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明心报告  慧开  见性  禅宗公案  话头  参公案  默照禅  公案  明心见性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日期:2018-07-21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 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 】】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智,后相见道位得后得智」,既然前真见道中有根本无分别智,焉可说为不曾生起妙观察智?焉可说为不曾生起平等性智?是故彼等诸人主张「禅宗明心之时无下品二智,要待初地时方起」者,乃是颠倒妄说也!是故前真见道后,须以真见道所证得之根本智为基础,然后修证相见道等观行,历经几近一大阿僧祇劫后,方得成满初地之入地心所应具有之后得无分别智功德,方名下品二智具足者,而非明心真见道位中无下品二智也!
由此缘故,已可从教证上证明:明心之时必有一分下品二智,但因唯是根本智,其智狭劣,要须悟后进修相见道等观行,方能发起胜妙之下品二智,在通达位中方能具足下品二智;是故成论中未曾言及「真见道及相见道位中不起二智」也,而成论中所说之见道者有二故,前真见道位中已有初分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生起,故名根本无分别智;自是彼等不解成论意旨,断章取义、滋生邪见,妄言明心之时无下品二智生起,妄言要待初地方有下品二智,故有斯言耳语流传用以责余,亦用以误导 大德,致有 大德来函相询。是故,成论所说者,实与彼等所说者【有极大出入】,却与余所说者完全无异。
大德来函所举彼说云:【【玄奘菩萨之「八识规矩颂」亦说明「转识成智」唯于「欢喜地」初起;第六识颂有「发起初心欢喜地」、第七识颂明「极喜初心平等性」等句。 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而 萧老师于《明心与初地》一册中却只论「七住」与「初地」慧力差别,却未交代与诸经论相异因由,未免有所不足。】】此亦是彼严重误会者所作错解之说也!谓 玄奘菩萨所说者与余所说无异故,却与彼等所说大异故。
当知明心之时,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已得初起,明心即是真见道故,真见道摄属根本无分别智故;既有根本无分别智,当知必有下品二智之初分故。然因尚未加修相见道等法,故未具足下品智;乃是未具足,而非全无,是故不可言之为无也!唯除彼等不认明心为真见道,唯除彼等认定真见道位不能生起根本智,故意违背成论所说。譬如人之初生,尚在婴儿位时,虽未具足之行为能力,然亦不可说彼婴儿非为人也!已稍具之形色与自性故,亦如未成年人,虽未具足在法律上之行为能力,然亦不可说彼非为人也!要在成年时方具足法律上之行为能力,脱离「限制行为能力」之阶段,彼时说之为;然不可因此缘故,便说婴儿少年尚非,便言其所得色身非为是人。
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亦复如是:于真见道明心时已得初起,已有根本无分别智故,此是一切真正明心之人所具有、所现观者。然未具足,要待眼见佛性之时,方得进一步现观,方得进一步发起后得智;要待进修相见道位,发起入地所须之般若智慧功德时,方得满足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修到初地之入地心而得成满之时,说为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发起;非谓初地心时方才少分初起也!如是应知! 何以故?谓初地之住地心位中,起修无生法忍而起之二智,皆是初分发起中品二智,已非是下品二智也,然却要待八地入地心时方得成满中品二智,不可误会而妄说初地之住地心位无少分中品二智也。
乃至八地之住地心位起,已有少分上品二智初起,要至佛地方得具足,然不可谓八地之住地心位全无上品二智也。是故当知:初地入地心位所起二智,乃是下品之满分智现起,而非少分智现起也!若真见道位明心时,无下品二智少分生起者,而是初地入地心位忽然全部一时具足者,则违理证与教证;是故真见道位之明心时,已有下品二智之少分初起,要至初地入地心位方才下品二智。是故余所说者,与《八识规矩颂》并无异处。
始从初证第八识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之七住真见道位,末至相见道位始入初地之入地心位以前,皆有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唯未具足尔,要待初地之入地心位方得具足下品二智。是故 玄奘菩萨依具足证得下品二智——已具初分道种智,而说「通达位中发起初地心」。 玄奘菩萨颂中「发起初心欢喜地」者,非是说发起二智之初心也,乃是说始发初地之智慧圣心也。
八识规矩颂中「欢喜地中有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等说,理实无讹,确实有故,同于余说。唯是彼等误会错解,不能真解其意,以为唯有相见道位后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有此二智,而不知论意实言真见道位之七住心中已有少分二智现起,而未具足,是故成论卷十中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 初 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初现前位,即是真见道也!真见道位中初次违逆二取之执着,已能少分伏之而非全违,故得下品二智之初分,故名根本无分别智。见道「初」现前位即是前真见道位之明心时也!真见道位即是禅宗开悟明心之时也!后相见道位中已非「初」现前位故。如是明言真见道位已有下品平等性智初分现起,非是要待初地心中方才忽然一时具足现起,自是彼等读之不懂,妄自作解,用以误导于 大德。
妙观察智则有二种:一、二乘见道位所起妙观察智;二、大乘菩萨见道所起妙观察智。必须是菩萨见道所起之妙观察智,方能与大乘之法空观相应;二乘所得妙观察智,不能与大乘之法空观相应,唯与大乘生空观相应,依人我空而观十八界俱皆无常空故,非由法界万法实相根源之阿赖耶识常恒而现观万法皆空故;由是缘故,二乘人不得大乘平等性智,唯得小乘平等性智,唯能现观一切有情皆是虚幻无我故,不能证知法界实相悉皆平等故;由是缘故,二乘人于解脱道之见道位中,不能违人法二执,唯能初违一执——断我见,所谓初违众生我实有执;尚未断尽我执故,不得大乘法空观故。而此亲得下品妙观察智之菩萨,所证得大乘法空观相应之妙观察智,亦是初见道之真见道位中少分初起,进修相见道时渐渐具足,入地之时方得;非是要待通达位初地心中方才一时忽然具足发起,是故成论卷十云:「(妙观察智之)法空观品,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后展转乃至上位(上位者函盖初地乃至佛地)。」
既然二智于初见道时即得生起,而初见道者必指最前之真见道位,不可谓为后时进修之相见道位,更不可谓为见道位最后之初地通达位也!如是,下品二智乃是明心而入真见道位时便得少分初起,唯未满分发起尔!彼等云何可以妄言「成论说要待初地见道方才初起」?如是误导于 大德,不应正理!成论未作是说故!一切 佛语亦未作是说故。如是,以己违教悖理之说,却以耳语私下流传于同修会中,诽谤余所弘传同于诸经诸论之;不思自己之过失,反来责余,所谓宽以待己、严以责人,岂是实有深慧妙智之人?是故彼等所言:【【萧老师如此建立,似乎有别大乘唯识教!】】非是正确之言说,是故有过;余之教判未曾违于成论及诸唯识经中大乘唯识教故;彼等所说者,则是处处误会及违背大乘唯识教义与正理,是故不应责过于余也!
至于 大德所举彼之主张:【【而 萧老师于《明心与初地》一册中却只论「七住」与「初地」慧力差别,却未交代与诸经论相异因由,未免有所不足】】者,实乃未通达佛菩提者之所言也!实乃未曾了知大乘唯识教者之所言也!谓余于《明心与初地》小册中所论「七住」与「初地」慧力差别者,已经意指开悟明心而入真见道位后,所应进修之内涵为:亲证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等理,此即是经由相见道位之观行以后,所证得之后得无分别智境界,即是通达位初地菩萨之般若慧,即已显示真见道位之明心者非是初地也!即已显示:真见道明心以后,尚须进修相见道之慧业也!即已显示所说与经论完全相同之义也!自是彼等读经读论悉皆不解,读余著作亦复不解,却来责余为【【未交代与诸经论相异因由】】,余所说理不曾异于诸经论故。
彼等皆不肯依经论所说正理,不肯在真见道明心之后,悟后起修而进修相见道之法;于余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不肯生信,妄想一悟即成初地菩萨,违背经论所说;又不曾贯通诸经诸论,误以为余所说者有异诸经诸论,反以自己误会经论后之邪知邪解,私下耳语流传于同修会中,处处责余。于诸亲证阿赖耶识,复又贯通经论之人以观,余所说者与诸经论所说并无异处;自是彼等否定阿赖耶识以后,产生不能全盘贯通经论之结果,导致处处滞碍,更道余所说有异诸经诸论;却不知自己所提出之质疑,正是违于经论之说。
-----平实导师《灯影——灯下黑》
 

(原标题: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更多>同类禅宗网

推荐排行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禅宗  |  网站地图  |  鄂ICP备 2021019967号
禅宗网