子!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
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善男子!是二庄严有二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虽复流转生死苦海,心不生悔。复次菩萨具足二法,而能庄严无上菩提:一者不乐生死、二者深观解脱,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财命增长。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
菩萨若施所亲爱处,为报恩故;若施怨仇,为除恶故。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生一子想,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则名为施波罗蜜;菩萨施时离于悭心,名尸波罗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罗蜜;所施之物手自授与,名精进波罗蜜;至心系念观于解脱,名禅波罗蜜;不择一切怨亲之相,名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一切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善男子!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自知罪过、二者不说他过、三者乐瞻病人、四者乐施贫人、五者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
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仇,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著,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嗔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

(原标题:《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