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慧开  见性  禅宗公案  话头  参公案  默照禅  公案  明心见性   

《金刚经》在说什么?

   日期:2018-07-21    
大乘的精髓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般若,第二个是唯识,主要的是这两个部分。
般若经是依如来藏而说,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只认为般若经讲的就是空,一切法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你不要执着这个世间法。其实不是!般若经讲的空是在讲如来藏,但是一般人并不知道,等一下我们就举一些来说。般若经大家听过的经,或者是说平常你在作课诵的过程当中,你会去把它拿来课诵的经,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一个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所以我等一下就用这两部经来说明,为什么般若是依如来藏而说。
我们先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度彼岸,既然要度彼岸,表示有个彼岸——彼岸真实存在,否则讲波罗蜜多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祂不是完全空,因为有个彼岸。那彼岸是什么?彼岸要靠般若才能度过去,这个彼岸是永远不会坏灭的,所以才叫金刚;如果彼岸会灭,你就不能说祂金刚。所以说要度彼岸需要般若,彼岸又是真实,所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在讲不灭的彼岸;不灭的彼岸是什么?就是如来藏。这个道理是什么,我们举一些来作说明。
首先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就是须菩提首先请 世尊开示:【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须菩提问 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大心,想要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发了成佛的心——如果他发了成佛的心,他要如何安住其心呢?如何降伏其心呢?佛当然作了一些开示。我们就举其中一段,你要怎么安住其心,我们举一段来作说明。
首先,佛就开示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想想看,如果你用六识来解释这一段,六个识,我们来看六个识有没有办法无所住:当一个人在看东西的时候,当你看了这个东西以后,其实你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当你在六尘上面接触了六尘的时候,你已经分别完成了。也就是说,接触六尘以后,三个刹那你就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那知道什么东西,就一定是有所住。所以这里在讲的,不是在讲要你把你的六识心无所住。很多人就说:因为佛经里面讲应无所住,所以我要把祂修成不分别,譬如说我在吃饭的时候,我都能够不分别。所以因为佛说要应无所住,因为有所住就有分别,所以我只要无所住,我就无分别。但是,要把六识心修成无分别,你来看看是不是可能。
先从刚刚讲的这个吃饭:你在吃饭的当中都不分别,是不是可能?第一个,你为什么会拿筷子去夹菜?为什么会把饭堆到嘴里面去?你怎么知道它是筷子?你怎么知道你已经拣到了那个菜,然后可以把它拿回来,放在嘴巴里面?因为你一定是已经知道那是筷子;如果你不知道那是筷子,你怎么会去拿筷子呢?你怎么会知道这是饭,然后你把它扒进嘴里面去呢?所以,如果说你要把觉知心,能够分别六尘的心,这个觉知心,说要把祂修到没有分别,然后变成无所住的话,那么你连吃饭这件事情你都办不到,那你如何修行呢?
再来说,佛真的是无分别吗?无分别祂怎么说法?无分别祂为什么会说须菩提啊?祂为什么不会把须菩提弄成是阿难呢?祂为什么知道那个人叫须菩提?所以表示说,一定有个分别的心,还有一个不分别的心,那这个不分别的心其实指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无所住,是因为祂从来不在六尘万法上面起一念要去分别,祂也不去分别,所以说祂对于六尘无所住。所以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一定是在讲如来藏。也就是说,因为只有如来藏才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各位一定听过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到底在讲什么?也就是说,有一个你布施的对象,也有一个人在布施,就是我在布施,那有施者,有被布施者,所以有这两者,但是也有一个在布施的这件事情;三轮体空就是说,无有施者,无有被布施者,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这才能说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觉知心是办不到的,因为觉知心一定知道祂要布施给谁,祂也知道我在布施,也知道有布施这回事;如果祂不知道要布施给谁,祂就不会去作布施;当祂布施的时候,这三轮一定都不空。所以唯一能够三轮体空的一定是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从不分别你要布施的对象是谁,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上面从来不起分别。所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其实在讲的是如来藏;所以,如果你没有证如来藏,你就办不到说可以达到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以这一段话主要在讲如来藏的体性。如来藏的体性是无所住,当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你的觉知心才能转依如来藏,因为觉知心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当你转依以后,你就可以说我觉知心无所住行于布施,这样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菩萨第一步要做什么?学大乘法当然要证如来藏;所以 佛在这里第一步就是要让你去证如来藏,你的福德才可以不可思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佛又怎么开示呢:【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说,前面既然要让你去证如来藏,但是如来藏就是如来,也就是法身,如来藏其实就是法身;这里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其实是要叫你证如来藏,要你去见如来藏,如来藏才是真正的如来。所以祂就跟你问:你可以用身相来看见如来吗?也就是 世尊祂具足三十二相,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身三十二相,其实就是如来的应身。如果说你看到的这个会生灭的应身,你就不是见到真正的如来,所以祂才要这样子问。
须菩提就答说:【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那这一段话到底在讲什么?须菩提就答覆 佛说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着于身相而说可以见如来,你就违背了前面 佛所说的开示:不可以住色声香味触法而来行布施。也就是说,佛所说的身相,你不可以着在身相上面;如果你着在身相,你就有所住,所以说你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如果你住于佛的身相,你就看不见佛的法身。所以说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在讲什么呢?也就是要你不要去着于 佛的身相,这样你才可以见到真正的如来;你不但可以见到如来的法身,也可以见到、亲见自己的法身如来藏;当你亲见自己的法身如来藏,同样你是可以看见佛的法身的。所以这个重点就叫你不要着于身相上面,你就可以见到如来的法身了,同时也可以亲见自己的法身。
那再来说,【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所以前面讲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要叫你去证如来藏,那要证如来藏,你第一个要知道什么?就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如果你不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这样的道理,你是不可能见到如来藏的,因为你一定会落在五阴十八界的这个相上;当你落在五阴十八界这个相上,你不知道它虚妄,你会认为它是真实,所以你就没办法找到那个不是五阴十八界当中的那个如来藏。所以,唯有你必须先知道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的条件成立以后,你才可以见相非相;当你能够见相非相的时候,你就可以证得如来藏,也就是看到你本身的法身——如来藏就是法身,这样子你才可以说你看到了如来。
接下来说,【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那这一段话在说什么?佛说:我过去在然灯佛所的时候,有得到任何一法吗?须菩提就跟 佛讲:如来在然灯佛所,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一法。各位想想看,怎么可能说我们的觉知心在世间运作,没有得到任何一法?如果说 世尊在 然灯佛所的时候,祂听到 然灯佛所跟祂授记说你未来世当成佛,号释迦牟尼,那么祂怎么会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事情,表示祂知道祂未来会成佛,祂的名号叫 释迦牟尼佛,这样怎么可能于法无所得呢?所以,这件事情一定不是在讲觉知心,一定是在身如来藏。因为法身如来藏从不分别六尘,祂具足一切法;不管你的六识心在世间法上怎么分别,对祂来讲祂已经具足一切法,你所得的法对祂来讲都无所增益、无所增减。就是如来藏这个法身,祂不会在世间法上有所得,祂从来不分别六尘,怎么可能得到六尘法呢?所以这一段话仍然是在讲如来藏。
接下来说,【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一段话其实跟前面讲的一样。佛问须菩提说:这是怎么说呢?菩萨有没有庄严佛土?每个人都知道,菩萨要成佛,当然要庄严佛土,不庄严佛土怎么成佛呢?但是为什么须菩提会答覆 佛说,世尊!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其实回到前面我们所说的,如果你落在庄严佛土的这个声音相上面,落在庄严佛土的内涵上面,那么你就无法看到如来藏了。所以当 佛在讲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你如果不落在这个庄严相上面,你才可以了解说 佛在讲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祂的目的是什么;唯有亲证如来藏的人才知道,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到底它的意涵是什么,佛为什么要讲这一句话,这一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唯有亲证如来藏,你才可以亲证这样的境界,因为这一段话其实是一种境界;但是因为你没有亲证,所以不知道。
接下来,佛开示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
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当然要证如来藏,因为只有如来藏能办到,所以唯有说你证得如来藏以后,转依如来藏。转依如来藏以后,要怎么做?因为转依如来藏以后,让如来藏不断的生起你的六识心来运作,你这时候才可以说,你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前面这个道理已经讲了,因为六识是如来藏的一部分,这样你才可以说,因为如来藏无所住,所以我的觉知心虽然能够分别六尘,但是因为如来藏无所住,我是祂的一部分,所以你就无所住了。
虽然 佛也知道须菩提,也能分别这个人叫须菩提,但是 佛是绝对无所住的。但是 佛为什么能够分别须菩提,因为这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而说;如来藏无所住,所以即使你六识心可以分别六尘,但是从如来藏的道理来看,仍然是无所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让你证得如来藏以后,转依如来藏,然后让如来藏这个心不断的现起运作,而不要入无余涅槃。如果像二乘人一样,他就不可能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如来藏无所住,如果你入无余涅槃,只是做到无所住而已,但不能生其心,因为如来藏在无余涅槃中就不在三界中生起运作。所以,唯有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然后转依如来藏,才能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这一句话,其实也是根据如来藏而说。
接下来 佛开示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就答了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其实 佛在讲这句话的时候,跟前面讲的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样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不可以落在这个色身的三十二相上面,如果你把佛的三十二相的色身当成是如来,那你就看不见如来。所以你要看如来,你就不可以着在三十二相上面;当你看见了三十二相,但是你却可以同时看见那个不是三十二相的法身,那你就可以说你见到了如来。所以 佛在这一句话同样含有深意。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唯有你证得如来藏,才知道 佛所说的这一句话它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祂是在讲如来藏的境界;但是因为你没有证得如来藏,所以不知道祂这一句话的意思。好多人都会去解释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事实上没有证得如来藏,他是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的。所以这一句话就是依于如来藏而说,因为这一句话其实就是在说明如来藏的境界。
最后 佛在《金刚经》的后面就用了一个偈来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 佛刚开始就开示:不能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如果你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你就不能见如来,也就是你就不能证如来藏。证如来藏才是真正的见道,如果你不是证如来藏,然后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用心,那你就是不是走在正道,而是走在邪道上面;因为你永远都没办法成佛,你永远都不可能见到法身,所以不可能见到法身,你一直走,当然就是走邪道。所以说,如果你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用心,那你就永远不能见如来了。
所以,我们前面所举的这些《金刚经》的来看,其实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而说。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76集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 杨正旭老师
 

(原标题:《金刚经》在说什么?)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